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荪甫性格的双重性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必然性
从《子夜》吴荪甫的心理失衡浅谈民族觉醒

从《子夜》吴荪甫的心理失衡浅谈民族觉醒作者:杨阳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1期摘 ;要:吳荪甫是作家茅盾在长篇小说《子夜》当中所塑造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资本家形象,对其运用大量笔墨进行了心理上的描写,他的心理有有两个对立面。
作为三十年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代表,吴荪甫自身的性格缺陷导致的悲剧落幕正是时代的缩影。
关键词:吴荪甫;省视不清;民族觉醒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十里长街,灯火璀璨,仿佛没有受到丝毫来自于外界的冲击。
事实上,这一时期的中国上海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闭建社会。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买办阶级等阶级交错出现,他们牢牢控制着中国经济的命脉。
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正可谓是寸步难行。
战争、内乱等不断侵扰着他们,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只能在充满暴力、欺诈和腐败的无秩序社会中蹒跚前进。
国内政治的软弱使得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阻碍。
生不逢时的吴荪甫顶着重重的压力艰难的带领着益中公司在夹缝中谋求发展。
一、简要分析吴荪甫吴荪甫是一个精明能干,心狠手辣的强硬派人物,他拥有雄厚的财力,经商的天赋,又曾经留学欧美,有着一套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
拥有发展壮大民族工业的雄心,志在积极帮扶中国企业,与外来倾销商品作斗争。
梦想有一天在他的控制下的益中公司“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驶过原野”。
;;;实质上,作者希望我们看到的上述种种野心与才华,只是他的表象,是他幻境里的自己,现实中吴荪甫软弱空虚、外强中干,资质平平。
在与帝国主义撑腰的买办阶级作斗争的过程中,常常苦于自己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孤立境地,使他自己时常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面对困境之时孤单彷徨,束手无策,又不甘心幻境破灭。
黄浦江夜游深入揭示了吴荪甫内心自我认知无法一致的冲突,想要奋起又困于现实的难关不得不考虑投降的矛盾致使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自我放逐,最终破产。
二、自我省视不清吴荪甫接受过先进的西方思想与教育,可骨子里却是一个封建守旧的人。
在家中,他强烈的反对青年冲破地主阶级的束缚,不许他们的身心获得解放。
《子夜》吴荪甫典型人物形象分析

《子夜》吴荪甫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刘晨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8期摘要:《子夜》是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作品,是一部无产阶级斗争史,也是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革命长篇小说。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吴荪甫就生存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分析吴荪甫的人物经历对于更好的理解作品具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介绍了《子夜》这部小说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典型人物吴荪甫的人物形象的悲剧性和两面性,以期更好地理解人物,理解小说。
关键词:《子夜》;吴荪甫;人物形象作者简介:刘晨阳(2000-),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学生,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021.《子夜》简介《子夜》是在一部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主要人物的无产阶级革命小说,围绕民族资本家振兴民族工业的一系列过程,将民族资本家代表吴荪甫置身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描述他的一系列振兴民族工业的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和失败,呈现出当时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现实,描述了民族工业发展在当时社会背景中的艰难。
小说中民族资本家吴荪甫最终振兴民族工业的梦想破灭表现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民族工业发展所受到的牵制以及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无产阶级处境的艰难。
这部小说以马克思唯物主义为主要创作形式,讲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为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无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都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2.吴荪甫人物形象分析2.1人物的悲剧性小说的主人公吴荪蒲作为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他开始时怀抱着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伟大抱负,积极投身于民族资本经济的发展中。
但是最终的结局以破产告终,他的愿望破灭。
人物的结局可以归结为悲剧性的,这也是当时社会背景下民族资产阶级的必然命运。
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主导着社会经济发展形态,而且清政府的无能,让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无忌,封建主义也要屈居于帝国主义之下。
【语文知识点】吴荪甫人物形象分析

【语文知识点】吴荪甫人物形象分析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子夜》不仅是作家茅盾现实主义作品走向成熟的代表,而且是五四运动以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最早的长篇小说,其笔下塑造了多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我国三十年代资产阶级的生活面貌。
本文将着重对《子夜》主人公吴荪甫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欢迎阅读。
1、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软弱性和两面性。
他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失败了的英雄形象。
作为上海滩的工业巨头,他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腕人物。
他残酷地剥削工农群众,镇压和分化他们的反抗,仇恨工农革命。
他的凶残阴险又往往和他的怯懦恐惧、色厉内荏结合在一起。
他的的狂暴,正是他内心空虚和惶恐的表现。
2、吴荪甫兼有资本家和封建家长的双重身份,体现了那个年代民族资本家在身份上的双重性。
在他的家庭关系上,他是这个资产阶级家庭里的一个众叛亲离的封建暴君。
他的刚毅自信表现为专横粗暴、冷酷无情。
他和妻子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对待妹妹、弟弟专横冷漠;姐夫对他心怀鬼胎,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他的私生活却虚伪堕落,荒淫无耻。
3、吴荪甫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
他对封建买办的打压感到不满,同时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工人时,他采取的是残酷的手段。
作品中以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暗斗为一条线索,以他与工人的矛盾冲突为另一条线索,充分地显示出吴荪甫既残酷反动又外强中干的阶级特征。
作品的中心人物是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作家通过对他为振兴民族工业挣扎、奋斗终于失败的历程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暗淡前景,形象地证明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殖民地化了。
小说自吴老太爷由乡下来上海,发病而死,吴府发丧开端。
由此引出了吴荪甫、赵伯韬、杜竹斋等这些工业、金融界的巨头及其他头面人物。
接着分主、副两条线索叙述。
浅谈茅盾笔下资本家形象—吴荪甫

衡水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手册题目:浅谈茅盾笔下资本家形象—吴荪甫学生姓名: XXX系别: 中文系专业: 语文教育年级: 06级学号: *********XXX本(专)科: 专指导教师: 李XX衡水学院教务处印制说明1、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始之前,由指导教师填写本手册中的任务书,并经分管教学的系主任或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组长批准后,以电子文本形式发至学生。
2、学生和教师填写时应认真细致。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要做好过程记录和阶段小结。
3、在填写或打印本手册时,文面要整洁美观,字迹要清楚,签字要齐全。
本手册的纸质文本作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的主要依据。
4、本手册在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其纸质文本与论文(设计)一起交给指导教师,作为论文评阅和毕业答辩的主要档案材料,并由各系保存至学生毕业后四年。
5、本手册纸质文本一式两份,一份存入学生档案,一份与毕业论文(设计)一起留存于学生所在系(部)。
6、本手册电子文本随时填写,待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完成后一并打印,交指导教师签名;手工填写项目,必须使用黑色炭素墨水等牢固性书写材料。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填写)论文题目浅谈茅盾笔下资本家形象—吴荪甫姓名XXX 学号20063014XXXX 下达日期2008年10月25日XXX 同学:根据《衡水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及我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要求,现就你的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和写作提出以下要求,望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本阶段的学习任务!指导教师:李XX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写作、答辩的时间进程:1、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08年10月6日-2008年10月19日2、文献调研与综述: 2008年10月20日-2008年11月24日3、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08年11月24日-2009年2月28日4、深入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 2009年3月1日-2009年4月30日5、形成论文初稿(设计雏形): 2009年4月1日-2009年4月30日6、论文(设计)修改、定稿、打印: 2009年5月4日-2009年5月20日7、提交论文(设计)与答辩准备: 2009年5月21日-2009年5月23日8、参加答辩: 2009年5月23日-2009年5月27日二、对论文(设计)内容的指导要求中心论点突出,论述有理有据,有一定的深度。
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简答题论述题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每个要点3分,表达1分。
1、简析阿Q形象:答案要点:(1)阿Q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
其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精神胜利法”,即自高自大、自轻自贱;麻木健忘,欺软怕硬、自我麻醉、对他人的生活采取“看戏”式的冷漠态度。
(2)这个人物还体现出“阿Q式的革命”,即“我想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是一种毫无标准,毫无是非观念的行为。
(3)阿Q是现代文学画廊中最富于光彩的典型形象之一。
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鲁迅对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深刻思考。
2、简述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答案要点:(1)有自觉的美文创作观念,注重散文的艺术性。
(2)擅长锤炼字句,语言在吸收现代白话口语的基础上适当融入有生命力的文言词汇,语言典雅精致。
塑造了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
(3)讲究谋篇布局,结构严谨,内在逻辑性强,堪称范文。
3、简析“潘先生”形象。
每个要点3分,表达1分。
答案要点:(1)潘先生是叶绍钧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灰色人物。
(2)、潘先生自私卑琐,苟安疑惧,投机取巧,一无所长而又自以为是,具有典型的小市民性格和心态;但同时又不失做人的良知。
(3)潘先生是军阀混战时期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4、简述闻一多关于格律诗“三美”主张的内容。
答案要点:(1)闻一多等人借鉴西方诗歌格律的相关理论,提出的“新诗格律化”主张,即所谓“三美”主张,包括“音乐美”(音韵)、“绘画美”(色彩)、“建筑美”(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
5分(2)新诗格律化的倡导,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作态度不严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重新建立现代诗歌的规范,使之趋于精炼与集中,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4分表达1分。
5、简析《沉沦》中“他”这一形象。
每个要点3分,表达1分。
答案要点:(1)郁达夫认为小说是作家的“自叙传”。
因此,尽管《沉沦》的主人公被冠以第三人称“他”,实质上是“我”的代称,具有明显的自传性。
《子夜》中主人公吴荪甫的两面性

14pt
16pt
吴荪甫是茅盾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子夜》中的主人公,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这是一个具有深远的美学和历史价值的艺术典型。他在现代中国文学的形象画廊里,填补了民族资产阶级形象的空白,然而长期以来对他形象的认识并没有统一。鲁迅先生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吴荪甫这个人物形象呢?我认为吴荪甫作为民族资本家具有两面性。有一定的民族意识,有魄力,精明强悍;另一方面又贪婪狠毒、凶残、虚伪、怯懦。
首先吴荪甫在兴办企业中,精明强悍,有魄力,有一定的民族意识。作为一个有“事业心”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不是仅仅只考虑赚钱的。在兴办工厂企业中,他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意识,有铁腕手段,是中国“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吴荪甫,这个工业资本家,裕华丝厂的老板,是一个有着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他有手腕,有魄力,善用人,能把“中材调弄成上驷之选”。他有比较雄厚的资金,去过欧美,有一套比较进步的管理企业的方式,他更富有冒险精神和发展民族工业的宏大志愿,对于自己,他从来不肯妄自菲薄,对那些没有见识,没有胆量,没有手段把企业弄得半死不活的庸才,他就毫不怜悯地要将他们打倒,把他们手里的企业,拿到自己的“铁腕”里面来。不仅这样,他还想的更远:“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作为一个资本家的吴荪甫,他是循着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前进的,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作为一个中国的民族资本家,他不满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反对内战,他希望“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这样他的企业才有出路,才能顺利发展,这是一个雄心勃勃想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而独立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家,是一个刚毅果断的铁腕人物。吴荪甫是个靠剥削为生的资本家,他醉心于办工业也是以攫取利润为目的,但资本家攫取利润有多种手段,为什么他偏偏要办工业呢?且看他自己的内心独白:“不,我还是要干下去的!中国民族工业就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途尤大!”很显然吴荪甫是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再比如当范博文对他说:“荪甫,我就不懂你为什么要办丝厂,发财的门路岂不是很多?”吴荪甫不高兴地回答说:“中国的实业能够换回金钱外溢的,就只有丝。”可见在吴荪甫的身上还能看到一颗热衷于发展民族工业的心。他的才干、魄力,要实现的宏伟理想也不能说没有价值,这样的资本家,在20世纪30年代,可以称得上凤毛麟角的。他的爱国精神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假如只以赚钱为目的的话,他早就可以和赵伯韬这个“公债魔王”合作,不难从他那里分得一杯羹。以吴荪甫的财力、手腕、胆识,他如果投靠帝国主义走买办道路,其地位和取得的实利,决不会在赵伯韬之下,然而他宁肯把全部的家产孤注一掷,去进行一场毫无把握的冒险,这就是他的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战胜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表现。这是一个值得赞赏的英雄行为,并且吴荪甫在同帝国主义争夺民族自尊心的过程中,在与美帝国主义所豢养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争斗中,表现出一定的“革命性”。然而吴荪甫的幻想不过是一场黄粱美梦,以宏伟的计划开始,又以悲剧告终,他的生活道路和悲剧告诉我们:民族资产阶级要想求得生存,必须无条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小说《子夜》吴荪甫的双重性格分析

小说《子夜》吴荪甫的双重性格分析作者:张晨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3期摘要:《子夜》中的主人公吴荪甫可谓我国现代小说史上一位成功的资本家艺术典型。
在我国三十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社会的大背景下,他的悲剧结局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冯雪峰曾在评论中说:“是茅盾对我们文学的一个贡献,这个贡献是别人不曾提供过的。
”的确,在文学史上吴荪甫的出现为中国文学史记录中添加了新的艺术元素。
关键词:《子夜》;吴荪甫;分析作者简介:张晨,女(1993-),辽宁沈阳人,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研究方向:高级文秘。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01一、吴荪甫的积极性《子夜》中的吴荪甫既仇视工农运动压榨农民,但是又抵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一心想着发展民族工业做大做强。
首先,进步方面表现在他敢于抵抗帝国主义的控制,反抗反动政府的统治和对立阶级进行对抗。
其次,他全面发展振兴中国民族工业,开办丝厂,成立信托公司,后期还成立橡胶鞋、灯泡等与生活用品有关的工厂。
虽然这个远大的振兴理想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很难实现,但是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热情是非常难得的。
再次,吴荪甫致力于农村事业,他在镇上设立了电厂、钱庄、米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旧农村的改造。
最后,吴荪甫希望通过建立一个不切实际的“资产阶级王国”完成自己的理想,对于一个当时闯荡过欧美,受西方资产阶级影响的一位具有独立精神的中国资本家,这样的思想为发展民族工业,打击封建势力有着进步的意义。
他有雄心,要把“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全部打倒,他有魄力,时时谨记“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至理名言,他有智慧,知道怎样掌握别人的命运;他有学识,在欧美有过很多见识。
他还有超出常人的教养、阅历和经验……这些都表现出吴荪甫作为资本家的野心与魄力,这种野心和魄力使得他的企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一时也可以站稳脚跟。
当然可能也是这种当时一般资本家所不具备的东西集于一体,是吴荪甫个人独有的魅力之所在,也是读者容易对其产生同情感的原因之一。
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解析

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总分:34.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鲁迅小说集《呐喊》初版时收入15篇,1930年第13次印刷时抽掉的一篇是( )。
A.《狂人日记》B.《孔乙己》C.《不周山》√D.《药》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 )。
A.鲁迅的《呐喊》B.汪敬熙的《雪夜》C.郁达夫的《沉沦》√D.叶绍钧的《隔膜》3.洪深借鉴奥尼尔《琼斯皇》的戏剧手法,以大段独白表现人物的恐惧心理,令人耳目一新的剧作是( )。
A.《卖梨人》B.《贫民惨剧》C.《有为之室》D.《赵阎王》√4.描写白秋英的感伤情调,被田汉视为“比较能介绍我自己的出世作”的剧作是( )。
A.《南归》B.《咖啡店之一夜》√C.《获虎之夜》D.《名优之死》5.1928年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发起者除了后期创造社,还有( )。
A.太阳社√B.语丝社C.新月社D.弥洒社6.30年代初左翼作家与“自由人”“第三种人”展开论争,自称“自由人”的是( )。
A.梁实秋B.胡秋原C.徐志摩D.苏汶√7.茅盾的《蚀》三部曲表现大革命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除了《幻灭》与《动摇》,第三部是( )。
A.《追求》√B.《灭亡》C.《激流》D.《沉沦》8.《猫城记》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讽刺中国的现实,批判愚昧的国民性,作者是( )。
A.老舍√B.沙汀C.吴组缃D.洪灵菲9.创作了《包氏父子》《笑》《脊背与奶子》等作品,表现出杰出讽刺才华的作家是( )。
A.萧军B.罗烽C.张天翼√D.骆宾基10.下列作家中,不属于京派作家群的是( )。
A.沈从文B.废名C.萧乾D.艾芜√11.殷夫的《别了,哥哥》《血字》等是左翼诗歌的名作,史称( )。
A.新格律诗B.“楼梯式”诗C.红色鼓动诗√D.新辞赋体诗12.苏青以纪实笔法写现代女性挣脱家庭走上职业妇女道路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吴荪甫性格的双重性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必然性
《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全社会强烈的反响。
它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作品。
瞿秋白先生曾为此发表评论:“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
小说以30年代初期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城市上海为背景,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相抗衡而最终失败的事情为情节主线,同时展开了民族经济同买办经济之间、民族资本家彼此之间、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工人与工贼之间等等错综复杂的社会阶级矛盾,成功再现了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
用吴荪甫的失败有力地说明了中国没有也不可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揭示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顽强抗争命运的社会悲剧。
吴荪甫是30年代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具有矛盾性格的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典型形象,他身上反映了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幻想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终于破产的历史悲剧。
吴荪甫的性格是个鲜明的矛盾的统一体。
他一方面想振兴民族资产阶级,民族工业,但另一方面,他却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无产阶级劳动者们,将自身受到的利益压迫转嫁到劳动者身上。
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以及精神上动摇、软弱的阶级性,在吴荪甫身上得到了相当完整的表现。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双重性”是指革命性和反动性。
其革命性主要表现为在面对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时能起来进行反抗与斗争。
他的反动性主要表现在对工人和农民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上。
吴荪甫出生在双桥镇的封建家庭,他是一个很有魄力,敢于冒险的民族工业资本家,他热心于发展家乡双桥镇的实业,打算以一个发电厂为基础建起他的“双桥王国”来。
他有这样的野心,把一些半死不活的企业全部拿到他的铁腕里来。
不仅这样,他还知道如果发展民族工业,首先需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
因此他除了永不倦怠地注视着企业上的利害关系以外,还观望着政治,雄心勃勃地准备要大干一场。
吴荪甫作为一个民族资本家,他并不是只关注生意
的旧商人,而是一个游历过欧美,学过现代资产阶级经营管理知识的现代资本家,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佼佼者。
他有理想、有魄力,有手腕,又有比较雄厚的资本,他常常能够煽起别人勃勃的事业雄心,愿意和他合作,这使他成为了一个富于冒险精神和具有实干经验的民族工业资本家。
但是,他生不逢时,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他,处在动荡不安的三十年代的大上海。
帝国主义扼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咽喉,中国民族工业危机四伏。
他在双桥镇经营的企业在农民运动中受到严重损失,他也不得不过着如同在战场上的生活,而且是在几条战线上同时作战。
在各方面受挫的情况下,吴荪甫性格中的那种矛盾复杂性就表现出来了,在他身上,果断和犹豫,坚韧和暴躁,进步性和残酷性交织在一起,使其个性更加的多变繁杂。
乡下农民不断发生暴动,使他在家乡的财产、企业收到严重的损失,这时从来都胸有成竹的吴荪甫,第一次露出少有的不安和暴躁,他极力主张用武力镇压,暴露出资本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人一切的残酷性。
吴荪甫敢于和背后有靠山,有实力的金融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斗法,最后不惜用自己全部资产做赌注在公债市场上和赵伯韬决一死战,充分显示了他敢于冒险的魄力。
但是吴荪甫在决战时刻,他的内心却异常惶恐,失去常态,虚弱无力;在遇到事业、家庭的不如意时,也会不时感到作为人的孤独、渺小和无力;在绝望时也甚至想要自杀。
总之,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充满矛盾和挣扎,有着人间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茅盾先生在《子夜》中不仅从吴荪甫和赵伯韬在益中信托公司和公债投机市场上的矛盾和斗争来描写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还写出了吴荪甫同农村封建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他对农民武装起义的势不两立的态度。
而在对待工人运动的态度上,更显露了他拚命压榨工人、仇视革命的反动面貌。
他企图从劳动者身上得到因商业斗法和军阀混战所造成的利益损失,他利用工贼、特务和反动军警等等一系列的暴力机关来破坏工人罢工运动。
从这些地方我们看到了一个仇视劳动人民、压榨人民血汗的反动的资本家形象。
作品深刻地揭示了造成吴荪甫悲剧命运的原因——当时中国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
吴荪甫的悲剧,不是某一个资本家的特殊命运的偶然,而是他所属的阶级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中历史命运的必然。
在帝国主义的统治下,在半封
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民族工业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中国是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这是历史的必然的法则,谁也不能够改变或者动摇它。
总之,吴荪甫是那个特定的时代环境所造就的具有矛盾性格的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典型形象。
其性格的双重性正是其政治思想上的双重性的体现,是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格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恶化的结果。
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征和他们悲惨的历史命运,从而证明了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万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