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解决问题 ▎冀教版(2014秋)
第4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精品】第4单元第10课时(教案)冀教新课标版(2014秋)-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问题,制作方案并学会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学习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问题的解决,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给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法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第三单元学习了各种除法的运算,那么老师出一个问题,考考你们掌握的如何,一辆汽车可以乘坐6个人,一共有724名学生去博物馆,学校最少要租多少辆车?(等待1分钟)学生:724÷6=120(辆)……4(人)答:至少要租121辆汽车。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可以快速掌握除法运算了,那么,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一下日常生活中除法运算实际问题的解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教师: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我们可以看到一群人去宾馆,对,没错,这是一个旅游团,里面有14个男生,17个女生,共30人到宾馆住宿。
住宿宾馆是有住宿标准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同学们现在小组合作,帮助导游设计几个住宿方案。
(3分钟讨论时间)学生:一个房间住1个人也要按全价付款。
我们想让他们一人住一间房。
肯定选择2人间。
120×30=3600(元)一共花3600元。
教师:还有同学有其他想法方案吗?学生:男女是要分开住的。
那么男生住四人间剩下一个人住1人间:13÷4=3(间)……1(人)3×160=480(元)480+120=600(元)女生住四人间剩下一个人住1人间:17÷4=4(间)……1(人)4×160=640(元)640+120=760(元)一共花:600+760=1360(元)教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好,那么我们也可以都住3人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解决问题:购物计划 ▎冀教版(2014秋)

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内容。
学习目标:1、我能根据已知信息,探究制定购物方案的方法。
2、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购物方案,能表达制订购物过程和结果。
重难点、关键:1.重难点:会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估算。
2.关键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师:今天我们利用学过的生活中的大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并找学生读)1、我能根据已知信息,探究制定购物方案的方法。
2、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购物方案,能表达制订购物过程和结果。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教师展示自学指导)二、出示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3页的例题,看图看文字并思考并完成:1、你能从图中获取什么信息?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帮助强强家制定一个购买电视机的计划吗?3、把你制定的计划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出最合理地计划进行预展(10分钟后,抽小组进行展示)三、自研共探1、看一看(自研探究)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5分钟后,针对自研探究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
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四、学情展示:师:下面,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展示得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争光添彩。
要求:1、独立完成、对子讨论。
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待对子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
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由组长分工:板演、检查、预展。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由一个小组做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它组补充或质疑。
展示后,其它组或教师给予评价。
操作指导:教师要在预展时巡视各小组,指导并帮助小组快速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做到人人有事做。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冀教版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和交流讨论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3.进一步体验合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1、师生谈话,引出玩碰碰车的问题。
准备出备学案,按照备学案上的情境图完成方案的设计。
先独立完成,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节约用钱、安全玩的开心等问题,给予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
2、安排客人用餐的这道题相对来说更开放些,不论学生怎样安排,合理即可。
比较合适的方案:
10张八人桌和2张六人桌更合理些。
3、第三题的怎样买最省钱,先让学生弄清楚给出的各个条件,理解“最省钱”的含义,明白题意
后再试做,找准解决问题需要哪个条件,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再全班交流。
4、供有余力的学生选作。
5、上机完成e百分相应的练习题。
最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2)(精品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除法应用在生活中的好处,运用数学于生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
复习。
(PPT)1、口算。
36÷4=84÷4=94÷2=65÷5=2、竖式计算。
982÷2=870÷3=513÷3=764÷4=二、谈话引入课题。
老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口算、估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除法,那么我们学习这些,其实就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老师:一本科普书有72页,小明准备6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学生:看的真快啊,利用竖式计算一下就可以了72÷6=12(页)。
老师:嗯,同学们,算的可是真快啊。
老师:那我们再来看一题。
老师:三年级的同学去果园里劳动。
女同学有319人,男同学有41人。
4个同学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老师:这题可以分步来做。
学生:男女生一共有319+401=720(人),那么现在再分组720÷4=180(个)是180组。
老师:很好,孩子们真是越来越聪明了,这么快就解决了。
老师:既然同学们算那么快,我们就再来看一题,同学们做了38件玩具,送给托儿所18件,剩下的平均分给2个幼儿班,每班分得多少件玩具?学生:……老师:这个也是可以分步来做的。
学生:原本是有38件玩具的,送走了18件,那就是38-18=20(件),然后再分给两个幼儿班,那就是再除以2,20÷2=10(件),那就是每个幼儿班是10件玩具。
老师:分步很有规律,算的非常对。
三、练习提升。
做一做“练一练”的第2题。
四、回顾与体会说一说,今天学了《问题解决》你有什么收获?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有没有初步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_3《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014秋)

《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旅游团的住宿问题,经理小组合作,一起设计、交流、讨论住宿方案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学过得知世界决胜火种的现实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3、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学过得知世界决胜火种的现实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他们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集体订正学情检测卡中检测内容的结果。
2.同桌之间说一说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同时让学生把旧知和新知建立起联系。
⊙阅读理解,收集信息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教材43页例4情境图。
(2)组织学生模拟小红一家的购物情境。
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根据模拟购物的具体情境,学生分组讨论:顾客和收银员分别遇到什么问题?(2)学生讨论、汇报:问题一:小红的爸爸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问题二:收银员应收多少钱?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产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
⊙分析题意,解决问题1.解决小红的爸爸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的问题。
(1)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方法,然后汇报。
(2)引导学生思考:购物之前是否能准备出正好的钱数?如果不能准备出正好的钱数,应该怎么办?(3)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汇报:小红的爸爸购物之前不能准备出正好的钱数,那么可以根据商品的大致价格估计出应该准备多少钱。
(4)引导学生估一估小红的爸爸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然后汇报。
方法一先估出商品的大致价格:护眼灯的价格大约是170元,学习机的价格大约是230元,空调扇的价格大约是560元,然后把估计的结果加起来。
170+230+560=400+560=960(元)方法二先估出商品的大致价格:护眼灯的价格大约是200元,学习机的价格大约是200元,空调扇的价格大约是600元,然后把估计的结果加起来。
最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1)(精品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是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学习的数学知识于实际的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数学于生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
1、口算下面各题。
一个一个地数,十个一是()十个十个地数,十个十是()。
4331≈8990≈4270≈5544≈643+489≈989+4098≈413+489≈9097-439≈二、基础知识练习(PPT)。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近似数和一万以内数的估算,那么我们就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吧。
老师:下面小组讨论这题。
一辆小车,上午行驶150千米,下午行驶200千米,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学生:150+200=350(千米)。
老师:回答正确。
那我们再一起看下一题。
老师:婷婷家养了384只鸡,164只鹅,养的鸡比鹅多多少只?学生:鸡比鹅多多少只?鸡有384只,鹅有164只,那就是384-164=220(只)。
老师:回答正确,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三、能力提升。
老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老师:这有个食品店问题,问题是食品店上午运来大米500千克,卖出308千克,下午又运来了208千克。
现在食品店有大米多少千克?聪明的孩子们,你们帮助他们算一算,现在食品店里面还有多少大米?学生1:怎么那么多东西啊,卖出去,又运回来。
学生2:原来有500千克,后来卖出去308千克,那就是500-308=192,那下午又运来了208千克,那就是下午剩的192千克加上下午运来的208千克,所以现在的大米是192+208=400(千克)。
老师:回答的很对,同学们真是越来越聪明了。
四、回顾与体会说一说,今天学了《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有没有了初步的认识啊?。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解决问题》同步教案

《解决问题》同步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在解决较复杂问题中,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
所以,我在教学中不断设置认知冲突,追问中诱发新的认知冲突,在教学生成中放大个别学生的认知冲突,充分暴露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重点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1)师:同学们,春天的脚步渐渐近了,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好时节,老师建议大家,你们要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把自己的小身板锻炼的棒棒的,好不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户外活动的地点是去公园,到了公园,你最想做什么?(PPT2,3)师:你能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吗?(板书:租船)二、解决租船问题,理解基本数量关系,体验余数“进一”应用。
师:大家看,这18名同学准备去划船,从图中你都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图说一说。
师:我们首先要解决分配乘船的问题,在租船的过程中,这18名同学遇到了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你能帮老师算一算,这18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的话,至少需要租几条船?(PPT4)把算式列到练习本上。
学生回答:18÷4=4(条)……2(人)4+1=5(条)师:这个2表示什么?生:2人。
我们给他写上单位名称。
师:4表示什么?生:表示4条。
师:至少要租几条?剩下的2人也需要组一条船,那么老师建议我们可以再列一个算式:4+1=5(条),答:……师:刚才我们在解决租船问题的时候,第一问把商加上了1;但时候又需要把余数舍去。
它的结果就是商。
(出示)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又需要把余数舍去?这就告诉我们,今后大家再遇到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 ▎冀教版(2014秋) (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在一般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有一定生活背景的、能够理解的事例和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尝试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在与同学、教师交流讨论个性化算法中学习新知识和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会估算商的位数,会验算结果的基础上学习的,有极强的表现欲。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自主尝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
3.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弄懂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会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知识链接,导入新课。
1、出示知识链接题目,(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
(2)竖式计算406÷2= 609÷3=学生独立完成,导入新课。
(板书: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2、出示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我能自主尝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我能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吗?(好)你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
(设计意图:以旧知引入,加强了知识的迁移,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必要的铺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例5,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完整的说说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数学信息和问题。
2、师:你能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吗?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及时发现问题,个别指导。
4、小组内合理分工,做好展示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移多补少》
学科 数学 学段: 小学 年级 三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本节课在教学“差额等分”这个实际问题时,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经历摆、画、算的过程,探究解题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给经验,感悟数学思想的应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感受数学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最后一个例题。在前边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基础上,解决灵活的具有挑战性的“差额等分”类型的实际问题。后续学习“求平均数”也是运用解决“差额等分”问题的方法“移多补少”,因此,本节课应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类型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平均数”做好铺垫。
学生情况: 在课前调查中,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了解解决“移多补少”类型的问题的方法。有些学生能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虽然能列出正确的算式,但对于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解释不清,也不明白算式的意义。并且解题策略单一,没有通过动手尝试或画图等方式来思考,也没有用其他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因此,要解决“移多补少”问题所出现的变式就更加困难了。针对如此现状,我设计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过程,在分析、比较、归纳中抽象概括出解决“差额等分”类型实际问题的方法,真正理解算式的意义。在多样的解题策略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借助他人的不同方法,进行回顾验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差额等分”类型的实际问题,掌握解题方法。 2、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探索解题方法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2
探究解决“差额等分”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 运用“差额等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自主探究 1、谈话引入:运动会上,同学们在进行拔河比赛。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一数,两队分别有多少人? 2、理解题意:怎样就能开始公平的比赛了?你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1:甲队增加6人; 预设2:乙队减少6人; 预设3:乙队补给甲队3人。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发现两队人数不相等,比赛不公平,产生矛盾,进而想办法围绕人数同样多来解决问题。学生能想到把多出的人数去掉,或给人少的一队增加,在不改变总人数的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哪队补给哪队,才能使两队人数同样多。】 3、师:如果大家都想参加,乙队补给甲队多少人,才能使两队的人数同样多? 4、自主探究 学习建议:用学具摆一摆,或在学习单上画一画、算一算,记录下你的思考过程。 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
5、展示交流: 预设1:摆一摆:一个一个的调整到同样多; 板书记录操作过程: 甲队 乙队 4人 10人 3
5人 9人 6人 8人 7人 7人
预设2:摆一摆:直接移动3个。 提问:对于他的做法,你有哪些疑问? 追问:不同摆法的共同点,都是先找到什么? 【设计意图:两种不同的摆法,都体现出了通过一一对应思想,能使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两队同样多的部分,发现两队相差的6人。前者在比较的过程中,通过每一次的移动,发现两组人数越来越接近,从而找到调整的方法。由于分给两个队,后者直接把多出来的6人平均分成两份,只需移动其中一份,两队人数就同样多了。】
预设3:画图: 问:你找到同样多的部分了吗? 评价学习方法:画竖线是为了先找到同样多的部分,在解决问题前有规划,多想一想,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4
【设计意图:理解竖线背后的思想,学生通过画竖线,找出两队同样多的部分,巩固对一一对应的理解,积累活动经验。】
预设4:计算: 方法一:10-4=6(人)6÷2=3(人)
方法二:4+10=14(人)14÷2=7(人)10-7=3(人)
【设计意图:借助摆一摆的方法,先求出总人数有14人,平均分成两队,每队应该有7人,同样体现一一对应思想,再与两队原有人数进行比较移动,体会通过移多补少来解决这类问题。】
6、小结:解决问题时多想一想,方法就会是丰富多样的。再想一想这些方法,都是先通过一一对应,找到同样多的部分。
【设计意图:板书解决问题的过程:审题、多想一想、解决问题、再想一想。让学生经历理解题意、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解题四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及时评价好的学习方法,肯定学生会规划、会检查的做法。】
7、师:又来一些同学加入了比赛,这次比赛可以开始吗? 提问:如果大家都参加,这次该移动哪队的人数?为什么?
预设:甲队补给乙队4人。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无论人数怎样改变,要使两队的人数同样多,总是需要用较多的补给较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
8、总结方法,揭示课题:移多补少。 师:要使两队的人数同样多,总是从人多的一队补给人少的一队。 【设计意图:将学生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分类汇报,借助列表、画图、计算的策略,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从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的过程,从动手操作到总结方法,再到算式的勾连,建立由直观到抽象的联系。在对比不同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发现背后同样的数学思想,总结出解决“差额等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通过动手实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沟通联系,深化理解 1、出示题目:请两位同学扮演下面的角色,讲一讲。
图一 图二 图三 2、学生审题:边听边记录已知信息。 3、尝试解决。 4、汇报交流: 预设1:借助直观图,一一对应划去。
整体考虑,划去同样多的部分,从剩下2包里挪一包,剩下2本里挪一本。 6
预设2:画图: 把相差的部分平均分成两份,(46-24)÷2=11(本) 预设3:计算:
把总数平均分成两份,(46+24)÷2=35(人)46-35=11(人) 提问:这种方法,是借助谁的数量来思考书的数量? 评价:把两个班的人数转化成本数去思考。 小结:无论是一一对应,还是通过转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方法都各有价值。 【设计意图:采用绘本的形式,使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通过对比两班整包的数量,对比两班单本的数量,理解差额等分的解题方法。划去同样多的部分,先将整包的调整到同样多,再将单本的也调整到同样多,从一本一本的对应,直接找到整体4本与4本的对应。通过分类的数学思想,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问题,学会运用差额等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渗透转化思想,借助两个班的人数来思考本数,人数同样多,所以本数也应该同样多,将人数转化成本数去思考。】 7
三、拓展提升,发散思维 1、师:小明有1个圆片,小红有5个圆片。如果不改变总数,要使两人同样多,怎么办? 预设1:先求相差再平均分
预设2:先求和再平均分 2、师:如果增加圆片的数量,你还会吗? 小明有一些圆片,小红也有一些圆片,不改变总数,怎样使两人同样多?
预设:还是把多出来的4个平均分成两份。 评价:你可真会总结方法。 小结:总是先找出两人相差的部分,然后平均分两份。
3、师:小丽也来了,你能让三个人都同样多吗? 引导:这次你能找到同样多的部分吗?这条竖线该画在哪?在屏幕上指一指。 预设:把多出来的部分平均分成三份。 评价:你真会利用知识的迁移。 小结:解决这类问题,有几人,就把多出来的部分平均分给几个人。 8
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多想一想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同样多”的本质,掌握解决差额等分类型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平均数做铺垫。】
四、回顾反思,总结方法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回顾这节课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做事前我们学会了多想一想,计划一下,做事情多动手尝试,还学会了用其他方法回顾验证。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读、想,认真审题,充分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前多想一想,理清思路,制定出解题规划;通过摆、画、算多样的策略解决问题;完成后再想一想,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回顾反思。让学生经历理解题意、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解题四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特色 本课主要体现两个关注: 1、关注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 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等不同的解题策略,借助画虚线、画竖线、对应划去,理解“同样多”的本质,不同的方法均体现出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始终运用一一对应思想解决问题,从而总结解题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解决问题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让学生经历理解题意、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解题四步,并随堂记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