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共17张PPT)

知识点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阅读课本《清 时期疆域全图》 回答两个问题: 1、关于对清朝 的边疆政策基 本原则的认识。 2、关于“改土 归流”基本概 念的认识。
1、关于对清朝的边疆政策基本原则的 认识: 提示: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 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 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 管理。
课堂小结
中国自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 来,经历了两千年的演变过程,到明清时期,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达到顶峰。君主专制高度 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 芽的成长。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 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 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 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 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时期 名称 职权 特点 明太祖时期 设立殿阁大学士 仅 备 皇 帝 顾 问 兼 协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 理奏章 策
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地位逐渐上升,有专
门的衙署和属官
可 以 “ 票 拟 ” 对 奏 首辅权压群臣,六部
明宣宗时期 内阁制走向完善和疏的处理意见,地位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
成熟 变得更加重要 构了
知识点二、军机处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 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 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 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 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 的政治形态
木头凳高级中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孙猛
课标要求
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共18张PPT) (1)

销,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 方。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 皇太极 康熙 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 起草诏令,“撰述谕旨”。它完全 议政王大臣 议政王大 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 会议 臣会议 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
雍正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 承旨遵办 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预 内阁、六部 处理国政的制度。它创建 于皇太极崇德二年,撤销 南书房 于乾隆五十六年。 进一步加
答案:
B
东西方的内阁制度(补充了解)
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 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 专制独裁。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
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 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 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2、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 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 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 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答案:C
地方 大员
密折制 制定法规章程
(有章可循)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 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 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 备于雍正朝。奏折运转处理程序, 因“阁臣不得与闻”,而避开阁臣 干预,特别是官员之间互相告密、 互相监督,强化了皇帝专制权力。
2017/11/2
清朝的边疆政策
2017/11/2
雍正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 承旨遵办 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预 内阁、六部 处理国政的制度。它创建 于皇太极崇德二年,撤销 南书房 于乾隆五十六年。 进一步加
答案:
B
东西方的内阁制度(补充了解)
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 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 专制独裁。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
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 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 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2、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 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 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 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答案:C
地方 大员
密折制 制定法规章程
(有章可循)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 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 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 备于雍正朝。奏折运转处理程序, 因“阁臣不得与闻”,而避开阁臣 干预,特别是官员之间互相告密、 互相监督,强化了皇帝专制权力。
2017/11/2
清朝的边疆政策
2017/11/2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人民版必修1

一
二
三
三、清朝的边疆Biblioteka 策 1.基本目的 稳定国家疆域和清朝统治,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基本原则 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主要措施 (1)在中央设立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管理蒙古、 西藏和新疆事务。 (2)加强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地实 行“改土归流”。 4.重要影响 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史料导入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1)积极影响: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对于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 发展社会经济、粉碎内部分裂叛乱、抵御外来入侵、巩固和发展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影响:①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明末清 初以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政治上,专制统 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 受到压制和打击;③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 碍了科技的创新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史料导入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例题】 “当明朝经过创造的阶段而固定下来时,朝廷的主动部 分实为百官臣僚之集团而不是君主……虽说在理论上讲,这种权力 (皇权)并无限制,最后的办法仍是以人本主义调和这天授皇权,或者 说是强迫地执行开明专制。”作者认为明朝( ) A.官僚体系为决策的中心B.皇帝为决策的绝对中心 C.君主专制得以空前强化D.以人文主义为思想基础 题目立意: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官僚体系。 解题指导:抓住关键信息“朝廷的主动部分实为百官臣僚之集团 而不是君主”“最后的办法仍是以人本主义调和这天授皇权,或者说 是强迫地执行开明专制”,这强调的是百官臣僚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故A项正确;B项与题干观点相悖,故错误;C项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故 错误;题干中的“以人本主义调和这天授皇权”并未说明以人文主义 为思想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A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共18张PPT)

——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
——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了一些
1、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 与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 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 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朝廷决策机构 C.地位上升但职能基本未变 D.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答案C 2、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 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 定)……交发(下发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答案C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宰相
内阁制 内阁首辅
相似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内阁制地不位同于宰法相定制,,制宰度相赋被权制度非赋法予定决,策咨大询权机,构地
不位十(权分力巩来固源,) 但内宰阁相只制是度赋皇予帝的侍从皇咨帝询个机人构意愿,,本信任身 同并于千丈无最。决高职策 统权权 治, 者其 的参 决权 个与策力 人并信不任职顾宦来,权问官,范牵自一无围制于旦决始策制失终权度宠不,不及,明能职 地朗正,位 位式只, 便统是而 会领皇来 一百帝官自 落侍,受从
积极: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加强和 巩固了专制统治; 消极: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
“部权尽归内
——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了一些
1、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 与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 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 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朝廷决策机构 C.地位上升但职能基本未变 D.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答案C 2、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 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 定)……交发(下发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答案C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宰相
内阁制 内阁首辅
相似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内阁制地不位同于宰法相定制,,制宰度相赋被权制度非赋法予定决,策咨大询权机,构地
不位十(权分力巩来固源,) 但内宰阁相只制是度赋皇予帝的侍从皇咨帝询个机人构意愿,,本信任身 同并于千丈无最。决高职策 统权权 治, 者其 的参 决权 个与策力 人并信不任职顾宦来,权问官,范牵自一无围制于旦决始策制失终权度宠不,不及,明能职 地朗正,位 位式只, 便统是而 会领皇来 一百帝官自 落侍,受从
积极: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加强和 巩固了专制统治; 消极: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
“部权尽归内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共22张PPT)

互动释疑
1.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分别 有哪些迹象可以反映这个特点?
2.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丞相制的 废除有何影响?
3.从地位和对皇权的影响两方面分析宰相 与内阁的不同?
4.请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假 如你是一位导游,如何(从概况、特点、 职能、作用等方面)解说故宫博物馆里的 军机处?
制强化
影响
清君主专制 强化措施
军机处:时、权、特点、影响 密折制 法规章程
明清以来君主专制强化影响 积极.消极 基本原则
清朝的边疆政策(自学) 理藩院
改土归流
专题总结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从秦朝到清 朝产生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你能概况 它的发展线索和趋势吗?
秦朝 从汉到元 明清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的形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的演变强化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的空前强化及衰落
朝代
中央
地方
夏商周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地方分权)
形 秦朝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成 两汉 内外朝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隋唐
演变 宋 加强
元
三省六部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行省制
顶峰 明 衰落 清
发展 趋势
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设立军机处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雍正,西北军务需要(直接原因) 加强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b.职能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c.特点:
简、精、速、密
机构简单 人员精干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d.作用:
提高行政效率,君主专 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空前强 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史料一
北接西伯利亚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 政治形态课件 (共79页)

无论阁臣当政还是宦官弄 权,其权力本质仍出自皇权。
内阁的票拟,实质上是“代王言”, 而宦官作为皇帝家臣更是皇权的延 伸。这一现象其实反映出君主
专制走向极端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 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 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 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专制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对皇权 作用 一定程度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君主专 制强化的产物
内阁的性质及评价:
1)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 统率六部百司,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 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 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助理机构)
2)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可能 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18世纪英国内阁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有 什么区别?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需要阁大 仅备皇帝顾问兼 学士 协理章奏
品秩较低, 不参与决策 地位逐渐上升, 有专门的衙署和 属官 地位进一步提高, 阁臣权力更大
明成祖
内阁
开始参与机密 事务的决策 可以“票拟”对 奏章的处理意见
明中期 以后
明成祖朱棣,生于元至正 二十年(1360年),死于明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正式设立内阁: 地点:文渊阁 阁臣:大学士 职权:参与军国大事的商 讨 后来取得“票拟”权
明成祖朱棣像
明 内 阁 政 治 地 位 演 变 图
票拟也称票旨, 是内阁大臣草拟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各种奏疏的处理 意见,用小票墨 “部权尽归 书贴在奏章上, 内阁” 供皇帝参考使用 顾问,
侍 从 顾 问
O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票 拟 权
X(时期) 成祖 宣宗 神宗
太祖
高中历史专题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人民必修1

栏 目
定。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突出特点 (1)既有继承又
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
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栏
(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目链
监察、司法、思想文化、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
接
(3)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
目 链
接
地位的上升可能会威胁皇权,于是以_司__礼__监_____的太监加以
牵制。___宦__官__参__政_______,妨碍阁权,并导致明代政治更加
黑暗。
应用 思考
1.宰相制度到明朝发生什么重大改变?这种改变反 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答案:(1)明废丞相,权分六部,后设内阁,入阁官员地 栏
位逐渐提高,入阁者实际上掌握了宰相的权力。(2)反映了明
(4)到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但是内阁大臣的权力大 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_____法__定_______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__正__式____的行政机构,
栏 目
链
不能正式统领六部百司。
接
4.内阁的影响:
(1) 维 护 了 君 主 的 绝 对 权 力 , 进 一 步 巩 固 了 皇 权
_____至__高__无__上_____的地位。
栏
(2)随着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担心内阁
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应用 示例
2.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 )
A.明朝内阁只对皇帝一人负责,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
B.明朝内阁只有行政权,没有决策权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从材料提供的信 息“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及所学知识可知,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答案:B
一
二
知识架构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1.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 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设置了军机处 C.扩大了六部权限 D.推行了行省制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加 强了君主对国家权力的控制和把握。 答案:A )
1.军机处的设立
(1)原因:直接原因是强化西北军务的需要;根本原因是加强皇权。 (2)特点: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
率较高;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征较明显。
(3)意义: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2.密折制 (1)目的: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2)作用:使中央的政治权力更集中。 预习交流2 判断: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职能是参与机要事务,都拥有决策权。 提示:×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
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创新。
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 想文化等各个方面。 3.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 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等方面。 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 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一、废丞相、设内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措施
理藩院
改土归流
• 4.意义
• 稳定和巩固了国家疆域,清朝康熙、雍正、 乾隆时期,近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对维护我们 祖国的统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 使中央和地方形成了因循守旧之风,逐步丧 失了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结果阻碍了中国 社会的进步,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 (2)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 第一,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它贯 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史的始终,但相权不 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直至明朝废除丞相。 第二,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如 唐朝、北宋、明朝都很明显。第三,决策权 由外朝向内朝的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 国家机关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 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 [提示] • (1)措施:废丞相,分散相权。理由:“自 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 (2)机构:内阁。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 惟恐不合帝意。 • (3)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 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本原因:皇权专制。 • (4)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 走向衰落。
•
(2015·扬州)嘉庆帝亲政之初,认 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 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 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 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 导学号 15750059 到( )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
导学号 15750058
• • • •
• 【解析】 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 废除丞相,与题干中时间“1377年”不符, 故A项错误;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 有中书省和左右丞相,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但是根据材料信息“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 省”,实际上反映出明太祖对丞相怀有戒心, 力图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B、 C两项错误。 • 【答案】 D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存在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 权两对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削弱地方、加强 中央对地方控制;削弱相权,不断加强君权, 专制主义日益发展到顶峰。
拓展深化
• 1.宰相制与明清内阁制的比较
宰相制
相同 不 同 法定机构,制度 赋权 职权 参与决策 对皇权的作用 制约皇权
明清内阁制
非法定机构,咨询机 构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皇权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
地位
结论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 约作用
•
(2015·济宁)1377年,明太祖设通 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 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 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合作探 究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
• [史料] •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 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 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 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
—摘自《皇明祖训》
•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
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 ③构成: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
政治决策封闭。 ________制度。
• 2.密折制 事。 行政效率
地方行政
君主专制
• (3)意义:提高了办事效率,进一步加强了
• (1)设立:雍正帝时,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 • (2)目的:加强皇帝对________的控制。
政治自主性
能动性
• 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宰相 制度的废除反映了什么趋势? • (1)根本原因:宰相制度不利于皇权的高度 集中。 • (2)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 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 作为皇帝________的助理机构。 处理国政 • 3.特点:始终未取得法定的地位,不是 __________________机构。 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 职权范围 • 4.职权: ________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 统率六部百司;受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 5.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宦官参政, 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 [问题] •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 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 •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 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 惴惧者”? •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 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 (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 么问题?
• • • •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1)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 (2)程度空前强化。 (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 峰,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 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 • • •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目的: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原则 宗教信仰 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________,笼络各 因地制宜 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________进行行政管理。
• 2.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 •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 ①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丞相负责行政,御 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 皇帝诏令,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军事, 但并未任命。②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建立中 朝制度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的外朝成为 执行机构。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更将相 权一分为三。④北宋在中央也实行分权的措 施,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并立。⑤明朝废 除了丞相制度,由六部分掌相权,后又设内 阁。⑥清朝设军机处,强化了皇权。
• 5.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 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特点有( ) 导学号 15750064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 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④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 A.①②④ B.①②③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答案】 D
• 3.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 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
导学号 15750062
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 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
•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民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专 题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 题 一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
情 景 导 入
2
整 体 感 知
5
拓 展 深 化
3
知 识 梳 理
6
随 堂 体 验
4
合 作 探 究
7
课 时 作 业
情景导入
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康熙王 朝》中有两位显赫的重臣:索额图和明 珠。他们不仅担任高官,而且是皇亲国 戚,分别被称“索相”“明相”。这是 错误的,你知道原因吗? 在明清时期,统治者又各自采取了 哪些主要措施巩固统治,这些措施又有 怎样的影响呢?
• • • •
• 【解析】 材料中嘉庆帝认为凡事“必专责 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这表明嘉庆帝 认识到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故选D 项;其他各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 【答案】 D
随堂体验
• 1.(2015·龙岩)“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处以重刑。”引文出自( ) 导学号 15750060 • A.《史记·秦始皇本纪》 • B.《新唐书·太宗本纪》 • C.《明太祖实录》 • D.《清实录·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 【答案】 C
• 4.2014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5周年。中国历 届中央政府都对西藏进行了有效管辖,其中 清朝设立的主管西藏等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导学号 15750063 是( ) • A.宣政院 B.理藩院 • C.军机处 D.内阁 • 【答案】 B • 【解析】 理藩院是清朝设置的主管边疆民 族事务的机构,负责管理蒙古、西藏、新疆 的事务。
• 材料三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 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 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吾以谓有 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 ——《明夷待访录》 •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 和门外,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 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 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 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 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 明朝内阁和近代西方内阁:明朝内阁首辅及 成员由皇帝任命,职责是只备顾问,无决策 权,是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西方近代 内阁为法定机构,是国家决策管理机构,是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
• 二、军机处 • 1.军机处 适应西北军务 • (1)设立:清朝雍正年间,为 _______________的需要,设立军机房。 • (2)特点: 协办军务 • ①职责:最先是 ________,后来又由单纯处 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 ②地位: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 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 【解析】 结合所学,“不许立丞相”是明 太祖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故选C项。
• 2.“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 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 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导学号 15750061 ( ) • A.适应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 • 【答案】 A • 【解析】 由材料中“用兵西北”“始设” 等信息可知,适应军事需要是军机处设置的 最初目的,故选A项;B、C两项与材料无关; D项是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