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九年级期末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速度,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

5.力的平衡:在力的合成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力的合成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帕斯卡(Pa)表示。

7.压力的计算公式:P=F/A(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胡克定律。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灵敏度:力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单位力产生的示数变化量称为灵敏度。

三、平衡力与摩擦力1.平衡力和重力:当物体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情况:悬挂重物的情况下,悬挂点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3.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分析: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绘制力的平衡示意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4.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称为摩擦力。

5.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材料等。

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速度或形状。

2.速度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速度的力称为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减小的力称为减速度。

3.力对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拉力使物体变形产生拉伸应力,压力使物体变形产生压缩应力。

4.力对物体状态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停止。

五、动力与机械能1.动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力称为动力。

2.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动力计算公式:F = ma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九年级物理学科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对于学生的物理学基础建设至关重要,也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学科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通常用矢量表示,单位为牛顿(N)。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速度。

3.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4.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单位为帕斯卡(Pa)。

5. 压力的计算:压力 = 力 / 面积。

二、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闭合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3. 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4.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三、光学与光的传播1. 光的概念: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直线、直线传播等特点。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在与介质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遵循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光的色散:光在通过介质时,由于介质折射率的不同,会发生色散现象。

4. 光的成像:光在通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形成实像和虚像。

5. 光的衍射和干涉:光通过物体的缝隙或者两束光相遇时,会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

四、电学与电路基础1.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2.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属性,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产生或转化的电能。

3. 串联和并联电路:在电路中,电阻或其他电器元件可以串联(依次接在一起)或并联(同时连接)。

4. 欧姆定律:电流通过导体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五、核能与放射性1. 原子核和核能: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核能是核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_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_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力的合成与分解3.弹力与胡克定律4.压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5.压强的计算公式二、运动的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计算公式3.牛顿第三定律4.重力与万有引力定律5.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因数的计算三、机械能与动能1.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动能守恒定律3.动能与力的关系4.重力势能及其计算公式5.机械能守恒定律四、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及其计算公式2.轮轴原理及其计算公式3.斜面运动的计算4.功率与效率的计算五、热和热传导1.热的传递方式2.热对物体的影响3.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4.热传导的条件5.热传导的计算方法六、光和光的传播1.光的概念及其传播特性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定律4.镜面反射和球面反射的特点5.光的色散现象七、电学基础1.电荷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历史上的电学实验3.电流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4.电阻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5.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方法八、电能转换1.静电场的概念及其特点2.静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计算3.荷质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电磁场的概念及其特点5.频率和周期的概念与计算九、电磁感应1.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磁生电现象和电磁感应规律3.电磁感应的应用实例4.变压器的原理及其公式5.二线圈线圈的自感和互感现象十、电能的输送与变换1.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概念与特点2.电能输送中的损耗现象3.发电机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4.变压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5.车间电路的特点与安全用电原则。

物理九年级重点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重点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重点知识点一、内能1. 分子热运动-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例如,打开一瓶香水,不久后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这就是香水分子扩散的结果。

-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而固体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 内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质量越大,内能越大;物态变化时,内能也会改变,例如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内能增加。

-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例如,压缩空气引火仪中,通过迅速下压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而使棉花燃烧;而打气筒打气一段时间后,筒壁会发热,是因为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使筒壁发热。

- 热传递: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例如,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使人体内能增加。

二、比热容1. 比热容的概念-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

- 单位:J/(kg·^∘C)。

-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较小。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力与运动力的概念与分类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力与不平衡力重力与物体的重量弹力摩擦力压强与压力动量与冲量质量与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二、机械能与机械功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率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与能量转化势能与动能弹性势能与动能转化重力势能与动能转化人体劳动功率与机械效率三、力的作用与效果静力平衡条件条件反射动力学平衡测力计的使用摩擦力的应用牛顿摆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原理斜面轮轴系统四、声音的传播与特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噪声与声音污染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声音的吸收五、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光的波长与颜色镜子与光的反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区别折射实验与现象棱镜与光的分散与合成六、电路与电流电流的概念与计算电流的方向与大小电阻的概念与计算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电阻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电流的测量与电表的使用串联与并联电路电阻的组合电源与电池七、电的传导与绝缘导体与绝缘体电的传导与绝缘静电的产生与消失电荷的基本属性电荷守恒定律电荷的带电方式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静电的应用八、磁场与电磁感应元件与复现有源元件与电压源无源元件与电阻电容和电感电基础与电容和电感串并联电动势的表达电动势与电势差速域偏转仪真实图象和实在图象反射率和透射率干涉和衍射位相差和干涉色光栅和分光光度计九、电磁感应与电能变换电动势与电流的关系磁场产生的原理电磁感应的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洛伦兹力与电动势发电机与电磁铁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十、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理论的创立与发展科学的发展史及其影响以上是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九年级物理期末复习资料班级姓名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2、比执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0C(降低10C)吸收(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 符号:C 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 Q放 =Cm(to-t)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热值(q):一千克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单位:焦每千克(J/㎏)计算公式:Q放=mq4、热机知识:①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5、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6.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7.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

3、电流的概念: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的多少叫电流。

用符号I表示。

8、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②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或断路,电路断路时用电器是不工作的。

③不经过用电器电流直接由正极流回负极(将电源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时错误的连接。

9、电流表的使用①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应和被测用电器串联;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中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量程;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这样如同短路,会很快将电流表烧坏,甚至损坏电源。

10、①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处处相等,I=I1=I2;②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11、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使用电压表之前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电压表与所测量的用电器并联;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待测电压不能的量程,无法估测电压时,可采用试触法来选择量程。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1. 动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彼此产生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2. 热学
- 温度: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由高温到低温传递的能量。

-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 热平衡:物体间热量的传递达到平衡状态。

3. 光学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频率越低光越红,频率越高光越蓝。

4. 电学
- 电荷:原子中带电粒子。

-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

- 电压: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受到的驱动力。

- 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 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5. 声学
- 声音的来源: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特性:频率决定声调,振幅决定音量。

以上是中考初三物理的必背知识点精华,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的重点知识进行汇总。

一、力和压强1. 力的定义和计算: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计算公式为F=ma。

2. 弹力和重力:弹力是物体弹性变形产生的力,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力。

3.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P=F/A。

二、光学相关知识1. 光线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可以反射、折射和产生衍射现象。

2. 镜子和成像:平面镜具有像与物的关系,可以得出物像距离公式。

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与镜子略有不同,需要注意。

3.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 Snell 定律。

全反射是光由光密媒介射向光疏媒介时的特殊折射现象。

三、电学知识1. 电荷与电场:电荷有正负之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带电物体周围存在电场,电场的方向是正电荷到负电荷的方向。

2. 电路和电流:电路包括电源、导体和负载,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

串联和并联是基本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

3.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是物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四、热学知识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热能的传递方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2. 热传递方式:热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不同材料的传导能力不同。

3. 内能和热力学定律:内能是物体的微观能量,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量自然向低温传递的规律。

五、电磁学1. 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电磁感应是磁场变化引起的感应电流产生现象,电磁感应满足楞次定律。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电磁铁和电磁波:电磁铁是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磁场的装置,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振动传播的波动现象。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学习的重点知识点汇总,掌握了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物理世界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分子的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气体,液体、固体);
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作用力:
4,内能: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单位:焦耳 J )
(与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
内能的改变: ①: 热传递;
②: 做功
机械能:
5,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之比。

C = J / (kg·℃)
热量的计算: Q 吸 = c m( t - t 0 ) (t 0为初始温度,t 为末态温度)
Q 放 = c m(t 0 - t )
①质量相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小。

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

②适合储存热量的物质---比热容大
温度变化快的物质---比热容小
1,热机: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汽轮机)
,
2,内燃机: (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3,热机的效率
热值: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

(J / kg)(J/m3)
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有用功×100%
η=
总能量
4,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化具有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他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和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
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总能量= 动能+势能+内能+电能+光能+化学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