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中检测试题

合集下载

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考试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计5小题,总分10分)1.(2分)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抖擞(sǒu)黄晕(yùn)酝酿(niàng)花枝招展(zhāo)B、肥硕﴾shuò﴿贮蓄(chǔ)徘徊(huí) 淅淅沥沥(xī)C、静谧(mì)莅临(lì)吝啬(sè)咄咄逼人(duó)D、憔悴(jiāo) 仿膳(shàn) 粗犷(guǎng)绿茵茵(yīn)2.(2分)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应和喉咙卖弄呼朋引伴B、瘫痪待弄捶打沉寂C.淡雅决别烂漫信服D、云宵衣裳端庄菡萏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史铁生,著名小说家。

其散文《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记录他和弟子言行的《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

D、《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4.(2分)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5.(2分)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南锣鼓巷,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6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

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

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将其改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中心,明清时期成为大富大贵聚居之地,这里保留了大量形制各异、建筑考究的府邸、宅院,。

①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②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③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二、默写(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7分)6.(7分)默写(每空一分,7分)6.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南开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22分),第II卷(非选择题78分)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考生将试题答案写到答题纸上,请规范书写。

第I卷(选择题,共22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回答1-5题(本题5小题,共11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 震悚(shù)孤孀(shuāng)诘问(jí)疮疤(chuāng)B. 辫子(biàn)书斋(zhāi)镶嵌(qiàn)取缔(dì)C. 滞笨(chì)愧怍(zuò)晌午(xiǎng)惶恐(huáng)D. 麦茬(chá)撬开(qiāo)门槛(kǎn)胯骨(kuā)2.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我们体会到,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A. ②①④③B. ③②④①C. ④②③①D. ①②④③3.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B. 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

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学校开展了以《你帮我助,生活更酷》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响应。

D. 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赶快给我个准信儿。

4.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20 分)一、填空题(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4分)1.(4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概峭瘁巅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

读着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我们感受到一位古代巾帼英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英雄气gài______;读陆定一的《老山界》,我们感受到红军战士翻越qiào______壁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为祖国的“两弹一星” 而鞠躬尽cuì______,死而后己;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听到诗人站在高山之diān______,向黄河母亲唱出的豪迈颂歌,这些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选择题(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4分)2.(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旦偏离了方D.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3.(2分)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境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①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廓、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一诗- -般的语言。

①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

①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

①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①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①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①三、默写(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8分)4.(8分)“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根据要求填空。

(1).士别三日,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古人常在诗中表达思乡思亲的感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有6页,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限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认真核对准考证号和姓名。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指定的位置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等笔作答。

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请按照题目序号在答题卡对应的各题目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的答案和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7题每小题3分,第8题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应和.(hè)嘹.亮(liáo)粗犷.(kuàng)咄.咄逼人(duó)B. 贮.蓄(chǔ)黄晕.(yùn)着.落(zháo)人声鼎.沸(dǐng)C.菡.萏(hán)蝉蜕.(tuì)脑髓.(suí)恍.然大悟(huǎng)D.盔.甲(kuī)脊.梁(jǐ)分歧.(qí)混.为一谈(hù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匿笑莲篷徘徊翻来复去 B. 抖擞郎润干涩人迹罕致C.倜傥搓捻攲斜截然不同 D. 待弄瘫痪决别油然而生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古琴热”不断_________,越来越多的人学起了古琴。

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不仅是在学一件乐器,更是在抒怀育情、_________经典。

深邃苍远、空灵飘逸的古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_________的文史底蕴,被历代文人尊崇为修身养性的“雅器”。

曲为心声,琴曲熔铸着演奏者的人生阅历、审美观念、人格追求,由此撞击人心,让听者产生_________的共鸣。

A.升温继承厚重浓烈 B. 升级继承凝练强烈七年级语文试卷第1 页(共6 页)C. 升级传承凝练浓烈D. 升温传承厚重强烈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

初一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倔强(jué)迸溅(bèng)应接不暇(xiá)B. 恣意(zì)瞠目(chēng)锲而不舍(qiè)C. 踌躇(chóu)缄默(jiān)黝黑(yǒu)D. 蹒跚(pán)箴言(zhēn)踌躇满志(chó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D.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很明确,语言流畅,深受读者的欢迎。

3-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相应题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中的名句。

1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13-2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相应题目)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5题。

[文章内容](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相应文章)2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2. 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支持其观点?23. 文章中提到的“坚持”一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4. 作者对“成功”的理解是什么?25.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信息是什么?(二)古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26-30题。

[古文内容](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相应古文)26. 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2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8.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9. 分析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0. 从文中你学到了哪些道理?四、作文(30分)31. 根据题目“我与书籍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初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初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初一语文2023.11考生须知1.本试卷有五道大题,共8页。

考试时长120分钟,满分100分。

2.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按要求填涂,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答题纸和作文纸分别交回。

一、基础·运用。

(共14分)光华中学老师带着同学们参观游览鲁迅故居,帮助同学们了解鲁迅,消除隔膜。

请你协助同学们完成以下语文学习任务。

鲁迅纪念馆顾馆长介绍说,百草园在鲁迅故居后面,是绍兴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

那时周姓各个家族已无精力①shì(拾,侍)弄花草,只是在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但因园子大而显得有些荒凉,但这正是鲁迅幼年时玩耍的地方。

百草园里虽无明显界线,却有大园小园之分。

小园在北,占地较小;大园在南,占地较大,西边有一垛高约一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

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

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

同学们跟着顾馆长走进百草园。

园里几②qí(颀,畦)青葱的菜田覆盖着一层③薄.(báo,bó)雪,一眼古朴的石井,里面仿佛④贮.(chǔ,zhù)蓄着无尽的能量,顿时使人觉得满目生气。

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在冬末烂漫的阳光照耀下,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

顾馆长又带着同学们走进三味书屋。

这里是鲁迅少年时代上学的地方,距故居100米左右。

房内正中墙上挂“三味书屋”的匾额和松鹿图。

房柱上有一副对联:“□乐无声唯孝悌【注①】,太美□□是读书。

”房内摆设有方桌、木椅,是当时原物。

在书房的东北角有一张桌面上刻有“早”字的书桌,就是当年鲁迅的。

书屋后有小园,为鲁迅及其同学课余游玩之处。

鲁迅从百草园走来,倾一腔热血,抛七尺躯体,踏上探求新生活之路。

他以笔作刀枪,用文吹号角,唤起民众;他是海上的一座航标,他是林中的一支响箭,___________________,引领未来。

云南省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题。

百草园虽然是一个少有人来的荒园,里面确凿.(záo)长了不少野草。

然而,孩子对于此地的风景来说却是很相宜的。

碧绿的菜畦..的何首乌根,攒..,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jiá),紫红的桑葚.(shènɡ),拥肿成小球的覆盆子,轻倢..的云雀,低唱的油蛉.(línɡ),弹琴的蟋蟀........种种____怎能不让孩子喜欢呢?1.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确凿.(záo)B.皂荚.树(jiá)C.桑葚.(shènɡ)D.油蛉.(línɡ)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菜畦....D.轻倢..C.蟋蟀..B.拥肿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景致B.景象C.景物D.景色4.文中画线的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孩子对于此地的风景来说却是很相宜的。

(搭配不当)B.孩子对于此地的风景来说却是很相宜的。

(语序不当)C.孩子对于此地的风景来说却是很相宜的。

(成分残缺)D.孩子对于此地的风景来说却是很相宜的。

(重复累赘)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②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着,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

③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

④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

⑤大家一齐兴奋地扎进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肉厚、个儿大、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

A.③①⑤④②B.③⑤①④②C.④①③②⑤D.⑤③②①④6.名篇名句默写(1)水何澹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检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检测试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检测试题(1-3单元,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丰饶.(yáo) 书斋.(zhāi) 酣.然(hān) 歼.灭(jiān)B.奠.基(diàn)愧怍.(zuò)宰.割(zǎi)瓶颈.(jìng)C.惦.记(diàn) 取缔.(tì) 污秽.(huì)涉.猎(shè)D.憎.恶(zēng) 震悚.(sǒng) 憧.憬(chōnɡ)诘.问(j ié)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譬如烦躁侮辱微不足道B.取缔霹雳热忱锋芒必露C.祷告震悚斑斓惟吾德磬D.婉转哺育愧怍扑朔眯离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D.当外国友人来杭州时,受到了杭州人民的热烈欢迎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余额宝取消”问题在新浪微博上被报道98700次、在百度新闻中被提及41900次,从而超越雾霾问题,位居热点话题榜首。

B.我们这个社会如果价值观迷失,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即便逞强一时,也是高楼盖在沙滩上,最终难逃衰颓倒塌。

C.浙江因水而兴,因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从历史上的大禹治水,到今天的“五水共治”,文化内涵一脉相承,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D.医患关系紧张、药价虚高等现象,折射出近年来医疗领域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也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

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B.“我们会善待这些藏品,”博物馆馆长说,“请大家全力以赴,做长久的打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三中学期中检测 初一语文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哺(bǔ)育 攒(cuán)成 候(hòu)鸟 人迹罕(hǎn)至 B 泯(mǐn)然 讪(shàn)笑 踌(chóu)躇 气冲斗(dǒu)牛 C 伫(chù)立 憎(zēng)恶 重荷(hé) 义愤填膺(yīnɡ) D 哽咽(yè) 磐(pán)石 深邃(suì) 锲(qiè)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来势凶凶 锲而不舍 荒草萋萋 家喻户晓 B 九曲连环 一泻千里 锋芒必露 亦复如是 C 妇儒皆知 人声鼎沸 炯炯有神 秩序井然 D 当之无愧 杂乱无章 惹人注目 鞠躬尽瘁 3.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B. 今年2月,林书豪引领纽约尼克斯队豪取7连胜,并打破多项联盟记录,这让此前赛事成绩平平、鲜为人知的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4.填入语段的空缺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2分)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 。……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A.一朵小花 一片砖瓦 一个口信 一双洁净的旧鞋 B.一片砖瓦 一个口信 一朵小花 一双洁净的旧鞋 C.一片砖瓦 一朵小花 一个口信 一双洁净的旧鞋 D.一个口信 一片砖瓦 一双洁净的旧鞋 一朵小花 5.古诗文、名著填空。(10分) 1) ,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2)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 3)、成语“扑朔迷离”源自《木兰诗》中的 , 。 4)《竹里馆》全诗人与物浑然一体,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句子是 , 。 5) 请写出一句与黄河有关的著名诗句 , 。 6)《昆虫记》被誉为“ ”,它的作者是 。 6.综合运用(2分) 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的生态危机现状,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黄河。 7.认真观察漫画,给它拟一个标题(8个字以内)(2分)

标题: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及鲁肃过寻阳( ) (3)未尝识书具 ( ) (4)父利其然也 (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0.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分)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 订 线 2

11.假如你的好朋友沉迷于网络,你打算怎样劝告他?(2分) 三、现代文阅读(33分) (一)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步,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人两支,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击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经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2.给以上文字加一个小标题为 (1分) 13.第一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人物的 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少年们 。(2分) 14.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主要是从人的感觉和心理活动两方面着笔的。人的感觉又从嗅觉、触觉、 觉、 觉等方面来描写;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如“ ”。(3分) 15.对第二自然段加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运用比喻,绘形绘色,写出了水乡夜色之美。 B.以静写动,把静态的山作动态的描绘,形象地描写了行船之快。 C.以景衬情,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D.以实写虚,反衬出少年朋友们夜航时的愉快心情。 16.第三段中“自失”的含义是( )。(1分) A.自责,责备自己的某种过失 B.自己不谨慎,失去了某种东西(或感觉) C.(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D.(过分高兴)无法控制自己 (二)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 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 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③ 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 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 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 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选自《杂文报》) 17.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中加点的“嗫嚅”一词。(2分)

18.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19.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好在哪里?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20.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1.你认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分) (三)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 ①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 3

灾难所吞噬! ② 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③ 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要做到这一点,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④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情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22.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2分)

23.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24.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25.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①措施 ②理由 四、写作(50分) 请以“我的同学 ”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文章的叙事重在刻画人物形象。 典型事例既可以是人物关键时刻的重要行为,也可以是那些看似细小、平常却能凸显人物个性、思想特点的事情。 多个事例应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详略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