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与朱元思书问答题答案

合集下载

专题21 与朱元思书(练)-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解析版)

专题21 与朱元思书(练)-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解析版)

一、积累运用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上文(即《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原文题目中的“书”即书信,它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B.文中“窥谷忘反”一句中的“反”,现在写作“返”,意为返回,这是文言文的通假字现象;句中的“窥”是看的意思,而今义是偷看,这是文言文的古今异义现象。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是文言句式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高山”,即“(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骈句,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散句。

D.“皆生寒树”句中的“寒”,是“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意思,这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好鸟相鸣”与“君子好逑”句中“好”意思不同,分别是“美丽的”、“喜欢”。

【答案】B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与朱元思书(12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 2分)从流飘荡()猛浪若奔()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D. 负势竞上/横柯上蔽4.翻译下列句子。

( 4分)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

( 2分)山“奇”水“异”6.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21与朱元思书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21与朱元思书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粗的字。

(1)一百许里:(2)从流飘荡:(3)横柯上蔽:(4)在昼犹昏:2、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5、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笔记。

【参考答案】1、(1)左右,不定数。

(2)跟随。

(3)树枝。

(4)如同。

2、BC3、(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4、富春江山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清急富春江两岸群山5、这一句主要写人们在奇景中的感受。

这儿是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在此能使人精神高尚,意气奋发。

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21 与朱元思书答案

21  与朱元思书答案

21 与朱元思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水皆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千转.不穷()鸢.飞戾天()经纶.世务()互相轩邈..()嘤.嘤成韵()窥.谷忘反()横柯上蔽.()猛浪若奔.()直视无碍.()2.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风烟俱.净(全)天山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飘荡(顺)一百里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直视无碍..(毫无障碍)急湍甚箭..(甚于箭)负.势竞上..(凭借)(争着)(相上)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千百..作响(形容水的清越)..成峰(泛指无数)泠泠好鸟相鸣..(互相和鸣)鸢飞戾.天者(至)望峰息.心(使…平息)经纶世...务者(筹划)(政务)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遮蔽)疏条交映..(互相掩映)(2)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绝:上:①天下独绝(绝妙)①负势竞上(向上)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②横柯上蔽(在上面)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②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4.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①猛浪若奔奔用法:动词作名词意义:飞奔的马②互相轩邈轩用法:形容词作动词意义:向高处邈形容词作动词向远处③负势竞上上用法:名词作状语意义:向上5.翻译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6.文学常识填空《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吴均_____,是_南朝梁______代文学家。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吴均体_________”。

7.课文填空(1),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急湍甚箭,。

(2)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蝉则千转不穷,。

22.五柳先生传1、给下列词注音:嗜.酒( )辄.尽( )吝.情( ) 短褐.( )箪.食( )汲.汲( ) 欤.( )黔 ( )俦 ( )2.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作者是_陶渊明________,又名_陶潜______,字__元亮_____,号__五柳先生_______,我国_____东晋_____时期诗人、__文学家_______家。

带答案21,22,23问答题

带答案21,22,23问答题

《与朱元思书》简答题1.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答:(1)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2)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

2.本文的总领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两句内容上概括了富春江山水的总体特征,结构上总领下文,情感上表达了对富春江山水的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本文的主旨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作者面对富春江美景的陶醉,自由,潇洒,无拘无束的情态。

4.赏析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水清澈透明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

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6.《三峡》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异曲同工的语句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富春江“山之奇”具体表现在哪里?答:高峻,陡峭,连绵,茂密,静谧,和谐,美妙,充满生机与活力,欣欣向荣。

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这句化静为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运用相同手法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9.赏析句子“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连绵的形貌特征,展现了大自然富有生命的活力,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欣赏和赞美之情。

10.赏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1)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静谧、和谐、美妙,充满生机与活力。

(2)作者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弃,对自然地向往之情。

《与朱元思书》复习新导纲答案 (1)

《与朱元思书》复习新导纲答案 (1)

21、《与朱元思书》答案:一、1。

.俱:都共色:同样的颜色。

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独绝:;绝独一无二,到了极点。

独绝:;绝独一无二,到了极点。

急流的水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凭依(高峻的)形势,轩邈:争着向上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

互相和鸣筹划、治理。

2、.①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②那些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③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④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⑤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二、1.①树枝②同返,返回。

③青白色④凭借2.①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②这些高山凭借(高峻的)形势,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3.如:听觉:泉水激石┅┅嘤嘤成韵。

视觉:负势竞上┅┅千百成峰。

写出了大自然的美给人以和谐之美,同时也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三、1.①(马一样)飞奔②向上③停止④鱼【评分】4分。

每小题1分。

2.①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②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评分】4分。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奇异22、《五柳先生传》答案:一、1.何处到……去;每每,总是喜好对精神实质有所领会急切追求的样子推究;代词,指五柳先生类安然自若的样子使……欢乐2.①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和学案答案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和学案答案

第 21 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一、《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二、要点词语1、俱净:全、都,消失的树。

形容树密而绿“转”通“啭”,鸟喊声2、从:顺,随14、负:依靠 15 、竞:争着23、鸢:一种凶狠的鸟3、任意:听任,听任16、争高:争相竞高23、戾:至。

24 、息:停息4、共色:同样的颜色17、轩:高,这里做动词用,25、经纶:筹备5、自:从6、至:到26、反:通“返”,返回向高处伸展。

7、许:来,表示约数27、柯:树木的枝干18、邈:远,这里做动词用,8、独绝:唯一无二韵:和睦悦耳的声音向远处伸展9、缥碧:青白色19、激石:冲击岩石穷:穷尽绝:隔离10、甚箭:比箭还快20、作:发出11、若奔:像飞驰的马21、相鸣:相互和鸣12、皆:都22、千转:千,表示多。

13、寒树:令人看了有寒意三、译文1 段: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整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坐船)跟着江流飘扬,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道上),奇山异水,唯一无二。

2段: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见水底。

水底的游鱼和渺小的石子能够直接看究竟,毫无阻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惊天动地像飞驰的马。

3段:江两岸的高峰上,全都生长着葱翠的树,显出一派寒意。

山峦依靠(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忧如都在争着相互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笔挺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岳。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作声响;漂亮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睦悦耳。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不断地啼着。

全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岳,就会停息热中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恋恋不舍。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盖着,即便在白日,也像傍晚时那样惨淡;稀少的枝条相互掩映,有时能见到阳光。

四、问答题1、第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先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绘;再写“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单写出了江流委宛 ,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沉醉于美景的悠闲自得之感,是动向描绘;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归纳了一百余里旅行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21课(与朱元思书)习题精选及解析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21课(与朱元思书)习题精选及解析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21课(与朱元思书)习题精选及解析基础训练1、给以下加黑字注音。

急湍〔〕泠泠〔〕缥碧〔〕轩邈〔〕横柯〔〕嘤嘤〔〕鸢飞戾天〔〕〔〕好鸟相鸣〔〕2、解释以下加黑的词。

〔1〕风烟俱净〔〕〔2〕缥碧〔〕〔3〕泠泠作响〔〕〔4〕轩邈〔〕〔5〕经纶世务〔〕〔6〕直指〔〕〔7〕任意东西〔〕〔8〕横柯〔〕3、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以下句中加黑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以下句子中加黑词的用法属于使动的一项为哪一项〔〕。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6、省略句能够补充进去省略的词。

认真判断,明显属于省略句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千丈见〔于〕底。

B、猿那么百叫〔于〕无绝。

C、急湍甚〔于〕箭。

D、任意〔于〕东西7、以下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

8、按提示及相关内容用原文填空。

〔1〕写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工整对偶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点明游览路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总领下文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光与影交相辉映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以下句子。

21课与朱元思书问答题答案

21课与朱元思书问答题答案

21课与朱元思书问答题答案21.《与朱元思书》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与朱元思书”中“书”指的是书信,作者是吴均,南朝梁(朝代)文学家。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试着加以概括。

本文主要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

3.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总领全篇,点名“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第三段分写,紧承上文,具体而细致地分别描写异水和奇山。

4.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6.第(2)段中,从侧面描写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文章第二段写富春江水,请概括其两个特点。

清澈;湍急。

8.第(2)段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文章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哪些景物?文章写了风烟、天山、水流、游鱼、细石、急湍、猛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等景象。

10.第(3)段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把“水流、鸟鸣、蝉鸣、猿啼”四种声响都集中在一起,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

11.本文第三段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山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与朱元思书》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与朱元思书”中“书”指的是书信,作者是吴均,南朝梁(朝代)文学家。

2.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试着加以概括。

本文主要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

3. 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总领全篇,点名“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第三段分写,紧承上文,具体而细致地分别描写异水和奇山。

4. 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6. 第(2)段中,从侧面描写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 文章第二段写富春江水,请概括其两个特点。

清澈;湍急。

8. 第(2)段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 文章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哪些景物?
文章写了风烟、天山、水流、游鱼、细石、急湍、猛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等景象。

10. 第(3)段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把“水流、鸟鸣、蝉鸣、猿啼”四种声响都集中在一起,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

11. 本文第三段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山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12. 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 在哪里(1)山的“奇”:
①山的高峻、秀丽:体现在“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的句子中。

②山的幽静:体现在“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的句子中。

③山上林茂荫浓:体 ________
(2)水的“异”:
①水是青白色的:体现在“水皆缥碧”中。

②水是清澈的:体现在“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中句子。

③水流是湍急的:体现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句子中。

13•你喜欢富春江两岸的“奇山”,还是富春江的“异水”,请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喜欢“奇山”,幽深而不失情趣,空寂而不失生机。

喜欢“异水”,水清见底,水流湍急。

1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中“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各指什么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别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2)__________
15. 写景要注意调理。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本文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紧扣“奇山异水”来写;第二段先分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的表现出来;第三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16. 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

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视无碍”。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7. 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似是多余。

对此你有何看法?
有点多余,按照借景抒情类的文章,景已充分描绘,情也已自然流露,文章亦可结束了。

18. 下列诗词句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本文最接近的一项是(A)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19. 下面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D ____ )
A.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

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 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起来很有韵味。

C. 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 统召全文。

D.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20.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从积累的古诗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写山的诗句: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__
写水的诗句: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