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教材精讲【视频讲解】(第一章 绪 论[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绪论精品PPT课件

10
第
二
节
(一)北方方言 (二)
现
(三)湘方言 (四)
代
(五)
汉
(六)闽方言 (七)粤方言
语
概
述
(一)
(二)
(三)语法方面
四、现代汉语的地位和影响
11
第二节 现代汉语概述
汉语,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地方变体、社会变体、功能变体、 个人变体等。参见王希杰《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什 么?》,《汉语学习》1988年第2期。我们这言语的综合,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词语和
规则的总和。言语是每个人对语言的运用,也就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 为了某种目的对语言这个体系中的一些单位的具体运用,它是属于个人 的,具体的。语言则是贮藏于每个社会成员脑子里的一个语法系统,一 个“声音形象”的仓库,是音义结合为基础的词和语法规则的总和,它 是属于社会的,抽象的。个人既不能创造它,也不能随意改变它。言语 是信息,语言是代码。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有人打 过这样的比方,语言好比是乐谱,言语是这个乐谱的具体演奏。乐谱是 相同的,而每个人的具体演奏是不同的。也有人把语言比喻为打字机的 字盘,言语则好比是打出来的文章。字盘里的铅字有一定的数目,排列 也有一定的规则,面对同一盘铅字,不同的人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打 出许多具体的各不相同的句子来。正因为如此,言语具有开放性,它按 照语法规则利用数量有限的语言材料可以造出所需要的任何句子,其数 量是无限的;而语言的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及其规则是有限的。
具。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共同财富,语言具
1 2 3
6
(三)语言的体系性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课件--绪论

20
(二)词汇方面 1语素单音节化
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势, 这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近代汉语的基础上 形成的。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共同语和方言、书面语和口语的 分歧;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克服分歧、渐趋统一的 复杂过程。
12
二、现代汉语方言概况
除了普通话这一全民族的共同语之外,汉语还有许多不同的方言。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变体,是某一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像 一切语言中的方言一样,汉语的这些方言也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 的语言低级形式。它们同民族共同语之间虽然有明显的差异,但 由于语音上对应规律很整齐,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也大体相同, 因而只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并不是独立的 语言。根据各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目前 方言调查的初步结果看,现代汉语方言大体上可分为七大区。
21
3构词手段多样,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构词手段多样,
现代汉语造词方法灵活,词源雄厚,这是汉语词汇丰富的重要条件。其造 词方法可以是“词根+词根”的,也可以是“词根+词缀”或“词缀+词 根”“词缀+词根+词缀”的,可以是模拟自然声音的,也可以是变化语音的 (如轻声、儿化),对外来词语可以是音译的,也可以是意译或音义结合的,而 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最为普遍(如“火箭”“电脑”等,其中 “火”“箭”“电”“脑”分别都是词根)。
8
二、言语和语言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增订五版2012)授课大纲

[ 上册 ]第一章绪论1、语言2、现代汉语3、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5、现代汉语的特点(与古代汉语、与汉藏语系其他语言、与印欧语言)6、汉语发展的历史阶段7、现代汉语的地位第二章语音1、语音1.1语音的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2语音的生理属性(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呼吸器官(动力)、喉头和声带(发音体)、咽喉腔、鼻腔和口腔(共鸣器)。
1.3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突、语音和语义的联系2、语音单位:音素(辅音、元音)/ 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位3、记音符号:拼音字母、注音符号、国际音标4、声母与辅音音位: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气流、声带、阻碍方式。
(辅音表和声母表)5、韵母与元音音位:单元音(舌位、前后、高低、唇形)5.1韵母总表:四呼(开、齐、合、撮),结构特点(单、复、带鼻辅音韵母)5.2韵母结构:韵头、韵腹、韵尾6、声调与声调音位: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7、音节(带调音节结构类型表)8、音变:变调(上声、一/不),轻声,儿化,啊9、音位变体:自由变体、条件变体;归纳音位(区别特征、互补分布)第三章文字1、文字2、汉字及其特点2.1 汉字的形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2.2 印刷体和手写体3、汉字的结构3.1 笔画:永字八法、扎字五法3.2 部件。
独体字,合体字:五组合方式。
部首3.3笔顺3.4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4、汉字的整理与汉字的标准化5、异形词整理表、别字、读错字、多音字第四章词汇1、词汇:语素(词根、词缀)、词(短语5/5.2)、固定短语(专名、熟语7.2)、缩略语1.1 词的结构:单纯词、合成词(语素和合成词类型表、词的结构类型简表)2、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2.1 词汇意义:概念义(理性义),色彩义(感情、语体、形象)3、义项:基本义、转义(引申义、比喻义)3.1 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4、义素:共同义素,区别义素4.1 义素分析5、语义场:词义的类聚5.1 语义场分析:类属、顺序、关系5.2 同义义场与同义词(同义词的差别:理性义、色彩、词性)5.3 反义义场(互补、极性),反义词6、语境: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现实语境)6.1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单一化、具体化、临时性意义、选择性7、现代汉语词汇:基本词汇(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和一般词汇7.1一般词汇: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7.2 熟语(固定短语):成语、谚语、惯用语。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问题指析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问题指析徐连祥【摘要】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五版,确实比前几版更加完善了.然而,在近些年的语法教学实践中仍发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动词单独作谓语的问题,中性宾语的分类问题,谓词性宾语的相关问题,\"时地补语\"与\"时地宾语\"的归属问题,存现句判定标准问题以及其他零散问题.把这些问题写出来,供教材的编纂者、从教者和学习者参考,希望这套教材能够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稳定,更加完善,更好地利泽于广大的使用者.【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42)002【总页数】6页(P123-128)【关键词】语法问题;句法成分;三个平面理论;系统;科学【作者】徐连祥【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简称黄廖本),从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直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增订五版,面世30多年来,一直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好教、好学、效果好”注黄伯荣. 我们是怎样编写《现代汉语》教材的[J]. 东方论坛,2009(3):67.,这的确是广大使用者的心声,也是较为客观地反映;同时,这套教材也是首批重点推荐使用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材之一,自2007年以来,增订四版、增订五版,又先后被评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它的优点和成绩。
特别是增订五版,比前几版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比前几版更加得心应手,但同时也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下面对增订五版下册语法部分仍存在的问题做一下梳理和分析,希望能为教材的进一步修订、进一步完善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为了便于阐述,以下凡直接写出页码的,均属黄廖本增订五版下册,涉及以前版次另行标明。
一、动词单独作谓语的问题第60页,“动词单独作谓语常常要在前面或后面带上别的成分(修饰补充或动态语气等成分)”的说法不妥,既然说动词单独作谓语,就意味着前后没有别的成分,如果前后还有别的成分,就不能说是动词单独作谓语。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一、什么是现代汉语?汉语:刘邦始建都于汉中,汉中因汉水而得名。
公元前206年,刘邦得天下,国号称“汉”。
后外族人称中原人为汉人,于是沿用下来,因而也有了“汉语”的名称。
汉语虽然是由汉朝而得名的,但汉语的实际存在却远在先秦之前。
对外族人原有“南蛮、北狄、西羌、东夷”之称,后统称北方、西方之少数民族为“胡”人。
公元304年,汉胡民族开始大融合,胡人说汉语不太标准,于是有“胡言汉(乱)语”的说法,后又派生出许多词语:胡闹、胡扯、胡说、胡缠、胡臭、胡思乱想、胡搅蛮缠、胡说八道,又有了胡椒、胡杨、胡琴、胡萝卜等词语。
现代汉语的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是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上确定,由国务院颁发的。
这是狭义的现代汉语,广义的现代汉语还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形成共同语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符合人们使用汉语的客观情况的。
任何一个民族的共同语都需要有一个地点方言的语音作为标准音,而不能把不同地方的语音拼凑成一种标准音,汉民族共同语也是这样。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辽、金、元、明、清以来的800多年,大多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地位日益重要,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即“官话”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五四”运动以后的“国语”、“国音”也都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以北京语音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是大势所趋。
需要注意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指以北京语音系统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并不包括北京人口语中的土音以及过多的轻声、儿化现象等。
(黄伯荣三版)现代汉语备课讲义 (1)

现代汉语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语言: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层级装置)(自然属性,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
(社会属性,从功能上看)人类用语言来交际和思维,而当人们把思维活动的成果用一定的物质形式固定下来,并在某一民族或社会集团中进行交际,便形成了该民族或社团的文化。
因此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
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导致不同的语言类型,不同的语言类型记载和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
2、汉语: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3、现代汉语:内容:(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形式:口语:人们口头上运用的有声语言。
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和规范化的书面语言。
文学语言不等同于文艺作品的语言。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1、概念: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同用的语言。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共同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口语:先秦(雅言)汉(通语)清(正音书院)辛亥(国语)书面语:先秦(文言)唐宋(白话)宋(话本)元曲明清小说“五四”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三、现代汉语方言:1、北方方言:北京话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2、吴方言:上海话、苏州话次方言:太湖片丽衢片婺州片东瓯片台州片3、湘方言:长沙话4、赣方言:南昌话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6、闽方言:次方言:闽东方言福州话闽南方言厦门话闽北方言建瓯话闽中方言永安话莆仙方言莆田话7、粤方言:广州话吴方言的特点:以温州话为例语音:1、保存古浊音[b d dz d v z ]2、只有[ts ts‘ s]没有[tƧ tƧ‘ s]3、鼻音韵尾大都只有一个-,而无-n。
4、上声带有紧喉成分5、有八个声调阴平 33 高天三飞阳平 31 平神入云阴上 35 走草好粉阳上 24 老近淡厚阴去 42 对怕送放阳去 11 大树帽用阴入 313 急黑桌铁阳入 212 麦杂白俗6、韵母中单元音较多,复元音较少。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 语法部分指瑕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部分指瑕由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五版)几经修订但尚有若干疏失,本文就下册语法部分出现的问题分别举例列出,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标签:现代汉语教材增订五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是一部供高等院校基础课“现代汉语”使用的教科书,广受大专院校师生的欢迎。
自1979年出版试用本后,便不断地进行更新和调整,80年代出版了修订本和修订二版,1991年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增订版,此后每隔几年便进行修订,至2010年已出至增订五版,这充分体现了教材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笔者从事多年的现代汉语教学,采用的均是此教材的最新版本,在使用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教材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同时也发现仍存在若干疏忽之处。
本文笔者不揣浅陋,就增订五版下册语法部分出现的若干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为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和教材修订提供参考。
(一)短语的定义教材有两处提到短语的定义:(1)短语是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1](P4)(2)短语是由语法上能够搭配的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
[1](P44)两个定义最明显的区别是前者说“短语是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后面又说“没有句调”。
是不是语调与句调是等同的概念?显然不是,本书上册的语音部分就对语调和句调进行了说明:(3)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这些总称语调。
[2](P106)(4)句调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格式,是语句音高运动的模式。
[2](P108)可见,短语与句子的区别主要是有没有句调,而不是语调,短语定义中的“语调”应改为“句调”,以达到前后统一。
此外,对于短语定义,前后两个的表述也不一致,第二个定义多了有关语法的表达,但是既然提到了“语法上能够搭配”,语义方面的要求也不能忽略,不应顾此失彼,建议统一采用第一个定义,然后从语法、语义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地解说。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课后习题-绪论(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绪论【思考和练习一】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答:(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演变①最早形成于先秦时代,称雅言;②汉代称通语,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国语;③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决定称汉民族共同语为普通话,并确定了三项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共同语和方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源异流,不相互对抗,相互影响。
都能满足一定社会交际的需要,都具有完整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
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1)区别使用范围不同:①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②民族共同语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2)联系①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②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
③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
④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总之,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很长时间里仍与共同语同时存在。
三、简述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书面语与口语是共同组成汉语的重要部分,二者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1)联系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只有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即口语。
有了文字以后,使用文字形式的文本语句与用口说出的一发即逝的“话”在创作和接收上都有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就有了适合于用文字写出来供“看”的书面语和适合于随时说出供“听”的口语这两种语体的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视频讲解]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概念、性质)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详后)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
(详后)
(二)现代汉语的性质
1.是交际工具
现代汉语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交际工具。
2.是法定通语
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它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3.是人类语言的一种
现代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
结构上以语音为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则;功能上表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
4.有两种存在形式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
为了克服口语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点,古人创造出文字来记录口语,于是在可听的口语之外,又产生了可见的书面语。
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一)民族共同语
1.概念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2.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1)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有些方言是形成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在民族
共同语形成之后,方言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
(2)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什么方言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取决于这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
(二)汉民族的共同语
1.历史上的汉民族共同语
(1)历史上有记载的汉民族共同语
春秋时期——雅言;汉代——通语;明清——官话。
(2)历史上口语与书面语的分离
先秦时期——口语、书面语一致;
汉魏六朝时期——口语、书面语逐渐分离,口语是先秦语言的发展,书面语沿用先秦语言(“文言”);
唐宋至五四时期——口语、书面语保持分离,口语持续发展,书面语沿袭、仿照先秦语言,同时书面又增加了一种白话书面语(“古白话”)。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概念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①北京话自金元以来便成为官话
金元以来,北京话的影响日益重要,一方面它作为官府通用语言被传播到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②北京语音在五四时期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就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③新中国成立后规范化和推广了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5年在北京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
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的含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三、现代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
其中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别最小。
现代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
吴方言(代表:苏州话)
湘方言(代表:长沙话)
赣方言(代表:南昌话)
客家方言(代表:梅县客家话)
闽方言(闽东代表:福州话;闽南代表:厦门话)
粤方言(代表:广州话)
现代现代汉语七大方言语言主要特点表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3.音节整齐简洁;
4.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
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
2.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3.同音语素多。
(三)语法方面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