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能力发展(0-6个月)

合集下载

婴幼儿各年龄段特点

婴幼儿各年龄段特点

婴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婴幼儿是指年龄在出生后一个月至三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成长发育对于他们后续的生活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经历不同的年龄段,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成长需求。

本文将就婴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进行阐述。

0-6个月:发育迅速、依赖性强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婴幼儿的生活完全依赖于父母或护理者的照料和镇抚。

此时的婴幼儿的主要特点包括:1.生理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生理发育迅速,他们能够抬头,转动,甚至能够尝试翻身。

他们还在探索视觉和听觉感知能力,并逐渐开始掌握抓握物体的技巧。

2.特殊需求:婴幼儿在0-6个月的阶段对于安全、抚养和温暖的环境有着极高的需求。

他们对于吃、睡的需求也十分频繁,需要父母或者护理者提供足够的食物和安静的睡眠环境。

3.情感联系:婴幼儿在这个阶段与父母或照顾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情感联系,特别是母亲。

他们需要得到关爱、安抚和安全感,这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7-12个月:运动能力增强、社交意识开始形成在婴幼儿7个月至12个月之间,他们进一步发展了运动能力和社交意识,主要特点如下:1.运动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运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爬行、翻滚、坐立并尝试自己站立、行走。

他们开始探索周围的环境,并对于玩具和其他物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社交意识:在7-12个月的阶段,婴幼儿开始对他人的存在和互动产生兴趣。

他们可以通过模仿和表达情感来与他人建立联系,并逐渐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

3.语言发展:在语言发展方面,婴幼儿会开始模仿一些简单的音节,并试图复制成人的语音和声音。

他们可以通过指物、声音和表情来与他人进行沟通。

1-3岁:独立性增强、语言和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在婴幼儿1-3岁的阶段,他们逐渐发展出更强的独立性,并体现出更加复杂的语言和认知能力,具体特点如下:1.独立性:在1-3岁的阶段,婴幼儿会表现出独立性的增强。

他们会试图尝试自己穿衣、洗手等日常自理能力,并展示出对自己决策的强烈需求。

婴幼儿的行为能力发展规律

婴幼儿的行为能力发展规律

婴幼儿的行为能力发展规律
一、感知能力发展
在婴儿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感知能力的发展是最为显著的。

新生儿对于温度、触觉和听觉的刺激非常敏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能够区分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在这个阶段,给予婴儿多种感知刺激有助于他们的感知能力发展。

二、大动作发育
大约在3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具备基本的肌肉控制能力,这使得他们能够抬头和翻身。

到6-7个月时,许多婴儿能够坐起,而在9-10个月,他们通常可以爬行。

大约在1岁时,大多数婴儿可以行走。

当然,这些发育阶段会根据每个婴儿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三、精细动作发展
精细动作是指孩子利用手和手指的能力来操作物体、完成任务和表达思想的活动。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婴儿从最初的抓握反射逐渐发展出主动抓取物品的能力。

到6-7个月时,他们可以轻易地拿起小物体,如积木或球。

到1岁左右,大多数孩子可以模仿涂鸦,并开始尝试构建简单的形状。

四、语言与社交能力
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是婴幼儿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婴儿逐渐从发出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能够理解并使用简单词语和短句。

同时,他们也开始对社
交互动产生兴趣,如通过表情、姿势和声音与他人交流。

在1岁左右,大多数孩子能够使用简单的代词,并开始表现出对特定人物的偏爱。

总体而言,婴幼儿的行为能力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技能和能力。

了解这些发展规律有助于家长和照顾者提供适当的刺激和支持,促进婴幼儿的全面发展。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婴幼儿的身体功能和动作能力的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从生活的开始到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并分析这些规律对其认知和身体发展的重要性。

一、扭动和挥动(0-3个月)在婴幼儿出生的初期,他们的肌肉和神经系统还未完全发育,他们的动作主要表现为局部的扭动和挥动。

婴幼儿在这个阶段只能凭借本能反应来对外界刺激作出动作反应。

比如,他们会随着外部声音的变化而有所反应,用手臂腿脚的挥动来寻找并感知物体的存在。

二、翻身和抓握(3-6个月)随着婴幼儿的神经和肌肉系统逐渐成熟,他们开始有了一定的身体控制能力。

在这个时期,婴幼儿可以主动翻身,从仰卧位转为侧卧位和俯卧位。

同时,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开始能够有意识地用手抓握物体,并试图将物体送入嘴中探索。

三、坐立和爬行(6-12个月)在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他们的脊柱逐渐变得坚实,手臂和腿部肌肉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这时期的婴幼儿能够坐起来,开始学会保持平衡,也能用手支撑身体来爬行。

他们的动作发展更加灵活多样,包括掌握抓握和放置物体、拍手、拍打玩具等动作。

四、站立和行走(12-24个月)当婴幼儿的身体肌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时,他们开始尝试站立并尝试行走。

在这个阶段,他们通过手抓物体的支撑来保持平衡,并尝试在稳定的表面上迈开脚步。

随着练习和锻炼,婴幼儿逐渐能够独立站立和行走,这是他们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五、跑跳和投掷(2-3岁)当婴幼儿步入幼儿期时,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肌肉控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这个阶段的婴幼儿具备一定的跑跳能力,能够投掷小球或其他物体。

他们开始喜欢追逐游戏和玩耍,通过跑跳和投掷来锻炼身体和发展协调性。

六、精细动作和操作技能(3-6岁)在幼儿期的后期,儿童的肌肉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他们能够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操作,如穿针引线、剪纸、拼图等。

同时,儿童还能够进行简单的运动项目,如跳绳、打球等,这些不仅是动作发展的体现,也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各年龄段婴幼儿的发育特征及教养策略

各年龄段婴幼儿的发育特征及教养策略

婴幼儿的发育特征及教养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

以下是各年龄段婴幼儿的发育特征及教养策略的详细内容:0-3个月:发育特征:婴儿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视觉和听觉能力正在发展,但尚未完全成熟。

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自己的头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为有限。

教养策略:为婴儿提供安稳和舒适的环境,通过提供啮齿玩具等合适的刺激物来促进他们的运动和感官发展。

培养安全感非常重要,因此要保持亲密的接触,及时响应和满足婴儿的需求。

3-6个月:发育特征: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有主动的运动能力,如翻身、坐起来等。

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可以用手抓取物品,开始尝试使用语音来表达。

教养策略:提供安全的探索环境,鼓励婴儿进行足够的运动。

为他们提供各种质地和形状的玩具,以促进他们的感官和手眼协调。

同时,鼓励婴儿与其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例如通过唱歌、聊天等方式。

6-12个月:发育特征: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探索能力和手眼协调进一步发展,开始学习独立坐立和爬行。

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发出有限的语音表达,并对周围的声音和人脸产生兴趣。

教养策略:为婴儿提供适当的运动和运动的机会,比如提供跳跃垫、手推车等。

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自主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简单的指令和清晰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交流和语言能力。

12-24个月:发育特征: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进一步发展,开始学习站立和行走。

他们能够理解更为复杂的指令,能够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开始学习使用餐具等。

教养策略:提供适当的运动和活动机会,如提供平衡车、玩具推车等,鼓励他们进行站立和行走的练习。

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的书和玩具,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使用明确和积极的语言来和他们进行交流。

24-36个月:发育特征: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不断发展,开始学习脱掉衣物、穿衣服、使用厕所等。

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兴趣进一步增强,能够进行简单的概念理解。

婴幼儿成长各阶段特征个月

婴幼儿成长各阶段特征个月

婴幼儿成长各阶段特征个月0-3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经历了从完全依赖于成人照料到可以开始表达需求的过渡。

关于婴儿成长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发展:3个月内的婴儿开始控制头部的运动,并能够将头部稳定地保持在直立的位置。

他们也开始对声音和光线产生兴趣,并尝试通过摆动手臂和腿部来与环境互动。

2.社交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儿很容易对人类的面部表情产生反应。

他们能够区分出不同的面部表情,并开始对人类面孔产生兴趣。

3.睡眠和饮食:在0-3个月期间,婴儿的睡眠和饮食模式会发生变化。

他们会经历多次喂养和睡眠,而且睡眠时间会变得更加规律。

4.感官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儿的感官器官和功能正在逐渐发育。

他们能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和嗅觉来感知他们周围的环境。

4-6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发展一些更加复杂的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

以下是婴儿4-6个月时的特征和特点:1.运动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儿能够坐起来并保持平衡。

他们也开始爬行和滚动,试图通过摇摆、扭动和踢腿来探索他们周围的环境。

2.语言和沟通:4-6个月的婴儿开始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能够模仿成人的笑声和咿呀声。

他们也能够通过哭泣、咿呀声和表情来表达需求和情感。

3.情感和社交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对其他人和他们周围的环境更加感兴趣。

他们能够通过触摸、握手和咀嚼玩具来与成人和其他婴儿互动。

4.手眼协调:4-6个月的婴儿开始运用手部和眼部的协调能力。

他们能够伸手抓住物体,并尝试将物体放入嘴里以进行口腔探索。

7-12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能够更加独立地探索他们周围的环境,并开始展示一些自我主张的行为。

以下是婴儿7-12个月时的特征和特点:1.立体动作和行动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儿能够爬行、站立和在家具上行走。

他们也开始用手指指向物体,并尝试更复杂的动作,如捏、敲打和撕裂。

2.语言和沟通:7-12个月的婴儿能够发出更复杂的声音,并能够模仿成人的语言。

他们也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词语,并开始尝试使用手势、声音和表情来表达需求和情感。

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阶段

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阶段

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阶段
婴幼儿语言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语言的发展不仅涉及到儿童的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还对儿童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阶段:
1. 前语言阶段:0-6个月的婴儿一般只会发出咿呀声和哭声,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则和语音系统。

2. 单词期:6-18个月的婴儿开始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单词,如“妈妈”、“爸爸”、“狗狗”等。

这个时期的婴儿通常还不能完全掌握语音系统,发音不够准确。

3. 词汇爆发期:18个月到2岁之间,婴幼儿开始快速掌握新词汇,每天能够学习到多达10个新单词。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能够组成简单的短语和句子,如“我要水”。

4. 句子期:2-3岁的儿童开始能够组成复杂的句子,并逐渐掌握语法规则。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5. 流利期:3-5岁的儿童开始能够流利地说出复杂的句子,并且开始使用比较抽象的词汇和概念。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基本上已经接近成人水平。

总之,婴幼儿语言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指导和支持。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的互动、阅读和语言游戏等方式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让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语言能力。

- 1 -。

婴幼儿各阶段发育标志性特征

婴幼儿各阶段发育标志性特征

婴幼儿各阶段发育标志性特征婴幼儿发育阶段是指从出生到3岁期间的发育过程。

婴幼儿的发育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包含身体、认知和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特征。

以下是婴幼儿各阶段的发育标志性特征。

0-6个月:身体特征: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会迅速增长,头部相对较大,眼睛大且距离近,四肢相对短小。

认知特征:婴儿能够睁开眼睛,开始注视周围的环境,并逐渐学会追踪移动的物体。

婴儿对声音、光线和触摸等感觉会有反应。

社交特征:婴儿在与主要照顾者建立亲密关系,展示对人类面孔的喜爱,并通过哭声和笑声来表达需求和情感。

6-12个月:身体特征:婴儿开始有头脖子的控制能力,能够坐起来,并试图翻身。

婴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在逐渐加强。

认知特征:婴儿开始发展探索和触摸的能力,能够移动物体并尝试将它们放入嘴中。

他们开始有目的性地伸手抓取物体,并试图通过把物体放入容器中来探索。

社交特征:婴儿开始模仿他人的动作和表情,通过声音和手势来与他人进行交流。

他们能够对主要照顾者产生依恋,并开始展示自我意识。

12-18个月:身体特征:婴儿开始尝试站立和行走,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比如爬行和站立。

他们开始增长牙齿,嘴巴和牙齿的控制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饮食。

认知特征:婴儿对周围环境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来表达意图。

他们开始识别简单的图像,比如识别绘本中的动物等。

社交特征:婴儿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提出更多的问题,并展示出更强的好奇心。

他们开始享受和其他儿童一起玩耍,并能够与其他儿童进行交流。

18-24个月:身体特征:婴儿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进一步发展,能够快速行走和奔跑。

他们开始尝试使用餐具进食,穿脱衣服等。

认知特征:婴儿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流,并开始理解简单的指令。

他们开始探索物体的功能,并能够把物体按照形状、颜色等属性进行分类。

社交特征:婴儿与其他儿童之间更多地展现合作和共享的行为。

他们能够与家人进行简单的对话,并能够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和特点

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和特点

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和特点婴幼儿言语发展是指从出生到3岁左右的儿童在语言能力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语言能力会经历多个阶段的发展,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下面将对婴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和特点进行解释。

1. 预言语阶段(0-6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幼儿主要通过哭泣、咿呀声和面部表情来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

他们能够通过哭声表达自己的需求,如饥饿、疼痛或不安等。

此外,他们还能通过触摸和注视来与父母建立情感联系。

2. 单词期(6-12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组合,如“ba ba”、“ma ma”等。

这些音节虽然没有明确的意义,但是它们是婴幼儿逐渐掌握语言的重要一步。

此时,父母可以通过模仿婴幼儿的声音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3. 早期言语阶段(12-18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发出一些有意义的单词,如“妈妈”、“爸爸”、“喝水”等。

他们能够通过单词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并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

此外,婴幼儿还会开始模仿父母的语言,试图说出更多的单词。

4. 词汇爆发期(18-24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加。

他们能够说出大约50个左右的单词,并能够组成简单的句子。

此时,他们会开始使用代词和形容词,如“我”、“你”、“大”、“小”等。

婴幼儿还会通过模仿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词汇。

5. 语言爆发期(2-3岁)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说出大约200个左右的单词,并能够组成复杂的句子。

他们开始使用过去时和进行时等语法结构,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

此外,他们也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能够使用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总结起来,婴幼儿言语发展经历了预言语阶段、单词期、早期言语阶段、词汇爆发期和语言爆发期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婴幼儿的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从最初的哭泣和咿呀声到能够使用单词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在婴幼儿的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通过与婴幼儿的互动和模仿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本片着重介绍了0—3婴幼儿各阶段综合能力发展的锻炼方法,强调看护人要密切关注并利用好宝宝的关键期,片中还介绍了家庭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方法。

对于婴幼儿综合能力发展锻炼,育婴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灵活掌握。

婴幼儿生长赋予有其阶段性和连续性,因此有些活动经常的重复,重复的活动可以让宝宝积累经验,并有助于其能力的提高,同时激发宝宝的探索欲望。

育婴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宝宝的个体差异,并注意活动的时间和次数,切勿只为达到标准而锻炼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

育婴师要指导家长关注婴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培育孩子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实际操作视频教材》主动全过程教育:家长的主动教育——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教育者的主动教育——把主动教育的理念带给家长和家长的引导孩子的主动教育——与生俱来的主动性,依赖于教育者婴幼儿能力发展(第1个月)新生儿出生后要注意各种因素新生儿的影响。

环境改变对孩子的影响——首先注意由于环境的突变给新生儿带来心理及情绪不安而带来的影响,因此新生儿在出生后不能离开母亲,应由母亲抱在怀里,让他在皮肤上有接触感,听觉上有母亲的声音感,如母亲的说话声、心跳声,嗅觉上有母亲的呼吸气味及乳汁味,孩子清醒时可放胎教音乐及乐曲,以减少新生儿的恐惧感。

维护新生儿发育初期的各种必要刺激——人的生长发育是由遗传、环境和学习等决定的,作为孩子在幼年时,接受刺激越多,取得的经验就越多,对以后的发育影响越大,因此发育初期孩子需要各种刺激,应该给予和维护。

给予社会的刺激——出生后应多接触人,包括家里人、外来朋友和其他孩子。

但对刚出生的新生儿应限制来访人的数量,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恐慌。

给予感官刺激——刺激传到感觉器官,使感觉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变成神经冲动,传到大脑,大脑是由无数神经细胞组成的,到达这里的冲动,通过大脑皮层细胞之间各种通路,在系统化成为意识,产生知识沉淀,作为知识或记忆储存起来,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养护刺激——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给予哺乳、更换尿布,让孩子始终在比较舒适的环境中。

母亲的这种关怀和爱抚,会使孩子情感发育得到保护,并促进孩子心理情感的健康发展,这样孩子长大后,同样会关心自己的父母。

俯卧抬头——锻炼宝宝颈部肌肉的力量,建立宝宝视觉空间。

家长要有意识的让宝宝多练习俯卧抬头,当俯卧时,宝宝会自己做抬头动作,这种活动对宝宝前庭有很好的刺激,建立宝宝的视觉空间感觉,同时宝宝在抬头的过程中,还可以他的自信心。

头竖立——锻炼宝宝颈部肌肉的力量,扩大视觉范围。

育婴师指导家长竖抱宝宝时,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颈背部,另一只手扶住宝宝的腰背部,每天竖抱宝宝时可锻炼他的颈部肌肉力量,同时可扩大孩子的视野,注意每次时间不要太长,每次3-5分钟即可。

手的被动触摸——刺激宝宝手的触觉发育,使用科学的方法把宝宝的手露在外面,让他自由的挥动自己的双手,要经常抚摸宝宝的小手,这样能增加宝宝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宝宝手的被动抓握能增加手的触觉刺激,同时为宝宝手的主动活动做好准备。

交流——增加宝宝的语言信息,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宝宝出生就有很好的听觉,因此育婴师要指导家长和宝宝进行语言的交流,在宝宝清醒的状态下,妈妈在距离宝宝18-20厘米的地方和他面对面交流,并做各种表情吸引宝宝,让宝宝模仿,增加宝宝的视觉刺激。

视觉注视——增加宝宝的视觉刺激。

新生儿期宝宝的视觉范围是18-20厘米,把一个红色的球悬挂在宝宝头的上方,吸引他观看,但要注意时间不要太长,每次的时间在3分钟左右,每天1-2次,并要经常更换地方,防止宝宝发生视觉疲劳。

视觉追踪——锻炼宝宝的视觉被动跟踪能力。

用同样红色的球在宝宝的视觉范围内移动,让宝宝的眼睛跟随球的移动而左右上下移动,每次时间三分钟,每天1-2次。

生活照顾——建立宝宝安全的依恋关系。

日常生活的照顾就是宝宝最初的社交行为的建立,宝宝通过妈妈的照顾,能体验到被人关爱。

控制大小便反射——培养宝宝的自我控制力,建立自我意识。

在宝宝15天左右,可以把大小便,为宝宝形成良好的反射习惯,但需要掌握好宝宝的习惯。

婴幼儿能力发展(第2个月)俯卧抬头——锻炼宝宝颈部肌肉的力量,刺激前庭发言。

宝宝的发育是连续性,并且所有的活动都应该重复,让宝宝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促进宝宝能力的发展。

经常锻炼的宝宝,头的支撑时间会比较长,而且俯卧抬头对宝宝今后的翻身和爬行都有帮助。

头竖立——锻炼宝宝颈部肌肉的力量,扩大视觉范围。

同样要继续上月的活动,经常被竖抱的宝宝,视觉范围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给宝宝提供了主动探索周围环境的机会,是宝宝主动学习的机会。

玩手——锻炼宝宝手的被动抓握能力,建立自我意识。

继续上月的游戏,在宝宝清醒的情况下,引导宝宝自己触摸自己的双手,并让宝宝玩自己的双手,增加宝宝对自己手的认识,同时锻炼宝宝触摸和被动抓握的能力。

有声的交流——锻炼宝宝听觉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在宝宝清醒的状态下,妈妈在距离宝宝20-30厘米的地方和宝宝面对面,这时宝宝会主动看妈妈的眼睛,这时妈妈可以做多种表情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宝宝逐渐对妈妈的声音有了反应,妈妈要主动和宝宝交流。

悄悄话——锻炼宝宝的专注力,培养亲子感情。

妈妈和宝宝在日常交流过程中,注意说话的方式,这对宝宝今后的成长很重要,用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宝宝感到安全,同时有利于宝宝建立安全稳定的亲子关系。

视力集中——刺激宝宝的视觉发育,发展视觉注意力。

在宝宝上方20-30厘米的地方挂一个彩色的或发声的玩具,每次只挂一件,但要定时更换,引起宝宝的兴趣,使他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玩具上,每次3-5分钟,每天2-3次,避免宝宝的视觉疲劳。

听力定向——刺激宝宝的听觉发育,锻炼听觉方位感。

育婴师指导家长在宝宝的不同方向用玩具发出声音,吸引宝宝转头寻找,刺激宝宝的听觉发育,锻炼宝宝的听觉方位感。

在开始的时候,宝宝对声音的判断不是很准确,宝宝3个月时就会有很好的判断力。

与家人交往——锻炼交往能力,发展社会性。

宝宝的交往行为建立,是通过家长的日常照顾来建立的,比如家长逗宝宝玩,在他不哭时,与他说话,给他唱歌,让他好好听音乐,并通过喂、换尿布、洗澡等活动,让宝宝体验交往的快乐,发展宝宝的正常情绪。

控制大小便反射——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自理行为是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也是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最初阶段,帮助孩子玩自己的手,可以让孩子及早的认识自己身体的部分,更好更快利用自己的身体。

建立孩子大小便反射,其实也是大脑控制力的反射,因此不要忽略日常生活能力对宝宝的影响。

婴幼儿能力发展(第3个月)3月—5月是宝宝翻身的关键期。

头竖立——锻炼宝宝颈部肌肉的力量,扩大视觉范围。

经过2个月的竖抱锻炼,宝宝能很快稳定的竖立自己的头,并能控制头左右摇摆,同时眼睛也变得非常灵活,这也是宝宝自我学习的关键环节。

俯卧——锻炼颈部和胸部力量,增加前庭刺激。

经过前2个月的锻炼,宝宝能稳定的俯卧,颈部能支撑头部稳定的挺立达90度,头控制比较好,并能左右摇动自如,并且胸部能够抬起。

翻身——锻炼宝宝身体的协调性。

练习翻身可以锻炼宝宝身体协调,将宝宝放置仰卧位,衣服不要太厚,分别在宝宝的两侧,用宝宝感兴趣的玩具逗引宝宝,使宝宝从仰卧位到侧卧位再到俯卧位。

可以帮助宝宝轻轻推下肩膀,并把宝宝的手臂放在合适的位置,以免宝宝压迫或拉伤自己的手臂,每日数次,每次3-5分钟。

手的触及——锻炼宝宝手眼脑的协调性,为手的主动活动打基础。

让宝宝躺在小床上,在宝宝安静清醒时,给他一个带响的玩具,在他上方或两侧摇动,吸引他转头、注视。

然后协助宝宝用手触及周围的玩具,训练宝宝上肢的紧张及放松的能力,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

大脑支配单个肢体的运动——锻炼大脑支配单个肢体的能力,发展主动活动的意识。

育婴师指导家长在的手腕上系一个气球或铃铛,帮助宝宝用手晃动气球或铃铛,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同样的方法用脚晃动玩具。

没过3天,做一次交换,循环反复进行,增加宝宝大脑对肢体控制的记忆,宝宝的四肢运动是没有规律的,通过这个游戏,让宝宝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四肢,同时为下个月的主动运动打下基础。

发声——增加语言刺激,锻炼宝宝的模仿能力。

经常与宝宝说话,吸引宝宝注意力,并逗引他发声或发笑。

反应——培养宝宝的听觉能力,发展社会性。

对宝宝发出的不同声音及音调,家长应给予不同的反应,用夸张的语气与宝宝交流,如亲切和蔼,命令式声音及激动的喊叫声,并使宝宝对不同的声音产生不同的反应。

视线转移——锻炼宝宝视觉注意力及主动寻找能力。

宝宝视觉是从被动的跟踪到主动寻找的过程,因此需要给宝宝提供视觉主动寻找的条件,但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玩具的距离,刚开始玩时,玩具都应在宝宝视线范围之内及玩具的位置和家长的两个肩膀同宽,然后在慢慢拉开距离,让宝宝转头,并根据声音判断玩具在哪,需要注意的是,宝宝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有规律的过程,家长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一定你给要尊重宝宝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规律,不能急功近利。

视觉再现——锻炼宝宝视觉注意力。

把宝宝仰卧或竖抱,在他注视一个人或物时,迅速移开,训练宝宝在人和物体消失时主动去寻找,宝宝的视觉记忆和观察力需要经常的反复刺激,让宝宝反复看他喜欢的玩具,会刺激、增强他的记忆。

早期交往——发展宝宝的社会性。

育婴师在日常中要注意观察不同情况下的哭声、叫声、笑声,并根据宝宝发出的不同声音,判断宝宝的要求,以满足宝宝的需要。

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有利于宝宝的交往能力和社会性发展,同时作为家长应该掌握宝宝的规律。

控制大小便反射——培养宝宝的自我控制力。

经过2个月的锻炼,家长应逐步掌握宝宝大小便的规律,同时证明宝宝建立了良好的条件反射,大脑具有了很好的控制力,但需要坚持下去,这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很重要。

婴幼儿能力发展(第4个月)添加辅食的关键期左右翻身——锻炼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育婴师指导家长用玩具吸引宝宝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到他的两侧,逗引他往左右两侧翻身,这样可以锻炼宝宝双侧身体的平衡能力,如果前几个锻炼的好,这个月的宝宝应该可以翻身了,但从生理发育上讲,宝宝在5个月之前会翻身,均属于正常的发育范围,要注意宝宝发育的个体差异。

拉坐——锻炼上肢力量及手的主动抓握力,刺激宝宝前庭觉。

拉坐时要提前给宝宝做好上肢准备,先坐肩关节活动一周,同时注意方法,防止宝宝的上肢关节脱臼,宝宝在仰卧时,家长抓住宝宝的手,将其拉坐起,试着让宝宝用力,家长仅给很小的力,或让宝宝抓握家长的手指,拉坐起来,每日训练数次。

敲和摇——锻炼宝宝手的控制力,发展主动活动能力。

让宝宝靠坐在家长的胸前,协助宝宝尽力伸开手臂,用手抓握玩具,让宝宝拿到玩具后,学着自己敲和摇,并反复练习,增加宝宝的的灵活性和控制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