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分 类 (一)
• 激动起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过速、过缓、不齐、停搏、病窦
异位心律:
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以及逸搏心律
分 类 (二)
• 激动传导异常
生理性传导障碍 传导障碍:
窦房传导阻滞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意外传导
一、心房扑动
病因: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者 »也可见于代谢性及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
»不稳定的倾向 »心室率慢者无症状 »心室率快者心悸、气促 »心室率极快→心绞痛、心力衰竭
一、心房扑动
1.P波消失,代之以规整的锯齿样扑动波(大
心 电 图 特 点
F波);频率250~300次/min;
2.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在V1、Ⅱ和aVF导联
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心电图特点: 持久、恶性的窦性心动过缓,
一般< 50/min,重者< 30/min,并可交替出现各 种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房速、房扑、房颤) ---快 慢综合征。并伴有窦性静止,停搏(≥2秒),逸搏 及逸搏心律,窦房、房室及室内阻滞。
ECG
ECG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 治疗:
一、房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心房的任何部位 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 患者。 临床表现:可无症状,或者出现心悸、
胸闷、乏力等。
一、房性期前收缩
心 不同 电 图 2. P’-R间期≥0.12s 特 3. 期前P’波后的QRS波群基本正常 点 4. 房性早搏后多有一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1. 提前出现P波,其形态与原有窦性P’波
异常传导途径: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症状表现:
高血压引起脑出血、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可出现以下症状:剧烈头痛、剧烈呕吐、言语不清 偏瘫:一侧肢体肌肉力量下降。 面瘫: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力量下降,出现口角歪斜、鼓嘴漏气等。 意识障碍:表现为反应迟钝、嗜睡(睡着后不易叫醒)、昏迷(意识丧失)。 冠心病和心力衰竭: 长期慢性高血压导致冠状动脉、心脏功能异常,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可出现以下症状: 胸痛:可表现为压榨性疼痛,即有重物压住胸口的感觉。可伴有背部、上腹部、左侧上臂、牙齿疼痛,以及左手臂麻木等症状。 胸闷 水肿:多先出现在足部、小腿等下肢部位,按压后可出现凹陷。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 呼吸困难:可表现为气短,或平卧时呼吸困难,坐起时减轻。 高血压肾病: 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功能下降,出现慢性肾衰竭,可以出现以下症状: 尿量增多:在饮水量、出汗量不变的情况下,每日尿量比以前明显增多。有些可表现为夜间尿量增多。 蛋白尿:尿中有泡沫。 水肿:多先出现在面部等部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 尿量减少:在饮水量、出汗量不变的情况下,每日尿量比以前明显减少或几乎没有。多出现在肾衰竭严重时。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长期高血压引起视网膜发生病变,可出现以下症状: 视物模糊 眼底出血 主动脉夹层: 为高血压引起的严重血管病变,病情常紧急且危重,可出现以下症状: 剧烈胸痛:多突然出现,可出现在前胸和(或)胸背部。疼痛为撕裂样、刀割样,难以忍受。 血压相差大:双侧上肢、上下肢血压存在明显差别,数值相差较大。
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 心律失常多见于老年人,病因复杂多样,心脏器质性病变、内分泌紊乱、血液水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是心律失常 主要的病因。 轻度的心律失常一般无明显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出汗、乏力等症状,病情危重者可出现晕厥, 甚至猝死。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分类
起源异常 按发生原理
传导异常
窦房结心律失常
窦速 窦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异位心律失常
被动性 主动性
逸搏 逸搏心律
期前收缩 扑动、颤动 阵发性心动过速
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折返现象)
心律失常的分类
按发生时心率快慢分类 快速型心律失常 缓慢型心律失常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
快速型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分类
• 快速型窦性心律失常 • 过早搏动 • 心动过速 • 扑动与颤动 • 预激综合征
窦性心动过速
特征: 窦性心律; 成年人心率>100次/min,一般不超过160次/min; P-R间期≥0.12s; 心率逐渐增快,逐渐减慢,可区别于突然起止的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李晓东
目录
了解心脏传导系统。 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 掌握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细胞组成,包 括窦房结,结间束与房间束,房室结,希氏 束,左、右束支以及末梢浦肯野纤维网。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房室结 右左 束束ຫໍສະໝຸດ 心律失常的定义心脏的冲动有固定的起源点和特殊的传导系
• 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慢性肺部疾病及 各种代谢障碍。
房性心动过速
特征: 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但P’波总是在QRS波之前; 频率大多在100~160次/min; QRS波为室上性图形; 可伴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心动过速
• 定义: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指起源于希氏
室性早搏二联律
心律失常课件【PPT】

体征
重点是评估脉搏的频率、节律及、 心率、心律和心音的变化。①窦缓 ②期前收缩时③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④心房
颤动时,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律绝对不规则,脉搏短绌;
⑤心室颤动时,脉搏摸不到,心音消失。BP测不到。
辅助检查
• 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
一项无创检查
• 其他检查:动态心动图、心电图运动
心电图组成及正常值
P波 时间 宽度不超过0.11秒 振幅 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mv P-R间期 QRS波群 0.12~0.20秒 0.06~0.10秒
Q波 振幅不超过同一导联中R 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
S-T段
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mv
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
• 1、P波规律,且来自窦房结(Ⅱ、avF直立, avR倒置) • 2、P波后必有QRS波群(P-QRS-T顺序出现) , P-R间期0.12~0.20s • 3、正常成人频率60~100次/min
无器质性心脏 病单源室速: 射频消融
室速治疗
若低血压、休克 心绞痛、晕厥
复发持续 性室速
安置埋藏式复 律除颤器
同步直流电复律
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 静注利多 卡因及阿 托品、肾 上腺素等
室扑与室颤
若波幅高大立 即非同步直流 电复律
非药物治疗
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治疗室上速 食道调搏 -----治疗室上速
心脏正常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
•
60~100次/分
心房肌
房室结
心室肌
护 理
评 估
病因
发病 机制
临床 表现
辅助 检查
(一)健康史评估
(二)身体状况
《常见心律失常》课件

适用人群
医学生
临床医生
心内科医生
心电图技师
心律失常患 者及家属
课件结构
引言:介绍心律失常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心律失常的类型:详细介绍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症状和诊断方法 心律失常的治疗:介绍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药物和手术 预防和保健:介绍如何预防心律失常、保持心脏健康和保健方法 总结:总结心律失常的概念、类型、治疗和预防方法,强调其重要性和关注程度
心脏核素扫描:检测心脏血流和代谢情况,评估心律失常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导管插入心脏,记录心脏电活动,判断心律失常原因和治疗 方案
06
心律失常的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剂量 药物副作用: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病因:生理性 (如运动、情 绪激动)、病 理性(如心脏 病、高血压等)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起源 于心房的过早搏 动,常见于健康 人群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率超过100 次/分钟,常见 于器质性心脏病 患者
房性扑动:心房 率超过250次/ 分钟,常见于器 质性心脏病患者
房性颤动:心房 率不规则,常见 于器质性心脏病 患者,如冠心病、 高血压等
头晕:头晕 目眩,站立 不稳
乏力:全身 无力,容易 疲劳
心绞痛:胸 痛,感觉心 脏被挤压
晕厥:突然 失去意识, 短暂性失去 知觉
04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及特点
窦性心律失常
定义:由窦房 结发出的心律
失常
特点:正常窦 性心律,心率 在60-100次/
心律失常PPT课件

2、起始q波或r波,>40ms?
❖
是:VT
3、起始负向波降支有切迹,且QRS主波呈负向?
❖
是:VT
4、Vi/Vt ≤1?
❖
是:VT
❖ 心动过速时QRS波呈RBBB图型:
V1导联 ① rSr,rsr,rR,rRS:SVT伴差传 ②R, Rs”或R时限>30ms:VT
“丑征” (ugly sign) 1990-Moulton提出
和收缩性四大生理特性。
❖ 5、普通心肌(心房心室肌)无自律性,特殊心肌无收缩性。
❖ 6、窦房结(心脏的最高领导)的自律性60-100次/分,房室结的自 律性40-60次/分,心室的自律性<40次/分。
❖ 7、正常时,窦房结发放的每一次指令,传给心房,同时也传给房 室结,房室结再将指令传给心室。
❖ 8、房室结具有生理性延迟作用,激动在房室结中传导减速,使心 房心室不至于同时收缩;具有滤过作用,通常只能让200次/分的电 冲动通过。
异搏定、心律平等。 ❖ 5、“逸搏者”要设法保护,如按起搏器,常用药物有阿托品、异
丙肾上腺素。
1、主动性心律失常
❖ 上一级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下级提早的活动 称“早搏”(主动性、抢先、早搏、快速型)
❖ 单发—早搏 ❖ 2个连发—成对 ❖ ≥3个—xx律,xx心动过速
2、被动性心律失常:
❖ 上一级功能不正常(功能低下或无功能)时, 下一级推迟的活动,称“逸搏”(被动性、 推迟、逸搏、缓慢型)。
QRS波呈RBBB图型:
V6导联: ①R/S>1,呈“qRs、Rs、RS
SVT伴差异性传导
②R/S<1 VT
❖ QRS波呈LBBB图型:
V1导联
① rS,QS, r波较窄,s波无顿挫 SVT伴差传
心律失常PPT课件

2.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的频 率低于60次/ 分。
老人及运动员正常心率可较缓,颅内压增 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或 β-受体阻滞剂可引 起。心率低于40次/分者少见。
10
窦性心动过缓 ( sinus bradycardia )
ECG: 窦性心律, 频率 < 60 次/分(少见低于40次/分)。
临床原因: 老年人,运动员;颅内压、迷走神经张力高, 甲减,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4
一、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5
(一)正常窦性心律
诊断要点
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 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 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 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 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频发早搏 6个/min(或30个/h)以上的早搏 偶发早搏 低于频发标准 二联律 一个窦性激动后跟一个早搏,规律
的出现 三联律 两个窦性激动后跟一个早搏,规律
的出现
24
(一)室性过早搏动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异位节律点的过 早搏动,称为室性过早搏动(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
S-A
A-V V
PVC
26
单源、多源性 PVC
单源性 PVC:
起源于同一个 起搏点;
形态、联律间 距相同。
多源性 PVC:
同一导联,2 种以上形态,联 律间距不等。
多形性PVC:
联律间距相同, 形态不同。
联律间距—— 指异位搏动与其前的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
27
PVC 二联律( bigeminy )
13
ICU常见之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
传导阻滞
是指心脏电信号传导过程中出现障碍, 导致心脏节律异常,常见的传导阻滞 有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房室传导阻 滞等。
包括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 扑动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 胸闷等症状。
心律失常的危害
特殊治疗
射频消融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如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扑等,射频消融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 消融技术消除心律失常的病灶。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修复或 置换病变的心脏瓣膜或纠正心脏结构的异常。
06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心力衰竭、猝死等,因此 及时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
目的和意义
了解ICU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病因和治疗方法,有助 于提高ICU医生对心律失常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 的治疗。
通过对心律失常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心脏电生理机制, 为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 有助于推动心律失常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促进医学科学 的进步。
02
ICU中心律失常概述
心律失常的定义
01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信号的产生 、传导或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出现异常,导致心脏节律、频率 或收缩顺序发生改变。
02
心律失常可以是持续性的或阵发 性的,可以出现在心脏的任何部 位,包括窦房结、心房、房室结 、心室等。
ICU中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
室性心律失常
抗凝药物
对于房颤等心律失常患者,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如华 法林、利伐沙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方数:30)由于心脏兴奋波的发放紊乱或传导受阻,使心跳失去正常节律性,称为心律失常。
常见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等。
其临床表现:窦性心动过速(窦速)除心悸、不安外,无其它症状,体征则从心率增快在每分钟心率l00次/分-140次/分之间;窦性心动过缓(窦缓),心室率每分钟多为45-60次,也可低于40次,当心室率过慢时,常有疲乏、头晕、心悸、气促、胸闷、胸痛、心力衰竭和低血压等;窦性律不齐,可有头晕、心悸等;窦性停搏时间较长可有昏厥;早搏病人常有心脏“突、突”地跳出胸腔的心慌感或心脏停跳的感觉,脉搏则有间断的缺如,脉搏次数少于心跳;阵发性心动过速是阵发性发作,突然发作,突然消失,可反复发作,发作时心跳每分钟可达150-220次,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眩晕,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数天;心房颤动可有心跳不规则、脉搏快慢强弱不一,次数少于心跳;房室传导阻滞可有心跳脱漏、心率变慢或心跳暂停,甚至每分钟心跳仅有20-40次,出现昏厥、抽搐。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神经功能性的,主要是植物神经系统对心律的影响,如交感神经的兴奋,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或过高,但更多的病因是由于各种心脏病、心肌灸、大量失血、休克、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心肌损害,使心肌缺血以及供给传导系统营养的血管发生病变而产生的。
本病的诊断依据,除一些典型症状、体征外,心电图的诊断很重要。
必要时可用24小时乃至48小时的心电监护仪加以诊断。
本病的治疗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因及其所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与症状的轻重及其潜在的危害性而各有不同。
轻者无需特殊治疗,严重者则需紧急处理。
对抗异位心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异位心律的药物治疗、电除颤、电转复与电起搏等电疗法,以及刺激迷走神经的各种操作法。
同时应尽量采取适当措施以控制原发疾病和发病因素。
中医学中没有心律失常的病名。
但与心律失常临床表现类似的症状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描述甚多且早,如“心悸”、“怔忡”、“昏厥”、“虚劳”等病证中都有记载。
心律失常中所出现的脉象,多为中医学中的结脉、代脉、促脉、疾脉、迟脉、数脉。
心主血脉,藏神,其华在面。
心气弱虚,心血失养,神不守舍而见心悸怔忡不安,心阳虚弱不能帅血上荣与四布则时见头晕,甚至昏厥、抽搐。
心律失常的直接病位在心,和肝、脾、肾三脏关系亦甚为密切。
情志所伤、痰湿、寒邪、气滞血瘀、气血虚衰等致病因素淫心阻脉,均可令心伤脉结。
(何立人)方名:调心汤李氏转律方调律丸夏氏早搏方稳心灵参附万年汤早搏停补肝养血汤二参麦冬汤升率汤常咯琳丸芪桂参麦饮阴阳调和汤苦参汤早搏方养阴宁心汤虫草方生脉定律汤新福寿方参三香汤苦茵煎青苦茶方整律汤抗早搏汤甘草泽泻汤僵蝉防附汤苦参双草汤四参复脉汤桂红桃赤汤参芪麦母汤治疗心律失常偏方处方来源:心脑血管治疗网上传时间:10-05-13点击:184治疗心律失常偏方处方有哪些?心律失常患者可以自己发现,方法很简单,用手指摸腕部脉搏,可发现跳的次数是否过快过慢,跳的间隔是否相等,是否规律,这样就可以初步发现心律失常。
治疗心律失常偏方处方一党参10克,制附子6克,干姜10克,补骨脂9克,仙灵脾10克,当归9克,桂枝6克。
水煎服,日1剂,2次服。
若心律明显减慢,加麻黄、细辛、红参;肾阳虚、腰膝酸冷、怯寒,酌加仙茅、巴戟天、肉苁蓉、鹿角片、肉桂;舌红、口干,配黄精、玉竹、麦冬、生熟地、枸杞;食少、便溏,加白术、砂仁;胸闷痛、舌紫,加川芎、桃仁、红花、鸡血藤;胸闷、苔腻,加甘松、炒积壳、陈皮、法半夏、苍术;水饮泛溢、下肢浮肿、尿少,加白术、茯苓、北五加、鹿衔草;晕厥,用大剂人参、四逆汤或合生脉散,并可酌情使用人参、参附、参麦、附子I号等注射液。
本方温阳益气宁心,适用于阳气亏虚所致心律失常,主要症状如:心悸头晕,活动后明显,甚则晕厥、气短胸闷、神疲,四末不温、小便清长、面色苍白。
苔薄、舌淡白或淡紫而胖,脉微细沉迟或结代。
治疗心律失常偏方处方二生地10克,麦冬12克,沙参9克,百合12克,山萸肉9克,酸枣仁10克,丹参、苦参、川连、茶树根各9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神疲气短,合生脉散;耳鸣、腰酸腿软,加熟地、制首乌、枸杞、桑寄生;面赤烦热、手足心热、盗汗,加知母、黄柏、丹皮、玄参、龟板;失眠、头痛、目眩、脉细弦促,加白芍、钩藤、炙僵虫、蝉衣、明天麻、龙骨、牡蛎;舌质黯红,加红花、益母草、赤芍。
本方滋肾养心宁神,适用于因心肾阴虚所致的心律失常,其主要症状如:心悸,头晕,视物模糊,口干,口苦,心烦失眠。
舌红、少苔,脉促而细。
治疗心律失常偏方处方三黄芪10克,党参12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当归、熟地、丹参各10克,酸枣仁6克,茯苓9克,茯神、五味子各6克。
水煎服,日1剂,分2 次服。
若心烦少寐、口干,加麦冬、生地、玉竹;心脉不畅、脉结代、心动悸者,用炙甘草汤;善惊易恐,加石菖蒲、炙远志、合欢花、龙齿;胸闷、胸痛,加广郁金、参三七、红花。
本方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由于气血两虚所致的心律失常,主要症状如:心悸,头晕,失眠,气短,肢倦,食少,面色胱白。
苔薄白、舌质淡,脉细无力并叁伍不调。
治疗心律失常偏方处方四竹沥半夏12克,胆南星6克,天竺黄9克,竹茹、川连各10克,山豆根12克,石菖蒲、朱茯神、炙远志各9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若气短,加太子参;舌红少津,加沙参、麦冬、生地;痰多,酌加常山;尿量少,加茵陈。
本方清热化痰宁心,适用于痰多扰心所致的心律失常,主要症状如:心悸时作,受惊易发,胸闷,痰多稠粘,梦多纷纭,口干、口苦。
苔黄腻,脉弦滑有歇止或促。
治疗心律失常偏方处方五当归、赤芍各10克,红花、丹参、琥珀、广郁金、檀香、川芎各9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若口粘、苔浊腻,加法半夏、苍术、白术、甘松、石菖蒲;胸痛明显、加失笑散、延胡索;情志不舒、胸胁闷痛,加柴胡、机壳、香附、白芍。
本方理气、活血、调脉,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心律失常,其临床症状主要如:心悸,胸闷,或阵发心胸疼痛,唇暗,舌有紫气、瘀斑,脉涩或结代。
以上是治疗心律失常偏方处方,希望对您治疗心律失常有所帮助,另外如果您还有其他的问题需要咨询,在线咨询,我们的医生会耐心的为您解答疑惑。
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来源:心脑血管治疗网上传时间:10-03-27点击:223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很是常见,对心律失常治疗最好的方法主要是进行中医治疗。
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辨证治疗。
一、若心律失常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神疲自汗,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脉细弱等,证属气血不足、心脉失养,治宜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可选用归脾丸,此药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茯神、木香、炙甘草、大枣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
其它如人参养荣丸、柏子养心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二、若心律失常患者表现为心悸不宁,心中烦热,失眠梦多,头晕耳鸣,面赤咽干,腰酸盗汗,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等,证属心阴亏虚、心失所养,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可选用天王补心丸,此药由生地、元参、天冬、麦冬、当归、丹参、人参、茯苓、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
其它如朱砂安神丸、安神补心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三、若心律失常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少气无力、怔忡,声低息弱,劳累后尤甚,胸中痞闷,入夜为甚,畏寒喜温,甚则肢厥,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缓等,证属心阳不振、气血运行无力、心失所养,治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可选用加味生脉饮,此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附子等组成,每次服1支(10毫升),每日2~3次。
其它如补脑丸、扶正增脉冲剂等也可参考选用。
四、若心律失常患者表现为心悸胸闷,时有胸痛,痛如针刺,或向后背、上肢放射痛,唇甲青紫,舌质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有结代等,证属心脉痹阻、心失所养,治宜理气活血、通脉安神。
可选用心舒宝,此药由刺五加、丹参、白芍、山楂、郁金等组成,每次服2片,每日2~3次。
其它如舒心口服液、心可舒片等也可参考选用。
五、若心律失常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多梦易醒,善惊易恐,坐立不安,畏风自汗,情绪不宁,恶闻喧哗吵闹,舌淡,脉细弱等,此属心虚胆怯、扰乱心神,治宜益气养心、镇惊安神。
可选用宁志丸,此药由人参、茯苓、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琥珀、石菖蒲、当归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
其它如琥珀养心丹、安神定志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最后,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本院还研制有特色的治疗方法“保心丹”对心律失常患者病情的治疗十分的有效。
有治疗心动过缓的药物吗来源:心脑血管治疗网上传时间:10-01-23点击:150心动过缓这个症状大部分出现在老年人,而且都喜欢选择药物来治疗,对于心动过缓,有药物治疗吗?有一名患者没有高血压,血脂、血糖均正常,也没有冠心病相关症状(如劳累性胸痛胸闷、心肌缺血改变),且未作冠脉造影等有关检查,因心律失常住院,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心动过缓,医生告诉他只有装上起搏器才可以放心。
但不管何种原因,目前治疗心动过缓的药物确实不多。
西药主要是阿托品类和异丙肾上腺素,该类药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故一般只是短期使用;中成药如心宝、宁心宝等对轻度窦性心动过缓有效,但对严重心动过缓者效果欠佳。
因此,严重心动过缓者,特别是因心率过慢已产生头晕眼花、乏力、晕倒或有抽搐者,应及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以免不测。
另外,在心动过缓基础上出现早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机体的保护性代偿措施,可提高心率,增加心输出量。
若此时使用心律平、胺碘酮等抗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不仅抑制了早搏,还会使心率变得更慢,遂带来你所讲的“雪上加霜”的后果。
对于心动过缓,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对于在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出现早搏症状,一般不用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来治疗。
心血管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
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有大量类似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的记载:“心下悸”、“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脉结代,心动悸”、“胸闷烦惊,谵语”、“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等,所描述的病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心绞痛、心律失常表现极为相似,并提出温通、温利、温阳、和解、宽胸等法则,立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等方剂,成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为广大医家所沿用[1~3]。
然而,《伤寒论》中关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治疗内容较散,不易掌握,为此,笔者将其中关于心血管疾病的治法及代表方归纳总结为温通心阳、温阳健脾、温补肾阳、滋阴合阳、和解少阳、宽胸开结等6种主要方法,并分析了其病机和证候特点,与各位同道共同探讨。
1 温通心阳《伤寒论》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