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路灯控制箱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智能照明监控设备技术规范书

智能照明监控设备技术规范书

智能照明监控设备技术规范书1. 引言本技术规范书的目的是为智能照明监控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提供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涉及智能照明监控设备的相关方,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安装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2. 设备要求2.1 设备功能智能照明监控设备应具备以下功能:- 照明控制:能够实现灯光亮度的调节和自动开关机。

- 监控功能:能够实时监测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能耗情况。

- 节能模式:能够根据环境亮度和使用情况智能调节照明亮度,以降低能耗。

- 远程控制:能够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照明设备的开关、亮度等参数。

2.2 设备规格智能照明监控设备的规格应符合以下要求:- 输入电压:220V AC。

- 功率范围:50W-100W。

- 光源类型:LED灯。

- IP等级:IP65,适用于室内和室外安装环境。

2.3 安全性要求智能照明监控设备应符合以下安全性要求:- 防电击设计:设备的外壳应具备绝缘性能,避免电击风险。

- 过热保护:设备应具备过热保护功能,确保设备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 防雷击设计:设备应具备防雷击功能,避免雷电对设备的损坏。

3. 设备安装和维护3.1 安装步骤智能照明监控设备的安装步骤如下:1. 将设备固定于合适的位置,确保设备稳定安装。

2. 连接电源线,确保供电稳定并符合设备要求。

3. 连接控制线,确保设备能够与监控系统正常通信。

3.2 维护要求为确保智能照明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工作:- 清洁:定期清洁设备表面,避免积尘影响设备散热和光线亮度。

- 电气检查:定期检查电源线和控制线的接触是否良好,防止接触不良导致设备故障。

4. 技术支持制造商应提供以下技术支持:- 设备说明书:提供详细的设备说明书,包括安装步骤、功能介绍和故障排除指南。

- 在线支持:提供在线技术支持,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设备中遇到的问题。

5. 附录本文档附录包含以下内容:- 设备安装示意图:展示智能照明监控设备的安装示意图,便于安装人员进行参考。

智慧城LED道路智能照明系统技术规范

智慧城LED道路智能照明系统技术规范

《智慧城市LED道路智能照明系统技术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6年3月,河南省标准化研究院向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制定《智慧城市LED道路智能照明系统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立项申请,2016年5月,该标准列入2016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豫质监标发〔2016〕127号),由河南省标准化研究院、河南中云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工学院等单位负责该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

2.本标准制定目的和意义目前,我省正处于智慧城市、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关键阶段,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个人等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推广使用LED 节能灯具。

其中,作为公共照明基础设施,采用LED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可以节约50%以上的电能。

但是,目前关于智慧城市LED道路智能照明系统的建设尚缺乏相关标准规范,有必要制定此标准以规范LED道路智能照明系统的建设,为建设智慧、数字化城市奠定标准基础。

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LED道路智能照明系统应用城市传感器、电力线载波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将城市中的路灯串联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路灯的远程集中控制与管理,实现智慧城市LED道路照明、安防及道路智能监控、环境信息采集、Wi-Fi热点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等综合管理功能。

可以有效地控制能源消耗,大幅节省电力资源,提升公共照明管理水平,降低维护和管理成本,并利用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对海量感知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包括民生、环境、新能源、公共安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决策支持,使得城市道路照明真正达到“智慧状态”。

3.主要起草过程第一阶段:2016年7月份地方标准编写组成立,开始进入研究阶段,着手大量搜集LED照明系统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国内外文献资料,研究河南省现阶段LED道路智能照明系统相关技术,并对相关科研院所及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初步确定了技术规范的制定目标。

第二阶段:2016年7月到2017年3月,标准编写组在广泛调研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LED道路智能照明系统的实际,并考虑到技术发展的需要,制定出标准初稿。

智能路灯控制箱技术规范讨论稿

智能路灯控制箱技术规范讨论稿

智能路灯控制箱设计、制造和安装技术规范(讨论稿)2016-11-281 范围本规范适用的智能路灯控制箱是为路灯提供电源、实现控制操作、参数监测、信息化终端安装及为智慧灯杆多功能设备的搭载提供网络传输接口和电源的箱体。

本规范考虑了上海市道路和公共区域照明的发展需求,为照明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适用于本市使用的智能路灯控制箱的设计、制造和安装,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将作为被规范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3797-2005电气控制设备GB/T 26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 IEC 60529)GB 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idt IEC 60439-1:1999)GB 2423.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中相关低温试验方法GB 2423.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中相关高温试验方法GB 2423.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中相关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 2423.2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中相关低气压试验方法及其他所涉及的相关标准GB/T 2900.15电工术语GB 725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 9969.1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音测试方法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B/T 4797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B/T 4798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GB/T 1180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术语GB/T 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19183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户外机壳3 正常环境条件3.1环境温度:-10℃~+45℃3.2最大日温差:25℃;3.3日照强度:0.1W/cm2(风速0.5m/s)3.4相对湿度:最高月平均:90%(20℃)最高日平均:95%(20℃)3.5污秽等级:III级;3.6海拔高度:安装场地的海拔不超过1000m。

《智慧灯杆技术规范》标准全文-广东

《智慧灯杆技术规范》标准全文-广东
张作萍 杨吉龙 董 力 邱衍庆 王 洁 邹楠成彤林涛张璐郭玮 王亚平 陈怡辛 周 元 单 良 周祥胜 赖程充 张惠乐 钟志成 易 珑 杨 可 范晓龙 王艺深 许百宏 叶 帆 李 坚 赖铭中 范 粟 李召兵 廖剑涛 黎志坚 郑 昕 金益桓 龙文春 胡文鑫 甘润华 林凤翔 杨建坤 邓梓晖 张 潮 乔长江 李恩林 汪高文 高建强 查利君 蔡滨锋 沈慧敏 姚伟龙 刘 涛 何铭宁 主要审查人员:陈友明 杨一帆 陈 霞 邓颖康 彭志强 杜渝张驰
广东省标准
智慧灯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lighting pole
DBJ/T 15-164-806-2019 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9 年 10 月 1 日
前言
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9 年广东省工程建设 标准制订、修订工作>的通知》(粤建科函〔2019〕1118 号),广州市照 明建设管理中心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 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反 复讨论和修改的基础上,形成本标准。
本标准内容不涉及到任何专利。 本标准共分 8 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 术语;3.基本规定;4. 系统规划;5.系统设计;6.施工;7.检测与验收;8.运行和维护。 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广州市照 明建设管理中心、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负责技术内容的 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 送广州市照明建设管理中心(地址:广州市海珠区东晓路海城街 2 号海 城花苑裙楼二层;邮编:510230)。 主编单位:广州市照明建设管理中心
目次

智能照明系统设计规范

智能照明系统设计规范

智能照明系统设计规范1. 背景智能照明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化的设计。

本文档旨在提供智能照明系统设计的规范,以便确保其满足相关要求。

2. 设计要求2.1 功能需求智能照明系统必须满足以下功能需求:- 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遥控器控制开关、亮度和颜色等功能。

- 必须支持定时开关机、按情景自动调节亮度等自动化功能。

- 必须支持多种光色、颜色温度选择等功能。

- 必须支持基于光传感器的自动光线调节功能。

- 必须具备节能功能,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节能调节。

2.2 性能要求智能照明系统必须满足以下性能要求:- 系统的响应速度应当在1秒以内。

- 亮度和颜色的调节应当平稳自然,不应出现跳变或闪烁。

- 定时功能的精度应当在10分钟以内。

- 光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当在5%以内。

3. 设计方案3.1 硬件设计智能照明系统的硬件设计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采用高性能的微处理器,确保响应速度。

- 采用高品质的LED灯珠,确保光线质量。

- 添加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必须的传感器,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2 软件设计智能照明系统的软件设计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采用流畅自然的UI设计,保证用户体验。

- 采用可靠的通信协议,保证系统准确交互。

- 采用稳定可靠的算法,确保自动化功能的精准度。

4. 测试要求智能照明系统必须通过以下测试:- 系统稳定性测试,测试系统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等。

- 功能测试,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 性能测试,测试系统的响应速度、精确度等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5. 总结智能照明系统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系统,其设计需要保证高品质、高性能、高可靠性。

本文档提供了设计规范,希望能够帮助相关设计人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应用技术标准在当今社会,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趋势,而智慧灯杆系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技术标准也变得愈发重要。

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应用技术标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对于智慧灯杆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本文中,将就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应用技术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应用技术标准的概念1.1 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是指集成了多种功能的智慧灯杆,如路灯照明、智能监控、环境感知、无线通信、充电桩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灯杆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人车感知、智能照明、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等多种功能,为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1.2 应用技术标准应用技术标准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所制定的标准规范,一般由政府、行业组织或专业团体制定。

对于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而言,应用技术标准是保障其正常运行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包括设计标准、安装标准、运行维护标准等内容。

二、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应用技术标准的重要意义2.1 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质量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和效果。

应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保障智慧灯杆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达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利于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2.2 促进智慧城市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应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智慧灯杆系统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推动智慧灯杆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推动智慧城市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2.3 保障市民生活和城市管理的便利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的应用技术标准,可以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为市民生活和城市管理提供更多便利。

智慧灯杆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智能控制、环境感知监测、紧急事件响应等功能,为市民提供更舒适、便利的城市生活环境。

智能路灯控制器产品说明书-魔豆科技

智能路灯控制器产品说明书-魔豆科技

魔豆科技智慧路灯控制器说明书一产品概述:智能路灯可精确到单灯的开/关控制,调光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了传统的定时、常亮的单调控制方式,节约能源,达到以人为本的照明原则;并可准确的对每盏灯具运行状况进行监管,任意时间段对照明及时调整,从而应对不同的运营模式和自然环境,避免了传统控制无法监管的问题,当发生路灯不亮的情况时,APP和PC端推送告警信息,方便运营单位的维护及检修,提高工作效率。

二功能特点:1)智能照明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集散式测控系统方案使用无线通讯技术对单灯实现控制。

2)监控中心与智能照明管理终端之间的双向通讯采用无线公用数据网通讯。

3)每个道路照明区域智能照明管理终端与路灯采用无线物联网技术,免布线对路灯进行单灯控制。

4)智能照明管理终端带有独立操作系统,可脱离监控中心独立执行命令以及数据保存。

在监控中心发生停电或者发生其他系统故障时以及移动网络临时故障时,智能照明管理终端可独立执行预设各种定时任务以及管理系统。

5)可在现有系统上直接升级为单灯控制系统,避免重复投资。

并且系统可适应路灯节能改造升级,如加装LED路灯等,可直接实现远程控制调光功能,避免二次改造。

三技术参数输入输出电压AC85~265V通信方式GPRS、CDMA、NB-IoT传输距离对应版本的网络覆盖四产品安装1)安装位置:路灯的下部保险盖内或室内控制箱处。

2)安装工具:手电钻、斜口钳与尖嘴钳、橡皮塞5.5mm合金钻头、绝缘胶布、10mm合金钻头。

3)安装方式:直接串联在原来电路中。

4)安装流程:第一步:硬件安装1、将原来灯线和电源线断开2、接上智能路灯控制器,接口处缠上胶布第二步:设备报装1、打开app,点击图标(苹果APP可在应用商店下载(物联云系统))2、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3、扫描成功后填写相关信息4、拍摄现场照片5、点击提交完成报装,如右图APP安卓下载设备报装第三步:完成调试对路灯开关等功能进行测试。

报装信息会推送到手机APP上面。

路灯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路灯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招标文件智能监控终端功能参数:1.远程智能控制终端设备的基本配置要求1)总回路3路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输入,可扩展;2)分支回路18路单相电流、功率因数输入,可扩展;3)8路开关量输入,可扩展;4)6路开关量输出,可扩展;5)应采用高性能工业级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6)能够防过电压和雷击的冲击;7)具有自恢复功能;8)具有远程抄表功能;9)预留路灯线路防盗报警接口;10)预留单灯监控接口;11)工作电源:220v ±20% ;12)电源频率 50Hz ±1HZ13)具有后备电池,支持终端断电运行时间在6小时以上;14)通信方式:GPRS网络;15)监控终端应自带LCD显示器和小键盘,方便现场人员操作和维护;2.远程智能控制终端设备的主要功能要求1)遥控终端支持现场和远程指令,实现整个箱变或单个回路的开关灯控制。

2)遥测测量总回路三相电压、电压、功率因数及每个支路的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

3)遥信实时监测交流接触器开合、箱门开关等各种状态;4)独立运行终端能保存全年365天的开关灯时间表,每个回路最多可设置4个开关灯时间段。

5)自动报警终端具有开关灯异常报警、遥测报警、遥信报警和控制终端内部报警等主动报警功能。

6)远程智能控制终端设备具有上电后运行状态自恢复功能,保证在上电后装置能立即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7)现场显示和参数设置为了便于现场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终端可显示设置如下工作参数:●当前工作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各回路开关灯时间;●遥测参数;●遥信参数;●设备各种工作参数;中心监控软件功能:1.遥控功能●系统应提供时控、光控、手控等多种控制方式;●系统根据当地的经纬度坐标计算出全年的日出日落时间,经过调整得出全年开关灯时间表下发到智能监控终端,实现自动开关灯控制;●系统可以随时控制任意控制终端的任一接触器的吸合和断开;●为了满足某些特殊时期(节假日、国家重大活动)对亮灯时间的特殊要求,系统提供预案管理功能,可以为特殊时期专门设置一套开关灯时间,并且不会影响其他时间路灯的开关控制;2.遥测功能系统通过遥测功能来获取路灯设施的运行参数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路灯控制箱设计、制造和安装技术规范(讨论稿)2016-11-281 范围本规范适用的智能路灯控制箱是为路灯提供电源、实现控制操作、参数监测、信息化终端安装及为智慧灯杆多功能设备的搭载提供网络传输接口和电源的箱体。

本规范考虑了上海市道路和公共区域照明的发展需求,为照明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适用于本市使用的智能路灯控制箱的设计、制造和安装,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将作为被规范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3797-2005电气控制设备GB/T 26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 IEC 60529)GB 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idt IEC 60439-1:1999)GB 2423.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中相关低温试验方法GB 2423.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中相关高温试验方法GB 2423.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中相关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 2423.2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中相关低气压试验方法及其他所涉及的相关标准GB/T 2900.15电工术语GB 725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 9969.1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音测试方法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B/T 4797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B/T 4798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GB/T 1180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术语GB/T 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19183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户外机壳3 正常环境条件3.1环境温度:-10℃~+45℃3.2最大日温差:25℃;3.3日照强度:0.1W/cm²(风速0.5m/s)3.4相对湿度:最高月平均:90%(20℃)最高日平均:95%(20℃)3.5污秽等级:III级;3.6海拔高度:安装场地的海拔不超过1000m。

3.7其他:无爆炸性、腐蚀性气体,无剧烈振动冲击。

4功能要求4.1电源接入4.1.1路灯控制箱供电宜采用三相四线方式,提供三相220V(380V)电源,供电功率根据控制箱额定电流确定。

4.1.2在路灯控制箱内,输入供电电缆接至控制箱上部的接线桩子。

4.2控制功能4.2.1通过弱电控制强电的方式,实现路灯出线回路的供电控制。

4.2.2 对每一条出线宜采用单独控制方式。

4.2.3具备手、自动控制切换功能。

4.2.4自动控制功能应能接受信息化监控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4.2.5具有连接PLC的接口。

4.3智能化管理功能路灯控制箱内应有独立仓位用于放置智慧灯杆控制管理设备,并对智能化设备供电。

5技术要求5.1一般要求5.1.1根据安装路灯负载的不同,一般分为两种规格。

一种为100A控制箱,另一种为130A控制箱。

5.1.2整体满足:a)使用寿命应不小于20年。

b)运行噪音:<40dB。

c)接地回路电阻:各部件接地回路电阻应不大于0.1Ω。

d)功率因素不小于0.90。

e)损耗要求:输入三相额定电压,损耗≤8W。

f)进出线均具有过压过流及防雷保护,箱体外壳接地。

5.2电源及进线侧5.2.1额定电压路灯控制箱供电电源额定电压:AC380/220V,50Hz。

5.2.2额定电流根据不同的控制箱具体要求:a)1OOA控制箱:进线开关额定电流:3*100Ab)130A控制箱:进线开关额定电流:3*130A5.2.3额定频率:5OHz5.2.4额定短路电流进线开关额定开断电流:a)1OOA控制箱:3*100A ≥25kAb)130A控制箱:3*130A ≥35kA5.2.5进线电缆a)进线电缆应采用铜芯电缆,单芯截面≥25mm²b)路灯供电进线电缆由柜底引入,固定在控制箱强电开门侧内的左边进线槽内及,接入控制箱强电开门侧左上角电源进线桩。

智慧灯杆多功能设备供电进线电缆由柜底引入,接入控制箱侧面智慧灯杆管理仓电源进线桩。

(详见附件一的控制箱框图)5.2.6进线侧开关应设置三相四线塑壳总断路器,实现对控制箱整体电源的开合。

5.2.7应具有防雷保护装置。

5.3出线控制及回路5.3.1额定电压额定电压:AC380/220V5.3.2额定电流a)100A控制箱:每路出线开关额定电流≤65Ab)130A控制箱:每路出线开关额定电流≤80A5.3.3额定频率:50Hz5.3.4进出线开关控制a)交流接触器应能提供至少2付节点供反馈控制信号。

b)交流接触器的二次接线和反馈信号接线均应接至信息化监控设备独立区域的端子排处。

c)进出线侧应安装电流互感器,精度0.5S级,容量根据进出线容量而定。

d)二次回路电压线采用BVR450/750V, 7/0.52, 1.5mm2黑色聚氯乙烯绝缘导线,电流线采用BVR 450/750M7/0.68, 2.5 mm2黑色聚氯乙烯绝缘导线。

5.3.5出线侧熔断器a)对每一路出线的每一相线,均需设置熔断器。

b)出线熔断器出线端子宜交叉布置、双孔连接。

c)提供多连接位置的零线和接地小母线。

5.4信息化监控5.4.1安装在控制箱中应设置信息化监控设备的独立安装区域,该区域与强电线路之间应有明显界面。

监控设备与控制箱内其它部件的连接线,应注明每一根连接线的名称,并通过端子排连接。

5.4.2供电监控设备工作用电由控制箱进线侧总断路器的出线端引出,提供二组独立的三相四线电源,并以带保护的三相四线断路器方式为界面,一组用于路灯箱控制器,另一组用于单灯监控集中器,提供二组AC220V电源插座,可不设置照明设备。

5.4.3控制驱动控制箱应提供一组通用接口和转换开关,在监控设备故障的情况下,可方便接入微电脑编程时间控制器(PLC)设备,执行定时开关灯操作。

在监控设备与交流接触器之间可以安装中间继电器,控制箱应提供安装中间继电器的合理空间。

5.5接地5.5.1接地装置(T/N-S接线图见附图二)a)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Ω。

b)接地导体采用扁铁,截面积不小于2mm×25mm。

c)接地极采用镀锌铁管,接地排与接地极的连接点不少于二个,并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5.5.2中性线可与接地体直接连接。

5.5.3接地导体允许与零母线共享。

5.5.4电气设备的二次侧安全接地采用铜绞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2,对于二次设备采用的接地端子,应直接连接到二次设备安全区域。

5.5.5在箱体内部的二个对角各设置一个接地端子。

5.5.6接地网应在基础内侧引入箱体底部,与箱内接地端子连接。

基础外接地网穿越箱体基础可采用直埋式。

5.6控制箱箱体要求5.6.1一般要求a)在额定负荷运行,并且气温达到最高环境温度,在阳光直射下,箱体外表面的温度不应超过60℃。

b)防护等级:控制箱体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45等级。

5.6.2 箱体尺寸控制箱推荐尺寸:长1150mm;宽600mm;高1600mm5.6.3箱体结构a)控制箱四面单开门,采用右侧开门方式。

b)箱体门铰链安装采用暗门型式。

前后门设有把手、三角锁和挂锁挂钩,门、锁、把手、铰链均采用防锈材料,挂锁均由管理部门统一提供。

电力表记箱门使用电力专用锁,智能网络管理箱使用三段式电柜门锁。

c)箱体内应设置独立的接地排,供箱内所有元件的金属外壳与接地排连接,接地排应分别有不少于2处(对角处)与接地系统相连的端子,并有明显的接地标志,接地端子所用铜螺拴直径不应小于M12,铜导体接地截面不应小于25mm²。

d)控制箱壳体(包括箱顶、箱门、箱底)及其附属物采用阻燃、防锈、具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材料,在未维护情况下,保证20年以上的正常使用寿命。

e)箱顶应有一定的斜度,箱顶不应有积水的沟槽。

箱顶宜用夹层结构,具有阻隔阳光辐射热的效果,同时应考虑加装吊环或吊钩等,便于安装和吊运。

f)控制箱采用机械通风方式,通过箱体顶部温控风扇进行内部散热,箱体底部设置通风百叶孔用作进风口,进风口总面积不小于0.3m²,箱体顶部下沿一周设置出风口。

g)控制箱后门上方应设置一根标准导轨,长度不小于80公分,供安装RTU和集中器。

导轨应打孔后用配套的螺丝、螺帽封住,供RTU和集中器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

h)在安装监控设备的区域,控制箱壁应有对外空隙,便于接收无线信号。

i)箱内各元件采用紧凑型模块结构,安排在中间的前后二层隔离板上,隔离板与箱体的固定螺孔位置统一,并便于事故抢修、检修更换电器元件。

j)箱底金属框架及底板采用热镀锌工艺处理。

在电缆施工结束后,底板上的孔须用封堵材料封住,防止潮气和小动物进入。

5.6.4箱体材料箱壳材料应采用金属材料或高分子复合材料。

a)采用不锈钢材料的,板壁厚度≥2mm;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板壁厚度≥8mm。

薄弱位置应增加加强筋,箱壳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在起吊、运输、安装中不得变形或损伤。

b)颜色:RAL 6028/ST 7513(墨绿色)。

c)机械强度和热力性能需确保在环境条件下满足功能和技术要求。

5.6.5箱体铭牌和标识铭牌由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统一制作。

铭牌位置为控制箱前后门的左侧门左上角高210mm宽260mm大小的可固定铭牌的下凹区域,铭牌高200mm、宽250mm。

一次接线图图示在前门内侧。

在前后门的右侧门右上角位置(上沿下方50mm,右边160mm)处为中心位置,喷涂“报修电话:******”,文字区域大小为40mm*260mm,颜色为白色。

在前后门(含左右侧两门)的上沿下方300mm位置,左右对称喷涂“止步,高压危险”红色标识,标识区域大小为100mm×450mm。

前后箱门(含左右侧两门)中央位置应设置一处明显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红色警告标志“电力符号”,标识整体大小为高220mm*宽130mm。

路灯控制箱厂商铭牌应标示型号、名称、制造厂名、出厂编号、生产日期等内容。

在前后门(含左右侧两门)的下沿上方180mm处,左右居中喷涂制作厂商的名称。

标识整体高度为40mm,长度宜为 400mm左右。

5.6.6箱体内部记录插槽箱体的前后门的内侧门体上沿下方500mm处,左右对称位置,各设置一个高280,宽250,深30mm长方体插槽,用于放置路灯箱运行维护记录。

5.6.7箱门报警开关每扇箱门均须安装箱门开启报警开关。

开关的出线,应接至信息化监控设备独立区域的端子排处,并明确标识。

5.7箱体基础和管线5.7.1基础要求详见附图一。

5.7.2基础型钢不应小于4.5mm,安装应平整;水平度偏差每米不应大于1mm,全长偏差不大于5mm。

所有螺栓采用M20热镀锌或不锈钢螺栓,安装孔距:750×500mm。

基础上沿高出地平面:1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