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的科学:细节与流程
做事的方法及顺序

2013 -7
做事的方法及顺序
Page7
• 分析什么: 1.要做什么; 2.为什么要做; 3.要怎么做; 4.谁来做; 5.在哪里做; 6.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完成;
2013 -7
做事的方法及顺序
Page8
二 计划定义 一般说来,计划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对未来的行动所做的设计和 部署。它是在多领域、多层次上使用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在任何领域、任 何层次上一个完整的计划,都必须具备目标、时限和过程三大要素。常识 告诉我们,工作的内容越是复杂,参与实施计划的行为主体和涉及的环节 越多,越需要周密的计划。 其实,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无论办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个打算和 安排。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过程及方法,就可以协 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同时,计划的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 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 。
分析什么: 1.要做什么; 2.为什么要做; 3.要怎么做; 4.谁来做; 5.在哪里做; 6.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完成;
2013 -7
做事的方法及顺序
Page4
1、要做什么; 企业、组织赋予各职能部门的岗位任务分配,工作性质有; 基本性工作;日常 临时性工作;调整性 阶段性工作;周、旬、月 紧急性工作;突发 边缘性工作;沟通
2013 -7
做事的方法及顺序
Page13
七 总结定义 总结:是从预设的计划中通过实践或实施得到的结果,对事物做出的总结 性判断。 以下三个标准用于不同程度的评估结果 – 计划方案效率性 – 计划方案可行性 – 计划方案影响性 评估结果 1.用数据推演出方案执行的结果 2.将成功的经验过程给予总结并标准化 3.本循环终止,下一循环由此开始重新持续改进
科学做事的细节与流程

科学做事与成败《科学做事的细节与流程》结课论文《科学做事与成败》科学做事与成败摘要:科学做事,注重细节,熟悉流程是我们提高办事效率的捷径。
做事是一个流程,做事的过程就是通过流程中的工序对流程单元进行加工或服务的过程。
流程单元可以是人,比如医院的病患、银行的顾客,等等,也可以是产品,比如方便面、汽车,还可以是货币和数据等。
我们发现,只要流程单元进入流程,就会面临排队的情况。
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做事过程看成一个排队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用排队的思想来研究做事的流程。
而在做事前熟悉流程,做事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会让我们办事效率大大提升。
关键词:科学做事注重细节熟悉流程提高效率勿以事小而不为,细节决定成败,做事要有条理重任方可体现,才能对工作知轻知重。
在我看来,细节之所以与能够决定成败,不光与市场规律有关,还更切合消费心理的需要。
我们知道,这世界上某些行业或者企业发展得有些扭曲,总有一种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钻政策的空子。
看到哪个行业有市场有钱赚,无论自己是否有本事有责任心,就一头栽了进去,打算在出事之前捞一笔走人。
然而这样的投机心理真的可以成功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因为单纯以利益为动机,是绝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没有真心的思考和分析,做不到细节的精致,也就满足不了消费者的心理。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心理也由五六十年代的温饱转向了对品质的需求。
我们作为服务行业,若只一味追求效率,不把客户的事当作自己的事,重视细节的一笔一划,所谓久走夜路要撞鬼,多行不义必自毙,是肯定要吃亏的。
我公司是一所“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公司,作为公司一名新成员,在学习业务知识的同事,我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从细节上武装自己,真真正正从自身开始做到踏实和认真。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成语。
从个人来看,细节遍布在工作大堤上,哪怕只有一个细节处理得不够仔细,就有可能变成溃堤的蚁穴。
然而从公司角度上来看,任何一个部门,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只要处理得不够科学、仔细,都会更会影响到客户的服务需求,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形象和声誉。
工作中的细节注意事项总结

工作中的细节注意事项总结工作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的一项任务。
不论是在职场还是自主创业,在工作中,细节往往决定了工作的成败。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注重工作中的细节。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总结出的一些细节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时间管理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安排时间、合理规划工作流程,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首先,我们要确保每天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列出当天的工作重点和时间安排。
其次,我们要养成截止日期的意识,以确保任务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此外,要合理分配时间,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处理紧急事务以及应对突发事件。
二、细心观察工作细节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细心观察工作细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决策并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
无论是审查合同还是检查报告,我们都需要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工作文件的存档和备份,以防遗漏或丢失重要的资料。
三、注意沟通技巧沟通是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无论是与同事、客户还是上级进行沟通,我们都需要注意细节,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首先,在口头沟通中,我们应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确保对方理解。
其次,写作沟通中,我们应该使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并检查语法和拼写错误。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非语言沟通,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这些也都能够传递出我们的态度和意图。
四、注重细节对待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一个人的职业形象的重要体现。
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保证任务的质量。
首先,我们应该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做到精益求精。
其次,我们要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确保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全面、合理的。
最后,我们还应该注重细节对待工作结果,仔细检查、分析工作产出,确保没有疏漏和错误。
五、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在工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保持友好和善良,尊重他人,不给他人制造麻烦。
其次,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
做事的方法流程

做事的方法流程Doing things methodically is important for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ne must have a clear plan and follow a set of step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asks are completed in a timely manner. When it comes to approaching tasks, having a clear method and workflow in place can help to eliminate confusion and ensure that nothing is overlooked.做事要有条不紊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并遵循一系列步骤,以确保任务能够及时完成。
当处理任务时,制定清晰的方法和工作流程有助于消除混乱,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事情。
One aspect of having a methodical approach to doing things is the ability to prioritize tasks. By identifying which tasks are most urgent and important, one can allocate their time and resources effectively. This also helps in avoiding the feeling of being overwhelmed with too many things to do at once.有条不紊地做事的一个方面是能够确定优先级。
通过确定哪些任务最为紧急和重要,人们可以有效地分配他们的时间和资源。
这也有助于避免一次性做太多事情而感到不知所措。
科学处理问题的思维步骤

科学处理问题的思维步骤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科学方法可以更加客观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思维步骤。
以下是科学处理问题的六个思维步骤:一、明确问题明确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处理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明确问题的定义、范围和限制条件。
只有明确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
二、收集信息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包括文献资料、实验数据、实地调查等。
在收集信息时,我们需要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以避免因信息不足或不准确而影响后续的分析和判断。
三、提出假设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步骤之一。
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一个或多个假设,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测和推测。
提出的假设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检验性和预测性,为后续的实验验证提供依据。
四、实验验证实验验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
我们需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检验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的操作规范和数据采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和排除干扰因素,以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说服力。
五、分析结论分析结论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之一。
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分析结论时,需要注意结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避免出现逻辑漏洞和矛盾。
同时,还需要注意结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为后续的应用推广提供依据。
六、应用推广应用推广是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之一。
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将结论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在应用推广时,需要注意结论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避免出现误用和滥用。
同时,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结论,以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效益。
做事情要讲究方法

做事情要讲究方法
是的,做事情要讲究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确定目标:在开始做事之前,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期望结果,这样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工作步骤。
2. 制定计划: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将工作分解为可行的任务和子任务,确保时间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3. 优先级排序:将任务按重要性和紧急性排序,处理优先级高的任务先进行。
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日程表或待办事项列表来帮助排序。
4. 分配时间和资源:合理安排时间、人力和物力资源,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和需要,合理分配资源以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
5. 寻找最佳方法:针对具体任务,寻找最佳实践或方法来完成。
可以借鉴已经成功的案例,寻求专家的建议,或进行试验和反思。
6. 高效沟通:在团队合作或与他人协作时,重要的是进行高效沟通。
明确任务要求、预期结果和时间表,确保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7. 灵活应变:尽管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但也要做好应对变化和突发情况的准备。
具备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并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积极的态度。
8. 反思总结:在完成任务后,进行反思总结,分析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找到改进的方法。
不断学习和改进可以提高方法的效果和质量。
工作中的细节处理与交底

工作中的细节处理与交底一、无微不至的细节处理工作中的细节处理是成就卓越工作的关键。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专业领域中,细节的处理都显得尤为重要。
细节是对工作的关注和认真,不仅对于个人的工作质量有所提升,更能为整个团队的效率和成果做出巨大贡献。
细节处理中的第一个方面是思考。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思考的习惯,关注每个环节中的细节。
细节往往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只有真正理解了问题的细节,我们才能够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其次,需要严谨地执行。
细节处理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并非一蹴而就。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反复检查,对于可能处于隐蔽位置的细节要更加关注。
只有不断地追求卓越,才能在细节处理上做到精益求精。
细节处理中的另一个方面是交流。
在工作中,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交流中,我们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期望,以便他人清楚地理解。
而在接收信息时,我们需要敏锐地捕捉细节,以理解别人希望传递的信息。
只有在良好的交流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细节。
二、细节处理中的技巧和方法细节处理是一门艺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运用。
通过一些小小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细节,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首先,制定明确的计划。
无论是处理一个大项目还是完成一个小任务,我们都应该制定计划,安排好时间和资源。
在计划中,我们可以明确需要关注的细节,确保不会遗漏。
其次,使用合适的工具。
在处理复杂的工作细节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流程图、任务清单等。
这些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细节,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另外,建立复核机制。
复核是处理细节的必要环节,通过复核,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在工作中,可以邀请同事或上级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核,以确保细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细节交底的重要性细节交底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交底,即将任务和工作细节详细地传达给他人,确保他人能够清楚地理解和执行。
细节交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质量。
科学制定工作计划的关键细节

科学制定工作计划的关键细节一、前期准备阶段在制定工作计划之前,首要的是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这一阶段的关键细节包括明确工作目标和确定工作范围。
明确工作目标意味着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希望在何时完成。
确定工作范围则是明确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确定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所需资源。
二、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在制定工作计划时,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是关键的细节之一。
将整个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小任务,可以使工作计划更加具体和可操作。
同时,合理安排任务的时间节点,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任务按时完成。
三、优先级排序和资源评估确定工作计划中每个任务的优先级和资源评估也是重要的细节。
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合理地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最重要、最紧急的任务得到优先处理。
同时,评估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以确保工作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四、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是科学制定工作计划的关键细节之一。
行动计划应包含每个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所需时间,以及责任人和协作人员的安排。
通过明确每个任务的执行步骤和责任人,可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协作效率。
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也是科学制定工作计划的关键细节之一。
过度劳累会导致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降,因此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员工身心健康。
同时,要避免临时加班和过度压缩工作时间,以避免影响工作计划的正常执行。
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工作计划的关键细节之一。
沟通是工作计划顺利执行的基础,通过建立沟通渠道和规定沟通方式,可以使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迅速和高效,减少沟通误解和信息滞后的风险。
七、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应对措施也是制定工作计划的关键细节之一。
在工作计划中,应该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团队可以迅速采取措施应对,降低风险对工作计划的影响。
八、定期评估和反馈定期评估和反馈也是科学制定工作计划的关键细节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篇探讨了战略与细节的关系,战略是做正确的事,细节不仅是为了实现战略而要做正确的每一点细微之处,而且从细节中也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战略。把重视细节作为一个战略思维可以为企业获得战略优势。
王建果
前言:萧条管理学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诞生了凯恩斯的萧条经济学,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应该放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价格机制会让资源流到最有价值的地方。然而经济危机让人们对此产生了疑问,虽然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长期来看总能达到目的,但是正如凯恩斯所言,在长期来看,我们都已经死了。为了尽快的解决问题,从短期来看,凯恩斯认为,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因而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增加有效需求来刺激经济。而基于此凯恩斯创立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为萧条经济学。经济学往往被认为是解决与市场相关的问题的学问,而与经济学相关的管理学往往被认为是解决与企业现场相关的问题的学问。在经济萧是否需要相应的萧条管理学呢?
萧条管理学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关注每一个细节,然而管理人员往往会在“细节如此之多”和“细节关乎成败”之间困惑。本书会告诉你只要建立流程导向的管理思维,运用流程管理的方法就能够管理好每一个细节。
萧条管理学要求尽可能避免让员工做无用的工作,员工要坚持每天不断的改善自己的工作,提高效率和质量水平,向当代中国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学习,做好每一个细节。
第一篇明道——“利滚利”的科学思维
细节是砖
流程是架
用科学的思维
建“利滚利”的大厦
第二篇求法——”利滚利”的基础:做事的规律
科学思维是源泉
简单法则不简单
变动让你心胆颤
管理流程是挑战
第三篇优术——“利滚利”的方法:基于做事之法的经营之术
法则简单作用大
举一反三想办法
标准趋同与混同
管理变动科学化
第四篇立势——“利滚利”的精神:持续改善
第六篇探讨了素质问题,而素质和效率是紧密相关的,企业有责任提高员工的素质,这不仅仅是为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同时也是企业效率的保证。
第七篇设计了理解本书核心法则的实战游戏。第一个游戏可以观看作者博客中的视频。
本书的作者要向伟大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先生表达崇高的敬意。泰勒的时代距今差不多100年了,我们读懂了泰勒吗?
在经济兴旺的时候,市场就业充分,需求旺盛,到处都有机会,企业只要有资本,有想法,就不怕没有市场。这个时候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往往都是机会主义者,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把资源迅速的引导到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地方。即使在一些投资巨大,存在高风险的行业,企业往往也会不顾一切的冲进去攫取高额的利润。这个时候对我们的企业说,他们的脑子里一直闪烁的念头就是机会、机会、还是机会。因此一切管理都围绕机会这个中心展开。前些年,我们常常听说的是,企业只要拿到一块地比什么都强,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做服装的,制造电器的、卖电器的、搞运输的、......,都争先恐后的投入地产领域。
那么如何不断的从毛巾中拧出水呢?
不断的从毛巾中拧出水存在于我们每天做的每一件事情中。只有明白做事的基本道理,才能掌握不断从毛巾中拧出水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的方法。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家、一般管理人员和员工讲述这样做事的萧条管理学道理。
萧条管理学的道理不仅仅能够在经济萧条时帮助企业“过冬”,而且能够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因为经济萧条时练就的“过冬”本领在经济景气时就会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成为企业的DNA,当市场兴旺时,只要不断的复制,向全球复制,进军全球500强就不是梦。
我做为一名运营管理者,通过学习、实践,我认为《做事的科学》这本书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能够诠释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压力大、感觉累的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减轻压力、应对变化、提高幸福感的思路、理念,我相信读完这本书,对于提高企业的营运管理水平和人生的幸福感都会大有益处。让我们共同打开智慧之门,运用《做事的科学》顺利渡过累、压力大、烦躁、焦虑、不安等烦恼之海的波浪,转烦恼为菩提,化波浪为平境,到达幸福的彼岸。
任正非的话道出了萧条管理学的真谛,那就是不断的从毛巾中拧出水。而这正是被誉为“改变世界的机器”的日本丰田企业的经营哲学。丰田总裁张富士夫说,管理丰田与其说是驾驶汽车,不如说“更像是拉著手推车在一个陡峭的山路上奋力前行,整个路途充满艰难险阻,只要稍有松懈,哪怕只是松口气,我们也会失去前进的势头,坠落谷底”。丰田时刻都抱着深刻的危机感,任何时候都认为企业处于最艰难的时刻,把任何时刻都看成经济萧条期,因而丰田的口号是要“不断的从干毛巾中拧出水”。丰田的管理哲学说明,萧条管理学不仅是在萧条时期的管理学,而是企业要把任何时候都看成萧条时期,如履薄冰,殚精竭虑。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科学的做事,首先能够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没有价值的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较为保守地估计,工作效率应该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其二,业务环节之间的工作无缝衔接,减少甚至杜绝工作遗漏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过去工作不规范,往往遗漏一些必须做的工作,一项工作重复做几遍,不但影响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工作质量,现在按照规范运营,基本保障了工作质量;其三,现在通过规范,建立了正确做事的方法,取得了效率和质量的双赢;其四,各个环节的工作按照业务流程有条不紊的有序进行,工作秩序井然;最后一点体会,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体会是,贵在坚持、贯彻执行,任何一项新的运营模式在执行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习惯势力的阻碍,我们的运营工作也是如此,起初,员工们不理解,普遍存在抵触情绪,但经过一年多的坚持和执行,现在得到了员工的认同,并从中受益,大家感觉轻松了、工作有效了。总之,一年来的创新实践,不仅运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大大提高,甚至还有一些空闲时间来进一步研究运营管理工作的深层次问题,应对运营管理中的问题更加自如、从容,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更为协调,运营管理团队更具有战斗力,自己又有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第二篇求“法”,探求做事的基本规律,这部分内容讲述做事的两个规律,这两个规律是科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也是本书的基础。只有理解了这两个规律,才能理解后面讲到的做事方法,也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举一反三。
第三篇优“术”,寻求依做事的规律而高效做事的各种方法:标准化、趋同法和混同法。这些方法正是麦当劳成功的秘诀。
全书分为八部分,分别是引子、明道篇、求法篇、优术篇、立势篇、战略篇、素质篇以及游戏。
第一篇明“道”,讲述做事首先要进行思维革命。虽然常说知易行难,但对于思维革命来说,却是知难行易。我们曾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但是我们在学习西方的时候却坚持“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这与日本人“脱亚入欧”的思维革命相隔何止十万八千里!从某种意义上说,西学主要指科学,近500年来的历史发展就是科学的发展,正是因为科学开启了人类的创新思维,才为人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技术革命。日本人的“脱亚入欧”的本质就是建立科学的思维,而对中国人来说,建立科学的思维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管理工作中建立科学的思维。本部分会让您明白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应试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填鸭式教育,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甚至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试教育模式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掌握知识越多的人越有用。这种想法几乎可以说是全社会的共识。这个前提看起来确实有道理,难道不是掌握知识越多的人越有用吗?然而在我们生活中却存在很多的反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06年将一个26岁的博士生孙飞,直接提拔成为教授级别的研究员,连破三格,跨过了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直接被聘为研究员,创下了中国科学院的历史记录。孙飞的功劳是在2005年7月1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论文。这是25年来我国本土科学家的原创成果首次在生命科学领域国际顶尖杂志亮相。在生物物理所,像孙飞这样“小”有成就的博士生大有人在。26岁的博士生杨海涛,也作为第一作者,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和《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上发表了两篇具有重要影响的论文。他们年纪轻轻,却已经挑起科研的大梁了。在2008年,甚至还出现了两位清华计算机系本科生在高水平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先例。这些在科研上作出了很大成绩的2 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的知识比那些年长的多的教授更多吗?回答肯定是否定的。那也就是说并不是知识越多就越有用,就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事实上,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年轻人做出开创性的成果,绝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都是因为年轻时做出的贡献而获奖,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分别才34岁、30岁。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美丽心灵》的主人公原型纳什也是因在22岁的博士论文中做出的成果而获得诺贝尔奖。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在得奖的时候不仅仅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知识也要丰富好多倍了,然而在后来很长的学术生涯中极少还能够做出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
美国人读懂了泰勒,所以诞生了福特的流水线。
日本人读懂了泰勒,所以诞生了丰田生产方式。
我们是否能读懂泰勒呢?
写作本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读者真正读懂泰勒,一切从读懂泰勒开始,中国的企业才有希望。
4授人以渔:创新与模仿
教育与读书的根本目的是授人以渔。
我们中国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急切的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这和我们的教育导向很有关系,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应试教育,考试就是要学生给出标准答案,知道标准答案越多,分数就越高。在中国的课堂上,学生认为老师应该无所不知,而学生最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就是标准答案,如果没有则会很失望,而且可能觉得老师的水平有问题。
今年,正逢该书修订之时,我作为金融企业的运营总监,来谈一些我在管理工作中应用该书的收获、体会,寄望能给读者一些启迪。
与其他工作相似,运营管理工作需要研究的也是做事的科学问题,即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首先我们要对业务进行深入研究,将纷乱的工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使得每类业务具有可比性,增加了共性和普遍性,减少了个性和特性,有效降低了同类业务的变动性;对于每类业务,通过业务研究,深刻理解业务,制定业务流程,将一项业务划分为若干个环节——工作阶段、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工作,建立、优化业务流程——各种不同的具体工作的逻辑关系,解决了做正确的事的问题;设定做事的程序——先后顺序,对于业务流程中每个环节的业务,通过制定规范,明确工作主体、工作标准、工作方法等,解决了正确地做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