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五章艺术论
艺术理论与美学思想

艺术理论与美学思想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理论包含了艺术的定义、分类、形式、语言和作用等方面,旨在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
而美学思想则涉及美的概念、价值、标准和审美心理等诸多问题,旨在深化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就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展开探讨。
一、艺术理论艺术理论是对艺术行为所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艺术的定义是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
人们对于什么是艺术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艺术是具有审美功能的创造性活动,有些人则主张将艺术视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
此外,艺术还可以分为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电影等不同形式。
不同形式的艺术之间有着相似的表现方式和技术手段,例如透视、配色、节奏、对比等元素常常被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
因此,艺术的分类也是艺术理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艺术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它还能以意象、形象、情感来引发观众的心理共鸣,进而影响观众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这种影响可以是任意的,有些作品可能是启迪性的、娱乐性的、政治性的、文化性的等,而有些则不具备实质性的影响。
据此,艺术的目的和作用也是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艺术在很多时候都是具有社会性质的,其创作、演出、教育和交流等,都需要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因此,艺术是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的领域。
一些艺术活动可能会对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例如传承和弘扬文化、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推动社会进步等。
而另一些艺术活动则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某些作品可能会引发争议、伤害人们的感情、腐蚀社会风气等。
对于这些问题,艺术理论也需要进行理智的思考和探讨。
二、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对美的本质和价值等方面问题进行的探讨。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美学曾经是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学的研究涉及到美的定义、价值、标准、判断和形式等方面问题。
美学的研究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例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也有着美学的内容。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00037-第五章

第五章艺术论(一)1、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的集中、完备的体现;艺术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和审美范畴的集中体现和典型形态。
2、黑格尔《美学讲演录》: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的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者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第一节艺术与艺术作品1、大英百科全书对艺术的分类:第一种:分为美术和语言艺术。
美术偏重于纯审美的目的,简单美,即偏重于美;语言艺术指语言、讲话和推理的表达技巧;第二种:文学、视觉艺术、平面艺术、造型艺术、装饰艺术、表演艺术、音乐和建筑。
2、给艺术下定义困难的原因:①被“艺术”范畴所指称的对象本身就处在不确定之中,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这就增加了定义的困难;②在被划入艺术的现象世界中隐藏着一个互动变化:现象世界是变动不拘的,我们称某一类事物为“艺术”,但并没有在这类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③“艺术”自身的价值在人类的文化视野也不是确定不变的,“艺术”的概念的外延和艺术本身的意义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也增加了给艺术下定义的困难;④对艺术的规定往往会受到人们对艺术的功用判断的左右,一些功用总是在某个时代内成为对艺术的规定,而这种规定又影响着“艺术”概念的内涵;一、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一)从艺术起源角度定义的:1、游戏说:由康德提出,由希勒、斯宾塞等人发展:①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
一方面,艺术和游戏具有虚构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它们所引起的快感是消除了一切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的,是忘我的。
②从心理学上看,艺术与游戏的确有相通之处,这是“游戏说”的合理之处;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
游戏给与人们的是纯粹的虚幻性,艺术则提供给我们深刻的真实性;游戏可以使我们沉浸在单纯的悠闲的快感中,艺术却能以其深邃与广阔的思想内涵,给我们以审美快感以外的人生启迪。
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是片面的。
2、集体无意识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①荣格把“无意识”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种,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此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自考《美学》论述题汇总

1、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审美关系。
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及其关系。
3、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请结合实例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4、结合实例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绪论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6.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人生境界?7.为什么说美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第二章审美活动论1.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2.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3.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4.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5.为什么说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审美意识的关键因素?6.工具制造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什么联系?7.如何评价史前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在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中的意义?第三章审美形态论1.概述审美形态的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的内涵。
2.简要说明审美形态形成、发展的现实和历史基础及主要类型。
3.美学史上关于崇高与优美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美学史上关于悲剧与喜剧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5.谈谈丑与荒诞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以及它们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6.简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审美形态与人的语言的关系,审美形态与文化精神的关系。
7.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人生实践性质。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1.简谈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历程。
2.什么是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3.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4.审美经验包含哪些基本要素?5.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如何?6.审美心理结构如何进行自我调节?7.谈谈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目录绪论第一章美的起源第二章美的本质第三章审美领域第四章形式美论第五章审美类型第六章美感经验第七章艺术美参考教材《美学原理》王德胜绪论:什么是美学?什么是美?这些问题众说纷纭。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与现状自有人类生活以来,审美活动就一直存在。
大约在18世纪中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了。
一、历史上的美学美学的诞生、发展、成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一)古典阶段前美学时期: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从先秦两汉到近代。
中国古代文献有零散的关于美的论述。
《国语》中的伍举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而《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直至近代王国维,中国美学开始与西方接轨。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古希腊的学者已经对¡°美是什么¡±、¡°美的事物是怎么产生的¡±等问题作了大量探讨,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西方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柏拉图第一个提出¡°美是什么¡±的疑问,并试图给美下定义。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诗学》则对当时所有艺术形态进行了分析。
古典时期的前美学特征:1、零散的涉及了美的基本问题。
2、美学没有脱离宗教、哲学、道德的范畴。
3、强调美与真善、特别是美与善的统一。
(二)美学学科的建立与成熟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建立,并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趋于成熟,完成了系统化、形态化的理论建构。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1714一1762 )1735年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他正式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来表明感性认识的理论,规定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鲍姆嘉通的主要观点第一,人类的心灵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应该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
美学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单选)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一问世,标志着美学学科的正式建立。
被后人称为“美学之父”。
2、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书名Aesthetica,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3、鲍姆嘉登把美学看成认识论。
4、“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哲学思辨。
5、《诗学》一书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6、刘勰的文学理论专著名为《文心雕龙》,又是美学著作。
7、人对现实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精神关系8、在人对现实世界所产生的众多关系中,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关系是实用关系9、提出“美与善相统一”论断的人是苏格拉底。
此观点的长处是肯定了美与善之间的联系。
10、认为动物也有美感也会进行审美活动的人是达尔文11、“快乐说”和“心理距离说”等美学学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心理学的方法12、从历史发展过程看,把山水自然开始作为绘画和文学的题材,这标志着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开始觉醒13、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伍举。
此观点是以善为美。
虽然肯定美必须以无害为基础,但忽略了美的特点。
伍举论美的资料保存在先秦著作《国语》中。
14、以费希纳为代表的美学学说属于实验美学15、以立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美学学说属于移情说16、艺术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丹纳17、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与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人类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开始于对工具的制作和观照18、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19、美学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其中最重要的是艺术中的审美对象。
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历史性。
21、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多层次性,这意味着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在性质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22、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23、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有总的指导意义。
2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当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美学00037 第五章艺术论 章节练习题

汉语言文学——美学第五章艺术论一、单项选择题1.“艺术”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主要是指()A.思想B.情感C.技艺D.智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艺术的定义。
“艺术”这个词最初出现在古希腊,起初它更多的是和技艺、工艺联系在一起,大约到了17世纪,艺术一词才专指诗歌、绘画、舞蹈、戏剧、雕塑分值:1.02.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的哲学家是()A.巴门尼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泰勒斯答案:C解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真实的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是对真实世界的模仿,艺术是摹版的摹版,影子的影子。
分值:1.03.最早提出“天才”论的是()A.康德B.布洛C.席勒D.荣格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表现说。
康德是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指出“天才是和模仿精神完全对立着的”。
分值:1.04.《尚书·尧典》中提出的“诗言志”说大体上可划入西方艺术起源理论的()A.表现说B.符号说C.形式说D,巫术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表现说。
“诗言志”的意思是,诗歌艺术的本质是表现情感志向,可划入西方艺术起源理论的表现说。
分值:1.05.主张艺术必须抒发主体内心情感的艺术观是()A.神启说B.表现说C.有意味的形式说D.符号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表现说。
表现说批评模仿说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
分值:1.06.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学者是()A.柏格森B.荣格C.克莱夫·贝尔D.苏册·期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符号说。
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
分值:1.07.从艺术功能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A.游戏说B.表现说C.言志说D.娱乐说答案:D解析:娱乐说从艺术功能的角度界定艺术.分值:1.08.在艺术意象的创造、凝定和重建这一中心线索中,“凝定”涉及的是()A.艺术创作B.艺术品C.艺术接受D.艺术鉴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艺术的存在方式。
第五章 艺术的功能

• 梁启超:“小说界革命”,通过“新小说” 来“立新人”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
• 王国维,清末著名学者,美学 代表作是《人间词话》与《红 楼梦评论》,他在近代最早公 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 论。 • 王国维接受了康德的“非功利 性”的美学思想,认为优美、 壮美、古雅之美具有非功利性, 即“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的 特征。但同时,他并不否认美 的社会功用,认为美具有一种 “无用之用”、“无为而无不 为”的功效,并且美能使人超 脱世俗的功利、丰富人的精神, 净化人的心灵。
“美育”的概念
•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不但首 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而且 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感性冲动” “理性冲动” “游戏冲动”
〔德〕席勒
席勒《美育书简》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
• 孔子主张“君子习六艺”,即礼、乐、射、 御、书、数。 • 《乐记》中指出,乐也者,“其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其移风俗。” • 《乐论》: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 《论语· 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 仁,游于艺”
•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 开启 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 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
•
柏拉图:“音乐教师所念念不忘的,是他 们的年轻的学生能养成自制和摒除一切过失 的习惯。他教学生们奏竖琴,跟他们一起研 究抒情诗人的作品,并且把这些作品谱入音 乐,使孩子们跟和声和节奏相应,服从于和 谐与节奏,习惯于温顺和柔美,从而进一步 跟言语和行动相适应,因为人的生活在它的 整个表现上都是需要和谐与节奏的。
(3)“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就是强调应当把思 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
美学论文《论艺术美》

论艺术美艺术美就是人类审美的主要对象,就是美的高级形态,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就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与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就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
它的本质与社会美、自然美一样,也就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对艺术定义的理解,可以体现在对艺术品的把握上。
艺术品可以通过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来定位,而一些艺术定义的成果可以帮助区别艺术品与非艺术品。
真正的艺术品,首先必得当得人们在“艺术品”的本义上直接的指称。
进而言之,对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首先必须分清本义上的“艺术品”与其她意义上的“艺术品”;其次必须在本义上比较不同物品,把握被人称为“艺术品”的事物与其她事物的区别。
“艺术品应就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制品”:(一)艺术品应就是人工制品艺术品从根本上就是人的实践性产品,艺术品就是一种人生现象、社会现象。
艺术品必须经过人的行为才得以成立、得以认定,这一特性,证明了艺术家与艺术家实践的必然性,艺术必须包含人与实践,艺术品的意义与人的实践有关。
(二)艺术品应就是精神性的人工产品在艺术的诸多定义中,无论就是“游戏说”,还就是“表现说”、“符号说”等,无不认识到艺术品在一定的形式上承载的意义就是对应于人类的精神活动与精神需要的。
此处,精神性不就是指艺术品纯粹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意识里而不需要任何物质的东西,而就是指艺术品的各种质素必须就是精神性的或就是可以转化为精神性的,它们不就是赤裸裸的、有限性的肉体欲望与功利性。
(三)艺术品应就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产品人的精神至少可以区分为感性与知性。
一就是具体的,一就是抽象的;一就是遵从感性运作规律的,一就是遵从以形式逻辑为主的知性思维规律的;一就是获得以意象为主要内容的结果的,一就是获得抽象的规律等成果的。
值得注意的就是,“感性”就是精神性的,它不同于有限的、功利的欲望。
在探讨了艺术品的定位之后,还需要分析作为艺术存在流程第二个环节的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 7
第三节 艺术品:创造意象的世界
Page ▪ 18
第六章 艺术论(二)
▪ 从艺术存在方式而言,艺术品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他律性——即艺术品为接受主体而存在,又同时为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所决定和制 约; 形式符号性——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和意象创作要传达给接受主体,需把它外化为特 定的形式符号,凝定在一定的艺术品中,接受主体借助于这些符号来接受和创造; 开放性——艺术品作为中介,要向艺术家开放,才能有艺术品的产生,同时向接受者 开放,才能使之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3.宋代严羽则以佛教的禅境比喻诗的意境,认为两者完全一致; 4.清末民初的王国维《人间词话》将此范畴发展为“境界”。
Page ▪ 13
第四节 意境
▪ 说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联系:意境与意象是相通的,二者均是主体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装状态,都 要求主客、物我、情景之间的谐调、浑契。 区别: 首先,意象主要是讲审美的广度,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深邃,意象广 阔; 其次,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 的审美境界; 再次,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 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Page ▪ 17
第六章 艺术论(二)
▪ 试述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第一,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在所有的艺术品中提取到艺术品有共通 东西,就是艺术意象。如果一件东西不能提供或不能转化为意象,那么就不能称之为 艺术品。 第二,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艺术意象是一种精神 存在,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一方面,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 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另方面,意象又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 有本质的联系。接受者并非被动接受意象,而是在感受、体验的同时加以重建和再创 造,开成新的意象世界。创作主体意识中的审美意象,经艺术品的中介,传递到接受 主体的意识中,经其再创造而获得生命。 第三,艺术品存在于从艺术创造到艺术品再到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艺术品的核心 是意象。从艺术存在的方式看,艺术品则是创作主体与接受者之间的中介。作为中介 的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他律性、形式符号性和开放性。这三个环节的流程构成 了艺术的现实存在,也促成了艺术的社会交流。
Page ▪ 8
第三节 艺术品:创造意象的世界
▪ (三)意象的主要类型 ▪ 主要有四种类型:仿象、兴象、喻象和抽象。 ▪ 第一,仿象。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的意象。 ▪ 第二,兴象。是主体以客观(对象)世界的物象为引导,给接受者提供借以触
发情感、启动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机,物象使“感兴”得以发生联想 得以展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象”便是兴象。 ▪ 第三,喻象。是创作主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 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 ▪ 第四,抽象。是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 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
▪ 第二,形式符号层。是艺术品的直接性的物质存在。色彩、线条、旋律等。 面对艺术品时,首先是借助于形式符号层来进入作品的意象世界层,进而 形成现实的审美对象,经受审美体验。形式符号层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直 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意象世界。
▪ 第三,意象世界层。属于核心层次。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之上的、 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 象世界。意象世界只潜在地存在于形式符号层中,而现实地生成于接受者 鉴赏时的心理活动中。
术品; ▪ 第二,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
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 味。
Page ▪ 5
第二节 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 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主要分为四种: ▪ 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
▪ 第一,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各 门艺术所赖以存在的物质材料,各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界限。
Page ▪ 16
第五节 艺术的功能
▪ 二、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为什么说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1.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作为 核心的艺术品的首要功能只能是审美; 2.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以为艺术的核心是意象世界,艺术的种 种非审美因素在作品中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体现在意象体系中,离开了意象,这种种 因素就不再是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多元化功能正是这些非审美因素在艺术欣 赏过程中间接实现的。
Page ▪ 10
第三节 艺术品:创造意象的世界
▪ 二、艺术品就是要创造意象世界
▪ 意象世界集中体现着艺术品的审美特质。艺术品是为了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而存在 的,而审美经验的传达势必要借助一种媒介——意象。在意象世界中凝聚着艺术品 的全部审美特质,通过意象世界,主体之 “意”从内涵到显现,艺术品才能现实地 成为审美对象;借助意象世界,艺术家与鉴赏者之间审美经验的交流才得以展开和 完成。因此,意象是艺术品具有审美特质的根源,也是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的 奥秘所在。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艺术品就是要创造意象世界,这是艺术品能 否真正成为艺术品的关键。
Page ▪ 2
一、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
▪ (一)从艺术起源角度定义的 游戏说(康德)、集体无意识说(荣格) (二)从艺术本质角度定义的 模仿说(柏、亚)、表现说(康德、柏格森)、有意味的形式说(克莱夫、贝尔)和 符号说(朗格) (三)从艺术功能角度定义的 载道说(韩、柳)、娱乐说(李渔、亚氏)
Page ▪ 3
第五章 艺术论(一)
▪ 简述难以给艺术下定义的原因 1.被“艺术” 范畴所指称的对象本身就处在不确定之中,处在不断的变化之
中,这增加了定义的困难; 2.在被划入“艺术”的现象世界之中隐藏着一个互动变化:现象世界是变动不拘
的,我们称某一类事物为“艺术”,但并没有在这类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划定 一个明确的界限; 3.“艺术”自身的价值在人类的文化视野也不是确定不变的,“艺术”概念的外延 和艺术本身的意义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也增加了给艺术下定义的困 难; 4.对艺术的规定往往会受到人们对艺术的功用判断的左右,一些功用如游 戏、模仿、再现、表现、净化感情、振奋生命等等总是在某个时代内成为 对艺术的规定,而这种规定又影响着“艺术”概念的内涵。
Page ▪ 9
第三节 艺术品:创造意象的世界
▪ (四)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
▪ 艺术作品中的审美意象是如何物态化的? ▪ 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予一定的形式符号,使之以具有
感性物质外观的形态呈现出来,如用线条、色彩、图形、文字、语言、节奏、旋律 等形式符号来显现意象,这就是物态化,这是从意象起向艺术的实存的第一步,使 意象具有物象的形态,但还非物质实存。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 象在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用画笔、颜料等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固定在画布 上,用舞台、布景、道具、灯光与演员的表演,将戏剧、舞蹈意象呈现出来,用纸 张、铅字等文字化的文学意象凝定下来。 意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便构成了现实 的艺术品,形式符号和物质实存便是意象物态化和物化的直接结果。审美意象是艺 术品的灵魂与核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意象世界
Page ▪ 14
第四节 意境
▪ 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其中的“我”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无我之境 是 指创
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Page ▪ 15
第五节 艺术的功能
▪ 一、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
艺术中审美功能的作用及其意义 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功能。艺术的审美功能指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 力、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改善 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术鉴赏视野,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通过对艺术品 提供的意象世界的欣赏、玩味,接受主体发现其中丰富多彩的美的形态,激发起内心 的情感波澜,体验到那种人生情趣和意蕴,有时还可领悟到宇宙、历史的无限和永 恒,从而获得畅神悦志的精神愉快——审美快感
.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说”是怎么提出来的? 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境,在主客体交流、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
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意境说”的提出: 1.“意境”一词 最早由唐代诗人王昌龄与物境、情境并列提出来的三境之一 2.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将意境这一范畴具体化,认为诗的极致在于“不着一字,
二、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
▪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主要区别表现在: ▪ 第一,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这是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 第二,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 第三,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Page ▪ 4
三、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
▪ 二者的联系主要有两点: ▪ 第一,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并且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
Page ▪ 11
第三节 艺术品:创造意象的世界
▪ 艺术意象主要有哪些特征? 艺术意象的特征主要有:虚拟性、感性、想象性和情感性。 第一,虚拟性。它是现实性的反面,意象一经物态化和物化进入艺术品中, 但成为艺术意象,也就同时进入了非现实的层次。 第二,感性。是指意象可以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接受的直观 性和具体性,主体不需经过自觉的理性反思,仅凭感觉便可直接感知到意象 的存在。 第三,想象性。是审美意象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艺术品超越现实,具有虚拟 性的内在原因。 第四,情感性。艺术意象的情感性形成于艺术家创造意象的活动中。艺术意 象中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形态的情感因素,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