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动力学论文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doc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doc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篇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姓名:张宝坤学号: 002912性别:女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批次: 0703层次:专升本电子邮箱:*****************联系方式: 0951-158********学习中心:宁夏奥鹏指导教师:崔厚玺XX年4月6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机械自动化相比较,提出了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现代机械和传统的机械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根据机械自动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发展,显现出了机械自动化产品的优点和效益。

即多功能化、高效率、高可靠性、省材料、省能源,不断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多元化需求。

文章从系统的观念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及过控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着重例举了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和冷却剂流量和气氨排量的最佳控制方案。

提出了过程自动化控制今后的主要目标,指明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设计制造; 自动化; 产品; 发展; 方向目录第一章前言 51.1 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1.2 机械自动化的科学技术第二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符合设计原则62.1满足对机器的功能要求62.2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6第三章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83.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方面的研究83.1.1 单冲量控制系统83.1.2 双冲量控制系统93.1.3 三冲量控制系统103.2 冷却器控制方案的研究3.2.1控制冷却剂的流量123.2.2 控制气氨的排量13第四章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点与效益 144.1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的提高144.2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144.3调整和维修方便,使用性能改善144.4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154.5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154.6节约能源,减少耗材15第五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165.1机电一体化165.2智能化165.3模块化165.4网络化165.5微型化175.6绿色化175.7人格化17第六章结论18 参考文献19第一章前言1.1 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早在1971年日本的《机械设计》杂志副刊上刊登了机电一体化这一名词,后来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而被广泛的应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毕业论文-风力机叶片的有限元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毕业论文-风力机叶片的有限元分析

风力机叶片的有限元分析学生姓名:1111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08级10班指导教师:朱仁胜指导单位: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摘要:通过Solidworks软件对3MW风力机叶片进行建模,然后基于ANSYS 和Workbench分别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流固耦合分析,其中流固耦合分析中的结构静力分析部分也使用到了ANSYS Mechanical APDL。

其中模态分析结果表示:叶片的振型以摆振和弯曲为主,其一阶模态频率分别为 0.34Hz,能顺利的避开外在激励频率,避免了共振现象的发生。

流固耦合分析对额定风载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通过结构静力分析,对叶片的受力,变形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其中叶片在额定风载情况下的最大应力为56MPa,远远低于其实测拉伸强度的720MPa。

在11级风载下的应力云图显示其所受的最大应力为83.8MPa,满足其材料的强度要求。

该分析对进一步的疲劳分析和优化设计等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叶片建模;模态分析;流固耦合分析;结构静力分析1Abstract:Through the Solidworks software build the blade model which power is 3 MW. Then based on the ANSYS and Workbench software,the analysis of modal and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Andthe Static structural analysis is used the ANSYS Mechanical APDL too.The modal analysisresults show that the vibration modes of this blade are presented as Shimmy and bending,Thefirst modes frequency is 0.34Hz.And it can avoid the external excitation frequencywell,Avoid the resonance phenomenon occurs.The analysis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havedo a numerical simulation about Rated wind load,through the Static structural analysis we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about the blade. And the maximumstress of the blade is 56MPa under the rated wind load.Far lower than the Measured tensilestrength of 720MPa.And under the 11 rating wind load.The stress cloud show that maximumstress is 83.8MPa,Meet the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requirements.This analysis providesa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further fatigu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design.Keywords:Blade modeling;Modal analysis;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analysis;Static structural analysis31 概 述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风能量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地可取、不需运输、广泛分布、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周而复始、可以再生等诸多优点。

机械外文翻译外文文献英文文献机械臂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

机械外文翻译外文文献英文文献机械臂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

外文出处:Ellekilde, L. -., & Christensen, H. I. (2009). Control of mobile manipulator using the dynamical systems approach.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p.1370 - 1376). IEEE.机械臂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拉斯彼得Ellekilde摘要操作器和移动平台的组合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广泛应用程序高效灵活的操作系统,特别是在服务性机器人领域。

在机械臂众多挑战中其中之一是确保机器人在潜在的动态环境中安全工作控制系统的设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移动机械臂用动力学系统方法被控制的使用方法。

该方法是一种二级方法, 是使用竞争动力学对于统筹协调优化移动平台以及较低层次的融合避障和目标捕获行为的方法。

I介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多数机器人的研究主要关注在移动平台或操作系统,并且在这两个领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今天的新挑战之一是将这两个领域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高效移动和有能力操作环境的系统。

特别是服务性机器人将会在这一方面系统需求的增加。

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人口统计数量显示需要照顾的老人在不断增加,尽管将有很少的工作实际的支持他们。

这就需要增强服务业的自动化程度,因此机器人能够在室内动态环境中安全的工作是最基本的。

图、1 一台由赛格威RMP200和轻重量型库卡机器人组成的平台这项工作平台用于如图1所示,是由一个Segway与一家机器人制造商制造的RMP200轻机器人。

其有一个相对较小的轨迹和高机动性能的平台使它适应在室内环境移动。

库卡工业机器人具有较长的长臂和高有效载荷比自身的重量,从而使其适合移动操作。

当控制移动机械臂系统时,有一个选择是是否考虑一个或两个系统的实体。

在参考文献[1]和[2]中是根据雅可比理论将机械手末端和移动平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控制系统。

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然后详细介绍了机构及机械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数学建 模、计算方法、实验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最后,总结了当前机构及机械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并指出 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本次演示的研究综述有助于加深对机构及 机械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领域的认识和理解,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验评估也是机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模型的准 确性和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也可以为理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当前,许多研究者 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应用场景
机械系统动力学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机械设计领域,机械 系统动力学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地了解机械设备的动态性能,优化设计方案。例 如,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可以模拟机器的运动和受力情况,为机器的结构设计和 优化提供依据。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建立完善的工程机械臂系统结构动力学模型, 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动态特性,优化臂系统结构设计。通过本研究,将为工程机械 臂系统的性能提升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动工程机械臂技术 的发展和应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建立完 善的工程机械臂系统结构动力学模型,对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 同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和优化算法对臂系统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实验 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1)研究更加准确和高效的柔性体建模方法;(2)开 发更加精确的物理特性描述模型;(3)研究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提高实验结 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4)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案例。
摘要
机构及机械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次演示旨在综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首先介绍了机构及 机械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本次演示的写作目的和范围。 接着概述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和争论焦点,指出了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车床动力学特性分析和研究

车床动力学特性分析和研究

C 6l 数普兼容车床动力学特性仿真研究与实现 K o l
Ab t 8 t sf C
N m r. na a e K l sl ri 以 i a o r n a , hs w o力 lh C lo iae t 廿 t bsd o l 了l ew oe a u ec i n lt 6 t o an s e n d田 t h y f o r f 对c xs s h e o 闪 c o ro T e t d sa o cnO o Pni ai i cagdt 丘 讹nyc e l . en、 a ead il 叫 n v n s h n vlh
由本人承担。
作签: 者名 多 浅
日: 年 月了 期问 ‘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兰州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 ,在
2 、不保密已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Nhomakorabea在以 上相应方框内打“ ) , V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要 农
日冷 叼 月 期 刁 年‘ 习日
买么
日: 年 月7 期 铆7飞} 日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1 .课题概述

L I课题来源和背 L 景
本课题来源于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兰州理工大学开发、 设计一种具有数 控机床的基本功能、便于操作、免学习型的卧式车床。 普通车床 l0E 邝6l0 是一种市场占有率很大的机床,但随着近年来现代加工工艺对 机床精度进一步提高的 要求, 此类型车床己 显得无法满足制造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虽然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数控车床投入生产使用,但是价格的原因制约了数控车床的广泛使 用:同时由于数控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其智能化水平还没达到完全替代人的程度,因 此, 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普通车床在数量上依然会占有绝对优势。 所以有必要研 制一种新型数普兼容车床, 集合两类车床优点兼有普通车床的操作方便、 价格便宜和数 控车床精度高、智能化的优点。以 期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

水平轴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分析

水平轴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分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流体机械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087082水平轴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分析康顺1,尹景勋1,冯涛21.(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2.(尤迈克(北京)流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1)联系电话:010-********E-mail:***************.cn摘要:本文以水平轴风力机为对象,采用简化的多个自由度数学模型和模态分析方法,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振动微分方程,编制仿真程序。

对风力机Turbowinds T600-48的固有频率和动态响应特性进行计算,并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该程序的有效性。

关键词:风力机,模态分析,固有频率,动态响应0 引言当风力发电机组在自然风条件下运行时,由于作用在风力发电机组叶片上的空气动力、惯性力和弹性力等交变载荷,会使弹性振动体叶片和塔架产生耦合振动,当叶片的旋转频率接近耦合的固有频率时就会出现共振现象,产生较大的动应力,导致结构的疲劳破坏,缩短整机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和稳定性。

可见,研究风力机整机结构在多种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是风力机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1]。

对风力机结构动力学的研究,主要有弹性铰法和模态法两种[2]。

弹性铰法是把整个叶片的弹性集中到叶片根部,叶身作为一个刚体考虑;模态分析法是近年来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的有效方法,分为实验模态分析和计算模态分析。

实验模态分析方法是通过对输入和响应信号的参数识别获得模态参数的实验方法;计算模态分析主要方法是将耦合的运动方程组解耦成为相互独立的方程,其方程求解方法是有限元分析或者通过降阶进行数值积分求解[3]。

本文采用模态分析方法,把两或三叶片的水平轴风力机组简化为多个自由度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风轮、机舱和塔架耦合系统的运动方程并编制仿真程序,对水平轴风力机Turbowinds T600-48进行仿真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初步确认了仿真程序的正确性。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课论文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课论文

徐州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与专业导论学习报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2机制3班姓名:乔珍楼学号:20120607336指导老师:李志成绩:2012 年12 月08日论文封面 (1)论文目录 (2)对专业的认识 (3)专业的简介 (4)机械制造业现状 (5)从世界来看 (5)从国内来看 (6)机械制造业在经济上作用 (7)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8)怎么样学好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9)我们的发展前景与就业方向 (10)我们的任务 (11)总结 (12)对专业的认识:本专业是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地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人才的专业以机械设计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交叉科学。

本专业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培养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地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我们的先人们创造了一路机械辉煌而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我国的机械就与世界机械脱轨落后啦看着故人们创造的机械产品如指南车地震仪等在那时可是代表了最先进的机械水平。

本专业主要用于国防建设、民用运输、资源开发等与国民经济命运相关地领域。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本专业会逐渐运用智能化技术、新材料、环保技术、新能源等。

不久的将来本专业会向航天领域、单兵化作战、机器人领域进一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就业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对本专业来说就业不是个难题。

因为本专业是工科里的老大涉及各个行业。

因此只要我们具有真才实学就一定会在今后的社会上大放光芒。

我国的工业基础难以和欧美强国相比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努力研发新产品为我国的工业强国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会让机械迅猛发展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是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年代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专业简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四年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以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为主,并兼顾微电子技术在机械行业应用的工科专业。

工业机械手设计论文

工业机械手设计论文

工业机械手设计论文本篇论文将探讨工业机械手设计的相关问题,主要包括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动力学模拟、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旨在为工业机械手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是机械手研发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手的主要结构部件包括机械臂、关节和手掌等,这些部件的设计和组装直接决定机械手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机械手研发过程中,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机械臂是机械手的主要工作部件,其结构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1、机械臂的长度需符合操作范围的要求,一般来讲,机械臂的长度应大于工作范围的距离。

2、机械臂的质量需轻,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轻质的机械臂可以提高机械手的灵活度,同时具备强度和刚度可以保证机械臂的稳定性和耐久度。

3、机械臂的关节设计需要满足工作要求和机械手设计的目标。

一般来讲机械臂的关节需要具备较大的可调角度,这可以提高机械手的工作效率和灵活性。

关节是构成机械臂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关节需要具备足够的转动范围,通常来讲其转动范围应在0至360度之间。

2、关节的质量需轻,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尤其是在机械手的高速运动中,关节的刚度和强度会直接决定机械手运动的精度和稳定性。

3、关节的结构需要简单,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维护和维修。

手掌是机械手的结尾部分,其设计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手掌需要具备足够的力量,以便承受重物和进行装配等操作。

2、手掌需要具备足够的灵活度和精度,可以实现精确的定位和抓取动作。

3、手掌的操作简单、可靠,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维护和维修。

二、机械手的动力学模拟机械手的动力学模拟是机械手研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动力学模拟可以帮助研发人员快速地评估机械手的设计是否合理,并对机械手运动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

机械手的动力学模拟包括运动学模拟和动力学模拟两个层面。

运动学模拟主要研究机械手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方面,目的是得到机械手运动的基本特征和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大学2015 ~2016学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课程名称:机械动力学课程编号: 09Z078001 论文题目: 机械动力学在机械行业的应用与发展研究生姓名: 学号:论文评语:成绩: 任课教师: 刘树林评阅日期:机械动力学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及发展(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200072)摘要:机械动力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很多方面,应用在机械行业是一个主要方向。

机械动力学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实现智能化发展的基础之一。

本文在阐述机械动力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机器人中的实际应用重点分析。

另外,引用最优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将会对机械动力学分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机械动力学,机器人,智能化,最优控制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dynamicsin machinery industry(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China)Abstract: Mechanical dynamics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has many aspects, the application in the machinery industry is a main direction.Mechanical dynamics is one of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ce of NC machine and robots.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mechanical dynamics development, we are talking about robots combined with actual application.In addition,the reference analysis method of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will play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of mechanical dynamics analysis.Key words: mechanical dynamics; robots; the intelligence;the optimal control德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工业4.0”的概念(1),推出不久,便引起了全球广泛的关注。

“工业4.0”的三大主题: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

都离不开智能二字,未来的工业发展的目标也是智能化。

中国也在加紧制定自己未来“工业4.0”的发展规划。

那么,说到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具体到实际中就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

而机械动力学是实现上述规划的发展动力和基础。

1 引言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行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2),也呈现出了一些显著特点是,自动调节和控制装置日益成为机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已扩展到包括不同特性的动力机构和控制调节装置在内的整个机械系统,控制理论已渗入到机械动力学的研究领域。

高速、精密机械设计也都呈现了不同的特点,为了保证机械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构件的弹性效应已成为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例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车辆等设计。

在某些机械的设计中,已提出变质量的机械动力学问题。

各种模拟理论和方法以及运动和动力参数的测试方法,日益成为机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1.1 机械动力学研究的内容任何机械,在存在运动的同时,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所谓机械动力学就是研究机械在力作用下的运动和机械在运动中产生的力,并从力与运动的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机械的设计和改进的科学。

详细的机械动力学研究方向可以分为以下六点:(1)在已知外力作用下,求具有确定惯性参量的机械系统的真实运动规律;分析机械运动过程中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研究回转构件和机构平衡的理论和方法;机械振动的分析;以及机构的分析和综合等等。

为了简化问题,常把机械系统看作具有理想、稳定约束的刚体系统处理。

对于单自由度的机械系统,用等效力和等效质量的概念,可以把刚体系统的动力学问题转化为单个刚体的动力学问题;对多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问题一般用拉格朗日方程(Lagrange)求解。

机械系统动力学方程常常是多参量非线性微分方程,只在特殊条件下可直接求解,一般情况下需要用数值方法迭代求解许多机械动力学问题可借助电子计算机分析计算机根据输入的外力参量、构件的惯性参量和机械系统的结构信息,自动列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解出所要求的运动参量。

(2)分析机械运动过程中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些力的大小和变化规律是设计运动副的结构、分析支承和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选择合理润滑方法的依据。

在求出机械真实运动规律后可算出各构件的惯性力,再依据达朗伯原理用静力学方法求出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力。

(3)研究回转构件和机构平衡的理论和方法。

平衡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少作用在机械基础上周期变化的振颤力和振颤力矩。

对于刚性转子的平衡已有较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对于工作转速接近或超过转子自身固有频率的挠性转子平衡问题,不论是理论和方法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平面或空间机构中包含有往复运动和平面或空间一般运动的构件。

其质心沿一封闭曲线运动。

根据机构的不同结构,可以应用附加配重或附加构件等方法全部或部分消除其振颤力但振颤力矩的全部平衡较难实现优化技术应用于机构平衡领域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果。

(4)研究机械运转过程中能量的平衡和分配关系。

这包括:机械效率的计算和分析;调速器的理论和设计;飞轮的应用和设计等。

(5)机械振动的分析研究是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它已发展成为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

(6)机构分析和机构综合一般是对机构的结构和运动而言,但随着机械运转速度的提高,机械动力学已成为分析和综合高速机构时不可缺少的内容。

1.2 机械动力学在现代机械系统中的发展现代机械系统中应用分析、仿真设计和控制越来越多,使得机械动力学的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形成了许多的分支领域,如:机床动力学、车辆动力学、转子动力学、机器人动力学、弹性机构动力学等。

(1)机床动力学。

对精密机床来说,加工精度时很重要的一个指标,而机床的震动则严重破坏了机床的加工精度。

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复杂的激振力,传动系统中的齿轮、滚动轴承等则是机床的内部振动源。

机床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为:机床的动力源分析、机床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和振动分析,及机床的动态设计。

(2)车辆动力学。

随着车辆的高速化,安全性和舒适性变得十分重要。

而出现了许多独有的动力学问题,例如:带有锥度的车轮子铁轨上的振动会导致列车的蛇形运动,它会激发车辆的横向运动;高速列车在大区率弯道上的运动时涉及车辆安全的重大课题;为提高轿车的舒适性,最新的研究趋向时车架振动的主动控制,即根据每时刻的路面激励情况和运动状态,随时调整振动系统元件的参数,使其永远处于最佳的减震状态。

(3)转子动力学。

汽轮机、发电机、电动机、离心机等旋转机械,转子是其工作的主体。

为了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和容量,这类机械的转速日益提高。

抑制转子系统的振动时关键问题。

特别是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转子,由于振动造成的破坏会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4)机器人动力学。

这是目前一个比较热门的学科。

自20世纪60年代,机器人学诞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它是机构学、机械电子学、计算机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综合而成的前沿学科。

各种工业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喷漆、搬运、焊接和装配等工业生产线上,各种特种机器人则应用于海洋探测、外空探测等领域。

机器人机构学成为机构学中异常活跃的一个分支。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速度,高速、柔性机器人已经出现。

机器人机构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平面机构,而且机器人的动力学必须考虑控制。

(5)弹性机构动力学。

早期的机械研究当中认为只有机构与原动机和工作机连在一起时才有动力学问题,孤立的一个机构没有动力学问题。

刚体机构的平衡问题,就是一个机构的动力学问题。

二战以后,在凸轮机构、连杆机构、和齿轮机构的动力学研究中先后涉及了构件的弹性。

在弹性机构中的分析中可以不涉及原动机特性,仍假定主动构件等速回转,也不考虑工作机负载,只研究在构件自身惯性力作用下的振动。

正是随着高速弹性机构的研究,才有了弹性机构动力学。

弹性机构是典型的多体动力学系统。

随着机构部件日趋轻柔、其弹性振动与刚体运动相耦合,致使数学模型成为具有时变系数、复杂非线性项的高维微分方程组微分代数方程组,这给弹性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

近年来,已有不少关于弹性机构振动主动控制的研究。

研究的典型问题是:引入模态控制等结构控制中的方法,采用压电陶瓷片为驱动器,对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弹性振动进行主动控制。

这些研究尚在实验室阶段,到实际工程应用尚有距离。

(6)微机电系统动力学。

近年来,微机电系统(简称MEMS: Micro Electro-Mechanica System )正走出实验室,成为21世纪初的新兴产业。

仅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看,MEMS 技术将用于各种微型武器系统,形成具有新的竞争力的“智能军火”。

西方发达国家正在积极研制用于军事目的的微型航空器、重量在1kg 级、甚至0.1kg 级的纳米卫星等。

而它们的实现必须借助各种微发动机、微惯导仪器、微传感器、微执行机构。

与传统机械和结构相比,MEMS 的研制过程更具有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特征。

目前,对MEMS 的设计多还在器件水平。

除了少数二维器件的设计外,多数设计借助于ANSYS 等商品化软件进行试凑;除了一些微加速度计的设计外,多数设计尚属于结构静强度机构运动学范畴。

可以预见,随着MEMS 的实用化,其动力学问题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例如,微发动机中的运动部件、微惯导仪器必须从动力学角度去进行分析和设计。

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2 机械动力学的具体应用在具体的机械动力学分析中,总是会将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部件简化为机构分析,再基于一些实际的性能指标进行改进与设计。

所以机构的性能指标就应该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用数学方程来描述,具有可计算性,并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大小,如工作空间、奇异位形、条件数、解耦性、综合条件数、速度极值、刚度极值和误差极值等。

由于机构性能评价指标需要借助数学工具来描述,基于基于不同的数学工具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经典的机构性能分析方法,例如复数矢量、一般矢量、回转变换张量、球面三角学、四元数、欧拉角旋转坐标变换矩阵、D-H齐次变换矩阵、绕任意轴旋转的坐标变换矩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