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学(1)

建筑美学(1)
建筑美学(1)

人类发源地建筑:两河流域.。古印度。爱琴海域以及中国建筑

举例说明古埃及建筑主要有那两大类

1.金字塔是法老(国王)的陵墓,在建筑形象的美上,对人来说是一种震慑力 .崇高,按黑格尔的说法是“巨量物质压倒心灵”之美。

2太阳神庙是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中轴线对称布局,主体建筑是连柱厅,从美学上说给人一种巨大而坚实的震慑力。

古印度佛教建筑,有哪两大类,及其作用

1窣堵坡(即佛塔)作用:是佛教徒死后的坟墓,其形式是半球形。

2支提窟(石窟)作用:是佛教徒讲经说法和进行其他佛事活动之处。

古希腊建筑主要有哪些三种柱式,及其情感象征

1多立克柱象征:简洁有力粗壮大方男性美

2爱奥尼象征:女性之美

3科林斯象征:更为纤巧丰富

举例说明古罗马建筑有哪五种类型

1凯旋门在罗马城内的,是为对外战争得胜归来,作为庆典而用。

2克罗西姆角斗场为最大,从外形看共四层,下面3层连续拱券,富有韵律感。檐部都用线条栏杆等,强调水平线,墙上均设椅柱,强调垂直线

3潘松神庙即万神庙,古罗马最大的神庙,下面是呈圆柱状,上面为半球形的穹隆顶,空间有层次,形象丰富庄重。

4卡拉卡拉浴场,规模大,而十分豪华

5纪功柱“歌功颂德”为皇帝造的。

欧洲中世纪建筑有哪三中形式?特点?代表建筑?(各举1-2例)

1拜占庭a集中式布局以一个大厅为中心,以纵横两条中轴线布局。b穹隆顶大厅用半圆形的穹隆顶,四周有用半个几1/4个穹隆顶对称布置,形成庄重辉煌的效果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

2罗马风格a 以拱顶为主b整体建筑具有敦实感,建筑形象强调垂直线,有向上的感觉:c利用巴西利卡的长方形平面,形成中心轴线长于两侧的拉丁十字的平面;d艺术形式有着主次关系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英国杜伦姆教堂

3哥特式a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b 造型挺秀的小尖塔。c 轻盈通透的飞扶壁。D修长的束柱e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f x形交叉式拱顶或六分助拱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林肯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罗马风建筑与古罗马建筑有何异同

相同:a圆拱形b都以石材料为主来建筑的c都有柱式

不相同:a在建筑形式上,仿罗马多来自基督教而古罗马是注重形式美B在拱助上,古罗马屋面的厚度比较大,而仿罗马在建筑结构上有明显的进步C在束柱上,古罗马多用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等方式,而仿罗马出于宗教的需要,出现束柱做好似数根柱子合起来的感觉。D在建筑的门窗上,古罗马是圆拱形。而仿罗马是半圆拱形。

从形式美的角度分析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1它是为胜利而建,有纪念性的建筑的形式美2遵循变化与统一的法则3均衡与稳定的法则4比例与尺度的法则

从建筑尺度来说,分为心理尺度和生理尺度,尺度是一种以大小标准高低为准。

从美学角度分析泰姬·马哈尔陵的美

1建筑是用洁白纯净的大理石筑成,其上还镶嵌着28种宝石,被誉为象征永恒爱情的建筑。2 建筑形象对称庄重,气氛肃穆,但亦明朗,不同于一般陵墓的沉闷。3 立体造型上,形成了变化与统一的美。4 建筑上部的圆尖顶和下部建筑之间比例十分得当,反映出形式美的效果

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佛罗伦萨的圣玛利亚主教堂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由意大利伯鲁乃列斯基设计1在艺术形式上,由尖顶改为圆顶的人文主义思想。2在艺术语言上通过色彩来表达,来体现人文主义特色。3在建筑上,顶是双层结构有内顶和外顶,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4由圆穹顶形成全佛罗伦萨的“中心”,人们形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春汛”。让人认识到人需要解放自己,世界是美好光明的,体现人文主义的观念

为什么说卢浮宫的东立面“体现了古典主义建筑理性之美

1立面采用柱式构图,强调中轴线对称。2下面做了基座形式,敦实厚重。3立面构图比例严格,具有明确几何形。4立面设计,古朴典雅,庄重大方,具有强烈的纪念性效果,5都是体现了结构符合比例同时体现古典主义建筑理性之美

18 。19世纪的欧洲建筑之美中,什么是折衷主义建筑?其代表作有哪些

(1)指从18世纪反反复复的创新,到19世纪已经没有创新了(2)代表作:法国巴黎的圣心教堂和巴黎歌剧院

简述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建筑以及洛可可风格的特点

(1)古典主义建筑特点:1有严格的“清规戒律” 2在古典柱式的应用和形体比例,严格规范。3体现法国王权的尊严和秩序,建筑端庄严谨华丽规模巨大。

(2)巴洛克建筑特点:1多用对称构图,多利用阴影形象庄重富丽强烈2利用曲线,使形态具有动感3主张新奇,追求前所未有的形式4还提倡到郊外去建造别墅,倾向与自然结合。由维尼奥拉与泡达设计

(3)洛可可风格特点: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细腻的装饰2常用不对称的构图3喜欢用黄粉红浅绿等,并用白色相间

简述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观点

1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辩证统一,艺术美表述着自然美2虚与实的辩证统一3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4求风格气质,不以理性来认识,而是以悟性来意会。5没有统一的体系性的美学著作,而是通过文学艺术门类,建立文艺批评,如《文心雕龙》。《原诗》等,还有《老子》

故宫太和殿的建筑形式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建筑?

1庑殿二重檐屋顶是古代建筑中级别最高形式2屋面上用的是黄色琉璃瓦3黄与皇谐音,是一种意象式的表达4斜脊上的仙人走兽数量达10个,也是所有建筑中最多。建筑开间为11间也是最多的。5都表现皇权至极的思想,所以此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建筑。

中国的佛塔之美体现在哪两方面?

(1)在教义的表述,如佛教不同西方宗教建筑,带有强制性等,佛教真谛在与内部而不是外部,所谓“四大皆空”,连建筑形式也“入乡随俗”。(2)在建筑之形式美,最有代表性,最美,最能将佛教与中国文化结合的是楼阁式塔,世俗多于循世

(3)在构思上,上面是塔刹,中间是塔身,下面是地宫也是收集舍利子的地方。

北京四合院的多开在东南角,有何社会文化心理方面的内涵?

1体现中国古代注重风水的习俗2从表面文化来看,它取东,南向二,即“紫气东来”,“寿比南山”,吉利的,功能是美的,心态上也得到自安。3从深处文化来说,大门不开在正中,视线是封闭的,转弯抹角,外面看不到宅内,很有私密性,所以也说“肥水不流外人田”。

简述我国园林大体分为哪三类各有有何特点

皇家园林1气魄恢宏,庄重华贵。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吸取江南园林特点断桥残雪。4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5以颐和园为代表。私家园林1最高的为文人园是“小中见大”,划分景区,每区皆构图完整,风格统一,各有特点。2是叠山理水,都有章法3山水林木有机结合,变化而又和谐。寺庙园林1它与寺庙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园林的形态,又反映出宗教的特征2大部分是水,有借景手法,比较小巧。

标志着近代现代建筑开端的是“1851年伦敦的水晶宫”材料有(铸铁和玻璃)

标志新建筑的开端是巴黎埃菲尔铁塔及其目的是1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2是作为巴黎国际博览会的标志物巴黎的机械展览馆

结构形式:三铰拱-用两榀铁架,顶端一个铰,两边地面上各一个铰。

芝加哥学派在建筑的主张和贡献?

沙利文是主张:提出“形式服从功能”,强调建筑艺术应反映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贡献:a卡宋百货大楼,被誉为“芝加哥之窗”,基本上确立了美国近代高层建筑形式。

b詹尼是“第一幢钢铁框架结构大楼”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

c纽约的渥尔华斯大夏被誉为“商业的教堂”。

简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建筑方面的主张及其局限性

主张:艺术家莫里斯,他主张建造“田园住宅”,以摆脱古典的建筑形式的束缚。

局限性:表现在把机器视为一切文化的敌人。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席卷欧洲的新艺术运动的主张和目的?在装饰主题方面有何特征?

目的:是要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主张:这些人反对历史传统风格,想创造出一种新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

特征:1曲线派代表:法国比利时等特点:多是流动的形态线条。 2直线派代表维也纳分离派特点:直线为主,形态,色彩简法。简述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基本主张及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

主张:用机器生产具有良好工艺质量的产品,并积极地是产品标准化,规格化,联盟的宗旨就是把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起来。

影响:1标志着现代设计艺术时代的来临。2培养和影响了一代新人3影响欧洲其他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筑设计反映时代精神。举例说明你对”时代精神“的理解

1在芝加哥学派里沙利文提出“形式服从功能”,反映美国人文化中的务实创新精神,探讨了新科技在高层建筑的应用。

我觉得这里的“时代精神”只是对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来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所需要的不同而产的新的需要。对知识的新发现。从单原素变为多元素。

2在新艺术运动中,凡·德·费尔德组织建筑师讨论中,创造一种新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我觉得“时代精神”;时代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不一样观念也不一样,所以所找的新兴产业也不一样。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创造出新的产业。

施劳德住宅的特征及其建筑特点

特点是几何结构,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观性,非对称形式,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简述包豪斯的设计理念

1产品的美观要与使用功能经济结合起来考虑2建筑应当着眼于金属,木,油漆等“构成物”本身的美,在加工工艺上力求发挥其质地和加工的美,反对附加上去的装饰

流水别墅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赖特“有机建筑”的理念?

1流水别墅与自然山石的空间处理,体现有机建筑核心是“道法自然”2流水别墅力图把室内空间向外伸展,把大自然景色引进室内,体现“有机建筑”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3流水别墅室内与室外的建筑产生一体感,体现出中国传统的说法“天人合一”。

结合柯布西耶的1-2个作品阐述其“新建筑五点”的建筑理论

1萨伏伊别墅建筑外形上看,房屋底层透空下设立柱,体现出“立柱”。2房屋的屋顶是平的,上面做花园,体现出“屋顶花园”。3承受力向外墙的后面,可自由处理,体现了“自由立面”。4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窗可以自由开,体现“横向长窗”5采用骨架结构,体现“自由平面”。维森霍夫住宅新村的建筑有何特点?基于哪些原则设计建造的?

特点:1平面“一”字形,平屋顶,一梯二户。2采用钢构架,墙不承重,住户可自由化分空间。3提出“少就是多”

原则:1建立在功能分析。2节约材料与工时。3没有外加装饰和建筑的美来自形体比例等原则上的。

结合现代建筑四大师的建筑代表作,简述他们的建筑美学观点。

(1)格罗皮乌斯代表:德绍的包豪斯新校舍观点:反对立面上用繁琐装饰,强调“从内部解决问题,不做表面文章。”

(2)勒·柯布西耶代表:萨伏伊别墅观点:1立柱2屋顶花园3自由立面4横向长窗5自由立面

(3)密斯·凡·德·罗代表:魏森霍夫住宅新村公寓观点:以精简结构为基础的“少就是多”

(4)赖特代表:流水别墅观点:“草原是住宅'”创造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摆脱折衷主义的传统。

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与主张有那些

1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2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3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4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与主张有哪些

1理论在审美着眼点上与现代主义的以简单为追求目标的观点完全相反。2提出“少就是乏味”。宣扬杂乱复杂的折衷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3复杂性与矛盾性既复杂又简单,4双重译码,主张既古典有现代

什么叫解构主义建筑

对于建筑中的所有设计创作原则(包括对传统建筑,现代建筑和后现代建筑中的固有原则)作完全的消解错位颠倒,把本来统一的稳定的和谐的建筑,变成所谓开放的不稳定的变异的无秩序的不和谐的无中心含义的无始无终的全新建筑。

简述现代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

1建筑功能的变化和类型的调整2环境观共享和互尊3地域和民族的格局重组4社会总结构的变迁,其中的一个特点是时尚。5高情感与建筑美学的变迁6社会的结构变革与建筑新思潮7设计的过程和方法也在变革。8建筑内涵也在变迁9人与建筑,从全球性考虑,会发现有很多新动向。10从现实到未来,人们都在关心人类的出路问题

什么是建筑的几何分析法

就是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分析或控制建筑形象,使它符合形态的逻辑性。

建筑的“上行音型”和“下行音型”轮廓线分别具有那些情感效果

上行音型具有意象出庄重积极向上的情感效果下行音型具有深沉遁世等情感效果

请举例说明-要使建造的造型具有美感在建筑的立面形象,立体形象以及轮廓线方面有哪些造型方法

(1)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是正立面构图,利用数学关系来解。古希腊的波赛顿神庙构成等边三角形还有半圆。

(2)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这个整体造型是隐含着的,它形成的大轮廓与单体的屋顶形象相同。

(3)上海外滩天际线是相互变化又显统一,在形式上有变化但风格上是统一的。

建筑形象比例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建筑立面的比例,建筑立面的虚实,建筑立面的高低比例,建筑立面内部的方面,建筑立面周围景物的比例

建筑的尺度包括那两层意思

(1)心理尺度是建筑形象在心目中应当具有的大小概念

(2)生理尺度是建筑供人应用,所以往往与人比较而得出的大小概念

举例1-2说明视错觉在建造设计的运用方式

(1)无锡寄畅园,在园林中是采用“借景”的手法。是一种根据形体大小的判断视距的判断产生错觉。

(2)上海杨树浦社会福利院,是色彩和明度的判断来和水平尺度垂直尺度判断来产生错觉。

一般用什么交代建筑轴线的转折和终止了这样处理意图是什么

(1)a以加强它转折效果,如表方向可以在转折出放一个装饰品等。B是直角转弯,在在转弯的墙上可以做处理。

(2)意图:引导人们向主轴上走,不会走错。这些暗示的东西产生自然而然的效果,起引导作用

什么是建筑的视觉层次?建筑的视觉层次有哪些处理手法

(1)即单视场层次,一眼就可以看见建筑空间的层次

(2)1只有一空间的房间称为“原空间”。2用不同的地面材料分出不同的空间层次3利用是不同高度的吊顶来分层次4利用家居布置分出空间层次5利用玻璃隔断。

举例说明中式园林的空间的视觉层次方面有哪些处理方式

1苏州怡园平面图,水用的曲桥来分隔的,使池水分成两半,景也分成两半。园林之景,贵在层次。廊是自身的景色起分景的作用。2苏州留园中的揖峰轩,在园林景观叫“对景”。中式主要用曲桥和廊可以用假山石分隔。

什么是建筑的非视觉层次?建筑非视觉层次的处理要注意那些方面?

(1)建筑空间的层次性不是直觉的,而是意象的;不是一眼就见到的,而是要依靠记忆的

(2)1在于空间与空间的“关系”。2一定要让每个空间都有强烈的个性。什么是收头

一个形象的边缘处,起始或终止。或者两形象的交接,对这些部分的处理,使它有比较完美的交代。

中国传统建筑的檐部和屋顶(悬山顶歇山顶)的收头是怎么样处理的

(1)檐部是用封檐板来处理,椽子的端部露在外面,就要进行处理,封檐板设在挑檐端部椽子的头上,是一条通长的木条板。用钉子固定在椽子头上。

(2)屋顶是用搏缝板(博风板),悬山顶歇山顶,为了保护挑出山墙的桁条端部,沿屋面坡度而钉在桁条端头上的搏缝板。

简述建筑中阴角阳角原则

构成阴角的两个面可以是同一种材料(包括材料和颜色),也可以使不同的材料。凡是阳角,此两个面必须是用同一种材料,否则形象不好看,也显得虚假,好像表面是用纸贴上去的,如实不同的材料要把阴角和阳角留出点。

建筑形象的交接应注意那些方面?

1建筑与建筑的交接2墙面与门窗的交接3建筑与四部的交接4建筑与地面的交接5坡屋顶的交接

建筑的空间关系主要有哪些?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

(1)1并列空间又称并置空间。2重置空间3主从空间4宾主空间5序列空间

(2)1特点:在一系列并列空间形式相同,但有相互独立的空间2特点;是一个空间被另外一个空间所重叠3特点:一个主空间,同附着一些从属空间。4特点:有主次之分,但没有从属关系。5特点:一系列串连起来的空间,也是最常见的。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联合国总部大厦-有的板式结构

悬索结构是用钢索做成的结构,它能充分发挥钢材受拉性能好的特点,经常用于体育馆展览馆飞机库等建筑的大跨度结构

中国建筑美学艺术

中国建筑美学艺术 简介: 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基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建筑艺术的重大特点是: 1、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2、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以前者为主; 3、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 4、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合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关键字:中国建筑艺术中国园林与自然高度协同群体组合木结构 世界文明古国、巍然屹立在东亚大陆的伟大国家——中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占世界总数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和超过三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这三个阶段可分别以秦汉、隋唐、明清为代表。

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它们除了有前述基本共通的发展历程以外,又有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的不同。 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清更加精致。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宫的格局,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规整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向规整的复归,隋唐完成此一过程,元明清则更加丰富。隋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国历史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 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及于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贤圣哲的宗教建筑坛庙,以及在特别强调血缘亲缘的关系、特别重视“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等观念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帝王陵墓等,它们几乎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以规模之隆重,气氛之肃穆而令人瞩目。 中国主要流行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还有石幢、石灯等建筑小品。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的影响,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 1 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性格,充满了宁静、平和而内向的氛围,而与西方宗教建筑的外向暴露,气氛动荡不安完全不同。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观向佛寺学习,同样具有安详的风韵。如若分类,佛道寺观大致可分为敕建寺观和山林寺观两类,前者更接近宫殿,严谨壮丽;后者更接近民居,自由灵巧。佛塔在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发展脉络历历可寻,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也体现得更加鲜明。

建筑美学的知识点

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6种解释:美学标准 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 什么成就了伟大的艺术? 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艺术家的技艺一直不是哲学史和美学史关心的重点,通常也不构成任何哲学家之艺术观的核心。 欣赏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本人全无关系,这等于说人们不需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技巧。 罗杰·斯克鲁顿“一个人若觉得风雨侵蚀而成的塑像与手工雕刻的作品之间毫无区别,他就没有阐释作品甚至理解作品的能力。”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 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被视为艺术价值的关键,但强调“适度”。 康德清楚的区分,他认为,真正的审美愉悦是非功利的。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欣赏者。 托尔斯塔认为,艺术作品旨在诱发观众、读者或听众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 托尔斯泰认为,无论我们沉浸在一件艺术作品当中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欣赏它,完全是个主观问题。任何试图对审美趣味标准作出客观规定的尝试注定都会失败。然而,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那就是它的道德内容。 席勒认为,通过艺术,我们得以向世界敞开;一个创造性的戏剧给我们的启示,甚至都能使我们了悟世界的意义。艺术使我们的身心得以修养,帮我们走向自我提升之路。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 有些哲学家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描绘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而是体现在它以何种形式组合而成。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 通过揭示现实世界的一些重要的一般特征,艺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 荀子,音乐反映了天道的和谐,通过养成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式,我们就能深刻理解终极真是。叔本华,艺术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基本特征——意志,它是宇宙一切活动背后的动力。 康德对于“美”的定义:美得概念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独特、自主的运用。 美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对某种思想认识的正确理解,即对体验和判断能力的理解。 建筑美学与建筑理论: 建筑理论的意图在于阐明准则、规律和规则,它们指导着建设者的实践。 维特鲁威、阿尔伯蒂等,为建筑各部分的系统结合和建筑部件的装饰制定了许多规则。 只有当建筑理论具有普遍效果时,才能对美学有所冲击,因为那时他必须以取得建筑美的本质为其目的。 建筑的明显特征:功能性 首先,实用功能。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和进行礼拜的地方。在决定某种形式之前,建筑首先要满足需求和愿望。

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

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 姓名:陈裕豪 学号: 011230130 院系:航空宇航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班级: 0112301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自然环境与建筑的融合,讲到了自然环境和建筑融合的定义以及目的。并讨论了中国从古代时来建筑的研究。进一步加上流水别墅,西塔里埃森,贝芬格建筑三个例子为我们展示了成功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建筑并基于这些例子提出了如何将自然环境与建筑融合的方法论。 关键词:自然环境,建筑设计,绿化,环境观念。 一、什么是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 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融合指的是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合理利用再生能源,根据仿生学,工程力学等学科。通过组织和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从而获得一种高效,低损,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同时,建筑独有的特色和当地的景观相融合,突出了当地景色,为人类的精神需求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二、为什么要将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融合? (一)、建筑要体现文脉特色。 荷兰建筑大师基·考恩尼(1949- )说过:“建筑绝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个体。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秩序一样,也是庞大秩序中的一个”。建筑设计,归根结底是设计环境,既创造适合人类生活工作并能激发心智的新环境。因此,建筑环境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还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体现一定的文脉特色,这对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与和谐尤为重要。 (二)、大自然的建筑是最伟大的。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建筑师。人类在建筑技术上所遇到的许多难题,其实在自然界中早已有了类似的解答。因为生物在千万年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和组织,它需要获得高效低耗、自觉应变、新陈代谢、肌体完整的保障系统,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保持生物链的平衡与延续。当然,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建筑,而建筑也同样需要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而且也会毁灭人类自身。(三)、人类在长期的工作对精神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工作压力也是与日俱增。将自然环境和建筑结合,能够让人在疲惫的工作之余,精神上得到良好的放松。建筑和自然的相互融合,能够最大化程度将人类融入到自然之中,当人类在自然之中就能够更好地放松心灵,有助于人们缓解压力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中西建筑历史文化的差异 作者信息: :xxx 班级:xxx 学号:xxx 摘要: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沉淀,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以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向人们倾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情感、审美情趣等等。 所以地域和历史文化截然不同的中西方也有着不同的建筑理念。同时中西方的人审美观念、性格气质也有着相当的差异,这些都在无形地影响着当地的建筑设计艺术。 第一个差异,希腊的建筑是感性的,对造型艺术和形式美有着极致的追求。而中国的建筑被伦理思想影响得很深。中国古代的建筑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强调建筑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作用。中西方建筑历史文化的第二个差异是西方的精神和和中国的专制等级思想。第三个差异是西方建筑神秘的色彩和中国调和的现实主义。西方人相信神灵,对有一种极度的虔诚。而中国人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安分守己就会平安,犯错就会受惩罚。中国人都很现实,不会过分信仰神灵,而是安安稳稳过日子,与现实相协调。就算是中国古代的建筑也有着相当强烈的世俗色彩。 关键词:中西建筑文化差异起源古希腊建筑中国建筑 正文: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沉淀,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以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向人们倾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情感、审美情趣等等。 所以地域和历史文化截然不同的中西方也有着不同的建筑理念。同时中西方的人审美观念、性格气质也有着相当的差异,这些都在无形地影响着当地的建筑设计艺术。 因此,特地在此探讨一下东西方的建筑根源上的一些差异。在这里,以希腊为西方的代表。 第一个差异,希腊的建筑是感性的,对造型艺术和形式美有着极致的追求。

而中国的建筑被伦理思想影响得很深。中国古代的建筑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强调建筑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希腊建筑的感性化。古希腊建筑追求造型艺术,每个建筑就如一个雕塑品。他们追求和谐,并认为人体是世界上最和谐最美的形体。人体美在他们的建筑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代表男体的多立克柱式刚毅雄伟,代表女体的爱奥尼柱式柔和端丽。如图: 图一多立克柱式 多立克柱式就是在建筑物上显示男子身体比例,来显示刚劲和力量。 图二爱奥尼柱式 爱奥尼柱式模仿了女子的窈窕。柱子的粗细为高度的八分之一,显得十分高挑。在柱下部安上状如靴子的凸线脚,柱头左右垂以卷蔓,仿佛时尚女子时尚的卷发,柱头颈下装饰着花带,柱身上镂刻出细密的纵向凹槽,犹如女子细密、柔和的衣褶一般。 古希腊的建筑的确是独一无二的雕塑品。 接下来探讨中国建筑的伦理精神。与希腊人追求形式美、造型美、雕塑感的倾向相反,中国人不求外在形式的美感,而是认为建筑是生活、思考、养德的地

建筑美学

第一章美学基本知识 美学:研究现实的美的规律及其表现和对美的欣赏与创造的科学. 建立:1750年德国★鲍姆嘉通美学之父,理性主义哲学家 《美学》 1.1美是什么 代表人物: 柏拉图“美是理念” 亚里士多德“美是整一” 休谟“美不是事物的本身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立普斯“移情说” 孔子“尽善尽美” 庄子“道至美至乐” 王阳明“美在吾心中” 一. 客观美:认为美在物体本身,自然和社会本身. 二. 主观美论:美不在物,却在心.在精神. 三. 主客关系美论:认为美即不在物也不在心,而在心与物之间,即主客观的统一. 1.1.1美的特征 (1)美是具体可感的形象 (2)美的感染性,是美本身固有的特点 (3)美的形象要靠不断创新. 1.1.2美的形态 (1)自然美 (2)社会美人的美是社会美的中心内在,外在 (3)艺术美 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特点:反映现实,融进艺术家思想 1.2 美的欣赏 1.2.1 美感 美感的产生通过人类特有的审美感觉器官:耳.眼.鼻.舌 高级的特点:心里结构 文明的思维结构 社会的情感等心里活动 1.2.2审美标准 说法不一: (一)认为审美评价存在客观尺度标准是绝对的 (二)认为标准因人而异,审美评价纯属主观精神范畴它是相对的 1.2.3审美差异 概念: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于同一事物和形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b 存在哪些方面:明显的时代特征;明显的民族差异;经历学识审美修养 第二章中外古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研究建筑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美学,是研究建筑领域中美学问题的科学. 建筑艺术的特征:象征性,功能性,地区性,时空交汇性,技术性。 2.1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的多层次构成 2.1.1礼制性建筑的类别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钱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笔者的家乡白居易诗中的江南腹地——苏州,本文着重从建筑美学方面分析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只有在参观完所有室内空间之后,才会真正理解整个空间的设计精神。外立面的形体穿插造就了室内空间的丰富性,而室内空间的多样结构同时也成就了外立面的风格特质。空间也是人为的,贝聿铭先生最新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园林思想在现代审美中的新方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空间意向:天造与人为的联姻 “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这是贝聿铭先生对苏州博物馆,这个被称为自己的“小女儿”的封刀之作的评价。虽然常年生活在海外,有着西方教育背景,但贝聿铭先生的作品中却从来不缺少中国元素,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精神的方面,苏州博物馆无疑是成功的,它以自己鲜明的空间特征和独树一帜的结构将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塑造出一个立足现代审美的新中式园林空间。 穿过一座由玻璃和不锈钢棚搭建的大门,一个由钢梁和金属百叶构成的入口吸引了来访者的所有目光。通过一个别致的圆形孔洞,人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情调。以借景的手法,设计师将空间的灵性与活力展现给观众,远处的山水园林也成为了联系内外空间的纽带。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 如果说前庭是整个空间乐趣的前奏的话,那么只有在走入室内之后,才会发现整个空间的动人之处。贝先生一改通常的四方形空间,将中庭设计成八角形,同时随着层高的递增而变换墙面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的建筑特色。其中,三角形与菱形是主要的造型元素,灰色的涂料强调出各个形体的转折,形成了丰富、充满节奏的空间效果。同时,由于形体多变,透过顶窗照射进来的阳光形成了有趣且微妙的光影效果,强调了空间的戏剧性。正对入口的是一整面落地玻璃,外面的园林景色一览无余,成为中庭最引人入胜的风景。两侧的墙面上有两个菱形的窗洞,透射出的依然是室外的绿色景观,像极了两幅挂在墙上的画。不难发现,简单的几何形是设计师塑造空间的语言,然而这些现代的设计元素通过穿插与组合,创造出来的却是充满传统味道的空间气质。中庭的吊灯也是独立设计的,将传统中式花灯取其形,再利用方形与菱形的结构将传统精神完美地与现代材料结合而成。 连接东西两大展厅的是有着条状木质百叶屋顶的走廊。东面走廊的尽头是提供休息的场所,其中一棵百年紫藤是贝老先生精心挑选的,其蜿蜒曲折的枝蔓与顶部四方大气的花架形成强烈的对比,阳光透过树叶在纯净的墙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顿时给空间增添了活力与激情。传统与现代两种审美在此相互碰撞,展现出贝先生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独特见解。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着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 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 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着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 必须先经过一

以建筑美学的角度分析沈阳的建筑

专业:-------- 班级:-----------姓名---------学号: --------- 以建筑美学的角度分析沈阳建筑 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

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819.6万人,市区人口615.4万人。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29℃~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全年无霜期183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浑河支流)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对新乐遗址考证,在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公元前229年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近2300年。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后由皇太极更名为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个完整皇宫建筑群之一。 沈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要数沈阳故宫和昭陵了。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 城中心。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间。始建于后金天命 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年),初成于 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7年)。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移都北京 后,成为“陪都宫殿”。从康熙十年(1671 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间,清朝皇 帝11次东巡祭祖谒陵曾驻跸于此,并有 所扩建。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 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 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以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和布局为主,兼备了蒙、满等民族风格和布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26年以后,其建筑群陆续辟作博物馆(现称沈阳故宫博物院)。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项目。 沈阳故宫博物院虽然也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但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相比,仍然有他独特的特色,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色吧。

“天人合一”的乡土建筑之美

“天人合一”的乡土建筑之美 本文基于金华市婺城区山道村开展调查的基础上,试从“天人合一”自然观的角度探究和分析乡土建筑在地域文化,色彩肌理,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美学特征,着重挖掘以夯土墙为主的自然生态村落在乡土建筑中的美学艺术价值。 “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定义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和精神的实质。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描述了世界万物的矛盾变化规律,古人很早就形成了“天”这一概念,并将之与人建立关联。“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自然观源自于人类的天道观。 “天人合一”从字面上看,“天”是指头上的天空,而实际上“天”在中国文化中有更广泛含义,日月星辰运行是“天文”,四季交替是“天时”,昼夜循环是“天道”,风雨雷电是“天气”。所以中国文化中的“天”其真正的内涵是泛指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代表着决定物质资源思想的主体。“人”的思维意识和“天”客观存在是一体的。“天道”的变化和“人”的意识思维活动是有关的。这种一体性就是“天人合一”,这种关联性就是“天人感应”。“合一”,是矛盾间的形式转化。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人类

自我与自然的相辅相成和相互转化。人类依附大自然而存在,大自然作为人类生存的载体,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阳光、水源等,同时大自然在人类生存的影响下发生着改变,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 乡土建筑的美学特征 1.山道村聚落的和谐之美 “青山云外深,黄屋烟中出。双溪左右环,群木高下密。曲径如弯弓,连墙若比栉…”,道出了山道村的优美意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闽南风格村落美景长卷图。山道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安地镇,距离金华市区大约30多公里。据说该村的村民是大约在200年前从福建移民过来,那时候有福建上杭县古田镇的人来金华开染坊,之后在这里的山谷种靛青等染布材料,觉得这里的山水自然环境特别优美,于是选择在这里定居下来,繁衍至今。 村落依山傍水,环境整洁,村落空间布局合理,民风淳朴,村落主要以闽南风格的夯土房子组成建筑群,黄色的土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那边的山谷中,建筑风格统一,风貌良好。虽然在规模上不及福建土楼,但却是独具江南文化风味的建筑群,村口和村里有数颗上百年历史的古樟和红豆杉,使村落增加了一份古朴宁静之美。长达30多公里的仙源峡,溪水清澈,怪石嶙峋,空气清新,宛如置身于世外桃源,因此山道村也被誉为“金华的小九寨”。

浅析建筑美学

浅析建筑美学 收稿日期:2009202226 作者简介:史 丽(19802),女,助理工程师,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房建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史 丽 摘 要:阐述了建筑美学的产生、建筑美学的划分及其定义,研究了建筑美学的意义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并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原则和特征进行说明,以期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建筑美学。关键词:建筑美学,设计,美学观,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TU 285文献标识码:A 如何设计赏心悦目的建筑、如何让自己的设计体现出建筑之 美是每个设计师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美”这个概念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定义、意义、原则和特征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以求对建筑美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 什么是建筑美学 1)建筑美学的产生。自从世界上有了第一幢刚具雏形的“房 屋”,建筑美学就随着它的出现而出现了。建筑美学经历了一个从茅屋之“美”到广厦之“美”的发展过程,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以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而“美”的最后形成,还有赖于人的意匠,加工和创作。真正美的建筑艺术、美的建筑形式和构图,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建筑技术、材料、结构和构造等物质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结果。大量历史事实表明,建筑美学的产生不但具有客观性的一面,而且有着主观性的一面,材料、结构和构造等物理方面的问题属于美的客观范畴,人的心理机能和智慧创造,属于美的主观范畴,前者是产生美的实际条件,后者是产生美的真正动因。2)建筑美学的划分。随着建筑美学的产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对建筑美学的意义的争论,一般认为建筑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通常地说,狭义建筑美学是指单体建筑美学,是指美的房屋、美的造型、美的装饰;而广义建筑美学则把建筑放到广阔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研究,它跨越单体,走向群体,跨越房屋自身,走向整体环境,跨越单体建筑,走向城市。前者旨在揭示单个建筑造型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而后者侧重于从建筑美学的边界条件,从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从建筑街道、广场、区域乃到城市的宏观角度,去把握美的特性,研究建筑美学的问题。狭义建筑美学的核心是源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建筑三要素。英国建筑理论家柯林斯也认为实用、坚固、美观的提法很全面,不能去掉其中的任何一项。3)我国对建筑美学的定义。对建筑美的解释有多种多样,我国出现的主要有三种:a.“新功能论”,认为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只不过在复杂而严格的功能、技术、经济条件下尽量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推敲外形罢了,这一观点基本否定了除了“形式美”以外的任何建筑“艺术美”的形式。b.“两层次论”,认为建筑物的美可分为“形式美”和“艺术美”两个层次,前者具有一般形式的审美性质,而后者还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c.“系统”建筑美论,即把建筑美的意义放在宏观的建筑大系统中去考察,一反传统的从功能到形式的“线性思维”模式。 2 建筑美学的意义 之所以建筑美学是设计工作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因为建筑美学在实际建筑中存在着重要意义,建筑的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形态、一个家庭,概 言之,就是建筑物拥有者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具有真实美。真实是美的内核,建筑的美学价值首先在于,通过对建筑的审美,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构建的社会、时代或家庭当时经济、政治、文化之真实状况。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对建筑的审美,窥见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对建筑美的构建的支撑力和制约力。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凝固的史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原子塔,人们通过对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建筑物的审美,可以看到工业时代和原子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状况,并且是勿庸置疑的。2)建筑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以及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形态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取向和美学追求。应该说,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决定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建造的建筑物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水平。反过来,通过对一个建筑、一个建筑群的审美,也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这个建筑群所建造的社会、时代的科技进步状况和创新能力。科技和创新是美的内涵,是美的创造的原动力,是美的母体。一般意义上的美是如此,建筑美亦是如此。3)建筑的实用性,也就是建筑的实用价值,同样是建筑美的美学意义的重要体现。建筑的美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实用性(实用价值)。美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实用,建筑尤为如此。一般说来,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而实用性有直接实用性和间接实用性之分。没有实用性,就很难说有什么美的感受,也就谈不上什么美。实用价值可以产生舒适,可以产生愉悦,可以激发美感,让人感受美。显然,建筑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其实用价值上。反过来,建筑的实用价值,彰显建筑的美学意义。4)建筑的美学意义还体现在建筑的鉴赏价值(也叫观赏价值)上。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可以构成一个很好的建筑景观,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一般说来,建筑及其环境是同步设计,同步建造的。建筑群尤其是这样。环境强化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感,环境又扩展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建筑主体,有了与主体建筑和谐映衬的环境,其观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它(它们)的外观、神韵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 建筑美学的原则 人们探索美,并努力地创造美,但是“美是难的”,有没有建筑的永恒之道来阐述美的原则,如果研究建筑美的形态,那么有造型美、空间美、环境美;如果研究美的机制,可以从美感心理、审美中介、理情寓合等因素来探讨;如果研究美的客观规律,甚至可以 追溯到自然界最基本的存在法则。这些多方位的阐述无非是在寻

建筑中的环境美学

教学中心:_______ 分数:_______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期末作业论文 论文题目_____建筑中的环境美学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建筑美学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建筑072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072003111674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王富俊______________ 2010 年06 月27 日

建筑中的环境美学 ------环境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对环境心理学及人对空间的需求等概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环境心理学中关于领地性的相关理论在建筑与环境设计方面的一些应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研究的结合,探讨了建筑与环境美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在山水城市的构想。 (空一行) 关键词: 空间;环境心理学; 建筑;环境美学;山水人文城市 正文 1 什么是环境美学 环境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审美要求,环境美感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进而探讨这种作用对于人们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环境美学的研究涉及到声学、色彩学、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生态学、造林与园艺、建筑学及城乡规划等许多学科。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方便,但也给环境赞成了巨大的影响。各种污染引起了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保存一个优美的环境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既要让周围的环境能长远地为人们及至一切生物提供清新的空气,又要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这就是环境美学面临的主要任务。研究环境美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最终能够健康长寿。 2环境心理学与建筑及环境设计之间的学科渗透 人的行为心理及其对于空间的需求 在人类的生活当中,空间可以被称为场所,时间则可以被称为场合。人们通过一些行为去创造空间(如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当其处于不同场所和场合则会有不同的体会。人们通过对外界的不断感知,追求适宜的空间。而人类感知外界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本能、认知、意动和技能,当他们身处空间中时就需要该空间有刺激性、需要有安全感,需要有识别性。由于人的心理是先天本能和后天学习的行为的综合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对人类的行为及其对外界的意象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对空间的感知。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分析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10大法则 在哲学中,美学一是最棘手的问题,人们总是会问美有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身边的很多建筑形态彼此之间都充满了矛盾,但同样能带给人美感。比如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把建筑与厚重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建筑的表面贴上一层厚厚的花岗岩。如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建筑,以此来强调建筑的宏伟感觉。在今天,又有谁会这样做?隈研吾曾经指出,建筑由于其厚重高大而给人压抑感、排斥感。现在很多建筑师开始喜欢轻盈的建筑甚至很多建筑的外形都会头大脚小,与以往的建筑形式颠倒过来,或者用玻璃幕墙来展现建筑的轻盈、通透,这很难让人说差异如此之大的建筑哪个更美。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二、形式美法则的探索 康德的两部著作《伦理学》和《美学》提到过,美只是人的感受,而不是客观概念。 这是从形式美规律的心理层面来讲,不同的建筑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高大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内高46.5米,从功能层面来讲,3米的房高已足够满足人的行为活动,但从精神层面来分析,是为了凸

显其庄严的气氛。普通的住宅房高约3米,给人温馨又隐秘的感觉。形式美规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去探讨。最早研究形式美规律的是毕达哥拉斯,他认为绘画、雕塑、音乐呈现的美都是一些“数”规律,认为“数学是最高的艺术形式”。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派如出一辙,认为对形式美学的研究应建立在完美的数学比例之中,如黄金分割比。之后,亚里士多德从大自然生物界得到启示,提出了有机的整体的观念,从物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节奏韵律的变化中最终总结出“多样与统一的”规律。 黑格尔总结了形式美规律“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多样与统一”是建筑形式美的金科玉律。无论是柏拉图从“数”的理念来分析形式美,还是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都强调一个整体之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存在呼应与协调的关系,每一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整体是高度统一的,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短。 三、形式美法则下的建筑形态 1.韵律与节奏韵律 原本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以往一些美学家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和人类本能的爱好节奏与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例如投石入水,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蜘蛛结的网,某些动物(包括昆虫)身上的斑纹,树叶的脉络也是富有韵律的图案。有意

建筑历史美学

2.建築歷史美學 數位前的建築 史前至哥德—單純的帄面式思考 史前時代人類的居住問題,經常是十分簡單而完全反映最基本的素材。例如位於倫敦北方不遠的巨石遺址(圖43),尌呈現人類居住的最基本需要,由石塊堆起柱子與橫梁,同時也作為牆面與屋頂。在地面上的柱、梁、牆、屋頂尌成為建築的基本元素,開展出東西方燦爛的建築歷史。 談到西方文明的歷史時,我們經常會想起希臘,但事實上,希臘的許多技術和特徵是承襲埃及而來。埃及是一個高度成熟而且極穩定又保孚的文明,柏拉圖甚至認為埃及的藝術在一萬年內將不會改變。由於古埃及在石材上已發展出相當程度的工法和技術,以及最基本的梁柱系統,因此,它的陵廟已粗具規模(圖44)。另外,埃及建築中最為大眾耳熟能詳的是金字塔。金字塔這類建築之所以會在西元前二千年以前在埃及產生,除了技術和材料外,其嚴密的祭司制度、宗教制度、奴隸制度以及將法老王視為裨祉的化身,並相信「靈魂不滅」,因而造尌了偉大的金字塔(圖45)。其中三角形的基本形式隱含著朝向「天」的神聖意義。 由史前的簡單房舍到埃及大型的建築,正可說明一個長期被建築歷史忽略,而却與數位建築趨近純藝術發展十分有關的問題。以繪畫與雕圕為例,藝術家將腦中想到的畫面或立體圖像,先勾勒個草圖,或者不經草圖,畫家尌自己動手在帄面中創作、雕圕家在空間中創作。史前的房屋建造者,由於屋舍不大,設計者在腦中想好的樣子,也許在石頭上畫個草圖,尌自己動手或與別人共同在空間中「創作」。此時,設計者即創作者、即建造者,不假他人之手,無需其它「媒介」,設計者與建築者的之間腦的溝通、手的創作,無介面、零失真。然而,埃及的建築尌不再有這種純藝術的特例,而必頇面對建築的真實。陵廟或金字塔的建造,都是由法老王親自問神後決定基地所在,並與經驗豐富並具有石匠與宗教背景的設計者,反覆討論建築物的種種設計細節後,並指派親信官員甚至未來將繼承法老的王子到現場,駐地多年,親自與設計者一同監督成千上萬的工匠,按照法老王定案的設計、精確無誤的建造。此時,與純藝術創作相比,建築由於量體龐大,建造繁複,設計者面臨了三個困境:自己腦中的創作與實體的龐然大物是否內外完全一致?自己腦中的創作如何與法老這位業主溝通精確,以便獲得同意或修改?自己腦中的創作如何與大量的施工者溝通精確,以便精確的完工?也尌是說,以設計者個人而言,因為建築物尺度巨大、設計與建造過程中複雜、並且無法獨立動手完成,因此,不論是為設計者自我創作、為設計者與業主間、或為設計者與施工者間,必頇有一種可精確傳達創作理念與全部細節的「媒介」。 古埃及的建築設計者不傴為我們留下金字塔這種永遠的寶藏之外,也為建築領域留下了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三大特点 ——群体的和谐性、组合的内向性、阴阳的融合性中国自古以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筑历史更是闻名世界。而不同地区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也不甚相同,各有特点,但其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有别于西方建筑的特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点。 一.群体的和谐性 无论从古代都城、宫殿、寺庙、皇家园林还是居民的居住群建筑和谐性的展露莫不如此。从群体到个体,从整体到局部,都十分注重这种和谐性的合理搭配,讲究空间秩序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和谐融合之美。可以说“和谐性是中国群体建筑艺术的灵魂。”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和谐性大多体现在严谨纵直的“中轴”理念,从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大地的情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和对称均齐的和谐性。 下面将以故宫为例展开论述: 故宫是传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典型案例和杰出代表,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造物观和设计技法与工艺的集中体现。在其设计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所谓前朝,是指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法拉兹·日·阿

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所谓后市,是指皇宫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宫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右社,指皇宫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坛。再如,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更以故宫为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体现着皇帝的至尊。午门是故宫的正门,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在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这些都是传统思想“九五至尊”的象征。过了太和门就是三大殿。三大殿坐落在一个“土”形的三台上,这个三台一方面抬高了三大殿的高度,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文化阴阳五行中土居中,所以故宫的设计者将故宫最重要的部分用汉白玉砌成了“土”形三台。坤宁宫与乾清宫的名字和功用都是对应的。《易经》中,乾对天,主阳;坤对地,主阴。清、宁二字都是安定、详和的意思。故宫的后门为神武门,位于中轴线之北。神武门原称玄武门,为了避康熙玄烨之讳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故宫中有一条称为金水河的小河,横贯东西,将广场分为南北两半。在中国人的环境观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甚至以风水的形式被固定下来。金水河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宫中,并流经几座重要的建筑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环境。 从其所遵守的道家原则还有中轴线的对称结构以及背山面水的理想模式,不难得出以故宫建筑群对群体的和谐性的痴迷。而作为在中

建筑美学复习内容知识讲解

建筑美学复习内容

第一篇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 1.概念解释 建筑美学: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美的本质及其规律,分析建筑相关要素之间的审美关系,以研究建筑审美经验为中心内容,并且探索建筑艺术实践方法的一门学科 建筑理论:以科学的方法,对建筑设计创作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结论的科学,是建筑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进行建筑评价与创作的基本依据,它科学地总结过去,指导现在并预测未来。 建筑国际性:是建筑所表现出反映全球意识的文化和艺术特性,如建筑的通用与全球共享,风格趋同与特色消失,设计思潮与世界同步等。 建筑地域性:指建筑表现出的有别于他处的地区特点与建筑地点有关的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变化地理方面的关联,是某一建筑有别于其他地区建筑的特点。 2.填空题 2.1美学之父是 2.2建筑理论可分为属于“美的哲学”层面;属于“社会艺术学”层面;属于“审美心理学”层面;属于“艺术实践”层面;四个层次 2.3建筑中的优美有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的特性,它可以看成是建筑各个元素所组成的和谐。 2.4创建一定的条件,使建筑丑转化为建筑美,通常条件下有三种常见的转化方式: 时空转化——由时间、空间发生变化而使美丑相互转化 求极转化——由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预制有对比或相反的形式,追求事物之极或向事物的反面发展,促使美丑相互转化 艺术转化 3.简答题 3.1简析建筑美学与其他美学的关系 首先,建筑美学是一门实用美学,其次,由于建筑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解决,因此,无论审美观念、价值体系、艺术方法,还是评判标准,建筑美学与技术美学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3.2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几方面? 根据建筑美学的基本定义,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层次:属于“美的哲学”层面,它主要回答建筑美的本体是什么。

建筑美学论文

题目:浅谈中国当代建筑的形式美与表现形态 摘要: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本文浅观建筑师二十世纪以来对建筑形式美的各种思考与探索,展现当今多元化时期建筑的形式美。引发人们对建筑形式美以及其表现形态的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建筑形式多元化发展历程结构材料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建筑美学又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处在由建筑物、建筑群和城市空问构成的形体环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中体验到有关美扩信息。当代建筑界巳经普追认为,美的创作应是建筑师的最高职责,从历时性角度上看,决定一座建筑物,一组建筑群,乃至一座城市重大价值的墓本上是美学标准。 1.中国建筑发展历程 5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建筑设计以当时被称作“民族形式”的创作方式为主导是二、三十年代开始的“民族形式”建筑运动的延续,主张将宫殿、庙宇有传统建筑样式赋予新建筑,如北京友谊宾馆、重庆人民大会党、长春“地质宫”、北京三里河“四部一会”办公楼等,都有一个琉璃瓦大屋顶。其思想基础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对爱国建筑师所起的激励作用。但这种创作企图将曾适用于木结构和手工业方式建造的传统样式加入功能、构料、结构、施工方法及人们的审美情趣都与之大不相同新建筑上面,除了某种特殊情况,肯定不能成为方向。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由于“民族形式”建筑的昂贵,很快就引起了注意并加以纠正。但这种纠正多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行为,缺乏理论深度,一时间,似乎节约成了一切,放弃了对建筑的艺术和文化品格的追求,许多作品比较平庸。只是因为庆祝国庆十周年,在一些特殊建筑上也出现过一段对建筑艺术价值的肯定,如北京国庆十大工程中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北京火车站、中国美术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多是在建筑上集中置放一个或数个缩小了的宫殿式屋顶,或者采用平顶。 发展至文革期间,在“突出政治”的气氛下,建筑被十分不恰当地要求体现某种被歪曲了的“政治”观念,在各地兴建的“万岁沦”、城市中心广场或其他城市标志性建筑中,就出现了可以称之为政治具象象征主义或抽象象征主义,以及无原则模仿北京十大建筑的“创作方法”。 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建筑艺术创作开始步上了一条健康道路,可称之为多元建筑论时期。人们在认识到建筑的多元性的前提下,坚持创造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化。 2.中国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建筑的形式的创新是建筑的艺术范畴中最突出的方面。建筑形式的感知是一个二次解读的过程,每个设计师都不可能完全无视受众,要让受众理解和接受建筑形式有一个根本要求,就是建筑形式需要符合形式美法则。 2.1建筑形式的不定与张力 物质现实与精神效果脱节所引起的矛盾是绘画艺术的源泉,建筑即是形式也是实体、即是抽象也是具体,其中产生的不定性正是建筑的生命力所在。如现在争议颇多的CCTV总部,解构主义手法的颠覆传统的奇怪造型极具视觉冲击力。这是建筑的抽象与具象、虚与实所表现出来的不定性增加了建筑的趣味性和设计味。CCTV总部形体富力度感的倾斜的轮廓极其抓人眼球,这种形态内在力的运动表现出不均衡的视觉经验,使得内在运动变化规律更为强烈。CCTV总部的“力象”是紧张和不稳定的,任何有冲突、有戏剧性的场景都会让人为之一震,从而形成了建筑形式的感召力和雕塑感。其次不稳定也体现出建筑形式的独特性和趣味性,这是建筑能够受人关注、被人玩味的主要品质之一。 2.2秩序与传统 路易斯.康说“秩序并不意味着有条不紊”,反常和不定在建筑上是行之有效的。破除法则和打破常规都能产生新的意义,法则是不能被轻视的,传统又是不能被抛弃的,如何把其中的度掌握得恰到好处就是创作出好作品的要素之一。解构主义对于建筑设计的革命给这一法则的应用带来了契机,激进和颠覆传统的解构主义走到后期表现得相对地温和相对地平易近人,因为建筑的根本不在于“解构”而是在于“结构”。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