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教材精讲【视频讲解】(第六章 修 辞[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0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课件_第2章 语音 第六节 音变

(一)上声的变调 上声只有在语流的末尾时不变调,其他情况都要 变调。
1.上声+上声,前一个变35 214+214→35+214 水果 了解 领导 2.上声+上声+上声,分两种情况: (214+214)+214→35+35+214 展览馆 洗脸水 214+(214+214)→21+35+214 纸老虎 很勇敢
(二)哪些音节读轻声 一般地说,新词、科学术语里没有轻声音
节,口语中的常用词才有读轻声的。下面一些成 分,在普通话中通常读轻声。 1. 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 “吧、嘛、呢、啊”等读轻声。
2. 部分重叠词的后一音节读轻声。例如: 猩猩 饽饽(单纯词)
妈妈 弟弟 姑姑 娃娃 星星(合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第二章 语 音 第六节 音 变
什么是音变?
历时音变,指语音的古今演变。比如:
上古 [p][ph][b][m] 唇音声母
中古 [p][ph][b][m] 唇音声母
[f][fh][v][ ] 唇齿音声母
现代 [p][ph] [m] 唇音声母
[f]
唇齿音声母
词,利益和损害)。
轻声还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语流中轻声 的轻、短、模糊和四声的重、长、清晰构成了错 落有致、富于变化的节奏,增强了语言的音乐 性。
三、儿化 (一)什么是儿化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 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的韵母就叫 做“儿化韵”。
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 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 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示在念到“ 花”(hua)这个字音的韵腹时,随即同时加上一 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 节之后加上“r”(表示卷舌作用)就可以了。例 如:“芽儿”—yár,“馅儿”—xiànr,“味 儿”—wèir,“爷们儿”—yémenr,“瓜子儿 脸”—guazir liǎn。字母r不表示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发音时往往受前字读音的影响 而产生音变。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课后习题-语法(圣才出品)

第5章语法【思考和练习一】一、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答: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1)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
(2)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学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答:(1)语法体系的含义①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②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它是语法学者根据自己的观点在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2)对语法学体系的分歧应采取的态度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观察,拿它来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事实的说法。
不能因体系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
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
人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答:(1)语法的抽象性语法的抽象性是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
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修饰,都有事物意义。
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2)语法的稳固性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指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
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
1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课件_第5章 语法 第六、七节

2.“被”字句的特点 (1)谓语动词的处置性 谓语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跟“把”字句 里的动词差不多。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 分,如果只用一个双音动词,前面就要有能愿动 词、时间词语等状语。例如“自行车叫我弟弟骑 (走)了,小鸡被黄鼠狼叼(去)了一只,这句 话[可能]被人误解”。
2 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 义关 系是:施事‖受事——动作。例如:
你这人,‖锤把都没摸过。 他‖什么书都看过。 他‖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他‖一口水都不喝。 3 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例 如: 他‖一向态度和蔼。 她‖眼睛熬得通红。 他‖工作很好。
领导和群众‖心连心。
4 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例 如: 这个边防军人,‖他时刻准备着为边关奉献一
4. “有”字式 前一动词用“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 在等。例如:
他有个妹妹很能干。 村外的黄土路上有人在走。 没有人找你呀!(非主谓句) 轮到你值班了。(非主谓句)
注意: 1.兼语句、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之区别
1 停顿处和加状语处不同。兼语句(A 句) 在第一个动词后,不能有停顿(∨),不可 加 状语;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B句)可以。 2 第一个动词性质不同,支配的对象不 同。 兼语句的动词多有使令意义,支配的是人, 不 是一件事;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的动词是认 知、言说类动词,支配的是一件事,不是一个人
“集合!” “出太阳了。” “禁止吸烟!” “有个小村子叫王家庄。”
2. 形容词性非主谓旬 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加句调形成。例 如“对!”“好!”“糟糕!”“太妙了!” 3. 名词性非主谓句 由名词或定中短语加句调形成。通常包括:
1949年春天。上海外滩。(剧本中说明时、 地)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和部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和部(2009-06-06 20:39:44)转载▼分类:经典试题标签:杂谈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
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
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教材精讲-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视频讲解]第一章绪论[视频讲解]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概念、性质)(一)现代汉语的概念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详后)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
(详后)(二)现代汉语的性质1.是交际工具现代汉语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交际工具。
2.是法定通语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它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3.是人类语言的一种现代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
结构上以语音为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则;功能上表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
4.有两种存在形式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
为了克服口语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点,古人创造出文字来记录口语,于是在可听的口语之外,又产生了可见的书面语。
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一)民族共同语1.概念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2.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1)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有些方言是形成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在民族共同语形成之后,方言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
(2)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什么方言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取决于这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
(二)汉民族的共同语1.历史上的汉民族共同语(1)历史上有记载的汉民族共同语春秋时期——雅言;汉代——通语;明清——官话。
(2)历史上口语与书面语的分离先秦时期——口语、书面语一致;汉魏六朝时期——口语、书面语逐渐分离,口语是先秦语言的发展,书面语沿用先秦语言(“文言”);唐宋至五四时期——口语、书面语保持分离,口语持续发展,书面语沿袭、仿照先秦语言,同时书面又增加了一种白话书面语(“古白话”)。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wang>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绪论
0.1复习笔记
0.2课后习题详解
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章语音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文字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词汇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语法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修辞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黄伯荣、廖序东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的配套辅导书

黄伯荣、廖序东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的配套辅导书是学习现代汉语的重要辅助教材之一。
本文将对这套辅导书进行全面介绍和评价,希望能够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参考,让大家更好地利用这套教材,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一、教材概述《现代汉语》是一套系统的汉语教材,分为基础教程、提高教程和精读。
而《现代汉语》增订六版的配套辅导书,主要是针对这套教材而编写的辅助教材。
它包括课文翻译、重点词语释义、语法讲解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二、内容分析1. 课文翻译辅导书中包括了《现代汉语》教材中所有课文的准确翻译,对学习者来说非常方便。
课文翻译清晰准确,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表达的技巧和特点。
2. 重点词语释义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词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辅导书中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了详细的释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词语运用能力非常有帮助。
3. 语法讲解另外,辅导书中还包括了对教材中重要语法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规则和用法。
语法知识对于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三、优缺点评价1. 优点(1) 与教材配套这套辅导书与《现代汉语》教材完美配套,内容涵盖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2) 内容丰富准确辅导书内容丰富,覆盖范围广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2. 缺点(1) 可能存在翻译不准确的情况在课文翻译部分,可能存在一些翻译不够准确的情况,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扰。
(2) 部分内容不够详细在一些重要的语法知识点讲解上,辅导书可能没有详细到位,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不够全面。
四、使用建议对于学习《现代汉语》教材的学生来说,辅导书是一个非常好的辅助教材。
在使用辅导书的过程中,建议学生结合教材,多角度、多维度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其他的学习资料,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1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课件_第5章 语法 第八、九、十节

事就得拍巴掌,拍巴掌反正不会有错儿。(顶真修 辞格)
注意:区别于并列复句——能否变序 顺承关系分句的次序是按逻辑顺序相继而 下,作鱼贯式排列,一般不能变换次序。这跟并 列关系不同,并列关系的分句是雁行式排列,往 往可以变换次序。
(二)偏正复句 偏正复句可分条件、假设、因果、目的、转 折五小类。
1.条件复旬 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 下所产生的结果。 条件关系分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有条件的 条件复句,又分为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两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充 足 合用 只要(只需、一旦)A,就(都、便、总)
有 条件
以致,致使,从而,以至(于)
推 合用 既然A,那么(就、又、便、则、可见)B
论 单用 既然,既,就,可见
(1)说明因果关系 说明因果关系关联词语可以合用,也可以在后 一分句或前一分句单用。合用时,既说明原因也说 明结果。单用表“因”关联词语,侧重原因表达; 单用表“果”关联词语,侧重结果表达。例如: 因为马克思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所以他能够 建筑起他的学术的高塔。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第五章 语法 第八节 复句 第九节 句群 第十节 标点符号
第八节 复句 一、复句概说
(一)复句的概念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 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 的。复句前后有隔离性停顿,书面用句号或问号、 叹号表示。复句的各分句间一般有句中停
4.目的复句 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行为的目的。 关联词语都单用。 目的关系可分为求得什么和求免什么两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修辞[视频讲解]
第一节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有三个意思。
用作名词的“修辞”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修辞现象;二是指修辞知识或修辞学。
用作动词的“修辞”,则是指依据题旨情境运用特定手段,以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活动。
修辞总是着力探讨下列三个问题: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本章主要讲述三种修辞方式:词语锤炼、句式选择、修辞格的运用。
二、修辞和语境
同一思想内容可有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可以选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采用哪种表达方式、什么样的语句最好,特定的语言环境往往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表达效果的好坏,
不完全在于语句本身。
语料的选择、表达方式的确定无不受制于语境。
所以,语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
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它们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由于修辞属于纯语言运用的学科,它同语音、词汇和语法理所当然地存在着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语音在突出语义和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了修辞方式的内容;修辞则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
语音修辞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为形成具体的修辞方式提供必要条件,几乎所有修辞方式都同词汇有关,如语义双关、反语、仿词、婉曲、对偶、对比、借代、夸张、顶真、回环、拈连、反复、比喻等。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没有句子,也就没有体现修辞外在形式的语言模式。
比如语法中如果没有形态各异的并列格式,也就没有修辞的对偶、对比、错综、排比、顶真、回环等修辞方式。
语法为修辞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句法修辞内容的丰富多彩,这说明修辞在语言运用中扩大了语法的功用。
四、修辞与语用学
语用学与修辞学都研究语言的运用,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
(一)研究目的不同。
语用学注重解释性,目的在于分析语言运用的原则,建立意义解释理论,寻找语言运用的规律。
修辞学注重规范性、变异性和实用性,注重研究修辞手段与
技巧。
(二)研究方法不同。
语用学注重理论解释和推理分析;修辞学注重运用归纳的方法,如修辞格的确立、语言变异的表现方式等。
(三)研究内容不同。
语用学以言语行为、会话结构、预设、含义、指示语、信息结构等为具体研究内容;修辞学以词语、句子、辞格的交际特色、语体风格等为具体的研究内容。
(四)研究的要求不同。
语用学和修辞学都是研究语言的运用的,但是要求不同。
语用学重在研究话语交际的“编码—输出—传递—接收—解码”全过程;修辞学是语用学里面的一个分支学科。
第二节词语的锤炼
一、含义
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做“炼字”。
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
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准确,还要求词语用得得体。
二、内容
(一)意义的锤炼(用词生动形象、准确妥帖);
(二)声音的锤炼(注意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韵脚和谐、叠音、双声叠韵等)。
第三节句式的选择
从修辞的角度说,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义而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称作同义句式。
句式的选择,在较多的情况下就是同义句式的选择。
善于选择句式,可以有效地添加文采,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理想的修辞效果。
主要包括:长句和短句的选择,整句和散句的选择,主动句和被动句的选择,肯定句和否定句的选择,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选择等等。
第四、五、六、七节辞格
零、什么是辞格
辞格也称“修辞格”、“修辞方式”和“修辞格式”,是在语境里巧妙运用语言而构成特有模式以提高表达效果的方法。
辞格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辞格多种多样,各有其特点和表达效果。
根据辞格的本质特征和语用功能,我们选出常用辞格20个,分别讲析。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某些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大类。
二、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
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鲁彦《听潮》)
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写。
把人当物的,例如: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鲁迅《故乡》)
三、借代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
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