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基础训练(新版)新人教版
21《与朱元思书》【基础训练】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 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 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 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 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 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 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 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 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 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 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
推荐-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2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缥.________碧轩.________邈.________泠.________泠千转.________不穷柯.________ 鸢.________飞戾.________天经纶.________窥.________嘤.________ 嘤成韵.________答案:piǎo | xuān | miǎo | ling |zhuǎn | kē|yuān | lì | lún|kuī | yīng | yùn解析:本题要注意“缥”的声母是p不是b,“泠”“戾”“纶”的声母是l不是n,“柯”“窥”的声母是k不是g ,“转”的声母是zh不是z 。
注意不要把“邈”拼成mào,注意“转”“嘤”的单纯的前后鼻音。
点评:注音的要细心,注意易错点。
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风烟俱净. ________ 一百许.________里猛浪若奔.________蝉则千转.________不穷窥谷忘反.________横柯.________上蔽经纶..________世务者鸢飞戾.________天者答案:消净,散净 | 左右,上下 | 飞奔的马 | 通“啭”,鸟叫声 | 通“返”,返回 | 树木的枝干 | 筹划,治理 | 至解析:注意本题中字词的活用,如“奔”为动词名用,意为“快马”,“转”通“啭”,形容鸟叫声,“反”通“返”,“返回”的意思,“经纶”要根据课文注释中解释。
点评: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要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21 与朱元思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指出下列词语的不同词义。
3.下列加点词语不是虚指的一项是()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8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7.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21.与朱元思书1.给下列字注音。
缥( ) 湍( ) 轩( )邈( ) 泠( ) 嘤( ) 鸢( ) 戾( ) 纶( )窥( ) 柯(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泠.泠作响(3)嘤.嘤成韵(4)鸢飞戾.天(5)经纶..世务者(6)横柯.上蔽3.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白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根据提示默写原文。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2)写江上放舟白由情态的:(3)概括赞叹富春江景色的:(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5)写听觉感受的:阅读课内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百叫无绝.( )②经纶..世务者( )③鸢飞戾.天者( )2.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之美,概括为“,”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和“”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之美。
4.说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一)阅读课外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点评:本题所示语句是本文中主旨句,或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作答,或通过分析句子词语的含义来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15。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和“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答案:作者
解析:本题结合全文中景物描写即可了解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点评:本题是要求把写景与表情结合在一起理解。古诗文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如何描写景物,表现景物什么特点,常常是隐含着自己的心绪与情感,要根据全文内容联系写作背景来理解。
16.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答案:先总后分
解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总的概括富春江的景色特点,然后作者分别描写了山和水的景色。
窥谷忘反________横柯________上蔽经纶________世务者鸢飞戾________天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中考真题 (

《与朱元思书》中考真题汇编一、(2006广西百色课改)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21—25题。
(1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2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2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2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参考答案:21.B 2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2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2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二、(2006山东潍坊)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12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直击考点1.字词句的翻译及词类活用2.情景兼美的语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水皆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千转.不穷()鸢.飞戾天()经纶.世务( )2.用原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2)游鱼细石,________(3)________,泠泠作响。
(4)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
(5)________,望峰息心;(6)经纶世务者,________。
3.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文学常识填空:吴均南朝梁家、家,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某某安吉)人。
他的文章善于写景,尤其擅长小品书信,“文体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
本文是一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少用散句。
课堂巩固阅读下文,完成1——8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从流..()自富..飘荡()任意东西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水皆缥碧..()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
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 __的特点;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基础训练(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基础训练(新版)新人教版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天下独绝.千丈见.底A.绝 B.见猿则百叫无绝.有时见.日一百.许里经纶世务者.C.百 D.者猿则百.叫无绝中轩敞者.为舱3.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山丽水和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写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5.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一文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面条交映,有时见日。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天山共.色(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填空。
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与朱元思书基础训练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天下独绝.千丈见.底
A.绝 B.见
猿则百叫无绝.有时见.日
一百.许里经纶世务者.
C.百 D.者
猿则百.叫无绝中轩敞者.为舱
3.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山丽水和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写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5.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一文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面条交映,有时见日。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天山共.色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7.填空。
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____________之美。
8.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解析:c项,“反”通“返”,返回,其他各项都没有通假字。
2.B解析:A项中的两个“绝”意思分别是“绝妙/断、停”。
c项中的两个“百,,意思分别是“十的倍数/概数,极言其多”。
D项中的两个“者,,意思分别是“……的人/…”·的部分”。
B项中的两个“见”都是“看见”的意思。
3.D解析:应为“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D解析: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是以动衬静,衬托山林的寂静,不是“以静写动,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5.(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虽乘奔御风不必疾也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默写,要理解题干的意思,注意个别字的书写,如“碍…‘御”等。
6.(1)一样(2)表示约数,左右匾圃‘‘共”可结合常用义“共同,一起”来解释;“许”用在数词后,可联系《核舟记》里“高可二黍许”的“许”来解释。
7.富春江山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清急富春江两岸群山解析:第一段点明写的地点是富春江上,最后一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
第二段写了水,从“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出水清,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看出水急。
第三段写了富春江两岸的群山。
8.(1)(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的山峰。
(2)(只有在)枝条稀疏交错掩映(的地方),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解析: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出重点词语的意思,语句通顺即可。
第(1)句中“负势”“轩邈”“直指”重点翻译,第(2)句中“见”重点翻译。
9.作者通过写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和忙于政务的人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了自己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圆圈由“窥谷忘反”可以看出这里景色的优美,由“望峰息心”可以看出作者鄙弃名利,热爱山水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