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图片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它就是卢沟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
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卢沟桥上一位来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桥面。
在桥
教师: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和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为国捐躯。
今天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
为了纪念这两位烈士。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1937年7月底北平和天
教师:七七事变的爆发有着怎样的影响?
学生: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
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
须知若干华军器械
教师:战后日本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并多次篡改历史其首相也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我们应怎样认识?
各抒己见)
作为中国人,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事实不容否认
日本应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
卢沟桥

卢沟桥生咸祥对国人来说,二十世纪给中国造成永远伤痛的莫过于那场持续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有资料显示,那场战争使中国军民阵亡3500万人,财产损失达6000亿美元。
多少年过去了,对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来讲,应该记住些什么?应该如何看待那场战争?是值得长久思考的问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在北京城的西南方永定河畔的卢沟桥周围修建了多处抗日战争纪念地,因为那里是“七七事变”的爆发地。
近年来,东北三省的所有城市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在每年的9月18日上午的9时18分都会鸣笛,警示人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今年的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八十周年,适逢我因事滞留北京,客居的六里桥公寓又离卢沟桥较近,于是,在这一天,我去了一趟卢沟桥。
1、袖珍小城宛平以前人们经常提到的“抗战八年”,是以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反击日寇侵略为起点的。
现在提“抗战十四年”,是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攻占沈阳北大营为开端,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上就有抗日义勇军在活动,此后,“抗联”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都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只是后来的“七七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团结全国人民一致对外,开始进行全面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的炮火摧毁了宛平城的城门与县衙。
此事轰动了全国,与以前政府“不抵抗”政策不同,这一次日寇的行动遭到了驻京军民的强烈抗击。
由此,宛平城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
宛平城太小,是我见过的县城中最小的,小到什么地步呢?我从东面进瓮城,过“顺治门”,就很清淅地看见了对面“永昌门”的城楼,一条笔直且宽阔的大街贯穿全城,全城的东西长度只有640米,宽度是它的一半——320米。
宛平城尽管小,却是目前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卫城。
城墙很高,并修建有瓮城和很雄伟壮观的城楼。
可能因为小的缘故,便于维护与修缮。
宛平城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八月,是明王朝为了保卫京师、防止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京而修建的,初名“拱北城”,清代改名为“拱极城”,1928年民国时改为“宛平城”。
卢沟桥

卢沟桥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
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
桥身总宽9.3米。
桥面宽7.5米。
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
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北侧有望柱140根,南侧有141根。
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
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课文《卢沟桥烽火》"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
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
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
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
各类桥梁图片——拱桥1

红星桥位于湖南省酃县至郴县上,公路通过该线接上106国 道线。该桥跨越深谷,桥高达65m,主拱跨径108.45m,副拱 跨径分别为24.5m、9m及7m,全长155.8m,桥宽8.2m。
马鸣溪金沙江大桥位于四川省宜宾市,跨越金沙江,该桥是 中国采用缆索吊装施工、跨径最大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主 孔150m,引道65m,全长245m。桥面为净7+2x1.5(m)人行道。 主拱圈箱高2.0m,箱宽7.60m,矢跨比1/7,全拱圈横向分5 个箱室(预制组合薄腹单室箱);纵向分5段预制,缆索吊 装就位后再组合整体箱,最大吊重700kN。
丰都九溪沟桥位于四川省丰都县九溪沟,跨径为116m,建成 时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石拱桥,保持记录18年之久。桥面为 净7+2x0.25(m)。主拱圈为变截面悬链线,拱顶厚1.6m,拱 脚厚2.25m,拱矢度1/8。施工方法是在脚手架上分圈砌筑。 于1972年建成。
乌巢河桥位于湖南省凤凰县沱江源头的乌巢河峡谷的县道 上。 乌巢河大桥全长241m,该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综合应用和发展了中国近20多年来建设石拱桥的经验,建 成桥宽8m、主跨为120m的双肋石拱桥,腹拱为9孔13m,南 岸引桥3孔13m,北岸引桥1孔15m。主拱圈由两条分离式矩 形石肋和8条钢筋混凝土横系梁组成。 该桥是目前世界上 最大跨径石拱桥记录的保持者。于1990年建成通车。
江苏苏州宝带桥
中国古典园林中亦常见石拱桥,既起交通引路作用,更与园 林景色有机结合,或是主景,或是衬景。如扬州瘦西湖中的 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就是佳作。
颐和园17孔桥
安徽风鸣湖十七孔桥
浙江泰顺县的泗溪溪东桥(图11)。桥长41.7m,跨径 25.7m,矢高5.85m,桥宽4.86m。桥上建有美丽的廊屋, 为了保护木料,两侧钉有蓑衣式木板。桥始建于明· 隆庆 四年(公元1570年)。
3.1.2_全面侵华战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 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 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 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 731部队用的骨锯
1)军国主义的罪恶; 2)国力不强,百姓遭殃; 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用于挂人肉的铁钩 被日军细菌弹杀死的中国青年
王 选
她,带领着她身后的180位中国受害者代表, 拨开锈蚀了60年的历史雾障,使人类 文明史上最惨无人道的罪恶大白于天下; 她,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女性,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民族道义的力量,帮助受苦 受难的同胞寻求一种理性的秩序; 她,以一种“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而当选为“感动中国——2002十大年度 人物”之一。
卢 沟 桥 事 变 示 意 图
观察地图,分析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
龙王庙
卢沟桥 宛 平
丰台
资料 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
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 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 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 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 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 脑——平津;这末一来,日本 在华北即取得了政 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手段和真正目的是什么?
南京大屠杀中被杀害的儿童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 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 下关江边的尸体 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
广田弘毅在致日驻 美国大使馆电中承 认日军在南京等地 用血腥手段使“不 少于30万的中国平 民遭杀戮”
以杀人为乐的日军手提人头留念
思考: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
日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1937.12 1941
1、南京大屠杀
千姿百态的桥

课题:《千姿百态的桥》(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与桥相关的知识及古代、现代桥的种类和作用,表现古代建筑风格及现代不同结构特点的桥。
(2)通过学习运用线的疏密和遮挡关系等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桥。
(3)提高运用线造型及其他方法表现桥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线的疏密和遮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线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桥的结构,感受桥的美。
围绕了解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表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建筑风格及现代不同结构特点的桥,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的桥。
2.学习用线的疏密和遮挡关系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桥。
教学难点:桥的结构特点及线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游戏导入(学习反馈、感知学科特点)1.小游戏:改变纸的样子。
取一张长方形纸条,将它弯曲成拱形,固定两侧。
再将重物放在拱上,这个时候纸就具有承重性了。
这种拱形承重原理被古代智慧的劳动人民运用到桥的设计中,解决了实际问题。
教师接着添加桥面桥栏等组成一座拱桥。
教师介绍:拱桥的抗压能力远远优于其他桥类,既美观又实用。
2.出示多幅桥的作品,包括古代和现代的桥。
教师介绍:桥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既有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精湛技术的石桥,也有蛟龙腾飞的现代化的立交桥,这些都是设计者和建设者智慧的结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姿百态的桥》一课。
(二)讲授新课1.认识古代和现代的桥(1)了解拱桥①比较观察拱桥的特点。
出示多幅拱桥图片,请学生欣赏。
教师介绍:拱桥始建于东汉中后期,已经有1800余年的历史。
拱桥在北京建造的较多,如北海永安桥颐和园玉带桥天安门金水桥等。
②对比欣赏出示图片:玉带桥和卢沟桥提问:从外形观察,玉带桥和卢沟桥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对比欣赏,从外形上分析拱桥的特点。
卢沟桥观后感

参观卢沟桥有感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 1189 年),成于明昌三年( 1192 年),清康熙三十七年( 1698 年)重修建,桥长 266.5 米,桥上两侧共有 1.4 米高的望柱 281 根,两柱之间由刻着花纹的栏板相连,每个望柱顶端都有一个大狮,大狮身上雕着许多姿态各异的小狮,众所周知,卢沟桥是我们的伟大历史的精华, " 卢沟晓月 " 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由于雕刻艺术高超,卢沟桥上的狮子形态各异,几乎没有相同的一只,桥东端有碑亭,石碑正面为乾隆书 " 卢沟晓月 " 四字,背面为乾隆书卢沟桥诗, " 卢沟晓月 " 四个大字雄浑有力,雕刻精美。
可以说,卢沟桥是我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见证,是我们伟大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见证,更是我国繁盛的见证。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八年的抗战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现在卢沟桥已经成为了我们缅怀先烈的历史遗迹。
当看到桥两边那501个狮子,看到乾隆题字的卢沟晓月,我们不得不为中华民族的智慧而折服。
走在每块基石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现在我们再次重温这段历史,桥头已经了修建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面陈列了大部分抗日的史料,无论是一张张血泪的照片,还是一个个锈迹斑斑的武器,即便是一双双的草鞋,都是我们的珍贵的见证,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饱受屈辱得出的血的教训,更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莫大讽刺和最为有力的证据!历史向我们昭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这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兴盛,由贫穷到富强的奋进动力。
正是为了民族的崛起,正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优秀中华儿女,经过浴血奋战,让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历史深刻铭记,毛泽东同志指出 " 中国靠我们来建设,我们必须努力学习 "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 " 发展才是硬道理 " ;在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为小康奋斗的今天,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
《各种各样的桥 (3)》(幼儿园PPT课件)

赵州桥
图 片
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 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 biāo 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 形势十分严峻。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 彪 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 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其部署是由 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 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 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 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 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 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 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 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 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 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 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 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 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 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 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 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 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 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 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 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 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 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 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 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 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 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 了沪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 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 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 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 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 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 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 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 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 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 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 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 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 1945年9月2日,以中国沟桥,在北京市 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 (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 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 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 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 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 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 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 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 战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