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 胀1

合集下载

胆囊炎的中医辨证施治

胆囊炎的中医辨证施治

胆囊炎的中医辨证施治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炎合并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慢性胆囊炎合并胆道收缩功能不良以及胆囊炎合并胆石症后胆囊切除术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多样,以右胁胀痛、口苦、善太息、多伴有胃脘胀痛、嗳气等为主,中医称之胆胀病。

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的《灵柩?胀论》中就有记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此病当根据患者情绪障碍,心理因素、体质的强弱、病机的虚实,阴阳的区别以及临床表现的不同,辨政施治,不可一见B超诊断胆囊炎,就给患者口服苦寒败胃的消炎利胆药。

现根据个人临床辨治胆囊炎的粗浅体会,叙述如下:1.肝胆气滞治当疏肝利胆,调畅气机。

此治见于一些轻度胆囊炎或症状较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

症见:右上腹胀痛,连及右肩,平素性情急躁,遇怒加重,不能忍耐,语音高亢,独断专行,喛气频作,胸闷善太息,舌苔薄白,脉弦大,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四磨饮加减。

常用药物:炒柴胡,枳壳,白芍,陈皮,香附,川芎,沉香,木香。

气郁甚者,如苏梗,青皮,郁金;大便干燥者,加大黄,槟椰;口苦心烦者加黄芩,山栀;喛气呕吐者,加代赭石,制半夏;伴有胆结石者,加鸡内金,金钱草,海金砂。

对此类患者除口服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将心中的苦闷诉说出来,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嘱患者调节情绪,使其身心处于健康状态。

2.气滞血瘀宜利胆通络,活血化瘀。

症见右上腹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暗晦,口干口苦,或口干涑水不欲下咽,舌质紫暗,边有紫点或瘀斑脉弦细涩,方选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

常用药物:炒柴胡、枳壳、白芍、赤芍、甘草、五灵脂、生薄黄。

若血瘀较甚加制香附、丹参、乳制香、制没药、郁金;口苦,心烦者,加大黄、龙胆草;恶心呕吐者,加制半夏、竹茹。

3.肝胆湿热当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症见右上腹胀满疼痛,阵阵加剧,胸闷纳呆,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者,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干结,或者见黄疸,或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腻。

此类患者大多应酬过多,烟酒、油腻食物过度,此证相当于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方选大柴胡汤加减。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可明确诊断。
02
胆胀(胆囊炎)的中医护理理念及原则
中医护理理念
整体观念
胆胀病机的传变与整体有关,因 此,在护理时需要从整体出发,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 、生活环境等方面,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
调整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阴阳平衡是健 康的根本,胆胀的发生与体内阴 阳失衡有关。因此,在护理过程 中需要关注阴阳平衡,调整机体 内部环境的平衡状态。
扶正祛邪
胆胀后期正气亏损,邪气稽留, 需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在护 理过程中应注重扶正祛邪,促进 机体恢复健康。
中医护理原则
辨证施护
胆胀患者个体差异较大,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采 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做到辨证施护,针对性强。
用药护理
中医治疗胆胀多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方法,在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综合调理
胆胀患者多有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 因素,需要综合调理患者的饮食、起居、情志等 方面,促进机体康复。
健康指导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正确认识疾病、预 防疾病复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帮助 患者全面康复。
03
胆胀(胆囊炎)的中医护理措施
生活起居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 、舒适,避免噪音 干扰。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程,胆胀可分为急性胆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化学性刺激、胰液反流、高血脂等。
发病机制
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胰液反流和高血脂等因素导致胆囊内压力升高,引 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胆胀(胆囊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胆囊肿大怎么回事

胆囊肿大怎么回事

胆囊肿大怎么回事
一、胆囊肿大怎么回事二、胆囊肿大的治疗方法三、胆囊肿大的检查
胆囊肿大怎么回事1、胆囊肿大怎么回事
1.1、胆汁滞留这是引起急性胆囊炎的一个先驱的、基本的因素。

1.2、细菌感染引起急性胆囊炎的细菌大约70%为大肠埃希杆菌,其他的有克雷白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链球菌,还有肺炎球菌等。

约50%急性胆囊炎病人胆汁细菌培养阳性。

细菌入侵的路径一般多经胆汁或淋巴管,有时也可以经肠道逆行入胆道或血源性播散。

总之,细菌到达胆囊的路径很多。

1.3、其他原因临床上有少数病例既无胆汁滞留亦无细菌感染而为其他的原因。

主要见于创伤和胰液反流。

创伤包括外科手术、灼伤等可导致急性胆囊炎。

在创伤时,由于疼痛、发热、脱水、情绪紧张等可使胆汁黏稠度增加,排空减慢。

此外,当胰、胆管共通管梗阻时,反流胰液中的胰蛋白酶被胆汁激活,与胆汁酸结合,也可激活磷酸脂酶,使卵磷脂转为溶血卵磷脂,这两者作用于胆囊壁,产生损害。

2、胆囊肿大的临床表现
压迫症状:囊肿压迫胃部患者不敢正常进食或饱餐,挤压心脏时可以出现心衰,有的病人因为肝左叶囊肿,挤压到心脏。

每天必须吸氧,而且因为心衰,两年没有下床。

经过治疗后病人能够下地行走,再不用吸氧。

肝区疼痛:肝囊肿患者可以出现肝区疼痛,腹胀,有时囊肿突然增大或继发感染,可以突然腹痛加剧,或发烧。

有时上腹部可触及包块,有的病人出现腹痛,呕吐,黄疸。

恶心、呕吐:当囊肿过大时,可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右上腹不适。

粤语词语发音学

粤语词语发音学

第48课【ong】讲 gong2 演讲jin2 讲野je5 讲大话daai6 waa6苍 cong1 苍白baak6 苍山saan1 苍井空zing2 hung1棠 tong4 海棠hoi2 海棠花faa1 梁笑棠 loeng4 siu3浪 long6 浪子zi2 浪花faa1 浪荡dong6旁 pong4 旁人jan4 旁边bin1 身旁san1帮 bong1 帮手sau2 帮衬can3 帮忙mong4网 mong5 上网soeng5 网络lok6 网球kau4访 fong2 采访coi2 访问man6 探访taam3第49课【ung】忠 zung1 忠诚sing4 忠实sat6 忠心sam1冲 cung1 冲锋fung1 冲凉loeng4 冲开一切hoi1 jat1 cai3 雄 hung4 英雄 jing1 雄伟wai5 大雄daai6碰 pung3 碰撞zong6 碰头tau4 碰壁bik1红 hung4 红色sik1 红遍pin3 走红zau2送 sung3 送礼lai5 送别bit6 相送soeng1从 cung4 从来loi 从今gam1 随从ceoi4容 jung4 容易ji6 容纳naap6 包容baau1(*^__^*) 嘻嘻……第52课【aam】胆 daam2 够胆gau3 胆识sik1 胆囊nong4 惨 caam2 好惨hou2 悲惨bei1 惨淡daam6 咸 haam4 咸湿sap1 咸蛋daan2 碧咸bik1 谈 taam4 谈话waa6 交谈gaau1 谈情cing4 南 naam4 南方fong1 华南waa4 江南gong1 减 gaam2 减肥fei4 减退teoi3 减法 faat3 参 caam1 参加gaa1 参谋mau4 参选syun2衫 saam1 洗衫sai2 底衫dai2 着衫zoek6 (*^__^*) 嘻嘻……(有录用)1.银包入面嘅钱用晒唔紧要,去搵自动提款机喇。

急性胆囊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胆囊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胆囊炎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胆囊炎症状,尤其是急性胆囊炎的早期症状,急性胆囊炎有什么表现?得了急性胆囊炎会怎样?以及急性胆囊炎有哪些并发病症,急性胆囊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急性胆囊炎常见症状:发烧、腹痛、右背部痛、腹胀、胆囊触痛征、胆绞痛、恶心、小指指甲有凹陷*一、症状:1.突发性右上腹持续性绞痛,向右肩胛下区放射,伴有恶心,呕吐。

2.发冷,发热,纳差,腹胀。

3.10%病人可有轻度黄疸。

4.过去曾有类似病史,脂餐饮食易诱发,胆囊结石引起者,夜间发病为一特点。

5.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或反跳痛,莫菲(Murphy)征阳性,30%-50%病人可触及肿大胆囊有压痛。

*二、诊断:对有右上腹突发性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体检右上腹压痛和肌卫,Murphy征阳性,白细胞计数增高,B超示胆囊壁水肿,即可确诊为本病,如以往有胆绞痛病史,则诊断更可肯定。

需要指出的是,15%~20%的病例其临床表现较轻,或症状发生后随即有所缓解,但实际病情仍在进展时,可增加诊断上的困难。

十二指肠引流试验对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帮助不大,反而会促使胆囊收缩而加重腹痛,引起胆石嵌顿,故在病程急性期,十二指肠引流应视为禁忌。

*以上是对于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急性胆囊炎并发症,急性胆囊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急性胆囊炎常见并发症:胆汁性腹膜炎、胆结石、低钠血症、营养不良、腹泻、胆道出血、肠梗阻*一、并发症:1.急性气肿性胆囊炎: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炎,主要是厌氧菌群中以产气荚膜梭菌造成的感染,往往合并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等造成混合感染,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急性胆囊炎发展到一定程度,胆囊内积脓,胆囊壁缺血坏死,这不仅造成组织内氧分压降低,厌氧菌易于滋生,而且各种细菌不断产生气体,继而向胆囊周围扩散,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胆囊内脓性胆汁刺激胆囊黏膜,释放溶菌体酶,造成胆囊黏膜进一步受损的炎症反应,同时磷酸酯酶A也可促进胆汁中的卵磷脂转化为溶血卵磷脂,促进黏膜溶血,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牛胆囊炎(胆胀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牛胆囊炎(胆胀症)

患牛瘤 胃液及尿液 p H值均小于 5 。根据
临床和实验室检 验 , 病牛诊断为牛瘤 胃酸中毒。 51 停 止饲喂精 饲料 . 52 冲 . 洗 反 复清洗 1 。 0次
瘤 胃内氢离子异常增加 , 坏 了瘤 胃微 生物群落 , 破 并损 伤 了 口o I 3 9J 1 _0.∞ / . 1 s∽Z.西 I 0 . . -∞ 0 . . 1 ● 0I 0 . 将 胃导管插 入瘤 胃内,用 1 a C %N H O 注射液 胃粘膜 , 引起瘤 胃酸中毒。同时瘤 胃渗透压增高 , 大量水分进 入瘤 胃, 1 0 一 一 辽宁 省 瓦房店 市动 物疫病防控 中心, 瓦房店 使机体脱水。 1 ∞ o
诊 断治 疗 过 程 报 告 如 下 。
N HC a O 注射液 2 0 m ; 0 0 L 应用 复方 氯化钠注射液 4 0 mL 5 00 ,%的葡 萄 糖 注 射 液 10 mL加 入盐 酸 消旋 00 山莨 岩碱 注射 液 (5 — )0 m , 6 4 24 0 g 1 次性静注。( ) 2 肌注 06 . g的维生 素 B , 静 注 1 %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1 0 60 ,0 氯 化 钙 注 射 液 0 mL 1%
草 食 动 物
20 0 9年 5月 1 曰清 晨 , 房 店市 某 牛 场 饲 养 的公 牛 出 7 瓦
5 对症 治疗 . 3
() 1 静脉注射 5 %
现 以肌 肉震颤 、 胃胀满 、 瘤 排稀便为主症 的一种疾病 , 经过临 床检查 、 剖检变化和实 验室诊 断确诊为 牛瘤 胃酸 中毒 , 现将
公牛死亡 。
54 预 防继发 感染 .
可静 注硫酸
2 临 床 症 状
庆大霉素 1 0万 I 6 u,氢化 可的松 10 L 葡 萄 糖 盐 水 注 射 液 0m ,

秫米疑辨

秫米疑辨
子。山东、 及东北各地都有 种植 。甘 、 寒。人 胃、 河北 微 大肠经 。治 胃气 不和 、 [ ] 《 9 新华字典> 商务印书馆,97 . 18 .
. 商务印书 夜不得眠、 胃弱久泻。煎服:5— O克 《 1 3 新华字典》 粘高粱, 秫、 可以做烧酒。 [O 《 1 ] 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有的地区就指高粱。× ×秸( 米、 高粱杆) 现代汉语词典>, , 。《 秫 高粱( 多指 馆 ,90 18 . 粘高粱) 辞海 》 、 。《 秫 即粘高 粱 。多用 以酿酒 。《 文 、 部>: 秫 , 之 粘 [ 1 《 说 禾 “ 稷 1 ] 辞海》 上海辞 书出版社 , 9 ,. . 1 59 9
脾胃和、 其人 即可安睡” 。 千古名 方, 时至今 日, l 而 该方 临床应用者越来 越少 。非 ” 因其药 简单平 常” 而不 阴阳通 、 后学赘言再述 , 笔者原籍沧州, 敝邑地处城之东隅, 涉临渤海, 其处多盐碱 用, 然秫米者 , 也?某 些 典集 和 医家各 执 已见 , 何米 各说 其是 , 后 学疑 惑 难 使
者” 。参见“ ” 稷 , 稷 。“ 中国古老 的食 用作 物 。①黍 的一个变种 , 一般常指杆 上 [2 《 1 ] 康熙字典) 解放前版本. .
之粘者为黍, 粟之粘者为秫、 粳之粘者为糯。秫, ” 时珍1 :秫字篆文, 5“ ] 象其禾体 [ ] 李顺保, 4 主编. 中药别名速查大辞典) 学苑出版社, 9 ,. < . 1 73 9 柔弱之形, 俗呼糯粟是矣。北人呼为黄糯, 亦日黄米。治肺疟、 及阳盛阴虚, 夜 [ ] 《 5 本草纲目 . > 人民卫生出版社,93 1. 18 ,1 不得眠, 及食鹅鸭成症, 妊娠下黄汁” 灵枢经》 。( 歧伯治阳盛阴虚, 夜不得瞑, [ ] 《 6 医学衷中参西录> 河北人民出版社,94 1. . 17 ,1 半夏汤中用之, 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 则阳不盛矣。《 中医大辞典》 [ ] 《 7 瘟病条辨> 人民卫生出版社,979 . 19 ,. 云: 秫米, 名医别录》 出《 。又名小米、 糯秫、 糯粟、 黄米。为禾本科植物粟 的种 [ ] < 8 灵枢经) 人民卫生出版社,934 . 16 ,.

胆 胀1

胆  胀1

营血热盛 气阴耗竭 由厥致脱
(五)病理性质初起属实,日久虚实夹杂
气滞
病初
湿热 瘀血
阻滞胆腑,通降失司——实
砂石
日久,病邪伤正
肝肾阴虚 脾肾阳虚
兼有郁滞——虚实夹杂
诊断要点
1.以右胁胀痛,脘腹胀满,善太息,口 苦,恶心嗳气为主症。 2.起病缓慢,多反复发作,病发多有诱 因,如饱餐油腻、恼怒、劳累等,好发 年龄多在四十岁以上。
(三)虚证辨阴虚阳虚 阴虚——右胁隐隐灼痛,口燥咽干,心烦意乱; 阳虚——右胁隐痛,时作时止,气短乏力,畏寒肢冷。
二、治疗原则
疏肝利胆 和降通腑
实——泻中通降 虚——补中寓通
三、证治分类
证型
主症 临 床 表 兼症 现
苔脉
病机
治法
例方
常用药
胆胀证治—1
肝胆气郁证
气滞血瘀证
胆腑郁热证
右 胁胀 痛, 连 及右肩,遇怒 加重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饮食偏嗜
甘肥油腻 炙煿醇酒
脾胃失健
气机壅塞,土壅木郁 积湿生热,内蕴肝胆
肝胆失疏
(二)情志失调 忧思郁怒——肝气郁结——胆失通降 (三)外邪侵袭 外感湿热——邪郁少阳——肝胆失疏 (四)胆石阻滞 蛔虫、胆石——内踞胆腑,阻塞胆道——气机不通
二、病机
(一)病位在胆,与肝胃关系密切
太息。” (二)《伤寒论》提出辨治方药
“柴胡证仍在,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与大 柴胡汤下之则愈。”
“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三)后世续有发展
1.明秦景明《症因脉治》:“胆胀者,柴胡清肝饮。” 2.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载有胆胀医案。
[讨论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胆 热 扰 心 ; 2.郁 热 伤 津 ; 3.湿 热 中 阻
证型
主症

床 表
兼症

苔脉
病机
治法
例方
常用药
加减
胆胀证治—2
肝胆湿热证
阴虚郁滞证
右胁胀满疼 痛,恶心呕吐
胸闷纳 苦心烦 粘滞不 见黄疸
呆 ,口 ,大 便 爽 ,或
舌 红苔 黄腻 , 脉弦滑
右 胁 隐 痛 ,有 灼热感
口 燥 咽 干 ,急 躁 易 怒 ,胸 中 烦 热 ,头 晕 目 眩
1.病位在胆 胆居于右胁,为六腑之首,又属“中清之腑”。储存、
排泄胆汁,其气以通降为顺。协助肝之疏泄。 气滞、湿热、瘀血、砂石——阻滞胆腑,通降失常,
不通则痛——胆胀。 2.与肝有关
肝胆同居胁下,胆附于肝,互相络属,互为表里。肝之 疏泄有助胆汁的分泌、贮藏和排泄,肝之疏泄失司,胆汁 排泄不利,胆失通降——胆胀。 3.与胃有关
嗳气吞酸
干口苦
苔 薄 白 ,脉 弦
肝郁气滞 胆腑不通 疏肝利胆 理气通降
柴胡疏肝散
柴 胡 .白 芍 .川 芎 .枳 壳 .香 附 .陈 皮 .郁 金 .木 香
舌质紫暗有瘀 斑 ,脉 弦 细 涩
气滞血瘀 阻于胆腑 利胆通络 活血化瘀 四逆散合 失笑散
柴 胡 .赤 芍 .枳 实 .五 灵 脂 .蒲 黄 .郁 金 .川 楝 子 .玄 胡
胆胀 胁痛 胃痛 真心痛
部位 右胁 两胁 上 窝处 腹部近心胸膺.心前区
性质 胀痛 胀痛或刺痛 不定 刺痛、绞痛
兼症 口苦嗳气
不定
食欲不振,胸胸闷、心慌、 脘痞满 肢冷
二、有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1.胆囊炎 2.胆石症 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一)辨虚实 实:病程短,起病急,右胁胀痛、刺痛或灼痛,无正虚之征; 虚:病程长,起病缓,右胁隐痛,绵绵不休,伴正虚之征。
胆胀
[概说] 一、概念
胆胀是指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所引起的以右 胁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胆——胆腑,即胆囊,为六腑之一,又属 奇恒之腑,其气 Nhomakorabea通降为顺。
胀——疼痛、胀痛。 1.临床特征:右上腹胀满疼痛,或伴恶心、 嗳气、腹胀、口苦、善太息等。 2.发病特点:病程长,反复发作。
二、沿革
(一)《内经》首载病名并描述其症状 《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
1.气 血 不 足 ; 2.阳 虚 气 滞 ; 3.结 石 内 阻
四、其它疗法
1.单方成药 2.针灸
[转归予后]
一、本病预后一般良好,但易反复 发作; 二、少数患者因湿热瘀血阻于胆腑, 化火酿毒,可出现变证,如出血、积聚 等,甚则可致厥脱之证,预后不良。
[预防调摄]
一、饮食调摄:以清淡为宜,忌暴饮暴 食、膏粱厚味、辛辣烟酒及贪凉饮冷。
二、治疗原则
疏肝利胆 和降通腑
实——泻中通降 虚——补中寓通
三、证治分类
证型
主症 临 床 表 兼症 现
苔脉 病机 治法 例方
常用药
加减
胆胀证治—1
肝胆气郁证
气滞血瘀证
右 胁 胀 痛 ,连 及 右 肩 ,遇 怒 加重
右 胁 刺 痛 ,痛 有定处而拒按
胸 闷 ,善 太 息 , 面 色 晦 暗 , 口
1.腑 气 不 通 ; 2.气 郁 化 热 ; 3.肝 气 犯 胃
1.兼 有 郁 热 ; 2.胆 胃 气 逆 ; 3.气 滞 腹 胀
胆腑郁热证
右 胁 灼 痛 ,口 苦咽干
面 红 目 赤 ,便 秘 溲 赤 ,心 烦 失眠 舌 红 苔 黄 ,脉 弦数
热郁胆腑 通降失司 清泻肝胆 解郁止痛
清胆汤
大 黄 .栀 子 .黄 连 .柴 胡 .黄 芩 .蒲 公 英 .郁 金 .木 香 .枳 壳
1.虚 火 扰 心 ; 2.阴 虚 内 热 ; 3.气 滞 较 甚
阳虚郁滞证
右 胁 隐 痛 ,时 作时止
脘 腹 胀 满 ,呕 吐 痰 涎 ,畏 寒 肢 冷 ,气 短 乏 力
舌淡苔白, 脉弱无力
阳气虚弱 肝胆失疏
温阳益气 调肝利胆
理中汤
党 参 .白 术 .茯 苓 .干 姜 .附 子 .柴 胡 .白 芍 .木 香 .半 夏 .陈 皮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湿热壅阻 肝胆不利
肝阴不足 胆腑气郁
清热利湿 疏肝利胆
茵陈蒿汤 大柴胡汤
滋阴清热 疏利肝胆
一贯煎
茵 陈 .栀 子 .大 黄 .柴 胡 .黄 芩 .半 夏 .郁 金 .枳 实
生 地 .沙 参 .麦 冬 .当 归 .杞 子 .川 楝 .为 白 芍 .郁 金 .木 香
1.湿 邪 偏 重 ; 2.湿 热 下 注 ; 3.兼 见 胆 石
太息。” (二)《伤寒论》提出辨治方药
“柴胡证仍在,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与大 柴胡汤下之则愈。”
“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三)后世续有发展
1.明秦景明《症因脉治》:“胆胀者,柴胡清肝饮。” 2.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载有胆胀医案。
[讨论范围]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以右胁胀 痛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饮食偏嗜
甘肥油腻 炙煿醇酒
脾胃失健
气机壅塞,土壅木郁 积湿生热,内蕴肝胆
肝胆失疏
(二)情志失调 忧思郁怒——肝气郁结——胆失通降
(三)外邪侵袭 外感湿热——邪郁少阳——肝胆失疏
(四)胆石阻滞 蛔虫、胆石——内踞胆腑,阻塞胆道——气机不通
二、病机
(一)病位在胆,与肝胃关系密切
(二)实证辨气滞、血瘀、湿热、砂石 气滞——右胁胀痛,连及肩背,遇怒加重,胸闷脘胀; 血瘀——右胁刺痛,固定不移,痛处拒按,舌紫; 湿热——右胁胀满,灼热疼痛,口干口苦,呕恶,苔黄腻; 砂石——右胁疼痛如绞,阵发加剧,牵及右肩背。
(三)虚证辨阴虚阳虚 阴虚——右胁隐隐灼痛,口燥咽干,心烦意乱; 阳虚——右胁隐痛,时作时止,气短乏力,畏寒肢冷。
胃与胆同属六腑,胃气通降有助胆之通降,胆汁下行。 胃气不降——胆腑气机失畅,通降不利——胆胀
诊断要点
1.以右胁胀痛,脘腹胀满,善太息,口 苦,恶心嗳气为主症。 2.起病缓慢,多反复发作,病发多有诱 因,如饱餐油腻、恼怒、劳累等,好发 年龄多在四十岁以上。
[鉴别诊断]
一、与胁痛、胃痛、真心痛鉴别
二、保持精神愉快,养活情志刺激。 三、注意劳逸结合。
[结语]
一、内容提要 二、临证要点 1.本病属慢性疾患,具有反复发作的 特点,疗程宜长。 2.胆腑以通降为顺; 3.胆石阻滞者,宜利胆排石化石; 4.注意辨病,防止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