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覆盖系统介绍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on Indoor Coverage Engineering Design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前言室内覆盖系统指通过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将无线信号较均匀地分布于建造物室内,用于改善建造物室内无线网络覆盖和网络质量,提高无线网络容量的系统,为室内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个人通信服务,室内覆盖系统在无线网络系统的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无线室内覆盖系统主要针对重点楼宇、体育馆、展馆、隧道、地铁等多种场所,是增加室内无线容量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目前提高无线网络质量和网络优化的手段之一。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步骤、设计要求等内容。
本规范合用于我国无线网络室内覆盖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本规范由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修订、监督和管理。
本规范具体条文规定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
在规范使用过程中,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主编单位(地址:邮编: ),以供修订时参考。
原主编单位: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修订主编单位: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主要起草人:王洪翠、魏华、刘鹏、徐华洁、周延松、韩颖。
修订参编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主要参加人:曾经沂粲目次1 总则............................................................2.2 名词术语........................................................3.3 系统设计的普通要求..............................................4.3.1 系统组成 ...................................................4.3.2 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4.3.3 系统选址原则 ...............................................5.3.4 系统设计内容 ...............................................5.4 信号源设计......................................................6.4.1 信号源划分 .................................................6.4.2 信号源设计 .................................................6.4.3 系统扩容 ...................................................8.4.4 信号源的监控 ...............................................8.5 室内信号分布系统设计............................................8.5.1 系统结构 ...................................................8.5.2 系统分布方式 ...............................................8.5.3 系统设计步骤 ...............................................9.5.4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1.05.5 通信系统及频段划分........................................1.15.6 频道配置 ................................................ 1.15.7 系统容量保证 ............................................ 1.25.8 系统间干扰协调 .......................................... 1.26 多制式合路室内覆盖系统设计 (12)6.1 多制式合路系统设计6.2 多制式合路系统干扰....................................... 1.37 系统安装条件选择....................................... 1.67.1 信号源安装条件选择....................................... 1.67.2 有源设备器件安装条件选择 (16)7.3 无源器件安装条件选择 (7)7.4 电缆安装条件选择..........................................1.77.5 天线安装条件选择..........................................1.78 无线室内覆盖系统的服务质量要求内容8.1 GSM通信系统8.2 CDMA通信系统8.3 WCDMA通信系统8.4 TD-CDMA通信系统8.5 Cdma2000通信系统8.6 PHS通信系统8.7 TRUNK800MHz通信系统8.8 SCDMA通信系统9 信号源接口要求9.1 中继路线9.2 接口要求10 同步要求11 设备配置要求12 接地与防雷1 总则1.0.1 本规范合用于无线室内覆盖系统工程的安装设计,其网络组织、使用频段等按相关规定执行。
室内分布的各场景分析

2023/4/10
7.住宅小区场景
住宅小区种类多样,建筑物组合形式复杂,根据其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典型场景:多层 小区、高层小区、独立高层、城中村及别墅区场景。住宅小区的共同特点是物业协调困难, 一般难以做到天线入户覆盖。
2023/4/10
目录 CONTENT
01 室 内 分 布 系 统 介 绍 02 各 个 场 景 覆 盖 要 求 03 重 点 场 景 特 殊 案 例 04 总 结
二、各个场景覆盖要求
1.交通枢纽场景
交通枢纽一般包含机场、客运站等 场景特点:楼层内空旷,占地面积大, 基本无阻挡,传播环境比较简单。 机场大厅宜采用定向壁挂天线安装于顶 部钢架进行覆盖,覆盖范围20-35米。
2023/4/10
2.大型场馆场景
大型场馆主要是指承担重大体育赛事、 大型会务的大型体育场所、会展中心等 建筑体或建筑群: ——该类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大,空间跨 度大。 ——主会场单层高度高,钢架结构为主 。 ——传播环境简单,信号视距传输,能 量以直达为主。 ——活动期间大量人流涌入会场,话务 具有突发性。
2023/4/10
对于密集型购物区,该类区域有玻璃、
ANT12-4F-南
木板或者石膏板等简易材料间隔,有一
定的损耗,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进行覆盖
,天线宜安装在交叉路口处,可以辐射更
多范围。
对于开放型购物区,该类区域较为空旷
ANT13-4F-南
,仅有货架或娱乐机械等遮挡,采用全
向吸顶天线进行覆盖,天线布放于利于
2023/4/10
(4)泄漏电缆分布系统 信号源通过耦合器、功分器等无源器件进行分路后,送入泄漏电缆中, 从而在电缆开口处横截面上形成电磁场,这些开口就相当于一系列的 天线起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作用。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将信号均匀的 分布在所经过的区域,这种方式称为泄漏电缆分布系统。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覆盖方案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覆盖方案首先是办公场所。
办公场所通常是多楼层、多房间的复杂室内环境,信号覆盖难度较大。
在这种场景下,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采用分布式小基站的方式,将信号源点分布在不同楼层、不同房间,从而实现全楼层全角落的覆盖。
通过多个小基站协同工作,可以解决办公场所中信号弱、呼叫质量差等问题。
其次是商场和超市。
商场和超市通常是人流量大、空间复杂的室内环境。
在这种场景下,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采用分布式天线系统,将天线分布在不同区域,以提供更均匀的覆盖,同时通过合理的信号功率控制,避免信号干扰和漫游问题。
此外,商场和超市还可以结合公共广告机和数字屏幕等设备,通过室内分布系统实现多媒体广告投放和信息发布。
再次是地铁站和火车站。
地铁站和火车站是人流量大、区域广阔、信号干扰严重的室内环境。
在这种场景下,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采用光纤分布放大器和分布式光纤系统,将信号源点与天线之间使用光纤进行传输,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同时通过合理布置天线,实现全站覆盖,解决信号盲区和容量问题。
最后是酒店和医院。
酒店和医院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室内环境,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较高。
在这种场景下,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采用小蜂窝基站或蜂窝基站,根据实际需求和场地条件,灵活选择信号源点和天线的布置方式,以实现高质量的信号覆盖和容量支持,提供畅通的通信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覆盖方案针对不同的室内场景,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设备和布置方式,以达到全面覆盖、高质量信号传输和容量支撑的目标,提供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
它为各类场所提供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对移动通信的不同需求。
鸟巢-国家体育场TD室内覆盖系统介绍

中兴通讯TD-SCDMA室内覆盖技术交流鸟巢室内覆盖场景简介国家体育场(NST,以下简称鸟巢)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会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建筑群的中央,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承担开幕式、闭幕式和田径比赛等赛事活动。
鸟巢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80米,建筑地上7层,另有一夹层(零层)及设备层(七层);地下1层,另有一夹层。
地面高度69.21米,地下深度7.10米。
奥运会容纳观众净容量91000人,赛后容纳观众净容量8万人,鸟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钢结构体育场。
鸟巢室内覆盖系统介绍⏹小区规划⏹覆盖优化⏹容量测试⏹优化工作总结鸟巢小区规划鸟巢的TD-SCDMA室内覆盖信源采用了中兴BBU+RRU组网方式,TD系统采用在与2G合路时,使得RRU可以尽量靠近天线安装,减小馈线链路损耗。
鸟巢TD系统复杂庞大,采用了2套B328设备,一共使用了53个R01和3个R04。
在后续的扩容方案中,充分利用BBU+RRU组网灵活性,在不改动天馈系统的情况下,实现小区分裂,看台原6小区变更为12个小区,鸟巢看台设置12个O3小区,共36个载扇。
鸟差共设计了15个小区,实现场馆无缝覆盖。
鸟巢小区规划鸟巢建筑地上7层,另有一夹层(零层)及设备层(七层),地面高度69.21米,分为上、中、下层看台。
鸟巢立面小区设置如下图所示:说明:1、2层以上功能用房同上层看台座席部分立面同小区;上、中层看台采用共48副赋形天线2、1层与下层看台同小区;下层看台共24副板状天线3、地下部分单独设置小区4、外楼梯天线覆盖安检口以内,与下层小区同区覆盖。
鸟差小区规划鸟巢内部极为空旷,采用高性能窄波束赋形定向天线。
合理设置天线位置和方位角,避免无线信号大量越区覆盖到邻区和对面看台小区。
赋形天线的安装示意图和指标如下所示:鸟巢小区规划鸟巢看台规划12小区,采用10M频段6个频点,主频点6复用,业务频点2复用进行频点规划。
室内分布系统简介(电信、联通、移动集合版)

宏蜂窝/微蜂窝接入方式
�
直放站系统是将空闲小区的信号引到室内,实现话务分担,其基本 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可以很快解决信号弱和盲区问 题,直放站以其具有投资小、安装方便、快捷、灵活、简易的特点 成为解决小容量室内分布系统的重要方式。缺点是需要进行预先频 率规划,且通过定向天线难以获得单一纯净的信号,系统的话音质 量相对蜂窝系统较差,易造成对其他基站的干扰,不利于网络管理。 但在移动通信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室外天线常用的有分全向和定向两种,外形有以下几种 :
空调型
路灯型
草坪灯型
蘑菇型
广告牌型
射灯型
石头型
仿真树型
室外天线的安装要求: 有需要室外布放天线时,需与业主确定室外美化天线的型号。 安装于楼顶的室外定向天线美化方式有空调、射灯等;安装于地 面的室外全向天线美化方式有路灯、草坪灯等;室外定向美化方 式有广告牌等。如业主有其他要求,结合小区环境另行订做。主 设备需装室外的,须与业主确定室外机柜的位置。
�
室内分布与WLAN共建时,一般采用的是 合路的方式,AP根据覆盖范围的大小确定 放置的位置,有的放置于弱电进内,有的 放置于平层挂墙。如无弱电井时一般选择 楼梯间挂墙放置主设备,线通过穿墙走至 其他需覆盖的楼层。
� �
�
室分与WLAN共建时有以下几点情况: 1.先确定此站点有没有做室内分布覆 盖,如果已做,就在室分的方案上面进 行合路的方式覆盖。 2.如确定没有做室内分布覆盖的站点则 需了解要覆盖的场所有没有满足于室内 覆盖的条件,如不满足室内覆盖的条件 则需要考虑室外覆盖的条件。一般采用
�
� � �
需要建设室内分布的场景:
室内盲区; 话务量高的大型室内场所; 车站、机场、地铁、隧道、商场、体育馆、购物中心、 会展中心等重点保证场合; 大型高层建筑、写字楼、宾馆、公寓、大型小区、高校 及产业园区等宏基站无法深入的室内、室外场所。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

3.3.1.室内覆盖系统设计室内覆盖,特别是高层楼宇,复杂建筑群的室内覆盖一直是网络优化的难点。
大型建筑物对电磁波有着很强的屏蔽作用,在其低层和地下室、电梯等环境下,信号很弱以至于没有信号,成为移动通信的盲区和阴影区。
而在较高楼层,由于容易收到来自周围不同基站的信号,造成信号混杂,切换频繁,严重影响通话质量。
另外对于有些建筑物,虽然能够正常通话,但是由于用户密度大,基站支持用户数目有限,通话阻塞率很高。
而有人估计,大约70%的移动通信业务量是发生在室内的,因此,一个好的室内覆盖环境不仅可以提升运营商形象、降低投诉率,而且还是提高运营收益的一个主要手段。
室内覆盖系统要达到以下几个主要目的:(1)使信号尽量均匀的分布于室内覆盖的区域,边缘场强不低于-85dBm;(2)尽量控制信号的外泄,在室外10米处信号电平不得超过-90dBm;(3)室内覆盖区域通话质量良好,绝大多数区域通话质量0级;(4)在室内覆盖区域,手机发射功率较低(*10级以上),手机待机通话时间延长;(5)室内覆盖系统可以有效地吸收话务量,分担室外宏基站的负担。
早期的室内覆盖与室外宏站是在一起进行频率规划的,室内没有自己的专用频点。
比较容易产生同邻频干扰问题。
采用室内覆盖专用频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室内室外同频干扰的问题。
随着楼宇密度的提高,楼宇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将会成为主要矛盾。
对于将数字直放站用作室内覆盖信号源的站点而言,这种楼宇之间的同频时延干扰将会是一种主要的干扰形式。
现有的室内覆盖系统多采用无源的分布式天线系统DAS(Distribute Antenna System),它主要由功分器、耦合器、馈缆和宽带天线(吸顶天线、平板天线、对数周期天线等),有些地方可能需要增加干放。
这种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称为射频DAS。
室内电磁波的传播特点是:环境是封闭、半封闭,由于墙壁、门窗、家居等物体的存在,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不仅有直射波、反射波、透射波,还有物体棱角边缘产生的绕射波。
工程方案设计培训资料(室分、直放站)

根据不同环境,分布系统分为以下几大类: 楼宇覆盖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 电梯和地下覆盖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组成
无源部分: 微带耦合器:一种非等分功率器件,我公司常用的有 5dB 、 7dB、 10dB、 13dB、 15dB、 17dB、 20dB、 25dB、 30dB、35dB、 40dB、 45dB。
为什么需要室内覆盖?
利用室外基站覆盖容易信号不稳定,高大建筑物的低 层接收信号很差,因建筑结构易形成阴影区,中间层易形 成乒乓切换,高层可能因基站天线的高度限制而覆盖不 到,易形成孤岛效应,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易信道拥挤,手机上线困难,以上缺点严重限制了利用室外基站覆盖室内的效果,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室内覆盖技术解决。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组成
有源部分(选频、选带、光纤、移频、干放): 将施主天线接收到的基站信号进行放大,作为 室内分布的信源通过无源部分将信号分配到各 个覆盖区域,在覆盖区域较大的情况下,在必 要的位置加装干线放大器,以增加和补偿射频 信号,以传送更远的距离,扩大覆盖范围。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应用范围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组成
根据使用器件的不同,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可以分为有源部分和无源部分。 有源部分:主设备(选频、选带、光纤、移频)、 干线放大器 无源部分:耦合器、功分器、合路器、馈线、 施主天线、重发天线
光纤型系统组成: 由靠基站一侧的近端机(安装在基站机房内)和靠覆盖区一侧的远端机两部分组成。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分类
BTS
远端机1
远端机2
远端机3
远端机4
光近端机
光纤
光纤
光纤
光纤
光纤传输方式特点:
光纤传输方式的最大特点是施主基站信号通过光纤引入覆盖区,并通过光信号接收器和转换器,完成光电转换。其优点为: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CDMA)基础简介ZTE

全频段衰减器 (衰减精度:3/6/10/15/20/30/40dB)
无源器件
天线
CDMA室内分布兼容性
CDMA室内分布面向EVDO的兼容性
CDMA设备兼容性 线性度要求 主要体现在设备线性度方案,体现为杂散及EVM等指标
CDMA室内分布兼容性
功率余量 EVDO 载波以全功率分时隙方式发射,并且单 扇区载波数量增加,载波峰均比较1X载波更大, 因此要求设备具有更大的发射功率。 主要解决思路
IN
1920-2170MHz
开/短路线
IN
ANT 开/短路线
2400-2483MHz
无源器件
功率分配器件
3dB电桥
腔体功分器 (二功公分、三功分、四功分) 全频段负载 (功率容量:2/5/10/25/50/100/200W)
合路器 (PHS/CDMA/GSM/DCS/WCDMA/TD/WLAN 等各制式 组合的双频、三频、多频合路器) 腔体耦合器 (耦合度:5dB~40dB)
下变 频器
LNA
DT接收源基站空间信号及MT反馈信号,由LNA放大后经下变频将频 率转换至中频,中频信号经ICM模块将MT反馈信号进行底消后送至上 变频模块再由PA放大后经双工器输出覆盖。上行链路信号处理流程与 下行链路相仿。
ICS数字无线直放站
ICM模块工作原理
ADC
DAC
反馈控制
反馈滤波
源基站及设备输出反馈信号经ADC模块进行模数转换,加法器 利用反馈滤波器所采样的信号对ADC所给出的信号进行反相相 相加,消除MT的反馈信号。加法器输出信号经数字滤波器及 DAC后输出。反馈控制器对数字滤波输出信号进行反馈采用, 并根据反馈效果控制反馈滤波器的反馈输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建设室内覆盖系统?随着城市里移动用户的飞速增加以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话务密度和覆盖要求也不断上升。
这些建筑物规模大、质量好,对移动电话信号有很强的屏蔽作用。
在大型建筑物的低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和阴影区;在中间楼层,由于来自周围不同基站信号的重叠,产生乒乓效应,手机频繁切换,甚至掉话,严重影响了手机的正常使用;在建筑物的高层,由于受基站天线的高度限制,无法正常覆盖,也是移动通信的盲区。
另外,在有些建筑物内,虽然手机能够正常通话,但是用户密度大,基站信道拥挤,手机上线困难。
特别是移动通信的网络覆盖、容量、质量是运营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网络覆盖、网络容量、网络质量从根本上体现了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是所有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主题。
室内覆盖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
总之,进行室内覆盖系统建设的直接理由是:室内移动通信环境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覆盖方面,由于建筑物自身的屏蔽和吸收作用,造成了无线电波较大的传输衰耗,形成了移动信号的弱场强区甚至盲区;容量方面,建筑物诸如大型购物商场、会议中心,由于移动电话使用密度过大,局部网络容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无线信道发生拥塞现象;质量方面,建筑物高层空间极易存在无线频率干扰,服务小区信号不稳定,出现乒乓切换效应,话音质量难以保证,并出现掉话现象。
什么地区需要室内覆盖?室内盲区新建大型建筑、停车场、办公楼、宾馆和公寓等。
话务量高的大型室内场所车站、机场、商场、体育馆、购物中心等,增加微蜂窝建立分层结构。
发生频繁切换的室内场所高层建筑的顶部,收到多个基站的功率近似的信号。
什么是室内覆盖?室内覆盖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成功的方案,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室内覆盖系统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较佳的解决方案。
其原理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
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可以较为全面地改善建筑物内的通话质量,提高移动电话接通率,开辟出高质量的室内移动通信区域;同时,使用微蜂窝系统可以分担室外宏蜂窝话务,扩大网络容量,从整体上提高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
实现室内覆盖的方法实现室内覆盖的技术方案可分为三种:微蜂窝有线接入方式是以室内微蜂窝系统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即有线接入方式。
适用于覆盖范围较大且话务量相对较高的建筑物内,在市区中心使用较多,解决覆盖和容量问题。
宏蜂窝无线接入方式是以室外宏蜂窝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即无线接入方式。
适用于低话务量和较小面积的室内覆盖盲区,在市郊等偏远地区使用较多。
直放站(Repeater)在室外站存在富余容量的情况下,通过直放站(Repeater)将室外信号引入室内的覆盖盲区。
微蜂窝有线接入方式改善高话务量地区的室内信号覆盖,微蜂窝是最佳解决方案。
与宏蜂窝方式相比,微蜂窝方式是更好的室内系统解决方案。
微蜂窝方式的通话质量比宏蜂窝方式要高出许多,对宏蜂窝无线指标的影响甚小,并且具有增加网络容量的效果。
但微蜂窝在室内使用时,受建筑物结构的影响,使其覆盖受到很大限制。
对于大型写字楼等,如何将信号最大限度、最均匀地分布到室内每一个地方,是网络优化所要考虑的关键。
且微蜂窝方式的弱点在于成本较为昂贵,需要进行频率规划,需要增建传输系统,网络优化工作量大。
因此,对宏蜂窝方式亦或微蜂窝方式的选取,需要综合权衡移动网络和运营商的多方面因素才能定夺。
宏蜂窝无线接入方式宏蜂窝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成本低、工程施工方便,并且占地面积小;其弱点在于对宏蜂窝无线指标尤其是掉话率的影响比较明显。
目前,采用选频直放站并增加宏蜂窝的小区切换功能可以缓解这一矛盾:当对应的宏蜂窝频率发生变化时,直放站选频模块需要作相应调整。
随着运营商对成本和网络资源利用率的注重,宏蜂窝方式在最近一年出现升温的势头。
直放站(Repeater)在室外站存在富余容量的情况下,通过直放站(Repeater)将室外信号引入室内的覆盖盲区。
利用微蜂窝解决室内问题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建设微蜂窝的设备投入与工程周期都较大,只适合在话务量集中的高档会议厅或商场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直放站(Repeater)以其灵活简易的特点成为解决简单问题的重要方式。
直放站不需要基站设备和传输设备,安装简便灵活,设备型号也丰富多样,在移动通信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直放站的应用场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扩大服务范围,消除覆盖盲区;在郊区增强场强,扩大郊区站的覆盖;沿高速公路架设,增强覆盖效率;解决室内覆盖;将空闲基站的信号引到繁忙基站的覆盖区内,实现疏忙。
使用微蜂窝和直放站的比较:使用基站使用直放站1. 是否增加容量根据需要增加容量不能增加容量2. 信号质量好一般3. 设置优先级可以不可以4. 对网络的影响小控制不好影响很大5. 是否需要传输设备需要不需要6. 是否需要重新频率规划需要不需要7. 是否需要调整参数需要支持8. 是否支持容量动态分配不支持(容量预分配) 支持9. 是否支持多运营商不支持支持10. 是否支持多频、多系统环境不支持支持11. 安装时间较长较短12. 投资较多较少室内覆盖系统的组成室内覆盖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和信号分布系统两部分组成。
信号源提取的几种方法直放站做信号源1. 通过直放站的施主天线直接从附近基站提取信号;2. 用耦合器从附近基站耦合部分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到盲区内的直放站。
3. 用耦合器从附近基站耦合部分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盲区内的直放站。
增加微蜂窝(基站)直放站做信号源1. 通过直放站的施主天线直接从附近基站提取信号。
2. 用耦合器从附近基站耦合部分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到欲覆盖区的直放站。
3. 用耦合器从附近基站耦合部分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欲覆盖区的直放站。
微蜂窝(基站)加直放站方式信号分布的基本方式1. 无源天馈分布方式通过无源器件和天线、馈线,将信号传送和分配到室内所需环境,以得到良好的信号覆盖。
用于中小型地区。
2. 有源分布方式通过有源器件(有源集线器、有源放大器、有源功分器、有源天线等)和天馈线进行信号放大和分配。
3. 光纤分布方式主要利用光纤来进行信号分布。
适合于大型和分散型室内环境的主路信号的传输。
4. 泄漏电缆分布方式信号源通过泄漏电缆传输信号,并通过电缆外导体的一系列开口,在外导体上产生表面电流,从而在电缆开口处横截面上形成电磁场,这些开口就相当于一系列的天线起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作用。
它适用于隧道、地铁、长廊等地形.1. 无源天馈分布方式3. 光纤分布方式4. 泄漏电缆分布方式几种信号分布方式的比较:室内覆盖系统的工程建设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可分为准备、市场、协商、设计、安装、验收、运行维护等七个阶段。
准备工作是指由技术人员对建筑物内的无线信号进行测试,确定工程选点。
准备工作是整个工程的发起阶段,下述选点原则可供参考:第一,尽量寻找室内信号不好、又有人流量的建筑物作为室内覆盖选点的对象。
第二,选择城区内知名的高层建筑进行覆盖,如热卖出租的写字楼。
就目前的网络优化手段而言,对于高层空间的无线干扰及乒乓切换效应,没有其它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三,分析宏蜂窝话务情况、划定高话务区域,然后在高话务区域寻找话务热点建筑,利用室内覆盖系统吸收建筑物内的话务,从而缓解宏蜂窝容量方面的压力。
一般可选择城区中心人流量大的商场、酒肆等,不论信号覆盖情况如何,均考虑进行覆盖。
市场工作指说服业主,达成合作意向。
在当前市场经济和商业化日益发展的时代,市场工作在整个工程建设中举足轻重,业主对工程的接纳和配合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最终建设。
因此对市场工作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其中谈判技巧是考虑的要素之一。
协商工作指与业主就相关事项进行协商,达成有关协议,并签署协议书,内容包括物业管理、出入、双方责权利等。
设计工作指进行室内覆盖系统的工程设计,包括微蜂窝系统、传输系统、室内分布系统、电源系统共四部分内容。
安装工作指根据设计文件进行工程施工和安装,在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一般在3周之内可开通系统。
1. 设计考虑因素信号源场强分布上行信噪比互调干扰上下行平衡传输和分配损耗施工难度造价场强分布的一般设计标准掉话率:< 1%阻塞率:> 99%接通率:> 95%((95%以上的地方可接通)边缘场强:> -85dBmC/I > 12dB上行噪声电平:< -120dBm天线口功率: 5 --- 15dBm室外溢出信号:< -85dBm切换成功率:> 95%场强分布(室内空间传输损耗模型)L = PL + 10*N*Lgd(米) + FAF其中:PL为距天线1米处的路径衰减:典型值为30dBN为同层衰减指数:办公楼N=3.25一般建筑N=2.76商场N=2.18FAF路径损耗附加值:玻璃8dB隔墙10 --- 15dB预制板20 --- 30dB上行信噪比基站的白噪声为-120dBm,为了保证接收机的灵敏度,需要设置上行增益,使上行链路的总输入噪声小于-120dBm。
如:基站输出P=43dBm,输入到直放站为-40dBm,即有效路径损耗为83dB,那么直放站的上行增益设置一定要小于:83 -后极总的噪声系数如只有直放站是有源器件,噪声系数为5dB,增益应设为小于78db;如增益设为80,直放站总的噪声-115dBm(白噪声+噪声系数),在输出口变为-35dBm,经过83dB的有效路径损耗输入到基站为-118dBm,大于源噪声-120dBm, 使基站接收机灵敏度降低2dB。
室内覆盖所需设备与器件1 微蜂窝,基站2 直放站(宽带、信道选择):增益70-90db,20-33dBm输出3 干线放大器:增益30-50db,20-30dBm输出4 耦合器:40dB(-0.3),30dB(-0.3),20dB(-0.5),10dB(-0.8),7dB(-1.1),5dB(-1.3)5 功分器:4功分器(-6.4);3功分器(-5),二功分器(-3.3)6 室内天线:定向(60-120度,5-10dBi),全向吸顶(2-5dBi)7 馈线接头:波纹管电缆:7/8(-4dB/100m);1/2 (-7dB/100m);1/4 (-11dB/100m);屏蔽网电缆:7D-FB(-15dB/100m);9D-FB(-12dB/100m);12D-FB(-9dB/100m)8 泄漏电缆:7/8 (-6dB/100m);1-1/8(-4dB/100m)9 施主基站:水平波束角<35度;增益:15-18dBi10 光端机:点对点、点对多点11 光纤:双纤、单纤工程勘测设计1、确定覆盖区域室内覆盖的目的是在建筑物内部需要场强覆盖,而基站信号又无法辐射的区域提供理想的信号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