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重庆轰炸6年10个月 总损失100亿法币
略论抗战时期后方城市游资及其危害1 (2)

略论抗战时期后方城市游资及其危害1钟华英(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成都610059)摘要:抗战时期后方城市游资通过多种途径汇集;这些游资形成的原因在于资本的逐利本性、后方城市工业基础差、战争的影响和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的误区等,使大量资本“不愿、不能、不敢、不想”投资工业实体;从一般商品货物囤积到土地购置,游资无所不炒;其对后方城市老百姓生活带来灾难性影响,导致城市产业的空心化,城市的繁荣随抗战结束而昙花一现。
关键词:抗战时期;后方城市;游资;危害“商业的发展依赖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1]抗战爆发后大后方城市的大发展,商业起的作用不言自明,已有诸多学者进行了梳理与论评。
但是,对于大后方城市商业游资的畸形发展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之破坏与伤害,却鲜有论及,本文算是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同仁。
(一)后方城市游资的来源在大后方工业建设上,感觉资本缺乏,这是事实。
但这一事实并不能就等于中国没有可供工业资本之用的充分资金。
因为工业建设资本之有无,和中国有无充分资金,在理论上原是不同的两件事情。
事实上,工业资本的缺乏与商业资本的畸形增长在大后方并存是普遍的现象,“不是有大量资金在发挥商业投机资本的作用,正做着囤积居奇甚至走私营利的事业吗?不是风传中国人在港沪的游资总数达30万万元(敌人杂志《经济学家》且谓约达55万万元)吗?”[2]?所以可以说,中国虽感觉工业建设资本之缺乏,然中国并不缺乏可供工业建设之用的资金。
这些城市游资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第一种情况是内地城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这是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
战前,内地商业资本总体上偏小,“所谓商业,什九属于行贩,又什九制造若干种货品”[3],但大商业资本也不少,如战前1936年的重庆盐业公司资本达20余万元,[4]贵阳恒丰裕字号的老板帅灿章走私鸦片等,1942年“结算资金总额为500万元”。
[5]1932年,重庆专作烟土生意的字号和土行就有永济、恒丰裕、明诚等17家,账面资金总额达3千万元左右,每年每家盈亏金额多者达20万元以上。
重庆大轰炸

编辑/续延吉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据此前不完全统计,日机空袭中国陪都重庆炸死市民11889人、炸伤14100人,炸毁房屋3万多幢,30所大中学校曾被轰炸。
据此后的2011年中国官方统计,日军轰炸造成重庆32829人直接伤亡、6651人间接伤亡,财产损失约100亿元法币(折合1937年价值),该调查显示战争的持续日期为1944年12月19日,轰炸的时长也由5年半变为6年零10个月。
图为日军轰炸下的重庆居民区。
日本对重庆实施的空袭,是继德国在1937年4月在西班牙内战中对格尔尼卡平民实施轰炸之后,历史上最先实行的战略轰炸。
其目的是希望透过制造大量平民杀伤,以瓦解对方抵抗的士气。
图为为躲避轰炸,大量民众进入防空洞。
1939年5月3日及4日,日本海军航空兵的轰炸机由汉口机场起飞,连续轰炸重庆市中心区,并且大量使用燃烧弹。
重庆市中心大火两日,商业街道被烧成废墟,3,991人死亡,2,323人受伤,损毁建筑物4,889栋,约20万人无家可归。
图为“五三、五四”大轰炸照片。
“五三、五四”大轰炸致使罗汉寺、长安寺被大火吞噬,同时被炸的还有外国教会及英国、法国等各外国驻华使馆,连挂有纳粹党旗的德国大使馆也未能幸免。
图为此前的德国驻华使馆屋顶涂上纳粹德国国旗防止日本飞机误炸轴心国使馆。
图为1939年7月1日,日军对重庆了又一轮轰炸后,当地居民在废墟旁展开修缮工作1938年10月4日起,日本正式轰炸重庆市区,从1939年1月开始,日机空袭升级,轰炸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客货船只也未能幸免。
图为不少欧洲商船顶部被涂上各国的国旗图案,防止日军误炸1940年8月10日,日本战机整整轰炸了重庆城区四天四夜,城区大面积房屋已经变为废墟。
图为一名挑着水桶的男子经过轰炸后的废墟。
1940年5月,日本中国派遣军第三飞行团与“联合空袭部队”达成《陆海军101号作战协定》,决定由陆军派出81架飞机,海军派出212架飞机,“以挫伤敌之抗战意志”。
众志成城:大轰炸阴霾下的重庆

众志成城:大轰炸阴霾下的重庆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20年第09期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因其地位重要,遭到日机长时期、大规模的野蛮轰炸。
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共出动飞机5732架,对以“重庆市”行政区域为核心,包括巴县、江北、北碚等环重庆周边各县(局)在内的地区共实施大轰炸130次,投爆炸弹15968枚,燃烧弹2210枚,共炸死重庆市民10808人,炸伤11837人,损毁房屋14408栋又46596间。
面对日机的野蛮轰炸,重庆人民并未屈服。
这座英雄的城市,赢得了中外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
新闻媒体的动员与号召抗战期间,重庆是中国新闻舆论的宣传中心,当时有《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新民报》《国民公报》等10余家战时中国影响最大、传播甚广的主要报纸。
这些报纸虽然背景不同,主张各异,但对侵华日军轰炸重庆的残暴行径,采取了高度一致的态度。
他们揭露日寇罪行,宣传政府当局的防空政策与措施,报道重庆军民的反轰炸斗争,鼓舞全民的抗战决心与信心,在重庆大轰炸期间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宣传作用。
1939年5月3日大轰炸后,《新华日报》于次日发表了《用战斗回答敌寇轰炸》的短评。
文章写道:“敌寇的残暴,绝对破坏不了我后方抗战根据地,绝对沮丧不了我蓬勃焕发的士气与民心。
敌人的每次兽行,只能更坚强我军民奋斗的决心,鼓励我全国抗战的勇气,加强我上下一致的团结,把日寇葬送在我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血火交流的愤怒中。
”号召人们用更积极更紧张的抗战工作,作为对日寇惨无人道的轰炸的回答,“我们要以工作和战斗,来把日寇消灭在它垂死前的疯狂挣扎中”。
“五三”“五四”大轰炸后,《大公报》《国民公报》《西南日报》《新蜀报》等报馆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各报单独出版有困难。
为应对非常局面,保证信息畅通,重庆的10家大报决定联合出版《重庆各报联合版》。
联合版在发刊词中说:“敌人对我的各种残酷手段,我们的回答是加紧我们的组织,我们要拿组织的力量,去粉碎敌人的一切阴谋诡计。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模拟练习 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模拟练习 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一、选择题1.(2023下·重庆渝北·九年级统考自主招生)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
下列有关“重庆抗战历史”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B.1939年1月,在重庆设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C.从1938年2月开始,日本对重庆的轰炸持续了6年又10个月D.重庆文化界的“雾季公演”活动,被称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黄金时代”2.(2023下·重庆渝北·九年级统考自主招生)下图是丰子恺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作品。
画中题字为“愿作安琪儿(天使)空中收炸弹”。
这体现了他()A.主张发动民众抗战B.渴望和平安定生活C.认为抗战前途渺茫D.希望国共合作抗日3.(2023下·重庆巴南·九年级统考自主招生)巴南区某学校正在准备“抗战时期的陪都”展览,下列可以入选该展览的是()①夔门抗战题刻①1939年1月2日的《新华日报》①卢作孚和民生公司①合川钓鱼城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4.(2023上·重庆·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以下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是《新华日报》B.重庆大轰炸次数之多、历时之长、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惨重,为二战中所罕见C.1944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代表会议,推选张澜为主席D.全国抗战时期,重庆有两个少年儿童剧团,即七七少年剧团和孩子剧团5.(2023上·重庆大渡口·九年级校考期中)图所示的是段焕竞将军参加某次会议时的“代表证”。
据此判断,他所参加的这次会议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6.(2023·重庆·九年级专题练习)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重庆抗战历史文化概述

抗战胜利纪功碑
抗战胜利纪功碑
重庆1949年11月30日解放。 1950年10月1日,更名为“人民 解放纪念碑”
抗战时期的重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
大无畏精神。
以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坚韧不拔、 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精诚团结、亲密合作、无私奉献的精 神,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承传和发扬抗战精神,对于增强 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
红岩之得名: 一是抗战时期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红岩村,中共 南方局也秘密设在此,是红岩精神发祥地; 二是长篇小说《红岩》, 重点描写20世纪40年代末 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革命志士的斗争事 迹。 20世纪90年代,重庆市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岩 精神”这一概念。
红岩精神
1941年到1945年,四次大规模的 “雾季公演”,观众达数十万人
重庆市政建设也飞速发展 重庆有4座机场,多条国际航线 重庆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完成了城市近
代化的进程,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重庆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种力量 在远东的主要外交舞台
重庆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指挥部。1942年l 月,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重庆成为指挥中 国、越南、泰国、缅甸和印度等地盟军作战的指挥 本部。
重庆抗战历史文化概述

中国抗战牺牲的将士中,川渝籍官兵居五分之一。
刘湘,抱病亲自率部征战, 1938年1月在武汉病死
腾县保卫战中122师师长王铭章,自 师长以下5000官兵伤亡。
宜昌抢运
卢作孚:同盟会会员和 四川保路运动的参与者, 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的创始人和总经理,长 江航运的一代霸主,风 云一时的中国船王; 1938年用40天完成宜昌 大转运,创造了中国实 业界的“敦克尔克”大 撤退的奇迹。
红岩之得名: 一是抗战时期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红岩村,中共 南方局也秘密设在此,是红岩精神发祥地; 二是长篇小说《红岩》, 重点描写20世纪40年代末 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革命志士的斗争事 迹。 20世纪90年代,重庆市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岩 精神”这一概念。
红岩精神
1941年到1945年,四次大规模的 “雾季公演”,观众达数十万人
重庆市政建设也飞速发展 重庆有4座机场,多条国际航线 重庆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完成了城市近
代西斯统一战线各种力量 在远东的主要外交舞台
重庆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指挥部。1942年l 月,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重庆成为指挥中 国、越南、泰国、缅甸和印度等地盟军作战的指挥 本部。
重庆抗战历史文化 第一讲 概述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 王戎
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 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党在大后方的领导中心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
抗日活动
重庆抗战历史文化:
抗战遗址 文献资料 抗战精神
一、重庆是国共合作抗日的重要政治舞台
1938年10月,在重庆设立八路军驻渝办事处
原苏联大使馆旧址
重庆历史

下册第五册的练习题旧版补充
1、日本对重庆的大轰炸持续时间长达 6年又10个月。 2、日本对重庆大轰炸造成的直接伤亡人口达3万多人。 3、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实业家卢作孚。 4、倡导“教学做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著名人民教育家是陶行知。
上册第三章教材内容的补充
P15(旧版补充在P13) (2)佛教自西汉传入我国后,迅速传入巴蜀。2001年,在丰都槽 房湾9号汉墓出土的青铜摇钱树叶上,发现了穿袈裟的佛像。属 东汉中期,说明那时佛教已传入巴渝地区。 (补充在P13的最后) 重庆还有多座汉代石阙,其中在忠县有三座。 2001年新出土的乌杨阙,很有可能是汉末名将严颜将军的墓阙。 在江北区盘溪也有座“无名阙”,保存比较完好。 新版补充: P15最下面补充,乌杨阙现陈列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P62重庆人民反特抗暴斗争的意义 P63 1939.10统一建国同志会 1941.3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执行主席黄 炎培) 1944.9.19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主席张澜) P63(旧版P64)抗战前重庆的教育状况: P64抗战后重庆教育大发展的原因: P64抗战时期重庆教育发展(重庆是全国教育中心)的表现(1)— —(5) P65(旧版P66)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繁荣的表现P65—P68(1)—— (4) P66抗战时重庆是中国经济脊梁的表现/抗战时期重庆是全国工业 中心的表现(1)—(3) 内迁工厂的作用: 抗战时期重庆商业繁荣的原因: 抗战时期重庆是全国金融中心的表现(1)、(2) 抗战时期重庆交通发展的表现:ABC P49抗战后期,重庆经济濒于崩溃的原因: P51重庆市区被日本轰炸的概况: P53重庆人民对抗战的贡献P53—P55(1)——(4) P55民生公司为抗战立下显著功勋的表现:ABCD P57(旧版P58)南方局在抗战时期重大贡献的表现P57—59(1)-(3)
1940年重庆被轰炸作文

1940年重庆被轰炸作文不应忘却的“重庆大轰炸”1939年6月11日,三长两短的空袭警报突然拉响,日军轰炸机群直扑山城重庆。
顷刻间,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大街小巷尽是被燃烧弹袭击民众的悲鸣。
中国空军15架战机升空应战,面对数倍于己的日机,飞行员梁添成腹背受敌,座机被日军轰炸机机枪连续击中,机舱燃起大火。
眼看前方一架日机飞向居民区,他没有选择迫降,而是拼死追击,这架日机被击伤而放弃轰炸返航。
而这位年仅26岁的王牌飞行员却光荣殉国,此时他的妻子刚怀孕3个月。
面对日空军的狂轰滥炸,中国军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抗战精神,仅在重庆就有200多名中国飞行员以身殉国。
当时中国空军实力太弱,直到1940年,重庆才部署100余架战斗机和轰炸机,防空火炮不过28门,几乎没有高空探测装备,而当时日本已具备年产1600架飞机的能力,光靠这种空中“拼刺刀”的精神,根本无力阻止日本对重庆的轰炸。
从那时起,重庆人民对拥有一支强大的中国空军就有着强烈的渴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
随后,上海、南京、武汉相继陷落。
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移驻”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都”。
日军为了彻底“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达到“迅速结束中国事变”“以炸迫降”的目的,从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达6年零10个月的无差别轰炸,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无差别轰炸纪录,滔天罪行罄竹难书!1939年,仅在“五三、五四”两天,日机就投下爆炸弹176枚、燃烧弹116枚,炸死4572人、重伤3637人,市区10余条主要街道被炸成废墟,数十条街巷房屋起火,大火燃烧3天才被扑灭。
市区内死尸枕藉,甚至树枝电线上也挂着断臂残肢。
据“五三、五四”大轰炸亲历者涂国忠回忆,遇难百姓遗体在朝天门河边堆积如山,国民政府刚开始还用木匣子装遗体,后来木匣不够就用席子一卷,不少遗体手脚都已腐烂,沿街血水横流,惨不忍睹。
1940年5月,日本大本营发动“101号作战”,由陆、海军同时对重庆地区进行战略轰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对重庆轰炸6年10个月总损失100亿法币(图)
来源:重庆晨报
2011年09月03日04:25
我来说两句(74)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七星岗被大火烧情形大中华百货商店被付之一炬。
(1941年6月7日摄)
1939年5月4日,日机轰炸重庆市区。
(1938年2月18日至1944年12月19日)
1938年2月18日,日本飞机空袭巴县广阳坝机场,这是目前档案文献记载日军飞机第一次对重庆的轰炸。
1944年12月19日,日机轰炸梁平、万州、开县,这是目前档案文献记载日军飞机最后一次对重庆的轰炸。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重庆大轰炸持续的时间不再是原来我们认为的3年、4年、5年,而是整整6年零10个月时间。
直接伤亡32829人,财产损失100亿法币
《重庆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正式发布,首次公布重庆在抗战时期的确切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
虽然时隔60余年,但请你记住这三个数字32829、172786、100亿,它们来自我市历史学家和历史工作者历时6年的搜寻和统计,它们确切地告诉了我们在长达6年的重庆大轰炸中,重庆人民的直接伤亡数据、灾民人数和财产损失。
今天,是第66个抗战胜利纪念日,由重庆市委抗战工程办公室、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的“重庆抗战调研课题组”,正式发布《重庆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
调研报告厚达431页,首次向世界公布了在抗战时期,我们这座英雄之城的确切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数据。
作为调研小组的负责人之一,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周勇接受重庆晨报独家专访,为我们揭开了这组数据背后所记载的沉重历史。
1939年5月3日、4日,日机共出动72架,对重庆人口密集、商业繁华的市中区进行轮番轰炸。
山城被炸成一片火海,数日不熄。
大轰炸持续多少年?
这组数据令我们悲痛
3年、4年、5年?不,是6年10个月
抗战时期,由于重庆深处中国内陆,日军陆战部队未能进入重庆,对重庆的侵略以轰炸为主。
因此,日军的轰炸成为重庆地区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主要的原因。
周勇说,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成为中国政府的战时首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日本为了彻底“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达到“迅速结束中国事变”的目的,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无差别轰炸。
1938年2月18日,日本飞机空袭巴县广阳坝(今南岸区广阳坝)机场,投炸弹12枚,炸伤4人,毁房2栋,这是目前档案文献记载日军飞机第一次对重庆的轰炸。
1944年12月19日,日机轰炸梁平、万州、开县,在开县南雅、灵通乡(今铁桥镇)二保邓氏、陈家两湾上空,先机枪扫射后投小型炸弹100余枚于山林田地,这是目前档案文献记载日军飞机最后一次对重庆的轰炸。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重庆大轰炸持续的时间不再是原来我们认为的3年、4年、5年,而是整整6年零10个月时间。
”周勇说。
轰炸重庆的日机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自武汉、宜昌起飞,沿长江西上。
二是由山西方向经西安、四川北部向南轰炸重庆。
周勇说,据档案记载,抗战期间,重庆城区、万州、涪陵、永川、江津、南川、綦江、奉节、巫山、梁平等32个区县均遭受日机直接轰炸。
轰炸目标主要集中在重庆的政治、经济、商业中心,以及各交通要道、军事基地、空军机场,特别是城区的平民居住区、各类学校、医院、外国使领馆等非军事区目标。
这组数据令我们悲痛
抗战期间重庆灾民达172786人
在如此长时间的轰炸中,究竟有多少重庆市民伤亡?周勇说,根据本次调研统计,全市直接人口伤亡共计32829人,间接人口伤亡6651人,灾民达到172786人。
6年多的大轰炸中,重庆的主城区成了全市人口伤亡最为集中的地区。
周勇说,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仅仅从1938年10月到1941年8月的短短近3年时间里,就有3585架日机分84次对重庆城区进行了空袭,共投下了各种炸弹9877枚。
在日机轰炸造成的直接伤亡人数中,共有16376人死亡,
其中就有9300人来自主城6区,在受伤的16453人中,有7782人是主城区的居民。
这些数据让主城区的伤亡人口占到了全市伤亡总人数的52.03%。
抗战期间,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华东、华中地区沦陷,大量难民涌入西南地区,除此之外,日机连年的轰炸,让重庆城里灾民遍地。
周勇说,在调研报告中,历史工作者们还统计出了抗战期间重庆的灾民数字172786人。
这个数字令我们骄傲
重庆给前线输送了96万名战士
“除了让我们伤痛的伤亡人数之外,我们还从调研报告中,得出了一个足以让重庆人民再次自豪的数字,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地处内陆的重庆,却给抗日前线输送了96万名战士。
”周勇说,全面抗战爆发后,川军就纷纷要求出川抗日,整个抗战期间,四川给前线输送了大量兵源,应征赴前线的达300多万人,其中重庆籍的士兵就占了1/3。
“许多人牺牲了但没有留下名字,而有确定记录的有1297人,他们永远地长眠在了全国各地对日作战的战场之上。
”
这个数字令我们震惊
轰炸造成财产损失100亿法币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量的工矿企业集中在重庆城区及周边,承担着抗日物资、武器和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用品等的制造和生产任务。
但在日机的不断轰炸中,重庆市的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周勇说,根据本次调研统计,重庆全市在大轰炸中共遭受了约100亿元法币的财产损失(折合1937年价值)。
“仅仅交通方面,重庆全市的财产损失就达到了法币320713342元。
”周勇说,从1939年到1943年,朝天门、临江门、牛角沱、两浮路、红岩嘴等出城要道几乎连年遭受轰炸,屡炸屡修。
在水路上,两江沿岸的码头、船只,及沿长江主要城市等地的民生分公司损失最为严重。
航空设施也遭到轰炸,仅白市驿机场,在档案的记载中,就遭受了9批次、923架次日机投下的2323枚炸弹的轰炸。
日军还出动了18批次,825架次飞机,对广阳坝机场投弹2782枚。
山城居民们的财产损失也相当惨重。
周勇说,仅在1940年8月19日、20日,日机两天轰炸张家花园、两路口、南纪门、十八梯、磁器街、南岸马家店等地,大部分轰炸的地方,不仅被炸弹炸毁,而且被燃烧弹烧毁,“重庆市商业区几乎完全焚毁,损失空前惨重。
”
周勇说,根据1945年重庆市政府统计处统计,重庆城区1938年到1941年因日机轰炸,只是房屋一项就损毁11814栋、21295间。
本版文/重庆晨报记者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