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中华传统节日》《语文园地三》省市级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
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
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吗?。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中国传统节日 语文园地三》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和《语文园地三》【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4、了解一句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5、学会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多识字。
6、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7、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知识。
教学重点:1、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一句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1、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2、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资料、制作的手抄报等教学过程:板块一:《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一:回味快乐春节1.回味春节,说一说春节里你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2.揭题。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在这一天,人们放鞭炮、穿新衣、拜新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二:传统节日知多少1.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师补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2.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腊八活动三:节日习俗我知道1.老师展示收集的资料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共同分享。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习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习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习作教学设计一、习作要点分析本单元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篇略读课文,以及“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这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也是一个专门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收集传统资料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也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
因此,本次习作内容要求学生以传统节日为主线,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同时,“中华传统节日”也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个习作练习。
习作内容紧扣单元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指向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学生可以选择印象深刻的过程来写,消除学生想要面面俱到容易产生的犹豫心理,培养习作兴趣。
二、课标要点解析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表达与交流”在第二学段提出: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在【梳理与探究】中指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要引导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指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
语文园地三三年级下册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伸抠端瞅
摆捏
第9页
新知讲解
词句段利用
首先,老师把剪纸准备材料:剪刀、彩色纸拿出来,做了剪 纸示范。老师先把粉红色纸剪成正方形,把纸对着角折三次;再 用剪刀顺着纸顶端边上剪成锯齿形,或半圆形;然后,在折叠边 上剪成波浪形,或花草,或鸟兽;最终,展开来就是一朵栩栩如 生花。
剪 折 剪 展开
第17页
新知讲解
日积月累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问询症状;切,指 摸脉象。
与中医相关成语:
妙手回春、悬壶济世、药到病除。
第18页
新知讲解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 生活四事:衣食住行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第19页
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课后能够依据我们本单元学习内容,在
第10页
新知讲解
词句段利用
走在街上,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人:有骑着马,有挑着担,有赶着毛 驴,有推着独轮车,有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图案:有刻着两条相互缠绕龙,嘴 里吐出漂亮水花;有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刻 着双龙戏珠。
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段话都利用了排比修辞手法, 还利用了总分写作手法,让句子有气势、 生动。
新知讲解
识字加油站
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标牌吗?
第6页
新知讲解
shuì
识字加油站
dàng
kā fēi
yuè
fèi
mào
shuì dàng kā fēi yuè fèi mào
税档 咖啡 阅废贸
第7页
新知讲解
词句段利用
对照流程图读读下面这段话,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 活动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传统节日名称和传统节日习俗资料的能力。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民,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自由交流) 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那么,想一想你都参加过哪些节日活动?今天我们就选择你记忆最深的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有序地把过节的过程写出来,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二、探究新知(一)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来说,要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读书上提示,明确本次的习作所要写的内容: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3.小组交流。
(二)提供例句,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元宵佳节扭秧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节日的习俗。
2.交流归纳。
3.好词佳句。
投影出示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
(供学生参考)除夕夜,街上“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接连不断,空中闪烁着耀眼的火花,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金黄色、黄绿色的窗户,在忽明忽暗、忽燃忽灭的烟花中,好像同时打开的电视机,在播放精彩的节目。
元宵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通常在这一天早上吃汤圆,在家里挂上红红绿绿的灯笼,并猜灯谜。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第3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第3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感受生活的美好,懂得热爱生活。
2. 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要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教学重点:
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要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感受生活的美好,懂得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 兴趣导入。
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想一想:你参加过哪些节日活动?请选择你记忆最深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序地把过节的过程写出来,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 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部编三下语文《中华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中华传统节日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走进春节”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初步感受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二)通过小组讨论,制订“清明节”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三)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探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对传统节日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准备各研究小组开展活动,准备相关研究成果展示,课件,板贴,课前临时分5组。
三、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学生开展综合性研究活动时的照片。
(一)回顾一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开展了有关“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各小组认真制订了研究方案,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我们分成了传说故事组、红包礼仪组、歌曲童谣组、喜气春联组、美味佳肴组共5组进行研究活动,大家都有了很多的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
(二)学生分组汇报展示1.传说故事组展示。
(1)介绍前期活动开展情况、组内分工(包括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纪录活动过程等具体分工)和搜索资料的过程。
(2)讲述收集到的传说故事:熬年守岁放鞭炮的传说、万年创建历法的传说、“压岁钱”的来历、贴春联和门神的传说等。
(3)组长带领同学观看“年”的传说的动画片。
(4)教师小结传说故事组的活动经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上网查资料,(板贴:上网)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并懂得通过分享有趣的动画片展现研究成果。
(板贴:动画片)2.红包礼仪组展示。
(1)红包礼仪组代表发言,引出压岁钱。
(2)小品展示,主要展现晚辈在收长辈压岁钱时的正确做法。
(3)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询问父母的方法,收集有关压岁钱的小知识,并播放有关压岁钱的意义、压岁钱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的微课。
(4)师小结,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和请教家长的方法,(板贴:请教)用表演和微课的形式展现。
(板贴:表演、微课)3.歌曲童谣组展示。
(1)歌曲童谣组代表介绍收集童谣的方法,并将收集到的童谣做成一本童谣集展示给同学们。
部编三下语文《语文园地三》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能按活动步骤,抓住动作描写,介绍清晰“走进传统节日”课程之实践活动中的某一项手工活动过程。
(二)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课件,微课录制,《语文作业本》。
(一)复习导入,重温单元主题1.谈话引入。
同学们,通过第三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晰”的本领,还了解到了不少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看看,它们都藏在哪里呢?2.图片出示,引导交流:优秀的传统文化藏在传统节日里、四大发明里、珍贵的古建造里、珍贵的艺术作品里……3.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先带着你们来找找藏在词语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聚焦''日积月累”,了解、积累相关词语1.指名读词语。
出示: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重点指导“雅人四好”中“好”的读音,相机明确“好”在词中的意思。
2.引导质疑。
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疑问吗?3.读“日积月累”,解开疑惑。
4.词语配对。
谁能不看书,给这些词找到它的好朋友?(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梅兰竹菊、望闻问切)5.齐读四组词语。
6.你们最想了解哪组词?(根据学生需求随机组织教学)(1) “文房四宝”“雅人四好”可由学生借助实物和图片介绍。
(2) “花中君子”可借助古诗名句诵读,感受文人墨客赋予它们的高贵品格。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诗人笔下的花中君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康熙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耐寒惟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白居易(3)播放微课“中医四诊”,了解中医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
微课内容:大家知道这位老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他医术高超,所以被人们称为“神医”。
就是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给人们看病的主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妙招。 我让妈妈帮我调调好好一碗盐水然,后然后找来一个干净的 注射器接,着接着就像给病人打针一样,将盐注水进注进一 个个没有盐的饺子里。这些饺子“出院”后很快就 被煮熟了,妈迫妈不迫及不待及待地尝了一口,嘿,跟平时 的饺子一样美味!妈妈夸我脑袋瓜转得快,姐姐也 说我聪明,把饺子都“治好”了。听着她们的夸奖 ,我心里美滋滋的。
日
石
换曈 入一
旧曈 屠岁
符。 日, 苏。 除,
闹 元 宵
诗词赏析组
民 间 工 艺 组
评一评,你觉得应该 将创意奖、同心协力奖、 最受欢迎奖……分别颁给 谁呢?
组内互评
按此标准,在小组内 互相打分评价。
内容
评价标准
参与度 小组成员人人参与活动,相互合作
自信心 小组成员展示时态度大方,充满自信
形式 形式多样,有创意。 质量 内容丰富,介绍清楚
“美滋滋”用得好!添加了人 物的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饱满。
谁知妈妈回来后,看到我俩包好 的饺子,惊叫起来:“哎呀,我还没 往饺子馅里面放盐呢!”一听这话, 我和姐姐都哭哭笑笑不不得得,辛辛苦苦包出 的饺子全成了“病饺子”,怎么办?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我终于想 到了一个妙招。
“哭笑不得” 用得十分准确。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 2.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
日的资料,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3.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
过节的过程。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自主拓展
自由读课文第36 页“活动提示”,思 考活动任务是什么?
这次除夕为饺子“治病”的事,给了我一个很好 的启示:遇事要多动脑,多想办法。
• 运用了“调好、注 进”等一系列动词,
• “然后、接着”等 连接词,将“治病” 过程写得十分清楚 有条理。
有趣又形象的表 达,让人读起来觉得 很有意思。
“迫不及待” 用得十分准确。
组内交流修改好的习作, 提一提意见,然后誊抄下来, 贴在班级文化展示栏里!
学习任务:了解我国传统 节日的相关习俗。
搜集范围:节日名称、节 日时间、人们的活动、有 哪些习俗等。
小组结合“活动提示交 流”:怎样搜集资料?搜集 哪些方面的资料?
搜集途径:询问长辈,听他们
讲故事;图书馆借阅资料;查
找音像资料;网上查阅介绍传
统节日的文章……
组建小组
资料搜集整理完成, 对照自评标准,进行自
根据兴趣组成学习小
我评价。
组,小组长进行组内分工,
将大家搜集的资料进行初
选并分类整理。
内容 查找资料 整理资料 小组交流
自我评价
1.能根据小组选定的节日查找资料。 2.能自己从书上、网上或其他途径查找资料。 1.能记录有关节日习俗、过节过程等方面的资料。 2.能根据记录的要点练习介绍人们过节的过程。 1.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2.能认真听同伴发言,诚恳地提出改进建议。
范文引路
题目新颖,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给饺子“治病”
除夕夜吃饺子是我们当地的传统习俗之一。除 夕这天,妈妈把饺子馅做好,就去做其他事了。
妈妈刚出门,姐姐便提议说:“弟弟,不如 咱俩帮妈妈包饺子吧。”我爽快地答应了。说干 就干,我俩马上开始行动了。我做饺子皮,姐姐 包饺子。没多久,我俩就把饺子馅全部包完了。 看着包好的饺子,我心里美滋滋地想:今天总算 干了一件大好事,一会儿妈妈回来,准会对我俩 大加赞赏。
将你在课上了解到的传 统节日知识分享给你的家人 和朋友,然后和他们一起制 定下一次的节日活动计划吧!
1.结合所学课文,了解一段话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学会观察,能在日常生活中有识字的意识。
围绕着一个意思写, 还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先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意 思,写出中心句,再想想可 以从哪几方面来说明这个意 思,运用排比的手法有条理 地写清楚,你的节日故事会 更精彩!
盛大 狂欢 静悄悄 狂欢 美味 兴高采烈 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有的…… 首先……接着……然后……
闪闪发光 香味四溢
成果展示
图片中的老奶奶在干 嘛?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老奶奶在包粽子, 马知道 关于端午节的什么知识?下 面有请我们的学习小组来给 大家展示他们搜集的成果。
风俗展示组
端午简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五月节、五日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春秋 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 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 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尚情怀的节日。
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 十五。习俗有赏月、吃月饼。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古老的祭 月,表达了人们对家人团聚、 安康和幸福的渴望。
除了风俗展示组,还有诗 词赏析组、民间工艺组、节日 美食组、神话故事组等给我们 带来的展示。
节日美食组
神话故事组
总千 把门 新万 桃户
春爆 风竹 送声 暖中
—
宋元
王 安
孩子们,从同学们的介绍中, 对于传统节日,你肯定知道了不 少,你过节的时候都是怎么过的? 有什么有趣的事或让你印象深刻 的瞬间?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 试着写下来吧!
写作指导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 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作者是怎么 写清楚“画上街 市的热闹”的?
用上这些积 累的好词好句。
写作提示
围绕一个中 心意思写清楚哦!
在心中思考一下, 怎样将节日趣事既有条 理又生动地介绍给大家, 再动笔写一写。
自主修改
把错别字改正过来。
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
看看自己是否围绕一个 意思把事情写清楚了。
让自己的习作显得更 有条理。
写完的同学 自己小声读一读, 将有明显错误的 地方改一改。
习俗介绍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 习俗。其次,还有给小孩挂 香囊、系五色绳,插艾蒿和 菖蒲,喝雄黄酒,以及悬钟 馗画像等习俗。
春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 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习俗有吃年糕、饺子、汤圆、 大肉丸、全鱼、美酒等美食; 还有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 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 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