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学科期中阶段质量监测试卷(完成时间:100分钟)一、古诗文(35分)(一)(13分)1.默写与运用(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2)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4)刚升入初三的小明同学在月考中发挥不好,伤心难过,他的好友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他要坚定理想和信念,积极乐观地面对中考。

(二)(2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卖炭翁①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②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岳阳楼记》(节选)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丙】①曾巩,字子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一、句子默写1.默写。

(1)千里莺啼绿映红,。

(《江南春》)(2),札札弄机杼。

(《迢迢牵牛星》)(3),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其一)》)(4)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小明在做题时绞尽脑汁也忍考不出答案,这时他的妈妈一句无心之语启发了他,让他解出了题目,这可真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二、对比阅读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心意)或异二者之为(或许)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睡着)是进亦忧,退亦忧(做官)C.故自号曰醉翁也(取号)往来而不绝者(断)D.野芳发而幽香(花香)伛偻提携(提拔)(2)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的画线句。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两个“忧”所指的对象依次是:、(各用一个字回答)。

(4)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为主,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

甲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太守(姓名)的政治思想。

三、课外阅读3.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墁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③之。

上海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上海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上海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默写 (共1题;共8分)1. (8分)(2015·襄阳) 古诗文默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

(李商隐《无题》)(2)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3)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________”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4)流淌的岁月,飞逝的千古,一种不朽的精神在不断被传送,那就是担当。

担当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A.________”(《行路难(其一)》)的豁达;担当是苏轼“B.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情;担当是文天祥“C.________?D.________”(《过零丁洋》)的舍身;担当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E.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情怀。

勇于担当,个人当进,国家当强。

二、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2分)2. (7分) (2017七下·京口月考) 下面是七年级某同学写的周记(片段),其中有错误,请按要求修改。

①七年级是初中打好基础的一年学习。

②我们要经受毅志力的考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而不至于老大徒伤悲。

③因为,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④而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句①中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删去________。

(2)句②中有一个别字,应该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3)句③中修饰语位置不当,应该把“________”和“________”互换。

(4)句④中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应该把________ 改为________。

3. (15分)综合性学习,按要求答题。

(1)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2023届上海市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上海市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上海市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2分)1.寄书长不达,。

(杜甫《月夜忆舍弟》)2.,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3.《水调歌头》中“,。

”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与祝福。

4.美丽的山村一片安宁静谧。

田间小路交错,耳边鸡鸣狗吠之声满盈,让我们不由得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5一10题(23分)【甲】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丁】天圣七年,仲淹拜右司谏。

岁大蝗旱,江、淮滋甚。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果乃复言之。

曰:”宫掖①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侧然,乃命仲淹安抚。

寻徙江、淮,所至开仓振之,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弊十事。

后,州大水,民田不得耕。

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

未就,徙杭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寻之。

—《宋史·范仲淹传》【注】①宫掖:宫廷。

②蠲:免除(租税、罚款等)。

③救弊:纠正弊端。

④未就:未完成。

5.【甲】诗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乙】【丙】两文的作者与另外六位散文家合称为“”。

(3分)6.解释加点词。

(4分)(1)寻徙江、淮()(2)寻之()7.翻译画线句。

(4分)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甲】【乙】【丙】的作者均遭受贬谪,但诗文中流露出的情思有所不同。

从【甲】诗的颈联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乙】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丙】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023届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一、句子默写1.默写(1)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2),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此地一为别,。

(《送友人》)(4),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5)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突出卖炭翁辛劳的诗句是“,。

”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调歌头(节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岳阳楼记(节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甲的作者是(人名),乙的作者是(人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甲】写出中秋月、的特点,这样的月亮在【乙】中被称为“”。

【甲】中“悲欢”一词与【乙】中“忧乐”一词意思相近,但具体含义并不相同:【甲】因而“欢”,又因而感到“悲”,表达的是个人的情感。

【乙】的“忧乐”则全因为,由此可见作者把作为自己的政治抱负。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花连布①,性质直,与人交,有肝胆。

少时读书,曾习《左传》,故于战法精妙。

值铜仁红苗杀官吏反,福康安以总督进剿,檄公随营。

素稔②公勇,令首先解永绥围。

公率百余骑长驱直入,破毁苗塞数十,苗人皆乌合众,未见大敌,大惊曰:“天人神兵至耶?何勇健乃尔?”因远相奔溃,永绥之围立解。

时公著豹皮战裙,故苗人呼为花老虎云。

福大军至,令公结一营当大营前御贼,悉以剿事委之。

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上期中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2.________________,鸣声上下。

(《醉翁亭记》)3.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进入初三后,小卢同学学习遇到了瓶颈,觉得自己无法考入理想学校了,情绪不免有些低落。

你可以用《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他展现自己的自信与乐观。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第5—9题(22分)【甲】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黄州快裁亭记(节选)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①,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②。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③,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2023届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一、句子默写1.默写与运用。

(1)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3)闲来垂钓碧溪上,。

(《行路难(其一)》)(4)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5)小文见小明因竞选班长失利而闷闷不乐,便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来劝导他从容面对个人得失。

二、对比阅读2.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注释]①鄙:指邻国。

(1)【甲】诗是作者感怀时代的之战而作。

(2)【乙】文作者是战国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3)解释【丙】文中加点的词。

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卒得反国(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对【丙】文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的君王终于胜利B.我们的君王圣明通达C.我的君王神通广大D.我们的君王聪明异常(6)宋昭公分析自己“出亡”的原因是“”,宋国此时的状况可用【乙】文中的句子“”来形容。

(7)联系【乙】【丙】两文,简要分析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外婆”改成“姥姥”,编改教材不必这么刻意赵清源①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第24课《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

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期中学业质量调研语文学科2023.10一、古诗文(25分)(一)默写与运用(8分)1.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2.,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3.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4.小语读到“月下飞天镜”时,想起了《岳阳楼记》中对月影的相似描写: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0题。

(17分)【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在儋耳①书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②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

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

”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注释】①儋耳:地名,今海南省儋县。

②芥:指小草。

5.三篇诗文的作者为同一人,应是北宋文学家(人名)。

(1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2分)(1)何时得出此岛耶()(2)少焉水涸()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

8.下列对【乙】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欣然”反衬作者因被贬谪而辗转难眠的抑郁心情。

B.“遂”隐含不假思索之意,表现文中两人志趣相投。

C.“亦”字表达了作者对“张怀民未寝”的惊讶之情。

D.“盖”字表明庭中所见皆是错觉,展现了惆怅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19分) (共3题;共19分)1. (13.0分) (2017七上·乐清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汉语谐音艺术的出现,除了跟汉语语音特点有关以外,还与汉族的民俗传统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中国人春节喜欢挂葫芦,不仅因其藤长子多,象征了多子多孙,还因为葫芦与“福禄”谐音;年画中通常会画一只喜鹊______(zhù)立于梅枝之上,谐音“喜上眉梢”;过年时,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碗,大人不会像平时那样责备惩______(jiè),反而会说一句“碎(岁)碎(岁)平安”……这些都体现出一种传统的民俗习惯:做事说话要多和好事好词关联,即使不同字也要争取谐音,祈求好运庇护,希冀将来能幸福成功、快乐平安。

又如,在中国文化里,有以虚为美、文贵曲折的传统,而谐音正好可以起到化直露为①、避粗俗成②的效果。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金圣叹含冤被斩,临终时对他的儿子说“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闻者皆为之落泪,知其用“莲”谐音“怜”,用“梨”谐音“离”,在内敛委婉地表达对儿子未来③命运的怜惜和对黑暗社会害其骨肉分离的愤慨。

这正是谐音与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的佐证。

(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惩(chéng)冀(yì)敛(liǎn)B . 惩(chéng)冀(jì)敛(liǎn)C . 惩(chěng)冀(yì)敛(liàn)D . 惩(chěng)冀(jì)敛(liàn)(2)依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音填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伫戒B . 贮戒C . 伫诫D . 贮诫(3)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③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①典雅②含蓄③惊慌失措B . ①典雅②含蓄③孤苦伶仃C . ①含蓄②典雅③惊慌失措D . ①含蓄②典雅③孤苦伶仃(4)借助文段中学到的知识判断,以下表述中不包含谐音文化的一项是()A . 三味书屋中挂着一幅画,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树下,暗指书中自有“福禄”。

B . 中国人年夜饭一定要有鱼,预示“年年有余”;喜欢数字“8”,而尽力回避数字“4”。

C . 俗语“矮子爬坡”说的是小个子一步步往高坡爬的情景,暗含“步步高升”的意思。

D . 过年时,很多人会在家里倒贴“福”字,表示福气已“到”,寄托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2. (3分) (2019九下·深圳开学考)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雨果,法国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羊脂球》。

B .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是条件复句。

C . 《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

D . 鲁迅先生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许多人,其中藤野先生、阿长、闰土、孔乙己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3. (3分)(2016·德州)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 . “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

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 . 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

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 . 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二、阅读(51分) (共6题;共51分)4. (8分) (2019九上·衢州期中) 阅读下面关于《艾青诗选》的思维导图,完成下面两小题。

(1)填入上图①②③④处正确的一组诗篇是()A . ①《我爱这土地》②《大堰河——我的保姆》③《鱼化石》④《礁石》B . ①《大堰河——我的保姆》②《我爱这土地》③《礁石》④《镜子》C . ①《大堰河——我的保姆》②《鱼化石》③《我爱这土地》④《礁石》D . ①《我爱这土地》②《大堰河——我的保姆》③《礁石》④《镜子》(2)随着时代的变化,艾青诗歌的风格也有所不同,请借助上面的思维导图,结合下面两首诗,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艾青诗歌风格的变化。

5. (4分)阅读《水浒》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话说当时A双手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

说时迟,那时快,他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1)这段这字中,A是(填人名),这段故事情节叫作(2)请叙述选段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50字左右)6. (12分)(2018·玉林)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后面小题刷子李冯骥才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①。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

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

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摇篮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

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

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

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

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

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

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②。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

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

最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但这是传说。

人信也不会全信。

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

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随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

到了那儿,刷子李跟随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

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

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有人说这蘸浆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似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③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

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④。

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妨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

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

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在骗自己。

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词语和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 . ①“硬碰硬”意思是以硬本领比高下,靠真本事吃饭,而不靠玩虚的,吃软的。

B . ②“响当当和当当响”变化中重复,意在强调在行当中特有绰号的崇高荣誉和声望。

C . ③句把刷子李刷墙的声音比喻成鼓点和琴音,通过写刷墙声音的美妙动听,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

D . ④句通过对曹小三的心理描写和对刷子李的贬损,无中生有,在文中制造转折与波澜,在真扬中假抑,在假抑中真扬,更突出了小说的表达效果。

(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 小说开头不直接写刷子李,而是用了不小的篇幅概述码头上的风俗与规矩,看似可有可无,其实并非离题的闲笔,既为下文作了铺垫,更为小说主题作出了暗示。

B . “一身黑”的穿着打扮,是刷子李显示自己刷墙技术的主要道具,也是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巧妙设计,看着可能缺乏美感,读着却能让人感受到人物的内在之美。

C . 小说结尾一句的意思是:曹小三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好师傅;他也是聪明的,能明白别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弄不明白的道理。

D . 小说以“刷子李”为题,既表明小说所写的主人公的身份,也含蓄地表达了“人要有两把刷子,才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主题(道理)。

手艺不是吹出来的,要从一撇一捺开始,好好学本事。

(3)下列对小说中人物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刷子李“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是在粉刷行业手有绝活的工匠。

他说的“好好学本事吧”体现了他的工匠精神,也是他能成为工匠的原因。

B . “曹小三”是刷子李的徒弟,是与刷子李形成对照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怀疑师傅,欺骗自己,作者表达了对他的否定与批评的态度。

C . “李善人”这个在文中未曾露面的人物也有明显的作用:他为刷子李显示派头、表现绝技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