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生态特征分析与评价.

(整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生态特征分析与评价.
(整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生态特征分析与评价.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生态特征分析与评价

恢复生态学是生态学研究领域中最年轻的分支之一,也是现代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属平原与山地的生态过渡带,由于长期人为的过渡开发利用,现有植被处在不同的退化阶段,植被表现出以天然植被稀疏、低矮、部分地段裸露并镶嵌类型各异的人工植被为主要特点。

导致植被改善环境的能力减退。

而环境改善和稳定的根本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发展和保护。

为此,阐明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自然恢复过程的生态学特征,探求自然恢复机理、对植被恢复过程进行正确评价和预测,既能丰富恢复生态学的内容,同时也为人工加快植被恢复进程和实现该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研究,导致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退化和恢复进程较慢的关键问题是人为的干扰和区域气候变化的结果。

本论文在对研究区植被恢复阶段分类的基础上,从土壤、植被和群落演替分析入手,深入地剖析了恢复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特征,找到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生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变化规律;建立了研究区的群落演替模型;通过采取植被恢复预测模型的手段,对植被演替和恢复时间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研究区各群落植被恢复经历的时间;构建了植被恢复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植被恢复进程进行了有效的评价。

通过研究,本论文取得主要结果:

(1)导致研究区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其次是气候原因。

气温的年际变化具有6a、3.5a的周期规律;降水量变化具有8.5a、4.3a的周期性规律。

研究区气候特点是平均湿度的减少和平均气温的升高,未来气候将更暖、更干燥。

蒸发蒸腾量(ET0)值将会持续升高。

(2)随植被恢复进程,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大小排序为草本恢复阶段>乔木恢复阶段>灌丛恢复阶段,灌丛和乔木恢复阶段容重差别不大。

裸地阶段土壤容重最大,而孔隙度最小。

土壤自然含水量大小顺序为乔木阶段>草本阶段>灌丛阶段>裸地。

从裸地到乔木阶段,随着植被恢复进程,土壤理化指标逐渐提高。

石砾含量降低,粘粒含量增加,粉粘比减小。

土壤粘粒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3)植被降温效应和增湿效应随植被恢复进程而增强。

气温日变化特征呈不对称的单峰曲线,植被恢复程度越高,气温变化幅度越小,群落调节气温的作用越显著。

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呈不规则“U”型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呈负相关。

(4)研究区植物成熟绿叶中的N素含量在1.568%~5.011%之间;枯叶中N素含量变化在0.82%~3.890%之间。

植物叶片中N素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相关性显著。

植物N素回收效率(NRE)平均值为28.8%,都属于低回收率植物。

乔木的NRE表现为最低,灌木的NRE最高。

NRE与叶片中N素含量呈负相关,与土壤N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和土壤水分呈现负相关关系。

(5)植物种类随植被恢复进程增加较快,物种丰富度也呈升高的态势;土壤湿度、土壤厚度与H′、D1、PIE等多样性指数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指标与多样性指数(H′、D1)有显著的正相关;乔木、灌木群落多样性指数H′与群落生物量表现为正相关;乔木林群落多样性指数(Jsw、H′)与恢复时间呈正相关;栓皮栎群落恢复时间每增加10a,群落物种数平均增加6种;物种多样性指数(H′)与灌木的盖度和高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草本群落的高度和盖度与物种丰富度指数(D2)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6)随恢复进程,群落生物量呈增加趋势,二者呈现幂函数关系;栓皮栎群落总生物量最大,刺槐次之,侧柏群落生物量最低。

乔木群落生物量结构都表现为树干最高,根次之的规律;灌木群落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明显大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其比值在2.30~3.825之间;草本群落以魁蒿群落总生物量最高,白草群落最小。

(7)乔木群落的凋落量要显著高于灌木群落;群落的凋落量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凋落量随季节变化规律为秋季>春季>冬季。

凋落物持水量与植被恢复阶段有显著关系,最大吸水率为刺槐群落;最大持水量为20a生栓皮栎群落。

刺槐的分解速率最快,理论上完全分解时间需要8.83a;40a生栓皮栎林凋落物分解速度最慢,理论分解时间为26.63a。

同一群落中,30a生栓皮栎群落凋落物分解速度最快。

灌木群落凋落物分解时间整体上较快,酸枣凋落物理论完全分解期是9.66a;荆条凋落物理论完全分解期为12.35a。

随着演替的发展,群落的枯落层和腐殖质层厚度均不断增加,呈现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本群落。

表明复杂的群落结构具有更强的物质循环能力。

(8)研究区生态系统总碳贮量随恢复进程而增加。

由草本阶段到乔木群落增加约4.5倍。

土壤碳总贮量也呈上升状态,但土壤碳贮量占生态系统总贮量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植物碳贮量所占比例逐渐增高,植被在恢复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9)植被演替呈现出草本群落一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发展的趋势。

草本群落逐渐由一年生草本占主导地位发展到多年生草本、半灌木及灌木占据群落主体。

草本群落演替到10a时,逐渐形成以酸枣、荆条为建群种的单优群落。

栓皮栎为优势种的群落是研究区的气候演替顶极。

刺槐群落在自然演替条件下,它将逐渐为栓皮栎群落所替代,但是由于人为的干扰,刺槐成为研究区一个偏途演替顶级群落。

侧柏群落演替进程虽然缓慢,但却表现出了由针叶纯林向针阔混交林发展的趋势。

(10)在研究区,从裸地开始植被演替到顶极群落最快也需要80a时间;但是达到相对稳定的森林群落则只要40a左右。

草本植物恢复的时间大约是7~8a。

其中土壤中物理结构恢复较慢;群落生物量恢复时间最长。

灌木群落恢复时间大约是12~14a。

栓皮栎林经过60~84a的时间才能演替到顶级群落。

刺槐群落演替时间大致为60~73a;侧柏群落演替时间最长,需要95~110a。

演替时间表现为阴坡小于阳坡;缓坡小于陡坡;其中坡度对植被恢复时间的影响最显著。

(11)按照聚类结果,研究区群落恢复进程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恢复初期、恢复进展期、恢复中期、恢复稳定期。

根据不同恢复阶段,从地理环境、小气候、群落结构、土壤等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小浪底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用生态恢复指数对小浪底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进行了评价..……

平顶山学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2011-7-8 8:45:10

中国生态修复网综合

字号:【字号大中小】点击:511 打印转发

【导读】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是2006年9月平顶山学院立项建设的校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12月经河南省林业厅批准立项成为河南省林业厅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现有在职科研人员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已形成了一支包括生态学、生态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环境化学、3S技术等学科的研究队伍。

简介

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是2006年9月平顶山学院立项建设的校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12月经河南省林业厅批准立项成为河南省林业厅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现有在职科研人员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已形成了一支包括生态学、生态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环境化学、3S技术等学科的研究队伍。

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将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建成生态学领域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在低山丘陵区“可持续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环境规划管理与生态效应预测研究”、“生态环境及资源数据集成研究”、“生态修复研究”等方面特色鲜明,并形成技术优势。

研究方向

1、低山丘陵可持续生态系统研究

侧重低山丘陵区天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持续保持生产力研究;低山丘陵区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反馈机制研究;低山丘陵区资源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2、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规划管理与生态效应预测研究

侧重从低山丘陵区特殊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出发,开展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评价、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业、工业、旅游、自然保护区)及生态城市的研究。

3、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及资源数据集成研究

重点建立河南省低山丘陵生态环境及资源数据库群(包括生态系统、植被覆盖、植被类型、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荒漠化状态及其防治、水资源、生态脆弱性、农业资源遥感调查监测、生态功能类型、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修复等相关专题研究和服务循环经济建设的信息系统等方面),并实现生态环境相关数据集成一体,形成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系统性研究的环境空间分析、动态监测、决策支持等强大工具。

运行管理

1.实验室在人员聘任、财务管理上为平顶山学院所属独立建制单位。

2.实验室实行管理委员会管理下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和学术委员会评议制。

3.学术委员会从国内外科学家中选聘组成,任期4年,本单位科学家不超过30%,同时,聘请国内外有名望的科学家担任顾问或专家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负责咨询评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课题基金指南、课题经费的分配,评价研究成果,并对研究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晋升提出评议意见,学术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1次全体会议,平时可根据需要不定期通过通讯方式进行工作。

4.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的业务和行政工作的管理,实验室学科带头人由管理委员会聘任,报学校批准。为协助室主任处理日常具体事务,实验室设置专职人员2人(业务、技术条件)。

5.人员编制。实验室初定研究技术人员21人,其余为流动人员,主要为研究生。

6.课题组的设立。根据实验室方向,结合国家需要和承担的重要科研任务,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7.课题管理。学校启动费资助的课题必须经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研究期限一般为1-2年,每年由学术委员会对课题评审1次,评审合格者才给予第二年度的经费资助。资助经费的使用范围仅限于与资助课题直接相关的科研费用。因科研工作的需要,确需追加经费的,需经管理委员会主任批准。课题研究内容一般应按申请书所提计划进行,改变研究计划时,需提出书面报告,管理委员会主任批准后方可实施。

个人以实验室名义申请课题,经管理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评议,获得经费资助的课题,按照实验室经费管理细则执行。

研究人员必须保证每年在本实验室的工作时间至少半年以上,且在本实验室的工作不能由合作者替代。期满后未完成课题者,需重新申请并得到批准后方可延长。对科研工作不能取得满意进展,或存在其它问题的课题,经管理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评议后,实验室有权予以取消。

研究人员在次年1月15日前必须向本实验室提交年度工作报告、当年公开发表的全部著作目录(离室时未发表的论文,待正式发表后补交)、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情况等。对逾期不交上述材料者,暂停下拨科研经费。课题结束后,必须将实验记录、工作总结及所借物品全部交回实验室。

8.经费。实验室经常费用由科研事业费开支,包括实验室的行政费用等。经费管理的具体细则另订。为增加科研经费的来源,实验室鼓励研究人员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请有关基金,并支持与其它国家实验室、研究所、高等院校的合作。

9.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是确保实验室研究工作高水平的重要条件。本实验室积极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建立双边或多边合作关系,促进学术交流和人员流动。

学科建设

1.省级重点学科——生态学

本学科点依托于“河南省林业厅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2008年10月被批准为河南省第七批重点学科,现有专职教师20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7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14名。以低山丘陵区和资源型地区生态系统演替机理的生态学研究为研究对象,突出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修复的基础理论、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性研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学术研究特色:

*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演替机理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的生态学研究

*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与生态重建技术方法研究

*资源型地区生态系统数据库集成与可持续管理的生态学研究

学科点硬件基础设施完备,有科研及教学实验室面积1100M2。实验设备1680件(台),设备总价值860万元,其中1000元以上设备1230件(台),10万元以上设备11件(台);本学科点中外文藏书合计3.9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26种,用于购置本学科图书经费合计21万元;目前共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119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5篇,中文核心期刊56篇;出版专著5部;共承担科研项目2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1项,其他项目13项,在研项目经费总额达245万元。

2.校(A)级重点学科——生态地理学

本学科点现有教学与研究人员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省“路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1人,平顶山市青年科技专家4人。教学与研究人员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师资力量梯队完善。另外还聘请一名博士兼职承担教学科研工作。

* 研究方向一: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立足资源型区域,研究人类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心理、社会经济活动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和反馈机制。探讨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评估其开发效益,重点研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并建立区域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决策支持系统。为实现区域内部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友好服务。

* 研究方向二:生态环境规划。

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农业、工业、旅游、自然保护区)、区域环境规划以及生态城市的研究与发展规划。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从平顶山市特殊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出发,进行突破,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优势,逐步向具体应用方向渗透。

* 研究方向三:生态修复研究。

研究在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条件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景观的修复问题。研究生态生态修复基本和方法理论,探索生态系统修复的途径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为

草地退化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贵德县草地退化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 毕业生:王玉林 指导教师:陆老师 班级:植保01(03)班 专业:植物保护 所在系部:农材科学系 2010年6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证书或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表示谢意。 毕业生签名:时间:年月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留、汇编论文。同意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毕业生签名:时间:年月日

目录 论文摘要 (1) 关键词 (1) 1、自然概况 (1) 2、贵德县草地与土壤类型 (2) 3、贵德县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2) 3.1鼠虫害猖獗 (2) 3.2过度放牧 (2) 3.3乱垦滥挖 (2) 3.4其他因素 (3) 4、理方法与对策 (3) 4.1划区轮放 (3) 4.2保护草地有益动物繁衍 (3) 4.3以草定畜,科学合理利用资源 (3) 4.4实施“退牧还草”项目,恢复和保护草地植被 (4) 4.5 建全体制,强化意识 (4) 4.6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依法治草地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_白降丽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22(4):464~468 Journal of Zhe jiang Forestry C ollege 文章编号:1000-5692(2005)04-464-05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 白降丽1,彭道黎1,庾晓红2 (1.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如何保护好现有的健康生态系统,并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已成为生态系统研 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介绍退化生态系统及其恢复与重建等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退化生态 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基本原则、方法以及程序,并进一步阐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退 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废矿地、退化海岛生态系统、退化水生生态系统等恢 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趋势,主要包括生态系统退化 的预测预报机制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 关键技术体系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技术和评价指标 体系研究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参47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伴随着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生境逐渐转变成农业和工业景观,形成了以生物多样性低、功能下降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degraded ec osystem)。这些变化都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与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以及重建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几个相关概念 1.1 退化生态系统 陈灵芝等[1]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章家恩等[2]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是一类病态的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或者在二者的共同干扰下,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的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量变和质变,其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displacement),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固有功能的破坏或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系统生产力下降。这类系统也被称之为“受害或受损生态系统(damaged ecosystem)”。 不同的学者对退化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余作岳等[3]将退化生态系统分为裸地、森林采伐迹地、弃耕地、沙漠化地、采矿废弃地和垃圾堆放场等类型。章家恩等[2]认为退化生态系统应分为 收稿日期:2004-09-09;修回日期:2005-03-28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10B) 作者简介:白降丽,博士研究生,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E-mail:bjl wtx@s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78542.html,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管理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管理 ——兼论自然力在北京西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蒋高明陈圣宾李永庚刘美珍于顺利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100093) 摘要:目前,中国各种生态系统的退化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很难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造成的,因为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进而引起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当地居民摆脱贫困。因此,资金应该用在人的身上,而不仅仅是栽树种草。因为栽树种草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但在稳定土壤方面的收效却很小。如果人口和动物的压力减轻了,自然恢复的力量就会加强,已经退化的土地会逐步恢复,从而建立真正的保护区。我们应该鼓励新型土地使用模式,比如生态旅游等,因为这种使用方式会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到最低。为此,我们提出了用一小块土地支持一大片退化土地的恢复,并用自然的方法修复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相处而不是对立的,这种理念对于目前中国的生态系统修复仍然有指导意义。然而,如果我们要使所谓的生态工程达到预期目的的话,首先就要通过建立既符合生态标准又有经济效益的生态城镇来实现对人口的管理。 京西的生态修复已经成为北京市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新的城市建设规划,门头沟区和其他几个区已经被列为京西生态涵养发展区,将成为北京的生态屏障。北京市政府最近决定为实现这个目标投入大量资金。本篇论文讨论了如何在京西地区,特别是门头沟区,对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 关键词:生态系统退化,修复,自然过程,生态城镇,京西地区 生态系统退化是由于人为或者自然因素,而造成的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下降、结构的简单化以及功能的丧失。由于人口和技术能力增加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增无减,尤其在经济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退化生态系统包括热带雨林、萨王那群落、亚热带森林、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水生生态系统,以至于高寒荒漠。在我国的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着低效益、高破坏性的社区发展模式如陡坡开垦、过度放牧、围湖围海造田、竭泽而渔等,加重了生态系统的退化。生态系统退化不仅带来了本身的生态问题,还诱发了其它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河断流、洪水泛滥、荒漠化扩大、沙尘暴频次加大、水土流失、病虫害爆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干旱化加重等等。为此,国家被迫在很多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自然保护区工程等。为了使工程 *蒋高明,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长期从事恢复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与生理生态学研究。EMAIL: jgm@https://www.360docs.net/doc/0e178542.html,。

恢复生态学教案(选修课)

贵州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恢复生态学 教案目的及要求:了解恢复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国内外发展历程,明确恢复生态学要解决的问题。 教案重点与难点:重点为恢复生态学产生的背景。难点为恢复生态学的内涵及目的。 教案方法和手段:课堂讲述 课后小结:国内外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课程名称:恢复生态学

教案目的及要求:了解恢复生态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明确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自身的理论体系。 教案重点与难点:重点为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难点为自我设计理论的核心。 教案方法和手段:课堂讲述 课后小结:恢复生态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课程名称:恢复生态学 教案目的及要求:了解退化生态系统和健康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和过程,了解我国脆弱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征。 教案重点与难点:重点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和特征。难点是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和过程。 教案方法和手段:课堂讲述

课后小结: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课程名称:恢复生态学 教案目的及要求:了解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原则和程序。 教案重点与难点:重点为生态恢复的原则和程序,难点是生态恢复的方法问题。 教案方法和手段:课堂讲述 课后小结: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程序。 课程名称:恢复生态学

教案目的及要求:掌握生态恢复的基本方法和评价标准。了解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成因和过程,掌握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重要理论。 教案重点与难点:重点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成因和过程。难点是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重要理论。 教案方法和手段:课堂讲述 课后小结:生态系统恢复成功的评价标准。 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 教案目的及要求:了解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生理生态学问题,农田土壤退化的类型和现状。 教案重点与难点:重点为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生态学原理。难点是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生理生态学问题

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综述

土壤生态学作业 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综述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土壤退化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恶化导致肥力下降的总称,因此可分为土壤物理退化、土壤化学退化、土壤生物退化,土壤荒漠化是土壤退化的终极形式。土壤退化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些完全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所引起的,大部分是人类活动与自然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以土壤侵蚀的形式致使土壤退化。 ①土壤物理退化:土壤物理退化主要有土层变薄、土壤沙化或砾石化、土壤板结紧实等,前三者主要是由土壤侵蚀引起的,而土壤板结紧实主要是耕作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提高,机械作业导致土壤压板也越来越严重。 土壤侵蚀也称水土流失,是指表层土壤或成土母质在水、风、重力等力量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可见土壤侵蚀包括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类型。 水力侵蚀是指由于地表水的径流,导致土壤随水流走的现象,是最普遍、最广泛、最严重的一种土壤侵蚀,所以一般将土壤侵蚀视为水土流失。 风力侵蚀是指风将表层土壤吹走的现象,一般当风速>4~5米/秒时,就会产生风力侵蚀的现象,当风速达8米/秒时,风力侵蚀就很严重。风力侵蚀的结果往往导致表层土壤沙化或砾石化,最终成为沙漠。 ②土壤化学退化:土壤化学退化包括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降低、养分不平衡、可溶性盐份含量过高、土壤酸化碱化等。长期单一的耕作种植制度,不仅过度消耗某些养分,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而且有害有毒的物质增加,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 主要是由于土壤氮磷不平衡,因此,九十年代前后施用磷肥的效果格外显著,但不久又出现大面积缺钾,钾肥效果越来越好,特别是高产农田,钾肥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肥料,微量元素肥料也有很好的效果。

生态危机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法

生态危机的成因及其 解决方法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邮编:

摘要 20 世纪后期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指导我们自身行为的思想观念,从理论的层面上寻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良策。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下生态危机的定义及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的生态危机问题;接着阐述了生态危机的的根源;最后介绍了几种解决当今生态危机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生态危机人与自然代内平等代际平等

人类进入 20 世纪以来,高度发展的社会文明显示了科学技术强大的社会功能,它带来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社会的极大进步,明显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它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人类现代文明的组成要素和内在原动力。然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并不意味着幸福、享乐和希望,它的进一步发展加剧了对外在自然的严重破坏,导致了生态问题的出现。那么何谓生态危机?关于生态危机的本质,学术界有过争论,主要是由于学科研究对象的不一致而有不同的界定。比如,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态危机的实质是生态系统的一种失衡状态,这是一个狭义的自然科学问题。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在哲学视角中,所谓生态危机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污染严重。 (2)水体污染和淡水危机。 (3)森林和植被减少。 (4)土壤侵蚀和沙漠化。 (5)物种灭绝。 (6)能源和其它资源短缺。 (7)气候变暖、臭氧层变薄。 (8)生活垃圾日益严重。 从根本上说,生态危机的产生是人类的生存之“道”没有遵循生物演化的唯物主义学说。也就是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生态系统本身的容纳量和容纳度,从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原有结构和功能,破坏了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平衡。人类是生物圈的一员,生物圈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赖以支撑的最重要的环境。生物圈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可以这样表示: 从这个简单的模式,可以清楚地看出,人类一方面以生物圈作为生存的家园和发展的资源,一方面又用人类创造的文化技术来适应、改造和干扰生物圈。人类社会的这种生物性的新陈代谢和技术性的新陈代谢,对生物圈的影响是巨大的。人口压力对于日益减少的地球资源的影响,地球表面四处蔓延的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当今地球上所有的生态危机和生态破坏,都是人类社会对生物圈影响的结果。 生态经济学家用下述方程式表示人类社会对生物圈的影响: =?? I P A T 式中: I——影响; P——人口; A——富裕程度(即消费); T——对环境不利的技术。 人与生态环境关系有三个事实:一是生态学所揭示的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

恢复生态学复习资料22

第一章 生态恢复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过程的科学(董世魁,2009)。 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和丧失、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能力下降。 生态恢复的广义概念(选择) 1.修复(Rehabilitation)除去干扰,恢复到原来状态,但不一定是健康状态 2.重建(reconstruction):人工建设改良,恢复部分结构功能 3.再植(Revegetation):通过栽植、播种植被、恢复植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修补(Remedy):修补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良性发展。 5. 改良(Reclamation):改善立地条件,以便使生物更好的生存或生长。 6.更新(Renewal):人工维育或改造,促进生态系统更新和发展 7.更替(replacement):提供相同立地条件或构建类似生态系统,以代替受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退化类型(填空) 根据尺度大小,分局部生态系统退化、区域生态系统退化和全球生态系统退化。 根据生态系统类型,分陆地系统退化、水生系统退化、大气系统退化和人类-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退化。 依据成因类型,分为6种类型 1.裸地 2.森林采伐迹地 3.弃耕地 4.沙漠 5.废弃地(a、工业废弃地b、采矿废弃地c 、垃圾堆放场) 6.受损水域生态退化的原因与过程(填空、选择) 1.自然干扰(大气干扰、地质干扰和生物干扰) 物理干扰:火灾、冰雹、风暴、雪灾、霜冻、酸雨、泥石流、滑坡、洪水、潮汐、降水等; 生物干扰:捕食、放牧、伤害、取代其它有机体的非捕食性行为、系统中大型捕食动物的消失等 2.人为干扰:指的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引起的干扰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属社会性压力。如污染、森林砍伐、露天开采、采集、狩猎、捕捞、旅游、探险等 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详见课本第九页(简答题、选择题-刀耕火种属于哪一类退化) 突变过程:在受到特别强烈的干扰时,生态系统表现出的退化过程。 特点:干扰力>抵抗力,时间短,速度快,恢复慢。如火山、采矿 跃变过程:在受到持续干扰的作用下,生态系统最初并未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退化或并未退化,但干扰的持续、破坏性进一步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生态系统突然剧烈退化的过程。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退化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生态系统退化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体)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 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功能单位。具有保持系统各组分成分稳定,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自我调节并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 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动态平衡。当生态系统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时,都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外界干扰在系统的耐受范围内时,由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并恢复的能力,既有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也有可能达到新的平衡。当外界干扰强度过大或干扰时间过长时,生态系统内部的生物种类及数量将发生明显下降,使得生态系统的演替处于退化状态,简称生态退化。 自然因素造成的生态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 引起生态系统改变的重要因素: (1)间接驱动力: 1、人口的急剧增长,增加资源和环境的总消耗量; 2、人均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增加了对自然资源的人均索取量; 3、妇女地位的提高、民主决策的加强、多方环境协议的制定等,使社会政治驱 动力作为影响决策的力量,向着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方向发展; 4、人们的价值观、信仰和准则,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环境认知价值,间接驱 动着生态系统的变化; 5、科学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系统产生正反两方 面的效应。技术进步,使大部分农产品的单位产量得到提高,也使砍伐森林的能力提高,海洋捕鱼的广度与深度加大,导致森林系统与海洋系统的破坏比以往更为广泛与迅速。 (2)直接驱动力:1、栖息地的被改变;2、过度开发;3、全球气候变暖。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共性:1、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2、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3、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1、太阳辐射(直射和散射);2、无机物质;3、有机物质;4、土壤。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1、生产者;2、消费者;3、分解者(又叫还原者)。 食物链:生物之间存在的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 食物网: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的复杂的捕食关系。某个环节(物种)缺失时,其他相应环节能起补偿作用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

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0 18 年 4 月10 日第七周星期二总第22 课时 【课标导航】 一、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二、课标解读 1.了解生物物种减少的现状,掌握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2.了解森林资源破坏的现状,掌握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 3.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生态功能。 4.了解湿地的破坏现状,掌握湿地减少的原因。 5.了解生态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特点。 6.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教材梳理】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生物物种减少 (1)现状:目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雨林。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鸟类和哺乳动物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2)原因: ①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猎、开发和走私,可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有的甚至以土生生物为食,或者带来某些土生物种无法抵御的疾病,也使土生物种濒临灭绝。 2.森林资源破坏 (1)现状: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

(2)原因:树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是造成森林减少的原因。 3.湿地减少 (1)概念:湿地指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半咸或咸的水域地带,静止或或流动、淡的、半咸或咸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功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因而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3)现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塔尔泛滥平原也在不断退化。在我国,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为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 (4)原因: ①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少了湿地的面积; ②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以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面积急剧缩小,甚至完全干涸; ③人类的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泊、和海滨滩涂湿地面积减少; ④环境污染使湖泊、沿海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湿地的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 【知识探究】 探究点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角度 (1)分布区域 每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都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形成的。因而首先要明确分布的区域。 (2)形成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说,自然原因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基础(如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湿地等问题都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沙漠化往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_何正盛[1]

第16卷第3期重庆教育学院学报V ol.16N o.3 2003年5月Journal of Chongqing C ollege of Education May.2003 文章编号:1008-6390(2003)03-0059-04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 恢复与重建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何正盛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 要: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工作需要接受科学理论的指导.本文论述了在恢 复与重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应遵循的八条基本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即生态演替 理论、地域性原理、生态位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物种共生原理、密度效应原理、限制因子理论 以及三效益相统一的原理,并举例说明了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原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 近代以来,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类对森林资源非持续地开发利用,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大面积消失和退化,并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保护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被看作是缓解环境危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现象十分严重,而且还在进一步加剧[1].保护我国现有的天然林生态系统以及恢复和重建我国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提高其生态服务功能,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关键所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生态工程,其目的在于建立具有人类和生态价值的新型持久生态系统[2].在进行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工作时,我们需要把握和认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理论,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试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学基本理论与生态经济学原理,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为我们的重建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例借鉴. 1 生态演替理论 生态演替理论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最重要的理论基础[3],生态演替按演替方向可分为顺向演替和逆向演替.生态系统的退化实质上是一个系统在超载干扰下逆向演替的动态过程[4],主要表现为生物多样性下降,生物生产力降低,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稳定性下降以及生态效益降低.Clements F.E.的群落演替理论认为,生态演替是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生境变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渐进有序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依据退化阶段,按照生态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地促进顺行演替,而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例如,要恢复某一极端退化的裸荒地,首先应重在先锋植物的引入,在先锋植物改善土壤肥力条件并达到一定覆盖度以后,才可考虑草 收稿日期:2002-09-19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2000-6505) 作者简介:何正盛(1975—),男,江西彭泽人,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

厦门海湾生态系统退化的影响因素及生态修复意义_余兴光

厦门海湾生态系统退化的影响因素及生态修复意义* 余兴光1,2  郑森林2,3  卢昌义 1** (1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厦门361005;2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361005; 3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 摘 要 以厦门海湾生态服务功能逆向演变的历史过程为例,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主要影 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适当的围堤填海,过度的海洋资源开发,污染防治工程措施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区域开发,是造成海湾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受损生态系统在长期的生态恢复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证明生态系统资源的经济价值,进一步认识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关键词 海湾,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功能价值,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 X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6)08-0974-04 Affecting factors of ecosystem degradation in Xiamen Bay and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remediation .Y U Xing guang 1,2,ZHENG Senlin 2,3,LU Changyi 1(1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Xiamen Univer -sity ,Xiamen 361005,China ;2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 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X iamen 361005,China ;3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 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China ).Chines e Journal of Ecology ,2006,25(8):974~977. T his paper analy zed the degradation in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 n of Xiamen Bay ,and illustrated the key af -fecting factors ,including unreasonable sea reclamation and sea -bank construction ,unsuitable coastal resources ex ploitatio n ,and lagg ed pollution treatment wo rks in intensively exploited coastal area .T he great ex penditure and difficulty of damaged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restoration suggested the great ecological function v alue of undamaged ecosystem ,and the great economic value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ith environ -ment protection . Key words bay ,ecosy stem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ecological function v alue ,ecological remediation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337010和20277041)。**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5-01-21 接受日期:2006-05-10 1 引 言 生态系统在完成维持人类生存“任务”的生态服务过程中,通过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粮食、药物和工业原料以及人类生存的空间)形式提供直接生态服务,还通过系统本身固有的功能属性提供生态服务。如污染物的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维持、养育多样性文化生活等。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着挑战。在海洋区域范围内,人类对海洋的过度或不适当开发,使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被打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恶化,这已成为全球性生态问题及制约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研究表明,近40年来,全球累计丧失的滨海滩涂湿地面积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0%(约2.19×106 hm 2 ),已构成对区域生态安全的潜在威胁[7] 。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或消失,取决于自然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内在矛盾。根据国家海洋局2005年1月9日发布的《中国2004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由于陆源污 染物排海,围填海侵占海洋生态环境,生物资源过度开发,莱州湾、黄河口、长江口、杭州湾及珠江口生态系统均处于不健康状态 [5] 。环渤海地区26座城市 的污水直接排入渤海湾,过度捕捞渔业资源,盲目围海造田和河口建闸,以及100余个海上石油平台和9万多条船只的生产活动,致使渤海污染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渔业资源渐趋枯竭[17]。渤海某些局部海域正趋于“荒漠化”,如锦州湾五里河口近7km 2 河口海域已无任何生物 [2] 。渤海海区服 务功能急剧衰退,国务院批准实施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仅“十五”期间计划投入296.7亿元,3个行动时期计划至2015年[10]。可见,生态系统遭到损毁后,修复生态服务功能的代价巨大,时间漫长。由于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人类复杂的生产生活活动是影响城市景观结构和格局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6]。了解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6,25(8):974~977 DOI :10.13292/j .1000-4890.2006.0185

怎样恢复我国退化的生态系统

【摘要】我国是全球陆地生态最多的国家,基本囊括了全部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这些生态系统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生态系统都在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之中,形势不容乐观。退化生态系统的治理必须认清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其中西部是重点。生态治理应当从基础的科学问题入手,减少人为压力,释放自然恢复潜力。国外成功的经验是利用自然力,国内外一些大型的生态工程之所以不能成功,正是因为违背了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为此,我们建议对于我国的退化生态系统治理应当“以人为本”,将退化生态系统治理与正在发展的城镇化集合起来考虑,实施人口城市化、生态自然化;先易后难,分类治理;保障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并形成生态治理产业,促进我国各类退化生态系统的全面治理。 全球共有十大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我国占其中九类,分别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红树林、草原、高寒草甸、荒漠、苔原。我国唯一缺乏典型的非洲萨王那群落(稀树疏林草地生态系统),但是中国的四大沙地(浑善达克、科尔沁、毛乌素、呼伦贝尔)在健康状态下其结构与功能恰恰是“萨王那”类型的。这样,我国不仅是全球生态系统类型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囊括全部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后,非常不幸的是,我们这些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中(刘国华等, 2000)。除了众所周知的森林锐减、荒漠化扩大外,那些过去较少受到破坏或轻度破坏的高寒草甸、温带草原也出现了严重退化。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的现实异常严峻,如果控制不住,将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国家安全。由生态系统退化的诱发各种生态灾难,业已使国家蒙受了重大损失,如1998年仅长江和松嫩流域特大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2000亿人民币!(温家宝, 1998)。生态破坏还加剧贫困,影响社会安定。在我国一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农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因此,我国退化生态系统的治理应当列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能力建设的头等大事情来抓。 一、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 二、要认清生态治理存在的关键问题 针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系统退化,国家相应启动了许多以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工程(国家林业局, 2002), 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治理效果相对于巨额投资来讲却不尽人意。造成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我们认为,是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下述关键问题的存在:第一,在西部经济发展方面,忽视了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薄弱的社会基础这些基本事实。毛泽东(1956)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有关于少数汉族与民族关系的精辟论述:“我国少数民族人数少,占的地方大。论人口,汉族占百分之九十四,是压倒优势”;“而土地谁多呢?土地是少数民族多,占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至少地下资源很可能是少数民族‘物博’”。确切地说,黑河-腾冲线是我国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业类型的综合分异线:东部以汉族为主, 占全国的94.3%,面积为42.9%;西部少数民族集中分布,人口虽只有5.7%,然其面积却达57.1% (张善余,1999)。目前,中国的东部经济发展很快,西部被迫追赶,但由于人才、交通与基础条件的限制,西部不可能赶上东部。中国1000个著名制造业的89%在东部,而西部仅占11%;仅一个江苏省(13.7%)就超过了西部十几个省的总和。因此,西部无论怎样追赶,经济的不平衡这条鸿沟是很难逾越的。而在盲目追求gdp中造成的西部生态退化所需的高额治理费用,却不得不由国家来“买单”,如2002年国家“六大林业工程”的256亿元主要用在了西部。 西部脆弱的环境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壤沙化、盐渍化、气候干旱化、水资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应当成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00 000 km2,其中约有80%发生在西部,全国每年新增的荒漠化土地也大都分布在西部地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西部孕育着巨大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库,如云南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野生稻、茶、香蕉的近缘种都在这里分布;新疆干旱区、青藏高原地区分布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策略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策略 [摘要]目前,我国人为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尚未得到根本性控制,对生态环境造成持续压力。尽管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已在局部地区得到遏制,但在一些重点生态系统退化省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仍在加速扩展,生态系统恢复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为化解我国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多项策略。 [关键词]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恢复 1完善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政策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政策要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修订补充或制定新的政策。例如,保护土地退化治理者合法权益的政策(如允许继承等)、生态退化严重地区生态移民政策、生态退化地区扶贫开发政策、户包治理小流域优惠政策、贫困户承包“四荒”治理优惠政策等。山区农民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防治生态退化的内容纳入乡规村约,以规范生态退化地区的生产建设活动。要积极推动土地产权的市场配置,利用产权价格机制遏制资源的流失和资源生产力的下降。选择优化的制度变迁路径,力求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在不改变土地产权性质的前提下,明晰土地产权,构筑适应市场经济的土地产权制度框架,体现产权的排他性和对资源的保护性。界定各产权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在保证农民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分配合理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注重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协调管理相结合,建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运行机制。针对不同类型区,有所侧重地采取不同的生态恢复措施。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采取生态移民的措施,以减缓环境压力;对生态承载能力较低的地区,进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对生态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进行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投资过程中,要综合权衡,统筹安排。应稳定增加投入来源,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将生态恢复的外部效果内在化,推动其市场化进程。有条件的山区要争取利用外资和世界银行贷款,开展经济效益明显的生态恢复项目。对于列入国家计划的重点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执行。 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生态恢复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农户的经济效益和获益分配公平性。生态退化地区应建立一套规范的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的资源利用者进行奖励,例如奖励其一定面积的荒地,并在数年内免收缴土地使用税;使退耕户享有生态恢复成果的处置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源者则实施严

恢复生态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恢复生态学:强调受损的生态系统要恢复到理想的状态、强调生态恢复的应用生态学过程、强调退化生态系统的整合性恢复。 重建:去除干扰并使生态系统恢复原有的利用方式 改良:改良立地的条件以便使原有的生物生存 改进:对原有的受损系统进行改进,以提高某方面的结构与功能 修补:修复部分受损结构 更新:生态系统的发育及更新 再植: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及功能,或恢复当地先前土地利用方式 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机制 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各种外营力的作用,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荒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石质化退化:在干扰作用下,原本土壤连续覆盖的土地,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严重流失造成大片基岩裸露的一种土地退化过程 土壤贫瘠化:土壤肥力减退的退化方式 干扰因子:任何一种自然环境因子,只要对生命系统的作用强度超过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强度,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动态以及相应的环境发生变化,也就是发生了干扰,这种环境因子便被称为干扰因子 第三章生态恢复的基础理论 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种因子的量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极限,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演替:一个先锋植物群落在裸地形成后,一个植物群落接着一个植物群落相继不断地为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直到顶级群落的过程 进展演替:群落的演替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阶段,达到中生性顶级群落。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级群落的演替 逆向演替:由顶级群落向着先锋群落退化演变的演替 原生演替:指群落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次生演替: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脆弱性:含有由于人类活动而面临威胁、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区域被认为是脆弱的 生态系统管理:应用生态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原理,通过有效地生态系统管理,在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使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具最高收益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 第四章生态恢复的技术背景 3S技术: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总称 第五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草地退化:指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失调,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下降,稳定性减弱。 可持续性农业:指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三者相互作用,既要高产,又要保护生态环境。 入侵窗理论:植物入侵的安全岛由障碍和选择性决定,当移开一个非选择性的障碍时,就产

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理论

1、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生态学理论? 恢复生态学应用了许多学科的理论,但最主要的还是生态学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有; 限制性因子原理(寻找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子)、热力学定律(确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征)、种群密度制约及分布格局原理(确定物种的空间配置)、生态适应性理论(尽量采用乡 土种进行生态恢复)、生态位原理(合理安排生态系统中物种及其位置)、演替理论(缩短恢 复时间,极端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时.演替理论不适用,但具指导作用)、植物入侵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引进物种时强调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可能导致恢复的生态系统稳定)、缀块—廊道—基底理论(从景观层次考虑生境破碎化和整体土地利用方式)等等(John— s恤e,1986;Fo抓sn,1995;Mid4le咖,19993余作岳和彭少肋,1996)。 2、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有哪些? 如前所述,恢复牛态学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就H6V的理解,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①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物空间组成结构、不同地理单冗与要素的空间组成结构及营养结构等)、功能(包括生物功能;地理单元与要素的组成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作用;能流、物流与信息流的循环过程与平衡机制等)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性、生产力、恢复力与可持续性研究;③先锋与顶级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机理与演替规律研究;U不向于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研究;⑤生态系统退化的景观诊断从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⑧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替及预测研究;⑦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包括: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研究;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勺重构及其调控技术研究;③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④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⑤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技术;⑥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研究(马世骏,1990;章家思和徐班,1999)c 目前,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sclN01gn ve刚s dMign lh印ry)是惟一从恢复生态学中产牛的理论(van Jervalk,1999)。自我设计理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而人为设计理论认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这一理论把物种的生活史作为植被恢复的重要因子,并认为通过调整物种生活史的方法就可加快植被的恢复。 3、自我设计理论和人为设计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种理论不同点在于:自我设计理论把恢复放在生态系统层次考虑、未考虑到缺乏种于库的情况,其恢复的尺能是环境决定的群落;而人为设计理论把恢复放在个体或种群层次上考虑,恢复的可能是多种结果(MNdleton,1999;V an der V alk.1999)o 第三章 1、什么是退化生态系统?表现在哪里? 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于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与自然系统相比,一般地,退化的生态系统种类组成、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生物问相互关系改变(Ch叩删,1992;Daily,1995;陈灵芝和陈伟烈,1995)。当然,对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其退化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例如,湖泊由于宫营养化会退化,外来种入侵、在人为干扰下本地非优势种取代历史上的优势种等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等,往往这种情况下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但生物生 产力不一定下降.有的反而会卜升(Berser.1993)。 2恢复生态系统的目标 Hobbs和N盯ton(1996)认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目标包括:建立合理的内容组成(种类丰富度及多度)、结构(植被和土壤的垂直结构)、格局(生态系统成分的水平安排)、异质性(各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