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块绪论
铁矿粉造块

光泽:根据反射光光泽的强弱可分为:
金属光泽:光泽极强,像新的金属制品那,像用久了的金属制品那样, 如磁铁矿。
非金属光泽:反光的能力很弱,具有此种光泽的矿物多为
透明和半透明矿物,如云母、金刚石。
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系王永斌
26
透明度:矿物透光的能力叫透明度,根据矿物透光 的能力 不同可分为:
铁矿粉造块理论与工艺
内蒙古科技大学 王永斌
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系王永斌
2
➢主要参考教材
烧结矿与球团矿生产 王悦祥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铁矿粉造块的理论与工艺 周取定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烧结生产技能知识问答 薛俊虎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系王永斌
3
绪论
铁矿粉造块的意义、目的
我国建国前烧结生产落后,1926年3月在鞍山建成 四台21.63 m2 (1.067 m×20.269 m)带式烧结 机,日产量1200 t。1935年,1937年又相继建成 四台50 m2 烧结机,每年烧结产量达19万t。
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系王永斌
11
建国后,1952年鞍钢从苏联引进75m2烧结设 备和技术,这套在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 备,对新中国的烧结工业起到了示范作用。
14
1.1.2 烧结生产工艺流程与技术经济指标
烧结生产工艺流程
烧结生产工艺流程由几部分组成:含铁原料、燃料和 熔剂的接受和贮存;原料、燃料和熔剂的破碎筛分; 烧结料的配料、混合制粒、布料、点火和烧结;烧结 矿的破碎、筛分、冷却和整粒。
图2是上海宝钢烧结厂的工艺流程图,烧结机的面积 450 m2。
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系王永斌
22
原料准备的新技术: (1)重视烧结前的原料准各工作。
CAD中制作块详细步骤

CAD中制作块详细步骤第1步:准备和规划在开始块制作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和规划。
首先,明确块的设计目标和要求。
这可能包括块的大小、形状、比例、材料和功能。
确定好这些要素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绘制前的准备。
第2步:创建新的绘图文件第3步:绘制基本形状第4步:添加细节和特征一旦绘制了基本形状,接下来可以添加细节和特征,使块看起来更具体和真实。
这可以通过绘制连续的线条、曲线、弧线、尺寸标注、文字注释或其他特征来完成。
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用CAD软件的放大、平移和旋转等工具来调整和改善块的细节和特征。
第6步:定义块属性在将绘图转换为块之前,可以选择添加一些自定义属性。
这些属性可以包括块的名称、类型、材料、重量等信息。
这些属性可以帮助用户在后续使用CAD软件时方便地查找和识别块。
第7步:创建块第8步:保存块一旦创建了块定义,需要将其保存到特定的文件中以供后续使用。
使用CAD软件的保存或导出命令,将块保存到合适的文件格式中,如DWG、DXF等。
确保选择适当的文件路径和文件名,并注意备份和版本控制的要求。
第9步:使用块完成块的制作和保存后,就可以在其他工程中方便地使用它了。
在CAD软件中,可以通过插入块或导入块的方式将其添加到新的绘图中。
根据需要,还可以对块进行平移、旋转、缩放或镜像等操作。
通过以上完整的步骤,在CAD中制作块的过程应该可以顺利进行。
尽管具体步骤和流程可能因不同的CAD软件而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和原则是相似的。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练习和经验的增加,制作块的速度和质量都会有所提高。
铁矿粉造块

液相生成
FeO-SiO2 系液相 1175~1205℃ 非自熔性烧结矿的 主要粘结相
CaO-SiO2-FeO 系液相 1073~1217℃ 自熔性烧结矿 的主要粘结相
CaO-SiO2 系液相 1450~1540℃ 高碱度烧结矿 的粘结相
CaO-Fe2O3 系液相 1205~1449℃ 高碱度烧结矿 的主要粘结相
北京科技大学 吴胜利 教授
烧结矿中主要矿物的机械强度与还原性
磁铁矿,赤铁矿,铁酸一钙,铁橄榄石有较高 强度,其次为钙铁橄榄石及铁酸二钙,最差的 是玻璃相。 赤铁矿、磁铁矿和铁酸一钙容易还原, 铁酸二 钙还原性较差,玻璃体,钙铁橄榄石,钙铁辉 石,特别是铁橄榄石难以还原。 烧结矿中以强度好的组分为主要粘结相,烧结 矿的强度就好。以还原性好的组分为主要粘结 相,且气孔率高,晶粒嵌布松弛、裂纹多的烧 结矿易还原。
天然富矿少,造块后粒度细,不适合在填充床中的冶炼。
通过造块过程,可脱除某些杂质,如: S、P、K、Na。
北京科技大学 吴胜利 教授
2.2 造块的基础理论
散料造块的基础理论
散粒物料聚结现象是颗粒间相互联结力与 相互排斥力作用的结果
结合力=联结力-排斥力(重力)
北京科技大学 吴胜利 教授
散料造块的基础理论
2.3烧结过程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烧结工艺流程 烧结过程的主要反应 烧结过程的固结(烧结矿的成矿机理) 烧结过程的传输现象 烧结工艺(自学) 改善烧结过程的途径
北京科技大学 吴胜利 教授
烧结过程的气体力学现象
Voice公式描述
Ergun公式描述
北京科技大学 吴胜利 教授
烧结料层中各层阻力损失的变化
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及核心思想课件

板块的运动方式与驱动力
总Hale Waihona Puke 词板块的运动方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 动,驱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VS
详细描述
水平运动是板块沿水平方向的运动,表现 为板块之间的相互移动和碰撞。垂直运动 则表现为板块的升降运动,形成海平面升 降和地形变化。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热 能,包括地热和放射性衰变等过程产生的 热量,这些热量导致地幔物质的对流,进 一步推动板块的运动。
Harry Hess:他提出了“海底扩张” 理论,解释了海底地壳的形成和演化。
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历程
1960年代
板块构造学说逐渐被广泛接受和 应用,特别是在地震预测和矿产 资源勘探方面。
1970年代
板块构造学说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和发展,包括板块内部的变形机 制和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1980年代至今
地球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板块构造学说依赖于地球动力学模型的支持,但目前建立 的模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无法完全模拟地球的复 杂行为和演化过程。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深化地球深部结构研究
随着探测技术的发展,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地球深部结构的研究,提高对地壳和地幔的认识, 为完善板块构造学说提供更多依据。
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及核心 思想课件
• 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 •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 • 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思想 • 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 板块构造学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
板块构造学说的起源
板块构造学说的起源可以追溯 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地质 学研究。
当时的地质学家开始注意到, 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 而是由多个板块组成。
板块边界的类型与特征
总结词
立体构成—体块

①不等边六面体
②不等边十面体
③几何曲线体 由几何曲线状表面 构成的立体形态。
④以瘦三角形构成的多面单体
小星狀十二面體
大十二面體
多面体变异 无论是柏拉图多面体,还是阿基米德多
面体,由于表面具有平面几何形的数理性,若以此作为基本结 构,对其表面、棱边、棱角进行处理,多面体将呈现出更加多 样的异形变化,营造出更加全新的视觉心理感受。
第六讲 点、线、面的综合材料立体构成
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造型,一般都应该具有点、线、面、体等 的构成因素组成综合的构成。因为这些构成要素是构成一件完整的 立体造型必不可少的因素。用于立体构成的原材料也是以点、线、 面、体的形态方式存在的。这些构成因素在构成立体形态中往往是 不可明显区分的。 从常见的综合构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四种综合构成方式: 点与线的组合;线与面的组合;面与块的组合;点、线、面、体的 组合等。 另外从形的选择与组织上,可以归纳出以下综合组合构成法: 不同单位或同单位的规则或不规则的组合。 不管运用哪中综合构成方式,在构成的过程中都要注意考虑单位构 成元素在空间构成中的位置、数量、大小、材质、肌理、色彩等因 素的对比与变化、和谐与统一,还必须考虑各个构成元素之间的关 联性,才能构成理想的整体效果。可以说:综合构成需要全面调动 形式要素,才能表现出丰富的形态与内涵,因此综合构成需要强调 形态构成的几个重要因素:
3、体块的聚积构成(加法创造)
简单的形态与其他形态相结合,能够创造 出较为复杂的形态。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 一方面丰富了原有形态,另一方面增大了 原有形态的外部尺度,加强了立体视觉效 果。组合方式如下:
(1)堆砌组合
像搭积木一样,材料自上而下平稳地堆放 在一起构成一定的形态,称为堆砌组合。 堆砌组合可以是随意的,也可以是有规律 的。在建筑或商品的展示活动中经常被采 用。
板块构造理论课件

洋中脊是新的地壳形成的 地方,板块边界沿着洋中 脊向两侧扩张。
转换断层板块边界
两个板块在相对方向上平 移,形成转换断层。
俯冲带板块边界
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个板 块下面,形成海沟和岛弧。
板块的运动方式
平移运动
板块沿水平方向移动,是板块运动的主要方式。
旋转运动
板块围绕垂直轴旋转,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的转 换断层处。
在汇聚边界,板块之间的压力可能导致地壳岩石圈 板块俯冲到地幔中,引发火山和地震活动。
03
在离散边界,板块之间的扩张作用可能导致地壳岩 石圈断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地震的预测与防范
地震预测
通过监测板块活动、地壳形变和地下 水位等变化,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 间和地点。
地震防范
采取抗震设计和施工措施,如加强建 筑物的结构和地基,建立应急救援体 系等,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板块内部的演变过程
板块生长与消亡
板块的生长与消亡是板块构造演化的重要过 程,通过海底扩张、俯冲带等作用,板块不 断生长或消亡。
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是板块构造演化的核心,指板块在地球表 面进行水平运动,包括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
板块相互作用
板块相互作用是指不同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或 分离,形成各种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
深化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机制的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机制的研究将更加深入,进一步揭示板块 构造的奥秘。
跨学科融合
板块构造理论将与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进行更紧密的交叉融合,推动地球科学 研究的进步。
高科技手段的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深海探测、高温高压实验等技术手段,将有助于更精确地研究板块构造。
试着讲述创建和使用普通块的方法

试着讲述创建和使用普通块的方法创建和使用普通块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块的目的和功能;2.设计块的结构和布局;3.编写块的代码并进行测试;4.使用块进行开发和调试。
首先,确定块的目的和功能是创建和使用普通块的第一步。
普通块是一种独立的功能模块,用于执行特定的任务或实现特定的功能。
在创建和使用普通块之前,需要明确块的目的,例如处理用户输入、执行复杂的计算、生成特定的输出等。
接下来,设计块的结构和布局是创建和使用普通块的关键步骤之一、块的结构决定了块内部的数据和代码组织方式,布局决定了块与其他块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设计块的结构时,可以考虑使用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来与其他块进行通信,使用内部变量来维护状态和数据。
此外,还可以使用子块来组合多个功能模块,形成更复杂的块。
然后,编写块的代码并进行测试是创建和使用普通块的重要步骤。
在编写块的代码时,可以使用编程语言提供的类、函数、变量等来实现块的功能。
代码编写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来验证块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可以编写测试用例,输入不同的数据和条件,检查输出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如果测试中发现了问题,就需要修改代码并重新测试,直到块的功能正确稳定为止。
最后,使用块进行开发和调试是创建和使用普通块的最终步骤。
在开发过程中,将创建的块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中,以实现项目的需求。
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功能模块调用,也可以通过连接多个块形成复杂的功能链。
在调试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块的参数和数据输入来观察和分析块的运行行为,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复。
总结起来,创建和使用普通块的方法可以分为确定块的目的和功能、设计块的结构和布局、编写块的代码并进行测试、使用块进行开发和调试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建立起一个功能完备的块,使其可以在其他项目中被调用和应用,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的可重用性。
描述cad中创建块的过程

描述cad中创建块的过程
创建块是AutoCAD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可以用于将一组相同类型的对象分组在一起,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组织它们。
下面将详细介绍AutoCAD中创建块的过程及其用途。
1. 打开AutoCAD软件并选择要创建块的文件。
2. 使用“块”命令(快捷键“块”或命令“块”)创建块。
在命令行中输入“块”命令,然后选择要创建块的对象,并输入块的名称和大小。
3. 选择要分配给块的颜色、样式和其他属性。
这些属性可以通过在命令行中输入“属性”命令并指定要分配给块的对象的属性来选择。
4. 确认所选对象已经转换为块,可以通过在命令行中输入“o”命令并选择要创建块的对象,然后选择“块”命令来确认。
5. 创建块后,可以在AutoCAD中将其拖动到需要的位置。
使用“移动”命令将其移动到所需位置,或者使用“旋转”命令将其旋转到所需位置。
6. 可以使用“属性”命令来更改块的属性。
例如,可以使用“属性”命令将块的颜色更改为所需的颜色。
7. 创建块可以用于组织和管理AutoCAD中的对象。
通过创建块,可以将相同类型的对象分组在一起,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组织它们。
AutoCAD中创建块的过程非常简单,而且功能强大。
通过创建块,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AutoCAD中的对象,并使其更具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块在将粉状物料变成块状物料的同时,可以调整熟料的化学 成分、矿物组成,一些冶金反应在造块过程中先行完成(如碳 酸盐的分解、结晶水的脱除、某些造渣反应等),使熟料的冶 金性质(如机械强度、还原性能、膨胀性能、粉化性能、软熔 性能等)能更好地满足冶炼加工的要求。将使高温冶金的燃耗、 电耗大大除降低,成本下降、设备生产能力提高,特别是在大 型高炉冶炼中尤为显著;因此,在世界冶炼界把提高冶炼熟料 比作为主要的研究目标。 工业上粉状物料的主要来源:①地矿开采、破碎过程中形成的 矿石粉末,常称为粉矿,一般粒度小于8mm。②贫矿经过磨矿 分选后所得到的高品位精矿,一般粒度小于0.1mm。③冶炼或 其他工艺过程形成的如除尘粉等细粒、含有价成分的粉末。 造块广泛应用于高温冶金工业,包括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目 前,世界上使用的造块方法主要为烧结法(图1-1)与球团法 (图1-2)。
(2)球团法是将细粒物料(尤其是细粒精矿)造球后,再 经慢慢固结的方法。所得产品称为球团矿(图1-4),呈球 形,粒度均匀,具有高强度和高还原性。球团矿中,固相固 结起主要作用,液相黏结相很少。高温氧化焙烧时的热能主 要由外部燃料燃烧的热气流来提供。
图1-3 烧结矿
图1-4 球团矿
以高炉炼铁为例,为了保证高炉炼铁时在炉内的料柱透气性良 好,要求炉料有一定的粒度大小且均匀、粉末少,机械强度 (包括冷强度和热强度)高,具有良好的软熔性能;为了降低 炼铁焦比,要求炉料含铁品位高,有害(S,P)杂质少,且具 有自熔性造渣性能和良好的还原性能。生产表明,上述诸多要 求,完全可通过烧结球团高温造块法达到。因此,烧结球团法 不仅使粉料成块,还对高炉炉料起着火法预处理作用,使高炉 冶炼达到高产、优质、低能耗的目的。表-1所示为国外对各种 炉料的高炉冶炼效果的影响。
1.3 烧结球团造块法比较 现有的造块方法(烧结法、球团法和压团法) 中,一般情况下粉矿采用烧结法,细磨精矿采用 球团法,而压团时一般需配入一定数量的黏结剂, 其适用的粒度范围比较宽。在铁矿粉造块中主要 为烧结法和球团法两种,含铁尘泥除采用烧结和 球团法外,也有用压团法。在有色金属火法冶炼 中,常采用烧结法和压团法。在粉煤成型中,压 团法仍是唯一的造块法。 下面着重对烧结法和球团法在铁矿粉造块工业中 的应用加以比较。 (1)原料条件。球团法主要处理细粒精矿,其粒 度—200目占85%以上,比表面积大于 1500cm2/g,烧结法主要处理粉矿,但目前对细 磨精矿强化制粒后也可用于烧结。
带式烧结机因生产能力大而在铁矿石烧结中 广泛应用。随着钢铁工业发展,为达到烧结矿产 量要求,其设备面积也不断增大。例如日本等国 已将单机最大烧结机面积从70年开始的400、 500m2。扩大到600m2,台车宽从4m增加到5m。 烧结设备大型化是国内外从经济考虑追逐的目标, 因为设备大型化,使生产量增大,而设备投资相 对降低;生产经济效益增大,其相对设备维修和 管理费用却大大降低。 我国建国初期,仅有首钢的烧结锅、本钢烧结盘 以及鞍钢的50m2带式烧结机。1952年从苏联引进当 时面积最大的75m2。烧结机,而后我国开始自行设计 和制造。1970年起我国开始设计并制造出90~130m2。 烧结机。80年代初宝钢引进日本450m2烧结机。现在 我国已能自行设计和制造各种规格烧结机。 目前,全世界烧结机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0亿吨。
由于球团矿的质量好,使球团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20世 纪60年代以前,生产球团矿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加拿大、瑞典 等,总年产量约1600万吨。1971年后,已发展到20多个国家 使用,年产量达12000万吨。1982年时,世界球团矿总产量增 为25600万吨,到目前为止其产量仍在不断增加。 增加球团矿产量的方法,一是增加球团生产设备数量,二 是增大单台设备处理能力,而单台设备大型化是最重要的措施。 就竖炉单台面积而言,初期至稳定期面积为7.81m2(美、伊利 厂1955年建),而在格雷斯厂为15.95m2。(美1961年),到 1975年在阿根廷希拉格邦厂则为25m2。1955年第一台带式焙 烧机面积为94m2。(美、里塞夫厂),1979年在荷兰艾莫伊 登厂为430m2,到1977年巴西鸟市角厂则为704m2。就链篦机 一回转窑设备而言,美国第一台设备中回转窑直径为3.05m, 长36.6m(1960年亨博尔特厂),球团矿年产量为33万吨; 1974年美国蒂尔登厂回转窑直径达7.62m,长48.77m,球团 矿年产量达到400万吨。
1. 烧结法
1897年,T. Hunting Ton等申请了硫化铅矿焙 烧专利,而后用于生产,主要采用烧结锅设备完 成鼓风间断烧结作业。1905年,E.J. Savelsberg首次将烧结锅用于铁矿粉烧结(鼓 风)。1909年,S.Penbaeh申请用连续环式烧结 机烧结铅矿石。1911年,A.S. Dwight和 R.L.Loyd首次发明抽风连续带式烧结机用于铁矿 粉烧结,即D-L型烧结机。1914年,J.E. Greenawalt发明抽风间断烧结盘用于铁矿粉烧结, 称G.W型烧结机。从最初间断作业烧结锅到今天 普遍采用的连续带式烧结机,已经历了近百年。
(2)冶金性能。球团法用原料比较单一,最多可制造自熔性
球团矿,其产品特点为粒度均一,强度高,适合长途运输 和储存,铁分高、还原性好、有利于提高冶炼时料柱透气 性和降低焦比。烧结法亦可制造高碱度烧结矿,但还原性 和粒度均匀性差,冶炼性能却比天然矿石好得多。 (3)冶炼效果。用球团矿和整粒后的烧结矿代替天然块矿冶 炼能大大提高高炉生铁产量,降低焦比,改善煤气利用率, 但要确定两者之间的优劣,尚无定论,因为各国情况不同。 我国、前苏联及德国的高炉使用烧结矿人炉比占80%以上, 美国则两者各占50%,而加拿大和瑞典以100%球团矿入炉。 (4)经济效益。表-2为日本加古川烧结矿和球团矿各项生产 费用的比较,就标准值而言,用链篦机一回转窑生产的球 团矿比带式烧结机生产的烧结矿稍贵,但按含铁量比则相 反。球团矿燃料消耗费低于烧结矿,而动力费却高于烧结 矿,其他费用亦为如此。
烧结球团法的发展
人造块矿中发展最早的是压团法,但随着世 界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烧结法和球团法取得日新 月异的进展;成为钢铁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 艺过程。中国钢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迅 猛发展,1996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位居世界第 一,以后连续九年都位居世界第一。2004年钢产 量达2.72亿吨,2005年钢产量达3.52亿吨。现中 国烧结球团矿年产量在2.7亿吨以上。
我国对球团法的研究并不晚,1958年中南工业大学就着手 此开发工作,于1959年在鞍钢隧道窑进行了球团工业性试验, 仅与美国相差4~5年。1968年以后,济钢、杭钢等八个钢铁厂 陆续建成十几座8m2。小竖炉进行球团矿生产。70年代,包钢 从日本引进一台132m2。带式焙烧机。而后,南京钢铁厂又引 进一套处理硫酸渣的链篦机一回转窑球团焙烧设备,并在承德、 成都、沈阳自行设计和安装类似设备投产。到80年代以后,在 本钢兴建一台16m2。大型竖炉,在鞍钢引进一套320m2。带式 焙烧机。 总的看来,我国具有的球团焙烧设备类型齐全,但其供应高 炉入炉熟料比的相对较小(仅占5%~10%),个别达100% (如凌钢),一般皆与烧结矿配合使用。但在竖炉球团方面, 我国却创造出独特的炉型结构,如设置炉内导风墙和炉顶干燥 床,已作为我国专利转让给美国伊利球团厂,成功地开发出在 竖炉上采用低热值高炉煤气和低压力送风机焙烧高质量球团矿, 且设备产能高的先例。 目前,我国最大的单台球团焙烧设备生产能力为500万吨/a
粉体造块工艺与设备
造块的基本概念
造块的基本概念
粉体成型是将粉体物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块状 物体,粉体固结则赋予成型制品以一定用途所要求的性能 (如强度等)。不同的粉体原料,采用不同的粉体成型与 粉体固结方式,可以生产出各种具有确定用途的产品,从 而形成不同的工业领域,如粉末冶金、耐火材料、陶瓷工 业、型煤生产、高温冶金炉料等。由于金属材料,特别是 钢铁冶金的高速发展,粉体造块已成为应用广泛的工业领 域。 为高温冶金提供的炉料,必须有一定的粒度大小和适宜的 粒度分布。过大的炉料需破碎,过小的粉末需造块,以适 宜高温冶炼的需要。 造块(agglomerate)是在不完全熔化的条件下,将粉状 物料变成块状物料。以造块形式提供的炉料称为熟料。相 应地,以一定的粒度大小的原矿形式(块矿)提供的炉料 称为生料。
烧结球团原料
制造供炼铁炉料的烧结球团所用原料主要包括铁矿、 锰矿、熔剂,工厂含铁杂料及固体燃料与气体燃料。 铁矿石主要由一种或几种含铁矿物和脉石组成。根据 含铁矿物的性质,主要有四类铁矿,即磁铁矿、赤铁矿、 褐铁矿和菱铁矿 。 四类铁矿含的有害杂质为S(硫)和P(磷)两种,其中S可 在烧结球团高温氧化造块中脱除大部分,但P无法脱除。 总的来说,要求造块产品中S和P杂质含量越低越好,因 为S在钢铁内以FeS形态存在于晶粒间界上,熔点低 (1193℃),导致“热脆”,而P则易结合成Fe3P,形成 Fe3P-Fe二元共晶体,在钢铁内导致“冷脆”,最终使钢 材质量降低。铁矿石内有益杂质为Mn和其他金属元素, 如Cu、Cr、V及MO等,这类元素少量存在对保证钢材的 某些特殊性能有显著作用。
表1-1 各种炉料对高炉冶金的影响
炉料
焦比/ (kg/t 铁) 相对生产 率/%
天然 块 矿
850
100
天然 富 矿
670
127
普通烧 结矿
615
139
普通 熔剂性 预还原 球 球 球 团 团 团
550
155
500
170
300
256
由表1-1可知,高炉冶炼效果随熟料的使用而提高, 提高的程度不仅表现于随炉料比增加而增加,而且还随 熟料精质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它的作用可具体表现为: (1)充分利用并扩大了有用资源的利用,如富铁粉矿 和贫矿经深选得到的精矿皆需通过造块后才有可能利用。 (2)使冶炼厂含有用成分主的废料、尘泥和渣,在造 块中掺和使用或单独使用,使工厂环境质量提高,综合 利用了国家资源。 (3)经造块的产品物理性能和冶金性能改善,强化下 一步工序的使用效果,并使之获得最佳的生产产品质量, 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