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父亲、树林和鸟1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父亲、树林和鸟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父亲、树林和鸟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父亲、树林和鸟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热爱。

2.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4. 教育学生爱护自然环境,保护鸟类。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鸟类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木和鸟类,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树林和鸟类的了解和感受。

二、课文阅读(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三、内容理解(10分钟)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

2. 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朗读与表达(5分钟)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朗读效果。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表达,可以用口头表达或绘画的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教育学生爱护自然环境,保护鸟类,提醒他们定期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树木和鸟类,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树林和鸟”的作文,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文解析(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3《父亲、树林和鸟》(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3《父亲、树林和鸟》(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3《父亲、树林和鸟》(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懂得父亲对鸟的热爱,增强学生保护鸟类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的爱鸟情感。

2. 生字词学习: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 阅读能力培养: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4. 环保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懂得父亲对鸟的热爱,增强学生保护鸟类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的爱鸟情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通过讲解、练习等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的爱鸟情感。

5. 拓展延伸: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父亲、树林和鸟》2. 内容:(1)父亲的爱鸟情感(2)保护鸟类,热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鸟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写下自己的观察日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父亲、树林和鸟》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让学生确定父亲的角色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中树林和鸟的美丽和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认识到父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和重要性。

•学生能够回答问题,并且能够使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及书写。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深层次意义,如父亲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大自然中的树林和鸟的生命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打招呼,问候一下。

•教师:各位同学,你们都有父亲吗?你们的父亲在家庭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阅读(2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父亲、树林和鸟》。

2.播放语音,让学生听懂课文的内容。

3.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标记重点句子。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1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课文中的“父亲”、“树林”和“鸟”分别所象征的意义。

2.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父亲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大自然中树林和鸟的美丽和重要性。

小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作业1.回答以下问题:–课文中“父亲、树林和鸟”分别象征什么?–父亲在家庭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写两至三段关于父亲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父亲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大自然中树林和鸟生命的意义。

在阅读理解和知识掌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了重要一步。

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

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

•••••••••••••••••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s版语文三年级第五册第26课《父亲、树林和鸟》。

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下面六个部分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父亲、树林和鸟》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教材围绕“环保”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相融相依之情。

《父亲、树林和鸟》则通过父亲和我的对话,让学生体会父亲爱鸟知鸟,渗透护鸟爱鸟的思想教育。

这篇课文主要训练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的训练对学以后的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段的阅读教学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较丰富的语言积累,但是感受语言的能力并不强,针对学生特点,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

学生的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三、说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刚步入中段的心理特点,我将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及情境表演等方法理解“茫然、惊愕”等词语的意思并说话。

2.通过分角色、自由读、赛读等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句,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知鸟爱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不断阅读,品析“我”的心理变化。

体会我护鸟的心愿,倡议大家爱鸟护鸟。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父亲树林和鸟》,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新词汇和短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珍爱大自然,尊重父母,培养孝敬之情。

二、预习准备1.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先读一遍课文《父亲树林和鸟》,注意标记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预习时,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找到相关的图片,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师生互动:对学生提问“树是什么样的植物?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问题后,引导学生讨论,了解课文可能涉及的主题。

2. 内容展开a. 阅读课文•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阅读课文《父亲树林和鸟》。

课文读完后,学生提问相关问题,进行互动讨论。

b.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2.鸟为什么感到骄傲?3.父亲是怎样劝说鸟离开的?3. 讨论拓展•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1.科普知识:树对鸟有什么作用?鸟对树有什么作用?2.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的过程,有什么收获?对自然有什么新的了解?4. 语言点解析•解析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给予学生合适的例句进行复习巩固。

5. 口语表达•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一个学生扮演父亲,另一个学生扮演鸟,他们通过对话的方式演绎课文中的场景。

6. 课文评析•引导学生提出对课文的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段反思的文字。

7. 课外拓展•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写一篇与课文相关的作文,并进行分组分享和互评。

四、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父亲树林和鸟》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均有了提高。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提问方面要注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兼顾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生的语感训练。

同时,在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黎、凝”等6个生字,会写“雾、蒙”等10个字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2.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情趣的基础上,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理知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字。

教学难点能体会父亲爱鸟之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指导法。

课前准备课前黑板书写练习题、备用小黑板书写文中师生重点讨论的语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读一读,黎喃翎猎幽喙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 2.请同学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是写父亲与树林和鸟的对话,更是人与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

好好读一读,你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的。

二、新课学习再读课文,理解课文1.运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说说你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课件)2.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要读得正确流利。

3.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些什么,提出自己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

细读探究,体会情感5.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

6.再细细读读勾画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到的用文字或是符号、图画作上批注。

7.分组交流。

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并说说体会。

8.全班交流。

师生、生生与文本间互动。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态度变化的词句:茫然、惊愕、真高兴。

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惊愕”两个词语,并用他们分别造句。

联系上下文抓住父亲的语言,通过朗读体会父亲爱鸟,知鸟。

(多媒体展示)词语: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宁神静气。

句子:“树林里有不少鸟。

”父亲喃喃地说道。

小学三年级语文《父亲、树林和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父亲、树林和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亲、树林和鸟》是⼀篇感情真挚的课⽂。

通过我和⽗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亲对鸟超乎常⼈的热爱。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亲、树林和鸟》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亲、树林和鸟》原⽂ ⽗亲⼀⽣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个春天的黎明,⽗亲带着我⾛过滹沱河岸上的⼀⽚树林。

突然,⽗亲站定,朝幽深的森林上上下下望了⼜望。

“林⼦⾥有不少鸟。

”⽗亲喃喃道。

可我并没有看见⼀只鸟飞,并没有听到⼀声鸟叫。

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的⽗亲。

⽗亲指着⼀棵树的⼀根树枝对我说:“看那⾥,没有风,叶⼦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在动的叶⼦。

“还有鸟味。

”⽗亲轻声说,他⽣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没有闻到什么鸟的⽓味。

“鸟也有味?” “有。

树林⾥过夜的鸟总是⼀群,⽻⽑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的⽻翎,要抖净露⽔和湿⽓。

“每⼀个张开的喙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唱歌了。

” ⽗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亲说。

我知道这⽗亲此时也最快活。

⽗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瞬间,也最容易被猎⼈打中。

”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 我真⾼兴,⽗亲不是猎⼈。

 【篇⼆】⼩学三年级语⽂《⽗亲、树林和鸟》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是⼩学语⽂S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篇精读课⽂。

课⽂通过“我”和⽗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与⾃然的和谐与融洽。

设计理念 以读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物感情的主要⽅法;直奔主题,围绕课⽂题⽬,抓住重点⽂段和重点词句,朗读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标 复习⽣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课⽂内容,体会⽗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爱鸟、保护⼤⾃然的情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内容,结合课⽂说说词语的意思,并⽤“舒畅”、“快活”造句。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父亲、树林和鸟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灵的情感。

(2)教育学生尊敬父母,懂得感恩。

(3)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养成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父亲、树林和鸟的特点,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树林和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板书课题《父亲树林和鸟》,让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父亲、树林和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关注父亲、树林和鸟的特点。

4. 欣赏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景。

(2)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树林和鸟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5. 总结拓展:(1)学生总结课文中所学的知识点。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节课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黎、凝”等6个生字,会写“雾、蒙”等10个字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能力目标:
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字。
教学难点:能体会父亲爱鸟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男孩救鱼的故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有关树林
与鸟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你们喜欢树林和小鸟吗?能把你了解的有关树林和鸟的资料,说给小伙伴们
听听吗?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
2.读准生字词。
(1)指名读字。
(2)读词语。
(3)说说你认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用“——”画出父亲的话,用“ ”画出我说的话。
2.练读人物对话。
(1)学生自主朗读。
(2)听老师示范朗读。
(3)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内容。
3.体会感情。
(1)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达到合作学习的目
的。
(2)学生汇报,随机指导朗读。
4.通读全文,读中感悟。
指导学生在读文中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体会“我”的天真及护鸟。

四、课堂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