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第五单元标准答案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语文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yuán 2.huò 3.qiān mò 4.tiáo 5.yāo 6.yì

二、D

三、陶渊明东晋宁静、安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向往美好生活

感知探究

一、1.对……感到惊奇。 2.平坦开阔的样子。 3.整齐的样子。

4.高兴的样子。

5.于是,就。

6.竟然。

7.都。

8.详细,详尽。

9.隐隐约约。 10.妻子和儿女。 11.更不用说。

二、1.又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2.老人和小孩,都高兴愉悦。

3.(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4.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三、1.渔人 2.村中人渔人渔人村中人 3.村中人村中人

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一、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这段景物描写带点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3.桃花源人生活安定、富足,人人幸福。 4.桃花源人的先人为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孩子和同村的人来到桃花源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今竟见到了渔人,所以吃惊不小。

5.与世隔绝,热情好客。

二、开头便写渔人“忘路之远近”;渔人离开时,村中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虽然出来的时候“处处志之”,但再回去找时,还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高尚士刘子骥欲寻找,也是“未果,寻病终”。

三、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桃花源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了人们

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背诵积累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拓展提升

1.祖先躲避战乱隋炀帝失天下

2.(1)同“邀”,邀请。(2)难道。(3)确实。(4)终于。

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4.【示例】我认为没有战乱可以使百姓安乐。《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人正是避开了秦时的战乱,躲到了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才有了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反对战争,珍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译文】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22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陋室铭

预习反馈

一、1.xīn 2.rú 3.dú 4.tiáo

二、D

三、唐刘禹锡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感知探究

一、1.有名。 2.不加装饰的。 3.只有。 4.使……劳累。

5.大。

6.这。

二、1.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2.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3.跟我谈笑交往的都是博学之人,没有无学问的人。

三、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虚衬实,运用类比引出文章的主旨句“惟吾德馨”。 2.从陋室主人的交往方面,反映了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品质。3.高雅,超凡脱俗。 4.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名贤的志趣与抱负。画龙点睛,表明陋室因其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陋,流露出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背诵积累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拓展提升

一、【示例】青苔绿绿的,密密的,茸茸的,像一方绿绿地毯,像一袭翠翠衣衫,像一片碧碧彩云,落在我陋室的阶前。阶前的石头和那细细的石缝里,都

散发出醉人的绿。还有那阶前的丛丛青草,青青的茎,青青的叶,青青的露珠,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正透过我那稀疏的竹帘,打量着我的陋室呢。于是,我的陋室一片青翠。

二、1.(1)曾经。(2)是。 2.夏玑流着眼泪辞谢,终究没有喝下那半杯酒。 3.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4.不矛盾。《陋室铭》中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5.夏玑是闻过即改,终身奉行父训的人。提示:说明要结合自身和《陋室铭》与选文作答。

第二课时爱莲说

预习反馈

一、B

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三、1.周敦颐北宋谥号 2.借物抒情爱

感知探究

一、1.多。 2.更加。 3.立。 4.应该。 5.洗涤。 6.少。

二、1.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2.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3.可以在远处观看,但是不能够在近处玩弄。 4.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三、1.莲花菊花反衬隐逸者君子 2.①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③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作者分别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4.隐士。不是完全赞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不愿意。惋惜。

背诵积累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香远益清。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拓展提升

一、三种:①隐逸的人生观;②贪图富贵的人生观;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提示: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二、1.(1)说出。(2)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2.B 3.B

4.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5.洁身自好高洁

23核舟记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一、1.mǐn 2.wǎng 3.ruò 4.sǎn 5.rán 6.yí7.zhuà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