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学第二章 真菌的营养体
2第二章 真菌(半知菌)

(1)体生式分生孢子
体生式分生孢子(又称节孢子): 它是由 营养菌丝的细胞以断裂的方式形成的,这 类分生孢子的产孢细胞就是原来就已存在 的营养菌丝细胞。
根节孢子细胞壁的来源及形成方式,又 分为全壁体生式和内壁体生式。
分生孢子盘:垫状或浅盘状,上面有成排的短分生 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盘的四周或 中央有时还有深褐色的刚毛。寄生性真菌的分生孢 子盘多半产生在寄主的角质层或表皮下,成熟后露 出表面(肉眼观察时为小黑点)
分生孢子器:一般有固定的孔口和拟薄壁组织的 器壁。在内壁上形成分生孢子梗,梗的顶端着生分 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生在基质的表面或者部分或整 个埋在基质或子座内。(肉眼观察时为小黑点)
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 产孢细胞基部略膨大; 分生孢子为内生芽殖型, 单细胞,卵圆形至椭圆形, 单生或聚生。 引起棉花等黄萎病。
轮枝孢属示意图
茄子枯萎病症状
棉花黄萎病症状
(5)葡萄孢属(Botrytis )
分生孢子梗无色,顶端细胞膨大 成球形,上面有许多小梗;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 着生小梗上聚集成葡萄穗状。 引起多种植物幼菌、果实及 贮藏器官的猝倒、落叶、花腐、 烂果及烂窖。即灰霉病
青霉属示意图
柑橘青霉病症状
青霉属扫描电镜照片
柑橘绿霉病症状
(3)粉孢属(Oidium)
菌丝体表生; 分生孢子梗直立,顶部产生 体生式的分生节孢子(粉孢子)。 分生孢子串生,单胞,无色。 引起白粉病, 为大多数白粉菌的无性阶段。
粉孢属示意图
粉孢属扫描电镜照片
小 麦 白 粉 病 症 状
(4)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2)

A无隔菌丝 B有隔菌丝
1. 有隔菌丝
2.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有 隔 菌 丝
无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
真菌的菌丝
菌丝一般从孢子萌发而来,形成菌丝体,最后 再产生孢子。
孢子萌发产生菌丝
后期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生长
菌丝的正常功能是摄取养分并不断生长发育。 依真菌的种类不同,菌丝在寄主体内的寄生 方式也不同: a) 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菌丝直接从寄 主内吸收养分; b) 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菌丝体上产 生的特殊结构——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养 分。
动物的病害。
有益真菌可被用来制药、生产食品和用于生防等。 寄生植物的真菌能引起植物病害,称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1.真菌的营养体
(1)菌丝体 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 纤细分支的丝状体,单根的丝状体 称为菌丝,很多菌丝交织成团,称 菌丝体。低等真菌菌丝为无隔菌丝, 高等真菌菌丝为有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体
3、子囊菌亚门
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其它子囊菌的营养体都是分 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在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 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等。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产生在 子囊果内,少数裸生。 子囊果: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结构体称子囊果; 根据其不同形态,子囊果分四种类型:闭囊壳、子囊 壳、子囊盘、子囊腔。
丝孢菌
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 有少部分不产生分生孢子,只 产生菌核。 丝孢菌中很多是重要的植物病 原菌。如稻梨孢菌引起的水稻 稻瘟病,丝核菌引起水稻纹枯
病及多种作物立枯病。
梨孢属
腔胞菌
真菌有原生质团单细胞和菌丝共三类营养体类型

油 菜 菌 核 病
菌 核 剖 面 图
4、子座
• 子座:是菌丝分化形成地垫状结构,或是菌丝体与寄主组织或基物结 合而成地垫状结构物。 • 功能:子座的主要功能是在其上或其内形成产孢机构。它是真菌从营 养阶段向繁殖阶段转换时产生,它的出现说明真菌进入了繁殖阶段了 。
苹果树腐烂病
示子座内形成子实体
5、假根
有隔菌丝:
• 具有横隔膜的菌丝称为有隔菌丝。它是高 等真菌营养体类型。 • 有隔菌丝竹节状,有多个细胞。
光学显微镜下的有隔菌丝
菌丝的功能
• ①、具有吸收、输送和贮存养分的 功能,并为繁殖生长做准备。 • ②、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环境 条件下,菌丝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 生长为一个完整的菌体。 • ③、菌丝可以变态,实现一些特殊 功能。
1、营养体的概念
( 一 ) 营 养 体
营养体是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是 进行生长发育的器官。 真菌的营养体相当于植物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 的根、茎、叶。
2、营养体的类型
原生质团 (变形体) 单细胞 菌丝
有隔菌丝
无隔菌丝
• 真菌种类不同,营养体形态各异。真菌有 原生质团、索
• 是由菌组织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形象高多植物的的根,所以也称根状 菌索。 • 菌索的粗细不一,长短不同,有的可长达几十厘米。 • 功能:可抵抗不良环境及扩展病菌的作用。
3、菌核
•
• •
菌核:菌核是由菌丝交织而成的较坚硬的核状休眠体,内层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 壁组织。 一般小的呈油菜子状,大的如鼠粪状。其构造是外拟薄壁组织起保护作用,内疏丝组 织起繁殖作用。 功能:抵抗不良环境,在适宜的环境下可长出新的菌体。
单 细 胞 营 养 体
酵 母 菌
2第二章 真菌(鞭毛、接合菌)(1)-1

转主寄生:需2种寄主植物才能完成
生活史.
五、真菌的分类
植 物 界
动 物 界
原生生物界
菌 物 界
原核生物界
真菌分类的目的:
1. 根据国际上已经承认的一些分类系统,
给没一种真菌命名,以便相互交流有 关真菌方面的资料;
2. 尽可能地指出已知菌种之间的亲缘关
系。因为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其生物 学特性是相似的。
引起马铃薯癌肿病的内生集壶菌(Synchytrium
endobioticum)
此外还有芸薹油壶菌(Olpidium brassicae),是
高等植物根部的专性寄生菌,但影响不大,更重要 的是其游动孢子能传播病毒.
(二)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属
节壶菌属(Physoderma) 节壶菌属的特征是休眠孢子囊扁 球形,黄褐色,具有囊盖,萌发时释放出多个游动孢子。它 们都是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侵染寄主常引起病斑稍隆起, 但不引起寄主组织过度生长。引起玉米褐斑病的是玉蜀黍节 壶菌(P.maydis)。 发病区域?部位?
有这种分化,营养阶段的 整个营养体均转化为繁殖 体,即整体产果式。
(一)真菌的无性繁殖
1. 真菌的无性繁殖的概念
真菌不经过性结合和减数分裂, 而是
以断裂、裂埴、芽殖和原生质割裂的 方式进行繁殖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叫真菌的无性繁殖。 问题:无性孢子的类型和作用?
2. 真菌无性繁殖方式
断裂:产生粉孢子、节孢子。
一、根肿菌纲
特征: 1. 营养体为原质团,生活在寄主细胞内,整体 产果式繁殖。 2 . 无性繁殖方式为原生质割裂;产生有长短不 同两尾鞭的游动孢子; 3. 有性繁殖先产生合子,再由合子发育产生休 眠孢子囊(2N),因其只能释放出1个休 眠孢子,故又称休眠孢子。
真菌教学大纲[1]
![真菌教学大纲[1]](https://img.taocdn.com/s3/m/864093130b4c2e3f57276381.png)
《植物病原真菌学》教学大纲学院:植物保护学院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班级:2004级课程:植物病原真菌学教师:李亚宁学期:2006-2007第一学期学时:32学时讲授:16学时实验:16学时课程名称:植物病原真菌学课程类型:范围选修学时:讲授:16学时,实验:16学时适用对象:植保专业(本科)先修课程:普通微生物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真菌是引致植物病害最重要的病原菌。
植物病原真菌学是学习和研究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的科学,是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课程。
植物病原真菌学选用(临时)喻璋等主编的《菌物学基础》(1999,第一版)为教材,和张中义等主编的《植物病原真菌学》(1988,第一版)为主要参考书,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形状和分类知识,掌握真菌五个亚门、重要纲、目、科、属的分类特征,为下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认识和诊断真菌性病害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真菌五个亚门的分类系统、基本概念、重要属真菌的形态特征、拉丁学名及其代表性的植物病害。
(详见各章节)三、与其他课程关系普通微生物学是学习、理解和掌握植物病原真菌学的基础。
植物病原真菌学又是进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基础课。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真菌分类的研究动态,掌握真菌的一般形态,掌握从事真菌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五亚门分类系统。
重点:真菌的营养体、繁殖体、Ainsworth的五亚门分类系统。
难点:真菌有性过程。
第一节绪论1.菌的概念,有益真菌,有害真菌(动,植物,人类病害)。
2.真菌学的研究简史第二节真菌的形态1.真菌的营养体: 营养体类型、结构变态及其作用。
注意区分子座和菌核的概念。
2.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体类型(详细内容见有关亚门)。
3.有性繁殖: 有性生殖、有性孢子主要类型(具体内容在有关亚门中介绍)。
南昌大学 生物课件 菌物学 第二章 营养体new

侵染垫的形成 这一复杂的垫状结构是菌丝顶端受重复阻塞的 影响,构成了多分枝,同时分枝菌丝顶端膨大 而发育成的一种垫状组织结构。
机理不清。
(四)菌环和菌网
捕虫类真菌常由菌 丝分枝组成环状或网状 组织来捕捉线虫类原生 动物,然后从环上或网 上生出菌丝侵入线虫体 内吸收养料,或在菌丝 的短枝顶端形成一粘形 的球状物来捕捉线虫, 粘住线虫后由球状物产 生菌丝侵入寄主。
各种真菌的隔膜:
➢ ①单孔型 1较大的中心孔 子囊菌和半知菌 ➢ ②多孔型 多数小孔,小孔的排列有差异
白地霉和一些镰刀菌
➢ ③桶孔型 隔膜有一中心孔,孔的直径一般在100-150nm,
孔的边缘膨大而使中心孔呈“琵琶桶”状,外面覆盖一层 由内质网形成的弧形的膜,膜上有穿孔,叫桶孔覆垫。这 种隔膜类型能使细胞质从一个细胞穿过到另一个细胞,但 通常约束细胞核通过,这种隔膜一般发生在担子菌的菌丝 中。
假根的主要功能: 固着和吸收营养。
壶菌纲中,营养体的差异大。
一些低等的壶菌是单细胞或者是单细胞具无核的根状菌 丝,此细胞兼有营养和繁殖功能,在分类上称为整体 产果式。
➢ 整体产果式(Holocarpic):指一个有机体的整
个原植体全部转化成一个或多个生殖结构。
➢ 分体产果或分体造果(Eucarpic):在菌体的
隔膜
液泡
线粒 体 微管
Yuá n
厚垣孢子
脂肪体 细胞壁
自溶现象
糖元
老菌丝
细胞质以及细胞壁 发生自溶而被降解
被其他微生物产生 的裂解酶裂解
有些细胞能积累大 量的脂肪类物质和 与壁结合形成一层 极厚的次生壁,这 些细胞称厚垣孢子
可渡过不良环境
第二章 菌 类

第二章菌类一、目的要求:1、了解菌类的分门2、掌握真菌门的主要特征3、掌握真菌门主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和生活史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门(略)第二节:粘菌门第三节:真菌门1、真菌的通性2、真菌门的主要类群3、真菌界的起源及真菌门各亚门间的亲缘关系4、真菌的经济意义三、教学方法:讲解四、时间分配:3学时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章菌类(Fungi)概述一、菌类植物的通性菌类植物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它是一群没有根茎叶分化,一般无光合作用色素,并依靠现存的有机物质而生活的一类低等植物。
二、菌类植物的营养方式藻类植物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自制养料,称为自养,而菌类植物因缺乏叶绿素,必须从其它生物或生物的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摄取现成的养料,称为异养,这一点是大多数藻类和菌类的一个显著区别。
异养的方式有寄生、腐生等。
寄生:凡是从活的动植物中吸取养分的都叫寄生。
腐生:凡是从死的动植物或无生命的有机物质吸取养分的叫腐生专性寄生:有些菌类的寄生性非常强,只能寄生而不能腐生叫-专性腐生:有些菌类的腐生性非常强,只能腐生而不能腐生叫-对于某些菌类来说,寄生与腐生的界限常不显著,有时很难区分。
有的以寄生为主,兼行腐生,叫做兼性腐生;相反的,有些以腐生为主,兼行寄生,叫做兼性寄生。
三、菌类植物的分门: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把菌类分为三个门,即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
第一节细菌门是一群原核生物。
单细胞,体微小,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粘质复合物,一般不具纤维素的壁。
用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略)第二节粘菌门是一群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真核生物。
生活史中有一个时期无细胞壁,变形虫状体型。
用孢子繁殖,孢子具纤维素的壁。
粘菌在全世界约有500种,一般分为三个钢。
以发网菌属为例谈谈粘菌:发网菌的营养体为裸露的原生质团,称变形体。
变形体成不规则的网状,在阴湿的腐木上或枯叶上缓缓爬行。
在繁殖时,变形体爬到干燥光亮的地方,形成很多的发状突起,每个突起发育成1个具柄的孢子囊(子实体)。
真菌的营养体

(4).丝的顶端呈园锥形,叫做伸展区(extension zone)。在菌
丝快速生长时,这一部位是细胞壁生长的活跃区域,可长达30μm
(5).在伸展区之后,细胞壁逐渐加厚而不再生长。
2、菌丝的内部结构:
(1).菌丝细胞内含有双层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2).核膜上有明显的孔,核内有明显的核仁(nucleolus),
真菌的密丝组织
A.疏丝组织;B.拟薄壁组织
1.拟薄壁组织 2.疏丝组织
四、菌丝的组织体
1、菌索(rhizomorph):
菌丝组织形成的绳状物,类似高等植物的根,又称根状 菌索。能抵抗不良环境,当环境转佳时,又从尖端继续生长 延伸。
2、菌核
由菌丝紧密交接形成的一种坚硬结构。外为拟薄壁组织,内 为疏丝组织。形状不一,颜色较深,渡过不良环境。
甘露聚糖(外层) 脂类、蛋白质(中间层) 葡聚糖(内层) 几丁质
30% 少量 30~40% 因种而异
2. 荚膜物质
有些酵母(例如:隐球酵母菌属)其细胞壁外还有一层类 似细菌荚膜的多糖物质。
3. 细胞膜
蛋白质 (50%) 包括一些酶 甘油的单、双、三酯
成酵 分母 菌 细 胞 膜
类脂 (40%)
甘油磷脂
3. 重要的科研模式微生物
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序列 测定的真核生物(1996)
表达外源蛋白功能的优良“工程菌”---真核微生物
4. 有些酵母菌具有危害性
腐生型酵母菌能使食物、纺织品及其他原料腐败变质 有的是发酵工业的污染菌,
有些酵母菌能引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疾病。
(三)、菌丝生长与菌落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版
2
(一)形态与结构
➢ 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用普通光 学显微镜放大100-400倍就可看清。 ➢ 真菌可分为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类。
整理版
3
1、 单细胞真菌:
又称酵母菌(yeast),圆形或卵圆形,
外形与细菌相似但较大,主要以出芽方式繁
殖。
整理版
4
2、多细胞真菌:
又称丝状菌(filamentous fungus)、霉菌
近年来引入两个名词:
1.功能菌丝体单位(FMU):形成一个功能整合的单独 生物体的菌丝网状结构。
2. 遗传菌丝体单位(GMU):占有一定连续空间的遗传
学相同的菌丝
整理版
9
第一节 丝状真菌的营养体
一. 菌丝的一般结构 二. 菌丝的变态 三. 菌丝的特殊结构 四. 菌丝融合
整理版
10
1、菌丝(hypha): 环境适合时,真
整理版
8
菌丝几乎沿着它的任何一点都能发生分支,由于分 支不断产生而形成一个特征性的圆形轮廓的菌落。 菌丝发育的后期,菌丝间相互接触,在菌丝接触点 相近的壁局部降解而发生网结现象,使菌落形成一 个完整的网状结构。
丝状真菌的菌落是一个由菌丝构成的完整的网状结
构的生物个体。它实际是一个个体,因此一般情况 下多采用菌丝体来描述丝状真菌。
3. 桶孔型:这个隔膜有一中心孔,孔的直径一般在100150nm,孔的边缘膨大而使中心孔呈“琵琶桶”状。如担 子菌的菌丝。
4. 全封闭隔膜:低等真菌通常为无隔菌丝,但在衰老的、损
伤的或产生生殖器官的菌丝中也能产生隔膜,是全封闭的。
整理版
21
有支持菌丝强度的作用
整理版
22
3、菌丝形态有多种:
螺旋形、球拍形、结节状、鹿角状及梳状等,不
➢ 尤其是在高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中,在生活史的一 定时期内形成营养结构,如菌核、子座和菌索等, 它们可以休眠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周围环境条件适 宜时重新萌发。
个细胞.
整理版
14
❖ 在菌丝最老的部位,细胞质以及细胞壁发生自溶而被降解, 或被其他微生物生产的裂解酶裂解,但有些真菌老的菌丝细 胞能积累大量的脂肪类物质与壁结构形成一层极厚的次生壁, 这些细胞称为后垣孢子(chlamydospore)
❖ 菌丝几乎沿着它的长度任何一点都能发生分枝,由分枝的不 断产生而形成一个特征性的圆形轮廓的菌落(colony)
❖ 真菌的菌丝是由硬壁包围的管状结构,内含有可流 动的原生质.
❖ 菌丝细胞内含有双层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核膜 上有明显的孔,核内有明显的核仁,不同真菌核的
排列有区别,通常的模式是顶端细胞含有几个核,
而亚顶端细胞仅有1-2个核
❖ 在菌丝顶端之后的部位可见到液泡,最初液泡是小
的,在老的菌丝部位融合而逐渐变大,直至充满整
丝状菌落
气生菌丝
基内菌 丝
又称营 养菌丝
菌落的正背两面整理可版 显不同的颜色
17
(二)菌丝结构:有隔菌丝(septa hyphae)
与无隔菌丝(asepta hyphae)
(1)有隔菌丝:高
等真菌的菌丝在一
原生质
隔 定间距具有典型的
膜
横壁(cross wall),
称隔膜(speta)。将
隔 膜
菌丝分成一连串的
第二章 真菌的营养体 (2学时)
整理版
1
真菌的定义(掌握):
1. 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2. 通常是分枝繁茂的丝状体,菌丝呈顶端生长 3. 有硬的细胞壁,大多数真菌的壁为几丁质和葡聚糖 4. 通过细胞壁吸收营养物质,分泌胞外酶降解不被吸收的多
聚物为简单化合物而吸收,属异养型 5. 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产生孢子延续种族
整理版 细胞。
18
(2)无隔菌丝:
低等真菌的
无隔菌丝
菌丝中不存在隔
膜,整个菌丝就
是一个细胞,内 无隔菌丝 含有许多核,是
孢子
多核单细胞,无
隔菌丝是无隔的
整理版
多核体。
19
隔膜(speta)
❖ 由菌丝细胞壁向内作环状生长而形成的,它 们发育很快,往往在几分钟内即可形成,实 际上隔膜是细胞壁向内生长的横壁。
❖ 隔膜的结构与细胞壁结构相似,成熟的隔膜
往往有一几丁质的内层,镶嵌在蛋白质或葡
聚糖中,外层被蛋白质或无菌的隔膜是不同的,主要分为:
1. 单孔型:隔膜中央具有一个较大的中心孔,直径0.050.5um,子囊菌和半知菌菌丝。
2. 多孔型:隔膜上有多数小孔,小孔在隔膜上的排列类型有 差异,如白地霉和一些镰刀菌
24
拟薄壁组织
疏丝组织:
为疏松的交织组织,菌 丝体是长形的、互相平 行排列的细胞,具有相 对的独立性而容易被识 别
拟薄壁组织:
是由紧密排列的等角形
或卵圆形的菌丝细胞组
成,与维管束植物的薄
疏丝组织 壁细胞相似。
整理版
25
密丝组织的功能
❖ 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构成了真菌各种不同类型的 营养结构和繁殖结构。
❖ 大多数真菌菌丝是透明的,有的菌能产生色素,而使菌丝呈 暗褐色至黑色,或呈鲜艳颜色。有些真菌可分泌某种色素于 菌丝体外,有的孢子也有颜色而使整个菌落具有颜色。
整理版
15
菌丝体按其功能可分两种:
(1)营养菌丝体:菌丝深 入被寄生组织或培养基,吸 取合成养料以供生长。
(2)气生菌丝体:菌丝向 上生长称气生菌丝,其中产 生孢子的整理则版 称为生殖菌丝体。16
整理版
23
同真菌菌丝形态不一。
(三)菌丝的组织
➢ 密丝组织(plectenchyma): 许多真菌,尤其 是高等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些阶段菌丝体变 成疏松的或紧密的交织起来的组织,是一种 组织化的真菌组织。
➢ 密丝组织又分为两种类型:
疏丝组织(prosenchyma)
拟薄壁组织(pseudo整p理a版renchyma)
(mold),该菌能长出菌丝,菌丝延长分支,有的菌
丝上长出孢子,孢子再出整芽理版形成菌丝。
5
真菌的菌落有两种:酵母型菌落和丝状菌落
酵母型菌落 整理版
丝状菌落 6
1、酵母型菌落: 是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菌落湿润,柔软
而致密。
整理版
7
2、丝状菌落: 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多疏松的菌丝 体构成。菌落呈棉絮状、绒毛状或粉末状。
菌的孢子出芽形成 芽管,延长成丝状, 称菌丝,菌丝长出 许多分支交织成团, 称菌丝体(mycelium)
整理版
11
菌丝生长(hypha):
顶端生长 无限生长、不断分支 各部分都有潜在的生 长能力
整理版
12
生长时向四周呈辐射状延伸,所以真菌在培 养基上通常形成圆形的菌落。
整理版
13
菌丝的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