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检查

合集下载

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机体抵抗力
随血流
成熟包囊
囊后
滋养体
滋养体 肝、肺、脑
经口入人体 脱囊 滋养体
侵入肠壁组织
(增殖、致病)
增殖、致病 入肠腔
排出死亡
经水或食物
排出
大肠腔
未成熟包囊
包囊 囊前期
或成熟包囊 外界 (1-4核)
要点
1. 滋养体和包囊在同一个宿主内完成 2. 包囊—滋养体—包囊是基本发育过程 3. 滋养体以二分裂进行繁殖,是致病阶段
包囊不能运动、摄食和繁殖,是传播阶段
4. 感染阶段:四核成熟包囊 5. 感染方式:经口吞入含成熟包囊(4核)
的水和食物等。
三、致 病
1.滋养体:对宿主靶细胞的接触性溶解杀伤作用
◆260kDa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 素介导的宿主细胞粘附
◆阿米巴穿孔素(amoeba pores)在宿主细 胞
◆形半成胱微氨孔酸损蛋伤白酶溶解宿主组织
1.粪便检查:生 碘理 液盐—水包涂囊片—滋养体 2.乙状结肠镜检:滋养体 3. 脓肿穿刺液涂片检查
五、 流行与防治
1.主要传染源: 持续排出包囊的带虫者
2.传播途径: 水源、污染蔬菜被人误食入 3.10%的全球人口感染 4.治疗用药: 甲硝唑(灭滴灵)
5.预防:无症状的带虫者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的 传染源意义。
2.病理变化
⑴肠阿米巴病:
回盲部、乙状结肠或升结肠 急性期—— 烧瓶样溃疡 慢性期—— 阿米巴肉芽肿
⑵肠外阿米巴病:
无菌性、液化性坏死 肝脓肿最常见(肝、肺、脑、肛周)
烧瓶状溃疡
口小底大、(可以融合)
(阿 示米 皮巴 反肝 应脓 )肿
四、实验诊断
查到滋养体者作为现症病人 只查到包囊者作为感染者

阿米巴原虫

阿米巴原虫

阿米巴痢疾病人病理标本
在肠粘膜上可见多处溃疡,相邻的溃疡互 相融合,致使大片粘膜脱落。
致病机理
阿米巴痢疾病人肠病理切片
肠溃疡切片(放大250倍)
肠溃疡切片(放大500倍)
阿米巴肝脓肿标本
阿米巴肝脓肿切片
2. 肠外病变 腹膜炎 肝阿米巴脓肿 肺阿米巴脓肿 脑阿米巴脓肿
病型 1. 无症状带虫者 2. 病人 急性阿米巴痢疾 慢性间歇型
阿米巴肝脓肿病人照片
四、实验诊断
1. 粪便查病原体
生理盐水涂片法 查滋养体 对象为急性阿米巴痢疾、 慢性腹泻病人。
(1)
(2)碘液染色法 查包囊 带虫者或慢性间歇型患者的 成形粪便 (3)注意区别溶组织内阿米巴 与结肠内阿米巴 2. 脓肿抽出物检查大滋养体 3. 粪便及脓肿抽出物培养
五、流行与防治
2.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铁苏木素染色)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模式图)
糖原泡 拟染色体 细胞核 成熟四核包囊 二核包囊
3.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碘液染色)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 (铁苏木素染色)
4.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铁苏木素染色)
5. 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碘液染色)
二、生活史
二、生活史
1. 分布 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 多见。我国各地有。农村高于 城市。 2. 流行原因 (1)传染源:带虫者。 (2)播。 带虫者从事饮食业等。
3. 防治
(1)治疗病人 常用药 甲硝咪唑(灭滴灵) 对组织型 的病人. 巴龙霉素或喹碘方等 对带包囊者。
(2)粪水管理 (3)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环 境卫生 (4) 灭蝇与蟑螂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又称为痢疾阿米巴,溶组织内阿 米巴主要寄生在人结肠内,可侵入肠 壁组织引起阿米巴痢疾;还可侵入肝、 肺及脑引起阿米巴脓肿。

阿米巴虫病

阿米巴虫病
阿米巴病
阿米巴病(Amoebiosis)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u, 1930)寄生 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肠道 炎症,引起腹泻,其严重程度取决于虫株的致病 力和宿主的抵抗力。除侵入结肠外,还可侵入肝、 肺以及脑等器官引起局部器官组织的溃疡或脓肿。
(四)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犬、猫、猪、牛、羊等动物和人都易感,实验动 易感动物 物大鼠、小鼠、豚鼠等都可以作为贮藏宿主。可从蝇类和蟑 螂的粪便中检出虫体。 2.分布 世界性分布,在临床上以热带地区的阿米巴病更为流 分布 行。 3.传播来源 带有包囊的动物和人是重要传染源。人和动物之 传播来源 间可能可以互相传播。 4.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1)水和食物 主要是在卫生条件差,粪便污染水源。 (2)媒介昆虫 阿米巴可以在某些昆虫的肠道内生存,并随粪 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和饮水。 (3)接触传播 密切接触的动物或人群间互相传播。
(八)治疗
多种药物均有抗阿米巴的作用。 首选药物为:灭滴灵(甲硝唑, Metronidazole)。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症治疗以及对并发病的 联合用药。
(九)预防
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的关键。 1.加强粪便的管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 止粪便污染饮水和食物。 2. 群养动物进行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 3.注意公共卫生,保持饮水和食物的清洁;防 止人畜间的互相传播。
(二)形态
1.滋养体 分为大滋养体和小滋养体两种。大滋养体为 滋养体 致病体,小滋养体为无害寄生期。 (1)大滋养体 大小为10~60µm,主要存在于肠道 ) 和新鲜稀粪中,活动性强,形成短、钝的伪足,形 态多变。活虫中难以区分核,但铁苏木素染色后, 可见清晰细胞核,呈泡状,直径约为虫体直径的 1/6~1/5。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室温下数 小时即可死亡,在稀盐酸和胃酸中均很快死亡。 (2)小滋养体 又称肠腔滋养体,大小为7~20µm,运 ) 动缓慢。

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

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
医学原虫:寄生于人体管腔、体液、组织 或细胞内的致病或非致病性原虫,约40种
与医学有关的原虫(致病、非致病)
1、消化道原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 成熟包囊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
5
2、泌尿生殖道:阴道毛滴虫
6
3、红细胞内 疟原虫
7
4、巨噬细胞:杜氏利什曼原虫
8
5、呼吸系统:卡氏肺孢子虫
包囊电镜图片
二. 生活史
生活史图解
四核包囊
食物、水源经口摄入 在回肠末段、结肠
双核包囊
单核包囊
在肠腔中下移
侵入肠壁
虫体脱囊
细胞质 分裂3 次,细 胞核分 裂1次
滋养体
二分裂
生活史要点
1. 宿主:人 ;猫、狗、鼠偶尔可作宿主 2. 寄生部位:盲肠、升结肠 3. 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4.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5. 致病阶段:滋养体 6. 诊断阶段:滋养体、包囊
包括: 滋养体(trophozoite):
运动、摄食及增殖阶段,有多种形式。 包囊(cyst): 传播阶段
原虫几种类型的滋养体、包囊图示
叶足纲 动鞭纲 孢子纲 动基裂纲
生活史的3种类型:
1.人际传播型:阴道毛滴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
2.循环传播型:弓形虫 3.虫媒传播型:疟原虫
三.生 理
1.运动 :由运动细胞器完成。 2.生殖 无性生殖:二分裂、多分裂、出芽
trophozoite 两个滋养体内均可见细胞核
2.2 肠外阿米巴病
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 阿米巴肺脓肿 阿米巴脑脓肿 皮肤阿米巴病
2.2.1 阿米巴肝脓肿
症 状:主要有发热、盗汗和肝区疼痛。 体 征:肝脏肿大、压痛及叩击痛。 X 线:横隔抬高为早期表现 肝穿刺:可见巧克力酱样的脓液,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
一、形态
1、滋养体:基本生活型,可活动、摄食及增殖。

在适宜温度下运动活泼,内质中常可见被吞噬的红细胞。

2、包囊:传播阶段,不活动、不摄食。

球形,外有透明囊壁,胞质内含1—4个核。

二、生活史
基本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
四核包囊(人误食)—滋养体—1.包囊 2.滋养体(死亡) 3. 滋养体(入血流感染肝肺脑)
寄生部位:结肠。

感染阶段:四核成熟包囊。

感染方式:吃入被四核成熟包囊污染的水或食物
三、致病
1、肠阿米巴病(无症状带虫者、阿米巴痢疾)。

特征:形成口小底大,烧瓶样溃疡。

急性:脓血稀便,粪便呈褐果酱样,奇臭。

慢性:间歇性腹泻,腹胀,消瘦,贫血等。

2、肠外阿米巴病:肝、肺、脑脓肿
四、实验诊断粪便检查: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查滋养体。

急性病人:粘液脓血便中查滋养体。

注意:标本务必新鲜,送检及时,寒冷季节注意保温。

2)碘液染色法查包囊。

慢性病人及带虫者成形粪便。

五、流行因素:传染源:慢性病人和带虫者。

其中带虫者为最重要的传染源。

粪便中的包囊污染水源、食物。

蝇类、蟑螂为重要传播媒介。

六、防治首选药物:甲硝唑(灭滴灵)。

026-寄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检查)检测原始记录

026-寄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检查)检测原始记录
操作流程:直接涂片法:滴加生理盐水1-2滴于载薄片上------挑取一小块粪便在盐水中涂抹成直径1cm的粪便薄膜-,盖上盖玻片镜检。
检验编号
采样编号
结果
检验者:复核者:检毕日期:20年月日
永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YXCDC(原)-026-01
寄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检查)检测原始记录
共页第页
样品编号
收样日期:20年月日
采样单位
检验日期:20年月日
样品类别
□粪便□
检测项目
□溶组织内阿米巴检查
检测依据
GB16002-1995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检测方法
□直接涂片法□
仪名称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
拟染色体:为胞质内特殊的营养储存结 构,呈短棒状,对虫株鉴别有意义。
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短棒状拟染色体 结肠内阿米巴:肠道共栖原虫,不致病。
草束状拟染色体。
• 未成熟包囊:有糖原泡,核少1~3个。
• 成熟包囊:为四核包囊(感染阶段), 呈圆形,直径 10~16 m,胞质中糖原泡 和拟染色体往往已消失。核亦为泡状核。
致病
1. 致病机制 溶组织内阿米巴侵犯宿主细胞的过程 为3个阶段: (1)滋养体黏附于宿主细胞 (2)宿主细胞膜出现孔状破坏 (3)宿主细胞溶解
• 滋养体通过凝集素黏附到肠上皮细胞上; • 分泌阿米巴穿孔素,在宿主细胞上形成孔
状破坏;
• 产生一系列蛋白水解酶(如半胱氨酸蛋白 酶)等溶解宿主组织。
生活史 1. 一宿主型(人际传播型):不转换宿 主故,直接或间接传播。 分2种: ① 仅有滋养体阶段,直接接触传播,如 阴道毛滴虫。 ② 有滋养体和包囊2个发育阶段,如溶组 织内阿米巴。
• 滋养体具有运动和摄食功能,为原虫的 生长、发育和繁殖阶段。
• 包囊则处于静止状态,是原虫的感染阶 段。一般通过饮水或食物传播。
2. 生殖 (1)无性生殖 :
① 二分裂:鞭毛虫。 ② 多分裂:裂体增殖,疟原虫。 ③ 出芽生殖:母体出芽成大小不 等的裂体,弓形虫。
(2)有性生殖 : ① 接合生殖:纤毛虫。 ② 配子生殖:疟原虫。
分类
叶足纲(叶足虫):伪足运动。溶组织内
阿米巴。
动鞭纲(鞭毛虫):鞭毛运动。蓝氏贾第
鞭毛虫、阴道毛滴虫。
二次有 丝分裂
经口 感染
随粪排出
四核包囊(感染阶段)
痢疾阿米巴生活史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简单,感染阶段:
4核包囊;致病阶段:滋养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未成熟
成熟
二分裂增殖单核Βιβλιοθήκη 囊二核包囊四核包囊
二、生活史(Life Cycle)
四核包囊
脱囊
侵入血管
滋养体
滋养体
肝肺脑等组织(肠外)
包囊
随粪便排出(肠外)
从粪便排出的滋养体很快死亡,
不起传播作用,只有包囊在外界 抵抗力强,起传播作用。
生活史要点
•适宜宿主:人 •感染阶段:4核包囊 • 感染方式:经口 • 感染途径:食物、水 • 脱囊部位:回肠末端或结肠 • 寄生部位:结肠,可移行至肝、肺与脑等 •生活史基本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 •滋养体去向:①形成包囊,排出体外; ②侵入肠黏膜→ 血行播散 → 肠外寄生; •致病阶段:滋养体
用直肠镜观察到的 病变肠黏膜
肠壁病理组织切片 中的滋养体和包囊
结肠壁烧瓶样溃疡
(三)免疫诊断 ELISA法,IHA法等。有较大实用价值, 特别适用于急性患者。
(四)分子诊断
鉴定虫种 (五)影像诊断 用于肠外阿米巴病脓肿检查。
五、流行 ( Prevalence)
1. 分布
估计全球约有4.8亿人感染病原,三千到五千万人发生侵袭性
脓液呈果酱色;镜检可检到滋养体。
E. histolytica, hepatic abscess
溶组织内阿米巴肝脓肿病理标本
⑵阿米巴肺脓肿
肝脓肿
经横膈
肺(多见)
血流
肠壁阿米巴
肺(多见)
痰呈果酱色,亦可找到滋养体。
Chronic amebiasis
drainage of a lung abscess
三、致病 (Pathogenesis)
• 致病期:滋养体期 • 致病因子与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检查
一、概述
医生介绍,溶组织内阿米巴病主要是通过阿米巴原虫污水,蔬菜等进入肠道才引发的疾病,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习惯等,当然一旦出现了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那在之前应该检查下,那么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检查是什么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检查
1、
血象:普通型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正常。

暴发型和合伴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慢性患者可有轻度贫血。

2、
粪便检查: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腥臭味,粪质较多,含血及粘液。

镜检可见大量粘集成团的红细胞、少许白细胞和夏科-雷登结晶。

找到活动的、吞噬红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

慢性患者粪便中能查到包囊。

3、
人工培养:已有多种改良的培养基可供选用。

从粪便标本分离培养虫体的诊断常规都用有菌培养,但一般在多数亚急性或慢性病例的检出率不高,故培养法似不宜用作常规检查。

三、注意事项:
病原检查要特别注意盛器洁净及病人服药和治疗措施的影响。

某些抗生素,杀虫药物,泻剂、收敛剂,高、低渗灌肠液,钡餐以及自身尿液污染均可使滋养体致死而干扰病原体的检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