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各阶段成长状态记录
婴儿的运动和发育里程碑

婴儿的运动和发育里程碑婴儿的运动和发育里程碑是指婴儿在不同阶段所达到的发育水平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标志。
了解婴儿的运动和发育里程碑对于父母、照顾者和医务人员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评估婴儿的成长和发展是否正常,以及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婴儿在运动和发育方面的重要里程碑。
婴儿的运动和发育里程碑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特征和里程碑。
以下是婴儿运动和发育的一些典型里程碑:1. 新生儿期(出生至1个月):- 抬头能力:新生儿通常无法抬头,但会在脸部刺激下稍微抬起头部。
- 牵引反应:当手臂或腿被拉动时,婴儿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伸展四肢。
- 脑神经发育:新生儿会逐渐开始注视人脸,并对声音产生反应。
2. 3个月龄:- 抓握能力:婴儿会开始通过抓握来探索周围的物体,并能抓住和放下小玩具。
- 翻身能力:婴儿会在躺着的状态下尝试翻身,但可能还不能完全翻身。
- 听觉和视觉反应:婴儿开始对周围的声音和移动物体产生更强烈的反应。
3. 6个月龄:- 坐起来的能力:婴儿可以自己坐起来,并在保持平衡的同时探索他们周围的环境。
- 开始爬行:婴儿会开始尝试爬行,通常是使用手臂和腿来蹬动身体。
- 姿势反应:婴儿会对周围的声音和视觉刺激做出更加明显的反应。
4. 9个月龄:- 独立坐立:婴儿可以稳定地坐在地上或椅子上而不需要支撑。
- 爬行或爬升能力:婴儿可以爬行和爬升到更高的位置,如爬上床或爬下楼梯。
- 自主进食:婴儿可以通过手抓取食物并放入嘴中自主进食。
5. 12个月龄:- 第一步:大多数婴儿在12个月左右开始迈出他们的第一步。
- 用手指指示:婴儿可以使用手指指向物体或人。
- 说单词:婴儿开始发出简单的单词或音节,如“妈妈”或“爸爸”。
以上只是一些典型的婴儿运动和发育里程碑,每个婴儿的发展进程可能会有所不同。
父母和照顾者应该根据婴儿的个体差异,及时观察并记录他们的发育进程。
如果在特定阶段婴儿的发育进展不如预期,建议咨询儿科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婴儿1到12个月发育过程详解

婴儿1到12个月发育过程详解婴儿的发育过程是一个非常神奇和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会从一个完全依赖父母照顾的无能为力的小生物,逐渐发展成为能够爬行、行走和说话的小孩子。
本文将详细介绍婴儿在1到12个月的发育过程。
1个月: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婴儿的视力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只能模糊地看到物体。
他们会开始注意到周围的声音,并对高音和低音有不同的反应。
此外,婴儿在这个时候也能够抬头,但还不具备固定头部的能力。
2个月:在第二个月,婴儿的视力会逐渐变得清晰,能够看到远处的物体,并对鲜艳的颜色产生兴趣。
他们会开始试图转动,并试图用手抓住周围的物体。
此外,他们也会通过笑声和咿咿呀呀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个月:在第三个月,婴儿的动作控制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
他们能够从仰卧位转动到侧卧位,并且开始试图坐起来。
他们还会开始试图从一只手上转移物体到另一只手上。
此外,他们的眼睛和手之间的协调性也会得到改善。
4个月:在第四个月,婴儿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会进一步增强,他们会试图通过滚动来改变位置。
他们会用手拉自己的脚并试图将其放入嘴中。
婴儿还会开始尝试用手抓取娃娃等小物件,并将其放入口中。
5个月:在第五个月,婴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会进一步提高,他们能够准确地抓住物体并将其放入口中。
他们也会开始尝试翻身,从俯卧位转换到仰卧位,并试图坐起来。
此外,他们还会试图用自己的声音模仿成人的语言。
6个月:在第六个月,婴儿的控制能力和动作发展会迅速提高。
他们能够坐起来,开始尝试用嗓音发出不同的声音,并专注地听取周围的声音。
他们还会试图用手指指向感兴趣的物体,并逐渐能够用手抓住小块食物(如饼干)并送入口中。
7个月:在第七个月,婴儿的爬行动作将变得更为熟练和迅速。
他们能够用手撑起上身,并试图用脚的力量来推动自己前进。
婴儿还会开始试图用手指点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并开始尝试真正的说话,发出像“mama”和“baba”这样的音节。
8个月:在第八个月,婴儿的行动能力将大大提高。
婴儿成长标准对照表

婴儿成长标准对照表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快速成长发育,家长们应该加以关注和观察,让宝宝健康成长。
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婴儿,它们都有一整套完整的发育标准,作为标志宝宝成长发育变化的指南。
宝宝在出生后,每四到六周,医生都会衡量它的体重、身长、头围,以及它的头部、眼睛、耳朵、鼻子、口腔、四肢和脊椎的发育状况。
然后将这些数据与宝宝出生时的体重和头围数据进行比较,以分析其成长状态。
在国外,婴儿的身高、体重、头围都会记录在一张婴儿成长标准表上,从而让家长了解孩子健康发育的状况,它可以让家长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宝宝发育进程的诊断。
整个婴儿发育的过程被划分为9个时期,每个时期的发育标准存在差异,以便准确反映宝宝的发育状况。
第一个阶段是出生后的15天,此时宝宝的体重在3.1-3.7公斤,头围在36.1-37.5厘米之间,身长为47.9-50.7厘米。
第二个阶段是出生后的1个月,此时宝宝的体重在3.6-4.3公斤,头围在37.8-40厘米之间,身长为49.2-52.6厘米。
第三个阶段是出生后的2个月,此时宝宝的体重介于4.2-5.2公斤之间,头围在38.5-41.5厘米之间,身长为50.8-55.2厘米。
第四个阶段是出生后的3个月,宝宝的体重在4.9-6.0公斤,头围在39.3-43.0厘米之间,身长为52.4-57.6厘米。
第五个阶段是出生后的4个月,此时宝宝的体重介于5.5-6.8公斤之间,头围在40.0-44.5厘米之间,身长为54.0-60厘米。
第六个阶段是出生后的5个月,宝宝的体重在6.2-7.7公斤,头围在40.8-46.0厘米之间,身长为55.6-62.4厘米。
第七个阶段是出生后的6个月,此时宝宝的体重介于6.9-8.6公斤之间,头围在41.5-47.5厘米之间,身长为57.2-64.8厘米。
第八个阶段是出生后的9个月,宝宝的体重在7.7-9.5公斤,头围在42.3-49.0厘米之间,身长为58.8-67.2厘米。
婴儿成长发育知识:宝宝1-2个月时的成长发育情况

宝宝1-2个月时的成长发育情况宝宝在1-2个月的时候刚刚顺利平安度过了新生儿期,要开始迎接自己的新生活了。
爸爸妈妈也度过了最初的惊喜期,开始想要更好的照顾宝宝了。
那么在这个时期内,宝宝还会有哪些表现呢?1-2个月的小宝宝,脸部开始长得扁平,鼻子变得开阔,皮肤也变得更加光滑和白嫩了。
但是肩部和臀部还是会显得比较狭小,脖子也会比较短,胸部和肚子也会呈现圆鼓形状。
而且胳膊和腿也会变得更加圆润,也总是喜欢呈现屈曲的状态,两只小手一直握着拳的状态。
这个阶段宝宝的体重和身高会迅速增长,平均来说宝宝的体重会比出生的时候增加1kg,身高会增长3-4厘米。
但这只是平均数值,宝宝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差异。
这个时候的宝宝似乎已经开始认识了身边的爸爸妈妈,可以和家里人产生互动了,看见熟悉的人也会露出高兴的表情。
在家人逗宝宝的时候,宝宝会笑着手舞足蹈起来,同时也很喜欢让家里人抱抱。
这阶段,宝宝的手脚也会变得更加灵活,他可以把自己的小手送到嘴边吸吮,腿脚也开始变得多动,总是喜欢把身上的小被子踢开。
这个时候宝宝已经开始在俯卧的时候抬头了,当然还是不能坚持太久的。
宝宝逐渐熟悉了现在的生活节奏,醒着的时间也变得多一些了。
宝宝也会变得越来越可爱,表情变得更加丰富,会开始变得很喜欢微笑,偶尔还会发出一些啊啊呜呜的声音。
宝宝的视力和听觉也会变得越来越发达,大眼睛也会骨碌碌转个不停的辨别声音的方向。
所有的这一切都表明,宝宝在不断健康的长大,开始变得更加适应这个社会,生存能力也变的更强。
他与这个世界以及家里人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爸爸妈妈也会更加关系和喜爱自己的宝宝!也希望所有宝宝都能健康的长大!小孩子的呼吸道与肺气体进人肺部要经过一条漫长道路,叫做呼吸道。
首先是鼻控,再往下是咽、喉、气管、主气管、支气管主气管向下分为左右两个支气管,支气管又分为许多细支气管,每个细文气管又再向下多次分支,最后通到肺泡。
整个支气管系统好象一棵倒挂的树,因此又叫气管树。
幼儿成长记录范文

幼儿成长记录范文
《宝宝的成长记录》
宝宝出生时,妈妈和爸爸都为他的成长倍感期待。
每一天,宝宝都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他们希望记录下宝宝每一个可爱的笑容、每一次可爱的表现。
宝宝出生时,他只能躺在妈妈的怀抱中。
慢慢地,宝宝学会了翻身,他用小手拍打着妈妈脸庞,让妈妈欢喜不已。
宝宝的成长记录上,记录着这个重要的转折点。
宝宝长大了一些,他开始学会爬行。
每天,小宝贝都在家里四处爬来爬去,他像一只小蚂蚁一样活泼可爱。
爸爸妈妈为了记录这个特殊的时刻,专门给宝宝买了一个可爱的相册,用来记录宝宝的成长点滴。
宝宝学会了尝试站立,他抓住妈妈的手,努力地想站起来。
妈妈开心地给宝宝拍照,她说:“宝宝,你真棒,妈妈会一直记
录下你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
宝宝的成长记录本上,记录着宝宝每一次的成长和进步。
从爬行到站立,再到跪着走路,宝宝的成长记录上都留下了宝贝的足迹。
每一页都是宝宝成长的见证,也是家人对宝宝的深深的爱。
未来,宝宝肯定会做许多有趣的事情,家人也会一直记录下去。
《宝宝的成长记录》,就是要用文字和照片留下宝宝成长的点滴,记录宝宝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宝宝成长特点,宝宝各阶段特点,如何引导宝宝

各月龄段宝宝发展特点(1个月)1个月宝宝的发展运动第一、二周内,孩子会有些痉挛的样子,下巴会颤抖,手也会抖动,快满月时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顺畅的上下肢运动,看起来像在骑自行车。
腹部朝下时,他的下肢会做爬行运动,而且像是要撑起来的样子。
在第一个月内,婴儿的手大部分时间紧握2成拳,手指运动非常有限,但他可以屈伸手臂,将手放到眼睛看得见的范围或口中。
新生儿反射在生命的第一周,婴儿的身体活动主要是反射,例如当你将手指放入他的口腔时,他会反射性吸吮;在面对强光时,他会紧闭眼睛。
下面是一些在最初几周内可以观察到的新生儿反射:手脚张开,颈部伸直,然后•摩罗反射当婴儿的头部突然移动,或向后跌倒,或因某种原因吃惊时,他的反应是快速将手臂抱在一起,开始大哭。
•踏步反射用手臂托着他,让他的足底接触一个平面,他会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前面,好像在走步。
•觅食反射在你轻轻叩击他的腮或口唇时,他会将头转向你的手,这有助于授乳时寻找乳头。
•强直性颈反射头转向一侧时,这一侧手臂伸直,另一侧弯曲。
•掌握反射叩击婴儿手掌时,他会立即握住你的手指。
•足握反射叩击他的足底时,他的足底屈曲,脚趾收紧。
语言发育哭是新生儿唯一的语言,如果新生儿出生没有哭,医生会立即进行抢救——哭象征生命,哭声大小衡量生命的质量。
整个新生儿期,宝宝都在哭,新手妈妈要学会听懂这种特殊的语言。
如:饥饿性啼哭、过饱性啼哭、口渴性哭闹、尿湿性啼哭、寒冷性啼哭、燥热性啼哭、困倦性啼哭、疼痛性啼哭、害怕性啼哭、便前啼哭、伤感性啼哭、吸吮性啼哭。
视觉和听觉发育视觉:第一个月内,孩子的视力将发生许多变化,出生时只能看见身旁,逐渐他喜欢观看在他前方8~12英寸处的物体,一个月时可以看见3米处的物体。
他也将学会跟踪运动的物体,并且喜欢黑白或者高对比度的图案,喜欢看人的面孔甚于其他图案。
新生儿最喜欢看妈妈的脸。
当妈妈注视宝宝时,宝宝会专注地看着妈妈的脸,眼睛变得明亮,显得异常兴奋,有时甚至会手舞足蹈。
宝宝生长曲线对照表

胎儿在母体中经过280天的生长,十月怀胎,呱呱坠地,每个父母都希望宝宝能长得好、长得健康。
从宝宝出生到一岁,很多器官和机能尚未完全成熟,身体各部份均处于生长迅速的阶段,其中身体各个系统:免疫、循环、呼吸、消化、神经、肌肉、感觉系统一天天在发展。
然而良好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都是建立在营养的基础上,所以父母们都应该重视宝宝的营养。
相信很多妈妈都会问,要怎样才知道宝宝吃得好、吃得营养和发育得好呢? 透过以下的资料,您就可轻松掌握宝宝从零到十二月的营养状况,让宝宝一天天健康的成长。
一般而言,宝宝的成长发育状况会被营养状况、家庭环境、疾病和遗传等因素所影响,虽然每个宝宝发育情况都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趋势的,家长可利用宝宝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等生长曲线来评估宝宝生长状况,此外,亦可参考宝宝的食欲或精神状况来评估宝宝发育是否正常。
营养的目的是在于促进正常生长,因此宝宝的生长是评估宝宝营养状态重要的指标,在新生儿的「儿童健康手册」中附有男孩女孩身体生长曲线图,这是由卫生署对台湾地区的婴幼童做随机调查抽样后,统计出均值结果,父母可以从宝宝的年分别与体重,身高头围及胸围对照出百分位数,按其点的百分位置,就可以知道宝宝的体格在同年龄宝宝中的位置,身体生长曲线图中97百分位,及3百分位分别为正常指标的最高及最低的范围,若在3百分位以下,就表示宝宝过轻或过小,若在97百分位以上,就表示宝宝过重或过高,中间的10, 25, 50, 75, 90百分位均为正常范围。
使用时,可每个月为宝宝测量体位的变化,在多次的测量做成曲线表时,宝宝的身高、体重应沿着自己的百分位曲线增加,最好的情况是能与百分位曲线成平行增加,如果曲线的曲度变化太大或有降低的情况,父母需注意宝宝的饮食问题及是否有生病,最好请教专业医护人员作进一步评估。
体重正常新生儿体重在2.5~4公斤都是正常的,2.5公斤以下为低体重儿,4公斤以上为巨婴,出生后3~4天因为生理性脱水的关系,体重会减少150~300公克,减少的原因是因为大小排泄,以及水份从皮肤的蒸发和肺的呼出,一般经7~10天就会恢复到出生的体重,在正常的状况下,出生到3个月,每天增加25~35公克;从3~6个月,每天增加15~20公克;从6~9个月,每天增加7~10公克;从9~12个月,每天增加5~7公克,一般而言, 4个月为出生时的两倍(约6~7公斤), 1岁为出生时的三倍(约10公斤)。
婴儿在母体里的成长过程

婴儿在母体里的成长过程小宝宝要在母体时呆十个月,然后才会呱呱落地,他们需要十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一个胚胎到一个“人”的过程,那么每个阶段小宝宝都是长什么样的,相信各位爸爸妈妈都是非常想知道的,那么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各个月小宝宝都长什么样吧。
怀孕一个月刚怀孕的第一个月,一般妈妈们还是毫无感觉自己身体里已经有一个小生命住扎下来,这时他们只是一个小胚胎,像颗小种子似的在子宫里生要发芽。
胚胎细胞发育的特别快,这时脊椎已经开始形成了,脑组织、脊髓及神经系统,还有眼睛,都开始有一点形了,脊椎的另一头像蝌蚪一样长个小尾巴。
这个豆粒大的小不点时,已经有血管形成,并且也有一颗非常小的小心脏,并会跳动了。
怀孕两个月怀孕二个月时,这时妈妈会有感觉了,身体的不适,会出现早孕反应了,这时胎儿也有2.5厘米长了,他还会长出像鸭蹼一样连在一起的小手指,血管也特别清晰。
子宫内底锐膜内绒毛也会增加非常多,逐渐形成胎盘,脐带也开始形成,与妈妈形成胎盘的营养运输了。
怀孕三个月这时整个身体呈现一种头大身小的状态,尾巴已经消失了;眼睛及手指、脚趾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四肢也可以自由运动,左右腿还可交替做些简单动作,像屈伸动作,手也能伸到脸部了。
怀孕四个月头也逐渐伸直了,这时人的轮廓和外形已经非常明显,身上还会长出一层薄薄的胎毛,头发也开始生长;下骨、面颊骨、鼻梁骨等这时也开始形成,耳廓向外延伸;20颗乳牙也迅速增加。
怀孕五个月这时胎儿的头部比例占全身长的1/3,耳洞长出;牙床开始形成;头发、眉毛也已长出。
手指脚趾长出指甲,并呈现出隆起,胎儿这时还会开始学会吮手指吃。
怀孕六个月21周时,宝宝的眉毛和眼睑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22周时,皮肤还是皱皱的,红红的,像个小老头一样。
牙齿这时也开始发育起来了,这时主要是恒牙牙胚的发育。
怀孕七个月因此时皮下脂肪还较少,所以皮肤还是皱皱的,这时头发也很明显,四肢可以灵活的在羊水中自由动来动去的,所以此时较容易出现胎们不正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儿各阶段成长状态记录婴儿各阶段成长状态(1-12月)婴儿月历第一个月一、出生前调整父母态度:坚定地使自己具备耐心和持久的关爱态度,无论孩子怎样,你必须都得调整自己,在促使孩子按照良好的习惯发展时,若不随你意,事情要照规矩做,但态度却不能变,这样孩子才不至于受你的态度的伤害而出现心理问题。
二、学会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通过孩子的各种反映,发现孩子的需求,孩子保持灵敏的感觉是教育的第一步,所以要学会判断婴儿的反映,饿了才给吃的,渴了才给水喝,湿了才换尿布,这样婴儿的知觉才能更好地发展。
三、婴儿环境布置:愉快是健康的关键,首先把孩子周围的环境布置好,使气氛愉快而温馨,孩子不论往哪个方面看都有可看的东西。
0—3天:1、在孩子睡觉时,在洁白的床上铺上鸭绒褥,便于婴儿的手足自由活动,不能像布娃娃那样裹紧。
2、醒来20分钟后将孩子双手托起,母亲仰卧双腿支起面对面说话,这是宝宝的知觉与听觉协调的训练,使婴儿熟悉母亲的声音,找到母亲的脸,也能够让宝宝仰卧,母亲俯视实行对话。
注:主动运动能够促动认知的发展,正常婴儿清醒状态下,四肢自由地活动,头和身体也相对应自发地运功,这种动作逐渐开始,持续数分钟慢慢停止,看起来流畅、优美协调,所以,父母要让宝宝穿着宽松的衣裤,如果室内温度能够,只带尿片就能够。
3—20天:在宝宝清醒状态下,温和地唱歌,面对宝宝说话、朗读、微笑。
20—30天:在宝宝清醒的姿态下,伸出手指第二个月第一周每天将宝宝竖起40余秒钟,练习竖头,每天2-3次,逐渐增加时间。
注:婴儿运动是从头向脚的方向发展的,即竖头、坐、站立。
第二周将婴儿背部贴在母亲胸部一手托住宝宝的臀部,一手扶住婴儿胸部练习视觉和听觉对号。
第三周用光滑的木棒在婴儿抓握后往上拉,以练习臂力,为下一步练习做好准备,拉手指和拉木棒交替实行,等抓握反应消失(2个月),臂力已练得能够支撑身体。
第四周继续做拉力练习,换尿布后,将一侧大腿交叉放在另一侧上方,用手轻轻推动孩子的背部,使他侧卧一会儿,同时,用玩具在孩子面前逗引他注视,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慢慢翻身到俯卧位,顺便做俯卧抬头练习。
第3个月第一周1、在孩子的视区内安装能挂物体的木架,上面能够挂上一些有体积、色彩、有规律性变化、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玩具,每种物体都能使孩子摸得着,以便在他碰到每个物体时都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与摆动。
2、脚的活动,在婴儿的小床头挂一块悬空的小木板,木板上挂上小铃铛,使婴儿一踢就响。
第二周换成其它物体结构,多组合能发出声响的物体,挂到孩子摸不到的地方,用与上次玩具相同颜色的彩条连接,能够拉到孩子身边,使孩子触到彩带,物体便发出声音,同时与儿童俯卧练习交替实行,每次孩子俯卧时,妈妈在前面拿着东西边摇摆边喊孩子的名字。
第三周在孩子俯卧时用手推他的脚底,训练他爬行。
注:父母主要让孩子尽早学会爬,因为,俯卧是最适合婴儿的活动姿势,婴儿爬时,其颈部肌肉发育快,头抬得高,可自由地看周围的东西,受到各种刺激的机会也增多了,这就会大大促使大脑发育,使孩子变得聪明。
第四周继续做俯卧练习,抱着孩子认家里的大件物品,反复重复。
在孩子眼前放上一些东西,立体的、多形状组合,不要离手太近,也不要太远,使婴儿伸伸手就能够够着并拿到,练习抓起物体并设法拿到物体的水平。
进一步练习抓握和视觉谐调。
注:在第三个月仍然要训练婴儿的眼睛与视觉的谐调,以及听觉的谐调,所以,跟婴儿说话要从不同的方向,声音要大一些、特别一些、慢一些。
交谈主要要使婴儿能够感觉到母亲的眼神,以便实行情感的交流。
使他看到妈妈说话时嘴的动作。
当婴儿试图与你交谈时,要重复他所发出的声音,使其用听觉熟悉自己发出的音,进而自己重复,成为习得行为。
每次交谈时间不易过长,观察婴儿累了要立刻停止,婴儿若被其他事情吸引,不可强行实行练习,必须在婴儿状态好,又暂时没找到“目标”时实行。
婴儿只要处在清醒状态,便会一刻不停地寻求机会“发展”自己,成人必须把握准机会,实行很必要的输入。
第4个月第一周1、继续做俯卧练习,时间不要太长,仔细观察婴儿产生不悦状态即可抱起,俯卧时用色彩明确的玩具在前面摇动,引起婴儿的注意,然后向上移动这些玩具,使其抬头。
看到婴儿抬头困难时不必心痛,因为肌肉力量不够,向上看时会很困难,但要坚持练习。
2、在婴儿坐着时放一些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婴儿安静听。
3、用造型较以前复杂的玩具在婴儿(仰卧)眼前抖动使其注意。
当婴儿注意力集中到玩具上后开始一边抖动一边向水平方向180°,垂直方向90°移动,使婴儿的头和眼睛跟着移动。
4、重复几次,发现婴儿不感兴趣时,便用玩具触碰婴儿的手,待手张开后将玩具放在婴儿手中,这个玩具能一摇动就发出响声使婴儿感知物体的声响与自己的手之间的关系。
第二周除了重复以前的练习外,增加“藏猫猫”活动。
在婴儿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先和他逗趣,表情夸张地说话、摇头,让孩子注意你的脸,然后用他习惯的用具,如小枕头、小毛巾,将脸遮挡起来,然后再露出来。
开始时婴儿没有反映,这是在认知,当他发现妈妈消失后又出现了,他会惊喜的笑起来,如此反复,每天一次,每次5到10分钟。
第三周1、除了做俯卧和听音乐、指认物品外,继续用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在孩子不同的方向发出声响,让孩子寻着声音寻找物体,一定要使婴儿看到了再移动,移动时不要让他看到。
2、提供与上周质量不同的玩具,如一捏就会发出响声的物体。
边捏边让孩子注意,然后放在孩子手中(先触碰婴儿的手,待手张开后再放在手中)。
3、藏猫猫,让婴儿坐在你面前,拿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在婴儿面前抖动,待孩子注意后,在他的视线之中慢慢移动,然后用一块布盖起来。
在婴儿目光离开之前,(让他楞一下)将布慢慢从一边拉掉,再抖动玩具,在婴儿视线中向反方向移动。
然后再用同样的布盖起来,重复三到四次。
之后,用布盖住后放在婴儿能够着的地方,使玩具露出一半,说“宝宝找呀”,反复数次,直到婴儿反应过来。
如果婴儿拿掉了布子,马上表现出喜悦,亲吻并表扬他,然后再盖住一半。
第二天换别的玩具重复实行。
第四周1、除了每周的保留练习外,将第三个月使用过的木架拿出来,拉动彩带,使其发出响声,然后将彩带放在婴儿的两边,或身上各处,使婴儿寻找彩带并拉动。
2、将彩带换成别的颜色,玩具也换成别的,然后拉动带子使玩具摇动,并发出声音,后将带子散放在婴儿身边各处。
注:警惕1、孩子的自然活动太少或者太多。
2、运动总是突然发生,不是流畅的,而是僵硬的。
3、仰卧时头转向一侧并向后伸展。
4、俯卧时头抬不起来,但臀部撅起。
5、目光不追随移动物体。
6、3个月时逗他不笑,可能是智力低下、脑瘫的早期症状,尽快就医第5个月第一周继续听音乐,做俯卧练习,指认人名和物品,朗读,将孩子放到桌子上,将玩具放在他的手边,成人在桌面上扫动玩具使玩具落到桌面以下,让孩子看到你从底下拿上来给他看,然后再放到桌面上。
如果孩子不做,只玩玩具,不必急于去做,等待物件落下去的机会。
请持续重复这个过程,使孩子明白不见了的物体还会出现,以建立永久客体的理解。
第二周1、除保留性练习外,继续上周内容,只要孩子把东西从什么地方扔出来,都要再拿回来使物体重复出现在孩子面前。
2、拿一只小红球,在孩子对面朝他滚去,引起兴趣后,再将别的能滚动的物体持续滚向孩子,每天一次。
第三周1、继续以前的固定练习。
2、将色彩鲜艳的新玩具摇动后,放在一块能拉动的围巾、布、椅套上都能够,将这些载物的一头放在孩子面前,在另一头摇动那个玩具,在孩子注视中,将玩具放在载物上面。
孩子在要求拿到物体时,不要给他或离开他的视线,偷偷观察,每天都这样做,直至孩子发现拉动布子,将物拿到手里,便赶快鼓励,然后用同一块布子换不同的玩具,然后换不同布子,用同一个玩具,重复练习,直到孩子感兴趣,每天重复两次,不可太多,以免使孩子感觉厌烦。
第四周1、继续前面的固定项目。
2、将孩子抱起,站在成人腿上,扶着孩子两侧腋下,对婴儿说蹬蹬跳跳,说蹬蹬时将婴儿放下,说跳跳时将婴儿举起,如此重复,一直到婴儿自己蹬跳,成人协助用力,每天练习二次左右,每次15分钟。
3、先将孩子放在镜子前,当孩子注视完自己后,成人再出现,一边指认,一边微笑,每次指完真实的宝宝,再指镜子里的宝宝,同样也指成人。
第6个月第一周1、固定练习中加上上周的蹬跳练习。
2、让婴儿仰卧在床上,伸出两个拇指使婴儿抓住然后往起拉,使婴儿坐起来,对婴儿说坐起来,坐起来,然后放下,说躺下去,躺下去。
孩子每次坐起来都鼓励并亲吻他,这个练习是为了增强手的握力和臂力,锻炼腹肌和腰背肌肉,为学坐做好准备。
在这以前,孩子的坐起都是由家长的抱或有物的依托,现在的练习是让孩子自己坐起。
孩子不做这样的努力也不必强求,能够把他拉起来,再放下反复练习,每天两次。
要在早晚孩子清醒时,或情绪好时再做。
第二周1、继续做前面的固定练习,不同的是在孩子俯卧时用宽布带如围巾等从他的腰部提起,在孩子的前面放上物体引诱孩子去拿,由两人来做。
提物品的那个人要随着孩子的动作往前运行。
如果孩子原地动腿动脚不往前爬行,可慢慢使他移向物体而不是将物体递到他的手中。
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理解他与物体和空间之间的关系。
2、将孩子抱到名画前用手指点上面的物件给孩子讲述。
3、在孩子睡前小声朗读。
4、在孩子睡醒后清醒的状态下,抱起孩子,使他背靠在成人的前胸,将图画书放在孩子腿上,边指边讲。
孩子如果撕书,就给他一张纸让撕,撕够了再讲。
第三周1、继续做爬行练习,到孩子想要去的任何地方,将屋里防碍孩子视线和可能碰伤孩子的家具拿走。
地上擦干净或铺地毯。
2、继续讲图画书,每天坚持,讲同一本书同一个故事,每天都讲。
3、继续每天跟孩子脸对脸的聊天,让孩子看你的口形。
4、传递玩具:①形成对物体和空间,以及与人的关系的理解。
让婴儿坐在童车上,爸爸妈妈坐在左右两侧,开始先由一方将玩具递给孩子,孩子玩一会儿,妈妈再伸手向孩子要玩具,观察孩子能否将玩具传递给妈妈,若不给,妈妈就拿另一个玩具给婴儿以调换他手中的玩具,然后爸爸再向孩子要,如果婴儿不给,也像妈妈一样做。
②妈妈将一个玩具放在婴儿的右手中,等他拿住玩一会儿后,妈妈再将另一个玩具放在他的右侧,观察他是否将右手上的玩具递给左手,然后再用右手去拿右侧的玩具,反复玩数次后,婴儿才懂得双方能够互相传递。
注:如果孩子不懂传递而将手中的玩具丢掉时,妈妈应拾起玩具,仍放在他右手中,要求他将右手的玩具传给左手,然后再让他伸出右手取玩具。
第四周1、继续上周的传递练习,直到发现婴儿会将物品在两手之间传递。
2、将方形硬纸板盒前面上方挖洞系上玩具,后面放上方形棉垫,让婴儿坐在方盒中间,背靠棉垫支持上身,能够自由观望,推动纸盒,在房中游玩。
每到一个角度让孩子停下来观察。
3、用大枕头卷成圆柱形,两端用绳子捆紧,放置在床中间,让婴儿俯身于上,双臂放在枕头前面,成人在婴儿对面向前、向左右移动,逗引婴儿大方向转头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