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 鲁教版必修1

不同的地形区水系的特征不同。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 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 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的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背风坡有关;河流 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3.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
(1)地形剖面图的作用: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 上沿某一方向的地__势___起__伏__状__况__和___地__面__坡__度_ 陡缓______
(2)判读:抓住剖面线的__起__点__、 ___终__点_,经 过的最_高__点_____、 最__低__点____、 __转__折__点__等
③选“面”。包括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各种开发区等。如工业区宜 建在地形平坦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居民区应 考虑: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远 离污染源等。
④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 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 案。
1.几种常见地形的对比
地 表示 示意图 等高 形 方法 线图
闭合 山 曲线 地 外低 山 内高 峰 符号
▲
地形 特征
说明
示坡线
四周 低中 部高
画在等 高线外 侧,坡 度向外
侧降低
闭 合 盆曲 地线 洼外 地高 内 低
示坡线画 四周 在等高线 高中 内侧,坡 间低 度向内侧
降低
山 脊 山 脊 线
(2)判断气候特征
分析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 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 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新高中地理高考考点02 等高线地形图-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解析版)

考点02 等高线地形图【基础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与判读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下面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并在图中按相同比例绘出学校的范围。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A.1∶200B.1∶20 000C.1∶200 000 D.2.图示信息反映了()①测量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②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③在学校可能看到海上日出④河流上游比下游流速快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B2.D【解析】1.一般中学的面积较小,长宽多为几百米,结合图示学校面积,可判断比例尺采用1∶20 000最合适。
2.测量区域海拔大约在50 m以下,以平原为主,①错误;图中河流流向大体自西向东流,②错误;图示学校东方为海洋,且学校与海洋之间没有障碍物阻挡视线,则③正确;图示河流上游等高线较下游密集,则上游地势落差大于下游,河流流速上游比下游快,故④正确。
如图示意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a、b、c、d四处村落冬季采光较好、气温较高的是()A.a B.b C.c D.d4.下列河段最利于泥沙沉积的是()A.①~②河段B.②~③河段C.③~④河段D.④~⑤河段5.图中陡崖()A.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120 m B.底部海拔可能为11 mC.易形成落差较大的瀑布D.下方地势平坦,适合布局交通线【答案】3.A4.A5.B【解析】3.据图可知,a位于山丘的阳坡,冬季采光条件好;并且a位于山脊的东侧,受冬季风的影响最小,气温较高;b位于西侧的山坡上,光照条件差,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c位于山顶,海拔高,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d位于北侧山脊,受冬季风影响大,海拔较高,气温低。
4.①~②河段位于河口地区,地势低平,水流最缓,最利于泥沙沉积。
5.据图可知,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30 m,底部海拔在0~30 m,计算可知陡崖最大相对高度小于120 m;底部海拔可能为11 m;陡崖位于山脊附近,没有河流发育,因此不易形成瀑布;陡崖处多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不宜布局交通线。
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

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部分,是我们在复习时应该熟练掌握的知识内容,我们要学会的是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应对各种类似的题型。
那么下面,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对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态便于水流汇集。
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同成层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
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
冰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成。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步骤与应用(1)判读剖面是沿什么方向做的:该图注明剖面是沿32°N,即东西方向的垂直剖面。
然后看坐标系:横坐标代表经度,此图中经度从西向东逐渐增加,因此一定是东经。
我国所跨经度大约从73°E~135°E,纬度从4°N~53°N,因此一定是我国地形剖面图。
了解剖面的方向和位置,就能联系地形图,更好的理解剖面所表现的特征。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判读

××
×
练习:
答案:(1)A山顶 D陡崖 E山谷 G山脊 (2)低 高 (3) 1 200-1 300米 100米 300米 (4)B (5)3~4
1300
1200
1100
1100 1200
崖顶海拔高度 崖底海拔高度 陡崖相对高度
1000
1200≤H顶<1300 1000<H底≤1100 100≤△H<300
练习:请你把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 形区。右边是该地形区的平面图,左边是它的 等高线图,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 现什么?
五种陆地地形/宏观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等高线稀疏,较 为平直 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 m,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 m,等高线较密集 高原:海拔高(500 m以上),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 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n-1)d≤△H<(n+1)d 注:n为两点间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 高距。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差
2. A 700 600 500 400 B 300
海拔高度200260000mm<<HHAB<<730000mm
相对高度 (n-1)d≤△H<(n+1)d
答案:300米≤A-B<500米
(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
(3)计算坡度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 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山谷: 凸高为低
注意:1.山谷线(等高线 弯曲处)。2.山谷线称为 集水线(水流)。
鞍部:两个山顶 之间的部分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等高线地形图(共34张ppt)

2020/6/4
32
从图中F点 俯视能否看
到A点?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通视
DE F
B
A
C
2020/6/4
33
①凸凹坡的判断:等高线先疏后密——凸坡 等高线先密后疏——凹坡
②是否经过山脊山丘
低B
高
低
高
A
D
C
2020/6/4
挡住视线
凸坡
凹坡
34
●
最高处
700<H<800
B
31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判读技巧:
一看:关键点
起止点(起点、终点);
观察剖面线中(起止、极值)四点的高度
极值点(最高点、最低点); 值是否与等高线图一致
二看:高低起伏趋势
从起点开始,对比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 高低起伏是否一致
三看:特殊部位
看剖面线是否经过河流陡崖山脊鞍部等特殊地形部位及海拔 高度范围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C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2020/6/4
18
陡崖的相关高度计算
海拔(米) t
850
b
800
t
750
700
650
崖顶上限
<750
崖顶下限
≥700
崖底上限
≤650
高度计算: H顶 H底
600
b
0
崖底下限
>600
(n-1)*d<H相≤(n+1)*d
2020/6/4
19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 山地:放射状水系; ② 盆地:向心状水系; ③ 山谷:常有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相反 ④ 陡崖:常有瀑布。 ⑤ 等高线密集,流速快,水能丰富,但不利航运。 ⑥ 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⑦ 流量与流域面积有关
由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看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此时 ,马上有同学说x 就是5米。因此 ,答案就是 0
步骤 一 中讨 论并 出现 的两种可 能 。
( 教师归纳 ) 很好 ,那么X= 0 5 米的情况我们就不 再作讨论 了,这里大家认为X 1 0 = 5 米有可能吗?若可
能 ,大家能 否尝试画 出其剖面 图呢 ? 经 过 同 学 们 的 讨 论 ,渐 渐 画 出 了 图 ( )中的 三
图 【 J 三
( 教师 问 )大家看看这段文 字 ,结合刚才所学 ,
你们 觉得有 无 商榷 的必要 ?
步 骤 三 :教 师 接 着 问 ,那 么 ,有 无 可 能 x l 0 = O 米 呢? 若可能 的话 ,大 家可 以试着 画 出其 示意 图来 。有 同
学马 上结 合 前 面情 况 画 出 了图 ( )中的 ( 四 a)图 ,教
过L 线画剖 面示意 图。
地 形剖 面图是在 等高线地 形图基 础上绘 制而成 的,它表示沿地表某一方向垂直切开的剖面图形 ,用以
表示地表起伏之势。通过它,可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地 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 还有助于了解野外考察时观察
点的透视情况。地形剖面图是绘制地质剖面图、土壤剖
面 图 、植 被剖 面图 、 合 剖面图 等各种 剖面 图的基础 。 综 剖 面 图 类 试 题 主 要 用 来 考 查 形 象 思 维 、抽 象 思 维 、动 手绘 图 以及综 合分 析 问题 的能 力 。解 答 此 类 试
地理 教学 的质量和 创新人 才培 育的 实际价值 ,如何 使地 要 同学绘 制过 A 剖面线 的 剖面 示意 图 。结果 ,几乎 所 B
有 的同学画出了图 ( )的 ( ) ,接着,我又让学 一 a 图
生思考 ,还有无其它答案呢?很明显 ,受到教师的提 示 ,马上有若干同学展开讨论,并逐渐画出了第二种情
高中地理海底地形的分布.ppt.ppt

•第二岛弧链
小笠原群岛 北马里亚纳群岛
13
P17 活动
• 1.观察地形图,分析大陆架、大陆坡、岛弧、 海沟的位置关系。 从海岸线到大洋中部依次分布为大陆架、 大陆坡、岛弧、海沟。
• 2.比较下列三幅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图的差 异,并将其与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 部对应起来。
三、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1、大陆架和大陆坡
(1)大陆架 (2)大陆坡
①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缓,水深200米以内
②宽度从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 为止,平均75千米 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①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
②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几百千米 ③地球上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中轴为裂谷,是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
18
19
20
P18 阅读
• 大西洋中脊的发现
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
A BC DE
海平面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
A 大 陆 架 ,B 大 陆
C洋
盆 ,D 海
E海
沟
,
坡, 岭,
Hale Waihona Puke 23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④我国主要的大陆架和大陆坡的分布
世界最长的海沟:爪哇海沟
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 沟
2、岛弧和海沟—分布在大 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 多火山、地震???
(1)岛弧 (岛链)
弧形分布的群岛 大陆坡的前缘 著名岛弧
(2)海沟
岛弧外缘,狭长深凹 大陆坡与洋盆分界线
著名海沟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地形(地质)之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地形(地质)之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质剖面图判断的4个技巧
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2甲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3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2),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1 M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3丙处)。
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
图1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3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
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1)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2)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3)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