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组织内阿米巴剖析

合集下载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疾病研究报告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疾病研究报告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痢疾阿米巴病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传染科病症体征:便秘,排水样血性大便,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疾病介绍:溶组织内阿米巴病是怎么回事?溶组织内阿米巴(也叫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于结肠内,引起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结肠炎,痢疾阿米巴也是根足虫纲中最重要的致病种类,在一定条件下,并可扩延至肝,肺,脑,泌尿生殖系和其他部位,形成溃疡和脓肿,溶组织内阿米巴为全球分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症状体征:溶组织内阿米巴病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症状介绍:溶组织内阿米巴病潜伏期长短不一,自1~2周至数月以上不等,虽然患者早已受到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感染,仅以共栖生存,当宿主抵抗力减弱以及肠道内感染等,临床上始出现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以下类型:一、无症状的带虫者:患者虽然受到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而阿米巴原虫仅作共栖存在,约有90%以上的人不产生症状而成为包囊携带者。

在适当条件下即可侵袭组织,引起病变,出现症状。

因此,从控制传染源及防止引起致病的观点出发,以于包囊携带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给予治疗。

二、急性非典型阿米巴肠病:发病较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可有腹部不知,仅有稀便,有时腹泻,每日数次,但缺乏典型的痢疾样粪便,而与一般肠炎相似,大便检查可发现滋养体。

三、急性典型阿米巴肠病:起病往往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大便次数逐渐增加,每日可达10~15次之多,便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与里急后重,后者表示病变已波及直肠。

大便带血和粘液,多呈暗红色或紫红色,糊状,具有腥臭味,病情较者可为血便,或白色粘液上覆盖有少许鲜红色血液。

患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在早期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可有升高,粪便中可查到滋养体。

四、急性暴发型阿米巴肠病:起病急剧,全身营养状况差,重病容,中毒症状显著,高热,寒战、谵妄、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大便为脓血便,有恶臭,亦可呈水样或轿水样便,每日可达20次以上,伴呕吐、虚脱,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人体寄生虫原虫概述、溶组织阿米巴

人体寄生虫原虫概述、溶组织阿米巴

现在是63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三
现在是64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三
现在是65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三
Cyst of E. coli Cyst of E. histolytica
Size of cyst
large
Number of nuclei 1-8
small
1-4
Chromatoid body form
❖ 棘阿米巴角膜炎
• 病原学:棘阿米巴
滋养体
包囊
滋养体
现在是69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三
包囊
流行病学 世界性分布,从土壤、淡水中分离虫体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208例调查报告
85%佩戴角膜镜(英国98%)
感染途径:接触疫水 致病机制
角膜损伤处 滋养体、包囊大量繁殖 破坏角膜基质
临床表现 眼部剧痛、异物感、视力模糊、结膜充血
现在是49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三
• 临床表现 肠阿米巴病:带虫者及肠炎 急性:腹痛,里急后重,10次大便/天 , 脓血粘液便,腐败腥臭 慢性:腹胀,腹泻和便秘交替 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血行转移,肺脓肿 脑脓肿及皮肤,尿道等阿米巴病
现在是50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三
E. histolytica, hepatic abscess
现在是51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三
溶组织内阿米巴肝脓肿病理标本
现在是52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三
现在是53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三
现在是54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三
E. histolytica, hepatic abscess
现在是55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三

阿米巴(溶组织)PPT

阿米巴(溶组织)PPT

诊断与治疗
诊断
阿米巴(溶组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 和实验室检查,如粪便检查、肠镜活检 等。
VS
治疗
阿米巴(溶组织)的治疗主要采用甲硝唑等 药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以纠正 腹泻引起的脱水症状。
04
阿米巴(溶组织)的流行病学
分布与流行情况
分布
阿米巴(溶组织)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 区,但在温带地区也有散在病例。
形态特征
阿米巴(溶组织)通常呈球形或椭球形,直径在10~30微米之间。细胞 质透明,核位于中央,有时可见食物泡。
03
分类
阿米巴(溶组织)属于一种特殊的阿米巴,称为内阿米巴科中的溶组织
亚科。
阿米巴(溶组织)的发现和研究历程
发现
溶组织内阿米巴最早是在1874年由德国科学家L.R.贝林格 (Ludwig Reinhardt)在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发现的。
流行情况
该病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主要通过水源 污染或食物污染传播,常引起集体爆发。
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危险因素
接触污染水源、食用污染食物、不良卫生习惯等。
预防措施
加强水源管理和食品卫生,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控制与消灭策略
控制策略
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隔离治疗、控制传染 源、改善环境卫生等。
阿米巴(溶组织)
• 引言 • 阿米巴(溶组织)的生物学特性 • 阿米巴(溶组织)的致病性 • 阿米巴(溶组织)的流行病学 • 阿米巴(溶组织)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引言
什么是阿米巴(溶组织)
01 02
定义
阿米巴(溶组织)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肉足纲、根足 亚纲、变形虫科。它们通常生活在淡水、土壤和腐败物中,以细菌、藻 类、原生动物等为食。

检验技师士考点:溶组织内阿米巴

检验技师士考点:溶组织内阿米巴

检验技师士考点:溶组织内阿米巴检验技师/士考点:溶组织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 1903)属内阿米巴科的内阿米巴属。

过去认为,溶组织内阿米巴一般在宿主结肠内共栖,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侵入肠壁或由血流带到其他器官并引起疾病。

1928年,Brumpt曾提出溶组织内阿米巴有两个种,其中一种可引起阿米巴病,而另一种虽与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相似、生活史相同,但无致病性,并命名为迪斯帕内阿米巴(Entamoeba dispar)。

引起阿米巴病的是溶组织内阿米巴,而迪斯帕内阿米巴无致病性。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1903),即痢疾阿米巴,为侵袭型阿米巴病的病原虫,主要寄生于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和各种类型的阿米巴病,为全球分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

据统计,在全球超过5亿的阿米巴感染者中,侵袭型的年发病率高达4千万例以上,至今每年死于阿米巴病的人数不少于4万,当前在医学上的重要性已被认为仅次于疟疾与血吸虫病。

人类对阿米巴病早有认识与记载。

古希腊希波克拉蒂对痢疾的`潜在传染性和并发症-肝泻(hepatic flux)已有明确论述;我国古代医书《内经素问》《伤寒论》等也记有“下痢”,“赤痢”,“疫痢”等有关鉴别诊断的临床经验。

阿米巴痢疾的病原体则由俄罗斯医师лйщ于1975年首先发现,至1903年由德国著名微生物学家Schaudinn 定名。

对于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物学、种群毒力及其致病作用和机制的研究已历经100多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Diamond开拓无共生物纯培养之后,才为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生物、生化及免疫学研究提供了高纯高的虫体材料,从而取得新的进展。

虽然还留有不少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对于持续了大半个世纪有关种株与毒力的争论热点,已有初步结论,从生化构成、免疫原性以及基因分析确认了英国学者 Brumpt早在1925年即已提出的善于致病与非致病品系属于不同种群的论断。

溶组织内阿米巴通用课件

溶组织内阿米巴通用课件
溶组织内阿米巴通用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溶组织内阿米巴简介 •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物学特性 •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性 •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预防与控制 •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研究进展与展
望 • 溶组织内阿米巴相关疾病及案例
分析
01
溶组织内阿米巴简介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什么?
•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种寄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阿米巴目、内阿米巴科。它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通常寄生在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肠道中。溶组织内阿米巴在人体内以滋养体的形式存在,滋养体 通过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来获取营养。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症状及体征
急性阿米巴病
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及贫血、乏力、消瘦等全身 症状。
慢性阿米巴病
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便或便秘,以及贫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通过粪便检查发现滋养体或包囊,以及血清抗体检测等方法 进行诊断。
滋养体形成包囊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可继续感染其他宿主。
03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性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制
经口感染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在肠道内破坏上皮细胞,并释放出溶解酶和蛋白水解酶,导致局部组织坏 死和溃疡。
繁殖方式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在肠道内分裂繁殖,形成包囊,通过粪便传播。
免疫逃避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分泌多种免疫逃避分子,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治疗方法
使用抗阿米巴药物,如硝唑尼特、替硝唑等,以及对症治疗 。
04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预防与控 制
预防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传播
01
02
03
改善卫生习惯

溶组织内阿米巴(2)

溶组织内阿米巴(2)

生活史要点
四核包囊为感染期,经口造成人体感染。 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 包囊→滋养体→包囊。 当宿主肠壁受损或肠功能紊乱时,滋养 体侵入肠壁,并可随血流至肝、肺、脑 等组织。存在于肝脓肿的滋养体也可直 接侵袭至肺。


(Pathogenicity)
------ 人体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后,多无 症状,少数出现急性阿米巴痢疾或阿米 巴肝脓肿等疾病。
了解其分布流行及防治原则。熟悉溶组织内阿 米巴与其他消化道阿米巴的鉴别。

态 (MORPHOLOGY)
滋养体(Trophozoite):虫体较大,不规 则,运动活跃,内外质分明。内质常含 吞噬的RBC,核仁居中,核周染粒大小一 致,分布均匀。
包囊(Cyst) : 圆球形,囊壁厚,含1~4 个胞核,结构同滋养体,未成熟包囊含 棒状拟染色体及块状糖原泡。
实验诊断(DIAGNOSIS)
病原学诊断 A. 粪便检查 a. 生理盐水涂片法
b. 碘液涂片法
B. 乙状结肠镜检
C.培养法
免疫学诊断
防 治 原 则 PREVENTION AND CURE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首选甲硝咪。 加强粪便管理或无害化处理,保护水源; 防止污染。 消灭苍蝇、蟑螂等传播媒介。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2
肝:最常见(肠外器官),多发于右叶;
脓液呈酱色,粘稠,有特殊的嗅味;
滋养体多在脓肿壁部,脓液中较少。
临床分型及表现
肠阿米巴病
A. 阿米巴性肠炎
肠外阿米巴病
B. 阿米巴痢疾
A. 阿米巴肝脓肿:最多见。
B. 阿米巴肺脓肿:血)。
C. 阿米巴脑脓肿/皮肤阿米巴病:少见

人体寄生虫 原虫概述、溶组织阿米巴ppt课件

人体寄生虫 原虫概述、溶组织阿米巴ppt课件

Amoebic phagocytosis of target cells
In some cases ulcerations may extend to the submucosa causing microhaemorrhages .
• 临床表现 肠阿米巴病:带虫者及肠炎 急性:腹痛,里急后重,10次大便/天 , 脓血粘液便,腐败腥臭 慢性:腹胀,腹泻和便秘交替 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血行转移,肺脓肿 脑脓肿及皮肤,尿道等阿米巴病
临床表现 • 潜伏期 :头痛、发热、鼻炎,3-5日 • 临床症状:高热、头剧痛、颈僵直、昏迷
实验室检查 取鼻粘膜刮拭物、脑脊液直接涂片镜检
治疗 两性霉素,咪康唑
预防 选择适当的游泳场地,避免水溅鼻腔
❖ 棘阿米巴角膜炎
• 病原学:棘阿米巴
滋养体
包囊
滋养体
包囊
流行病学 世界性分布,从土壤、淡水中分离虫体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208例调查报告 85%佩戴角膜镜(英国98%) 感染途径:接触疫水
少数有氧代谢---血球内原虫 4.生殖 无性生殖: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 外出芽
内出芽
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 配子生殖:雌、雄配子结合为合子
Multiple fission
Budding (弓形虫)
接合生殖
Balantidium coli
Gametogony
致病特点 1.增殖作用:破坏细胞 播散作用
医学原虫 (Protozoa)概论
❖形 态
使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 胞膜 参与虫体的营养、排泄、感觉等活动
具有抗原性 外质—透明、凝胶状,具运动、摄食、排泄等功能 胞质 内质—溶胶状,含有各种细胞器和内含物 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第六次: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假第鞭毛虫ppt课件

第六次: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假第鞭毛虫ppt课件
体消失。
包囊结构
成熟包囊
41
阿米巴肠组织溃疡
细胞核 吸盘 中体 前侧鞭毛 后侧鞭毛 腹鞭毛 轴柱
后鞭毛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侧面观)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脸谱型)
胞核 轴柱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四核)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作业:
绘出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包囊(成熟或未成 熟)
阿米巴滋养体(活动状态)
36
大滋养体
伪足 红细胞
泡状核
36
包囊
直径 约10~16μm 圆形,囊壁不着色 厚度 约125-150nm 泡状核型
-未成熟包囊 单核、双核 糖原泡 碘染 棕红色,
铁木素染 被溶解成空泡 拟染色体 铁木素染 蓝色棒状 -成熟包囊 四核 糖原泡和拟染色
目的要求 1.掌握滴虫滋养体形态特征 2.掌握滴虫检查方法 生理盐水涂片法 实验内容 1.学生观察 滴虫滋养体(玻片染色标本)

固定染色:
呈椭园形或梨形, 在虫体前1/3处, 可见椭圆形泡状细 胞核,核的上缘有 五颗排列成环状的 基体,由此发出4根 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
后鞭毛向后伸展 与波动膜外缘相连, 内缘是基染色杆。 一根轴柱由前向后 纵贯虫体并从虫体 后端伸出。
第六次 溶组织内阿米巴 蓝氏贾第鞭毛虫
目的要求: 1.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形态特征 2.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包囊鉴别 3.了解阿米巴滋养体活动特点 4.掌握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包囊形态特征 5.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诊断方法
实验内容
示教内容: 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铁苏木素染色玻片标本) 2.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铁苏木素染色玻片标本) 3.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铁苏木素染色玻片标本) 4.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铁苏木素染色玻片标本) 5.阿米巴病理标本(肠溃疡、阿米巴肝脓肿) 学生观察: 同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防治
• (一)预防 • 1.查治病人和带虫者以控制传染源; • 2.加强粪便管理以切断阿米巴病传播途径; • 3.注意饮食饮水卫生,消灭害虫,防止病
从口入以保护易感者。
• (二)治疗 • 1.治疗肠阿米巴病和肠
外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 是甲硝唑(灭滴灵), 此外还有替硝唑等(参 见P310)。 • 2.对排包囊者可选用巴 龙霉素、喹碘方等。 • 3.穿刺及手术引流
溶组织内阿米巴
• 溶组织内阿米巴主要寄生于结肠,引起阿 米巴痢疾或阿米巴性结肠炎,也可侵入肝、 肺、脑等脏器,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一、形态
• (一)滋养体 • 是阿米巴进行营养生殖的阶段,活体的体
形可变,大小在12~60µm之间。 • 光镜下观察活体为较白细胞稍大的折光性
活动小体,常伸出单一伪足作定向运动。
• (二)滋养体随肠内容物下移,在横结肠 内形成包囊,最初为1核,经有丝分裂形 成2核包囊和成熟的4核包囊。
• (三)包囊可随粪便排出体外而得到传播。
• 此外,滋养体在宿主抵抗。
• 侵入肠组织的滋养体:①可随坏死组织 脱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死亡; ②也可随血流进入肝或其它脏器,引起 脏器的病变。
• 入侵组织的滋养体在组织内不形成包囊。
• 生活史要点 • 1.感染阶段 • 2.感染途径 • 3.寄生部位 • 4.分裂方式
三、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 (一)致病机制 • 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制主要是
滋养体所具有的各种致病因子破坏细胞 外间质和接触性溶解宿主组织。
•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侵袭力与3种毒力因子 有关:
• (二)传染源 • 阿米巴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粪便里持
续有包囊排出的带虫者,其次是可 排出包囊的慢性病人。
• (三)感染方式和传播途径 • 1.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 2.传播途径 • (1)主要是含有包囊的粪便污染水源或食
物,有时可造成局部暴发流行。 • (2)媒介昆虫的机械性传播作用; • (3)性传播方式。
涂片法、甲醛乙醚沉淀法。
• 3.脓肿穿刺检查滋养体:以脓肿部 位穿刺液涂片检查滋养体。
• 4.活体组织检查滋养体
• (二)免疫学诊断 • 应用的主要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间接血凝实验(IHA)等。
五、流行
• (一)分布 • 阿米巴病呈世界性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常见。 • 我国各地均有,一般农村高于城市。
溃疡。 • (3)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组织肉芽肿伴慢性
炎症和纤维化,形成阿米巴肿。
• (4)在急性病例,增殖的滋养体能突破粘 膜肌层,引起液化坏死灶,形成溃疡。重 症者溃疡可深入肌层,或邻近的溃疡互相 融合,致使大片粘膜脱落,因而阿米巴溃 疡具有较大穿孔倾向。
阿米巴痢疾病人肠病理切片
肠溃疡呈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区可见坏死 组织、噬酸性粒细胞及大量滋养体。
• 2.肠外阿米巴病 • 通常呈无菌性、液
化性坏死,形成脓 肿,以阿米巴肝脓 肿最常见。
• (三)临床表现 • 1.无症状带虫者 • 2.肠阿米巴病:结肠炎、肠阿米巴肿等。 • 阿米巴结肠炎: • 急性期表现为阿米巴痢疾,主要表现为腹痛、
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血便,粪便呈酱红 色,有特殊腥臭味。 • 慢性病人表现为长期间歇性腹痛,腹泻和便 秘交替出现,有的病人发展为阿米巴肿。
• 包囊圆球形,直径10~20µm,核的结构同 滋养体期,在未成熟的包囊中有糖原泡和 拟染色体,二者在成熟包囊中消失。
二、生活史
•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过程具有包囊期和 滋养体期,主要表现为人际传播型。
经口摄入
成熟 包囊
回盲部肠腔
滋养体
包囊 1,2或4核
随粪便排出
滋养体
肠壁组织、脏器
• (一)4核包囊(感染期)经口感染新宿 主,在小肠下段和回盲部发育为滋养体并 不断增殖。
• 3.肠外阿米巴病 • 以阿米巴性肝脓肿为多见,主要是肠壁组
织内的滋养体经血流播散到达肝脏,破坏 肝细胞,引起肝脓肿。病变多见于肝右叶, 脓液也呈酱红色,病人出现右上腹痛,发 热等症状。 • 此外,也可引起肺脓肿、脑脓肿、皮肤阿 米巴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病变。
阿米巴病人肠病理标本
在肠粘膜上可见多处溃疡, 相临的溃疡互相融合,致 使大片粘膜脱落。
• ①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介导 吸附于宿主细胞;
• ②阿米巴穿孔素:在宿主细胞形成离子 通道从而导致孔状破坏;
• ③半光氨酸蛋白酶:溶解宿主组织。
• 2.此外,该虫的致病作用还与虫蛛毒力、 某些细菌的协同作用、人体的抵抗力有关。
• (二)病理 • 1.肠阿米巴病 • (1)肠道阿米巴病多发于盲肠或阑尾。 • (2)典型的病损是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
• 染色后光镜下观察: • (1)胞质分为较透明的外质和颗粒状的内
质;
• (2)内质含一典型泡状核,球形,在核膜内缘 有排列整齐的核周染色质粒,核仁常位于核中 央,核仁周围有网状核纤丝。
• (3)部分滋养体含有吞噬的红细胞、白细胞等。
• (二)包囊 • 滋养体在肠腔里形成包囊,粪便中可查
到1核、2核或4核包囊。
阿米巴肝脓肿标本
系血行扩散,多发于肝右叶, 阿米巴破坏肝组织,引起肝 组织坏死、液化、出血,脓 液为酱褐色。
阿米巴肝脓肿 病人照片
阿米巴肝脓肿破溃部 位的皮肤可出现炎症 反应,皮肤红肿甚至 破溃。
四、实验诊断
• (一)病原学诊断 • 1.粪便检查滋养体:生理盐水涂片法,
用于阿米巴痢疾的诊断。 • 2.粪便检查包囊 • 用于诊断带虫者及慢性病人,可用碘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