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习题答案 刘家祺

合集下载

化学分离工程课后答案刘嘉琪

化学分离工程课后答案刘嘉琪

化学分离工程课后答案刘嘉琪1、关于前胡,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是伞形科前胡属植物(正确答案)B药理药效作用主要有祛痰、镇咳、平喘、抗炎、解痉、镇静等(正确答案)C可与皂荚、藜芦等药物一起放在药中煎煮D不溶乙醚等有机溶剂2、香豆素衍生物最常见的羟基取代位置是()[单选题] *AC7位(正确答案)BC5位CC3位DC6位3、所有游离香豆素均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单选题] * A异戊烯基B酮基C内酯环(正确答案)D酚羟基对位活泼氢4、牛蒡子属于()[单选题] *A香豆素类B木脂内酯(正确答案)C苯丙酸类D黄酮类5、临床用于上呼吸道抗菌消炎的是()[单选题] *A穿心莲内酯(正确答案)B青蒿素C莪术醇D薄荷脑6、E何首乌(正确答案)下列不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是()* A丹参(正确答案)B决明子C芦荟D紫草(正确答案)7、具有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作用的是()[单选题] * 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莪术醇D桂皮醛(正确答案)8、E与水任意比例相溶(正确答案)不耐热成分不宜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A浸渍法B渗漉法C煮法(正确答案)D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9、挥发油可析出结晶的温度是()[单选题] *A0~-20℃(正确答案)B0~10℃C0~20℃D0~15℃10、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中,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主要区别于()[单选题] * A羟基位置B羟基数目C羟基在不同苯环上的分布(正确答案)D羟基数目11、挥发油的溶解性难溶于()[单选题] *A水(正确答案)B乙醇C石油醚D乙醚12、二萜的异戊二烯单位有()[单选题] *A5个B6个C3个(正确答案)D4个13、由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成的具有6C-3C-6C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是()[单选题] *A苷类B黄酮类(正确答案)C醌类D生物碱类14、纸色谱是分配色谱中的一种,它是以滤纸为(),以纸上所含的水分为固定相的分配色谱。

专升本《分离工程》试卷答案

专升本《分离工程》试卷答案

专升本《分离工程》一、 (共31题,共151分)1. 某三元理想混合物的组成为:系统的操作压力为0.1013MPa 。

计算混合物的泡点温度。

A 、B 、C 三个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数据如下:(T :K ,pis :Pa )(10分)标准答案:2. 在环境状态下,将含有50%(摩尔)丙酮的水溶液分离成99%(摩尔)的丙酮和99%(摩尔)的水。

1、若丙酮和水被认为是理想溶液,计算以1 kmol 进料为单位的最小功;2、在环境状态下的液相活度系数用Van Laar 方程联立,其常数A12=2.0,A21 =1.7(丙酮组分为1),计算最小功。

(10分)标准答案:(1)由物料衡算解得n1 = n2 = 0.5 kmol/h= 1.58x106J/h3. 在环境状态下,将含有60%(摩尔)丙酮的水溶液分离成99%(摩尔)的丙酮和99%(摩尔)的水。

1、若丙酮和水被认为是理想溶液,计算以1 kmol 进料为单位的最小功;2、在环境状态下的液相活度系数用Van Laar 方程联立,其常数A12=2.0,A21 =1.7(丙酮组分为1),计算最小功。

(10分)标准答案:4. 苯酚精馏塔如附图所示:原料液含苯酚40%,水60%(分子分数)要求苯酚产品纯度99% 以上,操作压力101.3Kpa ,塔顶蒸汽冷凝后过冷到20,在分层器中分层,分层全部回流,水层去污水厂处理。

查20时苯酚—水的互溶度数据为:水层含苯酚1.68%(摩尔百分数),分层含水66.9%(摩尔百分数),苯酚—水系统在1atm 下的汽—液平衡数据为: 若回流比选用最小回流比的1.5倍,饱和液体进料,并认为 回流液过冷对塔内回流量的影响可忽略, 试求理论塔板数。

(10分)标准答案:5. 某三元理想混合物的组成为:系统的操作压力为0.1013MPa。

计算混合物的泡点温度。

A、B、C三个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数据如下:(10分)标准答案:6. 在吸收塔设计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 )。

分离工程习题解答

分离工程习题解答

[例2-3]求含正丁烷(1)0.15、正戊烷(2)0.4、和正已烷(3)0.45(摩尔分数)之烃类混合物在0.2MPa 压力下的泡点温度。

B. 露点温度a. 解:因各组分都是烷烃,所以汽、液相均可看成理想溶液, K i 只取决于温度和压力。

如计算要求不高,可使用烃类的 p -T -K 图(见图 2-1)。

假设 T = 50℃, p =0.2MPa ,查图求 K i , 组分 xi Ki yi=Kixi 正丁烷 0.15 2.5 0.375 正戊烷 0.40 0.76 0.304 正已烷 0.45 0.28 0.126说明所设温度偏低,选正丁烷为K G ,95.0805.076.03==∑=i G y K K 。

查p-t-k 图t 为58.7, 再设 T = 58.7℃,重复上述计算得故泡点温度为 58.7℃。

解:B. 露点温度, 假设 T = 80℃, p =0.2MPa ,查图求 K i , 组分 xi Ki yi/Ki=xi 正丁烷 0.15 4.2 0.036 正戊烷 0.40 1.6 0.25正已烷 0.45 0.65 0.6921978.0≠=∑=∑∴iii K y x选正戊烷为参考组分,则56.1978.06.14=⨯=∑⨯=i G x K K由56.14=K ,查图2-1a 得t=78℃K 1=4,K 2=1.56, K 3=0.6,1053.175.0267.00375.0≈=++=∑=∑∴iii K y x 故混合物在78℃。

[例2-7]进料流率为 1000kmol/ h 的轻烃混合物,其组成为:丙烷 (1)30% ;正丁烷 (2)10% ;正戊烷 (3)15% ;正已烷 (4)45%( 摩尔 ) 。

求在 50 ℃和 200kPa 条件下闪蒸的汽、液相组成及流率。

解:该物系为轻烃混合物,可按理想溶液处理。

由给定的 T 和 p ,从 p - T - K 图查 K i ,再采用上述顺序解法求解。

分离工程习题完整答案

分离工程习题完整答案

第一部分 填空题非常全的一份复习题, 各个方面都到了。

1. 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2. 衡量分离的程度用(分离因子)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固有分离因子)。

3. 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分离剂)来达到分离目的。

4. 工业上常用(分离因子)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理想分离因子)。

5. 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

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6. 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

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7. 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1,1 ∑∑iK i z i z i K )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物料平衡和相平衡)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8. 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9. 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的组分增加。

10. 吸收因子为( A=L/KV ),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

11. 对一个具有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塔顶釜两块板 )合成的。

12. 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蒸馏塔)。

13. 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14. 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L = A V )。

15. 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16. 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17. 吸收过程在塔釜的(i N x i K iN y ,,1≥+ ),它决定了吸收液的(该组分的最大浓度)。

18. 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ix i K i y ,0,1≤ ),它决定了吸收剂中(自身挟带)。

19. ?限度为(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L = A V ),在(温度降低、压力升高)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操作的限度是(i N x i K iN y ,,1≥+,ix i K i y ,0,1≤ )。

2012分离工程习题解答及思考题

2012分离工程习题解答及思考题
组分 CH4 C2H4 C2H6 C3H6 di 0.52 24.9 8.83 8.70 bi 0.0 0.0 0.0 0.0
xD ,i = d i / D
xB ,i = bi / B
0.0113 0.5412 0.1919 0.1891
0.00 0.00 0.00 0.00
分离工程习题及解答
-4-
分离工程习题及解答
-5-
第二部分: 1) 组分 Xf i Xd i Xb i 丙烯 0.7811 0.997 0.05 丙烷 0.2105 0.003 0.914 异丁烷 0.0084 / 0.037
对丙烯物料衡算: FXf i = DXd i + BXbi 100×0.7811 = 0.997×D + (100-D) ×0.05 解得:D = 77.2 mol B = F – D =22.8 mol
=
lg(
0.997 0.914 × ) 0.003 0.05 = 76块 lg1.12184
4)求实际回流比(R)
理论板数不变:N = 96 块
吉利兰关联式(2 −140) 已知:Rm , N , N m ⎯⎯⎯⎯⎯⎯⎯ → R = 25
5)能耗
V2 ( R2 + 1) D2 (24.53 + 1) × 77.2 = = = 1.195 V1 ( R1 + 1) D1 (20.3 + 1) × 77.4
分离工程习题及解答
-1-
第一章 多组分精馏
1、欲分离苯(1) 、甲苯(2)和二甲苯(3)的三元混合物,精馏塔的进料、塔顶产品和塔 底产品的组成如下: 组分 塔顶产品 塔底产品 进料 塔于常压下操作。试求: (1)塔顶分凝器和塔釜温度。 (2)若进料温度为 92oC,确定进料相态。 假设液相服从拉乌尔定律,汽相可作为理想气体。三个组分的蒸汽压分别用下列各式计算: 苯 0.995 0.005 0.600 甲苯 0.005 0.744 0.300 二甲苯 0 0.251 0.100

分离工程题库附答案

分离工程题库附答案

分离工程题库附答案第一章绪论填空题:1、分离技术的特性表现为其(重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2、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分离剂)来达到分离目的。

3、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4、分离剂可以是(能量)或(物质),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5、若分离过程使组分i及j之间并没有被分离,则(a s ij=1)。

6、可利用分离因子与1的偏离程度,确定不同分离过程分离的(难易程度)。

7、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相等)的原理,常采用(平衡级)作为处理手段,并把其它影响归纳于(级效率)中。

8、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两类。

9、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传质速率)差异而实现分离。

10、分离过程是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互不相等)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哪些操作。

11、工业上常用(分离因子)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固有分离因子)。

12、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传质速率差异,其传质速率的形式为(透过率)、(迁移率)和(迁移速率)。

13、绿色分离工程是指分离过程(绿色化的工程)实现。

14、常用于分离过程的开发方法有(逐级经验放大法)、(数学模型法)选择题:1、分离过程是一个(A)a.熵减少的过程;b.熵增加的过程;c.熵不变化的过程;d.自发过程2、组分i、j之间不能分离的条件是(C)a.分离因子大于1;b.分离因子小于1;c.分离因子等于13、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时(A)实现分离。

a.组成不等;b.速率不等;c.温度不等4、当分离因子(C)表示组分i及j之间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离。

a.a ij=1b.a s ij=1c.a ij<15.下述操作中,不属于平衡传质分离过程的是(C)a.结晶;b.吸收;c.加热;d.浸取。

6、下列分离过程中属机械分离过程的是(D):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

《分离工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分离工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分离工程试题库目录第一部分填空题 (1)第二部分选择题 (6)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13)第四部分问答题 (15)第五部分计算题 (19)参考答案 (55)第一部分填空题1. 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

2. 衡量分离的程度用()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

3. 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来达到分离目的。

4. 工业上常用()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5. 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来计算的。

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来表示。

6. 汽液相平衡是处理()过程的基础。

相平衡的条件是()。

7. 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8. 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o9. 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的组分增加。

10. 吸收因子为(),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

11. 对一个具有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合成的。

12. 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0,(0, (0。

13. 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0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0确定。

14. 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0。

15. 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0型计算和(0型计算。

16. 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0。

17. 吸收过程在塔釜的限度为(0,它决定了吸收液的(0。

18. 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0,它决定了吸收剂中(0。

19. 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在(0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操作的限度是()‘20. 若为最高沸点恒沸物,则组分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的关系式为(0。

21. 解吸收因子定义为(0,由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为(0。

22. 吸收过程主要在(0完成的。

23. 吸收有(0关键组分,这是因为(0的缘故。

24. 图解梯级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数,假定条件为(0,因此可得出(0 的结论。

分离工程施工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分离工程施工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1、说明分离过程与分离工程的区别?答:分离过程:是生产过程中将混合物转变组成不同的两种或多种相对纯净的物质的操作;分离工程:是研究化工及其它相关过程中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分离过程中分离设备的共性规律,是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际分离因子与固有分离因子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答:前者是根据实际产品组成而计算,后者是根据平衡组成而计算。

两者之间的差别用级效率来表示。

错误:固有分离因子与分离操作过程无关3、怎样用分离因子判断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答:分离因子的大小与1相差越远,越容易分离;反之越难分离。

4、比较使用ESA与MSA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答:当被分离组分间相对挥发度很小,必须采用具有大量塔板数的精馏塔才能分离时,就要考虑采用萃取精馏(MSA),但萃取精馏需要加入大量萃取剂,萃取剂的分离比较困难,需要消耗较多能量。

通常,分离混合物优先选择能量媒介(ESA)方法。

5、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哪两类?答:平衡分离过程:采用平衡级(理论板)作为处理手段,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相等的原理,即达到相平衡时,原料中各组分在两个相中的不同分配,并将其它影响参数均归纳于级效率之中,如蒸发、结晶、精馏和萃取过程等。

大多数扩散分离过程是不互溶的两相趋于平衡的过程。

速率分离过程:通过某种介质,在压力、温度、组成、电势或其它梯度所造成的强制力的推动下,依靠传递速率的差别来操作,而把其它影响参数都归纳于阻力之中。

如超滤、反渗透和电渗析等。

通常,速率控制过程所得到的产品,如果令其互相混合,就会完全互溶。

8对乙苯和三种二甲苯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进行选择。

(1)列出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的有关性质:沸点、熔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偏心因子、偶极矩等,利用哪些性质的差别进行该二元物系的分离是最好的?(2)为什么使用精馏方法分离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是不适宜的?(3)为什么工业上选择熔融结晶和吸附分离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1)熔点、偶极矩(2)沸点接近,相对挥发度太小(3)凝固点、偶极矩相差较大,故可采用熔融结晶、吸附法进行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C6=0.591,yC7=0.234,yC8=0.175
所以液相中含正己烷30.8%,正庚烷26.6%,正辛烷42.6%;
汽相中含正己烷59.1%,正庚烷23.4%,正辛烷17.5%。
第三章
12.在101.3Kpa压力下氯仿(1)-甲醇(2)系统的NRTL参数为: =8.9665J/mol, =-0.83665J/mol, =0.3。试确定共沸温度和共沸组成。
独立方程数Nc:物料衡算式C个,热量衡算式1个,共C+1个
设计变量数Ni=Nv-Ni=2C+4-(C+1)=C+3
固定设计变量Nx:有C+2个加上节流后的压力共C+3个
可调设计变量Na:有0
11.满足下列要求而设计再沸汽提塔见附图,求:
(1) 设计变更量数是多少?
(2)如果有,请指出哪些附加变量需要规定?
c+44 = 47
Nau3+1+1+2 = 7
Nvu= 54
设计变量:回流比,馏出液流率。
第二章
4.一液体混合物的组成为:苯0.50;甲苯0.25;对二甲苯0.25(摩尔分率)。分别用平衡常数法和相对挥发度法计算该物系在100kPa式的平衡温度和汽相组成。假设为完全理想系。
解1:
(1)平衡常数法:
设T=368K
蒸汽压方程为
(P:kPa:T:K)
假设汽相是理想气体,试问99.75Kpa时①系统是否形成共沸物?②共沸温度是多少?
解:设T为350K
则A=1.7884-4.25 10-3 350=1.7884-1.4875=0.3009
; =91.0284 kPa
; =119.2439 kPa
因为在恒沸点
由 得
解得: =0.9487 =0.0513
; =1.0008
; =1.3110
P= =1.0008 0.9487 91.0284+1.3110 0.0513 119.2439
=95.0692 kPa
设T为340K
则A=1.7884-4.25 10-3 340=0.3434
; =64.7695 kPa
; =84.8458 kPa
由 ;
解得: =0.8931 =1-0.8931=0.1069
(1)为完成此吸收任务所需的最小液气比。
(2)操作液气比为组小液气比的1.1倍时,为完成此吸收任务所需理论板数。
(3)各组分的吸收分率和离塔尾气的组成。
(4)求塔底的吸收液量
解:(1)最小液气比的计算:
在最小液气比下N=∞,A关= 关=0.0.85
=0.56 0.85=0.476
(2)理论板数的计算:
安托尼方程( :Pa;T:K)
氯仿:
甲醇:
解:设T为53.5℃

=76990.1 =64595.6
由 , =
= =0.06788
= =1.2852
=
=
=
=
- = = =0.1755
求得 =0.32 =1.2092 =0.8971
=
=69195.98Pa 101.3kPa
设T为60℃

=95721.9 =84599.9
分离工程习题
第一章
1.列出5种使用ESA和5种使用MSA的分离操作。
答:属于ESA分离操作的有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
属于MSA分离操作的有萃取精馏、液-液萃取、液-液萃取(双溶剂)、吸收、吸附。
5.海水的渗透压由下式近似计算:π=RTC/M,式中C为溶解盐的浓度,g/cm3;M为离子状态的各种溶剂的平均分子量。若从含盐0.035 g/cm3的海水中制取纯水,M=31.5,操作温度为298K。问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多少kPa?
苯: ;
甲苯: ;
对二甲苯: ;

选苯为参考组分: ;解得T2=94.61℃


=0.6281 =0.2665
故泡点温度为94.61℃,且 ;

(2)相对挥发度法
设t=95℃,同上求得 =1.569, =0.6358, =0.2702
, ,
故泡点温度为95℃,且 ;

11.组成为60%(mol)苯,25%甲苯和15%对二甲苯的100kmol液体混合物,在101.3kPa和100℃下闪蒸。试计算液体和气体产物的量和组成。假设该物系为理想溶液。用安托尼方程计算蒸气压。
0.0
n-C5H12
2.5
0.144
3.97
1.00
2.500
0.0
0.0
n-C6H14
4.5
0.056
10.2
1.00
4.500
0.0
0.0
合计
100.0
-
-
-
19.810
80.190
(4)塔底的吸收量
塔内气体平均流率: Kmol/h
塔内液体平均流率:
而 ,即100+ =80.37+
联立求解得 =61.33Kmol/h. =41.70Kmol/h
3.816
0.047
C3H8
3.5
1.3
0.439
0.436
1.526
1.974
0.025
i-C4H10
2.5
0.56
1.02
0.85
2.125
0.375
0.0047
n-C4H10
4.5
0.4
1.428
0.95
4.275
0.225
0.0028
i-C5H12
1.5
0.18
3.17
1.00
1.500
0.0
1.某原料气组成如下:
组分CH4C2H6C3H8i-C4H10n-C4H10i-C5H12n-C5H12n-C6H14
y0(摩尔分率)0.7650.0450.0350.0250.0450.0150.0250.045
先拟用不挥发的烃类液体为吸收剂在板式塔吸收塔中进行吸收,平均吸收温度为38℃,压力为1.013Mpa,如果要求将i-C4H10回收90%。试求:
操作液气比 =1.2 0.476=0.5712
(3)尾气的数量和组成计算:
非关键组分的
吸收率
被吸收的量为 ,塔顶尾气数量
塔顶组成
按上述各式计算,将结果列于下表
组分
Kmol/h
Ki
CH4
76.5
17.4
0.033
0.032
2.524
73.98
0.920
C2H6
4.5
3.75
0.152
0.152
0.684
-
-
-
19.810
80.190
以CH4为例:
=
=
V1(CH4)=(1- )VN+1=(1-0.032) 76.5=74.05
(3)塔内气体平均流率: Kmol/h
可调设计变量Na=0
解:
(1)Nv = 3 ( c+2 )
(2)Nc物c
能1
相c
内在(P,T)2
Nc =2c+3
(3)Ni = Nv – Nc = c+3
(4)Nxu = ( c+2 )+1 = c+3
(5)Nau = c+3 – ( c+3 ) = 0
思路2:
输出的两股物流看成是相平衡物流,所以总变量数Nv=2(C+2)
(5)对典型的绝热闪蒸过程,你将推荐规定哪些变量?
思路1:
3股物流均视为单相物流,
总变量数Nv=3(C+2)=3c+6
独立方程数Nc
物料衡算式C个
热量衡算式1个
相平衡组成关系式C个
1个平衡温度等式
1个平衡压力等式共2C+3个
故设计变量Ni
=Nv-Ni=3C+6-(2C+3)=C+3
固定设计变量Nx=C+2,加上节流后的压力,共C+3个
14.在101.3kPa下,对组成为45%(摩尔)正己烷,25%正庚烷及30%正辛烷的混合物。
⑴求泡点和露点温度
⑵将此混合物在101.3kPa下进行闪蒸,使进料的50%汽化。求闪蒸温度,两相的组成。
解:⑴因为各组分都是烷烃,所以汽、液相均可看成理想溶液,KI只取决于温度和压力,可使用烃类的P-T-K图。
被吸收量
塔顶尾气
数量
组成
CH4
76.5
17.4
0.032
0.032
2.448
74.05
0.923
C2H6
4.5
3.75
0.148
0.148
0.668
3.834
0.048
C3H8
3.5
1.3
0.426
0.426
1.491
2.009
0.025
i-C4H10
2.5
0.56
0.99
0.90
2.250
0.250
0.003
n-C4H10
4.5
0.4
1.386
0.99
4.455
0.045
0.0006
i-C5H12
1.5
0.18
3.08
1.00
1.500
0.0
0.0
n-C5H12
2.5
0.144
3.85
1.00
2.500
0.0
0.0
n-C6H14
4.5
0.056
9.9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