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第1节 婴幼儿的心理发育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它涵盖了婴儿从出生到三岁之间的各个方面,包括感知、认知、情感以及社交等。
通过了解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从而提供适合的支持和关怀。
一、感知的开启:探索世界的第一步当婴儿刚刚出生时,他们的感知系统是不成熟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发展出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
通过眼睛、耳朵、鼻子、口腔和皮肤等感觉器官,婴幼儿开始接触、探索并理解世界。
婴幼儿的视觉感知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得到明显的提升。
他们开始能够注视和跟随移动的物体,并对颜色、形状和模式产生兴趣。
这个阶段对于婴幼儿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它为后续的认知和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认知的成长:理解世界的开端认知发展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从出生到三岁,婴幼儿经历了一系列的认知阶段,从简单的感知到复杂的思维。
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的里程碑。
在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早期阶段,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能与外界产生交互关系。
通过观察父母和其他照顾者的行为,他们开始模仿并学习。
这也是他们建立情感联系和语言能力的起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幼儿开始形成固定的认知模式,例如对物体的持久性和对象的分类。
他们也能够发展出简单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利用手中的玩具推动其他物体,探索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的萌芽:理解和表达情感情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婴幼儿也不例外。
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学会理解和表达情感,以及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早期的情感发展主要依赖于婴幼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亲密的接触、保持面对面的目光接触和共享愉快的体验,婴幼儿能够建立起安全的情感依恋。
在情感发展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并能够根据周围的情境做出适当的反应。
例如,当感到不安全或不舒适时,他们会发出哭声或躲避的行为,表达自己的需求。
四、社交的启蒙:与他人建立联系婴幼儿的社交能力在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单选)(一)身体的发育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非常快。
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上。
其中,婴幼儿期身高的增加是人一生中最快的。
婴幼儿体重的增长与他们骨骼肌肉的发育密切联系。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1.神经系统的结构(1)脑的重量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其脑重大约是成人脑重量的25%,而这时新生儿的体重仅是成人体重的5%。
之后,儿童的脑重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
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2)神经纤维婴幼儿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髓鞘化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是运动神经。
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的髓鞘化过程开始得最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3)大脑皮层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
其中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利用脑电图研究发现,脑发育的第一个加速期在5~6 岁。
2.神经系统的机能(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兴奋机能增强。
这主要表现在: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20~22 个小时,3 岁时可减少到14 个小时。
抑制过程的加强,使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并逐步培养起一些生活习惯。
(2)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
这时他们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都是以具体刺激物作为信号的。
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七八个月以前的婴儿属于此阶段。
这时他们只能以自身的动作来应答具体的刺激物。
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8 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能够对少数词做出一定的动作反应。
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
1岁至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做出词的反应。
阶段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岁半以后,婴儿的词才开始摆脱与具体刺激物的直接联系,开始具有概括性,即词可代表一类事物。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80fd2568bd63186bdebbc5b.png)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因此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有关学科的关注。
第一节婴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婴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年龄阶段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法是:0~3岁。
(二)基本特征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一)婴儿期的大脑功能1.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1)脑重和头围。
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到350~4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25%(这时的体重只是成人的5%);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2)大脑皮质。
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
皮质细胞迅速发展。
到2岁时,脑内各部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
2.大脑机能的发展(1)脑电图的情况。
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和大脑语言中枢 的发展,婴幼儿逐渐学会发出各种语 音,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 需求。
语音意识培养
语音模仿
婴幼儿喜欢模仿成人的语音和语调,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 交流,让孩子模仿自己的发音,逐渐培养孩子的语音意识。
语音游戏
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语音游戏,如“猜猜我是谁”、“学 动物叫”等,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不同的语音和语调。
触觉及其他感觉发展
新生儿触觉灵敏,适当的抚触可以安定 情绪、促进睡眠、增加食欲、促进亲子
关系等。
新生儿对不同的温度、湿度、物体的质 地和疼痛都有触觉感受能力。比如喜欢 接触质地柔软的物体。嘴唇和手是触觉 最灵敏的部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儿童
经常喜欢吃手或咬东西。
新生儿已有痛觉,但反应迟钝;第2个 月起才逐渐改善。相对来说,触觉是最 不发达的感觉,直到婴儿后期才有了真
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婴幼儿的合法权益,为其 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鼓励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婴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 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正的触觉。
02
情绪与情感发展
情绪概述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 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婴幼儿情绪的特点
婴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变性、冲动 性、传染性和外露性等特点。
基本情绪表达
笑的表情
婴幼儿在3-4个月时开始出 现社会性微笑,这是他们 表达快乐情绪的一种方式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CONTENTS
• 感知觉与认知发展 • 情绪与情感发展 • 语言与言语发展 •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 道德认知与行为发展 • 总结:关注婴幼儿心理健康,
第四章婴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优秀课件

反射使新生儿 适应周围环境
游泳反射:托住新生儿腹部,他会做出像 游泳的动作。(4个月后消失)
行走反射:用两手扶在新生儿腋下,使其 脚心朝地,就会做出行走样的动作。(2个 月后消失)
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右利手儿 童语言逐渐定位于左半球)
3、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
儿童大脑发展是逐渐的、连续的, 具有严格的程序性,成熟顺序为: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1)可塑性 (2)修复性
(二)身体的发展特征
个体生长成熟过程中身体比例的变化
➢身体的发展特征
新生儿 (0-1月)
6.情绪的发展,基本情绪的已具备,以保证 婴儿在环境变化中的有效适应
7.个性的发展,个体稳定的气质特征明显定型 和性格倾向的初步显露。
8.社会性的发展,通过依恋成人、与他人往、 对新异性探索和对威胁性回避的社会技能,以 保证婴儿的初步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节 婴儿生理发展及其意义
婴儿期(0-3岁),是儿童生理发展最 迅速的时期,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迅速 的时期。
(2)头围
新生儿: 34cm 12个月:46~47cm 24个月:48~49cm 36个月:50cm左右 10岁: 52cm左右 20岁: 60 cm左右(基本停止增长)
脑重与头围的发展
发展规律:
At birth 3 months 15 months
Cortical Neurons
发展的原因
第四章婴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2021/3/6
1
导言:人的心理内容的构成
生理 心理 社会
婴幼儿心理发展

婴幼儿心理发展婴幼儿心理发展是指婴幼儿从出生到三岁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经历了身体、感知、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他们的心理发展对于个体后续的学习、社交和情感能力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婴幼儿的感知能力是心理发展的基础。
新生儿对声音、触觉和视觉的反应是他们感知能力的体现。
研究表明,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能够对亲人的声音产生辨识和反应,这是因为他们在子宫中已经开始形成听觉记忆。
同时,婴幼儿对触觉的敏感也很高,他们通过触摸来感知外界的物体和人体温度,这种触觉刺激对他们的安全感和情感交流都至关重要。
此外,婴幼儿的视觉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他们在出生后几个月内逐渐能够看清楚近距离的物体,并对颜色和形状产生兴趣。
这些感知能力的发展为婴幼儿后续的认知能力奠定了基础。
其次,婴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在感知的基础上,婴幼儿开始对外界的事物进行认知和记忆。
早期的认知能力表现为对周围物体的关注和摸索,他们开始学习通过手部动作来探索和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幼儿逐渐学会了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辨识物体和人,他们能够记住一些熟悉的事物,并开始形成简单的记忆。
此外,婴幼儿的注意力也逐渐发展,在面对刺激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保持一段时间的持续关注。
这些认知能力的提高为婴幼儿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奠定了基础。
除了感知和认知能力,婴幼儿的情感发展也非常关键。
婴幼儿是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亲密人际的互动来建立情感联系的。
在婴幼儿的早期,亲子关系对于他们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婴幼儿通过与父母的情感互动来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这种情感联系对于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自信心的形成都起着关键作用。
同时,婴幼儿也开始学习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通过面部表情、声音和肢体语言来传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状态。
这种情感表达和互动有助于培养婴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最后,婴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
保育员培训全套教学课件第四章婴幼儿心理学知识 第1节 婴幼儿的心理发育

第1节 婴幼儿的心理发育
(1)头尾规律:即动作发育自上而下发展,如 先抬头、抬胸、翻身、坐、爬,再会站立、行走。 (2)由近及远规律:即发育从身体中部开始, 越接近躯干部位,动作越先发育,离身体中心越 远的肢体远端动作发育则越晚。如较早出现抬头、 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等使用大肌肉的粗动 作,后出现书写、摆弄等使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第1节 婴幼儿的心理发育
• 学前儿童语言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 范围的扩大、词汇内容的丰富等。我国学者调查, 3~4岁儿童常用词有1730个,4~5岁儿童的常用词 有2583个,5~6岁儿童的常用词有3562个。学前儿 童掌握的词汇以名词和动词占多数,数量词、虚词 掌握的相对较晚,句子的含字量、复句量也逐年提 高,语言表达更加完整、正确,逻辑性也增强了。
第1节 婴幼儿的心理发育
• 前走或转弯走。 • 12~15个月:会独自走,会玩简单的玩具。 • 15~18个月:会上小滑梯,会滚球。 • 18~24个月:会走路、投掷、上下楼梯,但肌 肉活动不协调,平衡能力差,会搭积木。 • 2岁~2岁6个月:会双脚跳、跑,能捡拾豆豆。 • 2岁6个月~3岁:动作已基本协调,会跳远、迈 过障碍物,会两脚交替走下楼梯,会握笔画横线。
第1节 婴幼儿的心理发育
(4)正面的、积极的动作先于相反的动作发育: 如婴儿先学会用手抓东西,以后才学会放下手中 的东西;先从坐位拉栏杆立起,然后才会从立位 时坐下;先学会向前走,以后才会倒退走等。 • 同一年龄孩子有的已会走路,有的还不会;有 的已能跑、一跳,有的还不行,但是动作的发育 总是按照上面的四条规律进行的。
第1节 婴幼儿的心理发育
• 3.认知发育:包括各种认识形式,如感知、记 忆、思维、想象等。 (1)感知觉发育:儿童感知觉是在活动过程中 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是一个不断成熟和 完善的过程。 • 1)触觉:新生儿触觉已高度发达,特别敏感 的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帘等部位。
《婴幼儿心理发展》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提供多种社交场合和机会,如参加 亲子活动、社区活动等,让婴幼儿 在与不同人群的交往中锻炼社交能 力。
家庭环境对情感和社会性影响
家庭氛围的影响
家庭氛围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婴幼儿的情感状态和社会性发展。积极、温馨的家庭氛围有 助于婴幼儿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社交技能。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婴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有 助于培养婴幼儿的自尊、自信和独立性,而过度保护或忽视的教养方式则可能导致婴幼儿 情感上的困扰和社交障碍。
03
不同文化和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评价标准不同,对婴幼儿
的性别角色认同产生影响。
引导健康自我意识和性别角色形成
01
02
03
04
05
提供积极的自我 认知体验
培养积极的自我 情感
引导正确的自我 评价
提供多元化的性 别角色榜样
鼓励自由探索和 表达
鼓励婴幼儿尝试不同的活 动和角色,让他们感受到 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教育因素
个体因素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包括亲子互动、游戏和早期学 习等。
婴幼儿的个性、兴趣和需求等个体因素也会 影响其心理发展。
PART 02
感知觉与运动能力发展
REPORTING
感知觉概述及发展阶段
感知觉定义
感知觉是婴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 觉等。
语言习得过程与关键期假说
1 2 3
语言习得过程
包括语言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表达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和里程碑。
关键期假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心理学知识
婴幼儿心理发 育
婴幼儿心理 健康
常见心理问 题与疾患预
防
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意义
健康=不生病?
• 健康的定义
•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
状态,而不只是没有或虚弱现象。
• 心理健康的定义:
•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许可范围
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绝对
的十全十美状态。 • 心理健康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心理变态,而且
• 婴幼儿的年龄范围是?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前期0— 6岁
婴幼儿心理学知识
婴幼儿心理发 育
婴幼儿心理 健康
常见心理问 题与疾患预
防
婴幼儿心理学知识
婴幼儿心理发 育
婴幼儿心理 健康
常见心理问 题与疾患预
防
心理发 育特点
心理发 育评价
婴幼儿 的心理
发育
• 心理发育包括 :
动作
韵母的发音逐步提高,而且发音错误逐渐 降低,3岁时只有大约10%的儿童能正确发 音所有的声母、韵母,而到6岁时则上升为 70%。可见,儿童的语音发展与发音器官的 成熟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3~4岁和4~5岁是词汇量飞跃发 展的时期;
• 学前儿童掌握的词汇以名词和 动词占大多数,其他如数量词、 虚词掌握的相对较晚。
对理解了的材料
• 记忆发育的特点:记忆对效熟果悉比的较物体好记忆效果
优于熟悉的词,对生疏
• 1、无意记忆占优势,的词有,意记记忆效忆果逐比渐熟悉发展;
的物体和词差
• 2、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 4、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 思维的发育 •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反映
• 生理因素: • 1、遗传 • 2、胎内环境(非遗传) • 3、后天的脑损伤或疾病 • 4、生理发育迟缓
心理因素
• 气质与性格 • 需要与动机 • 情绪 • 自我意识
• 社会因素 • 家庭 • 学前教育机构 • 社会生活环境
• 家庭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 家庭结构 • 家庭氛围 • 父母的文化和心理素质 • 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 视觉:精确地辨别细微的物体或远距离物 体的能力即视觉感受性,在学前期开始发 展起来。
• 听觉:新生儿对某些声音有反应,但在3个 月时才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并把 头转向声源。
• 婴儿视觉的发展
儿童出生时,眼睛不能停留在任何物体上 3个月时可追寻活动的玩具 4-5个月开始能认识母亲,5-6个月开始认生 5-6个月父母要训练婴儿手眼协调
用谈话法获取的信息可信度有
一点限度,应结合其他评价方
法,以便比较全面客观的 没有具
自由回 体问题,
选择答案 的谈话
答的谈 话
只有预 定的谈 话范围
筛查检查法:
• (1)丹佛发育筛选测验:(广为应用)适 用的年龄是出生至6岁
• 测量四大行为领域的能力:应人能、应物 能、言语能、动作能
• (2)绘人测验:一种智力筛查测验方法
在身体上、心理上及社会行为均能保持最高、 最佳状态。
•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 1、智力发展正常(是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
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 • 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 • 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 4、行为统一和协调 • 5、性格特征良好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语 言
情绪情 感
个性
认知
社会 性
• 动作的发育与脑、脊髓、肌肉的功能发育密切 相关,发育规律为
• (一)婴儿动作的一般规律 • 1、头尾规律:即自上而下 • 2、由近及远:从身体中部开始 • 3、从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 • 4、正面的、积极的动作先于相反的动作发育
10个月 8个月 6个月
2个月
• 合理地满足幼儿的需要 • 正确地表扬或批评幼儿 • 尽量提供机会让幼儿与同伴相处 •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婴幼儿心理学知识
一、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会钉纽扣和系鞋带 喜欢重叠建搭物体
喜欢把东西分离 喜爱扔摔东西,觉得很有趣。
• 蒙特梭利博士认为语言是自然赋予人类的
一种本能。 3~4岁的儿童常用词
有1730个
• 学前儿童词汇发育的表现是:
• 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词汇
的内容丰富
• 保育员应该认识到学前期是儿童学习语
音的最佳时期。随பைடு நூலகம்年龄的增长,声母、
的是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的 联系。 • 婴幼儿最早的思维依靠动作进行。 • 言语在前,动作在后,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 言语计划行动,动作实现计划。
• 想象的发育 • 儿童最初的想象,基本是记忆表象的简单
迁移,加工改造的成分极少。
• 情绪情感的发育 • 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
• 18~24个月 会走路、投掷、上下楼梯,但 肌肉活动不协调,平衡能力差,会搭积木;
• 3~4岁会单脚站立5秒钟左右;
• 4~5岁在精细动作方面,能使用筷子、简 单画出人的基本部分,能画三角形、正方 形等;
• 5~6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做一些简单 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和收拾碗筷等
学前儿童手动作发展的基本阶段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 要使婴幼儿学会调节情绪 • 关注婴幼儿社会交往技能教育 • 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进行健康的性教育
• 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心理保健特点:
• 1、2~3岁时,幼儿在模仿成人动作的基
础上,出现了最初的、主要的实践活动形 式——游戏。
• 2、对于3~6岁的幼儿,保教机构的保教人 员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促使着儿童去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 者不去做某种行为。
• 高级情绪活动包括同情心、孤独感、荣誉 感、审美感、道德感和合作精神等。
• 个性 • 个性是个人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比较稳
定、比较经常的心理特征。
• 心理发育的总特点: • 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 由低级向高级 • 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体差异性
婴幼儿心理发育评价
• 评价的目的: • 1、准确把握婴幼儿心理发育状况,以便有
针对性地实施学前教育 • 2、鉴别婴幼儿的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以
及时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
评价方法
• 1、谈话法 • 2、观察法 • 3、筛查检查法 • 4、问卷法
• 评价的方法:
• 1、谈话法(简单而又普遍应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