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婚俗
浙江兰溪贱民轿夫依附习俗考

等 餐 餐 刊
2 0 0 2 第 四 期
F O L K L O 刀 E S T U D - E 仍
民” 的走动权可以买卖, 童公山人却更无此特权。 绍兴人的各种庆典活动女 堕民都可上门“ 做堕民” 尤其是主顾家的婚事必须请她, , 否则事后女堕民
仍上门索取赏钱 。 童公山的女堕 民只有在平 民办婚 事时才有机会 陪在新娘
绍兴堕民帮办婚丧等喜事 , 除能 得到主人 家作为工钱的赏物赏钱外 , 还能 讨得各种名 目赏钱赏物 , 排场 和嫁妆 越多索取的赏钱也越丰厚 , 故绍兴有 句俗话 “ 送个 姑娘 , 亩田” 买 。童公 山人则 只能从 主顾家得到工钱性质 的赏 物赏钱 , 不得 向客人讨取 赏钱。其三 , 在雇佣方式方 面。绍兴堕民对 “ 堕 做
“ 讨彩头” 相关的事, 俗称“ 做轿夫”他们无法与平民通婚, , 甚至在当地同样 被歧视的戏子、 渔夫等家族也不与他们通婚, 不杂居, 往往以一个家族为聚
居, 多数形成村落 , 也有聚居于大村落 的边缘一 角 , 也不得科举 ( 曾有 据说
“ 轿夫” 想参加科举考试而被当地绅士揪回来)服饰也有区别,做轿夫” , “ 时 男的围蓝色腰布, 平常平民则围白色腰布。 显然, 它也是堕民。 为了解兰溪
年总祠举行祭祠 , 为营造热闹隆重 的气 氛, 往往需要 四至六个鼓手 ; 聚族而
居的村落往往每隔几年( 一般为隔三年) 举行一次灯会, 也需要鼓手六至八
人( 至今仍保持举办灯会 的传 统) 。鼓吹业 为轿 夫的主业 , 此地 轿夫与主 对 顾的依附关系特点 产生影响至少有 : , 一 无疑是此地 堕民对 主顾 寄生性程 度低的根本原 因 , 在相 当程 度上他们靠的是 自己的技 能和体 力 , 而非 如绍
兰溪:历史悠久的城市

兰溪:历史悠久的城市兰溪,这座位于中国浙江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这里的风俗习惯充满着浓厚的地域特色,涵盖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婚嫁习俗和饮茶习俗等方面。
春节期间,兰溪人会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寓意着新年的到来和吉祥如意。
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
这些活动不仅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还寓意着辞旧迎新、驱邪避灾。
清明节对兰溪人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他们缅怀先人、表达敬意的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扫先人的墓地,献上鲜花、焚香和纸钱,以示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此外,还会组织一些活动,如荡秋千、蹴鞠等,寓意着祈福消灾。
端午节在兰溪有许多特色风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
吃粽子寓意着五谷丰登、家庭团圆;赛龙舟则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也寓意着团结协作、勇往直前;挂艾草则是为了驱邪避疫,祈求身体健康。
中秋节是兰溪人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赏月时,人们会对着月亮许愿,祈求家庭幸福、事业顺利。
此外,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活动,如猜灯谜、赏花灯等,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
重阳节时,兰溪人会登高远眺,寓意着步步高升、长寿吉祥。
在这一天,人们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如爬山、赏菊等,以放松心情、锻炼身体。
此外,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如赏花灯、舞龙舞狮等,以传承中华文化。
婚嫁习俗是兰溪风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兰溪,婚嫁习俗注重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讲究门当户对和嫁妆的丰厚。
在婚前,男方会派出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同意,双方就会商议婚期。
在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向父母敬酒敬茶,以示尊重和感激。
此外,新娘还会得到丰厚的嫁妆,这不仅是对新娘的尊重,也是对女方家庭的尊重。
除了以上所述的节日和习俗外,兰溪人还有许多其他风俗习惯。
例如烧袱子,这是兰溪人在清明节期间的一种传统习俗,旨在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占岁则是除夕夜的一种习俗,人们会通过占卜来预测新一年的运势。
关于兰溪《民俗藏在心里》作文800字

关于兰溪《民俗藏在心里》作文800字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好啊!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兰溪看到的一些有趣的民俗。
兰溪是一个古老的小镇,虽然小小的,但是这里的民俗文化却非常丰富有意思哦!上次放假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兰溪旅游,看到了很多平时在城里看不到的有趣事物。
首先就是兰溪的古建筑啦!兰溪的房子都是用青砖黛瓦盖的,看上去非常古老,就像从历史书本里走出来的一样。
最有名的建筑就是方之家祠堂了,那可是有几百年的历史哦!里面挂着很多古老的匾额和对联,上面都写着很有意思的东西。
我们参观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位热情的阿姨,她给我们讲解了很多这些匾额的故事和含义,真是让人获益匪浅啊!除了古老的建筑,兰溪的民间手工艺品也让我大开眼界。
比如说剪纸吧,兰溪的剪纸非常出名,那么精致入微的图案都是用剪刀一点点剪出来的哦!看着就令人惊叹。
还有编织蓑衣和草鞋的手艺,虽然古老但是依然延续至今,真是让人对兰溪这座小城的民俗文化充满敬佩啊。
最有意思的要数兰溪的民间传说和习俗了!我们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一个叫做"归雁会"的民俗节庆活动。
当地人们相信每年的这个时候,大雁都会从南方飞回兰溪,所以就要举办欢迎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仪式上会有很多精彩的节目,比如舞龙舞狮、武术表演,太有意思了!我们也参与其中,学着跳了几支当地的民间舞蹈,真是酷毙了。
除此之外,兰溪的民间传说也让我印象深刻。
比如白云潭的传说,讲的是一个痴情男子为了等候心爱的姑娘而化作了一潭幽澜的池水;再比如龙王庙的传说,讲的是一位威武的龙王保佑了当地村民们,所以村民们就修建了庙宇来供奉它。
这些动人的故事让我更加了解和热爱这座古老小镇了。
总之,兰溪虽小,但民俗文化可谓丰富多彩。
我非常幸运能亲眼目睹和体验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也希望它们能永远延续下去,代代相传。
小伙伴们,有机会的话,一定要亲自去兰溪好好感受一番哦!篇2题目:民俗藏在心里大家好,我是小明。
浙江金华结婚风俗-资料

浙江金华结婚风俗-资料浙江金华结婚风俗 -资料基于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一般是爱情伦理关系与婚姻伦理关系的复合存在。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浙江金华结婚风俗 -资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金华婚嫁习俗【说媒】金华媒人是“急先锋”,男女双方都不得照面。
媒人先去女方家探探口风,行与不行,全看对方给你吃什么了。
若女方答应了这门亲事,则请媒人吃蛋汤,汤溪一带略有不同,吃汤团。
如果不同意这门亲事,媒人只能喝到一杯清茶而已,没有蛋汤。
若婚事有戏,女方亲戚还得去男方家“看人家”,现在有的女方自己也去。
【定亲】定亲得挑个日子,定亲时男女方都要送礼,连环糕是必须要有的,意为联姻结亲。
定亲后逢年过节,男方都要拍丈人丈母娘的“马屁”,比如端午要送粽子、红鸡蛋等。
在婺城区雅畈一带,男方还得给姑娘的长辈送礼,俗称“拿口份”。
【陪嫁】陪嫁不能少,以前的嫁妆有梳妆台、马桶等生活用品,富贵人家还能陪嫁一块地。
近年来陪嫁变化大了,陪嫁一辆车、全套家电的比比皆是。
【出嫁】出嫁时,迎亲用的是大花轿(改嫁则用青衣轿),迎亲队伍敲锣打鼓招摇过市直奔女方家接新娘子。
到了女方家,新娘上轿子前,得吃上轿饭,只能吃半碗,留下给兄弟姐妹吃。
女方亲戚们要边哭边说祝福的话,据说哭得越凶,子孙越发达。
说是哭,其实像唱:“囡呀囡,花轿两头红,外孙生来望外公啊,囡。
”新娘必须换上新鞋才能上轿,脚不着地,穿带土鞋去婆家,有娘家会败落之说。
下轿后,从花轿到新房,得用5只布袋铺地,寓意一代接一代。
婺城区汤溪一带女子出嫁,到了婆家,新娘得由人抱着入新房,不能自己送上门,以此抬高身价。
【婚宴】新婚夜摆喜酒,这种习俗最为普遍。
以前的婚宴上新郎新娘拜堂成亲,三跪九叩,先拜天地、祖宗,再拜父母,后夫妻互拜。
婚宴完毕,闹洞房至深夜,点上大红蜡烛,送新郎新娘入洞房。
二、金华彩礼金华是个讲究回聘金的地方,一般男方给个10万彩礼,女方会回8万或6万,有些甚至多加2玩全部回回来,金华的房价也不便宜啊,而且涨得快二手房10月均价13974元/m,一套房按90平方算,大约126万,礼金会回,但一开始也是要给的。
【兰溪风俗】千年古埠话酒俗

【兰溪风俗】千年古埠话酒俗千年古埠话酒俗早在宋朝时期,著名诗⼈陆游写下了脍炙⼈⼝的《游⼭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萧⿎追遂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诗的⾸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说明农家款待客⼈的热情和淳朴。
这农民酿制的腊⽉酒在宋朝就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了兰溪家乡尽⼈皆知的“缸⽶黄”。
冬⾄前后,农家始酿年酒,⼤户⽤酒缸,⼩户⽤酒坛,酿酒⽶多者上担,少者数⼗⽄。
酒熟初酿,俗称“缸⽶黄”。
在⽇常⽣活中,酒与⼈们更是密切相关,结婚要喝喜酒,⽣孩⼦要吃满⽉酒,过⽣⽇要喝寿酒,造房⼦要吃上梁酒,欢迎贵宾要吃接风酒、洗尘酒等。
兰溪酒俗包括⼈⽣酒俗、节令酒俗、⽣活酒俗三⼤类。
⼈⽣酒俗包括⼀个⼈从出⽣到寿终的酒俗,出⽣要有满⽉酒,周岁要有得周酒,逢⼗为寿酒。
等到⼈去世了,要办丧酒,死后⽣⽇和死⽇⼜要做忌⽇酒等。
满⽉酒,孩⼦满⽉时,要剃头。
这时家⾥要祭祖,摆酒宴请,还要向邻⾥亲友分送“红鸡蛋”,外婆家也要办礼物,如孩⼦⾐服、⾯条之类及“满⽉棕”送⾄⼥婿家,“满⽉棕”以馈邻舍乡亲。
剃头时,桌上要点燃红蜡烛,孩⼦由长辈抱着拜过天地祖宗,就由理发师⽤⼀盅酒代⽔,给孩⼦润发,然后剃成“⽡⽚头”。
喝“满⽉酒”时,亲友们轮流抱过孩⼦,赐以红包,作为见⾯礼,席间有的长辈还⽤筷头蘸酒给孩⼦吮,希望孩⼦长⼤后有福分喝“福⽔”。
孩⼦长到⼀周岁时,俗称“得周”。
外婆家⼜要送“得周棕”、馒⾸、扎糕,俗称“担得周”。
主家同样要设宴请“得周酒”,并把“得周棕”、馒⾸、扎糕分送左邻右舍。
⽣⽇酒,诞⾠谓“⽣⽇”,俗以农历计算。
⽣⽇吃“⽣⽇⾯条”,内放两只鸡蛋。
逢⼗⽣⽇,谓⼤⽣⽇。
外婆要为外甥外甥⼥“担⼗岁”。
岳母要给⼥婿三⼗岁、四⼗岁送⽣⽇礼。
礼品以⾐服鞋帽为主,谓之“取头取脚”。
现今有⽗母给⼉⼥“过⽣⽇”,设⼤蛋糕⼩宴。
祝寿酒:习俗以五⼗岁始庆寿,逢⼗称⼤寿。
兰溪婚俗

关键词:兰溪、婚礼、恋爱、订婚、起节、成婚、回门兰溪的婚姻风俗兰溪市是浙江省11个省辖地级市之一金华市下的一个县级市,下辖3乡7镇6街道。
市内有三江(衢江、金华江、兰江)五溪(梅溪、甘溪、赤溪、游埠溪、马达溪),借地理优势,兰溪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旧石器时代就有祖先生活在这片土地。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婚礼,几乎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件人生大事,也关系到人类繁衍。
因此,婚礼在兰溪文化历史中也自然占有很大的篇章。
虽然各村的婚俗有所出入,根据家庭贫富差别也繁简不一,但总体来说还是很相近的。
因此,根据我在国庆其间的采访和调查,简单介绍一下兰溪的婚礼文化。
采访的对象主要是我母亲的朋友,因此以下讲的婚礼基本是上一辈人的婚俗。
此外,还夹杂有她对更老一辈婚俗的简单介绍。
另外,本来还要询问我的邻居——一位住在200年老屋,有着90多岁高龄的老太太,但由于时间限制,未能了解很多,只有零碎的片段,在此引以为憾。
一.恋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废除封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俗,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婚事简办。
但在一定程度上,婚俗还是受到旧观念的影响。
对于结婚的对象,男女年龄有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
男女年龄大多是男大女小,当然也不绝对,旧时也有富家女年龄大的。
有些民谚说“宁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女大抱金砖”。
此外,虽说结婚是年轻人的事,但大多数还是会征求家人意见。
年轻男女或是自由恋爱,或是通过亲戚牵线搭桥,或是经过婚介,在一起相识,相熟,相知,觉得情投意合之后,会带回家见家长。
在家长也觉得合适后,就会进入正常的结婚流程;若是家人不同意,就需要年轻恋人斗智斗勇解决矛盾。
二.订婚婚前,一般有订婚这一流程。
订婚有的人家要求不高,男方给点礼金即可。
但也有人比较看重,那就比较繁复,需要举办酒席。
男女双方需各找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来做媒人,分别代表男方和女方。
订婚时,两方的媒人都来到男方家(不知道现在是否有人会去大酒店)。
兰溪的风俗

兰溪的风俗兰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拥有丰富的传统风俗文化。
在这里,人们遵循着一系列的习俗和礼仪,让这座城市更加独特和有魅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兰溪的风俗。
兰溪人民非常重视传统节日。
每逢重要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兰溪人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还会举行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
而在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秋节时,兰溪人会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共度团圆时刻。
兰溪人对待客人非常热情好客。
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只要来到兰溪,都会受到热情款待。
当客人到访时,主人会热情地招待客人,为其准备丰盛的酒席和美味的食物。
客人到达时,主人会用热茶和水果迎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关心。
而在客人离开时,主人还会送上一份小礼物,表示对客人的感谢和欢迎再次光临。
兰溪人也非常注重孝道和家庭观念。
在兰溪,尊敬和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要节日,兰溪人都会回家探望父母,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和敬意。
在重大决策上,兰溪人也会征求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家庭长辈的意见。
兰溪还有一些特色的婚俗。
在兰溪,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因此人们对婚礼非常重视。
新郎新娘会穿上传统的婚服,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婚礼上,新郎要在新娘家门口进行“闹门”仪式,由新娘的闺蜜和亲友进行一系列的考验和闹剧,来考验新郎的诚意和勇气。
在婚礼上,还会有丰富的婚宴和娱乐活动,让婚礼变得更加热闹和隆重。
兰溪还有一些民间传统习俗。
例如,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人们会举行猜灯谜活动,猜对的人可以得到一些小奖品。
在正月初一,兰溪人还会去庙会上祈福和游玩,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和小吃摊位,非常热闹。
此外,兰溪的茶文化也非常丰富,人们会举行茶艺表演和品茶活动,体验茶道的魅力。
兰溪的风俗文化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些传统风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兰溪的历史和文化。
无论是兰溪人还是来兰溪游客,都可以通过参与和体验这些风俗活动,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兰溪的魅力。
兰溪嫁女儿风俗流程

兰溪嫁女儿风俗流程Lanxi, a small town located in 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 has a unique tradition when it comes to the marriage of daughters. The process of marrying off a daughter in Lanxi is not just a simple exchange of vows, but a complex and elaborate ceremony that involves the entire community.兰溪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小镇,有着独特的嫁女儿传统。
在兰溪,嫁女儿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誓言交换,更是一个复杂而精心设计的仪式,涉及到整个社区的参与。
From the moment a girl is born in Lanxi, her marriage is already being planned. Parents start saving money and collecting items for her dowry, which will be essential for her future married life. This shows the importance that is placed on marriage in the Lanxi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value of daughters within the family.从一个女孩在兰溪出生那一刻开始,她的婚姻就已经开始策划。
父母开始存钱,并收集她的嫁妆,这些对她未来的婚姻生活至关重要。
这显示了在兰溪社区中对婚姻的重视,以及家庭中女儿的价值。
As the girl grows up, her parents will start looking for a suitable match for her. This involves consulting with matchmakers, seeking advice from relatives, and considering factors such as social status,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compatibility. Once a potential match is found, the two families will meet to discuss the marriage arrangements.随着女孩的成长,她的父母会开始为她寻找合适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兰溪、婚礼、恋爱、订婚、起节、成婚、回门兰溪的婚姻风俗兰溪市是浙江省11个省辖地级市之一金华市下的一个县级市,下辖3乡7镇6街道。
市内有三江(衢江、金华江、兰江)五溪(梅溪、甘溪、赤溪、游埠溪、马达溪),借地理优势,兰溪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旧石器时代就有祖先生活在这片土地。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婚礼,几乎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件人生大事,也关系到人类繁衍。
因此,婚礼在兰溪文化历史中也自然占有很大的篇章。
虽然各村的婚俗有所出入,根据家庭贫富差别也繁简不一,但总体来说还是很相近的。
因此,根据我在国庆其间的采访和调查,简单介绍一下兰溪的婚礼文化。
采访的对象主要是我母亲的朋友,因此以下讲的婚礼基本是上一辈人的婚俗。
此外,还夹杂有她对更老一辈婚俗的简单介绍。
另外,本来还要询问我的邻居——一位住在200年老屋,有着90多岁高龄的老太太,但由于时间限制,未能了解很多,只有零碎的片段,在此引以为憾。
一.恋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废除封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俗,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婚事简办。
但在一定程度上,婚俗还是受到旧观念的影响。
对于结婚的对象,男女年龄有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
男女年龄大多是男大女小,当然也不绝对,旧时也有富家女年龄大的。
有些民谚说“宁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女大抱金砖”。
此外,虽说结婚是年轻人的事,但大多数还是会征求家人意见。
年轻男女或是自由恋爱,或是通过亲戚牵线搭桥,或是经过婚介,在一起相识,相熟,相知,觉得情投意合之后,会带回家见家长。
在家长也觉得合适后,就会进入正常的结婚流程;若是家人不同意,就需要年轻恋人斗智斗勇解决矛盾。
二.订婚婚前,一般有订婚这一流程。
订婚有的人家要求不高,男方给点礼金即可。
但也有人比较看重,那就比较繁复,需要举办酒席。
男女双方需各找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来做媒人,分别代表男方和女方。
订婚时,两方的媒人都来到男方家(不知道现在是否有人会去大酒店)。
男方把女方需要的礼金和首饰准备好,请来亲朋好友(是否需要收礼金没有问)喝喜酒,并且燃放鞭炮(燃放规模取决于经济条件),证明男孩心中已有女孩。
媒人带着男方的礼金首饰等去女方家,装礼金用的红布袋有些讲究,袋口插着青柏,袋内装有“七样果子”(红枣、山胡桃、莲子、桂圆干、荔枝干、花生、开心果、瓜子(金瓜子、香瓜子)一般是选七样即可)。
媒人将红布袋放在女方家堂前最显眼的地方(那边一般都有老家,老房子,在城里有房子的人家一般也都会回老家,因为城里的房子较小不适合,很有钱人还是比较少的),女方回赠礼品并给男方回复,大意就是答应了这门亲事。
也有地方称“订婚”为“牵牛鼻”意思是说牵住了牛鼻的牛再也逃不掉了,男方大可放心,别人不可再到女方登门求亲。
当天,女方请来亲戚朋友吃酒,放鞭炮。
告示人家名花有主哩。
当两人订婚后,若有一方反悔,另一方会很没面子。
所以订婚是很慎重的一件事。
三、起节订婚之后是“起节”。
简单的说,就是定下结婚的日子。
男方带上烟酒拜访女方家。
用两张红纸分别写上男女的生辰八字,合在一起后,男方找择日的先生选定良辰吉日(结婚的日子,不是起节的日子)。
择日先生一般会提供两个日子,根据女方的实际情况(可能有些重要的亲戚在其中一个日子不能出席婚宴)选择其一。
女方选定结婚日子后回给男方(女方送回结婚日子的这天就是起节)。
起节的日子一般带有“八”字,下半年的话,一般都选在八月初八,八月十八,八月二十八,觉得是吉月吉日。
按照礼数,男方应该回礼。
男方应该准备糕点等。
糕点比较简单主要是白糖蜜枣,点心比较复杂。
有些女方比较体谅,就会省了。
有些有要求的,男方就会很忙。
包粽子,有大的,中的,小的之分。
大的粽子很大,放在箩筐里都要高上来。
此外还有大中小的馒头,大中小的印粿(兰溪清明节吃得一种食品)。
这些礼品的数量由女方定,少的几十份,多的起码上百。
所以在那天女方家会很热闹,送礼的人挑着箩筐由两媒人带着来到女方家(最近应该用汽车代步了吧)。
女方把送来的礼品分给要紧的亲戚,告诉他们女儿要出嫁了,让他们心里有数,到时候来吃喜酒。
选了结婚日子后,男方女方就都有的忙了。
女方置办嫁妆,男方布置新房,这些都按照男女双方条件定,但女方的嫁妆最起码要有几个木桶(包括大脚桶,小脚桶,马桶,米升(盛米的东西)),火锹(旧时烧火的工具),因为这些都是讨彩的。
其中大脚桶,小脚桶,马桶,米升统称为子孙桶,寓意子子孙孙。
同样男方的床和被褥都必须是新的,不然的话会被人笑话。
以上这两点是不可疏忽的,是最基本的。
男女双方换上新的门对联,男方的堂前都挂着祝贺结婚的对联,按大小辈份挂,两家都喜气洋洋。
男方还叫一些能干的妇女来家里搓“麻糍”,十个一份,连同喜糖请柬一起发到亲朋好友家中。
”告诉他们自己家孩子要结婚了,到时候来吃喜酒。
男生和女生分别在结婚前由家人陪同祭拜自己的祖宗,告诉祖宗孩子要成婚了。
此外还要去庙里祭拜讨个好彩头四、移嫁妆和谢媒酒在结婚前,还有两件重要的事:移嫁妆和谢媒酒。
移嫁妆分一般两种情况。
如果嫁妆多,一般会在结婚前一天,这种情况下,帮忙移嫁妆的人会在当晚的谢媒酒上一起被招待;如果较少或者出于其他考虑也会在结婚当天,这种情况下,移嫁妆的人会在当晚的酒席上一起被招待。
移嫁妆的人一般主要由男方出人去女方家。
女方通过女方的礼事婆婆(在谢媒酒中会具体讲到)把前面提到的嫁妆布置好,放在新娘家门口,让路人看看,场面大不大,场面越大,女方面子越大。
这一点可能和古时候“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思想有点关系。
移嫁妆的时候,成担成车的嫁妆由迎亲队伍运往男方家里。
嫁妆中的子孙桶内装有红鸡蛋,喜糖,红包,寓意送子。
嫁妆中一般有几个箱子装衣服,其中一个箱子底装有现金,叫“压箱底”。
在离开女方家100米,会有一项叫“抽箱布”的礼节。
嫁妆一般都会装在箱子里,箱子由布盖着,离开女方家100M后,女方出一人(一般是近亲)抽去布,寓意这嫁妆是送出去了。
男方此时要给抽布的人红包。
在路上,经过转弯,村子要放鞭炮,路人回来围观。
大概是告诉别人这家女子嫁给了这家男子的意思。
在结婚前一天,男方还要请谢媒酒。
出席的主要是第二天各位工作人员,包括男方和女方的媒人,男方的礼事婆婆,男方的礼事爷爷,男方的伴娘(称之为陪堂小姐,早时没有伴郎,现在有些人家有),第二天扎轿的人,男方的亲戚(舅舅之类的)....(女方除媒人外一般没有其他人出席)在谢媒酒上,会把第二天的具体事项做更具体的安排。
女方的礼节会由女方的媒人把消息带回作安排。
礼事婆婆和礼事爷爷主要负责婚礼当天各项事宜,必须原配夫妻,有儿女,最好是有孙子辈的,这些都根据双方条件来定。
伴娘根据家庭情况有两人,四人,八人之分,一般男女方各出一半。
比如伴娘总共八人,则其中四个是男方的,另外的四个是女方的。
伴娘主要是陪着新娘,负责在结婚过程中照顾新娘。
扎轿的人结婚当天会比较忙,这里先不讲,在结婚时具体讲。
男方的亲戚第二天也就是结婚当天也会陪同前往女方家。
五、成婚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准备,最重要的一步终于到了。
其实对中国人来说,领结婚证只是法律要求,但是新人对婚礼更能获得认同。
结婚的当天早上,男方家准备好喜糖喜烟。
扎轿的人(名称怎么讲不知道,暂时称之为扎轿人)到男方家吃汤圆,鸡蛋。
然后由扎轿人带队,带着男方的伴娘,男方的媒人,男方的陪公,男方的亲戚(姨夫,大伯,舅舅等)(有的新郎一起去)浩浩荡荡地去女方家迎娶。
此时还要带上喜糖,烟,鞭炮,蜡烛等用于分发。
同样,在路上转弯,过村都要放鞭炮,到了女方家门口时,要多放鞭炮。
此时,女方家会关上门。
这时就要考验扎轿人的聪明才智了。
一般压轿人会特意准备十个红包,叫开门包。
女方媒人,礼事婆婆等会讨要开门包,女方人说“开门见喜”,扎轿人会递出一个开门包;然后女方继续讨要说“好事成双”,扎轿人会再给出一个;同样,女方的媒人等依次说出“连中三元”“四子发财”“五子登科”“六畜兴旺”“七子八孙”“八仙过海”“九九团圆”“子孙满堂”,男方的扎轿人依次递出开门包。
若此时女方还不肯开门,就要看扎轿人的机灵了。
比如扎轿人说“还有个大红包”,然后趁门开启一点的时候推进去。
进门之后,女方家会很客气地招待,桌上已经摆好茶,喜糖,各式糕点等,请男方带过来的人喝茶吃糕饼休息下,这个叫做“糕饼茶”。
这时候,扎轿人会和礼事婆婆说好等下出发的时间,并给他们红包,喜糖,红鸡蛋等用于分发。
另外,女方的生火的人员,厨师,上菜的人员等都要给红包,请他么干活麻利点,不要耽误了时辰。
因为婚礼对时间是很看重的,误了时间就不吉利了。
然后,扎轿人就要去女方的亲戚(一般指爷爷,大伯,舅舅,叔叔等最亲的人)家一户一户地点蜡烛,叫“认亲”,让他们也沾沾喜气。
上菜的时候,每上一个菜要放一个鞭炮。
等菜上的差不多了,扎轿人就要提醒礼事婆婆给新娘穿上轿衣(现在应该不穿轿衣了,都不用轿子了)。
礼事婆婆没有动静,扎轿人又要讨好礼事婆婆,给她们喜糖之类的。
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扎轿人是最辛苦的。
新娘穿衣服的时候,在地上铺上一草席,新娘坐在一个“铜钱桶”(就是木桶,具体怎么样我也没见过)上,礼事婆婆每帮新娘穿上一件,就会说一句讨彩的话(现在一般穿婚纱,不过也会说讨彩的话)。
等到上衣和裤子一起穿了7件就可以了,但是不能穿短裤、背心之类的,新娘穿的全都要是长袖的衣裤,意思是新娘以后有的穿,有的暖。
现在穿婚纱没有那么麻烦,这些是很早的习俗,现在看不到了)。
另外“礼事嬷嬷”还要在新娘的脖子上用红绳挂了一个镜子,叫“定心镜”,上面还有一根“万年青”就是女孩清清洁洁、安安心心和丈夫过一辈子(现在也没有了)。
穿好衣服后,新娘和家人吃“上轿饭”,由新娘的哥哥喂给新娘一口饭和一块肉,但新娘只能含着不能吃掉,要吐回哥哥准备好的布袋里,意思是以后不会让娘家穷了。
然后,女孩跪下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这时是最感动的时刻,一家人会哭成一团,一家人的不舍和无数的牵挂都流露在此时此刻。
新娘上轿(现在一般是上车,不过为了顺口,下面都讲做上轿)的时间也是算命先生事先算好的,不能耽误。
时间快到了,由男方的迎亲人员燃放鞭炮,每个一段时间燃放一次,俗称“催上轿”。
一般催三次,正好是上轿时间到。
哭嫁的习俗就是哭别新娘的父母。
新娘的父母,兄嫂,姐妹要以哭相送,边哭边诉说一些祝愿的吉利的话语,认为是哭得越凶,女儿越“发子发孙”(就是子孙多的意思)。
新娘听到母亲的哭声后,才能应和着哭,表示惜别。
母亲坐在楼梯上哭一声,新娘上一步,叫“哭上轿”。
新娘由哥哥抱出门,“礼事爷爷”把房间大蜡烛点着送出新娘,等哥哥抱出百米远,如有车子来接就抱上车,没有的话就由伴娘挽着走,另外还有一个红袋子由伴娘拿着,袋口绑着万年青,里面有“七样果子”,鸡蛋,娶亲队伍在鞭炮声中前进。
这以上的过程称之为“接亲”。
在去男方的路上,“礼事婆婆”把包在手帕里的红米,在新娘走上轿或是转弯处,人多嘈杂的地方,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撒下一些,寓意是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