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第五单元标准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在下列各数中,3的相反数是()A. 3B. 3C. 0D. (3)2. 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A. |3|B. 3C. |3|D. 33.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 √1B. √2C. 3.14D. π4. 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 (3)² = 9B. (3)³ = 27C. |3| = 3D. |3| = 35. 如果a<0,那么下列各数中,有最大值的是()A. a²B. aC. aD. a²6. 有理数的乘法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B. 两个正数相乘得负数C. 两个负数相乘得负数D. 两个正数相乘得正数7. 计算下列各式的结果:(2)×(3)×(4)=()A. 24B. 24C. 12D. 128. 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A. 1.414B. √9C. √2D. 2.59. 下列各数中,|3|与3的大小关系是()A. |3| > 3B. |3| < 3C. |3| = 3D. 无法比较10. 如果a<0,那么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是()A. a²B. aC. aD. a²二、判断题:1.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

()2.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为1。

()3. 两个正数相乘一定得正数。

()4. 两个负数相加一定得负数。

()5. 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

()6. 任何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

()7. 任何数乘以1都等于它的相反数。

()8. 如果a<b,那么a>b。

()9. 两个负数相除一定得正数。

()10. 两个正数相除一定得正数。

()三、计算题:1. 计算:(3)+ 5 (2)+ 72. 计算:4 × 9 ÷ (2)3. 计算:(3)² 5 × (2)+ 14. 计算:|8| ÷ (4)+ 3²5. 计算:(5)×(6)÷ (3)6. 计算:4² (3)³ + 27. 计算:(2)×(3)×(4)8. 计算:5 + 15 ÷ (3)9. 计算:|7| 6² ÷ 310. 计算:(4)+ 8 ÷ (2) 111. 计算:3 × (2)² 512. 计算:2 × (3)× 413. 计算:|5| + 7 ÷ (1)14. 计算:3 × 6 ÷ (3)15. 计算:(2)× 5 + 8 ÷ 416. 计算:4 + 9 ÷ 3 × (2)17. 计算:(3)×(4)+ 7 ÷ (1)18. 计算:5 × (2)+ 6 ÷ 219. 计算:8 ÷ 4 × (2)+ 320. 计算:(5)× 2 4²四、应用题:1. 小明有5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然后又从妈妈那里得到了4个,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2. 一本书的价格是48元,小华用去了他零花钱的一半还剩下24元,小华原来有多少元零花钱?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黄河颂》中的是()A. 奔腾不息B. 惊涛骇浪C. 一泻千里D. 气壮山河2. 《土地的誓言》中,作者发出的誓言是()A. 要为祖国的繁荣而努力B. 要为保卫土地而战斗C. 要为家乡的富强而奋斗D. 要为人民的幸福而拼搏3. 下列诗句中,出自《木兰诗》的是()A.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 《邓稼先》一文中,下列关于邓稼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他为我国核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B. 他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C.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D. 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B.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C. 鸟儿在树上唱歌D. 阳光照耀着大地6.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主要性格特点是()A. 冷酷无情B. 热爱自由C. 狡猾多变D. 残忍凶狠7. 下列成语中,出自《卖油翁》的是()A. 推陈出新B. 破釜沉舟C. 磨杵成针D. 破镜重圆8. 《骆驼祥子》中,祥子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原因不包括()A. 生活所迫B. 社会黑暗C. 自身性格缺陷D. 朋友背叛9. 下列词语中,属于褒义词的是()A. 贪生怕死B. 勇往直前C. 胆小如鼠D. 狡兔三窟10.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对《山海经》的态度是()A. 厌恶B. 喜爱C. 无所谓D. 反感二、判断题:1. 《黄河颂》是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

()2. 《土地的誓言》中,作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木兰诗》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4. 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5. 拟人修辞手法是将非人物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

()6.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

青岛四下科学基础训练自主学习《第五单元 我们的家园--地球单元活动》参考答案(沂南李金刚整理)

青岛四下科学基础训练自主学习《第五单元 我们的家园--地球单元活动》参考答案(沂南李金刚整理)

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单元活动一、我的收获1、我会填1)400多年前,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经过近3年时间,绕地球一周,从而有力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3)地球上或者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用牛顿做单位,用测力计来测量。

4)地面接受太阳光照射情况,人们把地球分为五带。

2、小法官1)麦哲伦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

对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已经电磁学清楚,无需再研究了。

错3)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漫长而曲折。

对4)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对5)知道距离,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错6)航天飞机飞出地球,因为它克服了地球引力。

对7)在地球仪上,与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错二、生活中的科学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时,总是船身先消失。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地球是圆的。

2、你在公园玩的时候,假如找不到家人,在电话里怎样向家人报告所在位置?答:找附近的一个特殊建筑作为参照物。

3、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地球引力?答:晾晒衣服,饮水机,一般容器,引水灌溉,部分高空作业(如起降机),施工定角,飞机正常航行4、在浩瀚的大海中,轮船突然遭遇危险,需紧急救援。

如果你是船长,该如何准确无误地将自己的位置报告给援救人员?答:用GPS卫星定位系统三、探究能力我们还想探究人类如何摆脱地球引力?四、反思回顾略。

基础训练第五单元答案

基础训练第五单元答案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九年级全一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五单元17 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预习反馈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施耐庵二、B三、C四、北宋末年,大名府留守梁世杰,为讨好权臣蔡京,搜刮民脂民膏作生辰纲献给蔡京,杨志负责押送。

刘唐饱受贪官迫害,遂联合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白胜等欲劫生辰纲。

杨志在押运途中,虽步步为营,但终为晁盖等人所算,于黄泥冈被迷倒,尽失生辰纲。

感知探究1.对话(语言)2.A句中的老都管还在忍耐,用规劝的语气与杨志说话。

但B句中的老都管已对杨志忍无可忍,一个“杨”字,已见生分,“喝住”杨志,仗势欺人。

C句写出了老于世故的老都管对杨志咄咄相逼。

由此可以看出杨志与老都管之间已是矛盾重重。

3.共有三组矛盾:杨志与众军士、与虞候、与老都管之间的矛盾。

总之,杨志在这场斗争中失去了人和的条件。

作者重笔描写这些矛盾,暗示了其失败的必然。

4.(1)“奔上”一词写出了众军士急于歇息的心情。

“睡倒”写出了众军士极度困乏的状况。

(2)“巴到”“喘气”等词真实再现了虞候和老都管因过于劳累而体力不支的情况。

语言很生动、准确、传神。

第二课时感知探究一、1.(1)智用地利。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原因。

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树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树林内的真切情况。

(2)智用矛盾。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利用了这一矛盾。

(3)智用计谋。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得到的却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这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之妙。

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但就是动弹不得。

2.①渲染气氛,增强实感。

“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在这样的天气里赶路,挑夫如何不怨?②烘托心理,形神毕现。

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5 基础训练答案

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5  基础训练答案

第3课时
课前预习
一. 1.出现,出版 2.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3.面对任何 危险 4.例如 5.准备干... 6.尽...最大努力 7.更著名 8....的象征 .二.1. try your best 2.such as 3.one of the main reasons 4.face any danger 5.more famous e out 7. am ready to 课堂练习 一.1-5 DABCB 6--10 CABCC 二.1.think of another,character,famous 2.ready to try his best
3.reasons,like a common man, face any danger 4.with,came out 5. rich, successful 课后巩固 一. 1.Thank you 2. I like reading them 3.Do you like history books 4. I love them 5.I don't like them / I can't stand them 二. 1--5 BCDDC 6--10 AACDB 三. 1--5 CADBB
五,
Jane likes sitcons very much. She thinks they are very interesting.She likes news a little.Sometimes she watches it.She doesn't like talk shows. She thinks they are boring.She can't stand sports shows. She thinks they are terrible. But Tom is different from Jane. He thinks sports shows are interesting and he often watches them.He likes talk shows a little,but he thinks news is boring. He can't stand sitcoms.

高中语文 总复习基础训练第二册第五单元(含详细解析)

高中语文 总复习基础训练第二册第五单元(含详细解析)

基础训练十一第五单元第Ⅰ卷(选择题,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逡.(qūn)巡氓.(mánɡ)隶目眦.(zì)B.锋镝.(dí)度长挈.(xié)大流觞.(shánɡ)C.嗜.(shì)酒刀俎.(zǔ)箪.(dān)食壶浆D.汲汲.(jí)西畴.(chóu)户牖.(yōnɡ)答案:C解析:A项“氓”应为“ménɡ”;B项“觞”读音为“shānɡ”;D项“牖”的读音为“yǒu”。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过.秦论》过:过错B.蒙.故业,因遗策蒙:承接C.急击勿失.失:指失去时机D.帝乡不可期.期:至,及答案:A解析:A项“过”是“指出过错”的意思。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B.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D.为.击破沛公军公为.我献之答案:D解析:A项“于”分别解释为“对”和“比”;B项“乃”分别解释为“竟”和“才”;C项“之”分别解释为“到”和“的”;D项“为”都解释为“替”。

4.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属于同类的一项是()①会盟而谋弱.秦②悦.亲戚之情话③外连衡而斗.诸侯④眄庭柯以怡.颜⑤素善.留侯张良⑥齐.彭殇为妄作⑦序八州而朝.同列⑧秦地可尽王.也A.①②③⑧B.①③④⑦C.②③⑥⑧D.②⑤⑥⑦答案:B解析:B项都为使动用法。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在下列分数中,与1/2相等的分数是()。

A. 2/4B. 3/6C. 4/8D. 5/102. 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10,这个分数的值()。

A. 扩大10倍B. 缩小10倍C. 不变D. 无法确定3. 下列分数中,与3/5相等的分数是()。

A. 6/10B. 9/12C. 12/15D. 15/204. 下列分数中,哪个分数的值大于1/2?()A. 2/5B. 3/7C. 4/9D. 5/115. 两个互质的数相乘,它们的积的因数个数是()。

A. 1B. 2C. 4D. 无法确定6. 下列分数中,哪个分数是假分数?()A. 3/4B. 5/6C. 7/8D. 9/57. 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5,这个分数的值()。

A. 扩大5倍B. 缩小5倍C. 不变D. 无法确定8. 下列分数中,哪个分数能与2/3组成一个真分数?()A. 1/2B. 3/4C. 4/5D. 5/69. 两个分数相加,如果分母相同,那么它们的和是()。

A. 分子相加B. 分子相减C. 分母相加D. 分母相减10. 下列分数中,哪个分数是最简分数?()A. 2/4B. 3/6C. 4/8D. 5/10二、判断题:1. 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一定是假分数。

()2.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值一定是1。

()3. 两个分数相加,分母必须相同。

()4. 两个互质的数相乘,它们的积一定是平方数。

()5.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6. 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分数的值不变。

()7. 两个分数相减,分母必须相同。

()8. 任何分数都可以化成最简分数。

()9.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10,分数的值扩大10倍。

()10. 两个真分数相加,和一定是真分数。

()三、计算题:1. 计算:1/2 + 1/4 =2. 计算:3/5 1/5 =3. 计算:2/3 × 3/4 =4. 计算:4/5 ÷ 2/3 =5. 计算:1/3 + 1/6 =6. 计算:5/8 1/8 =7. 计算:3/8 × 2/5 =8. 计算:9/10 ÷ 3/5 =9. 计算:1/4 + 3/4 =10. 计算:7/10 2/10 =11. 计算:4/9 × 1/3 =12. 计算:5/6 ÷ 5/8 =13. 计算:2/5 + 1/5 =14. 计算:3/7 2/7 =15. 计算:1/6 × 3/4 =16. 计算:8/9 ÷ 2/3 =17. 计算:1/2 + 1/3 =18. 计算:4/9 1/9 =19. 计算:5/12 × 3/4 =20. 计算:7/8 ÷ 1/4 =四、应用题:1. 小明有3/4升水,他倒掉了1/4升,还剩下多少升水?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6米,宽是2/3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训练》第五单元测试 参考答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训练》第五单元测试 参考答案
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立即跑到门口,骑着车去给我找医生。那时,
天还下着雨,妈妈连雨披都没有披好,医生找来之后,赶紧看病,妈妈在 一旁给我又是倒热水,又是安慰我,盼我早点好起来。妈妈自己也着凉了。 我还看见妈妈在发抖。医生给我看好了病,妈妈着急地走过来问我的病情。 后来,我的病好了,妈妈却生病了。
妈妈还经常原谅我的淘气和任性,当我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妈妈总会
过来安慰我,让我下次努力,争取考得再好一点。每当我考试成绩好,妈 妈还会带我去吃肯德基。
妈妈就是这么一个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的人,我怎能不感激呢?
范文二
一个我最想感谢的人
我想感谢的人是我的同桌。
我的同桌是个很矮的男同学,看起来呆呆的,我也是因为他矮而与他“水
火不容”,并且在桌上跟他画好了“三八线”,我们都不能超过对方的领域。
喉咙 挺脱 膀大腰 粗 发怔 颧 骨 抓耳 挠 腮


馅陷
跤娇
傅 限
浇 胶
附 献

老手 刺眼
优势 本领




精神饱满
疾快
抖 擞 精神矍铄
仰朝 衣缝
精神饱满 神采奕奕
信疑 神注
手疾眼快
心不在焉
半真半假 半工半读
天衣无缝 班长设计好了春游计划,这个
计划真是设计得天衣无缝啊!
胖墩儿语文老师就是个“母老虎”,谁都不敢惹
她,谁惹到她以后的日子就不会好过了。可偏偏是我,不知怎么忘记带语文书
了。同学们开始大声读书,老师走过来了,我的心悬起来了。就在这时,一本
语文书出现在我眼前,我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样,马上翻开书,一本正经地读
了起来,也没管是谁的书。“张晓,你的书呢?”听到老师叫了同桌的名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第一课时预习反馈一、1.yuán 2.huò 3.qiān mò 4.tiáo 5.yāo 6.yì二、D三、陶渊明东晋宁静、安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向往美好生活感知探究一、1.对……感到惊奇。

2.平坦开阔的样子。

3.整齐的样子。

4.高兴的样子。

5.于是,就。

6.竟然。

7.都。

8.详细,详尽。

9.隐隐约约。

10.妻子和儿女。

11.更不用说。

二、1.又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2.老人和小孩,都高兴愉悦。

3.(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4.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三、1.渔人 2.村中人渔人渔人村中人 3.村中人村中人第二课时感知探究一、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2.这段景物描写带点神秘色彩。

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3.桃花源人生活安定、富足,人人幸福。

4.桃花源人的先人为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孩子和同村的人来到桃花源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今竟见到了渔人,所以吃惊不小。

5.与世隔绝,热情好客。

二、开头便写渔人“忘路之远近”;渔人离开时,村中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虽然出来的时候“处处志之”,但再回去找时,还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高尚士刘子骥欲寻找,也是“未果,寻病终”。

三、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桃花源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背诵积累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拓展提升1.祖先躲避战乱隋炀帝失天下2.(1)同“邀”,邀请。

(2)难道。

(3)确实。

(4)终于。

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4.【示例】我认为没有战乱可以使百姓安乐。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人正是避开了秦时的战乱,躲到了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才有了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

所以,我们要反对战争,珍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译文】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

”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

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22短文两篇第一课时陋室铭预习反馈一、1.xīn 2.rú 3.dú 4.tiáo二、D三、唐刘禹锡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感知探究一、1.有名。

2.不加装饰的。

3.只有。

4.使……劳累。

5.大。

6.这。

二、1.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2.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3.跟我谈笑交往的都是博学之人,没有无学问的人。

三、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虚衬实,运用类比引出文章的主旨句“惟吾德馨”。

2.从陋室主人的交往方面,反映了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品质。

3.高雅,超凡脱俗。

4.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名贤的志趣与抱负。

画龙点睛,表明陋室因其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陋,流露出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

背诵积累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拓展提升一、【示例】青苔绿绿的,密密的,茸茸的,像一方绿绿地毯,像一袭翠翠衣衫,像一片碧碧彩云,落在我陋室的阶前。

阶前的石头和那细细的石缝里,都散发出醉人的绿。

还有那阶前的丛丛青草,青青的茎,青青的叶,青青的露珠,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正透过我那稀疏的竹帘,打量着我的陋室呢。

于是,我的陋室一片青翠。

二、1.(1)曾经。

(2)是。

2.夏玑流着眼泪辞谢,终究没有喝下那半杯酒。

3.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4.不矛盾。

《陋室铭》中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5.夏玑是闻过即改,终身奉行父训的人。

提示:说明要结合自身和《陋室铭》与选文作答。

第二课时爱莲说预习反馈一、B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三、1.周敦颐北宋谥号 2.借物抒情爱感知探究一、1.多。

2.更加。

3.立。

4.应该。

5.洗涤。

6.少。

二、1.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2.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3.可以在远处观看,但是不能够在近处玩弄。

4.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三、1.莲花菊花反衬隐逸者君子 2.①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③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作者分别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4.隐士。

不是完全赞赏。

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

不愿意。

惋惜。

背诵积累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香远益清。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拓展提升一、三种:①隐逸的人生观;②贪图富贵的人生观;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

提示: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二、1.(1)说出。

(2)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2.B 3.B4.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5.洁身自好高洁23核舟记第一课时预习反馈一、1.mǐn 2.wǎng 3.ruò 4.sǎn 5.rán 6.yí7.zhuàn8.jì二、D三、1.虞初新志魏学洢说明 2.盖大苏泛赤壁云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后赤壁赋感知探究一、1.顺着、沿着。

模仿,这里指雕刻。

2.赠送。

3.上下。

4.戴着高高的帽子。

5.平。

6.长。

7.靠,靠近。

8.清清楚楚。

二、1.“诎”通“曲”,弯曲。

2.“衡”通“横”,横着。

3.“简”通“拣”,挑拣。

三、1.叫。

是。

2.奇异。

零数。

3.雕刻。

是。

有。

4.大约。

可以。

四、1.没有一件东西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3.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5.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五、“盖大苏泛赤壁云。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第二课时感知探究一、1.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个横幅的书画卷子。

2.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3.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 4.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归纳:大多数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汉语中既有数词也有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可以放在名词的后面,现代汉语中的数词习惯放在量词的前面。

二、1.总—分—总空间船头苏东坡佛印黄鲁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洒脱、豁达。

佛印是和尚,脱离红尘,无欲无求,所以显得很洒脱、豁达,而苏、黄受世间、官场的纷扰,就显得没有佛印洒脱。

3.①用料体积小:“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②所刻的事物繁多:“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字共三十有四。

”③所刻人物情态毕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4.列数字。

总述了核舟所刻的人、物和文字的数目,赞叹雕刻者的高超技艺。

拓展提升一、剪纸、口技、泥人等。

如介绍剪纸《舞梦姑娘》:一片金色的麦地前,一位傣族姑娘正翩翩起舞。

她身着长长的花裙,身材婀娜,步履轻盈。

她头顶三只精致的陶瓷碗,帽子上的一朵花尽情地绽放。

少女的眼睛弯成了一条缝,脸上漾着丰收的喜悦。

她不停地旋转,裙摆飞扬,如一位仙子从天而降。

二、1.(1)上下。

(2)分明的样子。

(3)禁受。

(4)像。

2.(1)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

(2)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3.从低到高的空间顺序。

“山坳”“山麓”“核侧”“高阜”“山顶”。

4.通过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桃核坠子的内容,突出了古代微雕工艺者精湛的构思、高超的技艺和卓越的成就。

【译文】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

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

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

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

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打鼓,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

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

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把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无论怎样揣测没有不合适的。

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

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好像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

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

在篷窗短舷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

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钟楼矗立在那里。

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

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点稀疏的星星。

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

24大道之行也预习反馈一、1.jǔ 2.guān 3.fèn 4.wù二、1.矜 2.寡 3.孤 4.独三、C【解析】应为:使∕老有所终四、礼记儒孔子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感知探究一、A二、1.以……为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