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鉴别诊断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该病的确切发病率尚难以统计,约占胆道手术例数的10%左右。
引起急性胆囊炎的原因有:1.胆囊管梗阻 90%由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引起机械性梗阻所致,胆囊内的胆汁浓缩刺激胆囊壁,加上胆囊腔内压力增高,胆囊壁受压而致组织坏死、坏疽甚至穿孔。
2.细菌感染 包括血源性、肝源性感染及上行性感染(主要由蛔虫携带肠内细菌引起,可导致胆道梗阻与胆囊发炎)。
3.胰液返流、胆汁成分改变、胆囊供血不足、创伤、精神因素等 均可影响胆囊的舒缩等生理功能。
病理表现为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气肿性4种类型。
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压痛、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白细胞数增高。
本病属中医胁痛、疸胀、黄疸等病范畴。
】诊断】【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1)疼痛:为最重要症状。
常突然发作,表现为剧烈疼痛或全腹痛。
开始时疼痛局限于上腹剑突下,较轻,呈持续性,以后疼痛逐渐加重。
转至右上腹部,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如绞痛状,但和绞痛不尽相同,症状从不完全缓解,对解痉剂亦无良好反应。
诱发因素与进食有关,特别是在进高脂餐后。
疼痛有时发生在夜间入睡之后,其原因是仰卧时,结石易滑入胆囊管形成嵌顿。
如结石在嵌顿部松动滑脱,梗阻解除,疼痛可立即减轻或消失。
这是结石梗阻疼痛的特点,疼痛可向右肩部和右肩胛下角等处放射,在较少情况下,亦有向左肩放射者。
如疼痛较剧,呼吸可受限制,变浅变快。
(2)恶心呕吐:为常见症状,见于85%~90%的患者,多因结石或蛔虫阻塞胆囊管或胆总管扩张所致。
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3)畏寒、寒战、发热:常见寒战、发热,其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有关。
轻型病例常有畏寒和低热。
重型病例(急性化脓性坏疽型者)则可有寒战和高热,体温可达39℃ 以上,并可出现谵妄,甚至休克。
(4)黄疸:较少见,一般程度较轻,主要因胆总管结石、炎症、水肿、Oddi氏括约肌痉挛或并发胆管炎、胰腺炎所致。
2.体征(1)压痛、肌卫:右上腹有压痛伴右季肋部叩击痛、局部肌肉强直时,须考虑有胆囊坏死及穿孔的可能。
小儿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小儿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导读: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acutecholecystitisandcholangitis)在小儿比较少见偶有伴发胆石症者(小儿更罕见)。
……
症状
一般根据上腹痛及右上腹压痛的病史及体征,诊断并不困难。
在以中毒性休克情况下来就医的患儿,也要考虑到有本症的可能。
结合症状、体征和病程发展迅速,伴有精神不好、谵妄、神志模糊或昏迷等症状,可以作出诊断。
有腹腔渗液的,可做腹腔穿刺,如抽出绿色渗液则可确诊为胆汁性腹膜炎。
发病常较急骤,多于发病后天内就诊。
以腹痛、高热塞战为主要症状,偶有黄疸。
上腹疼呈持续或间断性钝痛、胀痛或剧烈绞痛。
常伴有恶心、呕吐。
高热可引起惊厥,或精神不好、谵妄、昏迷等症状。
黄疸较轻时间短暂。
体格检查呈急性病容,体温可持续在38.5℃以上,最高可
达41℃,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及腹肌紧张,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个别严重病例以中毒性休克为主要表现经治疗后始出现腹胀、全腹紧张及压痛等腹膜炎体征。
末梢血象白细胞数增高,并可有中性白细胞数增多,核左移及中毒颗粒。
鉴别诊断
胆囊炎应与传染性肝炎相鉴别。
后者肝脏肿大,白细胞数可不增高且有肝功能减退现象。
急性胆囊炎,胆管炎伴发腹膜炎时,应与其它原因所致腹膜为如阑尾炎、胰腺炎及消化道穿孔(倄搼諡谣銏反輖如伤寒肠穿孔)侊捊讥誘鞔咰亦蘩祹等症相鉴别。
除一般病史、体征及X线检查外,超声波可测知胆囊大小及囊壁是事粗糙增厚,腹穿刺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急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

急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
*导读: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大多都能明确。
但需与以下疾病
进行鉴别: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和右心衰竭等疾病。
……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
根据典型症状、体征、B型
超声波、X线,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大多都能明确。
但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和右心衰竭等疾病,一般经过有关的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格检查,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青年女性患者应与Fitz-Hugh-Curtis综合征相鉴别,这是由
于急性输卵管炎所伴发的肝周围炎,可有右上腹部疼痛,易误诊为急性胆囊炎:如妇科检查发现附件有压痛,宫颈涂片可见淋球菌或沙眼包涵体可资鉴别。
如鉴别有困难则可进行腹腔镜检查,本病可见肝包膜表面有特殊的琴弦状粘连带。
第1页。
胆囊炎的临床诊断

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概述胆囊炎是指胆囊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于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炎。
临床诊断胆囊炎需要综合考虑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
本文将介绍胆囊炎的临床诊断要点。
病史患者病史对于胆囊炎的诊断非常重要。
询问患者有无胆结石病史、胆囊炎发作史、饮食习惯等信息,有助于确定诊断。
症状1.腹痛:胆囊炎的主要症状之一。
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痛,疼痛呈阵发性,可伴有恶心、呕吐。
2.发热:在急性胆囊炎时常伴有发热现象,体温可升高。
3.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体征1.腹部压痛:医师在腹部特定位置轻压时患者会感到疼痛,这是胆囊炎的常见体征之一。
2.胆囊区叩击痛:在右下肋下脐中线处叩击时,患者可能会有疼痛反应。
3.Murphys征阳性:医师在右下肋脐中线处按压时,患者呼气时出现剧痛,吸气时呼痛消失。
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急性胆囊炎时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
2.彩超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胆囊炎的主要检查方法,可明确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等改变。
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于部分病例可以通过MRCP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诊断注意事项1.临床医生应当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诊胆囊炎。
2.与其他腹部疾病鉴别诊断,如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等。
结语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科学合理地进行病因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仔细观察病史、症状、体征,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以帮助患者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
急性胆囊炎鉴别诊断

急性胆囊炎首次病程录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可有较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多有节律性,季节性,与进食有关,制酸剂可缓解,多易并发出血。
该患者有相似症状,可行胃镜检查明确。
2.急性胰腺炎可出现发热、中上腹痛,可向背部呈带状发射,取弯腰抱膝位可减轻,同时有恶心呕吐及腹胀,常有大量饮酒及暴饮暴食的诱因,血尿淀粉酶有显著升高,血糖可升高,上腹CT可有胰腺炎表现。
患者目前病情与之不符,暂不考虑。
急性胆囊炎主治医师查房1.肠梗阻可出现腹痛,反复恶心呕吐,呕吐常为隔夜食物,常有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查体可见肠型,可查CT明确。
该患者症状体征与之不符,CT 未见扩张的肠管及气液平,故不考虑该诊断。
2.消化道肿瘤肿瘤坏死时可有周围炎症反应,出现腹泻,多伴有腹痛,粘液血便,有大便性状、习惯改变史,此外可有乏力纳差、消瘦。
血肿瘤标志物常升高,肠镜+活检多可明确诊断。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腹痛为其主诉,需警惕,进一步查血肿瘤标志物、腹部影像学检查除外,目前依据不足。
急性胆囊炎主任医生查房1.急性胰腺炎可出现发热、中上腹痛,可向背部呈带状发射,取弯腰抱膝位可减轻,同时有恶心呕吐及腹胀,常有大量饮酒及暴饮暴食的诱因,血尿淀粉酶有显著升高,血糖可升高,上腹CT可有胰腺炎表现。
患者目前病情与之不符,暂不考虑。
2.肠梗阻可出现腹痛,反复恶心呕吐,呕吐常为隔夜食物,常有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查体可见肠型,可查CT明确。
该患者症状体征与之不符,CT 未见扩张的肠管及气液平,故不考虑该诊断。
3.消化道肿瘤肿瘤坏死时可有周围炎症反应,出现腹泻,多伴有腹痛,粘液血便,有大便性状、习惯改变史,此外可有乏力纳差、消瘦。
血肿瘤标志物常升高,肠镜+活检多可明确诊断。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腹痛为其主诉,需警惕,进一步查血肿瘤标志物、腹部影像学检查除外,目前依据不足。
急性胆囊炎及其并发症的CT表现

急性胆囊炎及其并发症的CT表现发表时间:2013-02-21T09:24:50.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胡启鸿[导读] CT诊断急性胆囊炎时应当谨慎,必要时可进一步行腹部超声检查。
CT有相对低的阳性预测值以及相对高的阴性预测值。
胡启鸿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安徽马鞍山 243000)【摘要】CT诊断急性胆囊炎时应当谨慎,必要时可进一步行腹部超声检查。
CT有相对低的阳性预测值以及相对高的阴性预测值。
急性胆囊炎的典型CT表现包括:胆囊扩大,胆囊壁增厚,粘膜强化增加,胆囊周围脂肪变性,胆结石,和反应性充血导致胆囊窝的肝实质强化增加。
急性胆囊炎并发症的特征性的CT表现,包括:坏疽,穿孔,脓肿形成,腔内出血,以及胆囊壁积气。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 CT表现综述【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130-01对于急性右上腹疼痛患者,医生往往要考虑胆囊疾病,近期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表明:如果缺少相关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或实验室结果都不足以诊断或排除急性胆囊炎。
因此,有临床表现的患者应当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1]。
腹部超声是评估急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多项研究表明它对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诊断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性。
早期的一些文章认为超声对急性胆囊炎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以后的文章并不支持。
事实上,在最近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比较超声与CT诊断急性胆囊炎的价值,认为超声有明显较高的灵敏度(83%比39%)、阳性预测值(75%比50%)、以及阴性预测值(97%比89%),这两种技术的特异性相似(95%比93%)[2]。
尽管这些数据符合我们运用CT的经验,但是还没有大的前瞻性研究去评价CT诊断急性胆囊炎的情况。
由于超声检查敏感、特异、低成本和无电离辐射,所以CT似乎没有理由作为诊断急性胆囊疾病的首选影像技术。
对于一个右上腹疼痛、发热、白细胞升高、Murphy征阳性的患者,超声是首选检查,但是这些典型症状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并不常见[3]。
普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普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与急性胆囊炎鉴别:表现为右上腹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加重,疼痛向右肩放射,伴有畏寒、发热,右上腹局部压痛、反跳痛,可触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胆囊穿孔时有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但X检查膈下无游离气体。
B超提示胆囊炎或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相鉴别:患者平时可无症状,病情加重时,有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尿黄,陶土色大便。
查体:巩膜、皮肤黄染,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有压痛,可有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升高,黄疸指数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影像学检查:B超,胆道水成像可明确诊断,根据上述依据可排除本病,1.与消化道溃疡相鉴别:病人有反复、长期、规律的上腹部疼痛病史,疼痛与进食有关,饭后疼痛或饥饿时疼痛,查体:剑突下、左上腹有深压痛,胃镜、钡餐透视可鉴别,根据上述依据,目前可排除本病。
2。
胰腺炎相鉴别:病人多在暴饮暴食或大量饮酒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的剧烈疼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可有发热、恶心、呕吐,查体:上腹部有压痛,左上腹明显,叩击痛(+), 血尿淀粉酶,上腹部CT、MRI等有助确诊,根据以上依据目前可排除本病.1.与化脓性脊柱炎:此病一般有高热,极明显疼痛,发作急,进展快,早期血培养可找出致病菌,查CT及X线检查可排除此病2.与肛瘘相鉴别:肛瘘患者一般有肛门处不适及解大便时疼痛,既往有脓血便病史,局部皮肤可有轻度红肿,无热痛及波动感,不可见瘘道及漏口,查体肛门指诊,查结肠镜进一步检查,根据上述可基本排除本病。
骶尾部脂肪瘤:该病任何年龄可出现,好发于四肢及躯干,边界清,呈分叶状,质软可有假性性感,无痛,生长缓慢,深部者可恶变,可CT,活检等检查有助明确诊断,根据上述可基本排除本病,与骶尾部血肿鉴别:该病一般有外伤史,血肿体积小,有时血肿周围组织肿胀隆起,行X线及CT进一步检查,根据上述可基本排除本病,肾癌一般于高年龄男性多见,有血尿,疼痛和可触及包块,明显消瘦病史,以尿常规,B超,强化CT,MRI等辅助检查相鉴别,多囊肾,一种先天性疾病,于40岁多见,可触及包块,并疼痛,损害肾功能,行CT,尿常规,肾功能,MRI等辅助检查与鉴别;1、肝脓肿:常有高热、左上腹不适等症状,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增高,查腹部超声及腹部CT可进一步鉴别.与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相鉴别: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急骤,早期腹痛剧烈,恶心、呕吐频繁,腹软,随病情发展腹胀逐渐明显,肠鸣音消失。
胆囊炎检验诊断标准

胆囊炎检验诊断标准一、概述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结石、胆汁成分异常等因素引起。
诊断胆囊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胆囊炎的检验诊断标准,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胆囊穿刺活检等方面。
二、血液检查1.白细胞计数:胆囊炎患者白细胞计数通常升高,提示感染存在。
2.血清淀粉酶: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可升高,有助于与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3.血清胆红素:胆囊炎可引起血清胆红素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一般正常。
三、尿液检查1.尿常规:胆囊炎患者的尿常规检查一般无特殊异常,但尿液比重可降低。
2.尿胆红素:胆囊炎患者尿胆红素一般为阴性或弱阳性。
四、肝功能检查1.谷丙转氨酶(ALT):胆囊炎患者ALT水平可轻度升高。
2.谷草转氨酶(AST):胆囊炎患者AST水平也可轻度升高。
3.碱性磷酸酶(ALP):胆囊炎患者ALP水平可升高,有助于胆道梗阻的诊断。
五、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超声是诊断胆囊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可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等征象。
2.CT检查:CT检查可显示胆囊壁增厚、周围炎症浸润及胆囊内结石等征象,有助于胆囊炎的诊断。
3.MRI检查:MRI检查在胆囊炎的诊断中应用较少,但可显示胆囊壁水肿、炎症浸润等征象。
六、胆囊穿刺活检对于疑似恶性胆囊炎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胆囊穿刺活检。
胆囊穿刺活检可以获取胆囊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特殊检查1.口服胆囊造影:此检查已较少使用,主要用于了解胆囊浓缩和排泄功能,对于评估胆囊炎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这是一种有创检查,主要用于观察胆囊管、胆总管和胰管的情况,对于诊断胆道结石、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
八、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胆囊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右上腹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轻度升高是胆囊炎的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慢性胃炎:主要症状为上腹闷胀疼痛、嗳气、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史。
纤维胃镜检查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极为重要,可发现胃黏膜水肿、充血、黏膜色泽变为黄白或灰黄色、黏膜萎缩。
肥厚性胃炎可见黏膜皱襞肥大,或有结节并可见糜烂及表浅溃疡。
2、消化性溃疡:有溃疡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而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往往于进食后疼痛加重,特别进高脂肪食物。
溃疡病常于春秋季节急性发作,而胆石性慢性胆囊炎多于夜间发病。
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有明显鉴别价值。
3、胃神经官能症:虽有长期反复发作病史,但与进食油腻无明显关系,往往与情绪波动关系密切。
常有神经性呕吐,每于进食后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恶心,呕吐量不多且不费力,吐后即可进食,不影响食欲及食量。
本病常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用暗示疗法可使症状缓解,鉴别不难。
4、胃下垂:本病可有肝、肾等其他脏器下垂。
上腹不适以饭后加重,卧位时症状减轻,立位检查可见中下腹部胀满,而上腹部空虚,有时可见胃型并可有振水音,钡餐检查可明确诊断。
5、肾下垂:常有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以右侧多见,但其右侧上腹及腰部疼痛于站立及行走时加重,可出现绞痛,并向下腹部放射。
体格检查时分别于卧位、坐位及立位触诊,如发现右上腹肿物因体位改变而移位则对鉴别有意义,卧位及立位肾X线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有助于诊断。
6、迁延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本病有急性肝炎病史,有慢性消化不良及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可有肝大及肝功不良,并在慢性肝炎可出现脾大,蜘蛛痣及肝掌,B超检查胆囊功能良好。
7、慢性胰腺炎:常为急性胰腺炎的后遗症,其上腹痛向左肩背部放射,X线平片有时可见胰腺钙化影或胰腺结石,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及逆行胆胰管造影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一定价值。
8、胆囊癌:本病病史短,病情发展快,很快出现肝门淋巴结转移及直接侵及附近肝组织,故多出现持续性黄疸。
右上腹痛为持续性,症状明显时多数病人于右上腹肋缘下可触及硬性肿块,B超及CT检查可帮助诊断。
9、肝癌:原发性肝癌如出现右上腹或上腹痛多已较晚,此时常可触及肿大并有结节的肝脏。
B超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及CT检查分别可发现肝脏有肿瘤图像及放射缺损或密度减低区,甲胎蛋白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