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四大名著知识与阅读理解

合集下载

四大名著知识点(知识点)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四大名著知识点(知识点)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二、看人物图猜名著
下图出自名著《红楼梦》,图中的人物 是林黛玉和贾宝玉。
态生两笑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 微微。娴静时如 姣花照水,行动 处似弱柳扶风。
黛玉葬花
下图出自名著《三国演义》,图中的 人物是诸葛亮和鲁肃,图中的情节是 草船借箭。
下图出自名著《水浒传》,图中的故事情 节是武松打虎。
自信一身能杀虎, 浪言三碗不过冈。 报兄诛嫂真奇特, 赢得高名万古香。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 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 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 气。
下图出自名著《红楼梦》,图中的故事情 节是红楼春趣。
下图出自名著《西游记》,图中的故事情 节是猴王出世。
下图出自名著《西游记》,图中的人物是 孙悟空。
下图出自名著《红楼梦》,图中的人 物是贾宝玉。
头上戴束发嵌宝紫金冠, 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 额。面若中秋之月,色 如春晓之花。眉如墨画, 鼻如悬胆,睛若秋波。
尖嘴缩腮,金睛 火眼。头上堆苔 藓,耳中生藤萝。 鬓边少发多青草, 额下无须有绿莎。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 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下图出自名著《西游记》,图中的人物 是花和尚鲁智深。
月牙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图出自名著《三国演义》,图中的 人物是诸葛亮。
身长八尺,面 如冠玉,头戴 纶巾,身披鹤 氅,飘飘然有 神仙之概。
四大名著知识点
一. 四大名著
1.我国的四大名著是《西游记》、《红楼 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3.《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清代 的曹雪芹,是章回体小说。

六年级四大名著考试知识重点

六年级四大名著考试知识重点

六年级四大名著考试知识重点六年级四大名著考试知识重点1.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主要故事情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贾府的荣衰兴败,封建社会的种种现象和矛盾2.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主要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主要故事情节: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和挑战3.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主要人物:宋江、李逵、林冲、武松•主要故事情节:宋江等人聚义水泊梁山,起义反抗腐败统治阶级,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4.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主要故事情节:三国时期各个势力的争斗与纷争,通过谋略、战争等方式展示了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智勇才略以上是六年级四大名著的知识重点。

通过学习这些名著,同学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大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能够培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重点内容进一步解析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家族衰落和人性悲剧的长篇小说。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内容:•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个人命运:贾宝玉聪明但浪荡,林黛玉聪明而富有才情,薛宝钗聪明和善良,王熙凤聪明而狠毒。

•熟悉贾府的兴衰历程,理解其中的原因和冲突:如荣府的建立和荣府的败落。

•了解封建社会的各种现象和矛盾,如等级制度、婚姻制度等。

2. 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融合了佛教、道教和民间传说的神魔小说,主要讲述师徒四人保护唐僧取经的故事。

在考试中,关注以下内容:•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对应的神魔形象:如孙悟空机智勇敢,猪八戒贪吃而好色,沙僧憨厚善良。

•掌握师徒四人的遭遇的主要情节:如逢妖、斩妖两个阶段的冒险经历。

•理解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类的悲欢离合,如孙悟空的修行和师徒之间的真挚情谊。

3.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宋江等山贼聚义反抗腐败统治的英雄史诗。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内容:•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个人命运:如宋江忠诚善良,李逵勇猛威武,林冲忠肝义胆,武松憨厚敢爱敢恨。

六年级语文--四大名著知识与阅读理解

六年级语文--四大名著知识与阅读理解

六年级语文--四大名著知识与阅读理解年级六性别教授课题四大名著知识和阅读理解总课时点:四大名著知识阅读理解:四大名著的相关知识和阅读理解:积累运用理解能力:谈话法讲授法记忆法演练法解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四大名著(三部)的作者、主要内容、精彩场面、妙语佳句:三国演义》者:(明)罗贯中要内容:全书描写东汉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三国从时局动乱、军阀纷争中崛起,一晋所灭的历史故事。

彩场面: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曹操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语佳句:A、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B、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C、强宾不压主。

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黄盖、吕蒙等。

水浒传》者:(明)施耐庵要内容: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彩场面:武松景阳冈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语佳句:A、恩仇不辩非豪杰,黑白分明是丈夫。

B、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

C、有力使力,无力斗要人物:宋江、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等西游记》者:(明)吴承恩要内容:全书记叙了三藏法师一行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故事。

彩场面: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怒打假国丈语佳句:A、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B、会家不忙,忙家不会。

C、见鞍思骏马,滴水思亲人。

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观音菩萨、如来佛祖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歇后语船借箭——满载而归船借箭——自有妙计船借箭——巧用天时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船借箭——有误(雾)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盖的军师——无(误)用黛玉葬花——自叹命薄公斗李逵——大刀阔斧飞穿针——大眼对小眼明夸诸葛亮——自夸自二爷的胡子——然(髯)也公的脸——红到头了公的眼睛——睁不开冲买宝刀——中了诡计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冲上梁山——逼出来的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八戒招亲——凡心难丢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僧看书——一本正经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瑜摆手——嘟嘟(都督)叫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宝玉的丫环——喜(袭)人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带寓言的成语和带故事的成语寓言的成语:夸父追日、愚公移山、朝三暮四、揠苗助长、庖丁解牛、东施效颦、望洋兴叹、一鸣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南辕北辙、鹬蚌相争、掩耳盗铃、塞翁龙、邯郸学步、截竿入城、望梅止渴、道边李苦、郑人买履故事的成语:手不释卷、画龙点睛、亡羊补牢、自相矛盾、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守株待兔、掩耳寒、惊弓之鸟、三顾茅庐、毛遂自荐、程门立雪、鹏程万里、坐井观天、胸有成竹、对牛弹琴、卧薪穷、破釜沉舟、图穷匕见、门庭若市、四面楚歌、点石成金、按图索骥、名落孙山、夜郎自大、杞人章、指鹿为马故事: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过年的来历元霄节的传说清明节的传说东坡尽鲁班造石桥济公活佛短文阅读专项讲解(一)锁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锁住了。

六年级四大名著必考知识点

六年级四大名著必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补充知识点1.填人名, 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 有事情大家商量, 能想出好办法来) 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3.成语“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 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 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 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 徐庶人在曹营, 不献一策。

4.结合《三国演义》, 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张飞穿线、大眼瞪小眼、三顾茅庐。

6、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 孔明巧借箭。

下联:赤胆忠肝, 赵云力救主。

7、“_义_”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俄国学者称赞《_三国演义》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8、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 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 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 这位英雄是关羽。

9、周瑜, 字_公瑾, 东吴_都督_ (官名), 有勇有谋, 有儒将风度, 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败, 故死时长叹“既生瑜, 何生亮_。

”10、请根据提供的信息说出对应的人物赤兔马单刀赴会败走麦城《三国演义》人物: 关羽。

11.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1)、纶巾羽扇, 身衣鹤氅, 素履皂绦, 面如冠玉, 唇若抹朱, 眉清目朗, 身长八尺,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 诸葛亮, 性格特点: _足智多谋, 雄才大略, 运筹帷幄_(2)、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 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 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 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 手持画戟, 坐下嘶风赤兔马。

四大名著语文阅读理解题

四大名著语文阅读理解题

四大名著语文阅读理解题《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它们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针对这四部作品的阅读理解题目,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请结合文本,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家族中的地位。

2.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请从孙悟空的成长历程中,探讨其性格的转变以及对师徒关系的影响。

3.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的斗争与命运。

请从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的领导风格中,分析其对各自势力发展的影响。

4. 《水浒传》描绘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反抗腐败统治的故事。

请从宋江的个人经历出发,探讨其如何从一个普通官员转变为梁山首领,并分析其领导梁山起义的动机。

5.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

请对比分析她们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作用。

6.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到了各种妖魔鬼怪。

请选取一个具体的故事,分析其象征意义以及对师徒四人的影响。

7.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

请从战略、战术和心理战的角度,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误。

8.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各有所长,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对抗腐败的官僚体系。

请从社会背景和个人遭遇的角度,分析梁山好汉起义的原因。

9. 在《红楼梦》中,贾府的兴衰与家族成员的命运紧密相连。

请从家族衰败的角度,分析贾府最终走向没落的原因。

10.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以其机智和勇敢著称。

请从其在取经路上的表现,分析孙悟空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帮助唐僧取得真经。

11.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忠诚著称。

请从其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的过程中,分析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12. 《水浒传》中的武松以其勇猛和正义感闻名。

四大名著六年级考点

四大名著六年级考点

四大名著六年级考点摘要:一、四大名著的概念与意义1.四大名著的定义2.四大名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二、四大名著的内容简介1.《红楼梦》2.《西游记》3.《水浒传》4.《三国演义》三、四大名著在六年级语文考试中的考点1.作品基本信息2.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3.文学价值与意义4.阅读理解与分析四、如何备考四大名著考点1.深入阅读四大名著2.了解考点要求和考试形式3.积累相关知识和技巧4.进行模拟练习和总结正文:四大名著是指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四部杰作,它们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四部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们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红楼梦》是一部描述封建社会家族衰亡的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

作品人物众多,个性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作品想象力丰富,寓意深刻,传递了正义、勇敢、智慧等正能量。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描述了宋江、李逵、武松等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

作品人物生动,故事惊心动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描绘了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的壮观场面。

作品结构严谨,人物众多,情节跌宕起伏,展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的智慧。

在六年级的语文考试中,四大名著的相关考点通常包括作品基本信息、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文学价值与意义以及阅读理解与分析。

为了顺利应对这些考点,同学们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深入了解四大名著的内容,熟悉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及文学特点。

此外,还需了解考试形式和要求,积累相关知识和技巧,进行模拟练习,不断总结提高。

总之,四大名著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对于同学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

通过掌握四大名著的相关考点,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完整版)小学四大名著知识点(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推荐文档

(完整版)小学四大名著知识点(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推荐文档

四大名著知识点——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西游记》1、《西游记》的作者明朝吴承恩,《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

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是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六年级四大名著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四大名著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四大名著必背知识点《红楼梦》知识点:1. 作者与创作背景:《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他是一个富有才华的文人,曾在身世起伏中进行了创作。

该书以清代贵族王守仁家族为背景,描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人生遭遇,探讨了家族荣辱、官场生涯和情感纠葛等主题。

2. 故事梗概:《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贵族社会的长篇小说,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为主线,通过众多角色的命运展开一幅豪华的京都风景图。

故事涉及到宝玉的成长、黛玉的痛苦、婚姻制度和权力争斗等多个层面。

3. 主要人物:《红楼梦》中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等是这部作品的核心角色。

每个人物都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个性特点,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4. 主题与意义:《红楼梦》通过描绘封建王朝的衰落、贵族家族的灭亡和个人命运的转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生态和价值观的多样性。

它深刻地表达了对人性的痛苦和苦闷情感,挖掘了人类生存的本质,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西游记》知识点:1. 作者与创作背景:《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作家吴承恩,他利用传统的神话传说和佛教故事作为素材,创作了这部寓言小说。

故事背景设定在唐朝,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2. 故事梗概:《西游记》是一部描写中国古代神话和人物的长篇小说,以孙悟空的冒险为主线,通过他和其他众多神仙的故事展开了纷繁复杂的情节。

故事中加入了不少佛教思想和哲学思考,也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角色。

3. 主要人物:《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他们组成了取经团队,为了取得佛经而历经千难万险。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能力,他们在这个冒险过程中逐渐成长和改变。

4. 主题与意义:《西游记》以孙悟空的成长和修行为主线,表达了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它批判了封建思想、社会道德的假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教义和人性的思考。

这部作品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年级六性别教授课题四大名著知识和阅读理解总课时_第_课教学目标知识点:四大名著知识阅读理解考点:四大名著的相关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积累运用理解能力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记忆法演练法难点重点阅读理解课堂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一、中国四大名著(三部)的作者、主要内容、精彩场面、妙语佳句:1、《三国演义》⑴作者:(明)罗贯中⑵主要内容:全书描写东汉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三国从时局动乱、军阀纷争中崛起,一直到最后被西晋所灭的历史故事。

⑶精彩场面: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曹操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⑷妙语佳句:A、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B、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C、强宾不压主。

主要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黄盖、吕蒙等。

2、《水浒传》⑴作者:(明)施耐庵⑵主要内容: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⑶精彩场面:武松景阳冈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⑷妙语佳句:A、恩仇不辩非豪杰,黑白分明是丈夫。

B、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

C、有力使力,无力斗智。

⑸主要人物:宋江、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等3、《西游记》⑴作者:(明)吴承恩⑵主要内容:全书记叙了三藏法师一行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的故事。

⑶精彩场面: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怒打假国丈⑷妙语佳句:A、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B、会家不忙,忙家不会。

C、见鞍思骏马,滴水思亲人。

⑸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观音菩萨、如来佛祖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草船借箭——自有妙计草船借箭——巧用天时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草船借箭——有误(雾)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晁盖的军师——无(误)用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关公的脸——红到头了关公的眼睛——睁不开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唐僧看书——一本正经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三、带寓言的成语和带故事的成语1、带寓言的成语:夸父追日、愚公移山、朝三暮四、揠苗助长、庖丁解牛、东施效颦、望洋兴叹、一鸣惊人、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南辕北辙、鹬蚌相争、掩耳盗铃、塞翁失马、叶公好龙、邯郸学步、截竿入城、望梅止渴、道边李苦、郑人买履2、带故事的成语:手不释卷、画龙点睛、亡羊补牢、自相矛盾、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唇亡齿寒、惊弓之鸟、三顾茅庐、毛遂自荐、程门立雪、鹏程万里、坐井观天、胸有成竹、对牛弹琴、卧薪尝胆、黔驴技穷、破釜沉舟、图穷匕见、门庭若市、四面楚歌、点石成金、按图索骥、名落孙山、夜郎自大、杞人忧天、约法三章、指鹿为马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过年的来历元霄节的传说清明节的传说东坡抄书江郎才尽鲁班造石桥济公活佛四、短文阅读专项讲解(一)锁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

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儿地往南院飞。

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

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

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好事。

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没有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

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划;老张笨拙地拿出根烟往他嘴里塞。

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鼻头上泌出汗珠。

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

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

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

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

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

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疾步跟上小川,满脸堆笑,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

小川站住了。

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折成两截。

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里,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且污秽的东西。

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

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的,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抽搐:骤然:2. “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其中“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指的是什么?3. 请将和第9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标上“”。

4. “小川脸有些发红……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小川什么样的心情?5. “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

”这句话表现了小川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6. 文中大姑两次“眨眼”,含义相同吗?第一次眨眼,表现了她在想什么?第二次眨眼,又表现了小川什么样的心情?7. 你认为《锁》的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广大读者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连标点不超过20字)1. 抽搐:不自然地抽动。

骤然:突然,很快地。

2.小川被人误解后心情悲痛以至于把手指都弄破了。

3. “”。

4. (心理描写)(矛盾、复杂、羞愧……)5.表现了小川冒着被别人误解的后果也决心帮助别人的心情。

6. (两次的含义不同)(第一次眨眼说明她想到了小川原来会撬锁)(第二次表现了她不信任小川,认为小川还会像以前一样,让小川很气愤)7.(人与人之间缺少最起码的信任,不是犯一次错误就永远是坏人。

)(二)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很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

它说:“我看见它太瘦,只好放它走。

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

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

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搞得多脏啊!”一次,它掉进泥坑时,浑身沾满了污泥。

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它解释到:“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后来,它掉进河里。

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 在文段()中添上恰当的标点。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掩盖——()惊奇——()3.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 声音顺延B. 解释说明C. 意思转折4. 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A. 意思省略B. 说话断断续续C. 话语突然停止5. “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

”句中的“没”字读音不同,第一个的读音是();后一个“没”字的读音是()。

6. “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句中“这办法”是指什么?()7. 这则寓言刻画小猫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 语言描写B. 动作描写C. 心理描写D. 神态描写8.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A. 先总后分B. 总分总C. 先分后总9.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

10.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A. 做人要乐于助人,不能无动于衷,见死不救。

B. 做人要真心待人,不能自作聪明,瞎乱猜测。

C. 做人要诚信实在,不要文过饰非,自欺欺人。

D. 做人要诚实善良,不要固执己见,狂妄自傲。

11. 小猫的性格特点是()。

1. :!,2.掩饰)(惊异)3.(B)4. (C)5. (méi);(mò)。

6.(浑身沾满了污泥)7.(A)8. (A)9.(有一只猫,总是吹嘘自己,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结果送了命)10.( C )11. (过分吹嘘、自欺欺人。

)(三)耳朵一天,我在车站等车。

走进候车室,迎面一个青年引起我的注意。

他正埋头读书,读得很入迷,人们来往走动,吵嚷,他全不在意。

这青年很一般,只是他的耳朵与众不同。

那耳朵很独特,宽大厚实,光泽红润,嫩白透明,上面长着一层淡淡的茸毛,肉乎乎的;耳垂很长,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颇具福相。

整个耳朵往前拢着,既像一个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黄色的小瓢。

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

“好漂亮的耳朵!”我在心里想。

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

我很羡慕那青年,羡慕他的耳朵。

车来了,人们骚动起来。

那青年仍在潜心读书,毫无所动。

我担心他误车,走上前说:“车来了,你坐哪一趟车?”他像一座雕像,丝毫不动。

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他终于抬起头来,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似乎有点不满。

“车来了,你坐哪趟车?”我忙说,并向外指指。

他眨眨眼睛,指指耳朵,摇摇头。

他是聋子。

我走出候车室,车已开走了。

1. 第二段中“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这种形状”指的是()。

2. 第三段中“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最佳型”指的是()。

3. 第二段末句“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的主要表达效果是()A. 强调这耳朵的作用。

B. 突出羡慕的心理。

C. 与下文点明“聋子”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小说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