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长时间低温工作的危害
工程机械在寒冷季节和低温地区使用的注意事项

工程机械在寒冷季节和低温地区使用的注意事项工程机械在寒冷季节和低温地区使用的注意事项在低温条件下工作,机械设备的发动机启动困难,驱动能力下降,机件磨损加剧,甚至出现因冰冻而造成的损坏。
下面,店铺为大家讲讲工程机械在寒冷季节和低温地区使用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低温对工程机械工作的影响低温使发动机启动困难,其主要原因是蓄电池工作能力下降、润滑油粘度增大和燃油雾化不良。
蓄电池在低温时,电解液的粘度也增大,渗透能力下降,内电阻增加使蓄电池容量及端电压显着下降,甚至不能放电。
电压降低使起动机得不到所需的输出功率,难于达到启动转速的要求。
机油的粘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流动性能变差,从而使发动机润滑条件变坏,曲轴的转动阻力增大。
由于低温使发动机启动的曲轴转速不高,进气管温度和气体流速都低,燃油的雾化质量差,又进一步给发动机启动增加了困难。
在低温条件下,各种油液的粘度大、流动性差,给压路机的运行带来了困难,并且加剧了机件的磨损。
润滑油的粘度大,机构运转时的搅油功率损失增加,使发动机功率下降,传动系统的效率低下,从而降低了压路机行走和激振机构的驱动能力。
润滑油的流动性差,给某些部件的润滑增加了困难,降低了润滑效果,从而加剧了发动机和传动部件的机件磨损。
工作油液的粘度大,还加大了管路的阻力,使液压转向操纵困难,液压系统工作效能下降,驱动制动器的效能变差、给行车增加了困难,对安全驾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在寒冷季节施工还有普遍存在的冰冻危害,例如:蓄电池的电解液冻结会使其终止工作;水冷发动机的冷却水结冰会冻裂散热器和气缸体。
工程机械低温工作时应采取的措施针对发动机启动困难、工程机械工作能力下降、机件易于磨损的状况和为了防止冰冻,通常可采取如下几种技术措施:(1)发动机预热预热发动机的最简单方法是,将热至85℃的水注入冷却系统,让冷却系统边加水边从排放孔放水。
待流出的水温达到30~40℃时关闭放水塞,并停留10~15min,待发动机水套里的水温与气缸体温度趋于一致时,便可启动发动机。
寒冷气候条件下发动机操作及维护保养常见问题注意事项

警告1.不要使用酒精或汽油作为燃油掺合剂。
它们在特定条件下不稳定,与柴油混合后会产生危险或发生爆炸。
2.在使用进气歧管预热器型起动辅助装置时,禁止使用乙醚或乙醚起动辅助装置,否则会发生爆炸。
遵循起动设备提供的安装、保存和工作指南。
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不要使用乙醚辅助设备;无法控制的高缸压会导致严重的损坏。
注意1.不要在一起使用乙醚和预热塞起动装置,因为这可能损坏发动机。
2.不建议在康明斯发动机上使用防泄漏防冻剂。
尽管这些防冻剂与DCA水净化剂在化学上相互兼容,但是防泄漏剂会堵塞冷却液滤器、机油冷却器和散热器,使其效率低下。
3.不要在发动机运转时操作外置式加热器。
4.电路断路器和保险丝在极低温度下反应很缓慢,所以电气附件的导线和设备应该有适当的尺寸。
5.使用特氟纶型软管。
6.不要在带中冷器的进气歧管中使用火焰型预热器,火焰将破坏O形密封圈。
7.如果起动不成功,在拖动发动机最多30秒后,需要暂停两(2)分钟,使电池恢复电力,起动马达冷却下来。
8.由于这些类型起动马达的初始起动转速高,在温度低于-12℃[10℉]时,要始终对发动机和/或涡轮增压器进行提前润滑。
寒冷天气下柴油发动机操作及维护保养注意事项如要在寒冷和严寒气候条件下保持柴油发动机的性能,需要对发动机支持系统、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程序进行修正。
这些气候下使用设备的人员必须注意寒冷气候会影响设备以及发动机起动、动力性和耐力性。
如果没有针于设备和发动机工作期间的环境进行适当的准备,就会严重影响其耐用性。
使设备适合冬季使用,要满足3个条件:1.发动机和设备经过实用和可靠的预热后,具备合理的起动特性。
2.部件及安装尽可能不受外部影响。
3.修正既可以保持良好的发动机工作温度,同时可减少设备和附件的维护保养。
随着工作温度的变冷,需要增加设备的修正以获得良好的性能。
发动机必须能够在各种极端气候下运转,发出满意的动力性和耐用性。
下面列出一些寒冷气候故障。
本文涉及因低温而引起的故障,必须着重注意除了本文所列故障外,还可能出现潜在的故障。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性能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性能摘要汽车投入运行,往往受到某些特殊使用条件的影响,其各项使用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或受到严重破坏。
这表明汽车的设计,制造及使用应当遵循各种特殊的使用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
本文在这里主要分析了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性能。
关键词低温条件;使用性能;分析中图分类号u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2-0110-01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一般在-5℃~25℃,最冷的时候,气温可达-40℃以下。
低温给汽车的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在汽车冷启动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启动困难、总成磨损严重、燃油消耗率增加、排气污染加剧等问题。
1 发动机低温启动因准气温低于-18℃~20℃时,冷车启动比较困难,而当气温低于-40℃时,不经预热就完全不能启动。
使用过程中,发动机低温启动性能,主要是受润滑油黏度,燃料的气化性能及蓄电池工作能力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下降,发动机能启动的最低转速上升。
这主要是因为低温使润滑油黏度增加,润滑油内摩擦阻力增大,车轴旋转阻力升高所致。
低温条件下燃料的气化性能下降。
启动阶段主要表现为: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不是以维持发动机顺利启动的必要启动转速,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
随着温度的降低,汽油的黏度和相对密度均增大,从40℃~10℃汽油的密度提高76%,相对密度提高6%。
这样汽油在化油器油道中的流动性变坏,在喉管中的雾化也因其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变差,进而导致气缸内气化不良。
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柴油机,要求柴油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较低的粘度。
然而,柴油在温度低于-18℃~20℃时,黏度开始明显升高。
由于柴油黏度增大,引起柴油雾化不良,加之低温使柴油机启动转速下降,压缩终了的压力和温度下降,燃烧过程变坏,发动机启动困难。
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时,则因燃料含蜡的沉淀物析出,使燃料的流动性逐渐丧失。
低温条件下蓄电池输出功率下降。
启动阶段主要表现为:蓄电池的输出功率不能满足启动机的工作要求,启动转速下降,发动机启动困难。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

6、增大蓄电池电解液的浓度
电解液中水分过多,就容易结冰,所以,适当 降低电解液的密度,增大电解液的浓度。
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要了解汽车在低温条 件下使用产生的不利的影响,根据汽车在低温 条件下的使用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作业:
1、低温条件下对汽车使用有哪些影响? 2、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技术措施?
谢
谢!!!
图4 发动机缸壁磨损与缸壁温 度的关系
1、气缸壁磨损严重的原因有:
(1)润滑油的粘度大、流动性差。 (2)燃油流入气缸,冲刷了气缸壁的润 滑油膜,稀释了润滑油。 (3)汽油中的S燃烧生成的SO2与H2O 生成酸引起腐蚀磨损。
2、曲轴和轴瓦磨损的原因有:
(1)润滑油粘度大,流动性差,不能被及时送 到曲轴轴颈,轴瓦表面。 (2)窜入曲轴箱的燃油稀释了润滑油生成的废 气污染了润滑油。 (3)轴瓦、瓦背和轴颈膨胀系数不同,配合间 隙变小,不均匀,加速了磨损。
3、合理使用燃、润料
进入冬季时,应对发动机、传动系各总成及 转向器换用冬季用润滑油,轮毂轴承使用低 滴点的润滑脂,并换用冬季用制动液与减振 器液。
4、改善可燃混合气形成条件
采用起动液,也可以用电加热装置加热进气管 和进气气流的方法。
5、合理使用防冻液 防冻液在使用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在选用防冻液时,防冻液的凝固点应比所在地区的 最低气温低5℃。 (2)防冻液的表面张力低于水,易泄漏,加注前要仔细 检查冷却系统的密封性。 (3)由于防冻液的膨胀系数大,所以只能加注到冷却系 统总容量的95%,以免升温后溢出。 (4)经常用比重检查防冻液成分。使用乙醇-水型防冻 液时,乙醇蒸发快,应及时添加适量的水。 (5)不同类型防冻液不能混装。添加时,应先熄火,待 其温度降低后再加,以免烫伤。 (6)乙二醇有毒,使用过程中应注意。
低温环境对汽车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低温环境对汽车的影响及防护措施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汽车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在寒冷的冬季,低温环境可能会对汽车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低温环境对汽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汽车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的正常运行。
低温环境对汽车的影响1.电瓶的影响低温环境下,电瓶的性能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因为电瓶的化学反应速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缓,使得电瓶的电量降低,影响启动汽车的能力。
在极端的情况下,电瓶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无法启动发动机。
2.发动机的启动寒冷的气温会使得发动机的启动变得更加困难。
低温下,汽车的燃料可能会变得更加粘稠,导致供油系统受阻,进而影响到发动机的正常启动。
此外,发动机的零部件也可能受到低温的影响,如机油的黏度增加、活塞环断裂等问题。
3.悬挂系统的变异低温天气下,悬挂系统的润滑剂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润滑性能下降。
这可能导致悬挂系统的摩擦增加,使得整个行驶过程中的舒适度下降,同时对悬挂系统零部件的磨损也会加剧。
4.刹车系统的性能低温环境下,刹车系统的性能也会发生变化。
冷冻的刹车液可能会降低其油性,使得刹车的制动效果下降,延长刹车距离。
在极端的情况下,刹车管路甚至可能发生冻结,导致刹车失灵的危险。
防护措施1.预防电瓶失效为了预防电瓶在低温环境下失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查电瓶的充电状态并确保电瓶处于良好状态。
-在低温天气中尽量避免长时间停车,以免电瓶电量过低无法启动。
-在停车时尽量避免使用车载电器设备,减少电瓶的额外负荷。
2.加热发动机在低温天气中启动发动机可能变得困难,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启动前预热发动机,可使用发动机预热器或其他辅助热源。
-确保使用质量良好的燃油,避免燃油在低温下变得粘稠。
3.悬挂系统的保养为了确保悬挂系统在低温环境下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查悬挂系统润滑剂的情况并进行适时更换。
-使用低温环境下适用的润滑剂,以确保悬挂系统的正常润滑。
冬季气温很低对发动机的危害

冬季气温很低,特别是中国的北方地区,冬季的最低气温可以达到-30度以下,而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在90度左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温差。
如果此时着车后,直接上路,对发动机的影响很大。
发动机在正常工答温度时,机油粘度最佳、汽油充分汽化、发动机磨损最小、尾气排放正常。
假如你的汽车在一个低温的环境里,机油会变得相对粘稠,此时的机油会成为发动机强大的阻力不但不能起到正常的润滑效果,还会增加发动机的磨损,同时增加不必要的油耗。
所以冬季出车前智谋暖车是十分必要的。
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冬季的时候热车就是在一大早要用车时,在发动车子以后以怠速原地热车,等个三五分钟再上路。
但实际上这种办法并不适合。
而根据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引擎机件部分的磨损,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比例是在冷车发动后三分钟内造成的。
因此,正确的热车非常重要。
一些新手和女性司机往往没有热车的意识,这种冷驾驶短时间内可能不会造成严重问题,但长期这样,发动机就会“折寿”。
热车的主要原因在于,车子经过一晚上的停放,引擎内的机油又流回引擎下部之机油底壳内。
因此早晨发动引擎,其时引擎的上半部是处于没有机油,缺乏润滑的状况。
大约要在发动后30秒左右,才会因机油泵浦的运转而将机油运送到引擎最需要润滑的活塞,连杆及曲轴等部件。
因此,热车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现在多数是电喷车,在不热车的情况下也比较容易打着、行驶,但是长时间冷车行驶,很伤汽车。
冷车驾驶会让汽车发动机提早进行大修。
更多情况下,冷车时雾化不是很好,若直接启动行驶,容易造成部分汽油因无法快速雾化而回流到机油箱,造成机油变质。
因此,车主一定要有热车的意识。
缓速慢行才是热车之道虽然热车很必要,但是原地怠速热车的方式其实并不可取。
原因在于,在冷车时齿轮油都流到变速箱下半部,其解决之道不是原地热车即可解决的。
因为变速箱并没有齿轮油泵,原地热车只有引擎在动,其余部分都没动,只有等到实际上路后,慢慢行驶了一段时间才能改善此一状况。
某飞机发动机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评估与改进

某飞机发动机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评估与改进近年来,随着航空业的迅猛发展,飞机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飞机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某飞机发动机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评估与改进。
一、低温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在极寒的低温环境下,发动机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燃料的凝固问题。
低温会导致燃料的黏稠度增加,从而阻碍燃油的供应和燃烧效果。
此外,低温还会使得发动机的机油黏度增大,增加了摩擦和磨损,降低了润滑性能。
二、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为了评估飞机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设计可靠性分析(DRA)。
该方法可以通过建立发动机的可靠性模型,分析发动机相关部件的寿命和故障概率,预测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的可靠性。
另一种方法是数值模拟。
通过借助计算机软件,在低温环境下对发动机进行各种模拟测试,可以预测发动机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参数。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实验成本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三、低温环境下的改进措施针对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来提高其可靠性。
首先,对燃料的选择和处理进行优化。
例如,在寒冷地区使用防冻剂来防止燃料凝固问题,并优化燃料的化学配方,提高其流动性。
其次,针对机油黏度变大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机油的配方,使其在低温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润滑性能。
同时,通过改进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确保机油能够及时地散热,避免发动机温度过高。
另外,可加强发动机部件的保护措施。
例如,在发动机进气口处增设防冰器,避免冰冻风阻碍燃气进入燃烧室。
同时,在涡轮叶片表面采用防冰涂层,提高其防冰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发动机探测仪器和传感器,实时监测发动机各项参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四、可靠性评估与改进的挑战然而,在某些恶劣环境下,针对发动机低温条件下的可靠性评估和改进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低温作业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低温作业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低温作业是指在极低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如冷库、冰川科考、北极科考等。
由于极寒环境的严酷条件,低温作业往往伴随着一些职业危害。
本文将从低温作业的职业危害、危害防护措施以及个人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1.体温调节障碍:低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散热来适应环境温度,过多的散热将导致体温过低,进而引发低体温症。
严重时可能引发冻僵、冻伤等严重后果。
2.呼吸系统问题:低温环境中,人体呼吸困难,易出现呼吸道炎症等呼吸系统问题。
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慢性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3.皮肤问题:在低温环境下工作,人体皮肤容易干燥,出现皲裂、脱皮等问题。
如果未及时保护,可能导致严重的皮肤感染。
4.心血管系统问题:低温环境下,人体血管收缩,增加了心脏负担,容易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
长期在低温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针对低温作业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1.环境控制:采取综合措施,如提供充足的保温设备、加强室内温度控制、加强通风换气等,保持工作场所的适宜温度,减少低温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2.个人防护措施:工人在低温环境中工作时,应穿戴保暖工作服、保暖靴、冻土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保护关键部位,减少低温对身体的影响。
3.应急救援:必要时应设置急救及紧急救援措施以应对突发情况,如设置加温设备、提供热饮食品、加强保暖设备等,确保受低温危害影响的工作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4.健康监测:定期进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检查,特别关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状况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岗前培训:对从事低温作业的人员,应进行专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其了解低温作业的危害和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其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总之,在低温作业过程中,职业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合理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可以减少低温作业对工作人员的伤害,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同时,加强岗位培训和健康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以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长时间低温工作的危害
部分驾驶操作人员认为: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低一点没关系,比温度高要好。
事实则不然。
发动机工作时,由于燃料的燃烧和运动件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特别是直接与燃烧气体接触的部件温度更高,约200至400摄氏度,因此不管负荷大小、转速高低和周围大气温度环境如何,既要采用某种冷却的方法,把发动机的热量消耗散去,又要确保发动机在一定热规范内进行工作,才能保证发动机有较大的功率和经济性。
一般情况下,发动机因某种原因产生温度过高,约100到120摄氏度,很容易被驾驶人员发现,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发动机高温时的症状十分明显,我们叫它发动机高温急性症。
而发动机长时间低温工作,约30到70摄氏度,常常被驾驶人员所忽视,因为发动机的症状变化不太明显,我们叫它发动机低温慢性症,如不及早预防和治疗,其危害程度更为严重。
发动机是有不同金属材料装配组成的,例如:钢件、合金钢件、铸件、铝件等。
各种金属材料的属性不同,只有在热规范内,约80至90摄氏度,不同部件及运动件的机械性能才能正常的配合,燃料才能完全蒸发并充分燃烧,各种技术指标才能得到保障和满足设计要求。
由此可见热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发动机长时间低温工作不容忽视。
发动机长时间地余热规范温度工作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磨损增加约50%~100%,主要是由于燃烧后生成物中的水蒸气易冷凝成水与酸性气体,形成酸类堆气缸壁的侵蚀,没有燃烧的燃料对摩擦表面(气缸壁、活塞、活塞环)上面油膜的冲刷。
不同属性的金属材料在低温时的变化,破坏了正常的配合间隙,这些都会造成发动机磨损增加,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二、发动机的功率下降约25%,其原因是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温度太低,增发雾化不好,点燃困难或燃烧迟缓,气缸压力下降和润滑条件变差、摩擦阻力增加,发动机功率耗于自身的摩擦。
三、油耗增加约10%~30%,其原因是燃料不能完全燃烧,造成油耗的浪费。
四、破坏了润滑油的质量,原因是没有燃烧的燃料渗透到曲轴箱里面,使润滑油变稀或变质,加重了运动件的摩擦和磨损。
驾驶员对发动机低温工作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以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