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详细讲解《琵琶行》 白居易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内容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内容赏析《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内容鉴赏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
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琵琶行》课文赏析

《琵琶行》课文赏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和她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本文将从音乐描写、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叙事技巧、语言风格、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对课文进行赏析。
一、音乐描写《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是其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
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琵琶女演奏的乐曲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亲耳聆听那美妙的音乐。
这种音乐描写不仅表现了琵琶女的演奏技艺,也展示了白居易对音乐的深厚造诣和对音乐的独特感受。
二、人物塑造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琵琶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善良但命运多舛的女性,她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苦难。
诗人则是一个有理想、有才华但被排挤出官场的士人,他的心情和遭遇反映了当时许多有识之士的境遇。
通过对这两个形象的塑造,白居易成功地表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
三、情感表达《琵琶行》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演奏时的情感变化和人生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深感慨。
诗中的情感既有对琵琶女遭遇的同情,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更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琵琶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四、叙事技巧《琵琶行》在叙事技巧上非常出色。
诗人采用了倒叙、顺叙、插叙等多种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琵琶女的演奏技艺和她的人生遭遇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这种叙事技巧使得《琵琶行》成为一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叙事诗。
五、语言风格《琵琶行》的语言风格优美、精致,极具艺术魅力。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借代等,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同时,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更显得诗人的才华横溢和创作魅力。
六、文化内涵《琵琶行》的文化内涵深厚而丰富。
琵琶行解读

琵琶行解读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长诗,讲述了他在秋夜浔阳江头的景色和送客场面的描写中,巧遇琵琶女,通过琵琶女的自叙,引发了自己对政治失意的抑郁之情。
首先,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第一部分,烘托出了凄凉冷落的氛围。
接着,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是第二部分,正面描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感人至深的音乐效果,为琵琶女的自叙作了有力的铺垫。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序奏,饱含深情,低缓哀婉;第二层是弹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三层是转折,琴音由疾速强劲转入舒缓。
然后,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介绍了琵琶女由少年欢乐到老年伤悲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最后,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结束是第四部分,把琵琶女和诗人自身的命运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抑郁之情。
全诗语言平易简洁,却极有表现力,不求其工而自工;而且画意鲜明,诗情浓郁,清词妙喻,络绎不绝。
尤其是对琵琶女弹奏乐曲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总体来说,《琵琶行》以琵琶女的弹奏为主线,通过白居易的叙述和感慨,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命运的无奈。
它不仅是一首写音乐的诗歌,更是一首对人生、对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感叹。
赏析唐诗《琵琶行》

赏析唐诗《琵琶行》
《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琵琶女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形象生动的描绘: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琵琶女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的外貌、技艺和身世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2.叙事结构的巧妙:《琵琶行》采用了叙事诗的结构,通过诗人与琵琶女的对话,将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以及诗人自己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
诗人通过这种叙事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与琵琶女的遭遇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深刻的社会批判:诗人在《琵琶行》中,通过对琵琶女的描述,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琵琶女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的
同情,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于人性的反思。
4.丰富的情感表达:《琵琶行》不仅仅是一首叙事诗,更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诗人对于琵琶女的同情,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人生经历的感慨,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总之,《琵琶行》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于人性的反思,展现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之一。
超详细讲解《琵琶行》 白居易

白居易
(并序)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 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 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 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
3、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翻译:“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 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第二段分析
翻译: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 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 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 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 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回顾《孔雀东南飞》,理解பைடு நூலகம்文。
互文,也叫互辞 ,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 方法 。古 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 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
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 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 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眉:低头 信手:随手 续续弹:连续弹奏 拢:扣弦 捻:揉弦 抹:顺手下拨 挑:反手回拨 霓裳、六幺:曲名 大弦:琵琶中最粗的弦 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 切切:形容声音急切细碎 间关:象声词,形容鸟声婉转 滑:流利 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 畅变为冷涩。难,与滑相对,有涩之意
白居易的《琵琶行》原文翻译及考点

白居易的《琵琶行》原文翻译及考点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琵琶行》古诗解析

《琵琶行》古诗解析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以描写女子音乐家为主题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苦闷。
本文将对《琵琶行》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解析和探讨。
一、主题《琵琶行》的主题是表达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
诗中通过描绘琵琶女的苦辣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女子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女子在封建社会地位低下,缺乏自由,甚至被束缚于琵琶的弦音之中,从而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二、结构与意境《琵琶行》由七言绝句组成,每一句都以响亮的句式开头,通过叙述琵琶女的境遇,引发读者的思考。
在全诗中,作者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琵琶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坎坷。
通过诗人对琵琶声音的刻画,产生了一种悲壮而凄凉的意境,使读者对琵琶女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同身受之感。
三、语言运用作者在《琵琶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以突出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首先,通过对琵琶女婉转悠扬的琵琶音色的描绘,运用了音的比喻,使琵琶与女子情感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感。
其次,通过对琵琶女丰富的手势形态的描写,运用了形的比喻,突出了琵琶女身体的动感与优美。
再次,通过对琵琶女命运坎坷的描绘,运用了寓意的手法,使琵琶女和整个封建社会形成强烈的反差,进而凸显出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困境。
四、艺术风格《琵琶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脱颖而出。
首先,作者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女子命运的关切与痛惜,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其次,作者通过对琵琶音色的描绘,使整首诗具有了鲜明的音乐美感和节奏感。
最后,作者通过对琵琶女命运的描写,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突出了作品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总结一下,《琵琶行》是一首描写女子命运的优秀古诗,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示了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苦闷与无奈。
通过对琵琶女的描写,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女子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
整首诗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语言运用,将琵琶女的悲剧境遇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琵琶行》全文讲解

《琵琶行》全文讲解《琵琶行》全文讲解“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
我国现代作家郁达夫,曾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他在《故都的秋》借写故都的秋景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只要能把秋留驻,就是折了寿命也在所不辞,可见作者对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实际上,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秋都有特别的感情,唐诗宋词中对于秋景的描写也特别多,现只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秋月的描写和王维《山居秋暝》中对秋雨的描写进行分析鉴赏。
秋月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无病呻吟的华糜诗风。
公元815年,白居易因多次批评朝政,触怒唐宪宗,被贬到江州。
816年秋天,白居易送客湓浦口,巧遇琵琶女,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中,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
这首长诗,在艺术上有两个方面为后人所称道,一是写音乐,二是写秋月,但今人多是赞美作者对音乐艺术的精彩描绘,往往忽略了秋月在诗中的烘托作用。
其实这两者在这首诗中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生辉的独特作用,不可或缺。
诗中有五处写到秋月,其作用也因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有三处与音乐有关,现分别引用分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在枫叶飘飞、荻化凋零、凉风瑟瑟的深秋时节,作者和朋友饮酒作别,几杯浊酒赶不走因朋友离别而带来的悲伤,借酒浇愁愁更愁,于是只好默默望着倒影江中的月亮。
这里的“茫茫”,既写出作者与朋友分别后,朋友将踏上茫茫之路,天高地远,相会无期,自己若有所失,深感惆怅的情怀,同时也写到了江面上的茫茫水烟,这水烟如同愁丝万缕,缠绕着作者的心,江月无声,但作者却心潮涌动。
可见,这里的秋月,不仅对作者的情感起到渲染烘托作用,而且还为下文写作者“忽闻水上琵琶声”感到惊喜万分埋下了伏笔。
《琵琶行》中的,第二次写到秋月是在琵琶女演奏结束之后: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
(并序)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 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 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 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
回顾《孔雀东南飞》,理解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 ,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 方法 。古 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 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
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
翻译:好像冰下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流畅,弦似乎凝结不动了,声 音也暂时停止了。(琴声)中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怨, 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激动人心。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 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 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 着白白的秋月月影。
序言分析
翻译: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 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 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 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 给商人为妻。 【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 gǔ 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左迁:贬官,降职。古人尊右卑 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明年:第二年 夜:名作状,在夜里 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京都声:指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倡女:歌女 善才:当时对曲师的通称。 有“能手”的意思 委身:托身,这里指嫁 贾人:商人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文 本 探 究
《琵琶行》
音乐描写部分分析
文 本 探 究
弹奏准备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序 曲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第一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第二幕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三幕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曲 终 倾述悲情
• 反对穷兵黩武的,如《新丰折臂翁》
• 同情妇女的悲惨命运的,如《上阳白发人》
解题
1、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 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 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 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 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 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富于变化。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 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 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 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 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 相映成衬。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 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翻译: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地 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 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 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 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 月。
江头:江边 荻花: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瑟瑟:风吹动枫树、芦荻的声音 主人:诗人自指 管弦:指音乐 醉不成欢:闷闷的喝醉酒
文 本 探 究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3、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翻译:“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 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第二段分析
翻译: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 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 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 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 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琵琶行》的内容与分析
开头;序(交待写作缘由) 诗分为五段。 第一段,写秋夜江头送客的情景。这一段,为诗 中所要表现的悲剧性人物及其故事,烘托了气氛。 第二段,写与琵琶女相见的情况和琵琶女演奏的 音调之美。
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身世。
第四段,诗人联系自己的遭遇,倾诉悲怀。
第五段,琵琶女重弹琵琶和诗人掩抑不住悲泣。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 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 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沉吟:默默深思的样子 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 怨的)面部表情 自言:自我介绍 虾:“虾”通“蛤” 名:名字 属:有管辖关系的,归类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 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 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眉:低头 信手:随手 续续弹:连续弹奏 拢:扣弦 捻:揉弦 抹:顺手下拨 挑:反手回拨 霓裳、六幺:曲名 大弦:琵琶中最粗的弦 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 切切:形容声音急切细碎 间关:象声词,形容鸟声婉转 滑:流利 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 畅变为冷涩。难,与滑相对,有涩之意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 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凝绝:凝滞 暗恨:内心的怨恨 乍:突然 迸:溅射 曲终:乐曲结束 当心画:一曲结束时经常用 到的右手手法 帛: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 舫:船
粗重急骤 细轻委婉 音质 交错变化 清脆圆润 宛转流利 阻塞不畅 低沉凝重 声音终于停滞 音色 音量 感情依旧积聚 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终于在沉默中爆发 爆发的如此激越高亢 结尾收束的动作 在音乐最高亢处收尾
旋 律 的 变 化
作用如何?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段分析
翻译: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 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 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 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 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意思的修辞方法。
【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上船
回 顾 复 习
互文举例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翻译: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木兰辞》)
翻译: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
沙场,有的凯旋"。
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 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 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 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生平与创作(思想内容)
• 反映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缭绫》
• 讽刺横征暴敛,如《重赋》《杜陵叟》 • 有指责贪官强暴的,如《卖炭翁》 • 有揭露豪门贵族荒淫骄著的,如《轻肥》 • 表现对边事和边民关怀的,如《西凉使》
“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 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 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后文 “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
第一段分析
翻译: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 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 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 映着明月。 dí
写指法,即演奏者对各种技法综合 的、熟练地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 地步,接着写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 名曲,然后对音乐展开大段描写。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 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 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 sì 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发:出发 寻:循着 暗:悄悄 迟:迟疑 近:形作动,靠近 回灯:重新拨亮灯光 转轴拨弦:调弦较音的动作 掩抑:掩蔽,遏抑 思:悲伤的情思
急切愉快
忧愁暗恨
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
文 本 探 究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演奏前的调弦试音,却已使听者感到 了一种动人的情韵,可见琵琶女身手 不凡,造诣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