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到了根_课件_PPT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课件全集ppt(489张)

大树特点: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 分,比较高大、茎粗、比较硬,有根、茎、 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 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 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 水分、空气。都有木质的树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 树皮光滑,有的粗糙,叶片不一样,结的果实不 一样,。
练习
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者这样
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2、观察一棵树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观察的基本方法:看、听、摸、闻、问、量等 4、在大树前我看到: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冠。 还看到过:树瘤、果实、小动物、鸟巢、小草、藤蔓…… 5、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6、树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7、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 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作业
• 1、观察一棵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 2、观察的基本方法:__、___、___、___、___、___、 等 •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___、____、___组成。 • 4、树的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六个部分。
1、画简图:
观察记录一棵树的方法
• 2、捡树叶、果实:
•
观察记录一棵树的方法
• 3、拓印树皮: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 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 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 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观察记录一棵树的方法
• 4、做记录
记录的方法
树
• 树的整体形态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第 二 课 : 校 园 的 树 木
我们先看到了根

作业设计
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材料可用瓶,植物的根要完整,并做好标记且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3.我们先看到了根
固定植物
根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矿物质
2012.2.22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
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蚕豆。
3、我们种植的蚕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揭示并板书课题:
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我们种下的蚕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蚕豆,有什么发现呢?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种子萌发的观察记录或图片、照片,进行观察、交流,并做汇报。
《我们先看到了根》
广汉市雒城一小:杨晓媛
课题
3.我们先看到了根
计划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播种到土壤中的种子,在温度、水分适宜的环境中会发育成幼苗。种子的萌发是先向下发育出植物的根,再向上长茎和叶。因此,本课一开始首先安排了一个交流活动——“植物根的生长”。这个活动侧重于对种子萌发及根的生长过程现象的交流,以及花盆中植物生长情况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备
教学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蚕豆,试管、水、食用油、一棵有根有叶的小植物。种子萌发的观察记录或图片、照片。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_下

崇仁路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 蚕的生长变化
实验反馈
实验年级 三年级 执教教师 学生实验(√)、演示实验(√) 材料数量 1+8 实验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 学生实验材料 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
课 题 时 间 实验类别
崇仁路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 蚕变了新模样
实验反馈
实验年级 三年级 执教教师 学生实验(√)、演示实验(√) 材料数量 1+8 实验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 学生实验材料 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 拍的照片、制作的标本和小报等 资料。
课 题 时 间 实验类别
崇仁路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实验反馈
课 题 时 间 实验类别
崇仁路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 种植我们的植物
实验年级 三年级 执教教师 学生实验(√)、演示实验(√) 材料数量 1+8 实验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 学生实验材料 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 、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实验年级 三年级 执教教师 学生实验(√)、演示实验(√) 材料数量 实验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 学生实验材料 1+8
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 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 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 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实验反馈
课 题 时 间 实验类别
实验年级 三年级 执教教师 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 ) 材料数量 1+8 实验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 学生实验材料 强力磁铁、钢针、吹塑纸、线, 剪子、小水槽、盒式指南针。
实验反馈
崇仁路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
课 题 时 间 实验类别 实验年级 三年级 执教教师 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 ) 材料数量 实验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 学生实验材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1 (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2、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过程:一、观察种子1、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4、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5、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共28课,566页)

凤仙花
科学上把种子发芽叫做种子萌发
猜想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温度 ( 阳光) 水 空气
怎样播种凤仙花呢?
播种方法
选种 放土 下种 浇水
播种前的准备
一、选种
要挑选那些颗粒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这个过程叫选种
二、花盆和土壤
选一个合适的花盆,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 盆的出水孔上。
你知道盖小瓦片的作用吗? 土壤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疏松、肥沃、微酸) 应该放多少土才是适量?
我们还知道:植物繁殖后代的方法有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
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植物的 种子
子的光滑程度 闻:了解种子的气味 看:了解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测量:了解种子的重量、体积等 还可以用放大镜将植物种子观察得更仔 细 不同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全册PPT课件
(共28课,566页) 播放时点击目录中的课 题可跳转至本课内容
目 录(一)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种植我们的植物 3、我们先看到了根 4、种子变成了幼苗 5、茎越长越高 6、开花了,结果了 7、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蚕的生长变化 3、蚕变了新模样 4、蛹变成了什么 5、蚕的生命周期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我们的生命周期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2、种植我们的植物
了解凤仙花
凤仙花 别名: 指甲草.透骨草.金凤花.洒金花,因其花 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 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产中国和印度。 凤仙花茎高40-100厘米。 3—9月进行播种,以4月播种最为适宜,移栽不择时 间。 生长期在4—9月份,种子播入盆中后一般一个星 期左右即发芽长叶。 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 沃微酸土壤中。 其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白黄、洒金 等,善变异。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朵。
三年级科学实验整理

3-2、测量水的温度
•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气温计、室温计、体温计 • 实验内容:测量水的温度 • 实验材料:1杯自来水、1杯温水、1杯烫手的热水、1杯热 水瓶里的热水、4支温度计 • 实验步骤: 1、在桌上放1杯自来水、1杯温水、1杯烫手 的热水、1杯热水瓶里的热水,分别标上1、2、3、4号。 • 2、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 果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温水、烫手的热水、热水瓶里 的热水温度都下降了,其中热水瓶里的热水温度下降最多, 自来水的温度几乎不发生变化。 • 实验结论:水自然降温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 度越大。
3-1、温度和温度计
• 实验内容:比较水的冷热 • 实验材料: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 • 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 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 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 别插入2号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 3、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 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 别插入1号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 实验现象:第一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 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第二次用 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2号 杯的水比3号杯的水冷。 • 实验结论:同样的四杯水, 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 感觉是不同的。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有时是不准确、 不可靠的。
实验内容:加快冰的融化
• 实验材料:冰块、1个透明的塑料袋。 实验步 骤: • 1、取一块冰块,装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并封 好袋口。 2、用两只手来回摩擦冰块。 • 实验现象:塑料袋内的冰不断地融化成水。塑料 袋外壁上湿漉漉的,有水珠出现。(空气中的水 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 实验结论: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课件(共32张PPT)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D)
随堂练习
9. (陕西中考)桫椤是植食性恐龙食物中唯一幸存下来的木本蕨类植物。
下列关于桫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 用孢子繁殖
B. 无输导组织
C. 无根、茎和叶
D. 有花和果实
随堂练习
10. (山东泰安中考)小明同学在花卉市场看到一种植物,其叶的排列呈
羽状,叶片有分枝的叶脉,其叶的下表面有呈线性排列的褐色孢子囊
新课讲授 知识点03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蕨类植物与煤的形成有关: 在2亿多年前,地球上曾经生长着的许 多高大蕨类植物构成森林,后来蕨类植 物的遗体层层堆积,经过漫长的年代、 复杂的变化,就逐渐变成了煤。
新课讲授
知识点03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现存的部分可食用、可观赏,有的可药用,有的还可以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新课讲授 知识点01 藻类
藻类与人类的关系
释放的氧气可以满足水中生物呼吸的 需要,还可以扩散到大气中。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水中的 鱼类等动物提供食物。
新课讲授 知识点01 藻类
藻类与人类的关系
海带、紫菜等藻类可以食用。
从藻类中提取出来的碘、褐藻胶和琼脂 等,在工业和医药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新课讲授 知识点01 藻类
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
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课堂小结
1.藻类:没有 根、茎、叶 的分化;用 孢子 繁殖;地球上 氧气 的重要来源。 2.藻类植物:具有类似 茎和叶 的分化,根为 假根 ;用 孢子 繁殖;常被作为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有 根、茎、叶 的分化,有专门运输物质的 输导组织 ;用 孢子 繁 殖;与 煤 的形成有关。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PT课件

曾子曰: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完整版ppt课件
14
日积月累
子产惠人
一个寒冷的冬天,郑国大夫子产乘车去郊外。 路上,他看见几个农夫在寒风中行走,冻得瑟瑟 发抖,就让车夫把他们送回了家。
还有一次,子产外出巡视,看见河上没有桥, 人们都艰难地蹚着水过河。子产便车夫把车子拉 到河中当桥,让人们从车上通过。
完整版ppt课件
31
诗歌赏读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完整版ppt课件
32
第十课 恕
经典诵读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 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公 冶长》
完整版ppt课件
25
诗歌赏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完整版ppt课件
26
第八课 信
经典诵读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 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
完整版ppt课件
28
诗歌赏读
中和乐九章(节选) 唐.卢照邻
若有人兮天一方, 忠为衣兮信为裳。 餐白玉兮饮琼芳, 心思荃兮路且长。
完整版ppt课件
29
第九课 宽
经典诵读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 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直根系:
植物学家是怎样给植物的根取名的?
• 像车前草这样,在茎下面长出 的根有很 多,都是差不多粗细的,没有明显的主 根,每一条根都像胡须一样粗细。这样 的根——须根。
2.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有主根和侧根组成
须根系:主根不明显,由不定根组成
活动:练 习 分 类
•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片, • 这些植物的根哪些是直根?哪些是 须根?能说说原因吗?
2.我们先看到了根
• 种子萌发时先长出的是叶子还是根呢?
12Biblioteka 34绿豆芽长出了 许多根
不同方向放置的玉米种子的根。
根的作用 植物为什么要先长根呢?
• 根的作用
• 植物为什么要先长根呢?
植物学家是怎样给植物的根取名的?
• 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的一根粗粗的, 有明显的主根,周围长了一些 细小的侧 根,这样的根我们叫——直根。
大蒜
甜 菜
现在你知道根的作用了吧
• 它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 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 它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壤 中,使植物不会倒伏或被风 刮倒。
1、在河堤旁,在戈壁滩上,往往会 栽一些杨柳树,为什么?
2、在一些水土容易流失的河堤旁、 山坡上,为什么要提倡植树种草?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保护树木、爱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