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文化

合集下载

短信文化研究的方法

短信文化研究的方法

短信文化研究的方法
在如今的社会中,短信文化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研究短信文化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研究短信文化的方法:
一、问卷调研法
问卷调研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受访者的回答来了解受访者对短信文化的态度、习惯和使用频率等。

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统计和分析等优点。

二、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法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获得受访者深入的信息,了解受访者对短信文化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更加具体、深入的信息,对于研究短信文化的内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短信文本进行系统识别、测量和解释的方法,可以分析出短信的内容、短信的类型、短信的目的以及短信的语言特点等。

此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短信文化的语言特性和传播规律。

四、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大量的短信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规律和趋势。

此方法可以从数据上反映出短信文化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和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对于研究短信文化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总之,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短信文化的内在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但不同的方法各有优劣,如果能够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就会更加准确地反映出短信文化的全貌。

古代的短信 -回复

古代的短信 -回复

古代的短信-回复1. 信鸽传递: 人们使用培养过的信鸽传递消息,将小纸条绑在鸽子腿上,让它们飞向目的地,接收者解开纸条读取信息。

2. 火信传递: 在山顶上点燃火堆,通过烟雾形成的信号码传递简短的信息。

3. 写信传递: 人们使用纸笔亲自撰写消息,通过快马送往目的地。

4. 鼓槌传递: 使用特定的敲击音和鼓槌进行传递信息的方式,常用于通知战争动态等情况。

5. 信使传递: 由专门的信使承担送信任务,将口头传达的消息传送给目的地或者同一地域的其他人。

6. 编钟传递: 利用编钟演奏一定的音乐或编钟的排列顺序,达到传递简短信息的目的。

7. 钟声传递: 按特定编码规则敲击大钟,传达特定信息。

8. 扇子传递: 使用特定的扇子动作传递信息,例如特定摆动代表不同含义的简单信息。

9. 鼓传递: 按照节奏和速度敲击鼓来传递简短信息。

10. 信号旗传递: 使用不同的信号旗,组合不同的形式和顺序来传递信息。

11. 青蚨传递: 将简短的信息刻在簿册上,通过青蚨(由木头做成的薄片)携带并传递。

12. 焰火传递: 使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焰火来传递简短信息,例如庆祝或警告。

13. 书信拆解传递: 将一封长信分解成多个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信使传递,接收者收齐后重新拼合。

14. 敲门传递: 徒手或使用特定频率和力度敲击门窗,传递简短信息。

15. 口耳相传: 直接通过口述交流传递信息,例如传递命令或传达口头遗嘱。

16. 筹码传递: 将特定数量或颜色的筹码传递给特定人,代表特定信息。

17. 铃声传递: 使用不同的铃声、频率和组合传递简短信息,例如家庭间的传递。

18. 声音传递: 使用特定声音、调子和音调传递简短信息,例如吹口哨或吹喇叭。

19. 地面标记传递: 在地面上使用标志物、箭头等来传递简短信息,例如战场上的导航。

20. 鸣笛传递: 使用吹奏的笛子来传递特定音调和组合,代表简短信息。

有文化内涵的短信

有文化内涵的短信

有文化内涵的短信1、我的生活由于你有了颜色,我的世界由于你有了光线,我的心里由于有了你,在没有别人的空间。

2、早上空气清爽,叫你事事顺心;上午阳光明媚,祝你薪水翻倍;下午小风娇好,愿你青春不老。

3、睁开迷人的双眼,看白云片片;伸展漂亮的笑脸,听流水潺潺;拥抱欢乐的今日,盼好运连连;伴侣,早安!愿你心情无比绚烂,生活舒心无忧烦!4、不经意间,相遇;不经意间,相惜;不经意间,刻骨;不经意间,牢记;不经意间,爱上了你。

看似不经意,但我真的很在意。

5、人生是船,它承载着我们全部的抱负和盼望,假如没有我们努力的波浪助推着沿着抱负和盼望的方向前进,那么它将会把你的一生都化作泡影毫不留情地埋藏!6、梦中,是那绽放着思念的花,吐露着阵阵芳香;花中,是那充满着祝愿的梦,传递着悠悠问候,为劳碌了一天的你,消退疲乏,驱逐苦恼,带来欢乐。

7、早上好,一束阳光照在身,祝你每天都快乐,财神家中去,幻想变成真,今日中大奖,明天去上任,我对你的祝愿全都是真心。

8、不谈是非,不计有无,不论对错,不比贫富,不理进退,不露悲喜,不管闲忙,不恋名利,周末到,欢乐不分你我,闲适不避阴晴,愿你拘束任逍遥!9、生活难免会有磨难,遇事不要埋怨,无论何时,伴侣依旧陪伴,只要努力,幻想就会实现,愿你生活幸福,事事如愿!10、虽是有缘无份,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能在你的记忆中增加一份美妙的回忆,能通过此生的努力,修满来世的情份。

11、你虽然一片冰心,我也不会灰心,我已下定最大的决心、急躁,再加上当心、细心,丝毫不敢马虎。

捧着我真挚的心,盼望和你永结同心。

12、用阳光照射你,用香花温馨你;用好运装饰你,用微笑漂亮你;用美酒沉醉你,用幸福祝愿你。

伴侣,早安!13、忘不了,你喝酒时那份舒坦;舍不得,你对我说的字字句句;离不开,惦念你的那种感觉;放不下,曾经的回忆。

14、假如心倦了就找个时间休息,假如梦破了就找个机会修补。

夜静然,人释然才能好好的放松。

晚安!15、睁开眼睛,给你一个轻轻的祝愿,愿它每分每秒都带给你健康、好运和幸福。

高校短信文化建设途径探究

高校短信文化建设途径探究

高校短信文化建设途径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短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途径。

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阐述高校短信文化的概述和现状分析,明确了解高校短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后探讨了提升高校短信文化建设的策略,包括加强信息技术支持和提升文化传播效果等方面。

强调了高校短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引领高校短信文化建设走向更加健康发展的道路,为高校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校、短信文化、建设、途径、重要性、策略、研究、未来、结论、探究、现状、概述、高校短信、文化建设、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国内外对于高校短信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校短信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探索有效的建设途径和提升策略,从而为高校短信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为高校短信文化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短信文化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高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高校短信文化建设途径的探究,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内部信息传递和沟通,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增强校园文化建设。

研究高校短信文化建设途径也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信息传播特点和需求,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在当今信息流动迅速的社会环境下,加强高校短信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及时性,也能够促进高校内部各方面工作的协调与合作。

通过研究高校短信文化建设途径,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潜在机遇和发展潜力,为高校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探讨高校短信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对于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高校短信文化概述高校短信文化是指高校内部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通过短信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一种文化形式。

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和短信成本的降低,短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之一。

试论短信文化的特征

试论短信文化的特征

时 ”是 “ 雨 知 时 节 ” 的缩 用 ; “ 不 孝 , 父 不 慈 ” 是 对 [] 好 子 4 宋石 男 ,蒋 晓 丽 . 国近 代 报 纸发 展 滞 后 原 因新 论 [] 西 南民 族 中 J.
“ 慈 子 孝 ”的 拆 词 运 用 ; “ 由 自取 , 夫 妇 何 忧 ” 既 是 父 咎 两 个 熟 语 的联 合 运 用 , 又 是 对 “ 复 何 求 ” 的换 字 运 用 ; 夫 “ 能 通 神 ”则 是 对 “ 钱 能 使 鬼 推 磨 ” 的 概 括 运 用 … … 钱 有

达 平 凡 的欲 望 、 琐 碎 的情 感 、偏 激 的 言 论 、 浅 薄 的 思 考 。
种 新 的 文 化 形 态 —— 短 信 文 化 正 在 勃 然 兴 起 。 短 信 集 文 在 这 种 大 众 化 的 创 作 和 欣 赏 中 ,创 作 者 只 是 体 验 “ 手 写 我
字 、图片 、符 号、声音 于一身 ,是 一个兼融 并蓄的文化容 我 心 ” 的生 存 快 感 ,而 读 者 也 只 是 “ 眼 读 我 心 ” 地 去 体 我 器 。在 当今社 会 ,只要 具有一定 的信息表达 能力 ,拥有 一 验 、感受文字带来 的快乐。例如 :
部手 机,人人 都能成为信 息的生产者 、传播者和 获取者 。
大 众对 医院不 满 的普 遍情 绪 ,在 短信 中是这 样 表 达
由此 , 人 们 既 可 在 “ 息超 市 ”各 取 所 需 ,又 能 大 展 自身 的 : “ 信 医院四花 :排 队挂号 ,头 昏眼花 ; 医生诊断 ,天女 才 华 , 呈 现 出 创 作 与 欣 赏 互 动 交 流 的 新 格 局 , 从 而 为 文字 散花 ;药品收费,雾里看花;久治不愈 ,药费白花 ” 传 播 和 文 化 交流 开启 一 页 新 窗 。

短信文化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短信文化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短信文化,拇指一族早在我国流行起来。

来自百度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有41亿手机用户,中国占百分之十五,现在还在增长。

几乎现在的我们年轻人人手一部手机。

另外还有数据显示,在2008年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我国短信的发送量已经超过了170亿条。

解释的新朋友,还是偶遇旧识,上方都会留下电话电话,每逢节假日或者特殊的日子,我们总能收到形形色色的祝福短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小的乐趣。

短信文化在我国兴起的原因,从物质方面来说,是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那些少数人所拥有的奢侈品现在已经被大家所共有,记得我小时候见到的手机都是十分沉重,一个手机要1万多块钱,我打电话时还要双手托着,生怕一不小心掉了。

但是现在却大不一样,GSM网的完善以及运营商的强大,使得手机资费大幅减少,手机已经成为了大众化的工具,这是短信文化存在的物质前提。

另外现在的短信功能更加强大,人们可以用短信阅读新闻和小说,比以前的纸介质读物更加便利,而且现在出现的飞信,手机QQ,手机微波,从根源上说都是短信的延伸。

短信文化给人带来很多益处,人们可以打破空间上的限制来进行交流。

另外短信文化在我国呈现非常活跃的原因也有中国人性格方面的原因。

总体来讲中国人性格内敛,含蓄。

有些话直接表达起来可能会不好意思,于是短信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中国人讲究人际关系,联络感情。

所以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发条短信联络感情,省去了奔走的劳累。

甚至在中国由于短信的盛行,在运营商出现了短信产业。

有专业人士从事短信编写。

利用中国汉语的短小精悍和含义深层含义来编写短信,一些专业人士的经典短信,一个幽默风趣的“段子”总是会疯狂的散播一段时间,可以说一条小小的短信给我们的影响很大。

但是不得不说,短信文化在我们国家盛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广而不深。

而且是人际交往的淡薄,人们有时候往往愿意给别人发短信料条也不愿意开口与身边的人交谈。

另外有时一条短信的问候总是流于肤浅,总是没有现实当中的问候来的真是亲切,真实。

短信文化下的语言偏离现象

短信文化下的语言偏离现象

言 表 达 效 果 , 增 加 审 美 功 能 ; 而 负 偏 离 则 是 一 种 不 规 范 的 的 绿 意 。 若 脱 离 字 形 的 制 约 ,从 语 音 入 手 传 递 的 却 是 另 一 语 言 。应 用 王 希 杰 的 零 度 偏 离 理 论 来 研 究 短 信 语 境 中 的 语 幽默 诙 谐 的效 果 。如 :
汉 字 是 典 型 的 在 表 形 文 字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表 意 文
字 。短信是一 种无声 的语 言,正是利用 汉语字形 、音节特 有 任 何 差 别 ,所 以仅 仅 朗读 的 话 , 并 不 会造 成 例 ( ) 与例 1
1 反差 后 的 诙谐 效 果 。 这种 利 用 同音 置换 字 形 所带 来 的 点 ,在 7 个 汉 字 中 彰 显 字 形 艺 术 。汉 语 属 于 分 析 语 ( 叫 ( ), 0 又 发 展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这 不 是 从任 何 课 堂 上 学 到 的 , 言 利 用 网络 又 受 制 于 网络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有 意 或 是 无 意 地
的丰 富有 趣 。
华 ,去 其糟 粕 。语 言 也 是 一 种 体 系 , 它 需 要 不 断发 展 、 亢
网络 聊 天 介 于 口语 与 书 面 语 之 间 , 模 糊 了 口语 和 书 面 善。至于体系最终健全与否,还有待语言市场的优胜劣汰 。 语的 界限。网络聊天 的实时互动性 没有实现 口语交际那样 的强 烈 , 也 无 法 出 现 现 实 书 面 语 交 际所 具有 的 单 向 生 产 和 注
篱 语言 用 应 研究
短信’ 文化下的语言偏离现象
口张韶 磊 皇甫 贤昌
摘 要:随着科技 的进步,手机短信 由单纯的交流媒介演 变为 内涵丰富的文化 。本文从 民间短信入手,结合

短信文化流行原因的多维度分析——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短信文化流行原因的多维度分析——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另 外 , 对 面 对 面 的 交 流 方 式 而 言 . 流 者 可 获 得 较 多 的 时 相 交
Ku ko n ̄ 著 作 《 化 ・ 念 和 定义 的批 评 考 察 》 文 中 , lchh ) 文 概 一 曾 对 西 方 自 17 8 1年 至 15 9 1年期 间关 于文 化 的 10 多种 定 义 6
20 0 9年 2月
湖北 经 济 学院 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 u a u e iest fE o o c( ma ie n o il ce e s or l n 0 b iUnvri o c n misHu nt sa dS ca in e 1 y i S
F b2 o9 e o
行 的 遏 制 其 负 面 影 响 措施 的 关 键 . 文 在 对 大 学 短 信 文 化 进 本
德 国 学者 斯 普 兰 格 曾经 说 过 :在 人 的一 生 中.再 也 没 有 “ 像 青 年 时期 那 样 强 烈 地 渴 望被 理 解 的 时期 了 没 有 任 何 人 会
像 青 年 那 样 深 陷 于 孤 独 之 中 , 望 着 被 人 接 近 与理 解 : 有 任 渴 没
流途 径 。手 机 短 信 涵 盖 了文 字 、 片 、 声 等 多 种 形 式 。 以 图 铃 可 使 大学 生 的人 际交 往变 的丰 富多 彩 . 而且 “ 人— — 机 —— 人 ” 的 传 播 形 式 , 受 空 间距 离 的 限 制 , 而 更 加 自 由 和 无 拘 束 。 不 从

对 大 学 短 信文 化 的 界 定
界 定 短 信 文 化 , 先 要对 文 化 有 一 个认 识 。众 所 周 知 , 首 文 化 是 人 类 所 特 有 的 生 活 方 式 .对 其 内 涵 的 界 定 五花 八 门 . 美 国文化学家克罗伯 (。 ree1 和 克 拉 克 洪 ALK0b r Gl e y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信文化
班级:高一级十一班组长:何凤珍
组员:自己打
Page 1
短信的产生1992年,世界上第
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
成功,这位开了短信
文化的序幕。

我国是
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
的,使用短信的手机
用户逐年增多,随着
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
式到融声音、图片、
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
短信的进化,我国手
机短信用户在2002年
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短信的发展趋势
手机短信的兴起是与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的。

最初,手机还是一种奢侈性消费,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手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

据统计,至2002年,仅中国移动用户就已达到1亿多户。

在初期,手机的功能主要是作为移动的电话,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通话通讯用品,随着短信功能的开发,具有短信功能的手机才是一款完整意义上的手机。

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手机购买者在问过手机的价钱以后,紧跟的问题就是:这款手机能发中文短信吗?
短信与手机同步增长,手机用户中已经有大部分人收发过短信。

据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近期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

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曾经在网上有过调查:“过节了,你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问候他(她)”,结果发短信祝福占总数的67.1%。

通过手机短信相互问候已不鲜见,每到春节、情人节期间,中国移动每秒能处理470条短信的短信平台就被挤得水泄不通。

各国的短信文化
在世界任何地方,不管是和平的地区还是战乱动荡的地区,也依然有短信传达着思念。

无论在哪里,一个小小的手机都可以让你与世界相连,在这一点上,短信可能比网络更加富于活力。

就像网络改变了用户的生活方式一样,短信也正在悄然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方式:便捷、短小、快速、随时随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短信是如今大热的微博的前身,人们不再被长篇大论所束缚,简洁和高效取代了繁文缛节,我们确实可能因此减少了礼貌用语,但信息传达的范围却前所未有地深远。

美国的短信文化
青少年,确切来
说是大学之前的少年,
是发手机短信的主力
军,同时也是手机使
用的一大群体。

有一
家电信公司,曾经率
先推出过一种叫做
“我的朋友圈”的服
务,在寻常的手机计
划之外,允许用户选
择五个号码,可以和
他们进行无限制通话。

日本的短信文化•在日本的街头巷尾,尤其是各种电车、公交车的车厢
里,随处可见埋头于手机、手指翻飞的人群。

他们当
中既有上班族,也有学生妹,所做的事情就是一样:
发手机邮件。

•根据ComScore的调查报告,54%的日本人都会
用手机发邮件,甚至连最少使用该功能的家庭主妇,
在被问及时多数也选择了“必不可少”这一项。

•日本的手机邮件与国内通常所说的短信比较类似,
不过也有一定区别。

实际上日本手机本身也具有短信
功能,可以发送文字信息,但各家手机运营商之间常
常设有壁垒,跨网不能互相发送短信,就像早年的移
动与联通一样。

而随着3G手机系统的推广与普及,
上网功能变成了手机的必备项目,使用手机收发电子
邮件也就成为可能。

•这种邮件虽然与手机绑定,同时也需要依托于手
机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服务,不过在使用上与传统的电
子邮件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是从电脑上也可以向手机
地址发送邮件,更不用说不同运营商的手机之间,发
送和接受邮件当然更不是问题了。

谢谢观看
意大利:看不懂手机语言就out了
在意大利,家电普及率调查显示,电视机普及程度最高,有96.1%的家庭使用,紧随其后的就是手机,占90.7%。

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青少年手机用户增长迅速,2000年至2008年,11岁至17岁的青少年当中,使用手机的人数比例从55.6%上升至92%。

再细分,11至13岁的青少年手机使用比例从2000年的35.2%升至2008年的83.7%,而同期14至17岁的使用比例则从
70.4%升至97.8%。

对青少年使用手机功能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8%的人是仅限于使用电话功能,对于其他人而言,手机功能的使用偏好排名分别是发短信(占93.6%)、玩游戏(占50%)、手机叫醒(占47.3%)、变化手机铃声(占42.7%)、交换照片(占38.8%)、听音乐(占33.3%)、上网(占4.2%)等等。

阿富汗:“另类”的短信
阿富汗的短信,内容一般比较“单纯”。

之所以说比较单纯,是因为与中国短信差异比较大的是,阿富汗短信内容没有被一些商业团体“绑架”,没有为兜售商品或其他服务的广告短信,更没有垃圾短信,只有网络公司发布的信息:每次通话过后,均能收到来自通信公司的短信,告诉使用者卡里还剩多少钱。

总结
短信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文化功能,短信文化逐渐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短信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文化媒介,它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的到来。

短信这种书写,既不同于口语,又区别于网络符号。

短信媒介既和传统印刷媒介上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又有别于几近泛滥的网络页面。

“短信一族”每个人都在书写和阅读着他们之间能够迅速心领神会的东西,可能是文字,也可能只是几个标点符号的组合。

这是形式上的区别,在本质上,短信用有限的文字突出互通信息的本义,而舍弃了一切虚伪的客套与不着边际的迂回。

短信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短信文化则日益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交流习惯。

短信文化的流行也许并不单单是指一种文化现象的流行,它昭示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