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合集下载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课件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课件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屏障的概念 正常肠道屏障的组成及功能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防治原则
学习交流PPT
1
肠道屏障的概念
肠道是机体与外界直接发生联系的组织 之一。肠道不断地遭受各种抗原刺激物(如 食物蛋白、细菌及其降解物等)的损伤,所 以肠道既有超强的抗损伤能力,又有阻碍各 种有害物质进入机体的机能。我们将肠道的 这种屏障作用称为肠道屏障(gut barrier)。
学习交流PPT
10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
来源:主要来源于固有层的浆细胞,少部分来 自血清。
结构: SIgA是复合物,由一个分子IgA二聚体、 一分子分泌片段和一个J链组成。
学习交流PPT
11
结构
学习交流PPT
12
功能
1、阻止病原微生物粘附于黏膜上皮细胞; 2、调理吞噬作用(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3、中和病毒及毒素; 4、与溶菌酶、补体共同起作用-溶解细菌; 5、免疫损伤作用:在某些病理情况下,SIgA
学习交流PPT
8
免疫屏障
组成 肠相关淋巴组织及肠黏膜表面 的主要体液免疫成分—分泌型 免疫球蛋白。
功能 对黏膜表面的抗原具有摄取、 处理、呈递作用 。
学习交流PPT
9
肠相关淋巴组织
肠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肠相关淋巴组织 包括:peyer斑、肠系膜淋巴结、浆细胞、B细胞和T 辅助淋巴细胞。 peyer斑表面覆有一层经过特殊分化 的膜细胞-M细胞, M细胞在摄取和处理肠腔内的细 菌抗原后将其传递给下层的淋巴细胞,促使后者分化 为T、B淋巴细胞。
学习交流PPT
24
肠黏膜营养缺乏的原因
外伤、感染、疲劳等严重应激状态下,肠道 粘膜上皮细胞内Gln很快耗竭。当肠道缺乏食物、 消化液等刺激或缺乏Gln时,肠道粘膜萎缩、绒 毛变稀、变短甚至脱落,隐窝变浅,肠粘膜通透 性增加,肠道免疫功能受损。

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对机体的影响

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对机体的影响
T e g s o n e t a mn o a a r r d su ci n a d b c e i o n oo i t u lc t n c n c u e h a t i t si l r n e s lb ri y f n t n a tra r e d tx n r so a i a a s e o a o
R7 5 2
细菌 ;
内毒 素 ; 移 化
A 文章 编号 : 1 【】 6 6 2 1 ) 0 0 0 — 4 0)一3 0 ( 0 0 l — 9 8 0 (
中 圈分 类号 :
文献标志码 :
Efe t o sr i e tna uc s lba re ysunci n and ba t ra o n t i r nso a i n Oi ts ue nd f c fga t O nts i lm o a r ir d f to c e i r e do ox n t a l c to l is s a
og n ra s
HU N ogk n ( e a m n o ei r s Te Fr fl t o il K n i e i o ee A G Y n-u D pr et f P da i , h itAf i e H s t , u mn M dc C lg , t tc s i ad pa g l a l
( C i e it 2 1 ,S 1 )9 8 9 1 _ l P d r 0 0 2 (O .0 - 1 ) , n a ,
e d tx n; n oo i ta so ai n rnlc t o

个 生理性组合 的肠菌 群对机体 是有益 的 ,
弱 ,肠 上皮 细 胞 损 伤 ,通 透性 增 加 ,肠 黏膜 屏 障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开展临床意义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开展临床意义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开展临床意义郑佳扬(广州医科大)编著肠道是脏器中唯一腔道内有大量细菌滋生的器官,不仅是消化吸收器官,而且是集内分泌、免疫、屏障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器官。

生理条件下,肠道在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又能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抑制于肠道内,阻止细菌及毒素不侵入血液及组织中,不引起疾病,这有赖于肠道的屏障功能的完整。

当肠黏膜屏障损伤时,肠道中的微生物和内毒素等便可突破肠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引起细菌内毒素移位,促进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甚至发展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Carrico(1986年)等人提出“肠道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启动器官”,Wilmore(1988年)也提出在创伤、手术后患者“肠道是应激的中心器官”。

近30年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了以上观点,并明确了肠屏障损害在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

所以说“肠道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启动器官,而阻断肠源性感染是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近年来平均每年由于肠屏障功能障碍引起的脓毒症和脓毒症相关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约为10万人,占多脏器功能衰竭总发生率的42%,在我国,2003~2006年平均每年由肠屏障功能障碍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占其总发生率的40.5%,病死率为67%(张淑文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 19: 2-6.)。

2012年,我国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超过1000万,病死率是发达国家的1倍以上。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有学者提出肠道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环节和核心器官。

现已明确,创伤、休克、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重大疾病可造成肠道缺血缺氧,导致肠道黏液、细菌、肠道淋巴液成分和肠粘膜紧密连接分子的改变,造成了肠道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的损害,在此基础上,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入血,造成过度的炎症反应和远隔脏器功能损害,其共同的病理生理路径为“肠屏障损害-过度炎症反应/肠源性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前言人体肠道内栖息着大量的正常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和宿主形成了共生关系。

正常情况下并不损害机体继康,这完全依赖于机体完整的肠道粘膜屏障功能。

肠道粘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四部分组成,这些功能分别有相应的结构基础,是防止肠道内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人机体内环境,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道重要屏障。

以上任何一方面损害均可能造成细菌及内毒素易位。

1. 肠道屏障的构成肠道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可将肠腔与机体内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

肠道屏障包括机械、化学、生物及免疫屏障。

1.1 机械屏障由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等构成,肠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等组成,细胞间连接有紧密连接、缝隙连接、黏附连接及桥粒连接等,尤以紧密连接最为重要。

紧密连接主要由紧密连接蛋白组成,包括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家族、带状闭合蛋白(zonula occludens,ZO)家族、连接黏附分子(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JAM)等。

广义的机械屏障还包括肠道的运动功能,肠道的运动使细菌不能在局部肠黏膜长时间滞留,起到肠道自洁作用。

吸收细胞侧面和质膜在近肠腔侧与相邻的细胞连接形成紧密连接复合体,只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水溶性物质有选择性通过。

潘氏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细菌的能力,并可分泌溶菌酶、天然抗生素肽、人类防御素5和人类防御素6,在抑制细菌移位、防治肠源性感染方面日益受到重视。

杯状细胞分泌粘液糖蛋白,可阻抑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和有害物质对上皮细胞的损害。

并可包裹细菌;还与病原微生物竞争抑制肠上皮细胞上的粘附素受体,抑制病菌在肠道的粘附定植从而可预防小肠细菌过度增生和肠源性感染。

1.2 化学屏障由胃肠道分泌的胃酸、胆汁、各种消化酶、溶菌酶、粘多糖、糖蛋白和糖脂等化学物质构成了肠道的化学屏障。

第十八章胃肠道功能障碍-思考题答案

第十八章胃肠道功能障碍-思考题答案

第十八章胃肠道功能障碍思考题答案陈思锋一、名词解释1.致病因素通过损害胃肠道结构和调节机制,引起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排泄、屏障和分泌功能中的一种或多种功能异常。

2.指消化道内的食物营养成分不能被有效地转变为可被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的物质,包括对食物的物理和化学处理过程障碍。

3.摄入或消化作用形成的小分子物质、水、电解质通过上皮细胞或者上皮细胞间隙,被血管和淋巴管转运进入机体的过程发生异常。

4.胃肠道的机械、生物、化学及免疫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胃肠道的自我修复、抗损伤以及阻碍各种未经消化的或者有害物质的进入机体的能力下降的现象。

5.各种原因引起正常菌群的定植性、繁殖性、排他性作用减弱,导致外籍菌的增殖和入侵,称为肠道生物屏障功能障碍。

6.因肠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细胞等肠内固有淋巴组织受损导致的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者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产生减少所致的免疫力下降称为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障碍。

7.指即使在空腹状态下,机体显然需要营养时也无摄食欲望的一种情况。

8.指将胃及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向通过口腔排出体外,常伴有唾液分泌增多、心律紊乱以及排便。

9.肠管蠕动增快而引起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有脓血相杂者,称为腹泻。

10.摄入高渗性物质过多、摄入可在胃肠内被分解为高渗但是不能被胃肠吸收的物质或者某些负责降解高渗性物质的酶缺乏所引起腹泻。

11.神经、血液和胃肠源性因素引起胃肠外分泌液过多导致的腹泻.12.胃肠机械屏障被破坏,液体从创面渗出到胃肠腔所致的腹泻。

13.胃肠不能有效地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成分、微生物以及从肝胆来的代谢产物和重金属排出到下一段胃肠道或者体外的现象。

二、A型题1.C2.B3. D4. B5. A6. C7. D8. D9. D10. A11. E12. E13. E14. C15. D16. E17. E19. E19. D20. E21. D三、X型题1.ABCDE2.ABCDE3. ABD4. ABCDE5. ABCDE6. ABCD7. ABCE8. ABDE9. AB四、简答题1. 肌源性因素,神经源性因素,体液因素,机械因素。

肠道屏障功能评价及其技术课件

肠道屏障功能评价及其技术课件

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检测肠道内蛋白质的表达和修饰,评估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例如,质谱分析可以检测肠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修饰,从而评估肠道屏障功能的蛋白质调控。
04
肠道屏障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是IB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心理治疗
除了饮食和补充益生菌、益生元外,适当的有氧运动、戒烟、控制饮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维护肠道屏障功能。
生活方式调整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深入探索肠道屏障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深入研究肠道屏障功能的分子机制
研究肠道微生物组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为开发新的干预手段提供依据。
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使肠道内的气体、液体和细菌等物质进入血液,引发一系列症状。
肠道屏障功能的评价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IBS与其他器质性肠病,为治疗提供依据。
05
肠道屏障功能改善策略
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维护肠道健康,改善肠道屏障功能。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控制脂肪摄入
适量摄入蛋概述肠道屏障功能评价方法肠道屏障功能评价新技术肠道屏障功能与疾病的关系肠道屏障功能改善策略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contents
目录
01
肠道屏障功能概述
肠道屏障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能够防止病原体和毒素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保障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肠道内细菌和毒素的入侵,引发感染、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肠道屏障是指肠道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形成的阻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的屏障。
肠道黏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和黏液层组成,能够阻止病原体和毒素的入侵。

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对机体的影响

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对机体的影响

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对机体的影响黄永坤【摘要】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肠道细菌和(或)内毒素移位,会导致机体不同的病症和内源性感染等,给临床医师对疾病的防治带来了难以预料的挑战.文章通过对胃肠黏膜屏障及其障碍、胃肠黏膜屏障与肠道细菌和(或)内毒素移位以及肠道内毒素移位对机体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使临床医师对疾病病理生理和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关信息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在临床工作中对遇到的临床问题会有更深和更广的理解和思考.【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0(028)010【总页数】4页(P908-911)【关键词】胃肠黏膜屏障;细菌;内毒素;移位【作者】黄永坤【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云南昆明,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一个生理性组合的肠菌群对机体是有益的,而病理性组合的肠菌群对机体不利。

在病理因素影响下,紊乱的肠道细菌和毒素可直接损伤肠黏膜,使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如内毒素会移位,细菌或毒素移位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关系是相互的,其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重要影响。

因此临床医师准确和客观地评估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肠道细菌和(或)内毒素移位,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胃肠黏膜屏障及其障碍胃肠道不仅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它还是脏器中唯一腔道内有大量细菌滋生的器官,是机体最大的细菌和毒素库。

生理条件下由于肠黏膜起着屏障功能,能阻止细菌及毒素侵入血液及组织中,以免引起疾病。

胃肠道因其血流供应、组织结构、组织酶及细胞分布特点,在炎症、缺氧等刺激下,当机体应激反应过度或失调时,胃肠道运动功能减弱,肠上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肠黏膜屏障破坏,导致寄生于肠道内的微生物和(或)内毒素通过某种途径越过肠黏膜屏障,侵入正常情况下为无菌的肠道以外的组织,如肠壁浆膜、肠系膜淋巴结、门静脉以及其他远处器官,结果可能引发肠源性感染,并且触发SIRS,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的发生,甚至死亡[1-4]。

多脏器功能衰竭

多脏器功能衰竭
70年代:损伤→感染→全身性感染→MOF 90 年 代 : 损 伤 → 机 体 应 激 反 应 →SIRS→MODS→ MOF 目前:损伤→机体应激反应→ SIRS/CARS失衡→MODS → MOF
MODS的发生率不断增长
各种生命支持措施改善,危重病人存活时间延
长,有更多的机会暴露在更复杂的致病因素的 影响之下,如感染。
中度功能障碍
腹部高度胀气;肠鸣音接近消失
衰竭
麻痹性肠梗阻;应激性溃疡出血(一项即可确 诊)
凝血机能
轻度功能障碍
血小板计数<100×109/L;纤维蛋白原正常;PT及 APTT正常 中度功能障碍 血小板计数<100×109/L;纤维蛋白原2.0-4.0g/ L; PT及APTT比正常值延长≤3s;优球蛋白溶解实验 >2h;全身出血不明显 衰竭 血小板计数<100×109/L;纤维蛋白原2.0<g/L;PT 及APTT比正常值延长>3s;优球蛋白溶解实验<2h; 全身出血明显
MODS预后评价
Marshall评价系统(1995)
分值
脏器系统
0 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 (PaO2/FiO2) 血清肌酐浓度(CRE,μmol/L) 血清胆红素浓度 (BIL,μmol/L) 压 力 调 整 的 心 率 ( PAHR, 次 /min) ≥40.0 ≤100 ≤20 ≤10.0 1 30.1~4 0.0 101~2 00 21~60 10.1~1 5.0 81~12 0 13~14 2 20.1~3 0.0 201~3 50 61~12 0 15.1~2 0.0 3 10.1~2 0.0 351~5 00 121~2 40 20.1~3 0.0 4 ≤10.0 >500 >240 >3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肠道屏障的组成及功能
肠道屏 障主要由机械屏障、生物 屏障、化学屏障及免疫屏障组成。由于 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防御功能,使机体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从而维持了机体 的正常生命活动。
机械屏障
组成 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侧 面的细胞连接、上皮基膜及上皮表面 的菌膜 。 功能 防止肠腔的大分子物质向肠壁 渗透、肠壁固有层的物质进入肠腔。
肿、糜烂、溃疡和出血,破坏肠黏膜屏障。其
作用机制可能与内毒素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产生、释放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及
白介素等细胞因子有关。
肠黏膜营养缺乏
谷氨酰胺( Gln )的作用 谷氨酰胺是肠道粘膜细胞代谢必需的营养 物质,对维持肠道粘膜上皮结构的完整性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肠黏膜营养缺乏的原因
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免疫相关性疾病
继发性免疫缺陷
肠道的免疫相关性疾病
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 免疫器官。在肠道内,除了特异性细胞介导的 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外,还有非特异性免 疫机制,是宿主对抗肠腔中大量致病性物质的 第一防线,维持着机体的稳态。当这些免疫功 能障碍时,如下所列的肠道免疫相关性疾病, 由于肠道的免疫屏障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 发生。
钙超载的作用
1、线粒体功能损伤 2、激活多种酶 3、促进自由基生成
白细胞介导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1)微血管内血液流变学改变 机械阻塞作用 2)微血管口径的改变 3)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引发水肿,其机制可 能与白细胞释放的某些炎症介质有关
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是G-细菌胞壁的脂多糖部分,其致 病作用与类脂A有关。内毒素可引起 肠黏膜水
作用原理
SIgA通过结合细菌将肠道细菌聚集起来,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刺激肠粘液的分泌以 及加速粘液在黏膜表面的移动,这将有助于 排泄肠道中细菌和毒素(肠道中60-80%的 G—杆菌被SIgA包裹)。
对机体的影响
细菌移位
内毒素血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ocation)
主要的肠道免疫相关性疾病
疾病
α -重链病 谷蛋白过敏性肠炎 Whipple氏病 肉芽肿性肠炎
免疫缺陷类型
单株浆细胞过度增生,仅能制造不完整的 α -重链,无轻链,无完整的IgA 选择性IgA缺陷 T细胞和吞噬细胞缺陷 T细胞和吞噬细胞缺陷
继发性免疫缺陷
休克、烧伤、感染及创伤等因素可破坏肠 道免疫屏障,主要表现为:肠壁组织中浆细胞 数量减少,SIgA含量减少。其原因可能与上述 因素所致糖皮质激应激性升高有关。
检测DAO的意义
肠组织缺血、缺氧或营养障碍会引 起肠粘膜DAO活性下降,继而导致血浆 DAO活性下降。但肠粘膜遭到严重损伤时, 由于上皮破坏,致DAO大量释放入血,反 可引起血中DAO活性一过性增高。
二胺氧化酶的检测方法


人二胺氧化酶(DAO)ELISA试剂盒 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其它相关液体 中二胺氧化酶(DAO)含量。标本放于-20℃保存, 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分光光度法,酶反应体系包括底物戊二胺,催化 酶二胺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邻联二茴香胺 和磷酸盐缓冲盐溶液,反应体系pH为7.2,反应 温度为37℃,检测波长460nm。
防治原则
营养支持 正确选择营养方式,在胃肠道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 恢复饮食,并且注意补充足够的谷氨酰胺。 合理应用抗菌素 在应用抗菌素做预防性治疗时,所需药物抗菌 谱要广、剂量要充足、应用时间要短,同时要 注意对肠道厌氧菌的保护。 免疫调理 细胞的吞噬功能及促进特异性抗体的形成,起保护肠 道屏障功能的作用。 改善肠道血液循环 对于休克患者应加强治疗恢复循环系统的功 能。迅速、足量地补充血容量和配合使用血 管活性药物,可能改善肠道微循环的功能和 适度提高血压。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屏障的概念 正常肠道屏障的组成及功能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防治原则
肠道屏障的概念
肠道是机体与外界直接发生联系的组织 之一。肠道不断地遭受各种抗原刺激物(如 食物蛋白、细菌及其降解物等)的损伤,所 以肠道既有超强的抗损伤能力,又有阻碍各 种有害物质进入机体的机能。我们将肠道的 这种屏障作用称为肠道屏障(gut barrier)。
免疫屏障
组成 肠相关淋巴组织及肠黏膜表面 的主要体液免疫成分—分泌型 免疫球蛋白。 对黏膜表面的抗原具有摄取、 处理、呈递作用 。
功能
肠相关淋巴组织
肠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肠相关淋巴组织 包括:peyer斑、肠系膜淋巴结、浆细胞、B细胞和T 辅助淋巴细胞。 peyer斑表面覆有一层经过特殊分化 的膜细胞-M细胞, M细胞在摄取和处理肠腔内的细 菌抗原后将其传递给下层的淋巴细胞,促使后者分化 为T、B淋巴细胞。
肠道化学屏障功能障碍
长期禁食或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因胃肠 道处于无负荷状态,使胃酸、胆汁、溶菌酶、 粘多糖、水解酶等物质减少,部分病人由于持 续胃肠吸引也可使其大量丢失,导致肠道化学
屏障破坏,引起化学杀菌作用减弱,从而促进
外籍菌的优势繁殖。
肠道生物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细菌在肠腔内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生物 屏障,深层菌紧贴肠腔黏膜,比较稳定,被称 为膜菌群,主要为厌氧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 表层多为大肠杆菌和肠球菌,被称为腔菌群, 这些细菌相互之间构成复杂的生态平衡,防止 致病菌在肠黏膜定植。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 生素、肠动力障碍或免疫力低下等均可破坏正 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Hale Waihona Puke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的主要作用
肠黏膜表面主要的体液免疫成分是SIgA,它是 机体内分泌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SIgA在肠黏膜表 面的主要作用为:抑制肠道中细菌吸附到肠黏膜上 皮细胞表面并阻止其在肠黏膜表面定植,中和肠道 中的毒素和抑制抗原的吸收。肠道细菌吸附到肠黏 膜上皮细胞表面涉及非特异性的疏水功能和受体结 合过程,SIgA能干扰这一作用。
外伤、感染、疲劳等严重应激状态下,肠道 粘膜上皮细胞内Gln很快耗竭。当肠道缺乏食物、 消化液等刺激或缺乏Gln时,肠道粘膜萎缩、绒 毛变稀、变短甚至脱落,隐窝变浅,肠粘膜通透 性增加,肠道免疫功能受损。
Gln的保护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肠外途径提供Gln均可 有效地防止肠道粘膜萎缩,保持正常肠道粘 膜重量、结构及蛋白质含量,增强肠道细胞 活性,改善肠道免疫功能,减少肠道细菌及 内毒素的易位。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
来源:主要来源于固有层的浆细胞,少部分来 自血清。 结构: SIgA是复合物,由一个分子IgA二聚体、 一分子分泌片段和一个J链组成。
结 构
功 能
1、阻止病原微生物粘附于黏膜上皮细胞; 2、调理吞噬作用(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3、中和病毒及毒素; 4、与溶菌酶、补体共同起作用-溶解细菌; 5、免疫损伤作用:在某些病理情况下,SIgA 作为自身抗体参与肠道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的病理损伤作用。
肠道细菌
正常机体的肠道内栖居着大量细菌,至少在400 种以上,占大便湿重的20~30%其中绝大部分是厌 氧菌,超过需氧菌的1000倍。正常情况下,正常菌 群之间保持着相当稳定的比例关系。肠道常驻菌与 宿主的微空间结构,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的微生态系统,它们与肠道粘膜结合、或粘附、或 嵌合,形成有一定规律的膜菌群构成了生物屏障。


存在于上皮细胞上的肠道细菌特异性受体 使定植于肠内的常驻菌有序地嵌入上皮细胞 间,构成有层次的菌膜结构,能有效地阻止 细菌穿透粘膜进入深部组织。
化学屏障
组成 胃酸、胆汁、溶菌酶、粘多糖、 水解酶等。 功能 灭活病原微生物;润滑作用以 保护肠黏膜免受物理化学损伤 。
生物屏障
组成 厌氧菌、需氧菌与兼性厌氧菌, 绝大多数都是厌氧菌。 功能 具有定植性、繁殖性、排他性 以防止外籍菌侵入和定植;增 强免疫;营养作用 。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自由基的作用 钙超载 白细胞的作用
自由基的作用
1)脂质过氧化增强损伤生物膜 改变膜的结构,降低 膜的流动性,使膜受体、膜蛋白酶、离子通道和膜 转运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膜的通透性增加,酶活性 降低等。 2) 引起细胞内Ca2+超载 使膜的液态性和流动性减弱, 通透性增强,细胞外Ca2+内流;Na+泵活性降低,使 细胞内Na+升高,Na+-Ca2+交换增强,使胞内Ca2+增多。 钙泵活性降低,肌浆中过多的Ca2+不能泵出。 3) 破坏核酸及染色体
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蛋白酶、氧自由基等,造成肠黏膜
损伤。 其特征为广泛的上皮与绒毛分离,上皮坏死,固有 层破坏,出血及溃疡形成。从而导致肠道的机械屏障破 坏,通透性增高,使大分子物质及细菌等得以通过。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组织缺血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它既可以是局部 的,也可以全身性的,最根本的治疗措施是及时恢复血 液灌注。多数情况下,缺血组织器官得到重新灌注后, 其功能可以恢复,损伤的结构得到修复。但是在有些时 候,缺血后再灌注不但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 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这种现象称 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简称再灌注损伤。
概念: 正常肠道中的常驻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穿过肠道屏障,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脏器和 血流,成为内源性感染源。这种肠内细菌向 肠外组织迁移的现象,称为细菌移位。
细菌移位的方式
细菌可能通过肠上皮细胞的胞吞作用,
再通过胞吐作用传递给吞噬细胞,并被转 移到肠系膜淋巴结。当肠道机械屏障功能 障碍时,细菌也可作为潜在的感染源直接 进入组织。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肠道机械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化学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生物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机械屏障功能障碍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毒素血症 肠黏膜营养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