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教师竞赛作品《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苏科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温度的概念,并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掌握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定义和特征。
2.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理解物质的三态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四、教学难点1.理解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2.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五、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实验或例子引入物质的三态概念,引发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和温度的思考。
2. 学习与讨论(2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物质的三态特征、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等内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和温度的兴趣。
3. 温度计的使用(15分钟)介绍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并比较室内外温度的差异。
4. 实验与观察(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状态的变化,如将一块冰放在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其融化的速度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5.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梳理物质的三态特征、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物质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七、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制作温度计,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液体的体积变化来测量温度。
2.引导学生探究冰的融化与凝固的条件、物质的沸腾与凝结的条件等。
八、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验、讨论和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材料]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d5fd008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7.png)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材料]第一篇:《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内容分析: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是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习物态变化的基础,对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和进行物态变化实验有很重要的作用。
对物质三态的认知是学生必备的能力,酒精灯的使用和温度计的使用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由于物质的三种状态生活中经常接触,其特点学生也能理解,所以简要讲解即可。
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学生也有一定了解,但作为研究物态变化实验的必备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时间的安排也应向此部分倾斜。
教学设计:【课题引入】教师:同学们知道柯南是什么人吗?学生:……………………教师:柯南善于动脑筋破案,据我观察,我们班里的同学都喜欢动脑,老师这里有一个案子要同学们帮个忙破解一下,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支撑原子弹的钢架很快就消失不见了,有谁能告诉我到哪里去了?学生:……………………教师:在生活中老师也碰到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出示樟脑丸)我家的衣柜里经常放樟脑丸防虫,但一段时间后它就会变小甚至消失,有没有人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教师:老师还注意到前几天下雨后,地上的雨水很快就消失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地上的雨水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中后又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并漂浮在空中,这就是云。
随着云层中的水滴和冰晶越来越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掉下来形成下雨、下雪或其他的降水方式。
在这些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发现水在不同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冰是水的固态,通常说的水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水的气态。
引入阶段设计理念:物态变化往往伴随着某种状态下物质的变少、变多甚至消失、出现,弄清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很重要,每一个物态变化伴随着一个“案子”:这种物质从哪里来?或者这种物质到哪里去了?第一个问题紧紧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从动画片出发,引导学生一起来破案,把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就集中在课堂里。
苏科版八年级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本节课"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设计意图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能够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温度的概念,并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温度测量。
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说出物质的三态,理解三态之间的转化,并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概念,难点是让幼儿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准确的温度测量。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物质三态的模型、温度计、热水和冷水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向幼儿介绍了物质的三态,使用模型和实物进行展示,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三态之间的转化。
然后,我教幼儿如何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能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特别强调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幼儿多次进行实际操作,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进行温度测量。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认为本次活动效果良好,幼儿们能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概念,也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但在下次活动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幼儿的操作细节,确保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温度测量。
我还可以通过一些家庭作业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是物质三态的理解,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幼儿进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物质三态的理解是本次活动的基础。
在活动中,我使用了模型和实物进行展示,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看到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
然而,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可能对于三态之间的转化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我需要在活动中多次重复,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幼儿能够真正理解三态之间的变化。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我教幼儿如何正确地使用温度计,包括如何放置温度计、如何读取温度值等。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物质三态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测量温度的方法和原理。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物质三态的特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 难点:理解温度的概念和测量原理。
三、教学准备
温度计、冰块、水、热水、烧杯等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学习一个很有趣的内容,就是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那谁能说说物质都有哪三态呀?
生:固态、液态、气态。
师:非常棒!那大家想想,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呢?
(学生举例)
师:那大家知道怎么来测量温度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么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下面我们开始做实验吧。
(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状态物质的温度)
师:大家在测量的时候要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哦,谁来说说怎么正确使用温度计?
生: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生:读数的时候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
师:大家说得都很对。
那我们来看看测量的结果吧。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师:通过这次实验,大家都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也对物质三态的温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和实验操作,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知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案 苏科版

铁佛中学活页教案授课教师授课日期课型班级课题§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利用语言将这些特征描述出来。
2、组织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认真分析、讨论、总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通过演示,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集体备课个人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我们生活在自然界中,大家对自然界的云、雨、露、雾、霜、雪、雹等自然现象并不陌生吧!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呢?你想知道其中更多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物态变化。
2、提问:什么是物态?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了物质通常存在的状态有三种,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哪三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引入新课:物质通常有固、液、气三种状态,物质究竟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3、板题: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二、预习设计、成果展示物质的三态、酒精灯的使用教师出示冰块,问:冰除了有这种状态外,它还能变化成哪些状态?——水,水蒸气,继续提问:如何使冰块变成另外两种状态呢?学生回答:液态,气态或水和水蒸气。
学生答:加热师:加热的手段,方法很多(如:各种热具)实验室里我们用酒精灯作为热源来加热。
三、小组合作、师生探究(一)物质的三态教师出示冰块并提问:如何使冰块变成另外两种状态呢?(引导学生回答:加热)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加热方式。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 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指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人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三种物态的物质,比如固态的饭菜、液态的水和气态的空气等等。
而不同物质的三态常数不同,比如水在常温下就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相互转化。
1.1 固态固态的物质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距离短,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大,分子只能成为固定的晶格结构。
比如,我们常吃的冰棒,就是将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固体的产物。
冰棒的形状在常温下始终保持一致,不会自动流动。
1.2 液态液态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有固定的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短,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弱。
比如,水在常温下就处于液态,随着温度的降低,水慢慢变成固态的冰,随着温度的升高,水慢慢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1.3 气态气态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很长,相互之间的作用力非常小。
比如,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空气,就是由各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气体体系。
正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气体才会有很好的自由运动性。
2. 温度的测量任何物质的三态都与其所处的温度密切相关。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温度就是表示物质分子热运动强度的物理量。
2.1 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分子热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通常使用摄氏度(度C)和华氏度(度F)表示,也可以使用开氏温度(K)。
2.2 测量方法测量温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比较简单而且准确地测量温度。
2.3 温标为了方便测量和表示温度,人们已经建立了不同的温标。
目前人们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开氏温标。
•摄氏温标(C):以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100度为标准。
•华氏温标(F):以水的冰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为标准。
•开氏温标(K):绝对零度温度为0K,与摄氏度的关系为:273.15K=0℃。
3. 总结本单元介绍了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2023-2024苏科版八年级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案

20232024苏科版八年级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2章第1节“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2.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3. 温度测量工具: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性;2. 使学生掌握温度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 教学重点:物质三态的特性,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冰、酒精等)、温度计;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生活中的物质三态现象,如冰雪融化、水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
2. 知识讲解:讲解物质的三态特性,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3. 温度概念讲解:介绍温度的概念,解释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4. 温度测量方法讲解: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三态转化现象,练习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6. 例题讲解:运用实例讲解温度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医疗、烹饪等。
7.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物质三态和温度测量的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特性;2.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3. 温度测量方法:温度计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物质的三态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是什么?(2)温度的概念是什么?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3)举例说明温度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作业答案:(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案

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中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不同状态的物质。
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物质三态特征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云、雨、露、雾、霜、雪、雹都是水的“化身”,在不同状态下,水具有不同的特征,而且相互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回发生转化,这里的条件就与温度密切相关了。
二、新授内容(一)物质的三态1、水有哪些状态?演示加热观察烧杯中的冰块水水蒸气。
(介绍酒精灯的使用)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1)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2)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3)酒精灯的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4)万一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观察加热时的现象并交流。
加热固态碘,固态碘和碘蒸气之间相互转化。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列举其他物质的三态。
云、雨、露、雾、霜、雪、雹属于哪种状态。
云:固液混合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被上升气流顶起;雨:液态冰晶遇到高于0℃的温度熔化而成的;露:液态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雾:液态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灰尘上;霜:固态水蒸气凝华形成;雪:固态水蒸气凝华形成;雹:固态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遇冷凝固成小冰雹。
介绍物质三态的特征。
固体:体积和形状都固定;液体:体积固定,形状不固定(形状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气体:体积和形状都不固定(体积和形状都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2、天气预报,最高温度3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 知识与技 能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实验探究 启发式教学 1 、通过实验观察,感受水在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简述物质 三态的特征, 能列举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2 、初步了解物质的三态与温度有关. 3 、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温度. 4 、 知道温 度 计 的 构 造 和 原 理 . 5、 学 会 使 用 温 度 计 . 6 、了 解“ 温 室 效 应 ”、“ 热 岛 效 应 ”的 成 因 ,并 对 其 有 自 己 的 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1、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 2 、通过实验,梳理出司空见惯的水的三态的特征;通过实验,感 受温度高低的判断受人;因素影响,从而认识到测量温度必 须用仪器——温度计进行;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3 、了解温度计中通过毛细管放大的方法 . 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个人与小组竞争中进行,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 、学生回答问题无需先举手、后发言,可以“争第一”,取得发 言权,这是个人竞赛.适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及竞赛. 3、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之中的 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1、 物质的三态. 2、温度计的使用. 1、温度计的原理、结构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 观察、实验、探究、讨论、课件演示。 学生:温度计、冷水及热水. 教师:学生实验器材 ,加两个大水槽(放冷水及热水),大烧瓶, 染色酒精,长细玻璃管,各种温度计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点评
不同 固态 例… 液态 例… 气态 例… 学生举例 讨论
你还能举一些生活中水蒸气存在的例子 吗? 空气中的水蒸气和雾状态一样吗? 下面我们以水为例从三个方面来比较三种 状态的特征 师生共同填表(教师演示) 状态 形状(固 定/不固 定) 体积(固 定/不固 定) 看 得 见/看 不见
激发学生的原 认知矛盾
回答
冰 (固态) 水 (液态) 水蒸气 (气态) 表格中是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其实 也是所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 通常情况,我们把水的三种状态称为水的 三态,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态。 图片展示(1)液态铁水 (2)固态二氧化碳 (3)棒冰 (4) 蜡烛 你还能说出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质 的状态吗? 在常温下你见到液态的铁了吗?” “既然如此,你认为物质处于什么状态主 要与什么有关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温度的知识。 请大家观看一段画面录像 (1)沈阳的同学冬天的游戏。 (2)海南图片(由于海南处于热带海洋气 候,一月份平均)通过这些图片我们感受 到我们国家辐源辽阔,同一时刻不同地点
让学生明确如何 尝试
实验并排好顺序
观看 flash
两个拾指的感觉是冷,是热呢?你能帮他 回答吗? 大家按照小明的方法来作一下尝试,这两 个拾指的感觉相同吗? 原来放在热水中的拾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 感觉? 原来放在冷水中的拾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 觉? 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 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多媒体) 如果我们要确切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应该 怎么办? 请大家取出桌上的温度计,看一看,用一 用。 大家在实验中看到了哪些现象? 你想知道温度计的哪些知识?
讨论 液体的热胀冷缩
从做的实验过渡 到温度计消除学 生对温度计的神 秘。
不能直接测温度 介绍工作原理
请大家取出桌上的温度计,和我们前面的 装置作一个比较: 圆底烧瓶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位(玻璃 沉里面存放有染色液体,我们的温度计内存放 的是染色的煤油) 在我们装置上有一根长而细的玻璃管,温 度计内有这样的玻璃管吗? 我们发现它更细了,细得跟人的毛细血管 一样,我们称之为毛细管,在玻璃造这样一根 细管肯定不易,有这个必要吗?这么细有什么 好处呢? 玻璃泡中的液体只要有一个微小的膨胀, 毛细管中液柱的长度就会有明显的改变,好像 把液体的膨胀放大了。 (多媒体演示)
梳理出司空见 惯的水的三态 的特征,体现物 理的生活性。 表扬、评价
观看图片
学生举例 讨论 讨论归纳出与温度有关
为下面尝试实验 作准备
2
冷热大不相同。 你会判断冷热吗? (1) 常识 现在的沈阳、海南谁更热些 (2) 另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水槽中放了 三杯水,请我们找出最热的那杯 (同组的同学同意吗?)找出最冷 的那杯(同组的同学同意?)你是 怎么知道的。 我们的感觉永远可靠吗? 有的同学点头,有的同学摇头,下面我们 首先来看小明同学的操作(FLASH 动画现示)
底部
有
讨论
了解玻璃泡的放 大作用。
观看放大的对比动画 通过对比了解温 标 桌上的装置和温度计比较还少什么? 温度计上的每一小格是怎么回事?温度就 像我们前面学的长度要有标准一样,有了 1m 的标准是就有了 1cm,1cm,温度也要有标准,
刻度
4
温度的标准叫温标。 展示(我们现在常用的是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是如何规定的呢?请大家阅读 P 书 52 信息快递。 我们的常识知道在给一个物体加热时物体 的温度会上升,摄尔修斯和一些科学家发现在 给冰水混合物、沸腾的水加热时总能保持一定 的温度不变,非常巧妙地确立了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是这样规定的:(多媒体演示)
不同 冷 热
通过尝试, 让学生 说明我们的感觉 不可靠。 从而要用 新的方法,工具。
用温度计 尝试 交流 汇总
3
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将烧瓶浸在热水中有什么现象,取出放入 冷水中又如何?演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呢? 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 的。 讲台上的装置能直接测温度吗?科学家将 我们的装置作了改进,变成了现在的温度计 (FLASH 演示)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 教具及媒体 过 程 设 计 教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录像:走进大 自然。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能用一个字概括吗? 用水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 水在自然界的状态相同吗? 具体说说看,有哪些状态?举一些例子。
观看录像 交流
从生活走向物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