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肇庆市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情况15页word文档
肇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指标(2000-2018)

标
人口与就业
人口
年底户籍总人口
乡村人口
城镇人口
男性人口
女性人口
年底常住总人口
就业
年底从业人员人数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
宏观经济
国民核算(当年价)
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4723
6016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6.18
5.48
塑料制品 啤酒
万吨 万千升
15.77
14.43
电子元件
亿只
—
—
黄金
千克
—
—
瓷质砖
万平方米
—
952
铝材
万吨
1.67
5.43
集成电路
亿块
—
1.66
水泥
万吨
267
392
注: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的各项指标除发电量以外,其他指标2000年后均为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品产量数.
1-2 续表4
指
标
居
住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生
活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金融机构本外币住户存款余额
工
资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卫
生
卫生技术人员
床位数
环境灾害
企事业单位污染治理资金
当年排污收费总额
火灾发生数
火灾损失
交通事故发生数
2024年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通过对市场的基本情况、关键指标、竞争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市场的投资潜力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2. 市场概述2.1 地理概况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
2.2 工业地产市场概况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已形成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目前,市场上已建立起一批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工业园区和工业园,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
3. 市场分析3.1 市场规模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规模庞大,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工业地产市场的总投资额已达到xx亿元人民币,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3.2 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肇庆市对工业地产的需求不断增长。
主要需求来自制造业、物流业等行业。
特别是在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对工业地产的需求不断增加。
3.3 市场竞争格局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竞争格局: - 大型工业园区的竞争:市场上有几个大型工业园区,它们通过提供各种配套设施和服务吸引企业入驻。
竞争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的争夺和规模效应的形成。
- 地理位置的竞争:由于肇庆市地理位置优越,其他城市的工业地产也存在竞争,企业可能在肇庆市以外的地方建厂。
- 成本优势的竞争: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降低土地成本等方式吸引企业入驻,形成竞争优势。
4. 市场前景4.1 市场发展趋势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值得乐观。
未来几年内,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包括: - 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政策对制造业的扶持和鼓励将进一步推动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的发展。
- 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对工业地产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 区位优势的发挥:肇庆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工业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肇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及其目标值

肇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及其目标值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肇庆市设定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实现其目标值。
这些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是衡量肇庆市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标准。
一、经济发展指标在经济发展方面,肇庆市设定了多项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
这些指标的目标值分别为:1、地区生产总值(GDP):到2025年,肇庆市的GDP预计将达到约3000亿元,年均增长约8%。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推动肇庆市的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
2、人均GDP:到2025年,肇庆市的人均GDP预计将达到约5.5万元,年均增长约7%。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提高市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到2025年,肇庆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将达到约150亿元,年均增长约6%。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二、人民生活指标在人民生活方面,肇庆市也设定了多项指标,包括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这些指标的目标值分别为: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25年,肇庆市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达到约3.5万元,年均增长约8%。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提高市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5年,肇庆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预计将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全市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
三、社会治理指标在社会治理方面,肇庆市设定了多项指标,包括社会治安满意度、法治建设满意度等。
这些指标的目标值分别为:1、社会治安满意度:到2025年,肇庆市的社会治安满意度预计将达到90%以上,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
这一目标值的设定旨在提高市民的安全感,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广东省各市人口、GDP、面积数据2

广东省各市人口、GDP、面积数据2一、引言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
全省拥有广州、深圳、珠海等重要城市,以及惠州、东莞等新兴工业城市。
这些城市的发展状况如何,对于广东省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广东省各市的人口、GDP和面积数据,以便读者了解各市的发展状况。
二、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专业的统计和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三、广东省各市人口数据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广东省各市的人口数据如下:广州市:1530.96万人(2019年)深圳市:1302.68万人(2019年)珠海市:198.52万人(2019年)佛山市:743.34万人(2019年)东莞市:746.45万人(2019年)惠州市:607.91万人(2019年)汕头市:500.73万人(2019年)湛江市:730.55万人(2019年)茂名市:547.83万人(2019年)肇庆市:410.15万人(2019年)揭阳市:614.84万人(2019年)韶关市:295.77万人(2019年)梅州市:438.83万人(2019年)河源市:257.63万人(2019年)阳江市:261.66万人(2019年)清远市:403.74万人(2019年)潮州市:275.45万人(2019年)汕尾市:347.65万人(2019年)云浮市:258.广东省,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省份之一,其经济实力一直备受。
而各市的人口、GDP和面积数据则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广东省各市的人口、GDP和面积数据,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最新的人口数据,广东省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2亿。
其中,广州市的人口数量最多,达到了111万人,其次是深圳市的166万人。
佛山市和东莞市的常住人口也分别达到了74万人和41万人。
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表明广东省的经济活力正在不断提升。
广东统计年鉴:广东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19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100 million yuan)
Per Capita GDP
(yuan)
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
(100 million yuan)
Total Freight To-kilometers
(10 million ton-km)
(100 million yuan)
Total Imports
(100 million)
Total Exports
( 100 million)
Amount of Direct Foreign Capital Actually Used
(100 million)
General Public Budgetary Revenue of Local Government
(万 (万 (亿
(亿 (亿吨公 (亿人公
(万 (亿
进口总值
(亿
元出)口总值
(亿
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亿
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
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亿
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
=工1业00生) 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上年
=工1业00生) 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上年
=城1镇00非) 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100 million yuan)
General Public Budgetary Expenditure of Local Government
(100 million yuan)
General Consumer Price Index
《广东肇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广东肇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总则编制目的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粤发[2011]23号)》,落实肇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以肇庆高新区引领新型工业化,以肇庆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的重大决议,编制《肇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指导思想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绿色、智慧、包容和人本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建设珠三角集中展示科学发展成果的典范地区。
2、把握广佛肇经济一体化、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机遇,创新体制机制,高标准建设新区,构建肇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3、遵循低碳绿色的规划理念,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引领肇庆城市化、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协调发展。
4、传承地方文化,彰显山水特征,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产业高端、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新城。
规划重点1、实现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
通过规模引领、功能引领、模式引领和品质引领,成为肇庆中心区域核心区、区域服务集聚区、理想城市试验区和国际都会标杆区,引领肇庆市新型城市化。
2、优化肇庆中心区域总体空间布局。
通过肇庆新区建设构建对接广州、佛山的开放空间格局,强化区域协作;拓展肇庆市中心城区,实现东拓完型;肇庆新区与端州区共同承担城市主中心职能,为区域生产性服务中心和市行政服务中心。
3、承载肇庆新兴战略定位。
新区应在肇庆市“广东探索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区和试验区、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中国宜居文化名城和国际知名旅游会展胜地”的城市定位中承担重要角色。
4、探索符合肇庆地方条件的低碳绿色城建设模式。
严守生态本底,规划顺应自然、生态可持续的空间格局;制定低碳绿色的产业规划;选择适宜性技术,鼓励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集约高效的市政工程建设;采取对自然环境低冲击的建设模式。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4、《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各部门“十二五”规划5、《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6、《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年)》7、《肇庆市鼎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9、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规划范围肇庆新区:西起凤凰大道,东临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北至鼎湖山25度坡以下山麓地,南临西江(含砚洲岛),规划区面积115平方公里,涉及桂城街道办、广利街道办、凤凰镇、莲花镇和永安镇五个行政辖区的部分区域。
高质量招商引资促进肇庆市经济全面发展策略研究

高质量招商引资促进肇庆市经济全面发展策略研究作者:吴爱萍詹欣璇来源:《中国市场》2024年第01期摘要: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以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肇庆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难有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落户、资源分配不均等突出问题。
文章在分析肇庆市招商引资环境、招商引资现状、肇庆市产业链集群建设、创新特色化招商引资、扩大外资入驻政策方针等基础上,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经济环境、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构建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水平、强化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为肇庆市招商引资提供保障措施、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关键词:肇庆市;招商引资;产业链集群;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1-0023-04DOI:10.13939/ki.zgsc.2024.01.0061肇庆市招商引资环境1.1肇庆市区位分析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东邻佛山市,南连云浮市,西倚广西梧州市和贺州市,北接清远市。
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代管四会市、设两个肇庆新区、肇庆高新区经济功能区。
辖区总面积近1.5万平方千米,人口近500万,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都市圈城市之一。
公路、铁路交通便利,肇庆市公路通车里程约1.5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约600千米,有省内省外多条高速公路直达、经过;高铁客流量逐年剧增,占总铁路客运量的八成。
自然资源方面,土矿资源丰富,金矿储量位居广东第一;瓷土质优量大,开采价值高;拥有不少驰名世界的珍贵种类,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栖息地”。
近四年来,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达到近五年来的最大值,首次“破十”;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较2020年多增1000亿元,2021年增速较2020年翻一番,肇庆市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如表1和表2所示。
肇庆市概况

贵广铁路简介贵广铁路是铁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是一条客货兼顾、以客为主、完善西部路网布局的区际快速铁路干线,是西南地区通达华南沿海地区的重要区际铁路通道。
自贵州省贵阳市至广东省广州市,跨黔、桂、粤三省区,由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观山的新贵阳站引出,经龙里,穿斗篷山至都匀,而后由三都沿都柳江经榕江、从江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跨融江和焦柳铁路,经桂林后跨漓江、继经恭城、钟山、贺州进入广东省境内,再经怀集、肇庆、三水、佛山进入广州枢纽新广州车站。
全长857公里,其中广东境内207.5公里、广西境内348.5公里、贵州境内301公里。
该线路经停新广州站、新佛山站、肇庆北站、贺州站、桂林西站、榕江站、都匀东站、贵阳北站等30个车站,为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年运输能力为货运量3500万吨,日开行客车100对,设计工期6年,投资估算总额858亿元。
贵广铁路的客车时速目标值为200公里,以全长857公里计算,广州到贵阳只需约5小时!而目前从广州坐火车到贵阳,最短也要21个小时。
贵广铁路与今年新开工建设的兰渝铁路等项目建成后,我国西北、西南地区连接珠三角、粤港澳地区的快速铁路物流通道将被打通。
贵广正线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Ⅰ级;(2)正线数目:双线,其中新肇庆站(含)至奇槎站(含)为四线;(3)设计行车速度:200km/h,贵阳、广州枢纽内梯级降低;(4)最小曲线半径:3500m;(5)正线线间距:4.6m;(6)限制坡度:新贵阳至贺州采用13‰,贺州至广州采用6‰,只运行客车的线路可采用20‰(7)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双机地段880m),只办理客车的车站650m;(8)牵引种类:电力;(9)牵引质量:4000t;(10)闭塞方式:自动闭塞;(11)建筑限界: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要求。
线路简况贵阳至广州铁路是西南地区通达华南沿海地区的重要区际铁路通道,跨黔、桂、粤三省区,由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观山的新贵阳站引出,经龙里,穿斗篷山至都匀,而后由三都沿都柳江经榕江、从江进入广西境内,跨融江和焦柳铁路,经桂林后跨漓江、继恭城、钟山、贺州进入广东省境内,再经怀集、肇庆、三水、佛山进入广州枢纽新广州车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年新增就业105336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47196人,农村培训转移就业43162人,大学生就业14978人。
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5.27%。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是2.39%。
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其中,税收收入76.54亿元,增长16.7%,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3.39%。
但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消费需求与工业生产增长动力依然偏弱,经济运行仍存在下行压力;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艰巨。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1979公顷,比上年减少0.6%。
其中,稻谷面积166549公顷,减少0.6%;玉米面积9983公顷,增长3.2%;薯类面积20913公顷,减少2.4%;糖蔗面积540公顷,减少22.4%;油料种植面积25354公顷,增长0.1% ;蔬菜种植面积76240公顷,增长4.8%。
全年粮食产量112.27万吨,比上年减少2.5%。
其中,稻谷产量97.63万吨,减少2.6%;玉米产量4.69万吨,增长4.3%;薯类产量8.74万吨,下降4.5%;糖蔗产量3.93万吨,下降20.4%;油料产量7.15万吨,增长0.6%;烟叶产量0.38万吨,增长9.4%;蔬菜产量223.99万吨,增长4.7%;水果产量130.65万吨,增长9.9%;茶叶产量0.53万吨,增长0.8%。
全年肉类总产量42.31万吨,比上年减少1.2%。
其中,猪肉产量30.81万吨,增长0.9%;牛肉产量0.54万吨,增长5.8%;羊肉产量0.14万吨,下降1.5%;禽肉产量10.82万吨,下降7.0%。
年末生猪存栏242.86万头,增长1.4%;生猪出栏413.51万头,增长0.7%。
禽蛋产量2.55万吨,增长2.9%。
牛奶产量0.93万吨,增长4.1%。
全年水产品产量37.88万吨,比上年增长0.5%。
三、工业和建筑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其中,从轻重工看,轻工业增长16.7%,重工业增长18.9%;从注册经济类型看,民营工业增速领先,全年民营企业增长22.2%,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4 %;从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为主要增长动力,大型企业增长17.8%,中型企业增长24.7%,小型企业增长18.8%。
三大主导行业增长快,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7.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6.0%,金属制品制造业增长20.9%。
先进制造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52.25亿元,增长17.7%。
其中,装备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82.58亿元,增长21.3%,占全市增加值比重的22.4%;新兴支柱行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完成增加值0.88亿元、25.99亿元和26.44亿元,分别增长35.7%、28.9%和28.2%。
六大优势传统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83.22亿元,增长20.2%。
除纺织服装增长缓慢外,其余五大行业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家具制造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1.07亿元,建筑材料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34.73亿元,分别增长32.2%和23%,优势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活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工业资产贡献率23.12%,资本保值增值率125.53%,资产负债率49.59%,流动资产周转率5.75%,成本费用利润率6.19%,产品销售率97.53%。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04个,增长3.0% ;实现增加值53.2亿元,增长0.3%;实现利润总额3.96亿元,增长78.4%;利税总额8.43亿元,增长34.2%。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007.78亿元,首次超过千亿,比上年增长20%。
其中,全年完成民间投资额763.02亿元,增长23.4%,增幅比整体投资快3.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完成投资额62.72亿元,增长53.0%;基础设施完成投资额213.69亿元,增长39.8%,其中城市建设投资68.95亿元,增长40.5%;工业投资内部结构优化,电子信息、石化、医药投资分别增长36.8%、123.9 %和80.7%,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10.9%,增幅比整体投资低9.1个百分点。
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按地区分,中心区143.66亿元,增长15.2% ;山区县27.82亿元,增长34.3%。
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128.57亿元,增长12.4% ;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和其他投资分别为18.94亿元和21.12亿元,五、国内贸易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从城乡来看,城镇累计消费349.79亿元,增长13.9%;乡村累计消费143.33亿元,增长13.6%。
从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仍是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累计实现消费440.69亿元,增长14.3%,占总消费比重达到89.4%,拉动增长12.8个百分点。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5.5%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92% ,金银珠宝类增长19.7%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19.3%,家具类增长21.6%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7.3% ,中西药品类增长51.8% ,通讯器材类下降20.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62.2%,汽车类增长22.9% 。
六、对外经济全年进出口总额70.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出口额48.25亿美元,增长27.6%;进口额21.91亿美元,下降14.8%。
2019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29个,比上年下降16.2%合同外资金额31.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2.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471万吨,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公路3345万吨,增长20.2%;水路1126万吨,增长25.4%。
货物运输周转量60.39亿吨公里,增长19%;其中,公路41.13亿吨公里,增长18%;水路19.26亿吨公里,增长21.3%。
全市旅客运输总量7672万人,增长1.4%;旅客运输周转量42.72亿人公里,增长2.1%。
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941万吨,增长6.8%。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69.28万标准箱,下降2.1%。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338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51.317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3.5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20.21万辆,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8.2%和20.3% 。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0.7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81亿元,增长42.8% ;通信业务总量36.93亿元,增长6.1%。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70.2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3.7%。
其中,外国人16.9 万人次,下降42.9 %;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53.31 万人次,下降43.8 %。
在城市接待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1387.82万人次,下降0.3%。
过夜旅游者中,国内游客达1292.02万人次,增长5.9%。
全市旅游总收入205.87亿元,增长14.7%。
八、金融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40.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974.24亿元,增长14.0%。
各项贷款余额1030.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6.67亿元,增长36%;中长期贷款余额811.68亿元,增长14.7%。
年末全市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5家,市场总值105.7亿元。
全市证券营业部13家,股票账户42.4万户,证券交易额1676.28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股票交易额1048.01亿元,增长39.8%。
期货营业部2家,全年代理交易额4029.87亿元,比上年增长61.5%。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61663万元,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34275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99689万元,分别增长5.3%和18.2 %;健康险业务收入20197万元,增长36.5%;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7591万元,增长36.3 %。
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57804万元,增长22.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年各级各类教育(不含非学历培训)招生27.47万人,比上年上升0.9% ;在校学生89.57万人,下降2.3%;毕业生25.67万人,下降4.2% 。
其中,特殊教育招生0.03万人,在校生0.18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3.64万人。
年末,县及县级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8个。
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58个,与上年持平。
全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9300人年(折合全时当量),比上年增长3.2%。
全市R&D经费支出约14.95亿元,增长19.1%。
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9项(按成果登记数),全年申请专利量1777件,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发明专利295件,下降8.7%。
专利授权量1288 件,增长9.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6件,增长18.4 %。
《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4件,与上年持平。
全年经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登记技术合同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37.6万元。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08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约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
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
已建立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6家。
认定的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21个,市级31个。
全市有法定质量计量综合检测机构和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各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
获得资质认证的实验室72家,获得管理体系认证企业780家,产品获得3C认证企业120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9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纪念馆9个。
全市有广播电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5.04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9.21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6%和2.1%。
全年出版报纸1694万份。
全市共有档案馆12个,馆藏档案82.11万卷,其中综合档案馆9个,馆藏档案38.16万卷。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4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6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8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7个,卫生监督机构7个。
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12688张,增长6.9%。
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792人,增长11.5%;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122人,注册护士7156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29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