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D级GPS控制网设计书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XXX建筑工程设计院二0一四年二月目录1、作业技术流程2、技术要点2.1准备工作2.2技术设计2.4选点埋石2.5野外观测2.6数据处理2.7平差计算2.8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2.9技术报告3.0成果整理与提交3、范例1、作业技术流程E级GPS控制测量在地形测量、地籍测量中一般是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控制网的精度保证是后续其它工序的基础。
E级GPS控制测量工作时一般按下列流程进行工作:准备工作→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平差计算→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技术报告→成果整理与提交。
2、技术要点2.1准备工作E级GPS控制测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熟悉工程的合同或协议,了解委托单位对工程的特殊要求。
收集与测区有关的高等级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收集需用的地形图资料、技术标准,按规范或委托单位的要求制作标石,对参加施工的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检验或校验。
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区现状和已知高等级控制点的保存情况,为技术设计做好准备。
准备施工的其它后勤保障工作。
2.2 选点埋石2.2.1 选点1.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测量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承担。
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专业设计书;充分认知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
2.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
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拍摄照片等。
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3.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
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
4.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第六章_GPS测量技术设计

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 星进行的观测。
同步观测环: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获得 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环,简称同步环。
GPS网的几个基本概念
独立基线:对干N台GPS接收机构成的同步观测环,有 J=N×(N-1)/2条同步观测基线,其中独立基线数为N一 1。独立基线之间没有相关性。 独立观测环:由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 合环,简称独立环。
天线高:观测时刻天线相位中心到测站中心标准的距 离。
GPS网的特征条件的计算
GPS网的特征条件的计算
GPS观测时段: S=n×m/N
n为需要布设的GPS点数
m为每个点的观测次数 N为接收机台数
GPS网特征条件参数
GPS网特征条件参数 GPS网特征条件计算式
总基线数
必要基线数 独立基线数 多余基线数
第六章 GPS测量的技术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1,GPS测量的精度设计、密度和基准设计 2,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及设计原则
3,GPS观测纲要设计
4, GPS技术总结和资料上交
重点是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
第一节 GPS测量技术设计
GPS测量的流程
项目立项 技术设计 测量实施 数据处理 成果验收
(2)同步闭合环的闭合差较小只能说明基线向量的计 算合格,并不能说明GPS边的观测精度高,也不能发现 接收的信号受到干扰而产生的某些粗差。
关于同步环和异步图形的几点说明
(3)为了确保GPS观测效果的可靠性,有效地发现观 测成果中的粗差,必须使GPS网中的独立边构成一定的 几何图形。这种几何图形可以是由数条独立边构成的 非同步多边形(亦称非同步闭合环)。当GPS网中有若 干个起算点时,也可以是由两个起算点之间的数条GPS 独立边构成的附合路线。
控制点等级

3.1观测时段observation sessio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受,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3.2同步观测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3.3同步观测环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4独步观测环independent observation loop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5数据剔除率percentage of data rejection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于获得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3.6天线高antenna height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7参考站Reference station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成为参考站。
3.8流动站roving station在参考站得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
3.9观测单元observation unit快速静态测量定位时,参考站从开始至停止接收卫星信号连续观测的时间段。
3.10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GPS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BIH1980.0 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3.11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YY,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LERS 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
3.12GPS静态定位测量static GPS positioning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若干个时段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
GPS5,6,8

-全长闭合差:分量闭合差的 平方和开方。
同步观测环(同步环)和同步环检验
同步观测环(同步环):
三台或三台以上的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所获
得的基线向量(完全由同一观测时段的基线向量) 所构成的闭合环。
同步环和非同步环
同步观测环(同步环)和同步环检验
同步环检验 -定义:检验同步环的闭合差大小。 -特性: 理论上:采用严密算法所得到的同步环,无论 观测值中是否含有误差,其环闭合差必为零。 (构成同步环的基线向量之间是线性相关的) 实践中:如果算法不严密(目前大多数的商用 软件属于这种情况),其环闭合差通常不为零, 但通常很小。 -结论:同步环闭合差很小,还不能说明基线解算结 果一定能够满足精度要求。
三、图形设计中的主要事项
(2)A级及其余低等级GPS网中,最简独立闭合环或 附合导线的边数应符合如下要求: 等级 A 闭合环和符合导线的边数
≤5
≤6 ≤6 ≤8 ≤10
B
C D E
三、图形设计中的主要事项
(3)AA级、A级、B级GPS网点应与永久性GPS跟踪 站联测。 联测的站数: AA级≥4站 A级≥3站 B级≥2站
• GPS网的特征条件
作业
• B级网对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的精度要求为:固定误 差小于8mm,比例误差小于1ppm。问对于长度为 100km的基线,其标准差限制为多少? • 若某GPS网由100个点组成,要求每点设站次数不小 于2,若5台接收机进行观测,问: 至少需要进行多少个时段的观测C?此时,总基 线数J总、独立基线数J独、必要基线数J必、多余基 线数J多各为多少?
闭合环和环的闭合差
闭合环 -由多条基线向量首尾相连所构成的图形。
由5条基线向闭合差 -闭合差:组成闭合环的 基线向量按同一方向 (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矢量 和。 -分量闭合差:组成闭合环 的基线向量按同一方向(顺 时针或逆时针)的矢量的各 个分量的和。
GPS控制网在城市测量工程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

6 平差计算与成 果分析
6 1 基 线处理 .
3 作业 技术要求
平 面坐标 系采 用 15 94年北 京 坐 标 系 , 中央 子 午
每天外业 观测工 作结 束 , 将 观测 的数 据输 入 到 都
线为 7 。3带 坐标 为起算点 , 8 ,。 高程起算点采用 15 96
计算机进行基线解算 , 对同步环、 异步环、 重复基线进
关 键 词 G S 控制网 P 城镇测 量 精度分析
1 概
述
于 6 控制 网平差计算采用 r be em t s f e. , Fm l G o ac O c1 i i i 6进行基线解算 , 采用 G SPw rD 4 0 P o e J . 平差软件进 A 行平差计算 。
维普资讯 http://www.cq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
疆
有
色
金
属
20 0 7正
G S控 制 网在 城 市 测 量 工程 中的应 用及 精 度 分 析 P
周 国雄
( 新疆 第一 测绘 院 昌吉 8 10 ) 3 10
摘 要 介绍 G S P 控制网在城市测量 工程 中的实际应用 , 并进行了该 G S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 , P 以供测量人员参考和借鉴 。
测 区作 业 方 法
在该 测 区具体 实测作 业 过程 , 格 按 照规 范技 术 严
认 对 环境保护 、 生态治理、 招商引资等工作提供第一手资 要求 执行 。在 实施 观 测前 , 真做 好 星历 预报 , 该 测 区可见 卫星号 、 星 高 度 角 、 位 图 形 强度 因子 的 卫 点 料 , 院对 某 县城 实 施 1 100 比例 尺 的数 字 化 地 我 : 0
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经济开发区东西片区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为满足经济开发区建设和**的需要,受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的委托,对经济开发区东、西片区进行1:500航空摄影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本项目工期紧迫,而航摄工作受天气影响无法照常进行,不能保证1:500航空摄影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工期,为此成图方法改为全野外数字采集成图。
1.2 测区范围测区位于。
测区包括经济开发区东、西两个片区,以**红线为界,呈现不规则形状,约18.5 km2(以最终成图面积为准)。
2 测区概况**镇地处区的北面,距离区约10km,沿万红路向北可直达**镇。
测区主要居民点包括***。
测区道路较发达,交通尚属方便。
测区周边地形为高山,中间形成洼地,主要种植龙眼、蔬菜及水稻。
3 已有资料3.1 控制点成果测区周边有***控制、***水准点,高程属1985国家高程,可作为平面和高程之起算。
3.2 地形图资料本测区有1:1万地形图可以作为工作用图。
4 基本技术要求4.1作业依据(1) 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以下简称《图式》(2) 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 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4) 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5) GB 21139-2007《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6) 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7) CH/T 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8) CH/T 1001-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9) 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11) 本《技术设计书》4.2数学基础及等高距(1)平面坐标系:控制点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和**市城市坐标系,成图基准采用**市城市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市城市坐标系:(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GPS控制点等级要点

3.1观测时段observation sessio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受,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3.2同步观测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3.3同步观测环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4独步观测环independent observation loop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5数据剔除率percentage of data rejection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于获得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3.6天线高antenna height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7参考站Reference station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成为参考站。
3.8流动站roving station在参考站得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
3.9观测单元observation unit快速静态测量定位时,参考站从开始至停止接收卫星信号连续观测的时间段。
3.10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GPS84)World Geodetic System1984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BIH1980.0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3.11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YY,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LERS 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
3.12GPS静态定位测量static GPS positioning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若干个时段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
GPS控制点等级

GPS控制点等级3.1观测时段observation sessio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受,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3.2同步观测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3.3同步观测环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4独步观测环independent observation loop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5数据剔除率percentage of data rejection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于获得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3.6天线高antenna height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7参考站Reference station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成为参考站。
3.8流动站roving station在参考站得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
3.9观测单元observation unit快速静态测量定位时,参考站从开始至停止接收卫星信号连续观测的时间段。
3.10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GPS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 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BIH1980.0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3.11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YY,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LERS 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
3.12GPS 静态定位测量static GPS positioning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若干个时段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任务概述由于城市改造,阜新市原有控制点被破坏,为了保障测绘的日常使用,需要重新建立城市控制网。
城市首级平面控制拟布设D 级GPS 控制网,首级高程控制拟布设二等水准网。
二、测区状况阜新,位于辽宁省西部的低山丘陵区,是辽宁省西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为沈阳经济区重要城市之一。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辽河平原的中间过渡带,全区呈现长矩形,中轴斜交于北纬42°10′和东经122°00′的交点上。
东西长170千米,南北宽84千米,总面积10445平方千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高,东北低。
辖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五个市辖区,彰武县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截止到2015年阜新市人口为177.8万。
阜新市初步探明有38种矿藏,矿产地228处。
其中煤的储量较大,资源储量达10亿多吨。
石灰石、珍珠岩、膨润土、花岗岩的储量也十分丰富,萤石、硅砂、沸石的储量居辽宁之首,黄金储量尤其可观。
三、级别和精度要求D 级GPS 网相邻点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列公式表示,并按下表规定执行。
δ=22)*(d b a式中:δ—GPS 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亦即等效距离误差。
a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
b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ppm )。
d —GPS 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km )。
四、布设原则1.GPS 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2.GPS 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
3.GPS 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点相结合。
重合点一般不少于3个(不足时应联测),且在网中分布均匀,以可靠地确定GPS 网与地面之间的转换参数。
4.GPS 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或相当精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5.为了便于GPS 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减少多路径影响,GPS 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6.为了便于用经典方法联测或扩展,可在GPS 网点附近布设一通视良好的方位点以建立联测方向,方向点与观测站距离一般应大于300米。
五、埋石、仪器、选点1.埋石平面控制点按照《工程测量规范》标石规格埋设永久性标石,标石可采用现场浇筑的方法,埋石深度不小于0.6m,采用预制标石时,埋设时底部须铺设0.2m水泥,以防止标石沉降。
标石面应露出地面在1cm左右,导线点标石上宽度不小于15cm×15cm,下宽度不小于30cm×30cm。
导线点位应易于保存、寻找,便于测角、测距;并且应按照导线点位选择的特殊要求(见《工程测量规范》)选埋。
如图2.仪器本次D级GPS控制网用的是Trimble R8 GPS四台,对讲机四台。
二等水准网使用Leika Dna03。
六、观测方案1.观测计划先选择已知点火车站,紫金财富广场和自选点G001,G002,进行观测。
再把俩个已知点搬到G003,G004进行联测。
再把G001,G002,搬到G005,G006,进行联测。
最后把G003,G004,搬到G007,G008,进行观测。
观测次数:4次保持每站同步观测时间45分钟。
2.测前准备工作组长进行任务分配,按接收机操作手册进行进行调节预热。
安置天线要求a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其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B级不应在高标上安置天线;b.需在觇标的基板上安置天线时,应先卸去觇标顶部,将标志中心投影至基板上,然后以投影点安置天线。
投影点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或示误四边形的长对角线不得大于5㎜,投影方法见GB/T 17942;c.GPS点上建有寻常标时,应在安置天线前放倒觇标或采取其他措施;d.B级及以上各级GPS测量,其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估计当地磁偏角修正后,其定向误差应不大于±5°,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接收机天线,可预先设置标记,每次按此标记安置仪器.e.天线集成体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没有圆水准气泡的天线,可调整天线基座脚螺旋,使在天线互为120°方向上量取的天线高互差小于5㎜。
3.观测作业要求a.观测组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b.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接无误,方可开机。
c.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入测站、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
d.接收机启动前与作业过程中,应随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测量手簿格式、记录内容。
e.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观测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和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卫星健康状况、各通道信噪比、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的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和电源情况等,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未预料到的情况,应记录在测量手簿的备注栏内,并及时报告作业调度者。
f.每时段观测开始及结束前各记录一次观测卫星号、天气状况、实时定位经纬度和大地高、PDOP值等。
一次在时段开始时,一次在时段结束时。
时段长度超过2 h,应每当UTC整点时增加观测记录上述内容一次,夜间放宽到4 h。
g.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其测量方法及要求见附录D 。
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 mm ,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人测量手簿记事栏。
h.除特殊情况外,不宜进行偏心观测。
若实施偏心观测时,应测定归心元素,其方法可参考附录E 或GB /T l7942。
i.观测员要细心操作,观测期间防止接收设备震动,更不得移动,要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
j.观测期间,不应在天线附近50 m 以内使用电台,10 m 以内使用对讲机。
k.天气太冷时,接收机应适当保暖;天气很热时,接收机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确保接收机正常工作。
l.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应进行以下操作:1.接收机重新启动;2.进行自测试;3.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4.改变数据采样间隔;5.改变天线位置;6.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m.经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均已全面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方可迁站。
七、数据处理1.外业数据质量检核①重复基线边较差的检验同一条GPS 基线边若观测了多个时段,可得多次基线边的观测结果,同一条基线边任意两个时段结果的互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②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检验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获得的基线解,由其同步时段若干基线组成的同步多边形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Wx<=53δ Wy<=53δ Wz<=53δ式中n 为多边形的边数,σ为GPS 网相应级别规定的观测精度。
③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检验由若干条独立基线边构成的异步闭合环,其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3n δ Wy<=3n δ Wz<=3n δ式中n 为多边形的边数,σ为GPS 网相应级别规定的观测精度。
异步环多边形闭合差的大小,是基线向量质量检核的主要指标。
如果闭合差超限,应及时分析原因,对其中部分成果进行重测。
基线处理采用标准参数解算,采用其它技术参数解算的基线以文本文件说明。
④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式中:σ —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 mm),a —固定误差10mm ,b —比例误差系数20ppm ,d —相邻点间距离(km)2.基线解算基线数据按同步时段为单位进行,按多基线解时,每个时段需提供一组独立基线向量及其完全的方差——协方差阵;按单基线解时,须提供每条基线分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
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
3.控制网平差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 WGS-84 系三维坐标为起算依据,进行 GPS 网的无约束平差。
平差结果须提供各点在 WGS-84 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
无约束平差中,各基线分量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 V△x≤ 3σ;V△y≤ 3σ;V△z≤ 3σ 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约束平差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量,在 1980 西安坐标系和市城市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
平差中,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以加权约束。
平差结果应输出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 dV⊿x≤2σ dV⊿y≤2σ dV⊿z≤2σ 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精度指标 D 级 GPS 控制网平差后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D级 GPS 网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45000。
八、提交成果需要提交的成果:1. 水准观测记录、平差计算手簿;2.水平角外业观测记录、平差计算手簿;3.D级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2.GPS控制点的点之记;3.GPS控制网展点图及通视图;4.GPS野外观测原始数据及平差计算资料;5.GPS野外测量作业调度表,;6.GPS外业观测记录手簿,;7.GPS-D级控制点成果表;8.D级GPS控制网技术总结报告和成果检查报告;9.接收设备、气象及其它仪器的检验资料;10. 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及野外检核计算资料11. 测区技术总结报告;12. 测区检查报告;13. 仪器检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