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同步练习第六章
美学-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P3)认为关于“美“”“善”之类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的美学家是【】A.柏拉图B..维特根斯坦C.黑格尔D.荣格2.(P3)下列人物中,提出“语词的意义及用法”这一著名论题的是【】A.维特根斯坦B.杜威C.托马斯·门罗D.阿恩海姆3.(P4)“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呀么久美和艺术的学科”,语出【】A.李泽厚B..狄拉克C.英伽登D.弗洛伊德4.(P4)著有《实验美学》和《美学入门》的美学家是【】A.布洛B.杜威C.费希纳D.黑格尔5.(P5)在《美学新论》中,蒋孔阳提出美学要研究的根本问题是【】A.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B.美与丑的审美关系C.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D.美的本身和本质的审美关系6.(P5)下列人名与其代表理论对应有误的是【】A.布洛的距离说B.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C.费希纳的实验美学D.弗洛伊德的集体无意识7.(P9)提出“文学艺术作品在看来不是作家完成以后的那个现成的”书,而是"Y以审美的方式审美具体化过程中生成的那个东西"的理论家是【】A.李泽厚B.费纳西C.马克思D.英伽登8.( P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A.艺术学科B.人文学科C.自然学学科D.社会学学科9.(P13)审美活动中最高级、最典型的形态是【】A.艺术活动B.审美思想C.科技活动D.审美意识10.(P14)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A.自然对象B. 社会现象C.生活现象D.审美现象11.(P14)美学与人文学科的关系是【】A.整体与局部B.局部与整体C.对立D.并列12.(P15)人文学科的研究方式是【】A.观察、归纳、实验的模式B.研究者的介入、参与、体察、投入C.排斥主观精神和情感渗入D.冷静、理智、客观的方式13.(P16)美学最初依附于【】A.伦理学B.文学C.人类学D.哲学14.(P17)美学的研究方法的核心是【】A.哲学方法B.调查问卷C.试验方法D.量化统计15.(P18)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称为【】A..审美意识B.美学思想C.美学学科D.审美活动16.(P18)从审美角度看,最典型体现在原始初民生存活动中的是【】A.初级审美意识B.初级审美风格C.初级审美形态D.初级审美情趣17.(P21)我国古代,从仁出发,联系伦理道德的善来解释美的是【】A.哲学方法B.调查方法C.实验方法D.量化统计18.(P21)鲍姆嘉登的美术专著《美学》出版于【】A.1850年B.1875年C.1785年D.1750年19.(P22)鲍姆嘉登的美学与莱布尼茨-沃尔夫的大陆理性主义哲学的关系是【】A.继承、发展B.两者相互影响C.批判、发展D.两者相互不影响20.(P22)鲍姆嘉登创立的美学的学科性质是【】A.逻辑学B.伦理学C.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21.(P21)美学学科建立的关键是【】A.审美意识B.专门的系统的著作问世C.美学的思想D.审美经验22.(P25)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是【】A.精神生产活动B.物质生产劳动C.艺术活动D.审美活动23.(P25)关于人的存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应始终紧扣【】A.现实生活B.社会关系C.精神生活D.社会历史24.(P26)马克思认为,人是【】A.既高又玄的理性存在B.绝对理念自我复归的精神实体C.无世界性德现成实体D.从事实际活动的人25.(P27)马克思认为,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是【】A.人存在的过程B.人的理念过程C.人的思考过程D.人的实践过程26.(P27)“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于世界之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第六章章节测验

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第六章章节测验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第六章章节测验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美感现象属于(C)A起兴B理解C移情D通感2、“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B)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3、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B)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卢梭4、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
但真正严格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A)A康德B黑格尔C歌德D席勒5、俗话说“对牛弹琴”,表明了(A)影响美感的形成A审美能力B灵性C想象D感官6、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人类社会的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7、美感的生理基础就是(B)A呼吸器官B感觉器官C运动器官D思维器官8、以下不属于实验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C)A核对法B内省法C思辨法D观察9、被比作“水中盐、蜜中花”的美感心理要素是(B)A通感B理解C想象D情感10、认为美是人的“心理同构”的是(A)A格式塔心理学派B叔本华C尼采D立普斯11、“目之于色也,又同美焉”体现了美的(A)A社会性B时代性C非功利性D个性12、陆机《文赋》里强调“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强调了(C)对文艺创作的作用。
A言志B起兴C虚静D缘情13、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好无意义”,这说明美感的产生取决于(D)A审美态度B社会环境C审美需要D审美能力14、认为羊能挽回更多的东西,因而在人们心理唤起了一种美滋滋的感觉,产生的最初的美感,是(C)A羊生殖崇拜为美B羊大为美C羊作为等价交换物为美D羊人为美15、“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属于(C)A对比想象B创造性想象C相似想象D接近想象16、“情人眼里出西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说明了美具有(D)A时代性B地域性C民族性D主观性17、下面能表达超越了主客二分关系,超越了“自我”的是(C)A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B心外无物C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D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18、事物美的形象引起人们的社会历史道德的情感而感到的社会历史性的道德的美,属于美的(B)A哲学超验层B形式符号层C物质实在层D历史意蕴层19、“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依楼无语理瑶琴”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C)A想象B表象C通感D直觉20、从联想的类型来看,“瑞雪兆丰年”属于(D)A相似想象B创造性想象C对比想象D接近想象(95分)。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课后习题-艺术美)【圣才出品】

第6章艺术美1.什么是艺术美?艺术美有哪些不同于现实美的特点?试比较黑格尔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艺术美的论述的优缺点。
答:(1)艺术美艺术美是美的集中表现,更鲜明地体现了美的本质特征。
它是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
艺术美的构成包括两方面:①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②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
(2)艺术美不同于现实美的特点①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凝结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现实美是客观存在的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现实美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而而改变,艺术美一经创造出来就固定不变了,可长久供人欣赏。
③艺术美是现实美的集中反映,比现实美更精辟、更鲜明、更生动、更具典型性。
④艺术美不是直接为了满足实用的需要,而是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中给人以精神的影响。
(3)黑格尔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艺术美的论述的优缺点比较①车尔尼雪夫斯基从“美是生活”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肯定现实美及其生动丰富性,毫无保留地肯定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但是他采用贬低艺术美的方法来肯定现实美,忽视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他的主要观点有三:a.艺术美是现实美的“代用品”;b.在艺术中创造想象中的作用是有限的;c.艺术形式本身带有局限性。
②黑格尔对艺术美的看法a.黑格尔否认艺术美来于生活,不仅否了认现实美,也否认现实生活的客观存在。
b.他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性,强调想象在艺术创造的作用。
他认为,艺术作品的源泉是想象的自由活动,而想象就连在随意创造形象时也比自然较自由。
艺术不仅可以利用自然界丰富多采的形形色色,而且还可以用创造的想象自己去另外创造无穷无尽的形象。
c.他反对艺术机械模仿自然。
艺术必须抓住事物的普遍性,并加以理想化,只有把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本质概括出来,去掉一切偶然东西,才会使作品更好地表现出基本意蕴。
黑格尔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结果,接触到了艺术的审美特性,有合理的因素,但是他完全否认社会生活,是错误的。
《美学》练习题库

《美学》练习题库一、选择题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A 17 世纪B 18 世纪C 19 世纪D 20 世纪答案:B解析: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 18 世纪。
在这一时期,美学研究逐渐从哲学、文艺学等领域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研究体系。
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美学观点的提出者是()A 柏拉图B 康德C 黑格尔D 马克思答案:C解析: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强调美是绝对理念通过感性形式的自我显现。
3、提出“美在关系”说的美学家是()A 狄德罗B 博克C 休谟D 车尔尼雪夫斯基答案:A解析:狄德罗提出了“美在关系”说,他认为美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效果。
4、以下不属于审美主体的是()A 艺术家B 观众C 批评家D 绘画工具答案:D解析:审美主体通常指能够进行审美活动的人,如艺术家、观众、批评家等。
绘画工具是审美活动中的客体。
5、下列不属于形式美法则的是()A 对称B 比例C 色彩D 和谐答案:C解析:形式美法则包括对称、比例、和谐等,色彩本身不是一种法则,而是形式美的要素之一。
二、填空题1、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美、美感、艺术2、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有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意境、气韵、神韵3、优美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谐、单纯、平静4、丑在艺术中的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
答案:荒诞、怪诞、滑稽5、审美经验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直观性、情感性、超越性三、简答题1、简述美的本质。
答:关于美的本质,不同的美学家有不同的观点。
从哲学角度来看,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与主观感受的统一。
它既具有客观的属性,如事物的形式、比例、色彩等,又依赖于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从社会角度来说,美与社会生活、人类实践密切相关,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美学与美育课后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美学与美育》综合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单项选择题1.A 2 .B 3 C 4. A 5.B 6.A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
答:错。
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
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
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2.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
答:错。
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特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直觉特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并非不可知。
三、简答题1.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2.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中国现代美学经历了六个阶段:清末民初美学;五四美学;30—40年代美学;50—70年代美学;80年代美学;90年代美学。
3.美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答:对话法;体验法;思辨法;实验法;阐释法。
四、论述题1.试举例论述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的方法。
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是美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美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必须要密切关注具体现象的特点决定的。
理论思辨指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抽象思考,文本批评则是指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的具体分析过程。
美学研究一方面要求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去分析丰富多样的个别审美现象,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把握住具有普遍意义的特点和规律来。
另一方面也要求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尤其是艺术作品,要自觉运用一定的一般理论去把握、分析,由抽象回归具体,从一般回到个别,从而揭示出特定对象的特殊意义。
在美学中,理论思辨和文本批评是相互结合的。
我们在学习美学时,也要结合着美学理论的学习和对具体审美文本的鉴赏,来提高美学理论素养和文本批评的能力。
美学教案全附课后练习题答案

...�学美习学样怎、三 ...�用作的中设建义主会社在学美、二 ...�容内要主些哪及涉中学美在�么什是象对的学美、一 ...论绪 章一第
学美】用引【
...�同不么什有剧悲的会社旧和它�剧悲有没有期时义主会社、二 ...�在何质性的剧悲�剧悲是么什、一 ...剧悲章一十第 ...�的义主心唯是点观的他说么什为�法看的高崇对德康谈试、二 ...�法看么什有其对你�么什是点特的高崇与美优、一 ...高崇与美优 章十第 ...�则法些这用运活灵样怎�义意么什有中造创的美在�则法的美式形是么什、二 ...�性立独对相和源根的美式形解理样怎�美式形是么什、一 ...美式形章九第 ...。用应的奇太蒙影电明说例举试、三 ...�征特美审的术艺类各解理样怎、二 ...�么什是准标的类分�类分要么什为术艺、一 ...征特美审的术艺类各及类分的术艺 章八第
生产的美 章三第 。务任的要重而实现个一了出提育教美审给 就这 �化转的间之丑美着在存观客中活生实现于由。化转的丑向美由会上象形在 地应相�犯人杀、偷小为落堕的有�蚀侵的想思级阶产资住不受经于由�年青的 洁纯来原如例。化转丑向可也�下件条定一在美�反相此与。了现实法无就化转
。合结的美式形在外与美在内的人是好最然当 。恶厌人使了不免却 �亮漂再的长使 即�人的陋丑灵心而�亲可、爱可到感人使能仍但�看好的长定一不虽人的美灵 心 。消抵去美的式形在外用能不却污卑的灵心而�陷缺些某的式形在外补弥以可 美的质品在内 。美式形的在外是才次其�美的质品在内是先首美的象形物人 �系关的间之美式形和质品在内的象形物人解理样怎、三 。用作舞鼓的大巨生产动活践实的们人对且而、2�向 方了明指动活践实 审定一在们人是美会社 。象想的情激有富的景图活生来未对了满充�容内为善真 以是 。现表中集的美神精的人是。图蓝的界世新造创中脑头在人是想理美审 �用作么什起美会社对想理美审�想理美审是么什、二 。响影的刻深更生产能活生神精的人对美在内、4 。种一相长有仅美的在外而。系联切密有神精、质品在内的人与都 言语、作动、情表�式形现表的富丰有它。富丰动生为更现显的美在内、3 。性定稳的对相有具德品的人于由的性久 持的美在内的人。逝消于易样那象现理生像不它。性久持有美在内的人、2 。了在存不就也美则�容内了有没。感美起引能才 征特部外于现显质品在内的人�象现活生的照关可种一是美的人。容内于重侧并 �一统的式形和容内是美的象形物人。系联的切密有质本的人和美的人、1 。态形在存早最的美是。系联的切密有善与它。现表的接直最的践实是 就身本且而 �践实于源根仅不它�象形活生的定肯极积种各为现表是美会社 �容内于重侧美的象形物人么什为�点特么什有美会社、一 美会社 章四第 。用作的定决着起造创由自 、践实的人 �中程过个这在 。程过展发的体主是也 �程过展发的体客是既 �程过的 环循个一是这�美的新造创去再�力能美审体主高提到象对的美造创从。要需美
美学课后习题答案

美学课后习题答案问题1:请解释“美”的概念,并讨论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
答案:“美”是一个主观和多维的概念,通常指那些能够引起人们审美愉悦的事物或现象。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美的标准和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古希腊,美与和谐、比例和平衡联系在一起;而在东方文化中,美可能更强调自然和内在的精神性。
美的表现可以是自然景观、艺术作品、音乐、诗歌等。
问题2:描述“审美经验”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审美经验是一种个人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过程,它通常包括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元素。
审美经验是主观的,每个人的体验都可能不同。
例如,一个人在欣赏一幅画时,可能会被其色彩、构图、主题或情感表达所吸引,而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
问题3:讨论“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区别。
答案:形式美主要关注作品的外在特征,如线条、色彩、形状和节奏等,它强调的是审美对象的直观感受。
而内容美则侧重于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或故事,它与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有关。
两者并非完全独立,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和谐统一。
问题4:请解释“审美距离”的概念,并说明其对审美体验的影响。
答案:审美距离指的是观众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心理和情感距离。
适当的审美距离可以增强审美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客观地评价和欣赏作品。
过近的距离可能导致个人情感的过度投入,而影响对作品的客观评价;过远的距离则可能导致情感的疏离,减少审美的愉悦感。
问题5:讨论“艺术创作”与“美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答案: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个人表达和创新的过程,而美学理论则提供了对艺术和美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框架。
艺术创作往往先于美学理论的发展,艺术家通过实践探索美的可能性,而美学理论则试图解释这些实践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两者相互影响,艺术创作为美学理论提供实例,而美学理论则为艺术创作提供理论指导。
请注意,上述答案仅为示例,实际的美学课后习题答案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师的要求来确定。
《美学》练习题库答案.docx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美学》练习测试题答案填空题劳动社会实践体操教育缪斯教育柏拉图普罗丁毕达哥拉斯博克休谟康德黑格尔狄德罗车尔尼雪夫斯基摩尔维特根斯坦孔子庄子孟子蒋孔阳刘纲纪周来祥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功利性非功利性接近联想相似联想'激情热情车尔尼雪夫斯棊马克思对比联想心境关系联想刘勰孔子王国维艺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社会实践积淀情绪情感典型意境博克美选择题BCDEABCDEACDEABCADEDACDCACEABCEBCDEABDEABCDABCDEABCDEACDEBCDE20. BE三、判断改错题1.X俄国教育家乌屮斯基主张“全而了解人,全而教育人”。
2.X命运悲剧主要为古希腊悲剧。
3.V4.X纶活推动了艺术家的技巧的发展。
5.X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特别强调美育中的咅乐教育。
6.X人类的主要审美器官是视觉和听觉。
7.X感知和表彖在美感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形成审美意彖。
& X布洛的心理距离指人以非功利的态度对待对象。
9.V10.V11.V12.X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13.X崇髙是指在才盾双方的冲突对立中显现出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美。
14.X西方美学史对丑的探讨的前期的特征是以美为主,以虽衬美。
15.V16.X社会悲剧主要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悲剧。
17.X柏拉图特别推崇音乐教育,亚里士多德特别重视音乐和悲剧的净化功能。
18.V19.X在西方,崇髙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范畴形成于现代。
20.V四、名词解释1.市美意象是在审美活动中,感知和表象与情感反复作用,并经过联想和想象所形成的,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又有鲜明的个体性的内心形彖(意中Z彖)。
2.自然美指具自然事物和自然现彖表现出來的美。
如日刀星辰,花鸟虫鱼,梅兰竹菊,北国草原,南疆山水等白然景观都属于自然美的范畴°3.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以美的对象,特别是各门类艺术为主要手段,寓教于乐,培养和提高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潜移默化地塑造健全心灵,培养全而发展人才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艺术论(二)同步练习1、单项选择题1. 艺术本体轮(存在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艺术的【】A. 审美特性B. 根本特性C. 审美价值D. 存在方式2. 艺术品的核心是【】A. 意象B. 材料C. 形式D. 色彩3. 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的【】A. 审美心理活动中B. 审美经验中C. 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D. 艺术品中4. 艺术是一切艺术品的【】A. 实体体现B. 总称C. 生命之源D. 本性5. 每一个实在的艺术品都由【】A. 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构成B. 意象世界构成C. 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构成D. 客观的物质世界构成6. 我们欣赏一幅精美的绘画,首先感受、把握到的是作品所展现的【】A. 主题B. 色彩C. 形状D. 意象7. 如果一件东西不能提供意象,或不能转化为意象,就不能称之为【】A. 艺术品B. 自然物C. 人工制品D. 精神产物8. 艺术意象的本质属于【】A. 人的生产劳动范围B. 人的心理活动范围C. 人的社会活动范围D. 人的理性思维活动范围9. 从艺术存在方式角度说,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是【】A. 艺术B. 艺术品C. 人工制品D. 意象10. 意向的存在、依赖于【】A. 创造者的创造B. 接受者的滋养C. 创造和接受主体的创造和滋养D. 生产工人的制造11. 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过程是艺术存在环节的【】A. 次要的一环节B. 第四环节C. 首要的一环节D. 第三环节12. 赋予艺术以生命,并使艺术获得现实存在意义的是【】A. 艺术家的艺术创造B. 艺术家意象的物化表达C. 艺术家的艺术素质D. 接受者的欣赏活动13. 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这三个环节的流程是艺术的【】A. 重要存在方式B. 重要技巧C. 重要物质特质实在特征D. 基本特征14.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人心之动”指的是【】A. 艺术家的意象的创造和生成B. 情感的产生C. 艺术品的感染效果D. 接受者的被感染15. 表现了中国古人对艺术创造的认识的诗句是【】A. “起情,故兴体以立”B.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C.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D. “人禀七情,应斯感,感悟吟志,莫非自然”16. 意象产生的精神活动的开端始于【】A. 意象的孕育B. 意象的生产C. 意象的物态化D. 意象的形式符号化17. 意象的孕育,其开端是【】A. 主客体的相遇B. 主体的动情C. 主体的兴奋D. 客体的出现18. 艺术现象是由社会中的人所孕育产生的,因而其具有【】A. 社会功利性B. 阶级性质C. 社会文化性质D. 物质生产性质19. 庄子描述的隐士南郭子“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的情状,表明【】A. 孕育意象最佳的状态就是“神恩”B. 排出了杂念,引发了创作冲动C. 主客体之间的感动关系是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D. 艺术家进入了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20. 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是【】A. 主客体之间的感动关系B. 主客体的相遇C. 主体相互之间的感动关系D. 主客体的分离21. 明确提出,孕育意象,“贵在虚静,疏于五藏,澡雪精神”的理论家是【】A. 陆机B. 庄子C. 刘懿D. 郭子基22. 意象得到最好的孕育,主体心理必须进入的状态是【】A. 审美期待状态B. 审美自由状态C. 审美主动状态D. 审美被动状态23. 既是艺术审美体验的集中场所,也是艺术品生产环节、艺术内涵的赋予环节【】A. 艺术品的生成B. 艺术展示C. 艺术创造D. 艺术接受24. 艺术创造的原动力是【】A. 艺术素质B. 艺术冲动C. 创作欲望D. 艺术情感25. 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和起点是【】A. 艺术天才B. 艺术敏感C. 艺术想象力D. 艺术灵感26. 把“情感”作为凝聚意象的核心,并揭示了这种整合的主体力量的人物是【】A. 黑格尔B. 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 朗吉努斯27. 灵感是一种【】A. 物质现象B. 生理现象C. 心理现象D. 虚幻28. 生产意象全过程中,艺术创造力中,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是【】A. 艺术敏感B. 艺术想象力C. 艺术灵感D. 艺术技巧29. 灵感是主体艺术状态对日常状态的【】A. 反映B. 超越C. 写照D. 说明30. 艺术家的灵感是一种【】A. 非理性的迷狂状态B. 神秘的天启现象C. 创造力高度活跃的心理状态D. 纯粹的无意识状态31. 艺术操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依靠的是【】A. 生产环境B. 特定的技能与技巧C. 审美价值D. 审美经验32. 我们把离开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整体,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与技巧【】A. 艺匠B. 匠艺C. 工匠D. 匠工33. 在艺术生产方面,中国书法最明显的表现了【】A. 中国文化的特点B. 中国文字的特点C. 艺术现象的开放性D. 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关系34. 我国美学界认为,划分艺术的标准,较恰当的是【】A.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B. 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C. 艺术作品本身的存在方式D.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35. 介于审美与实用之间的一种艺术形态是【】A. 雕塑B. 建筑D. 舞蹈36. 以人的视觉为基础,捕捉对象的影响并将之展现在平面的艺术是【】A. 绘画B. 雕塑C. 建筑D. 戏剧37. 在空间艺术的各种形态中,最具有主观性和精神性的是【】A. 建筑B. 雕塑C. 绘画D. 音乐38. 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是【】A. 戏剧B. 音乐C. 绘画D. 建筑39. 在艺术品的鉴赏过程中,首先要进入的一个阶段是【】A. 品B. 悟C. 观D. 思40. 在艺术接受过程中,意象的重建过程是【】A. 读B. 悟C. 观D. 品41. 艺术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是【】A. 品B. 悟C. 观D. 思2、多项选择题1. 艺术的存在方式问题,就是探讨艺术通过何种方式、途径或程序,才获得现实的【】A. 价值C. 物化D. 存在E. 生命2. 意象属于【】A. 主体心理、意识活动的动态时空范围B. 主体的审美经验范围C. 客体心理、意识活动的动态时空范围D. 客体的审美经验范围E. 艺术品的范围3. 艺术活动的主体是指【】A. 艺术创造者B. 艺术接受者C. 艺术品的主人公D. 艺术品的销售者E. 艺术品的生产商4. 艺术品的基本特征【】A. 他律性B. 形式符号性C. 开放性D. 动态性E. 主体性5. 下列说明主客体之间的感动关系是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的是【】A. “人禀七情,应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B. “物色之动,心也摇焉”C.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D. “贵在虚静,疏于五藏,澡雪精神”E.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6. 意象孕育中所发生的主客体交流的形式完全不同于【】A. 功利认识的形式B. 理性认识的形式C. 抽象判断的形式D. 感性发展的形式E. 意象想象的形式7. 处于孕育意象最佳的“神思”状态时,主体意识异常活跃,并且超越了人类日常的【】A. 时空意识B. 逻辑意识C. 功利意识D. 感性意识E. 主体意识8. 意象无客观原型的艺术形式有【】A. 中国书法B. 某些无标题音乐C. 现代抽象艺术D. 古希腊雕塑E. 素描9. 意象生产的条件是【】A. 意义明晰化,感觉被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B. 意象的意义内容获得外在形式符号C. 意象得到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D. 具有必须的技巧与操作工艺E. 具备雄厚的资金10. 构成中国篆刻艺术现象的重要内容是【】A. 木味B. 铁味C. 石味D. 铜味E. 刀味11. 把“胸中之象”转化为“手中之象”,发挥重要作用的是【】A. 孕育B. 操作C. 生产D. 物化E. 技巧12. 艺术生产与本质上与其他生产是一致的,同样凝聚着人类的【】A. 智慧B. 实用C. 劳动D. 理性E. 技巧13. 天才的形成是下列哪个方面合力的结果?【】A. 先天的才智B. 后天的机遇C. 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D. 后天的发挥E. 后天的实践14. 孕育艺术意象的第一步是主体接触客体并受【】A. 启发B. 触动C. 刺激D. 感动E. 感应15. 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的主要表现有【】A. 艺术敏感B. 艺术想象力C. 艺术灵感D. 艺术技巧E. 艺术细胞16. 艺术敏感是【】A. 艺术意象创造的一种启动B. 艺术家意象创造的丰富素材C. 主体对客体的被动感受能力D. 主体对客体的赋予能力E. 艺术家在感受生活,孕育意象过程中展开想象、联想、幻想或意象思维的能力的程度17. 在中国,灵感作为主体与自然奥妙的契合,是一种【】A. 顿悟B. 神思C. 体道D. 迷狂E. 渐悟18. 灵感的突发性表现在【】A. 在平凡的心理状态中突如其来的出现B. 在苦苦的艺术孕育中突然到来C. 在经验的日益积累中自然地出现D. 在苦苦的艺术孕育中有规律的出现E. 在理性思考下顺理成章的出现19灵感的特点包括【】A. 突发性B. 超越性,即主观感受突然得到解放C. 神秘性D. 理性意识状态E. 客观性,即艺术家的先天条件与后天条件综合形成的一种心理体验状态和活动20. 艺术操作是意象创造的【】A. 发展B. 拓展C. 完成D. 有机组成部分E. 深化21. 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书法家必须注重的方面有【】A. 笔骨B. 笔法C. 笔锋D. 笔势E. 笔力22. 根据艺术作品本身的存在方式,可把艺术作品划分为【】A. 动态艺术B. 静态艺术C. 时间艺术D. 空间艺术E. 视觉艺术23. 下列属于空间艺术的有【】A. 建筑B. 雕塑C. 绘画D. 音乐E. 戏剧24. 构成绘画的基本因素有【】A. 线条、形式B. 构图、色彩C. 色调D. 画面的动感E. 画面的空间感25. 绘画美的灵魂是【】A. 画面内在的韵律B. 动感的捕捉C. 精致的空间结构D. 绘画的物质材料E. 色彩的情感性26. 欣赏者重建的意象的特点是【】A. 再创造性B. 与原创作者的意象的完全一致性C. 间接性D. 与原创者的意象的不同性E. 情感性27. 艺术欣赏的过程包括【】A. 观B. 读C. 想D. 品E. 悟3、名词解释1. 艺术接受的动态三流程2. 艺术天才3. 艺术敏感4. 艺术操作5. 艺术技巧6. 艺术接受的观7. 艺术接受的悟4、简答题1. 简述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2. 天才的艺术家有哪些特征?3. 简述艺术灵感的范畴及其特征。
4. 简述艺术操作在意象生产中的作用。
5. 谈谈你对艺术技巧作用的看法。
6. 简述艺术形态的划分标准。
7. 简述音乐的美的构成方面。
8. 简述艺术接受的核心、本质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