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技术在深静脉置管的应用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中长导管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导管尖端位置、留置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引导下中长导管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导管尖端位置、留置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5]张帆,吕星,李敏.两种换药方式在血液净化临时导管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循证护理,2018,4(7):643 646.[6]马慧,韩玲.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2):30 33.[7]张建英,陈富升.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3):50 52.[8]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 115.[9]MoureauN,ChopraV.Indicationsforperipheral,midline,andcentralcatheters:summaryoftheMichiganappropriatenessguideforintravenouscathetersrecommendations[J].JournaloftheAssociationforVascularAccess,2016,21(3):140 148.[10]崔艳华,姚红宇,钟志芳,等.人工肝血液净化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6, 20(3):293 295.[11]YassinMH.Safetyanduseof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versusmidlinecathetersatalargeacademicmedi calcenter[J].AmericanJournalofInfectionControl,2017,45(4):461.[12]刘小玲,曾丽.预见性护理方案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中作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4):1659 1662.[13]吕红红,张涵,孙文娟,等.不同浓度的尿激酶治疗血液净化用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疗效观察[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8,18(8):456 459.[14]程美兰,蒋艳丽,汪风琴,等.优化护理细节对预防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3(6):123 124.(本文编辑:曾丽琼)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0.22.064工作单位:102300 北京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护理部古华新:女,本科,副主任护师基金项目: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院级课题(2018 15)收稿日期:2019-06-23※基础护理超声引导下中长导管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导管尖端位置、留置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古华新 李桂先 方文华 王利舒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中长导管尖端位置、留置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

160例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技巧分析

160例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技巧分析

纪末 MS T技术成为欧美 国家 P I C C置管的常规穿刺 法 ,置管 成功 率从 6 5 %  ̄ 7 4 % 提高 到 8 6 % ̄ 9 5 %l 1 】 , 我 国于 2 0 0 9年 开 始 引 进 该 技 术 ,置 管 成 功 率 高 达
9 6 . 2 %~1 0 0 %[ 2 4 ] , 在 国内 已越 来越 多 地应 用于 临床 ,
通讯作者 : 商雪辉 ,E - m a i l : s h a n g x u e h u i l @s i n a . c n
1 2 0・
结核病 与胸部肿瘤 2 0 1 4 年第2 期
T u b e r &T h o r T u mo r , J u n e 2 0 1 4 , N o . 2
在上腔静脉区内,输液通畅 ,操作安全 ,置管 7 天 内 2例 患者 发生 穿刺 点渗 液 。
3 讨 论
安装导针 器,安装穿刺针 ,再次评估血管 ,固定好
3 . 1 置 管技 巧 分 析
超 声 引导 结 合微 插 管 鞘 技术 极
作者单位 :1 0 1 1 4 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 医院肿瘤科
1 - 3 . 1一次置管成功率 】 : 是指一次性穿刺成功后顺 利将导管送到预定位置 ,x线结果显示导管尖端位
于上 腔静脉 。 1 . 3 . 2 二次 置管 成功率 : 是 指二 次性 穿刺成 功后 顺利
将 导 管 送 到 预 定位 置 ,x线 结 果 显 示导 管 尖 端位 于 上腔静 脉 。 1 - 3 _ 3置管失败 【 6 】 : 指因为血管分叉、变异、痉挛、 瓣 膜等 原 因无法 送 到预定 位 置 。 1 . 3 . 4置管后 7 天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超声引导下经贵要静脉纵横切面联合进针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经贵要静脉纵横切面联合进针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置 管 中的应用 价值
曹飞 周 军
与传统 的浅静脉给药和深静脉置管术相 比, 经外 周静脉 穿 刺 中 心 静 脉 置 管 ( ei ea is r a cn a cte r pr hrl nt t l et l a t , p ee r h e PC ) I C 技术 安全 可靠 、 穿刺成功 率高 、 导管 留置时 间长 、 发 并 症少 , 已在 临床广泛 应用… 。贵要静 脉管径 相对较 大 , 程 行
10c . m。穿 刺 成 功 后 放 入 导 丝 并 注 射 麻 醉 药 物 , 后 送 入 导 最 管 并 固定 。
4 统计学分析 : . 采用 S S 6 0统计 软件。平均 穿刺 时 P S1 . 间以 元± 表示。采用完全 随机设计 行 ×列表资料的 检验 s 比较联合进针组 与对 照组一 次穿刺 成功率 差异 。采 用两 独 立样本 t 检验 比较 联合 进针组 与对照组平 均穿刺 时间差异 。
脉 纵 切 面 进 针 行 PC 的 患 者 为 对 照 组 , 中 男 3 IC 其 6例 , 女 1 4例 , 龄 3 7 年 6~ 2岁 , 均 年 龄 ( 3 6±1 . ) ; 5 平 5. 4 3 岁 另 0例 于 超声 引 导 下 经 贵 要 静 脉 纵 横 切 面 联 合 进 针 行 PC IC的 患 者
2两 组患 者穿 刺 时 间 : 照组 5 . 对 0例 穿 刺 时 间 1 8 — . 5 5m n 平 均 ( . . i , 3 3±1 2 m n 联 合 进 针 组 5 . ) i; 0例 穿 刺 时 间 0 5— . i, 均 ( . 06 mn 联 合 进 针 组 平 均 穿 刺 时 . 22mn 平 15± . ) i。
止 移 动 位 置 关 系 。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及操作规范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及操作规范
2.探头类型及频率:上肢静脉比较表浅,应使用 7.5M~10MHz 的线阵探头,更高频 率的探头有时效果更好。下肢静脉一般使用 5M~7MHz 线阵探头(锁骨下静脉,肢体粗 大者,位置深在静脉需使用 3.5MHz 的凸阵探头)。
3.预设条件:选用仪器内设的静脉检查条件可迅速进入合适的检查状态,检查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静脉和目的随时调节。
四、静脉超声检查时患者体位
静脉超声检查时,检查室内和患者应保持足够温度,防止外周血管收缩而导致静脉变 细,以致超声检查困难。上肢超声检查通常取仰卧位,上肢呈外展和外旋姿势,掌心向上, 外展角度与躯干呈 60~90 度,充分暴露上肢(上肢浅静脉系统位置表浅,多位于皮下, 一定要注
意轻压探头,否则静脉会被压瘪而不能探及)。下肢取头高脚低位,有严重呼吸困难 者也可取半卧位。
3.穿刺后评估 超声可以评估 PICC 置管后的血管并发症如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等, 对于评估导管的留置时间、导管的拔管时间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上臂置管 超声引导可实现上臂穿刺置管,和传统的 PICC 置管比较,它的穿刺部位 发生了改变,由肘下移到上臂,减少了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和牵拉,避免了静脉炎的发 生,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超声引导下在上臂穿刺置管的 500 多例,无 1 例静脉炎的发 生,减少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并发症。
1.“盲塞法”;2.超声引导下“间接法”;3.超声引导下“直视法”。
㈠盲塞法
5.患者要求肘以上置管,提高生活质量。
“直视法”和“间接法”混合应用有相互增效的功能。在为血管的条件差、传统盲穿 置管比较困难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做 PICC 置管时,可以看到病人血管直径通常在 1.34mm 左右,超声引导下置管时,我们观看的是血管的横断面。“直视法”穿刺,采用 的是垂直于血管的穿刺方法,也就是说如果病人血管直径为 1.34mm 粗时,针头在血管 内的最长距离应小于 1.34mm,穿刺成功后,遇到躁动不配合的病人上肢一扭动,针头极 易从直径 1.34mm 左右的血管内脱出,造成导丝送入困难,置管失败。遇到这类病人置 管失败后,可以尝试采用“间接法”,用血管超声仪探查好可以置管的静脉后,按照血管 的走行画出标线,然后脱离超声屏幕,用 20G 或 21G 的套管针头与皮肤以 15 度的角度 穿刺,见回血后,放平角度,把套管送入血管 3~4cm,由于套管在血管内的长度比“直视 法”针头在血管内的长度增加了 20 多倍,大大提高了它的稳定性,这类病人上肢扭动时 就不易使套管脱出血管外,因此提高了这类病人 PICC 置管的成功率。

超声引导下经胭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引导下经胭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a tc a u a tt e a y we e un e g n . Re u t T r mb l ss c t ee s s c e sul i e t d i l n io g ln h r p r d r o e s ls h o oy i a h t rwa u c s f l ns re n al y c s s 6 c s s we e c r d,ma k d y ef cie i 2 c s s fe tv n 1 c s s n oa e h i a a e ,6 a e r u e r e l f tv n 3 a e ,ef cie i a e ,a d t tlt c n c l e 1 s c e sr t s 1 u c s ae wa 00% . Co c u i n T r mb l ss va p p i a e o s c t tr g i e y u ta o n n l so s h o oy i i o l e lv n u ahee u d d b lrs u d t f rlwe i e p v no s tr mb ssi fe t e wih hg e u e efc i t ih r c r ae,s o e r ame tt v h r rte t n i t me,lwe - o ra mo n fu o i a e,l s o l ai n ,a d i rh fci ia p lc to . u to r k n s e sc mpi to s n swo y o ln c la p iai n c t

6・
2l Q 2年 6月 第 3 9卷第 1 2期
C ieeJ un l f rcia M eiieJn 0 2 hn s o ra a t l dcn u e2 1 oP c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分 , 通 畅 2分 ; 脉 通 畅 率 =( 栓 前 静 不 静 溶 脉 通 畅评 分 一溶 栓 后 静 脉 通 畅 评 分 ) 溶 /
栓 前 静 脉 通 畅 评 分 X10 。 % 0
结 果
患者 2 1例 , 分析 临床 症状恢复情 况、 脉 静
通畅 评 分 及 溶 检 前 后 通 畅 率 。 结 果 :1 2 例 手 术 均 顺 利 完成 , 效 显著 。 术后 随 访 疗 6个 月 , 无 严 重 并 发 症 。 结 论 : 色 多 均 彩
v i r mb ss a e n ma l v sv e n t o o i , sa n w mii l i a ie h yn
t c o o y, a g o c r tv ef c , r — e hn l g h s o d u a ie fe t DO e
行, 须使用造影剂 , 受放射线辐射 , 对于 肾
功能 不 全 或 对 造 影 剂 过 敏 等 禁 忌 证 患 者 置 管 溶 栓 治 疗 急 性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的 近 期 疗 效 良好 , 效 地 预 防 D T后 致 死 性 有 V 肺 栓 塞 的 发 生 。采 用 超 声 引 导 技 术 具 有
导管直接溶 栓术 ( D 在 临床 上已逐步 C T) 推广 , 对其他手术或放 射介入治疗具有禁
忌证的患者 尤其适 用 , 但 具有微 创 性 , 不 而 且 具 有 安 全 性 。2 0 0 8年 1 0月 ~2 1 01 年 3月 对 2 例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患 者 1 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治疗 ,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效 果 , 报 告 如 下 。 现 资 料 与 方 法
U 日, 4— / 第 7天 1 5万 U . /日, 连续 7— 4 1 天, 恒速泵溶栓 时予 弹力袜压 迫患侧下肢 图 1 股静脉血栓, 未探及血流信号

cvp深静脉置管术

cvp深静脉置管术
详细描述
CVP深静脉置管术是一种医疗技术, 通过手术将导管插入到患者的深静脉 中,通常选择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或股静脉等深静脉进行操作。
CVP深静脉置管术的应用范围
总结词
CVP深静脉置管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 用于需要长期输液、监测和药物治疗的 病人。
VS
详细描述
CVP深静脉置管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 用于需要长期输液、监测和药物治疗的病 人。例如,对于需要长期输注营养液、抗 生素或化疗药物的病人,CVP深静脉置管 术可以提供一条稳定的输液通道,减少反 复穿刺浅静脉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此外, CVP深静脉置管术也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等临床指标。
案例二:肿瘤患者的治疗
总结词
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CVP深静脉置管术能 够减轻药物对浅静脉的刺激,降低化疗药物 外渗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详细描述
肿瘤患者常常需要进行长期的化疗、放疗等 治疗,这些治疗对浅静脉的刺激较大,容易 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通过CVP 深静脉置管术,能够将药物直接输送到深静 脉中,避免了对浅静脉的刺激,降低了化疗 药物外渗的风险。同时,深静脉置管还能够 减少患者的穿刺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案例三:急诊患者的治疗
总结词
在急诊患者的治疗中,CVP深静脉置管术能够快速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确保急救药物的及时输注, 提高抢救成功率。
详细描述
对于急诊患者,如严重车祸、意外事故等,需要快速输注大量液体和药物来维持生命体征。CVP深静 脉置管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稳定的静脉通道,保证急救药物的及时输注,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 深静脉置管还能够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更精准

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更精准

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更精准深静脉穿刺的难度相对较大,可能会出现穿刺不成功等问题,而加强超声引导可以增强深静脉穿刺的精准性,因此需要充分了解超声引导下的深静脉穿刺。

1.超声与深静脉穿刺概述1.1超声超声即超声检查,指的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组织声学参数进行成像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在检查过程中医用超声所产生的超声波会穿过不同组织与器官的界面并形成不同强度的回声,在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这些回声也会成为图像,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常用的超声主要包括普通超声检查与特殊超声检查这两种类型,其中普通超声检查有腹部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等,可以准确显示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形态以及大小且能够评估血流动力学参数,而特殊超声检查有介入超声、超声造影等,可以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

1.2深静脉穿刺深静脉指的是位于深筋膜深面的能够引导血液回流心脏的管道,而深静脉穿刺是一种医学手段,主要包括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可以通过皮肤穿刺将特殊的硅胶管留在深静脉中。

相比于其他静脉穿刺,深静脉穿刺的难度相对较大,可能会产生一些并发症,所以需要通过有效手段优化深静脉穿刺。

2.传统盲穿与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的对比及超声引导的优势2.1对比之前国内大多数医院都会通过盲穿这种方法进行深静脉穿刺,而盲穿指的就是通过肉眼观察以及用手触摸的方法判断患者的血管情况,之后再根据个人经验进行穿刺,具有流程简单等优势,但是穿刺成功率相对较低,可能会对患者产生影响。

而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指的是通过超声检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在可视化的情况下进行穿刺。

与传统盲穿相比,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的自动化与可视化程度更高。

2.2优势从实际情况来看,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的优势更多且精准性更高。

第一,可以对血管进行选择与评估。

在超声成像的基础上进行深静脉穿刺可以通过超声图像判断血管的内径、深度以及走向,且可以有效区分静脉与动脉,降低误穿动脉的概率,继而增强深静脉穿刺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2 0 1 5 0 3 2 0 基金项目 :江西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 ) 2 0 1 1 2 B B I 9 0 0 2 0 通信作者 :吴利东 , 主任医师 , : E m a i l d o n u a w u 8 9@1 6 3. c o m。 g g
0.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实用临床医学 2 0 1 5 年第 1 6 卷第 7 期
犘 狉 犪 犮 狋 犻 犮 犪 犾 犆 犾 犻 狀 犻 犮 犪 犾犕 犲 犱 犻 犮 犻 狀 犲, 2 0 1 5, 犞 狅 犾 6, 犖 狅7
·9 1·
超声引导技术在深静脉置管的应用
周 颖a, 吴利东b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a 手术室 ; 急诊科 , 南昌 3 ) . b . 3 0 0 0 6 摘要 :目的 对超声引导技术用于深静脉置 管 应 用 的 临 床 评 价 。 方 法 预 行 深 静 脉 静 脉 置 管 治 疗 的 患 者 45 0 0
2 资料 采 用 狋 检 验 , 计量资料采用χ 检 验, 以 犘<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 0 1 1 年 6 月至 2 0 1 4年6 月 选 择 需 行 深 静 脉 置 管的患者 45 男 25 女 19 年龄 0 0 例, 5 9 例, 4 1 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3 组 , 各 15 其 2~9 6岁, 0 0例, 中 44 5 9 例选择右 颈 内 静 脉 途 径 、 4 1例行股静脉穿 动 态) 下 进 行 穿 刺, 刺置管 。A 组超 声 引 导 ( B 组超 声定位 ( 静态 ) 后穿刺 , 传统方法 ) 盲探穿 刺 法 , C 组( 性别 、 路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3 组患者年龄 、 1. 2 置管方法 体位 : 右颈内静脉置管患者 , 头轻微转离置管部 位, 背部稍垫高或者头低脚高位 ; 股静脉置管患者大 腿稍外展 。A 组超声探头消毒后使用超声进行深静 在 超 声 指 引 下 纵 向 进 针, 进针距探头边缘 脉定位 , 进针 方 向 与 探 头 成 同 一 平 面 , 穿刺针 0. 5~1. 0c m, 与皮肤成 3 , 横向 进 针 探 头 与 皮 肤 垂 直 , 横切将目 0 °
关键词 :超声 ;深静脉置管 ;推广 中图分类号 : ( ) R 4 7 2 .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8 1 9 4 2 0 1 5 0 7-0 0 9 1-0 2 / : 1 0. 1 3 7 6 4 . c n k i . l c s . 2 0 1 5. 0 7. 0 3 3 犇 犗 犐 j y 深静脉置管作为重要静脉通路已在临床上已广 泛使用 , 传统的置管 方 法 是 依 靠 解 剖 标 志 来 预 测 静 脉的位置进行盲探 。 近年来随着便携式超声设备的 发展使得 超 声 引 导 技 术 在 临 床 上 应 用 范 围 越 来 越 广, 笔者于近 3 年在江西省 3 0 余家医院选择需行深 将超声引导用于深静 静脉置管的患 者 45 0 0 余 例, 脉置管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 , 现报告如下 。 穿刺针与探头小于3 ; 标血管 放 在 视 野 正 中 , 0 ° B组 用非消毒的超声探 头 探 测 深 静 脉 并 定 位 , 超声下在 然后沿定位标记穿刺置 管 ; 皮肤上做标记 , C 组 依靠 体表解剖 标 志 及 动 脉 的 解 剖 关 系 来 判 断 静 脉 的 路 径, 据临床穿刺经验进行盲探穿刺置管 。 1. 3 观察指标和统计学处理 记录一次穿刺成功例数 、 成功置管所需次数 、 穿 刺并发症 ( 刺破动脉 、 穿刺部位血肿 、 气胸 、 神经损伤 等。 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3. 0 统计软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计 数
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3 组 , 每组 15 传统方法 ) 盲 0 0 例 。A 组超声动态引导下穿刺 , B 组超声定位后穿刺 , C 组( 探穿刺 。 记录各组穿刺成功例数 、 插管所需次数 、 并发症 等 。 结 果 C 组 更 换 穿 刺 位 置 3 3例, 1 5例穿刺失败放弃 ( 例、 例 和 11 例, 穿刺成功次数分别 置管 ; A、 B、 C 组一次穿刺成功分别为 14 9 3 9 9. 5% ) 14 7 1( 9 8. 1% ) 0 9( 7 3. 9% ) 为 15 一次成功置管及所需次数 C 组明显多于 A、 ) ; 1 2次、 15 4 5 次和 25 9 7次, B 组( 犘<0. 0 5 C 组有 2 例 患 者 出 现 能减 气胸 , 2 6 例颈部血肿 , 7 例误入动脉 , 3 例出现神经损伤 。 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置管提高了穿刺成功 率 ,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少并发症的发生 ,
2 结果
3 例, 5 例 穿 刺 失 败, A、 B C 组 更 换 穿 刺 位 置 3 组均在原位穿刺 成 功 ; 组 更 换 穿 刺 部 位 及 穿 刺 失 C 败与穿刺操作者熟练程度 、 患者肥胖 、 短颈及局部疤 痕等有 关 ; A、 B、 C 组 一 次 穿 刺 成 功 分 别 为 14 9 3 ( 例、 ( 例和 11 例, 9 9. 5% ) 14 7 1 9 8. 1% ) 0 9( 7 3. 9% ) 穿刺成功总次数分 别 为 15 1 2 次、 15 4 5 次 和 25 9 7 次, 一次即成功置管及所需 次数 A、 B 组明显少 于 C 组( ) ; 犘<0. 0 5 C 组有 2 例病人出现 气胸 , 2 6 例 颈部 血肿 , 7 例误 入 动 脉 , 3 例 出 现 神 经 损 伤, A、 B 组各
·9 2·
实用临床医学 2 0 1 5 年第 1 6 卷第 7 期
犘 狉 犪 犮 狋 犻 犮 犪 犾 犆 犾 犻 狀 犻 犮 犪 犾犕 犲 犱 犻 犮 犻 狀 犲, 2 0 1 5, 犞 狅 犾 1 6, 犖 狅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