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建筑美学基本知识
建筑的美学

一、建筑的美学属性1.审美标准的变化对建筑形体及其构图原则的研究曾是传统美学的核心内容,因此,长期以来围绕这一内容形成了许多建筑审美的标准。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理论家阿尔伯蒂在他的著作《论建筑》中写道:“我认为美就是各部分的和谐,不论是什么主题,这些部分都应该按这样的比例和关系协调起来,以致既不能再增加什么,也不能再减少或更动什么,除非有意破坏它。
”实际上,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审美就是以“恰当、匀称、优美、和谐”等为标准。
在当代建筑思潮中,因审美倾向不同而形成诸多建筑流派,不论是后现代派、高技派,还是光亮派或新乡土派,都是以不同的审美观为基础的。
过去那种以现代主义的“国际式”建筑为主流风格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建筑艺术思潮已经完全进入多元化时代,不论是坚持功能主义、粗野主义、纯净主义,或是主张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不论是重艺术表现,或是重技术和功能表现,都带给人们更多自由选择和评判的机会。
这种多元化思潮带来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后果是对建筑审美标准的重大发展与修正。
由于当代审美观的多元化倾向和建筑美学追求“建筑艺术的意义”,传统建筑美学着重研究的“美感”范畴已被拓展,与构图均衡、比例和谐,以及视觉上的舒适度这些传统要素相比,当代审美观更加重视建筑艺术的“表现力”,甚至有时一件艺术作品可能很有表现力,但却很难谈得上美。
当我们力图通过建筑表达某种内在含义的时候,建筑艺术作品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建筑形象本身并无美感可言,甚至使人感到怪诞,但只要它具有强烈的表现力,能够满足某些现代人的猎奇心理,或是能够达到建筑艺术所要追求的意义,应该说它就具备了一定的审美价值。
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自由的扭曲、翻转、切割表达了解构主义建筑师对建筑本质和审美体系的重新定义,反映了建筑师的情感和思想;美国加州贝斯特公司的样品展览馆,大门做成破碎的墙角,甚至可以自由开关,以隐喻某种深刻含义;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门前巨大的装置以及大厅屋顶各种不规则形状的屋顶采光窗使人印象深刻……虽然不能简单地评价这些建筑是否优美,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具有不同程度上的美学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往不曾涉及和想象的空间和渠道,这也是当代审美观的重要方面(图2~图4)。
建筑的美学

建筑的美学,既包含了实用功能,又融入了艺术审美,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筑美学的内涵建筑美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建筑美的规律和原则。
它涵盖了建筑的形态、色彩、材质、比例、尺度、光影、环境等诸多方面。
建筑美学旨在通过这些元素的有机构成,创造出既符合功能需求,又具有审美价值的建筑作品。
二、建筑美学的表现形式1. 形态美:建筑的形态美是建筑美学的基础。
建筑的造型、线条、体量等元素,通过巧妙的组合与变化,形成独特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我国的故宫、苏州园林等,都是形态美的典范。
2. 色彩美:色彩是建筑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当的色彩搭配,既能突出建筑的个性,又能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
如西藏的布达拉宫,白色的墙体、红色的屋顶,与蓝天白云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视觉的冲击。
3. 材质美:建筑的材质美主要体现在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上。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地、纹理和色彩,展现出各自的美感。
如木质建筑的自然朴实、石材建筑的庄重典雅等。
4. 比例与尺度美:建筑的比例与尺度,是建筑美学中的重要因素。
恰当的比例和尺度,可以使建筑显得协调、舒适,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如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其比例和尺度堪称完美。
5. 光影美:光影在建筑美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建筑的造型、材质、色彩等,在光影的映衬下,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
如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巧妙地运用光影,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三、建筑美学的价值1. 审美价值:建筑美学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2. 文化价值:建筑美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民族的历史、信仰、习俗等,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社会价值:优秀的建筑作品,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建筑美学是建筑艺术的核心内容,它将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结合,为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发展建筑美学,为构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建筑美学的知识点

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6种解释:美学标准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什么成就了伟大的艺术?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艺术家的技艺一直不是哲学史和美学史关心的重点,通常也不构成任何哲学家之艺术观的核心。
欣赏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本人全无关系,这等于说人们不需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技巧。
罗杰·斯克鲁顿“一个人若觉得风雨侵蚀而成的塑像与手工雕刻的作品之间毫无区别,他就没有阐释作品甚至理解作品的能力。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被视为艺术价值的关键,但强调“适度”。
康德清楚的区分,他认为,真正的审美愉悦是非功利的。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艺术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欣赏者。
托尔斯塔认为,艺术作品旨在诱发观众、读者或听众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托尔斯泰认为,无论我们沉浸在一件艺术作品当中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欣赏它,完全是个主观问题。
任何试图对审美趣味标准作出客观规定的尝试注定都会失败。
然而,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那就是它的道德内容。
席勒认为,通过艺术,我们得以向世界敞开;一个创造性的戏剧给我们的启示,甚至都能使我们了悟世界的意义。
艺术使我们的身心得以修养,帮我们走向自我提升之路。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有些哲学家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描绘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
而是体现在它以何种形式组合而成。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通过揭示现实世界的一些重要的一般特征,艺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
荀子,音乐反映了天道的和谐,通过养成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式,我们就能深刻理解终极真是。
叔本华,艺术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基本特征——意志,它是宇宙一切活动背后的动力。
建筑美学的知识点总结

建筑美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美、美的表现和感受、建筑审美标准等问题的学科,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涉及到建筑与美的关系、建筑的审美价值和美的表现方法等问题。
建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建筑美的表现形式和美的内涵,建筑审美与心理、审美感受过程和原因、建筑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以及建筑美在建筑艺术创作中的运用等问题。
建筑美学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研究中既涉及到美学的一般理论问题,也涉及到具体的建筑实践问题,是美学和建筑学的一个结合部分。
二、建筑美学的历史演变建筑美学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古代建筑美学、中世纪建筑美学、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美学、巴洛克建筑美学、新古典主义建筑美学、现代建筑美学等阶段。
古代建筑美学主要浓缩在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美学中,他们是最早把建筑定义为一种美的行为的人们。
中世纪建筑美学的特点是以宗教建筑为主,体现出宗教信仰、教条与艺术的统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美学在欧洲上演,是建筑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该时期开始兴起对古代希腊罗马建筑的研究和重视。
巴洛克建筑美学强调建筑的装饰和美学效果,追求建筑中的动感和丰富的装饰,体现了建筑的豪华、壮丽和壮观。
新古典主义建筑美学回归到古典建筑的精神,强调建筑的几何形式、对称、比例和秩序。
现代建筑美学主张功能主义、国际风格和现代主义思维,追求简约、现代、实用和功能性。
三、建筑美学的理论体系建筑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建筑美的概念、建筑美的形式、建筑美的内涵、建筑审美的原则、建筑美的创造和表现、建筑审美的感受和判断等方面。
建筑美的概念是建筑美学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它是对建筑物美态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建筑美的形式是建筑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它包括建筑物的外观、结构、雕刻、装饰等方面。
建筑美的内涵是建筑美的深层次含义,它包括建筑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和审美品质等方面。
建筑审美的原则是建筑美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它包括功能性原则、形式美学原则、结构美学原则、意义美学原则等方面。
建筑的美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建筑无处不在。
从古老的宫殿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从宁静的乡村小屋到热闹的城市商业街,建筑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着它的魅力。
建筑不仅仅是为我们提供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一种艺术,一种美学的体现。
建筑的美学首先体现在它的外观上。
有的建筑高大雄伟,像一个巨人屹立在大地上,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
比如那些摩天大楼,它们高耸入云,用钢铁和玻璃打造出了一种现代感十足的美。
有的建筑则小巧玲珑,充满了温馨和浪漫的气息。
比如那些乡村小屋,它们用木头和石头建造而成,周围环绕着绿树和鲜花,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
还有的建筑造型奇特,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
比如那些造型像鸟巢、水立方的建筑,它们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形式,给人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建筑的颜色也是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颜色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比如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黄色代表着温暖和明亮,蓝色代表着宁静和深邃。
建筑设计师们常常会根据建筑的用途和周围的环境来选择合适的颜色,让建筑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建筑的内部空间同样也充满了美学价值。
一个好的建筑内部空间应该是舒适、宽敞、明亮的。
它可以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比如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应该是安静、舒适的,让人们可以在这里安心地阅读和学习。
商场的内部空间应该是宽敞、明亮的,让人们可以在这里轻松地购物和娱乐。
而家的内部空间则应该是温馨、舒适的,让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建筑的美学还体现在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上。
许多古老的建筑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比如故宫、长城、大雁塔等,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它们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传说。
每当我们看到这些古老的建筑,都会被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所深深吸引。
总之,建筑是一种艺术,一种美学的体现。
它的外观、颜色、内部空间以及历史和文化价值都充满了魅力。
建筑美学基础课件

哥特式建筑
以尖拱形窗户和拱顶为特色, 强调垂直线条和复杂的装饰 细节。
现代主义建筑
追求功能性、简约和材料本 真性,强调形式和功能的一 致性。
筑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建筑的外观、质感和持久性。使用环保材料 和采用创新的建筑技术有助于创造更可持续的建筑。
建筑色彩的运用及其表现效果
现代建筑美学的特点和趋势
现代建筑美学强调功能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趋势包括绿色建筑、数字化设计和使用新材料等,旨在创造 更智能、环保和美观的建筑。
建筑美学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 应用
建筑美学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起到指导作用,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符合人们 需求、具有美感和社会价值的建筑作品。
建筑美学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建筑美学的视觉原则和艺术手 法
1 比例与对称
2 色彩与材料
通过合理的比例与对称设计, 建筑可以营造和谐的视觉效 果。
选择适宜的色彩和材料可以 增强建筑的美感和表达特点。
3 光影与空间
灵活运用光影和空间布局,可以创造丰富的视觉体验。
建筑风格的演变和历史背景
古典主义建筑
受古希腊罗马建筑的影响, 追求对称、简洁和庄重。
建筑美学基础课件
本课程介绍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以及建筑视觉原则、艺术手法、风格演变、色彩运用、空间布局和形态美学 等方面的内容。
什么是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是关于建筑艺术和审美原则的研究领域。它探讨建筑如何通过结构、 形式、材料和色彩等方面的设计来创造美感和情感共鸣。
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建筑美学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变化、形式表达等。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作品。
《建筑设计课件:建筑美学基础》

建筑美学与人类情感的关系
1 情感共鸣
好的建筑能够唤起人们的情 感共鸣,传递美感和情感体 验。
2 心理影响
建筑美学能够影响人们的心 理状态,塑造积极的情绪和 体验。
3 文化认同
建筑美学反映了社会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连接人们与社会的纽带。
建筑美学中的流派与代表作品
古典主义建筑
希腊神庙和罗马竞技场等古典主 义建筑代表作品展现了尊严和庄 重。
建筑美学对建筑面积的要求
建筑美学要求合理利用建筑面积,创造空间流畅和舒适的建筑环境。
建筑美学与建筑节能
建筑美学与节能设计可以相辅相成。优雅的建筑设计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并减 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美学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建筑美学在旅游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吸引游客和提升旅游体验。
建筑美学与城市更新的关系
建筑美学对城市更新起到重要引导作用,推动城市发展和改善市民生活。
当代建筑趋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注重
技术与创新
2
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
新兴科技和创新材料改变了建筑美学的
面貌,为创造独特建筑体验提供可能。
3
多元文化融合
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 之间的建筑美学融合和创新。
建筑美学与功能的协调
好的建筑设计需要在追求美学的同时考虑功能需求,达到美与实用的完美平衡。
文化
建筑美学受不同文化的影响, 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 观念。
社会背景
建筑美学随着社会的变迁而 演变,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 式和社会需求。
环境
自然和建筑环境对建筑美学 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地理、 气候和周围建筑。
建筑美学的基本原则与概念
对称、比例、空间等基本原则构成了建筑美学的核心。了解这些概念和它们 在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艺术的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是建筑艺术的理论基础。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比例美和空间美等方面。
首先,建筑的形式美是指建筑的外形和轮廓所表现出的美。
建筑的形式美受到建筑师设计意图、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建筑的形式美应该符合其功能和环境的要求,同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形式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对建筑的整体形象进行把握,通过线条、比例、对称等手法来塑造建筑的美感。
其次,建筑的结构美是指建筑内部结构的美。
建筑的结构美体现在建筑结构的合理性、稳定性和美观性上。
一个结构美的建筑应该能够有效地承担荷载,同时结构的布局和形式应该符合审美的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构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精心的考虑和规划,充分发挥结构形式的美感。
此外,建筑的色彩美是指建筑外部和内部色彩的美感。
色彩是建筑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能够赋予建筑以生动的形象和情感。
建筑的色彩美需要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同时也要考虑色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
建筑师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风格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使建筑在色彩上达到和谐统一的美感。
另外,建筑的比例美是指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比例和协调关系的美。
建筑的比例美是建筑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建筑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一致,既不能显得过于庞大和笨重,也不能显得过于瘦小和不稳定。
建筑师需要通过对建筑的尺度和比例进行精确的把握,使建筑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的比例美。
最后,建筑的空间美是指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的美感。
建筑的空间美不仅包括建筑的布局和空间的利用,还包括空间的开敞、通透和光影的变化等方面。
建筑师需要通过对建筑空间的设计和处理,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舒适感的空间环境,使人们在其中得到愉悦和满足。
综上所述,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比例美和空间美等方面。
这些内容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整体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建筑美学基本知识
本章要点:
1、建筑美学的基本要素
2、建筑环境的设计方法
知识点一:色彩的三原色、三要素和影响因素(常考点)
1、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红色、绿色、蓝色
色料三原色:红(品红)、黄、蓝(青色)
2、三要素
色相:各种色彩的不同相貌
明度:色彩的明暗度
彩度:色彩纯净和鲜艳的程度
3、影响色彩变化的因素(了解各因素特点)
①固有色
②光源色
③环境色
④空间色
2010年真题
下列关于色彩与色光三原色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原色的色纯度最高
b.原色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
c.色彩三原色为红、黄、蓝
d.白光由色光三原色按不同比例合成
【解析】等量相加而合成
原色又称基色,纯度最高,最纯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三原色包括色光三原色和色彩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色彩三原色为青、品红、黄,有时会叫红、黄、蓝
为了便于定性分析,将白光看成是红、绿、蓝三原色等量相加而合成的。
第二节城市建筑色彩的表现与规划
知识点一:建筑色彩的应用与构成元素(轮换考点)
1、建筑色彩的应用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特点是彩画的大量应用使建筑色彩鲜明华丽;相关著作为宋代《营造法式》
西方古代建筑色彩:早期曾作为皇权和神权的象征应用于建筑;相关著作为罗马时期的《建筑十书》
2、色彩在城市建筑中的作用
①物理功能
②装饰作用
③标识作用
④情感作用
⑤文化意义
3、城市色彩的构成元素(了解各元素应用特点)
①建筑色彩
②街道色彩
③环境色彩
④植物色彩
⑤灯光色彩
例题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特点是彩画的大量应用
b. 建筑色彩鲜明华丽
c. 应用简洁而单一的色彩
d. 相关著作有宋代《营造法式》
例题2
在一般房屋中色彩的协调配合有()好处。
a.有利于改善环境
b.可以配合人的活动与行为需要促进空间的功能,使空间感觉发生
变化
c.有利于提供视觉刺激,改善单调,强调体积或用于象征、装饰形成气氛
d.减少人对环境理解的困难
【解析】准确、最全面
第三节建筑美学理论的基本知识
知识点一:建筑美学的基本要素和形式美法则(常考点)
1、建筑美学概念和基本要素
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
2、建筑形式美法则
①对比与微差
②比例与尺度
③均衡与稳定
④韵律与节奏
⑤重复与再现
⑥渗透与层次
例题
下列关于形式美法则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关于艺术构成要素普遍组合规律的抽象概括
b.研究内容包括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
c.研究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d.在现代建筑运动中受到大师们的质疑
【解析】现代建筑师不受此约束,但并未完全质疑否定形式美法则
知识点二:当代建筑美学观念和流派(常考点)
1、反形式美学
是指有意违反形式美韵律的美学。
在创作手段上通常通过拓展美的对立面要素,采用冲突、对抗、滑稽等方法与手段。
2、地域性建筑美学
主要关注地域性建筑艺术特征、地域主义的美学思潮、审美价值标准、设计手段及发展与演变等内容。
建筑地域性包括两方面内容:
地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与一贯性
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一贯性
3、高技术建筑美学
是随着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领域兴起的美学思潮。
表现为推崇技术特点,极力体现技术进步,运用复杂和灵活的技术手法,突破标准化的设计,充分展现现代科技和材料的魅力。
4、解构建筑美学
是在对结构主义传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强烈的反叛品格。
代表人物:菲利普.约翰逊、李伯斯金
例题
当代建筑美学流派包括()。
a.反形式美学
b.复古主义美学
c.地域性建筑美学
d.高技术建筑美学
e.解构建筑美学
知识点三:建筑环境的设计方法(常考点)
街道、广场、小品设施等与建筑物的关系以及建筑物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即所谓建筑环境。
建筑所处的环境不仅仅是人工的建筑环境,同时还包括自然的绿化、水体和地形地貌环境。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与融合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因此建筑应该充分体现对已有环境的尊重和利用。
建筑环境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目的是解决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过渡和协调。
其内容包括建筑物周围的绿化,地形地貌的改造,道路、围墙、大门、平台、山石水池、照明灯具等各种建筑小品的配置和设计。
例题
下列关于建筑设计原则和特点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a.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与融合
b.建筑应该充分体现对已有环境的尊重和利用
c.建筑环境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d.建筑设计为体现美观可利用所有现代新技术
【解析】新技术的使用应以环保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