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市经济指标

合集下载

2035 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2035 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2035年选景目标:紧紧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坚持“两个高质量”,基本建成“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现代化河南。

1.“实现八个更大”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全国新增长极培育实现更大跨越●文化软实力实现更大望高●中西部创新高地建设实现更大跃升●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实现更大进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更大作为 ●民生福祉实现更大改善●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 ●治理效能实现更大提升2.十二项战略行动●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市能级提升、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乡村建设行动。

● 实施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提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行动。

● 实施科教资源引聚突破、营商环境优化、生态治理和生态廊道建设提质,以及基础能力和民生补短板行动。

●实施清风中原建设、高质量党建引领行动。

All Rights Reserved.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健全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贯彻协调发展理念 增强发展平衡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打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增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

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功能。

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深入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

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新一代信息网络建设和新型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构建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

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

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持续提升公众文明素养。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3.六个方面十五项重点任务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 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河南省GDP增长的实证分析

河南省GDP增长的实证分析

河南省GDP增长的实证分析BGQSZHN摘要:为了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一个定量的分析,以指导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方向,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三个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涉及消费、投资、净出口三方面,通过分析得出各个指标对河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河南省今后应该重点发展出口贸易的结论。

该模型对今后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河南省;GDP增长;多元线性回归;计量经济学模型。

1 引言2010年大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省经济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很有必要对河南省的GDP有一个定量的分析。

国内对GDP增长的研究有很多,如丁培荣(2008)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结合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和不变替代弹性,得出了消费、进口、出口、投资对GDP的弹性,庄健(1998)采用1978-1997年间的数据,运用描述统计方法,从GDP增长的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的角度,并结合地区经济增长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得出需求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超过产业结构的影响,对外开放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源的结论,但是类似的文章针对河南省的分析却很少,而且它们大多集中在单一方面进行分析,张红玲(2010),根据1985 -2007 年有关贸易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了河南省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对河南省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河南省应该大力发展对外加工贸易的结论。

但是宏观经济运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只研究一个方面虽然可以对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指导,却难以从整体把握。

2001年以来,河南省GDP总量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已成为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推动力量,因此有必要对河南的发展成果进行分析,以期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指导,本文正是在这方面做出的创新尝试,本人从三个方面(投资、消费、净出口)五大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对河南省GDP贡献的相关分析着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尝试建立一个包含多个解释变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河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河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首先 ,对于综合得分排名靠前的城市 , 如郑州 ,应在拥有较强 的实力基础上 ,抓住 中部 崛起 的契机 , 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产业结 构, 促进节能减排 , 使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 , 另一方 面 , 应积极推进和其他城市及相邻省 区城市 的合作 , 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和相应的 管理经验 ,努力把 “ 引进来”和 “ 走出去”
财税 经 贸 2 0 1 3年 8期 ( 上)
河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李明珂 张小闻 邱 玲
( 兰州商学院统计 学院 甘 肃 兰州 7 3 0 0 2 0 )
摘 要:河 南省作为 中部崛起省影响 巨大。哪些城 市经济发展迅速 ,省 内哪些区域经济实力雄厚 ,城 市或者
平。
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 , 郑州市 的经济实 力因子排名第一 , 这 与其历史 、经济 、 地理 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 , 作为河南的省会 ,中 国八大古都之一 ,中部地区的特大型大都会 和 主要经 济 中心 ,是 中原经济 区 的中心城 市, 经济 发展条件优越 ; 再 加上集 中了良好 的人力 、物力 、财力资源 , 诸 多优势加于一 身, 综合 得分 居于首位理所应 当。开封、南 阳、漯河新 乡等地 区也拥有一定优势 , 排名 其后 。 周 口、 济源排名靠后这与其人口数量 、
方 面发展 ,从而使经济全面发展 。因此 ,应 加 强宏 观调控 政策 ,加快 转变经 济增 长方 式, 调整产业结构 , 加强第二产业 ,进一步

指标体系确立与数据搜集
1 . 经济指标 体系的确立 衡量一个 地区的发展状 况 , 不 是看 某一 产业 的产值 , 而是应该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 面去考察。这就需要一种综合评 价的方 法 , 同时 通过综 合评 价帮 助我们 发现社 会生 产 中存 在的 问题 以及影 响总体 发展水 平 的因 素, 为各个地区实现均衡 发展提供一些 理论 依据。在 《 广西各市 2 0 1 0年城 市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评价分析 》 使用 的是一二 级指标方

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4-14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8年)

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4-14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8年)
及辅助性活动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
和供应业
Total By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and Agencies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Agencies & Organizations By Sector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 管理业
水利管理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公共设施管理业 土地管理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 其他服务业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ervices Capital Market Services Insurance Other Financial Activities Real Estat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Property Management Intermediate Service of Real Estate Real Estate Leasing and Operation Leasing and Business Services Leasing Business Servic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ical Services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Technique Servi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邮政业 住宿和餐饮业

河南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Stata的数据分析

河南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Stata的数据分析

经济研究及其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车、路协同,无人驾驶等高级阶段的交通应用也开始逐渐走入日常的交通场景。

与此同时,传统的交通规划与管理模式也需要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升级换代。

互联网运营企业、通讯移动企业、地理信息运营企业等都会产生和积累大量的与交通运输发展有关的信息资源,同时也会对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产生融合应用需求。

下阶段,在“新基建”风口下,5G、AI等前沿技术融合交汇,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货运物流、交通管理、交通规划等,将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贯穿于交通运输全链条各环节,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打通人、车、路、网等的数字闭环,推动模式、业态、产品、服务等联动创新;加快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新业态与旧业态的融合,积极发展共享经济,加强优质运输服务供给,交通运输各行业将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帅斌,李明,胡骥.交通运输经济[M].西南大学出版社,2011.[2]胡希元,高敏雪,段新.综合交通运输统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3]冉斌.互联网+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新变革[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4]贾顺平.交通运输经济学(第三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9.河南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Stata的数据分析鲁 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摘 要:本文以河南省内18个城市为研究样本,依据2018年《河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借助STATA15软件工具,摘取了12项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因子法等对河南省18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进行比较和评价,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关键词:河南各城市;经济发展能力;STATA;实证分析0 引言2016年河南GDP稳居中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首位,在我国占据经济大省的称号。

除此以外河南还是中国重要的人口大省。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因素。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庞大的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因素。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庞大的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因素。

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庞大的人口基数既可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担,也可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其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劳动力的质量。

河南省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单凭扫盲性质的基础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普通高等教育往往又面临着投资大、周期长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大力发展适应地域经济特点的职业教育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论文关键词:河南,区域经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和影响。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如何以省情为出发点,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顺利推动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型,这已是摆在河南人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在这项战略任务的完成中,职业教育的地位十分突出,这是由于:一方面,职业教育根据区域内产业调整方向、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潜能,培养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劳动力群体,并在协调区域内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积极发挥着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技术结构以及经济效益等又决定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质量以及发展速度。

一、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概况1.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河南全省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省为目标,抢抓发展机遇,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重大转变,创造了河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与辉煌。

从改革开放之初全省GDP总量162.92亿元到1991年跨上千亿元台阶,从2000年突破5000亿元再到2005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2010年则有望进一步突破2万亿元大关。

在全国各省市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9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5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河南省108个县(市)经济排名

河南省108个县(市)经济排名

1 河南县域经济排名,看看自己的家乡如何河南日报报道:3月20日,全省108个县(市)2005年经济发展座次表出炉,各县(市)竞相发展的态势一目了然。

这次县域经济评价监测工作,是按照2003年制定的《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监测方案》进行的,评价采用的指标体系和各指标的权重均保持不变。

据了解,指标体系包括GDP、人均GDP、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13项经济指标,其中既有总量指标,也有人均指标;既有生产指标,也有效益指标和政府、居民收入指标;既有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也有反映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既有单项指标,也有复合指标。

通过这一指标体系对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监测,能够较为全面、科学地反映各县(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08个县(市)的位次是按照《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监测方案》确定的指标体系、统计口径、权重对其2005年经济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后排出的。

具体位次如下:1 巩义市28 镇平县55 汤阴县82 商城县2 新密市29 辉县市56 郏县83 范县3 荥阳市30 武陟县57 滑县84 上蔡县4 新郑市31 淇县58 叶县85 确山县5偃师市32 西峡县59 息县86 封丘县6 义马市33 长垣县60 内乡县87 扶沟县7 登封市34 鄢陵县61 舞阳县88 洛宁县8 栾川市35 宝丰县62 南召县89 新蔡县9 新安县36 襄城县63 鲁山县90 内黄县10 沁阳市37 新野县64 潢川县91 太康县11 林州市38 陕县65 卫辉市92 正阳县12 禹州市39 项城市66 遂平县93 汝南县13 灵宝市40 临颍县67 鹿邑县94 郸城县14 孟州市41 固始县68 嵩县95 开封县15 渑池县42 获嘉县69 西平县96 南乐县16 长葛县43 邓州市70 通许县97 睢县17 新乡县44 唐河县71 浚县98 西华县18 博爱县45 濮阳县72 杞县99 虞城县19 伊川县46 延津县73 方城县100 泌阳县20 舞钢市47 尉氏县74 卢氏县101 原阳县21 修武县48 淅川县75 汝阳县102 民权县22 温县49 桐柏县76 沈丘县103 台前县23 许昌县50 光山县77 淮阳县104 社旗县24 安阳县51 新县78 夏邑县105 柘城县25 中牟县52 孟津县79 平舆县106 商水县26 永城市53 清丰县80 兰考县107 宁陵县27 汝州市54 罗山县81 宜阳县108 淮滨县。

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2001~2010)

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2001~2010)

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2001~2010)作者:王巧玲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16期【摘要】文章利用2002~2011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用库茨涅茨指数、收入不良指数、阿鲁瓦雅指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河南省城镇居民十年来的收入分配进行测度。

结果发现2001~2002年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而2003~2010年间这种趋势变动并不明显,整个十年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相对合理,这与实际收入分配差距不太符合。

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取得性对此做出了解释。

【关键词】河南省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一前言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

现如今,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等。

目前,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范围。

陈宗胜(2002)采用分层加权的方法估计了我国1988~1999年的基尼系数得出:1994年以前,基尼系数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994年以后,基尼系数略有回落,趋于平稳,整个12年的基尼系数在0.35~0.42之间。

胡静波、李立(2002)通过对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邮电通信、金融保险等垄断行业的职工收入水平普遍较高,并且职工收入水平增长较快,工资外收入水平过高。

王祖祥(2006)利用分组数据对中国中部6省的基尼系数进行估算,发现中部6省农村和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不大,但是城乡加总的基尼系数都很大。

赵人伟(2007)总结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变化的几个方面得出,总体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尤为显著,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仍较明显,垄断部门和竞争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仍在扩大等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级 五级 七级 七级 七级 七级 七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八级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151.54 职工工资(元) 8825 第三比重(%) 60.7
城市 郑州 GDP(万元) 2888932 人均储蓄(元) 零售(万元) 1725166 人均零售(元) 8229.97
居民储蓄(万元) 1861922 人均 GDP(元) 12390.38 非农比重(%) .71 第二比重(%) 52.5
GDP(万元) 1133592 社消零售(万元) 509794 人均储蓄(元) 4809 人均零售(元) 3133.34
职工工资(元) 7489 第三比重(%) 38.4
人均储蓄(元) 11129.07
三门峡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19.47 职工工资(元) 7053 第三比重(%) 47 鹤壁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28.46 职工工资(元) 5370 第三比重(%) 34.7 城市 鹤壁 GDP(万元) 381861 人均储蓄(元) 6239.02 综合分值 21.03214 社消零售(万元) 120782 人均零售(元) 2484.72 城市等级 八级 居民储蓄(万元) 303279 非农比重(%) .59 市总人口(万人) 48.61 人均 GDP(元) 7855.61 第二比重(%) 57 城市 三门峡 GDP(万元) 280696 人均储蓄(元) 11059.31 综合分值 22.97953 社消零售(万元) 110145 人均零售(元) 4204.01 城市等级 八级 居民储蓄(万元) 289754 非农比重(%) .74 市总人口(万人) 26.2 人均 GDP(元) 10713.59 第二比重(%) 50.7
城市等级 四级
市总人口(万人) 209.62
居民储蓄(万元) 3465008 人均 GDP(元) 13781.76 非农比重(%) .72 第二比重(%) 37.1
洛阳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101.52 职工工资(元) 7417 第三比重(%) 45.2 南阳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49.04 职工工资(元) 6232 第三比重(%) 30.3 新乡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58.57 职工工资(元) 6535 第三比重(%) 48.4 安阳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53.52 城市 安阳 GDP(万元) 861293 综合分值 33.08422 社消零售(万元) 335752 城市等级 七级 居民储蓄(万元) 808416 市总人口(万人) 72.64 人均 GDP(元) 11857.01 城市 新乡 GDP(万元) 708153 人均储蓄(元) 11366.66 综合分值 33.15314 社消零售(万元) 371931 人均零售(元) 5137.17 城市等级 七级 居民储蓄(万元) 822946 非农比重(%) .81 市总人口(万人) 72.4 人均 GDP(元) 9781.12 第二比重(%) 48.7 城市 南阳 综合分值 33.88184 城市等级 七级 居民储蓄(万元) 782424 非农比重(%) .3 市总人口(万人) 162.7 人均 GDP(元) 6967.38 第二比重(%) 51.7 城市 洛阳 GDP(万元) 1763646 人均储蓄(元) 13080.81 综合分值 50.76118 社消零售(万元) 935380 人均零售(元) 6571.45 城市等级 五级 市总人口(万人) 142.34
人均零售(元) 4622.14
非农比重(%) .74
第二比重(%) 59.2
平顶山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63.59 职工工资(元) 7639 第三比重(%) 36 开封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57.49 职工工资(元) 5805 第三比重(%) 49.3 焦作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54.68 职工工资(元) 5377 第三比重(%) 32.8 商丘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31.78 职工工资(元) 5168 第三比重(%) 38.9 濮阳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29.34 职工工资(元) 9936 第三比重(%) 17.3 信阳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37.26 职工工资(元) 5607 第三比重(%) 42.2 许昌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非农人口(万人) 28.26 职工工资(元) 6386 第三比重(%) 23.4 漯河市经济指标 省份 河南 城市 漯河 综合分值 25.78344 城市等级 八级 市总人口(万人) 33.54 城市 许昌 GDP(万元) 271251 人均储蓄(元) 13084.5 综合分值 26.10222 社消零售(万元) 223198 人均零售(元) 6290.81 城市等级 八级 居民储蓄(万元) 464238 非农比重(%) .8 市总人口(万人) 35.48 人均 GDP(元) 7645.18 第二比重(%) 76.4 城市 信阳 GDP(万元) 659037 人均储蓄(元) 3714.17 综合分值 26.32968 社消零售(万元) 272585 人均零售(元) 2012.44 城市等级 八级 居民储蓄(万元) 503085 非农比重(%) .28 市总人口(万人) 135.45 人均 GDP(元) 4865.54 第二比重(%) 37.3 城市 濮阳 GDP(万元) 514828 人均储蓄(元) 14942.98 综合分值 26.33094 社消零售(万元) 115191 人均零售(元) 2446.19 城市等级 八级 居民储蓄(万元) 703665 非农比重(%) .62 市总人口(万人) 47.09 人均 GDP(元) 10932.85 第二比重(%) 75.8 城市 商丘 GDP(万元) 659085 人均储蓄(元) 3482.96 综合分值 26.40186 社消零售(万元) 368574 人均零售(元) 2548.57 城市等级 八级 居民储蓄(万元) 503706 非农比重(%) .22 市总人口(万人) 144.62 人均 GDP(元) 4557.36 第二比重(%) 28.8 城市 焦作 GDP(万元) 542443 人均储蓄(元) 8392.79 综合分值 27.64861 社消零售(万元) 215691 人均零售(元) 2961.16 城市等级 八级 居民储蓄(万元) 611331 非农比重(%) .75 市总人口(万人) 72.84 人均 GDP(元) 7447.05 第二比重(%) 63.3 城市 开封 GDP(万元) 544080 人均储蓄(元) 8108.51 综合分值 32.41827 社消零售(万元) 515336 人均零售(元) 6703.12 城市等级 七级 居民储蓄(万元) 623382 非农比重(%) .75 市总人口(万人) 76.88 人均 GDP(元) 7077 第二比重(%) 43.9 城市 平顶山 GDP(万元) 882836 人均储蓄(元) 8264.38 综合分值 32.89409 社消零售(万元) 316980 人均零售(元) 3657.32 城市等级 七级 居民储蓄(万元) 716274 非农比重(%) .73 市总人口(万人) 86.67 人均 GDP(元) 10186.18 第二比重(%) 61.7
郑州 洛阳 南阳 新乡 安阳 平顶山 开封 焦作 商丘 濮阳 信阳 许昌 漯河 三门峡 鹤壁
72.25774 50.76118 33.88184 33.15314 33.08422 32.89409 32.41827 27.64861 26.40186 26.33094 26.32968 26.10222 25.78344 22.97953 21.03214 郑州市经济指标
非农人口(万人) 31.38 职工工资(元) 5461 第三比重(%) 35.2
GDP(万元) 332847 人均储蓄(元) 12877.91
社消零售(万元) 162908 人均零售(元) 4857.13
居民储蓄(万元) 431925 非农比重(%) .94
人均 GDP(元) 9923.88 第二比重(%) 6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