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学考试《美学》复习资料第五章

合集下载

美学自考笔记重点讲义

美学自考笔记重点讲义

00037美学自考笔记七章全笔记依据教材《美学》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X〕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开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根底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法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三章审美形态论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开展第三节优美与崇高第四节悲剧与喜剧第五节丑和荒谬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五章艺术论(一)第一节艺术与艺术作品第二节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第三节艺术品:制造意象世界第四节意境第五节艺术的功能第六章艺术论(二)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法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制造和生产第三节艺术的制造力与艺术技巧第四节艺术的形态第五节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第七章审美教育论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第二节美育的内涵第三节美育的特点第四节美育的功能第五节美育的目的第一章绪论单选: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观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含(哲学学科)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美学复习资料整理(完全免费)

美学复习资料整理(完全免费)

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识记:1、美学西来:美学在中国发展有过百年来发展历程,已经和正在形成自身的现代传统,而其古典传统则更为悠久,但它却不是中国本土特产的学科,而是来自西方。

2、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出版于1750年的著作《美学》中,首次明确的提出创立一门新学科,即今天所谓的美学。

“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对鲍姆加登来说,美学的原义就是研究人的感性的学科。

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公认为美学学科的创始人或“美学之父”。

(人类心理功能划分为:认知<真>、意志<善>、情感<美>)3、西方美学发展阶段及形态:A、本质论美学——本质论美学是古希腊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柏拉图将美的现象与“美本身”区别开来,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

美的现象之所以美,不是由于它们自身,而是由于“分享”了同一的“美本身”,柏拉图将其规定为“美的理念”。

“美的理念”是各种具体美的一种终极规范,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

这“美的理念“正是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美的现象背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美的现象得以发生和存在的终极根源。

补:柏拉图代表作——《文艺对话集》。

B、神学美学——神学美学是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以基督教神学为主宰的美学。

认为上帝是世间一切美的最后创造者。

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

C、认识论美学——是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至19世纪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

它认为美可以凭借理性去认识。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认识论美学代表着西方美学的活跃阶段,尤其是其中的德国古典美学标志着西方美学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D、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于19世纪末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等美学流派。

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各章出题重点解析

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各章出题重点解析

00037 美学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开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根底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考核要求识记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科学。

〔美学是以表达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根底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2.美学开展的三个阶段。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3.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4.实践概念的涵义。

5.审美活动是人的根本存在方法和人生实践之一。

6.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根本概念的内涵。

⏹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感情体验关系,因为,在认识关系中,主体的目标是求得对客观事物内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人士,形成知识体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两个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

◆审美活动〔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表达。

〔2〕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3〕审美活动一旦发生,便必定要由一般的人生境地向审美境地开展。

⏹美与审美形态: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地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美感与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法和存在状态。

审美经验有以下三个特点:(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

美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美是什么”的问题,从柏拉图开始,研究美的本身、美的本质就成了美学的主意问题和对象。

2.黑格尔“美的艺术哲学”3.经验派,从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开始研究美学。

4. 杜威《艺术即经验》蒋孔阳《美学新论》5.美学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6.德国鲍姆加登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著作《美学》被称为“美学之父”,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意为“感性学”,属于认识论。

7.悲剧意识就是比较高级的审美意识,如《俄狄浦斯王》8.柏拉图真正的美是理念。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怒”9.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以马克思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思想为主干。

10.人要改变外在的世界。

在外在事物中复现自己的冲动,就是人要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冲动,即自由创造的冲动。

11.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依然处于最高位置,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12.审美活动是指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13.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是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他律性是指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

14.艺术品具有“他律性”是由于受到了接受者的决定与约束和创作者的决定与约束。

15.审美惊异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感性刺激,不是一种主观的任意,它主要表现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召唤。

它的两个主要特点: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16.审美体验的整体性就是表现在它是对人生整体价值和根本意义的一种领悟和玩味。

17.澄明之境就是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状态,是光明、敞亮的境界。

只有在审美的静观体验中的澄明之境才会自动现身出来。

18.审美对象既具有一般对象共有的属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自考《美学原理》精华要点(第五章)

自考《美学原理》精华要点(第五章)

第五章艺术论(⼀) 对⼏种艺术定义的简要考察 (⼀)从艺术起源⾓度定义的] (1)游戏说,⾸先是⼜康德提出来的,以后由席勒,斯宾塞等⼈发展加以完善的 (2)集体⽆意识说,是由瑞⼠⼼理学家荣个体出来的 (⼆)从艺术本质⾓度定义的 (1)模仿说,是古希腊是⼈们界定义书的普遍观点 (2)表现说,西⽅18,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标榜“⾃我表现”,冲破了模仿说的落,表现说于是兴起 (3)有意味的形式说,本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4)符号说,当代美国哲学家朗格提出,艺术是⼈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种⾮逻辑⾮抽象的符号 (三)从艺术功能⾓度定义的 (1)载道说,最早可追溯到空⼦,⽽唐代⽂学家,哲学家韩愈则加以完善 (2)娱乐说,娱乐可以分“⾃娱”和“娱⼈”,清代戏剧家李鱼提出的。

艺术品与⾮艺术品的区别: (1)艺术品是⼈⼯制品⽽不是⾃然物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不是物质产品 (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 (1)抽象思维是对世界的各种现实关系的理性认识与概括,属认识论范畴。

⽽意象思维对世界的掌握主要不是理性认识与概括,⽽属⼼理学范畴 (2)抽象思维运⽤的是概念,判断,推⼒等理性逻辑⼯具,以导向纯粹的理性,⼀般,普遍,抽象为特征,意象思维则恰恰相反,是中医个别,特殊,具体的感性意象运思为特征 (3)抽象思维⽬的在求“真”,意象思维⽬的在求“美” (4)抽象思维的成果是理性认识和理论形态的精神产品,意象思维的成果则是他所创造的凝定了审美经验的意象世界,这就是艺术品 艺术品与⾮艺术品的联系: (1)经过审美加⼯和创造,⾮艺术的⾃然物和⼈⼯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 (2)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门类和品种,并是⼈类物质和精神⽣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1)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来意在世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

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3、审美——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7、美学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11、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1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自考“美学”笔记复习资料

自考“美学”笔记复习资料

美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美学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正式宣告独立。

因此,鲍姆嘉登被被称为“美学之父”。

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

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

而情,即他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却没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加以研究。

因此,他决心通过自己的潜心研究来创立这一门学科,并最终用“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来命名这门新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他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由此可见鲍姆嘉登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的。

与美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而言,当推哲学、文艺学、心理学和伦理学。

2.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美学一直被看作哲学的一个分支,许多著名的美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哲学家。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可以说,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美学与哲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人文学科,都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某一个侧面: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的看法,研究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各种方法论问题;美学研究的则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的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而美学则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

因此,哲学与美学的关系乃是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3.美学其实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它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学、社会学、人类学、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学科(神经生理学、色彩学、声学、几何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在历史上美学被看作哲学的一个分支。

(西方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既是美学家也是哲学。

)②就文艺学而言,它也与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第一节、美学的学科性质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要观点1、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代表人物: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核心思想:区分“美的本质”和“美的事物”2、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代表人物:黑格尔:《美学》(《美的艺术哲学》)核心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A. 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审美经验代表人物:17-18C英国经验派哲学家:培根、休莫、柏克等。

例如:休莫:“美即快感”;杜威:《艺术即经验》核心思想:美学的研究以“人”的感觉为核心B.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代表人物:费希纳《实验美学》;弗洛伊德;布洛“心理距离说”;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核心思想:从人的感情深入到人的心理来研究美4、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但以艺术为切入角。

代表人物:蒋孔阳:《美学新论》二、美学研究的对象:“体现着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但它以艺术活动为中心来研究。

★什么是审美关系?A)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B) 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关系C) 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超功利性)D) 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三、美学的学科性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1.美学是人文学科2.美学是综合性学科3.美学的研究方法A:以哲学为核心B:注重情感体验第二节美学的学科发展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1、审美意识——缺乏系统性、不成熟A 初级审美意识B 高级审美意识2、美学思想——对审美现象理性的认识例如:柏拉图:“理式”,孔子:“里仁为美”3、美学学科:从哲学、文艺学中划分出来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建立两个标志:A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美学》B形成独立的研究对象——感性标志: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1、鲍姆加登之前的德国哲学代表人物:大陆理性主义哲学:莱不尼茨、沃尔夫2、鲍姆加登的美学:“感性学”-以美的思维和艺术为研究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自学考试《美学》复习资料第五章
第五章艺术论(一)
1.简释:游戏说;集体无意识说;模仿说;形式说;表现说;有
意味的形式说;符号说;载道说;娱乐说。

答:第一,从艺术起源的角度定义,主要有游戏说(康德)、集
体无意识说(荣格)。

第二,从艺术本质角度定义,主要有模仿说(柏、亚)、表现说(康德、柏格森)、有意味的形式说(克莱夫、贝尔)和符号说(朗格)。

第三,从艺术功能角度定义,主要有载道说(韩、柳)、娱乐说(李渔、亚氏)。

2.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区别何在?
答: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主要区别表现在:第一,艺术品是人工制
品而不是自然物,这是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第二,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第三,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
思维的成果。

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有哪些联系?
答:二者的联系主要有两点:第一,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并且
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能够转化成艺术品;第二,艺术在发展过程
中持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
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4.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答: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主要分为四种: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

第一,物质实在层。

指艺术品赖以存有的空中存有的物质实体和
媒介。

各门艺术所赖以存有的物质材料,各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界限。

第二,形式符号层。

是艺术品的直接性的物质存有。

色彩、线条、旋律等。

面对艺术品时,首先是借助于形式符号层来进入作品的意象
世界层,进而形成现实的审美对象,经受审美体验。

形式符号层更重
要的作用在于它直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意象世界。

第三,意象世界层。

属于核心层次。

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次基础
之上的、非现实的、体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
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

意象世界只潜在地存有于形式符号层中,而现
实地生成于接受者鉴赏时的心理活动中。

第四,意境超验层。

属于境界。

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
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境界。

分为广义和狭义。

一是就人生境界来说,一是就艺术品本身的内涵来说。

意象超验层是以意象世界为中介的,意象层是进入意境层的必由之路。

5.什么是意象?意象是如何生成的?
答:意象是由意与象两方面组成。

“意”指主体在审美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和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和
艺术追求等。

“象”则是指由想象创造出来的,能体现主体之意,并
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非现实的表现。

当主体想传达某
种情感或表达某种体验时,意便出现了;意所借以显现的,具有直观
性的个别、特殊的具体的感性表象,便是象。

“意”由“象”来负载,“象”由“意”来充实,二者合为一便
是“意象”。

但者得不是机械的相加或凑合,而是主体与客体、思想
与形象、情与景、内与外、质与文等在特定的审美状态下的碰撞、渗透、交融和化合,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

在意象生成过程中,意向
与想象起着巨大的作用。

意向是主体在审美中思想倾向、意志追求和
愿望企图的一种曲折融合,它是人类的一种潜在审美需求的表现,与
内在生命的动态平衡相联系,便构成了审美心理的基础动力,和构建
意象的“先入之见”或“基本取向”。

想象则是一种使用表象自由把
握世界和创造形式的心理水平和机制。

在审美活动中,想象以原有的
表象为基点,融合思想理解、情感及其他“意”的因素,对表象实行
加工、改造和创造性的重组,从而使“意”与“象”达成和谐的结合。

想象与意向结合,在超越一切的无限的自由中,创造性地缔造出一个
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意象世界。

6.意象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主要有四种类型:仿象、兴象、喻象和抽象。

第一,仿象。

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的意象。

第二,兴象。

是主体以客观(对象)世界的物象为引导,给接受
者提供借以触发情感、启动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机,物象使“感兴”得以发生联想得以展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象”便是兴象。

第三,喻象。

是创作主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
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

第四,抽象。

是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
意象。

7.艺术作品中的审美意象是如何物态化的?
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予一定的形式
符号,使之以具有感性物质外观的形态表现出来,如用线条、色彩、
图形、文字、语言、节奏、旋律等形式符号来显现意象,这就是物态化,这是从意象起向艺术的实存的第一步,使意象具有物象的形态,
但还非物质实存。

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使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物质
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用画笔、颜料等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固定在
画布上,用舞台、布景、道具、灯光与演员的表演,将戏剧、舞蹈意
象表现出来,用纸张、铅字等文字化的文学意象凝定下来。

意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便构成了现实的艺术品,形式符号和物
质实存便是意象物态化和物化的直接结果。

审美意象是艺术品的灵魂
与核心,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说,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意象世界。

8、艺术意象主要有哪些特征?
答:艺术意象的特征主要有:虚拟性、感性、想象性和情感性。

第一,虚拟性。

它是现实性的反面,意象一经物态化和物化进入
艺术品中,但成为艺术意象,也就同时进入了非现实的层次。

第二,感性。

是指意象能够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
接受的直观性和具体性,主体不需经过自觉的理性反思,仅凭感觉便
可直接感知到意象的存有。

第三,想象性。

是审美意象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艺术品超越现实,具有虚拟性的内在原因。

第四,情感性。

艺术意象的情感性形成于艺术家创造意象的活动中。

艺术意象中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形态的情感因素,使意象具有强
烈的感染力。

9.什么是意境?
答: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

宗白华说,意境是“中国
文化最中心也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

”它最早由王昌龄与物境、情境
并列提出来的三境之一。

意境主要是指使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
意味的境界中。

10.艺术中审美功能的作用及其意义。

答: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功能。

艺术的审美功能指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
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提升艺术素养,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
术鉴赏视野,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

通过对艺术品提供的意象
世界的欣赏、玩味,接受主体发现其中丰富多彩的美的形态,激发起
内心的情感波澜,体验到那种人生情趣和意蕴,有时还可领悟到宇宙、历史的无限和永恒,从而获得畅神悦志的精神愉快——审美快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