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屏障功能评及其专业技术

合集下载

如何通过饮食调理改善肠道屏障功能

如何通过饮食调理改善肠道屏障功能

如何通过饮食调理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在我们的身体中,肠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肠道屏障功能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整体健康。

你可能会好奇,肠道屏障功能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道防线,阻挡着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同时允许有益的物质被吸收。

当这道防线出现问题时,各种健康问题可能就会接踵而至,比如消化不良、过敏反应、甚至是更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那么,如何才能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呢?饮食调理就是一个关键的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要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就像是肠道的“扫帚”,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清理肠道内的垃圾和毒素。

全谷物,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就是很好的膳食纤维来源。

蔬菜和水果也不能少,像芹菜、西兰花、苹果、香蕉等,它们富含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的体积,使其更容易排出体外,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

其次,发酵食品也是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好帮手”。

酸奶、泡菜、纳豆等发酵食品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

这些益生菌可以在肠道内定植,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肠道屏障功能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当肠道菌群失衡时,有害菌可能会增多,破坏肠道屏障。

优质蛋白质对于肠道健康同样不可或缺。

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包括肠道黏膜。

鸡肉、鱼肉、豆类、蛋类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不过,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选择清蒸、煮等健康的烹饪方法,避免过度加工和油炸。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脂肪的摄入。

选择健康的脂肪,如橄榄油、鱼油、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有助于减轻肠道炎症,维护肠道屏障的完整性。

相反,过多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如动物油、油炸食品中的脂肪,可能会增加肠道炎症的风险。

除了食物的种类,饮食的规律也非常重要。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可以让肠道有规律地工作,减轻肠道的负担。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卫生,避免食物受到污染,减少肠道感染的机会。

多喝水也是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重要一环。

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分析系统产品技术要求中生金域

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分析系统产品技术要求中生金域

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分析系统组成: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分析系统由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检测仪(以下简称检测仪)与肠道屏障功能生化分析终端(以下简称分析终端)构成。

其中检测仪由主控板、温控系统、光电颜色测量系统、微型热敏打印机、电源线和串口线组成;分析终端由电脑一体机、电源线、键盘和鼠标组成。

适用范围: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分析系统与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二胺氧化酶/乳酸/细菌内毒素联检试剂盒(酶法)配合使用,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体全血或血清中二胺氧化酶的活性,D-乳酸的浓度和细菌内毒素的活性。

1.1型号:JY-DLTJY:“金域”汉语拼音字首。

DLT:产品检测项英文名称缩写,"D"为“Diamine oxidase”(二胺氧化酶)缩写,“L”为“D Lactic acid”(D-乳酸)缩写,“T”为“Bacterial Endotoxin”(细菌内毒素)缩写。

1.2结构组成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分析系统(以下简称分析系统)由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检测仪(以下简称检测仪)与肠道屏障功能生化分析终端(以下简称分析终端)构成。

其中检测仪由主控板、温控系统、光电颜色测量系统、微型热敏打印机、电源线和串口线组成;分析终端由电脑一体机、电源线、键盘和鼠标组成。

2.1外观要求2.1.1分析系统面板上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标识准确、清晰、均匀、不得有划痕;2.1.2分析系统紧固件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2.1.3分析系统检测部分应平稳,不应卡住,键组回跳应灵活。

2.2功能分析系统至少需具有以下功能:2.2.1检测仪具有开机自检功能;2.2.2检测仪具有输入、显示及打印功能;2.2.3检测仪具有数据通讯功能;2.2.4检测仪具有颜色(R、G、B)识别检测功能;2.2.5分析终端具有样本输入、修改、保存、查询功能;2.2.6分析终端具有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综合分析的功能;2.3温度准确度与波动度温度偏移不超过±2.0℃,温度波动应不超过±1.0℃。

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相应的功能

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相应的功能

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相应的功能
肠黏膜屏障是由多种组织和细胞组成的结构,主要包括肠上皮细胞、肠黏液、肠道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等。

肠上皮细胞是肠道黏膜最外层的细胞,其表面有微绒毛和肠道壁基底膜,可以防止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此外,肠上皮细胞表面还有多种黏附蛋白和隐突蛋白等,能够形成紧密连接,防止有害物质通过间隙进入血液。

肠黏液是由肠道黏膜腺分泌而来的,主要成分是黏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黏蛋白可以形成粘稠物质,能够吸附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防止其进入肠黏膜屏障。

免疫球蛋白则可以识别和中和病原菌。

肠道免疫系统是肠黏膜屏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肠道固有淋巴组织、Peyer氏斑、肠道黏膜免疫细胞等。

它们可以识别和攻击病原菌、细菌等外来物质,保护肠道免受侵害。

肠道微生物群落是肠黏膜屏障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与宿主形成了共生关系。

它们可以占据肠道内存活空间,防止病原菌滋生。

同时,肠道微生物群落还可以产生有益代谢产物,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总之,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相应的功能是多种细胞和组织的协同作用,主要包括肠上皮细胞、肠黏液、肠道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等,旨在保护肠道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维持身体健康。

- 1 -。

肠屏障功能损伤机制

肠屏障功能损伤机制

肠屏障功能损伤机制肠屏障功能损伤是指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受到破坏,导致肠道内毒素、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和相关疾病。

本文将从肠道屏障的定义、结构、功能、损伤机制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防范肠屏障功能损伤。

首先,肠道屏障是人体消化系统中起到过滤、吸收和防御作用的重要屏障。

它由肠道黏膜、粘液层、肠道表面的上皮细胞和黏附在上皮细胞表面的细菌等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物理屏障,可以阻止大部分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的进入。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肠屏障功能可能会受损,导致肠道屏障破裂。

首先,不良饮食习惯,如高脂肪、高糖和低纤维摄入,会导致肠道黏膜炎症反应,损害屏障功能。

其次,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等药物也会对肠道屏障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压力、感染、炎症等情况也会引起肠道屏障的破裂。

这些因素单独或相互作用,都可能导致肠道屏障的破裂。

肠屏障功能损伤的后果严重。

一旦肠道屏障破裂,毒素、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就可以穿过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会导致慢性疲劳、精神压力增加、免疫功能下降、消化系统紊乱等一系列症状和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道过敏、肠道感染等。

为了保护肠屏障功能,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合理饮食非常重要。

摄入高纤维、低脂、低糖食物,增加益生菌摄入,可以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

其次,避免长期使用过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生素,以免对肠道屏障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压力管理和充足的睡眠也是保持肠屏障功能的关键。

最后,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消化道功能。

总之,肠屏障功能损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

了解肠屏障的结构、功能及损伤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饮食、药物的正确使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度的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肠屏障功能,维持身体健康。

肠结构与屏障功能课件

肠结构与屏障功能课件
02
肠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腹腔动 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为肠道提供 氧气和营养物质。
02
肠的生理功能
消化和吸收
消化
食物在肠道内经过物理和 化学分解,形成可被吸收 的小分子物质。
吸收
分解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肠 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供给全身使用。
消化酶
肠道分泌的消化酶有助于 食物的分解,而胃酸和胆 汁则对食物的消化起到促 进作用。
肠结构与屏障功能课件
• 肠的解剖结构 • 肠的生理功能 • 肠的屏障功能 • 肠屏障功能障碍 • 肠健康与疾病预防
01
肠的解剖结构
肠的组成
01
02
03
小肠
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 肠,主要负责食物的消化 和吸收。
大肠
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 主要功能是形成粪便和吸 收部分水分。
阑尾
位于盲肠的末端,是一个 退化的器官,具有一定的 免疫功能。
分泌和排泄
分泌
排便
肠道分泌的粘液、免疫细胞和激素等 物质,维护肠道健康。
规律的排便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预 防便秘和肠道疾病。
排泄
食物残渣和废物通过肠道排出体外, 形成粪便。
肠道微生物和免疫功能
肠道微生物
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 物,对肠道健康起到重
要作用。
免疫功能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 器官,能够抵御外来病
免疫屏障
免疫屏障是指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构成 的免疫系统,是肠道的重要防御机制 之一。
免疫屏障功能的正常运作需要良好的 肠黏膜结构和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环境 。
它能够通过产生免疫细胞和抗体,对 肠道内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行识别 、清除和记忆,防止它们侵入体内。
04
肠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开展临床意义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开展临床意义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开展临床意义郑佳扬(广州医科大)编著肠道是脏器中唯一腔道内有大量细菌滋生的器官,不仅是消化吸收器官,而且是集内分泌、免疫、屏障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器官。

生理条件下,肠道在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又能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抑制于肠道内,阻止细菌及毒素不侵入血液及组织中,不引起疾病,这有赖于肠道的屏障功能的完整。

当肠黏膜屏障损伤时,肠道中的微生物和内毒素等便可突破肠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引起细菌内毒素移位,促进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甚至发展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Carrico(1986年)等人提出“肠道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启动器官”,Wilmore(1988年)也提出在创伤、手术后患者“肠道是应激的中心器官”。

近30年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了以上观点,并明确了肠屏障损害在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

所以说“肠道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启动器官,而阻断肠源性感染是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近年来平均每年由于肠屏障功能障碍引起的脓毒症和脓毒症相关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约为10万人,占多脏器功能衰竭总发生率的42%,在我国,2003~2006年平均每年由肠屏障功能障碍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占其总发生率的40.5%,病死率为67%(张淑文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 19: 2-6.)。

2012年,我国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超过1000万,病死率是发达国家的1倍以上。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有学者提出肠道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环节和核心器官。

现已明确,创伤、休克、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重大疾病可造成肠道缺血缺氧,导致肠道黏液、细菌、肠道淋巴液成分和肠粘膜紧密连接分子的改变,造成了肠道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的损害,在此基础上,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入血,造成过度的炎症反应和远隔脏器功能损害,其共同的病理生理路径为“肠屏障损害-过度炎症反应/肠源性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前言人体肠道内栖息着大量的正常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和宿主形成了共生关系。

正常情况下并不损害机体继康,这完全依赖于机体完整的肠道粘膜屏障功能。

肠道粘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四部分组成,这些功能分别有相应的结构基础,是防止肠道内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人机体内环境,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道重要屏障。

以上任何一方面损害均可能造成细菌及内毒素易位。

1. 肠道屏障的构成肠道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可将肠腔与机体内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

肠道屏障包括机械、化学、生物及免疫屏障。

1.1 机械屏障由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等构成,肠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等组成,细胞间连接有紧密连接、缝隙连接、黏附连接及桥粒连接等,尤以紧密连接最为重要。

紧密连接主要由紧密连接蛋白组成,包括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家族、带状闭合蛋白(zonula occludens,ZO)家族、连接黏附分子(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JAM)等。

广义的机械屏障还包括肠道的运动功能,肠道的运动使细菌不能在局部肠黏膜长时间滞留,起到肠道自洁作用。

吸收细胞侧面和质膜在近肠腔侧与相邻的细胞连接形成紧密连接复合体,只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水溶性物质有选择性通过。

潘氏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细菌的能力,并可分泌溶菌酶、天然抗生素肽、人类防御素5和人类防御素6,在抑制细菌移位、防治肠源性感染方面日益受到重视。

杯状细胞分泌粘液糖蛋白,可阻抑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和有害物质对上皮细胞的损害。

并可包裹细菌;还与病原微生物竞争抑制肠上皮细胞上的粘附素受体,抑制病菌在肠道的粘附定植从而可预防小肠细菌过度增生和肠源性感染。

1.2 化学屏障由胃肠道分泌的胃酸、胆汁、各种消化酶、溶菌酶、粘多糖、糖蛋白和糖脂等化学物质构成了肠道的化学屏障。

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再认识

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再认识

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
机械屏障损伤:
肠粘膜缺血、缺氧
应 激 状 态 血管通透性增加 粘膜上皮水肿 上皮细胞膜及细胞 间连接断裂 细胞坏死或凋亡 肠通透 性增加
创伤早期肠粘膜机械屏障损伤因素
肠道有效循环 血量不足
肠道抗原递呈 细胞激活,释 放炎症介质、 细胞因子
机械屏 障损伤
肠粘膜上皮 细胞摄取和 利用氧的能 力降低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 13(15): 2223-2228
间充质干细胞(MSC)
国内研究发现,腹腔内注射异体MSC可抑制急性胰腺炎 后促炎因子水平,减轻肠黏膜损伤
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12): 951-955
胃液细菌定植情况
Clinical Nutrition. 2005, (24): 211–219
对危重患者效果如何?
肠道通透性 内毒素水平
IL-6水平
Clinical Nutrition. 2005, (24): 211–219
益生菌对肠道的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在外科手术患 者的肠道粘膜固有层内并没有发现免疫细胞的增多。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3, 68(9):1045–1056
年龄对肠粘膜的影响
老年狒狒结肠的电阻下 降,通透性增加; 老年狒狒结肠组织中的 TNF-γ、IL-6、IL-1β水 平显著升高。 研究结果提示:老年是肠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3, 68(9):1045–1056
血液净化使SAP 患者肠道的丝状 肌动蛋白的重排 减弱,即改善了 细胞支架的不稳 定性,利于维持 肠粘膜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